【www.guakaob.com--介绍信】
观虎妈猫爸有感篇一:观《虎妈猫爸》有感
观《虎妈猫爸》有感 最近,一部非常火热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在各个频道播放。剧中的两大对立的教育模式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是虎妈式的传统教育模式,以学习成绩为主,一个是来自美国倡导的健康快乐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在生活中,自然中主动快乐地学习。剧中的小倩倩刚开始接受传统式的教育到健康快乐式的
教育模式地转变, 我想这也应该是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龙中人,人中凤,于是周围的很多家长费尽所有心思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特长班,加作业,加练习„„而孩子则牺牲了原本可以休息,娱乐的周末,这样做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发展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失去自由成长和多样性发展的空间,严重的,甚至酿成一些悲剧。 虽然国家早已提出实施 “素质教育”,但从家长们不辞劳苦地为孩子们奔波劳累,可以看出现实的中国教育现状还是重成绩轻素质。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我们虽然在不停地抱怨,不断地挣扎,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 这些年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已逐步扭转过去的教育观念,而如今《虎妈猫爸》的播出,提醒着我们: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应该改变旧式的应试教育观念,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观虎妈猫爸有感篇二:教育日志——虎妈猫爸观后感
最近我一直在追一部聚焦中国儿童教育的电视剧——《虎妈猫爸》,起初是看热闹,看偶像,但越看越是让人深思,剧中出现的虎妈的“生存教育”猫爸的“快乐教育”、白天鹅美式教育专家的“心灵教育”、狐狸奶奶的“公主教育”、狮子姥爷的“棍棒教育”,以及狼爸的“狼性教育”,让我感受到了“东西方教育理念”的直接碰撞。
电视剧还没看完,但是其中的很多桥段让我感触良多,身边不少朋友都站在“猫爸”一边,认为应当支持快乐教育理念,可是想想可怕的现实,大家又都举棋不定了。还有一些朋友表示,自己完全能理解剧中“虎妈”的做法,但这又与人类崇尚自由的天性相违背。每个人的教育方法其实都是对的,出发点也都是好的,但是都有些过。其中让我感触最多得就是孩子的“狮子姥爷”,姥爷是一为从教40多年的资深教师,崇尚“棍棒教育”其严厉程度,你有你想象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在他带的学生里,有20多位考入清华北大,但是在20周年的同学聚会时,没有一位学生愿意请这位当年亲手把自己送进名牌大学的老师,可想而知这位老教师内心该有多么悲伤,同样身为教师的我更能体会他的痛心,这样的老师不被自己的学生认可,他是成功还是失败?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忘恩负义?他们的事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警示,我们不能一味的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性格的培养和习惯的形成。这远比才艺、知识等要重要的多。一个良好的、积极的、乐观的性格,会给孩子带来光明的前途。一个良好的习惯,会给孩子的未来做好铺垫。
这位姥爷还让我见识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它叫做《必胜诀》,
起初是姥爷为帮助激励儿时虎妈的学习总结的,后来变成了家长传颂的至理名言。“必胜诀——黎明即起,鸡叫之前。语文英语,大声诵念。还没睁眼,已念多遍。数理公式,牢记心间。公式难背写手背,有事没事抬手记。上课争坐第一排,课上讲评要听细。多跟好生谈理想,不与差生闲扯蛋。单词多了别心烦,分片分组来攻占。名人名言多摘抄,作文分数低不了。开门见山扣紧题,直接了当最简单。考前错题编辑好,心里有数不慌乱。答题不会越过去,先易后难树信心。实在不会就填B,概率保你分不低。交卷之前查三遍,铃响收卷再落笔。不能偷懒与侥幸,光明就在黑暗里。胜男胜男莫放弃,全力以赴争第一!”虽说这在剧中是个桥段,只出现了一次,但是却有很多精辟的地方,比如“名人名言多摘抄,作文分数低不了”,这不就是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的目的吗?我特意反复倒带播放,记下了完整版的《必胜诀》我准备让我的学生记下,或许有一天他们就能真正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对他们的帮助。
观虎妈猫爸有感篇三:电视剧虎妈猫爸观后感
电视剧虎妈猫爸观后感
电视剧虎妈猫爸>观后感(一)——'猫爸'式教育更民主
最近很多人都在看《虎妈猫爸》有的是冲着赵薇时隔七年的电视荧屏大回归的献礼,有的是对佟大为荧屏形象新突破的期待,我自己来看这部剧,更多的关注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面。
为什么是'虎妈猫爸',在我理解看来,'虎妈'象征的是家长专制和高压教育制,一种比较强势和专权的教育方式,伴随着打骂、责备、威胁等手段,立志把孩子培养成精英人才,成功人士;'猫爸'象征的是温和的教育,主张的是宽容的教育方式,希望孩子健康长大,快乐长大,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很显然,虎妈与猫爸的教育方式是背道而驰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致后来,前任介入,一度造成两人感情破裂的根源 在第三集的时候有个桥段,毕胜男大学同学张潮成为了第三小学的主任,毕胜男让老公陪同自己去学校找张潮说茜茜上学的事情,张潮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希望孩子长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显然,毕胜男的答案是一个成功的人,而佟大为饰演的猫爸的答案是一个快乐的人,两人的教育理念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反差的
剧中的宝贝罗茜茜是独生女,由于父母工作忙,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尤其是奶奶,励志把茜茜培养成一名'小公主'五岁的小姑娘什么都不会,只知道生活在童话世界,因此烙下一身公主病,夫妻两人本来对这个都不在意,直到毕胜男出差回来陪同婆婆去乡下朋友家做客(第一集可以看到)茜茜的'惊人'表现,让毕胜男出乎意料,这个时候她才意识到对孩子的疏忽管教,婆婆对孩子的溺爱程度让自己的女儿'成长的如此这般' 后来一连串的事情的发生(同事儿子上学带着简历,小学考试题目的难度,周围家长对孩子上学的火热操心程度)激发了毕胜男对罗茜茜的虎式教育,一面改造起公主病,一面为了孩子上学的事情焦头烂额,她认为这是一个拼孩子的年代
她是一个工作狂,以前从来没有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引起过重视,环境逼人,周围亿万家长的影响,让毕胜男不得不辞掉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一心一意的把精力放在了教育孩子身上,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成功的人而'猫爸'给我的感觉又是一个大小孩,自己都没有长大,何况孩子的教育问题,于是两个人在教育的路上跌跌撞撞,争吵不断,第三者插足,等等的事情,
其实教育孩子,我们重在的是教育,而不是像老师手里的教鞭,不是照本宣科,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其实是家长在跟着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做孩子心灵的导师,而不是一味的'严加看管'教育是一个过程,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溺爱过度和严厉过度,个人观点觉得都不如温和民主来的有效果,孩子的未来自己掌控,我们只是起到一个协助的作用,太过猛烈的教育方式,反而会造成反效果,电视的最后还是以'猫爸'的教育落幕 ——这也是给一个快要当妈妈的我一个温馨的提醒(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电视剧虎妈猫爸观后感(二):虎妈猫爸,教育何去何从?
