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篇一: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及其所代表的原始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认识: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难点: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历史挂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 通过书籍和影视剧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说说你知道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历史人物。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谁能告诉大家 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么样产生的呢? 请 大家看“导入框”中的内容。

那么,人类是怎样诞生的?历史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谁能为大家讲述一下?

有关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到底是怎样的?我国的历史 究竟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相信我们会找到答案的。

请同学们看 课本第1页上“元谋人的牙齿”图。这是1965年5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 发现的,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颗上门齿,同属一个成年人,根据考古研究判断,这两颗牙齿的特征,近似于现代蒙古人种。元谋人出土的有七件石器,经考古学家断定,石器是打制

而成的。在化石地层中,后来又发现了动、植物化石、大量炭屑和烧骨。经考证认为,这是当时人类用火的遗迹。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那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看看古猿是怎样演变成人的?古猿生活在森林里 。 生活在这里的古猿 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猿类。而那些失去了森林的古猿不得不从树上来到地面,开始过着陆地生活。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古猿不适应环境变化死去了, 活着的古猿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学会了利用前肢来采集果实、捕捉动物、折树枝和抓取石块当作武器,以抵御野兽的侵袭,这样后肢主要用来支撑身体和行走。于是,前肢和后肢的分工逐渐出现了。这种分工导致了前肢的进一步发展和后肢的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又引起了整个身体结构的变化。 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大脑有了意识,希望把看到的事物和行为表达出来。因此有了呼叫、手势表达、发出声音,语言产生了 。 经过漫长的过程,这些古猿在劳动中进化为人类。

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亲历了由猿到人的过程。使我们对古人类的产生有了初步了解。 那么,早期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呢 ?

古人类文化遗址中,北京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 周口店龙骨山。最早是20世纪开始发现的, 我国考古工作者裴文中 ,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 以后又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迄今为止,北京人遗址共发现头盖骨6个,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以及其他的遗骨化石,共属于40多个个体。还有石器和经过打击的石片、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等。这些发现证明北京人已经使用火。北京人使用 石器和火遗迹的发现, 为从猿到人演变提供了有力证据。

经过碳素断代和古地磁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科学技术的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之间。

北京人是怎样生活的呢?请大家看第2页“北京人”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北京人使用什么工具?有什么特征?说明了什么问题?2、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有什么特点?是由什么决定的?3、,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意义?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样取得天然火的?

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既然我们知道了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简单的工具,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自然火,那么,我们再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大家回答了有关北京人的一些问题,对北京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了解。其实,在古人类文化遗址中,除元谋人、北京人之外,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活动遗址还分布着许多,距今一万八千年的山顶洞人就是其中之一。大家看课本3—4页有关山顶洞人的内容,然后议一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同学们应该从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2、同学们可以看课本中“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画 ,思考:山顶洞人会制造骨针,有了装饰品,这说明什么?

谁能为大家就你了解的有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情况,用不同形式向大家展示, 以便 使同学们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刚才我们通过填表把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作了一个比较。大家是否发现山顶洞人

和北京人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这就是课本上提到的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 氏族是一种组织形式,就像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北京人生活的原始人群。氏族的形成与当时的婚姻状况有关,在原始人群阶段,由于刚刚由猿转化而来,因此彼此之间没有婚姻观念。属于群婚 状况,也就是没有固定的婚配对象,而且没有辈份观念。到了山顶洞人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在婚姻形态上比原来进了一大步。尽管还属于群婚的性质,但已经有了初步的家庭观念。这个时候的婚姻状况属于族外群婚 ,就是两个集体之间的男女可以通婚,但没有固定的婚配对象,所以很难确定后代的身份,后代只能按母亲的血统把有血缘关系的人集合在一起,组成的集体,就是氏族。我们一定要明确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没有私有财产、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群体。

《西游记》、姜子牙、曹操、康熙等

学生看书、讨论

学生1:上帝用泥土创造出世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后又取其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让二人结为夫妻,他们成了人类的始祖,他们生活在伊甸园,生活美满幸福,后来,受到一条蛇引诱他们偷吃了树上的禁果,懂得了爱情、羞耻、心明眼亮、聪明起来。但是这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被赶出了伊甸园,到了人间,他们就成了人类的祖先。