近期呢,追了一部由佟大为、赵薇联袂主演的《虎妈猫爸》。虽还在更新,但才看八集,齐老师还真看出了心得。这部剧先不论是否好评,或是情节多么出众,齐老师便简单分析一下现在家长的通病吧!
一。孩子由长辈带
现在许多父母为了省事,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殊不知,这样其实是对孩子的有很大危害的。像《虎妈猫爸》中,蕊蕊便是被爷爷奶奶娇惯的不成样子,做着不切实际的公主梦,而且目中无人。当然,在很大一部分,也是由于长辈的不上心,将他们的坏毛病也延续到孩子那里,奶奶的傲慢与心眼,也影响着蕊蕊,并最终使蕊蕊做出许多傻
事。比起其他同龄小孩,蕊蕊简直就像一张白纸,什么也不懂。相反,过分的溺爱也在慢慢摧毁着蕊蕊。
时代日新月异,长辈们陈旧的教育思想也不能及时的赶上时代,孩子在接受我们那个年代的教育,这更不能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会使孩子落后于其他小朋友。而且长辈很容易对孙子孙女产生溺爱心理,这种爱更对孩子的成长无益。
二。一定要上重点小学
这是齐老师很不能理解的一件事。难道一般的小学就不能培养人吗?为了重点小学,将家里的房子卖掉,只为了学区房;为了重点小学,让孩子迟上一年学;为了重点小学,一家人闹得不可开交。蕊蕊在其爷爷奶奶的娇惯下,已经不够优秀,她需要的是正视自己的缺点,在同龄人之中找到榜样,去学会和小朋友打交道,交朋友。而不是在家里无聊,做着当小公主的梦!
重点小学,是,这是一个门槛。但为了这个门槛放弃很多,齐老师认为这是不明智的。我们更应该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孩子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能否与这个小学的学生交上好朋友,能否得到老师的表扬,不断成长,不断飞翔。无论是好学校坏学校,能让孩子成长的就是好学校!
三。物质是王道
虎妈和猫爸都忙于挣钱,在自己的事业里拼搏。他们在事业上来说是满成功的。但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也是失败的。他们觉得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可是孩子的教育一旦定型,是花再多的钱也是买不来的。孩子也是一种>投资,是我们最大也是最具风险的投资。我们只要放松了对孩子的关心,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可能就毁了。试想,一个有礼貌上进的人肯定比一个自大傲慢的人更受欢迎。
钱不是一切,换不回很多东西。那些是需要我们去守护,去呵护,去见证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的!
虽然只是部电视剧,但也是要引起我们的深思!女孩富养,男孩穷养,是否真的可行?家长真的要用暴力去镇压孩子?孩子是否一定要培养成全能?这一切的一切让我陪你们一起解答!
电视剧虎妈猫爸观后感(三):孩子不能乱生
看《虎妈猫爸》第一反映:现在的孩子真是拼爹妈的时代,如果你自己不好,你指望孩子好,争气感恩的孩子会更努力,但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资质,指望后代还是指望不了的。想给子女一个好的成长环境,首先做父母的就的打拼!好学校意味好人脉、好教养、好关系、好同学,都是稀缺资源,不努力从哪里来?
那些指望孩子成栋梁之才的,还是先看看你自己是否优秀!养个孩子真心不容易,一旦女人有了子女工作各种重心都转移子女身上,这也是很可怕的,但是没法啊你是她妈啊,你不管谁管!所谓快乐童年,没做家长的想想,做了家长的都在补习班。好学校是有限的,国际学校需要外籍户口的,培养一个孩子不易
感悟:光做个好男人好女人是不够的,还要做个好爸爸好妈妈,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让自己的孩子快乐长大,让自己的孩子生活的更加充实,让你自己的孩子更有选择人生的机会!我们努力奋斗的目的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子女有个更好的明天!
孩子不能乱生,婚不能乱结,理智的男女都懂得责任和担当!生孩子真的是一件大事,真的不是维系婚姻的筹码,更多的是在跟国家社会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真的是提升整个民族素质的大事。父母素质差,子女肯定也会差,父母危害社会,子女也会跟着学。哪有那么容易做的父母,想让自己后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夫妻互相包容尊重共同进步高情商是基本的!高素质的父母都知道培养一个知书达礼、懂得尊重照顾他人情
绪,独立自主、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真诚感恩善良的孩子,都是言传身教,以及周边人素质的互相监督影响!孩子真心不是说生就生,自己混不好素质差,孩子就是你的翻版!大人都混的差,你咋指望娃混的好赡养你,以人头占领世界,牺牲自己。
现在的孩子真是拼爹妈的时代,如果你自己不好,你指望孩子好,争气感恩的孩子会更努力,但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资质,指望后代还是指望不了的。想给子女一个好的成长环境,首先做父母的就的打拼!好学校意味好人脉、好教养、好关系、好同学,都是稀缺资源,不努力从哪里来?
未来就是拼爹妈的时代,80年年代的人靠自己努把力还有机会,90后一半得靠60-70父母支撑,00以后真是拼爹妈时代,比拼学校还夸张!有钱爹妈早就占尽社会最好资源,人家孩子一出生就在赢家的路上!而你的孩子拼尽全力也不一定跑赢,这社会很现实!自己混的差,真没资格要后代,因为自己low孩子也low!
作者:海菱
观虎妈猫爸有感篇四:教育日志——虎妈猫爸观后感
最近看了一部关于儿童教育的电视剧——《虎妈猫爸》,虎妈猫爸的教育方式引人深思。每个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都有个人的“教育学”。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特性的发展。对人性的正确认识是实现人性化的教育或人道教育的前提。剧中出现的虎妈的“生存教育”猫爸的“快乐教育是眼下最典型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虎妈”的教育强调孩子的全面发展,突出智育为首。“虎妈”认为,孩子们从本性来讲,绝不会爱好努力。因此,一开始就不给他们选择“不努力”的机会,便显得至关重要。由此可以看出,“虎妈”把人性看成是动物性,而动物性需要的是“驯服”。一方面,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她又认为,她所代表的家长都相信,完成学业总是第一位的。但也有不少人觉得“猫爸”的快乐教育理念更能让孩子快乐成长。可是想想可怕的现实,大家又都举棋不定了。不少家长表示完全能理解剧中“虎妈”的做法,但这又与人类崇尚自由的天性相违背。每个人的教育方法其实都是对的,出发点也都是好的,但是都有些过。其中让我感触最多得就是孩子的姥爷,姥爷是一位从教四十多年的资深教师,崇尚“棍棒教育”其严厉程度,你有你想象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在他带的学生里,有20多位考入清华北大,但是在20周年的同学聚会时,没有一位学生愿意请这位当年亲手把自己送进名牌大学的老师,可想而知这位老教师内心该有多么悲哀,同样身为教师的我更能体会他的痛心,这样的老师不被自己的学生认可,他是成功还是失败?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忘恩负
义?他们的事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警示,我们不能一味的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性格的培养和习惯的形成。这远比才艺、知识等要重要的多。一个良好的、积极的、乐观的性格,会给孩子带来光明的前途。一个良好的习惯,会给孩子的未来做好铺垫。
这位姥爷还让我见识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它叫做《必胜诀》,起初是姥爷为帮助激励儿时虎妈的学习总结的,后来变成了家长传颂的至理名言。“必胜诀——黎明即起,鸡叫之前。语文英语,大声诵念。还没睁眼,已念多遍。数理公式,牢记心间。公式难背写手背,有事没事抬手记。上课争坐第一排,课上讲评要听细。多跟好生谈理想,不与差生闲扯蛋。单词多了别心烦,分片分组来攻占。名人名言多摘抄,作文分数低不了。开门见山扣紧题,直接了当最简单。考前错题编辑好,心里有数不慌乱。答题不会越过去,先易后难树信心。实在不会就填B,概率保你分不低。交卷之前查三遍,铃响收卷再落笔。不能偷懒与侥幸,光明就在黑暗里。胜男胜男莫放弃,全力以赴争第一!”虽说这在剧中是个桥段,只出现了一次,但是却有很多精辟的地方,比如“名人名言多摘抄,作文分数低不了”,这不就是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的目的吗?我特意反复倒带播放,记下了完整版的《必胜诀》我准备让我的学生记下,或许有一天他们就能真正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对他们的帮助。
不管是“虎妈”的严格教育,还是“猫爸”的宠溺陪伴,都要注意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学习与户外活动相结合,更有利于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发展,全面发展教育背后体现的价值不是为了满足家庭和
个人功利的需要,而是为了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一方面,现代社会要求人的全能发展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智能性、变革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现代社会要求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来适应政治民主的要求。从现代人的发展要求来看,人是身心统一的整体。坚持全面发展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自由发展的内在要求。
。
观虎妈猫爸有感篇五:虎妈猫爸观后感
虎妈猫爸观后感
虎妈猫爸>观后感(一)
向来很少追电视剧,照顾小朋友加工作已经够忙了,不想再浪费时间在任何电视剧上。不过最近热播的《虎妈猫爸》确实吸引了我不少注意力。本来就挺喜欢两位实力派演员赵薇和佟大为,一起主演的电视剧忍不住想看看,结果更加忍不住一路看下去。因为剧情需要,赵薇的角色在面对小孩教育的问题上简直是走极端,砸锅卖铁买学区房也就算了,居然为了女儿能上重点小学让她晚一年上学,还理直气壮的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看到这一集我真有点想凑赵薇的冲动。晚一年读书意味着什么,我太清楚了。多过了一年的儿童节,却少了一年的青春。毕业出来工作发现自己在应该拼搏的年纪少了一年可以奋斗的时间。一年365天或许一眨眼就过,然而二十几岁风华正茂,精力充沛,一年时间用来提升专业技能,潜心发展事业,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我也是读过重点学校的人,更加了解上重点的好处,且不说硬件设施,光是整体学生素质重点学校的学生就比普通学校的高出一大截。还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某天中午跟几个同学去眼镜店配眼镜,店家搞活动学生可以免费配。事后店员说,重点中学的学生素质都比较好啊,有礼貌。我们都一脸疑惑不明店家为何如此夸奖我们。原来在我们之前还来了一群某某中学的学生,店家对他们印象不太好。当然不是说普通学校就培养不出优秀之人,高中就见识了来自普通中学的优秀生。
大多数家长还是希望小朋友能上重点。不过这年头,像我们这些户口不在工作地的家庭,小孩上个公立学校都不知要交多少万的赞助费借读费,还有一堆的证明。有时候会悲观的觉得能上到公立学校就已经万幸了,重点不是我们这些穷人能企及的,学区房想都不用想。也是这几年才明白为什么我的中学同学里有本地首富的儿子,有XX局、烟草公司的亲戚,家里有钱的小孩大多住在学校附近。十几二十年过去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越演越烈。好在还有几年才上小学,只能在小朋友还没上学前期待政策趋于人性化,自己也努力,看看有没有机会让她读个好点的私立学校。一想到入学问题,觉得这国家和地方政策真他妈的变态。
虎妈的老爸,有着四十年教学经验的狮子姥爷,??对学生对女儿都极其严格,还打算把他那一套教学方式、理念用在小孙女身上。也许他真的是个非常优秀的高中物理老师,带领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功的通过了物理高考,考上了理工科重点大学。So what!连他自己也承认学生恨他,那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或许二三十年前还管用,时至今日,高考还是唯一的出路吗?考不上人生就此彻底失败了吗?对大多数穷人来说高考确实还算是比较公平的出路,但是虎妈一家的生活水平明显达到中产了,不高考也可以参加国外的高中考试去外国读大学。看那老头估计没怎么接触过国外的教学方式,小孙女若让他带,必定教出一个刻板、胆小怕事的书呆子。狮子姥爷的那套教学方式是我曾经经历过的,幸运的是高中还没遇到哪个老师做到狮子姥爷那么绝。?即便如此,高中那三年为一考试背水而战的超大压力的生活几乎压得我精神崩溃。
前几天借了7岁小邻居的语文书看,课本的要求是文章熟读,最好能背诵,诗词要背诵。??老师要求所有课文都要背,甚至课后的一些简短的文章也要背,背不出来放学留下来背。语文考试的一些题目是课本的段落挖空一段、或者几个字让学生填。整整一代人的时间过去了,>素质教育我至少听了二十年。为什么>语文教学还是一成不变的死记硬背。作为传承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科目,这种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让多少学生对其失去兴趣。书中都在教识字,教知识,为什么没有教礼仪、道德,没有延伸阅读,没有开放性的讨论题目?为什么考试方式还那么落后?据说教育部有规定小学生课后作业
时间不许超过多少分钟,好像是半个小时吧。那些关在空调房里用屁股想问题的教育部蛀虫们,有没有想过小学生用要花多长时间去背诵两三页纸的文章?