学生2:盘古把宇宙分成天和地两部分,但没有人类存在。有个女神叫女娲把泥土揉到一块,捏成了一个个小人,吹口气,人就活了,后来,女娲累了, 便用一根藤条从泥中一抽。甩出许多泥点,泥点变成了一个个小人,这样就有了人类。

学生3: 人是由古猿变来的 。

学生1:北京人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是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依靠原始而简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斗争。

教师引导:说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学生2: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构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师:北京人为什么以这种方式生活?为什么不像我们今天一家一户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环境恶劣、生产工具极其简单决定的。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下去,只有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大自然斗争,才有生存的可能。

学生3 :北京人可以用火来吓跑野兽、烧烤食物、照明、防寒。

师: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了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这一切使北京人又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学生4 :是在下雨打雷时引发森林大火,北京人从森林里捡到了烧熟的动物的尸体,从而知道了熟食的味道更加鲜美,把火种保留了下来。

学生5 :天气炎热干燥,森林草木自然起火,北京人保存了火种。

学生6:露天煤的自然起火,给北京人提供了火种。

学生7:北京人在制造工具时,石块碰撞摩擦起火。

学生看书、讨论„„

学生:天亮以后,北京人开始成群结队往外走,男子去狩猎,女子去采集,傍晚时,采

集狩猎回来后,他们把采集到的野果分给大家。男子把打到的猎物剥皮,把肉割开,放在洞口的火堆上烧烤。烧熟后,分配给大家。当人们吃饱肚子后,就又进入梦乡,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远处的野兽自然也不敢靠近山洞。

学生看书,讨论„„

山顶洞人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这从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可以看得出来。他们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佩带装饰品,这说明他们已经懂得爱美。山顶洞人已开始进入氏族生活。

“氏族”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必须详细讲述,这有利于学生对此之前之后原始社会组织结构的了解。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篇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

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导入新课:

1、 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

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

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

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

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2、 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3、 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

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

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

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

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

巩固练习:(见课件)

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

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

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 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

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篇三: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

----山东省昌邑市围子仓街初中 张延兴

设计理念:

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运用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分析、

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

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

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

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

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

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难点:

1、

2、 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氏族概念及特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学案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了人类,才有人类的历史。

那么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我们的祖先,也就是我们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究竟

是谁?他们老家在哪里?

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请看大屏幕,这是两个比较熟悉

的传说。(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亚当、夏娃”图片)

师:哪位同学为大家讲一讲这两个传说?

生:讲传说故事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

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我国的历史最早又是由谁创造的呢?今天让我

们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来学习了解一下。(屏幕展示教学目标,学生认知)

新课讲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拓展升华。(三个标题,按任务分

别进行)

二、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屏幕展示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同学你们从这幅图上能获得哪些有用的信息,生回答(1、我国境内分布的主要的远古

人类2、远古人类生存的年代等)

师归纳: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

址最多的国家。其中已知最早的是哪一人类遗址?生:元谋人。

任务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请同学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从这里你能获得哪些关于元谋人的信息?

(地点 年代 生产生活 地位 )

阅读教材第2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

2、你怎样来证明他们是人类而不是类人猿?

3、你来推理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学生阅读回答,多媒体展示补充。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好。我们是从书本上获取的关于元谋人的信息,而科学家们是通

过什么渠道来获取的这些信息呢?

生: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例如:元谋人的牙齿化石(多媒体展示)

师:请同学们看 课本第1页上“元谋人的牙齿”图。这是1965年5月在云

南元谋县上那蚌村 发现的,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颗上门齿,同属一个成年人,根

据考古研究判断,这两颗牙齿的特征,近似于现代蒙古人种。元谋人出土的有七

件石器,经考古学家断定,石器是打制而成的。在化石地层中,后来又发现了动、

植物化石、大量炭屑和烧骨。经考证认为,这是当时人类用火的遗迹。中国地质

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

已知的最早人类。

师:远古人类在缓慢的发展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来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劳

动创造了人类本身。

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亲历了由猿到人的过程。使我们对古

人类的产生有了初步了解。 那么,早期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呢 ?