初一开始系统地学习英语,一直到大学毕业。某天在记忆中对比了语文和英语课本,发现这么个现象。英语课文开篇一般都是'hello, how are you?''Good morning', 'Sorry', 'Thank you', 'Could you ……''please' 老师还跟我们解释用'Could you'比用'Can you'显得礼貌。介绍人要说'This is Li Lei',刚互相认识的人要说'nice to meet you'. 日语的话还要加一句'请多多指教'. 基本的>社交礼仪从这些对话中都能体现出来。再看看语文书,小学6年没有一篇课文一节课教我们如何说'对不起''谢谢'.什么中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说要'讲礼貌',却从未具体教过我们如何讲礼貌。多少学生接受完12年中小学教育出来都不懂基本社交礼仪。有人可能会问,这些礼仪应该是父母教的啊。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没有意识教,况且很多小孩都是爷爷奶奶带大,上一辈受教育程度更低。他们大多只注重成绩,其他的诸如礼仪,动手能力,审美观,统统都是扯谈。
几年前刚工作的时候,每天早上跟同事们说声'早上好'都要经过一番小小的心理战。说完都要松口气。对着几个老外主管说good morning却很自然,完全没心理压力。因此我有理由怀疑外语学习不小心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很多孩子的说话方式。
电视剧播了三分之一,剧情设置了每个人都在走极端,看得有点虐心。希望这部剧能引起一些社会讨论,引领一些改变。
虎妈猫爸观后感(二):莫为儿女做牛马
2011年春季,一本出自美国华裔之手的《虎妈战歌》登陆中国,掀起了一场排山倒海的教育口水战,随后本土又涌现了'鹰爸'、'狼爸'和'猫爸'等各种教育模式,持续引发了一连串教育激辩。如此天成的话题性和传播基础,不拍成电视剧那是暴殄天物,这大概便是《虎妈猫爸》题材的由来。
为什么不是《虎妈鹰爸》或《虎妈狼爸》?'虎妈'的特点是家长制和高压,不乏咒骂、威胁、贿赂和利诱等手段。为了把女儿培养成未来精英,'虎妈' 蔡美儿对女儿提出十大戒律,比如不准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每门功课至少要得A,甚至不准女儿在练琴时喝水上厕所。《虎妈战歌》上市后在美国引发轩然大波,被不少讲求宽容的美国母亲和媒体评判为'虐待儿童'.就在'虎妈'登陆的次年除夕清晨,一名4岁南京幼童穿着小短裤在零下13度的纽约暴雪中裸跑视频爆红网络,推行极限教育的'鹰爸'何烈胜随之被推倒大众视线。紧随其后,凭借藤条和鸡毛掸子把4个儿女'揍'进了北大的萧百佑被推上中国'狼爸'宝座。显而易见,'虎妈'、'鹰爸'或'狼爸'的教育方式都是高压式的,一旦结合,难免极端。相比之下,'猫爸'常智韬的教育方式要柔和得多,他遵循的是因材施教,主张民主、宽容的个性化教育,倡导与孩子共同成长,这点与家长作风的'虎妈'完全相左,形成教育理念的鲜明反差。
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剧《虎妈猫爸》的赵薇和佟大为,即是现实中的'虎妈'与'猫爸'的>戏剧化身。赵薇演绎的'虎妈'毕胜男强势高压,对孩子要求苛刻,佟大为饰演的'猫爸'罗素对女儿却多为顺从,甚至经常联合女儿对付'虎妈'.由于中国'虎妈'与美国华裔'虎妈'所处教育环境和教育体制不同,'虎妈'赵薇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更多,也更复杂。剧中的小宝贝罗茜茜是独生女,由于父母工作忙,打小由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推行的是极度溺爱的'公主'教育,因此烙下一身公主病。毕胜男对罗茜茜的虎式 教育,激发点就在于改造其公主病。与此同时,孩子的就学问题扑面而来,所以毕胜男忙着改造女儿的焦头烂耳之际,和中国追逐精英教育的亿万家长一样,还要为孩子上学的事绞尽脑汁,工作和家庭一片韩国乱打之声。
一个是此前从未为孩子教育问题操心的工作狂,一个是自己都没长大的暖男家长,
改造别人的同时,更手忙脚乱地改造着自己。《虎妈猫爸》的形式是'虎妈'式的,>故事的落幅却是'猫爸'式的,其中涉猎的教育,并非教科书,也不是导航灯塔,而是一次家长与孩子共同的成长旅程。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话题性很强的家庭生活剧,同时也是一部很容易被娱乐性给淹没的现实剧。佟大为一直在影、视双线作战,'猫爸'形象相对弱势,表现中规中矩,如何掰开'猫爸'形象与《想明白了再结婚》和《俏妈萌爸的甜蜜时光》表演的差异性是他的首要任务。而'虎妈'赵薇则是自2008年《一个女人的诗史》后时隔七年的电视荧屏大回归,对她来说是一次不容有失的归来献礼——一来'虎妈'形象的成败,决定着这部戏的成色;二来赵薇选择收视低迷的二星时代回归,无形中还肩负着'大腕救世'的使命,很容易让这部戏超出它'教育问题'本身所能承载的体量。
就教育话题来说,有句老话很值得成天鸡飞狗跳的中国'虎妈' 消化和吸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
观虎妈猫爸有感篇六:影视剧虎妈猫爸观后感--作者唐小僧
影视剧《虎妈猫爸》观后感
近年来,房地产事业蓬勃发展,开发商、二手房中介以及相关地产领域业务都可谓赚的钵满瓢盆。在各种地产行业投资当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叫学区房的概念牛叉的不得了,尤其是一线城市如上海北京,重点学校的学区房喊到5万,8万,甚至10万一平的比比皆是,竟然还产生买房人为了挣一套学区房不断向卖家加价,更夸张的是直接大打出手的现象!学区房真的这么邪乎吗?在学区房房价格不断上涨的背后,究竟是市场规律的作用还是有关利益群体的推波助澜?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父母省吃俭用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区房这一现象被搬到了荧幕热映。学区房这一话题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学区房的魔力到底在哪里?难道只有传说中望子成龙亦或者电视剧中才会体现对学区房的狂热追求吗?
其实细心观察身边人就会发现,学区房的需求其实无所不在。同事小韩苦等两年终于盼到了自己买的期房交钥匙,还没来得及高兴,邻居群里就炸开了锅,开发商承诺的公办小学根本不在小区片区内,更夸张的是压根没公立小学上。横幅,大字报轮番上,工作也不能正常进行了,和业主一起到开发商那抗议维权去了。小韩气愤的讲到,没有学区,那买的房子还有啥价值,还不如直接租房子!死党敏敏是自己多年好友,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友谊。记得刚刚生宝宝那会,就和我说,小孩以后也不要像我们小时候那样被家长管,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点好。但是现在小孩才上幼儿园的年纪,敏敏已经坐不住了,到处打听学区房,自己的房子片区说学区不好,一定要让小孩上好的学校,并且苦口婆心的对我讲等我家小孩这么大就明白了。也正是这淋淋总总的需求将学区房打造的如神话般神奇,价格一直扶摇直上,屹立不倒。
话说回来,对学区房的需求可谓大同小异,争夺稀缺的教育资源罢了。但是对于购买学区房不论是投资者还是自用者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什么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将蛋分散在多个篮子里才安全有保障。家庭多种形式的投资理财,能在我们轻松应对高价学区房资金压力的同时,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更加有保障。目前资邦控股推出了一款全新理财平台唐小僧理财,在保本保息风险趋于0的同时,固化年收益可达到8%+以上。并且新人注册有红包拿,100元就能进行理财投资,每天签到都有现金奖励。不论学区房日后走势如何,多一份投资理财途径,多一份未来希望的支持总归是不会错的,现在开始,可以在关注学区房同时看看唐小僧理财咯!
观虎妈猫爸有感篇七:感谢“虎妈猫爸”
感谢“虎妈猫爸”
作为教师,教育问题一直是我们这个职业经久不衰的话题。由于喜欢赵薇,很少看电视剧的我最近一直在看跟教育息息相关的“虎妈猫爸”。除了主演们的精湛演技,故事的设定和电视剧折射出的现代社会混乱教育观更加引人入胜。
“虎妈猫爸”的播出,使得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剧中的茜茜姥爷的传统教育观和国外归来的教育专家唐林的现代教育观让原本一味追求成功和效率的中国家庭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作为现代妇女,毕胜男无疑是当代都市女人的缩影。家庭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工作问题等让这个原本温馨的家庭也陷入了层层危机。
作为“虎妈”,毕胜男一直推崇严厉的传统教育。即使她一直对茜茜姥爷“必胜决”式的教育感到压抑,但面对社会压力,她不得不让女儿饱受折磨。事实证明,她也心疼女儿,但她并未因此感到快乐。作为“猫爸”,罗素主张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与毕胜男的教育观完全相悖。为了让女儿少受折磨,他帮女儿作弊、替女儿写作业等等。在这样一个教育观念完全不同的家庭中,茜茜的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我特别认同剧中的一句话,“教育必须要有一致性”。作为小学老师,我能够深深的感受到小学教育的艰难。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的童年在快乐和无忧无虑中度过。导师面对如此大的社会压力,家长不得不带着孩子奔走于各个辅导班之间。
在我看来,兴趣很重要。如果孩子真的对某一件事很感兴趣,不
妨让孩子把这件事练熟练精。另外,如果孩子能好好利用课堂的40分钟,比上一个小时补习班有效的多。成功很重要,但生活更重要。
劳逸结合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做到的家长真的很少。不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也不能让孩子在痛苦中度过本该快乐的童年。多看书,多长见识比无休止的做题有意义得多。感谢“虎妈猫爸”让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停下来审视自己的教育观,也希望更多的家长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还孩子一个有意义的童年!