古人类文化遗址中,北京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 周

口店龙骨山。最早是20世纪开始发现的, 我国考古工作者裴文中 ,发现了第

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 以后又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迄

今为止,北京人遗址共发现头盖骨6个,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以及其他

的遗骨化石,共属于40多个个体。还有石器和经过打击的石片、灰烬层、烧过

的土块、石块等。这些发现证明北京人已经使用火。北京人使用 石器和火遗迹

的发现, 为从猿到人演变提供了有力证据。

经过碳素断代和古地磁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科学技术的测定,北京人生活在

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之间。

任务二:北京人

带问题阅读标题二内容,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下列问题:

A、北京人发现地点、距今年代?使用什么工具?有什么特征?

B、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有什么特点?是由什么决定的?

C、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样取得天然火的?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

么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意义?

1、观察比较古猿、北京人、现代人头像,比较三者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2、指出北京人同现代人相比,有什么特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北京人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虎、豹、熊、鹿、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在这样的环境中,北京人怎样生存下

去呢?

4、想一想,北京人是如何得到火的?

(A大自然雷电生火;B森林草木自燃生火;C露天煤的自燃起火;D偶然摩擦生火。)

5、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

(火的作用:A烧烤食物;B驱赶野兽;C照明;D 防寒。)

6、使用天然火,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意义?

(火的意义: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7、想一想,如果你是北京人,你的一天该如何渡过?

(浮想联翩--绘画、编故事、演短剧等形式不限)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在小

组内说一下。

学生:天亮以后,北京人开始成群结队往外走,男子去狩猎,女子去采集,傍晚时,采集狩猎回来后,

他们把采集到的野果分给大家。男子把打到的猎物剥皮,把肉割开,放在洞口的火堆上烧烤。烧熟后,分

配给大家。当人们吃饱肚子后,就又进入梦乡,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远处的野兽自然也不敢靠近山

洞。

三.北京人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北京人部分,获取相关的信息。

师: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与多地方发现了远古人类遗址,其中以北京人遗址最为著

名。1987年,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接着,我们就来一同了解一下北京人。

(多媒体展示)

屏幕展示古猿、北京人、现代人头像,要求:比较三者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指出北京

人同现代人相比,有什么特点?

生识图后结合课本知识自由发言。

(多媒体展示)

通过这些比较,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师生归纳:北京人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师: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了北京人的模样,接着我们来一同

走进他们的生活。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课本第3页左下脚出自《韩非子》的语言,通过这段话,我们

可以得知,北京人当时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生:恶劣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篇四:【原创精品】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课程标准】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生产生活情况等;

(3)掌握图片: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

2、过程与方法

(1)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2)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3)进一步认识团结就是历史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北京人

2、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加故事: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1)神创论:西方:上帝造人;中国:女娲造人

(2)进化论: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环节一】展示目标

地图和图片展示法:三种古老人类名称、图片和地理位置,强调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课本中将要学到的三种是其中的典型。

【环节二】自学检测

1、完成《金榜》填空部分;

2、快速抢答: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的人类?会人工取火、模样和现代人相近的人类?

【环节三】合作解疑

1、为什么说元谋人是一种远古人类而不是动物?(阅读教材第一段找出答案;图片展

示并说明;明确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2、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图片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提示:从前额、眉骨、颧骨、嘴部、下颌等处比较,并提炼结论。一方面:北京人的前额低平、眉骨突出、颧骨很高、嘴巴前伸、没有明显下颌,说明北京人还保留了古猿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说明北京人已经是人而不是动物。结论:北京人为一种正在进化过程中的远古人类,可称为北京猿人。)

3、想象一下,如果你穿越过去,成为一个北京人,你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你的一天将会怎样度过?

4、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火的使用有哪些好处?

【环节四】激励引导

山顶洞人比起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之处?(表格归纳主要知识)

【环节五】总结检查

1、小结:结合板书小结本课知识,背记重点。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课本中的三种只是其中的典型。而正是这些远古人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客服重重困难、战胜恶劣的环境,顽强的生存下来,进而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

2、练习:《金榜》

【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最早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

3、判断依据: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3、体貌特征:

(1)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2)手脚分工明显

4、生产生活:

(1)工具:打制石器、木棒

(3)用火: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群居

三、山顶洞人:

1、生活年代:距今约3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3、体貌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4、生产生活

(1)工具: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2)生活:采集、狩猎、捕鱼、交换;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3)用火:人工取火

5、社会组织:氏族社会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篇五:(教学设计)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非常久远,学生不易理解掌握,上课采用的基本方法就是充分利用一些图片,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断,以此来理解和掌握远古居民的生活情况。

【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为了缓解气氛和增加兴趣,可以用谈话法导入新课)

师:我们历史这门学科主要是学习人类的历史,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历史。

那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呢?你知道关于人类产生的一些神话传说吗?