观虎妈猫爸有感篇八:虎妈猫爸观
没有一种教育既能给孩子美国式的自由,又能得到中国式的宠爱
攀比心理是中国人的劣根之一,加上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少家长被逼上了“拼孩儿”之路
美国教育强调“不让孩子在无能力无兴趣无价值的事情上做无用功”,但遇到困难也要“迎难而上,敢于攻坚”。
一位华人妈妈感谢中国式教育给了她三样东西:第一吃苦,第二受得了委屈,第三把以色侍人、女人不工作靠男人养当成耻辱
六一前,电视剧《虎妈猫爸》火爆荧屏,不仅众多人追剧,而且在中国家长圈甚至全世界华人圈中引起了热议。
剧中既有让中国家长心浮气躁的场景,比如:幼升小、学区房、课外班,也有经常被专家提及的教育“硬伤”,比如“隔代教育”、“单亲家庭”;剧中还出现了众多“动物家长”,比如:虎妈、猫爸、狐狸奶奶、狮子姥爷、狼爸,还有白天鹅式的西方教育专家。
其实,“动物家长”并不新鲜,几年前美籍华裔母亲蔡美儿已经凭《虎妈战歌》一书成功勾勒了“虎妈”的形象,其教育方法被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声讨,在国外甚至流传着一个帖子,大意是在美国“中国妈妈”成为一个贬义词,因为她们更爱攀比成绩、经常尖叫甚至咆哮。
而这部电视剧不仅把“虎妈”更加具体化了,而且差不多囊括了这些年社会上出现的所有类型的“动物家长”,几乎每一个坐在屏幕前的和每个参与讨论的人都能从这些动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应该说,没有哪个年代的中国家长像现在的家长那么强烈地渴望成为一个好家长;没有哪个年代的家长像今天的家长那样面对如此众多的资讯;也没有哪个年代的家长像今天的父母那样焦虑。
童年的快乐和长大后获得世俗的成功到底哪个更重要?替孩子指明道路和任孩子冒险后“碰一鼻子灰再掉头”哪种更负责?西方的、东方的、传统的、现代的,哪个不是迷途……众多问题困扰着中国家长。 家长们根本不在乎自己被冠以哪种动物,他们想要的是,答案。
“虎妈”vs“猫爸”能分出高下吗?
如果进行一个简单的区分的话,“虎妈”和“猫爸”分别代表着两种教育观念,“虎妈”代表的是以应试为主的传统中国教育理念,对它的形容词经常是严苛的、落后的、武断的……“猫爸”代表的是以尊重个性为主的西方教育理念,形容它的词汇经常是民主的、快乐的、尊重的、创造性的……
无疑,极端的、“虎妈”式教育应该受到批判。剧中场景就很典型:赵薇扮演的妈妈加班回到家后发现,女儿还没有完成自己留给她的作业,生生地把女儿从睡梦中摇醒;奥数班、游泳班、舞蹈班……一大堆课外班上下来,孩子晚上吃饭时累得拿不动筷子。
“虎妈”式的教育留给孩子的是伴随一生的噩梦,剧中那个可爱的小姑娘封闭了自己、不再开口说话。被“虎妈”式的老师教育出的孩子,20年后同学聚会时会想方设法避开老师。
不过,就在人们声讨“„虎妈‟疯了”的时候,网上有一个名为“在美华人怎么评价《虎妈猫爸》”的帖子开始热传。帖中说,很多人对“自己父母的„虎‟和中国教育的„狠‟”持有感激之情。一位华人妈妈说,中国式的教育给了她三样东西:第一吃苦,第二受得了委屈,第三把以色侍人、女人不工作靠男人养当成耻辱。这三样东西是她赢得开心生活的根源。同时,“吃得苦”、“受得委屈”也是这些在异国他乡一路冲杀,为自己和后来华人赢得一席之地的中国女性在职场上站住脚的根本法宝。
很多人在对中西方教育进行比较时指出,中国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看似成绩很好,但是因为阅读总量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到了大学后就会被落下。“要过语言关,要过阅读关,刚去的时候确实觉得差距太大,但是,中国的高考我都能过来,还有什么挺不过来的?”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攻读硕士现在已回国工作多年的于先生说。
就当中国家长纷纷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时候,“西方”也正在研究“东方”。
著名“虎妈”蔡美儿刚刚出书的时候,美国主流媒体就曾经讨论“为什么中国的妈妈们更厉害?”甚至一些报道说,现在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也正在学着中国家长的样子教育孩子。
知识会像蝴蝶一样飞进孩子脑子里?
《虎妈猫爸》中有两场精彩的公开辩论,辩论双方是“只要孩子作业中出现错误就得撕掉重写”的“狼爸”,另一个是从美国学成回国的教育专家。
剧中的辩论双方各胜了一场,但是现实中两种教育观念的冲突却要复杂得多,而且给家长带来的困惑也更多。
中国教育一向严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激励了从古到今的中国读书人。但是,过去的中国家长和孩子没有现在痛苦,因为他们不纠结。
中国家长和孩子的痛苦始于西方的教育理念进入中国后。
中国家长看到美国的小孩子每天放学后就到大自然中扑蝴蝶、捉虫子,长大后这些孩子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这些对于在苦学中长大的中国家长来说太有吸引力了,他们甚至怀疑知识会不会像蝴蝶一样飞到孩子脑子里。
中国的父母无法淡定了。
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中国家长都在洗脑,“告诉孩子你真棒”、“孩子你能行”、“把掌声留给孩子”……成了很多家长的教子宝典。
但是,几年过去了,一些家长疑惑了。
一位四川的妈妈最近很苦恼。她儿子大学有一个到德国交换一年但费用很高的项目,她咬咬牙报名了。但是,刚到德国,儿子的女朋友留学新西兰了,热恋中的年轻人无法忍受相思之苦只能跨国相见,儿子又伸手向母亲要钱。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应试教育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我一直都在给他减压。但现在孩子长大了,我却发现他不懂得感恩,也不知道自己要承担责任。”在反思整个教育过程时,这位妈妈认为,一直都是自己在为儿子着想、为儿子付出,却很少向他提什么要求。
为什么西方的孩子在西方的教育理念下就能创造出高科技,而我们的孩子完全没有了责任意识,也失去了担当?
其实,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误读了西方的教育理论。
这几年,媒体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美国学生的学习压力一点儿不比中国孩子轻。一位旅美的教育工作者也撰文指出,美国的教育也从来不是只讲“快乐”,只是美国的教育更加强调“不让孩子在无能力无兴趣无价值的事情上做无用功”,而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上,即使遇到困难也要“迎难而上,敢于攻坚”。
前些日子一位新移民妈妈在网上吐槽,孩子跟同学闹了一点儿小矛盾,说了类似“我打死你”这样的狠话,结果被老师、校长约谈了几次,孩子也被进行了单独辅导。“只要是教育就一定有规矩和约束,即使到了美国,也不全是快乐和自由,家长不能给孩子传达错误的信息。”有教育专家点评。
其实,西方教育在与中国教育的根本不同是在“学什么”上,比如同样是学习乐器,中国孩子会被逼着学那些家长选定的乐器,而国外的孩子往往学习那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乐器。所以,中国满大街跑着的都是钢琴过了十级的孩子,但是他们中真正拿到证书还能坚持弹琴的没有几个。
哪种教育能给孩子美国式的自由又能得到中国式的宠爱?
在电视剧中,“狼爸”与“白天鹅”西方教育专家在辩论时,“狼爸”的一句话曾经引起了家长的热烈掌声:你的孩子不是跟课本竞争而是跟他周围的人竞争。在中国家长的阵阵掌声中,“白天鹅”的理论成了理想花园中的梦境。
“狼爸”的这句话无疑在告诉人们中国家长的无奈是被现实逼出来的。
徐珊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男孩的妈妈,在周围人眼中她就是地道的“虎妈”。她给四年级的儿子在两个机构报了奥数班,还有作文班和英语班,儿子还在学长号,每周要上一次私教,还有3天在学校的
乐团训练。儿子每天的时间安排几乎要精确到分钟。
“谁天生就是„虎妈‟?这还不是被逼的。”徐珊觉得很无奈,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看到襁褓中肉嘟嘟的小人儿,唯一的愿望就是他能快乐健康地长大。”但是上了学发现,身边的很多孩子都在外面学奥数、学外语。“身边的孩子都在学,我们不学将来怎么跟他们竞争?”
确实,攀比心理似乎是中国人的劣根之一,加上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将不少家长被逼上了“拼孩儿”之路。
一些家长被“逼”走了,选择了移民。
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随着中国移民越来越多,国外的华人圈中也出现了奥数班,华人的孩子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残酷。
说到底,真正的“虎妈”不是被逼出来的,而是这些家长内心没有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孩子学习好自己有面子、孩子有才艺自己就多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 没有一种教育既能给孩子美国式的自由,又能得到中国式的宠爱。
其实,到底应该做“虎妈”还是“猫爸”的争论,体现的是一种走捷径的心理。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教育案例都是某种教育理念与孩子自身特点的结合。只有在教育上真正用心的家长,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观虎妈猫爸有感篇九:虎妈猫爸之教育观
虎妈猫爸之教育
最近,电视剧《虎妈猫爸》正在热播,严厉的虎妈和温柔的猫爸聚焦时下广受关注的亲子教育问题。对亲子教育中,择校、学区房、兴趣班、隔辈亲等种种热议话题进行了全面展现与探讨。因此引发了众多观众与网友的极大关注与共鸣。 这部剧客观反应了当下的现实焦虑--80后的年轻父母们,有了足够的物质条件,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关于更好教育的定义,他们却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茫然。虎妈赵薇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永远是-——你必须要跑得最快,你必须要吃得最好,你必须要比别人优秀;你不努力就只有去收废品,你不能输也输不起,这又让孩子无时无刻感到恐慌、缺乏安全感。
家庭中母亲过于强势,父亲过于弱势,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障碍、强迫症等问题。于是我们看到的茜茜自闭、爱撒谎、时不时还会负气骂人。而蓝盈莹饰演的腹黑心机女黄俐则如一面镜子,折射出“虎”式教育下茜茜未来人生的一种负面可能性。
在“”式的家庭中,夫妻双方要更多地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着想,有意识地改变相处模式和角色定位。
首先,夫妻双方要学会相互尊重,给彼此留尊严。强势的妻子不要一言不合就大发雷霆,弱势的丈夫不要回避沟通。出现问题,不管有多严重,都不要在孩子面前爆发,私下进行沟通。
其次,夫妻要维护彼此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强势的妻子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父亲的无能,弱势的父亲也可以向孩子解释自己让着母亲的道理。多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优点,让孩子感觉到父母间有相互认同感,树立父母的高大形象。 再次,“虎妈”要多反思。强势的母亲往往认为错在丈夫,但事实上,往往是因为虎妈们的要求太多、太高,才塑造了父亲在家里的不作为。
第四,“猫爸”要多投入精力,不能对家庭事务及孩子的教育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孩子过生日、有重要活动或比赛等,父亲一定要出席。在活动中给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树立起自己的正面形象。
家有考生,除了注意饮食调节,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营养专家告诉我们,考生适量运动和保证睡眠也是非常重要的。
体育运动
在睡前进行低强度的体育锻炼,之后会很快入睡。全身心的运动会使身体加速新陈代谢,提高肺泡通气量,增加血液含氧量,从而有助于改善大脑供血供氧,使人的反应速度加快,促进睡眠,也能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运动是最有效的情绪疏导工具,能减轻应激反应及其对生理的影响,有效释放压抑的情感,增强心理承受力。
中考前考生一般都会出现紧张和焦虑,建议考生可以选择适当运动,但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慢跑、听听音乐,让他学习的压力不要积压。规律的运动效果会好一些。考试前或考试期间再紧张,也要有适当运动时间,这对调整大脑和紧张情绪有很好的效果。不要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恰恰相反,它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时作息
尽力将平日作息时间调整到与中考的时间一致。如果调整不好,也没关系,只要考生在中考前的几天里身体健康,就会在考场上有出色发挥。
睡眠是人整理学习记忆的过程,因此在考前几天,应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使人有良好的记忆力和清醒的头脑,不要熬夜复习到深夜一两点,否则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有的考生临近中考,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拿着书本背,这样复习其实效率不高。考生的大脑每天被公式、英文字母充斥,很需要一段休息时间,哪怕只是每天15—20分钟的体操、慢跑、散步,让眼睛看看远处绿色的植物,身体稍微
出出汗。这段“不用脑”的时间可以让脑细胞、大脑皮层得到休整。假如确实没有完整的时间段,也可以把20分钟一分为二,早晨、傍晚各一次,复习起来肯定事半功倍。
作息方面,专家建议每天花15—20分钟进行一些“不需动脑”的活动,如散步、慢跑等,给大脑一段放松休整的时间。
保障每天8小时睡眠
长时间的应试复习让很多学生感到疲倦,复习起来力不从心,效率不高,怎么办?