生:

师:上帝造人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这都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

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点击出示“人类演变”的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出示“我国远古居民分布图”)

师问:原始人类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方呢?

生答后师总结:我国的远古人类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这也就是今天为什

么把长江黄河称为母亲河的原因,因为在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这些史实证明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三个典型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的演进过程,勾画出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描述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早期艰难的生活历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序幕。

一、自主先学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地点、距今时间和基

本生活状况。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拨

活动设计:远古人类生活的时代距今年代久远,考古学家主要是靠地下埋藏的遗址、遗

存、考古发掘出的遗迹、遗物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我们这节课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比赛争当优秀考古学家,进行一番考古探究活动。

【活动一 学习考古】 (对话式:提问引导,让学生了解分析原始人生活情况的基本方法)

师引:我们先到云南元谋县看一看。学一学如何做考古学家,看看能发现些什么呢?(点击元谋人的链接出示元谋人遗址)

教师点击出示图片

生答:两颗门齿化石 一些粗糙的打制石器 大量的炭屑、小块的烧骨

师接:经科学家测定,这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及石器、炭屑、烧骨存在的年代,距今

约有170万年。这也就是说,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 师问:“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呢?并说明你推断的理由。”

生答:这些石器说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了。因为这些石器有打击的痕迹,说明不是天然的石头,而是经过加工制造的。

师问:你觉得他们是怎样制造工具的呢? 生答:

师展示图片解释: 用石块根据需要敲打而成的,比较粗糙。

师追问:由此你还能推断出什么结论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元谋人已经是人了,因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生接着分析:这些炭屑、烧骨表明元谋人还懂得使用火了。

师小结:大家分析的很好,尤其是元谋人会制造工具这一结论非常重要。由此看来,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了。

【活动二 练习考古】

【过渡:】我们再到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看看。(点击北京人的链接出示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遗址,是1921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的,此后又有多名学者对其进行了发掘。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对周口店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并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9年我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发掘中出土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世界。此后,在周口店地区先后又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髂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

共十万

件以上。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于1987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经过碳素断代和古地磁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科学技术的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之间。

【创设情境:】通过刚才在元谋县小试身手,大家已经初步学会了通过遗址、遗存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了,那么,同学们再到北京周口店练习一下考古本领。各小组成员一起努力,寻找一下在这里都有什么发现呢?这些发现和复原图说明了什么?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发现的多,推断的有理?

第一组图

头盖骨化石 猿人 北京人复原像 现代人

第二组图:

第三组图:

灰烬 用火追逐野兽

第四组图:

【分组探究:】 【分组展示:】

第一组:头盖骨和头像

师问:你能描述一下北京人的相貌吗?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引导学生从表格项来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不同

第二组:石器

生答:这些发现说明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了。从第二幅图看,北京人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只是将石块敲打、砍砸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

师追问:想像一下,假如你们是当时的北京人,你们会用这块石器做什么呢? 生答: 师小结: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留下来了十多万件,这些石器有的形状扁平而刃面锋利,

我们称之为刮削器和砍砸器,可砍伐树木,刮削木棒和窜割动物。还有三棱形的尖状器,可以挖掘植物的根和茎等。它们都是用石头敲打而成的,十分粗糙,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在考古学上称作旧石器时代。

师追问:你们组从这些工具和它们的用途方面,还可以推断出北京人的生活活动有哪

些呢?