专家介绍,对中考学生而言,面对中考的紧张心理由来已久,为了考出好的成绩,不少同学放弃了应有的休息、锻炼、活动时间,埋头苦读,时间一长,不仅身体上吃不消,也易产生厌烦心理,复习时间虽长,但效率不高。
因此,学生要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在保障每天8小时睡眠基础上,除去吃饭时间,每天至少休息、锻炼1小时,听听音乐,适量运动,不但可以缓解疲劳与紧张,还能调节内分泌,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考生也不能走另一极端,认为考前要松手大休一周,停止复习,专调心态,这也会适得其反。
该不该允许孩子带手机上学?
近日,记者在某省重点中学采访时,看到过道上摆着一个处分公告,有三名高二学生因为带手机入校,分别被扣除德育学分20分,并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另有两名高二学生,分别因为在校园玩手机和自习时玩手机,被扣除德育学分30分,并处记过处分。
学生带手机入校竟受到这么严厉的处分,记者对此始料未及。看来,手机已成为学校的一个矛盾焦点。各学校对此持什么态度?学生和家长如何看待此事?记者就此在多所中学进行了调查。
◇个案:
武汉市十五中学政教主任胡江陵介绍,2001年以前,手机还未像如今这样普及,当年拥有手机的同学非常少。2001年以后,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的现象愈演愈烈。学校为此明文规定,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学校一旦发现学生将手机带进学校,便立即予以收缴。
收上来的手机怎么办?当年,手机还是贵重物品,收缴上来的手机悉数上交到学校政教处,每部手机装入一个信封,上面写着机主的姓名、班级和没收手机的原因。结果,收缴的手机竟将政教处的保险箱塞得满满当当。这些手机在保险箱里一存就是一学期,直到下学期开学,家长才能来领。
那几年,每到开学,家长们便来到学校领手机,排起的长队足足有100多米,形成一道特有的风景。
2005年9月份以来,学校便放开了对手机的禁令,允许学生带手机入校,但在上课、自习及考试时必须关机。由于忘记关机被老师发现没收手机的,一个学期每个班也就一两起。
◇校园手机管理“由堵到疏”
武汉几乎所有的中学都通过校规、通知和学生行为规范等形式,对学生携带手机入校进行严格管理。但现在已有些学校在悄然改变管理方式。
省实验中学学工处主任谢英水介绍,学校的制度也在与时俱进。今年,对于学生携带手机入校,学校的态度从以往一味的“堵”改为“疏”。今年8月,学校新出台的《学生手册》中写明,允许学生带手机入校。学生上学期间,家长需要联系学生,可通过班主任帮助联系,而学生联系家长可通过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的手机与家长联系。确有学生需要用手机的,必须经过家长同意后,向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班主任有权根据学生和班级的具体情况作出决定。
省实验中学规定,教学区与学习区以外的场所才能使用手机。
学校还对允许使用手机的时段做出限制:早上7时20分以前,中午12时05分到13时,17时30分到18时10分;晚自习以后,住校生熄灯时应该将手机关机,禁止熄灯后使用。
◇调查:“学生毋须拥有手机”得票第一
“没带手机到学校的同学请举手!”近日,记者征得校方和班主任同意后,把老师请出教室,在武汉十五中和省实验中学进行了针对手机的专项调查。
我们调查了两校408名高中生,其中52名学生没有手机,占总数的12.7%;211名学生有手机但长期不带到学校来,占总数的51.7%。
在省实验中学高一(4)班调查时,调查结果显示,全班除了3名学生没有手机外,其他拥有手机的学生都没带手机入校。
该班学生戢帅解释,今年8月份,他们在军训中,班主任告知学生,可以携带手机入校,但必须按照学校的规定使用手机。大家觉得平时学习时,带手机完全没必要,一旦碰到急事就借老师的电话与家长联系。
湖北省实验中学学工处主任谢英水介绍,学校对学生违规使用手机处分也较为严厉,违规者一律没收手机,给予通报批评甚至严重警告处分。
◇网络调查
近日,本报(《武汉晚报》)就“中学生有没必要配备手机”在汉网论坛、官方微博上发起网络调查。
共有121名网友投票,54票投给了“学生毋须拥有手机”;
得票数第二的是“带手机可方便学生与家长随时联系”,为45票。
得票最少的几个选项为“手机可作为学习的工具”、“持有手机是为了娱乐消遣”等。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网友认为,学生要么就不拥有手机,学生即使拥有手机,其惟一的正面作用就是为了方便与家长联系。
◇家长意见
●反对孩子用手机
清茶曼歌:昨天班级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建议家长们别让孩子使用手机,对此我是很赞同。因为之前丫头就已经跟我说过,手机对她学习有不利影响,但她自己又控制不住。这次家长会班主任老师作为要求提出来,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要求丫头上交了手机。
业精于勤:孩子整个高一就是一部手机斗争成长史,孩子的成绩也随之起伏不定。孩子也意识到手机的危害,现在孩子基本能做手机的主人,没有成为手机的奴隶。白天上课不用手机,成绩也随之稳定。我坚决反对孩子在校使用手机。
●孩子有手机是必要的
观虎妈猫爸有感篇十:《虎妈猫爸》引发的思考
《虎妈猫爸》引发的思考
最近刚刚落下帷幕的电视剧《虎妈猫爸》一经播出,已成为当下最为火爆的话题。全剧主要围绕5岁小女孩罗茜茜的成长教育问题展开,剧中展示的“公主病”、“学区房”、“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话题十分贴近现实生活,始终贯穿了为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心愿,光看此剧能引发如此多的围观热潮足见其魅力。
众所周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古人讲究三岁启蒙,现代社会人才济济,压力重重,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是重中之重,要长抓不懈。随着“私塾热”、“国学潮”的不断涌现,从中窥知社会对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视。家长们怀揣着美好的心愿,把梦想与希望倾注于孩子身上,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送孩子上各种培训辅导班;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效仿“孟母三迁”;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即使砸锅卖铁也在所不惜,其中的付出和辛苦可想而知。
扪心自问,未来的我也许会是其中的一员,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了能抵御将来的风雨,期望未来的他们能有积极向上的心灵,良好的品行,健康的身躯,最好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但我更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就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书里提到的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无与伦比的聪明,但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正确对待问题、如何聪明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父母教育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