生答:北京人以采集和狩猎为生。

师结:北京人就是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这也说明了当时的生

产力水平低下。

第三组:火

生答:这些发现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了。从灰烬堆可以推断他们会保存火种,可能他们不会取火,只是把天然火保存下来使用。

师问:你们觉得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呢?又是怎样保存火种的呢? 生答: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煤的自燃、偶然碰撞生火 (点击出示图片)

师解释:据民族学的资料分析,原始人保存火种一般采用篝火法。使用时不断往火堆中投放木头;不用时用灰土盖住火,使其阴燃,在用时扒开灰土,添草木引燃。

师追问:北京人用火来做什么呢?火的使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生答:北京人利用火照明、御寒、熟食、驱赶野兽

师结: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第四组:社会组织

生答:我们从第四组图片中,分析出北京人生活环境很恶劣,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而且主要是靠采集和狩猎为生。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活下去的,只有许多人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打猎,一起生活。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北京人为了生存,往往几十人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

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样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活动提升:】通过以上活动,同学们基本了解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下面,再充分地发挥想像力,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和展示。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比如文字描述、绘画、小品等等。 小组准备——小组展示

学生想象、展示后,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生产状况。 【活动三 比赛考古】

【活动设计】通过刚才的训练,同学们已经是不错的考古学家了,下面我们就分组比赛,

看看哪一组是最优秀的考古学家。

【活动介绍】:1933年,在北京人居住的龙骨山顶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一群古人,因为是在山顶洞里发现的,因此把他们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生活在大约三万年前。(出示山顶洞人遗址图)

下面我给大家一些图片,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山顶洞人是如何生产生活的?讨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呢?”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篇六:《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京人

难点: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历史挂图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小学的社会课本和日常的电视剧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所接触的历史知识,谈谈:什么是历史(历史指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提示关键词语:过去、现在、将来)

师生共同归纳: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情。(强调重点词语:人类、过去) 问:那么,人类是怎样诞生的?历史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我国的历史最早又是由谁创造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人类的诞生

1.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能为大家讲述一下吗?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

2.劳动创造人

师讲述:马克思曾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经科学考证证明:人类是由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劳动演变、进化而来的。

问: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呢?

生:读课文回答:元谋人

二、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三.北京人

1.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投放古猿、北京人、现代人头像幻灯片,要求:比较三者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指出北京人同现代人相比,有什么特点?

生识图后自由发言。

师生归纳:北京人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问:北京人既然保留着猿的特征,但我们已经称之为人了,这是为什么呢,它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教师提示:指出人和猿/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生答:说明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了。

2.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

(1)问:北京人使用哪些生产工具呢?

生读课文后回答:石器、木棒、天然火

师投放北京人制造的石器和天然石块,让学生加以区别以加深印象理解。

问:北京人又是怎样制造石器和木棒的呢?并请同学们分析:北京人制造的工具有什么特点?

生答:用石块敲打而成;把树枝砍成木棒。

特点:简单、原始、粗糙

师强调指出:打制石器。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知识卡。

(2)天然火

教师首先解释何为“天然火”: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火种。

问:请同学们想象,天然火生成的方式或来源有哪些?(结合文中动脑筋: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种的?)

生思考讨论后自由回答。

问: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可以用火干什么呢?

生想象后回答:照明、防寒,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师投放“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幻灯片,归纳指出: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投放《北京人的生活》和《北京人生活时期的动物》图片,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问题分解: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他们的事物来源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学生想象讨论,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靠采集、狩猎为生,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下来。过着群居生活。

师:我们的祖先北京人正是在险恶的环境里,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自然进行着艰苦的斗争,不断进化、进步。那么,十几万年之后的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四.山顶洞人

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指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什么变化?(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进技术?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

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会人工取火)

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课堂总结、巩固: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依据板书图表提问、巩固强化。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篇七: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促进,通过师生共研,生生合作,由浅入深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阅读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又了人类,才有人类的历史。那么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古今中外都有很多的传说,请看大屏幕,这是两个比较熟悉的传说。(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亚当、夏娃”图片)

师:哪位同学为大家讲一讲这两个传说

生:略

师:这些传说都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由来的困惑。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那么人类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

(多媒体展示“类人猿”图片)

生齐答:类人猿

师:类人猿是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它们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居民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板书)

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人类遗址分布图”)

师问:1、在我国境内有哪些主要的远古人类遗址?

2、其中已知最早的是哪一人类遗址?

生:元谋人

(板书)一、元谋人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从这里你能获取关于元谋人的哪些信息? 生:

(多媒体展示)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好。我们是从书本上获取的关于元谋人的信息,而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来获取的这些信息呢?

生: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例如:元谋人的牙齿化石(多媒体展示) 师:远古人类在缓慢的发展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来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再来看看我国比较进化的另一个远古人类──北京人。

(板书)二、北京人

(多媒体播放北京人遗址发现的纪录片)

师:看过片子,哪位同学结合教材讲述一下北京人遗址是怎样被发现的?

生:略

师: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与多地方发现了远古人类遗址,其中以北京人遗址最为著名。1987年,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接着,我们就来一同了解一下北京人。

生:

(多媒体展示)

生:

师: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了北京人的模样,接着我们来一同走进他们的生活。

(多媒体展示)

师:从上面引言中我们能够知道北京人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生:恶劣

(多媒体播放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动画片)

生:工具:石块、木棒

住:山洞、群居

食物:猎取、采集 (多媒体展示)

火的使用:天然火

(多媒体播放北京人用火的动画片)

师问: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生: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 师:同学们都动脑筋了,回答得非常好。那么接着我们想一想,如果你是北京人,你

(多媒体展示)

生:组一:学生展示简笔画

组二:小品:女人在树上采集果实,一部分男人在河边捕鱼,另一部分则追赶野兽。采集渔猎完毕后,回到山洞平分食物。

组三:讲故事

师:同学们的表演非常精彩,老师很佩服你们丰富的想象力。北京人为了生存,不断地同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如果类人猿不需要劳动就能获得食物,人类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北京人生活的地域,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类,他们是山顶洞人

(多媒体展示)

师:虽然山顶洞人同北京人生活在同一地域,但经过漫长的进化,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呢?

生:体质进步: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作技术: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 ,会捕鱼

生活进步:用骨针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生活的集体──氏族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生活图片)

师:无论是元谋人、北京人还是山顶洞人,它们的生活中都离不开劳动。正像恩格斯说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下面我们就来感受劳动的快乐。

巩固升华:

生:谈感受,略。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境内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我们的祖先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克服重重困难,缓慢的进化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战胜它们,愿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勇往直前,一帆风顺!

<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篇八:《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1

教案模板4-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篇九: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案

【教师寄语】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教学目标】1.了解与元谋人相关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 观察比较古猿、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或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思考比较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那些进步。

3.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着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应该珍惜它。 【教学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教学难点】历史年代距今久远,需要科学推断和合理想象这些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大家听说过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吗?盘古开辟天地以后,尚未出现人类,女神女娲持黄泥造出人,一个一个制造太费劲,于是采取了一种简便的方法:用一根藤绳从泥水中一抽,出来不少泥点变成一个个小人。于是人类就产生了,这些最初的人类跟着大地母亲女娲生活。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有哪些呢? ·学习新课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教师介绍元谋人的发现经过,提问: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什么人?距今约多少年?发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 2.教师:“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学生: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1.教师讲述北京人的发现过程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的什么地方?体形特征、社会组织、生产生活情况如何? 学生: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3.多媒体出示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课件,观察比较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4.出示《北京人用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课件,指导学生自习教材有关使用天然火的内容。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学生讨论回答: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三、山顶洞人

教师:几十万年过去了,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山顶洞人。 1.多媒体出示山顶洞人的发现过程 2.出示《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课件,引导学生看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多少万年?他们的体形特征、社会组织、生产生活情况如何?

学生阅读第三目后回答: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三万年;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3.出示课件《山顶洞人的生活》《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结合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的生活有哪些进步?(引导学生从磨制石器、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简单的衣服、掌握钻孔技术、穿项链、懂得爱美、扩大活动范围等方面回答)

4.氏族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提问: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教师:氏族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有血缘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财产共有(没有私有财产);地位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食物)。 【课堂练习】回忆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板书设计】

云南省元谋县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祖国境内距今约70~20万年 的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远古人类使用天然火 距今约3万年

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人工取火

【课下作业】

1.(2011·株洲)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 B

2.(2011·菏泽)下列有关“北京人”(右图)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始使用天然火 B.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C.开始烧制陶器 D.开始培植农作物 答案 A

3.(2011·南京)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

A.约三四百万年 B.约一百七十万年 C.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D.约七千年 答案 C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篇十: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字学娟

课时安排:2课时

一、 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指的是我国最早的人类元某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其核心是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意义,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弄清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制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由于本节课内容较为久远,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和资料,如文字、实例、实物、图片和地图来讲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的学科,第一课是一个起点,学好第一课致关重要,由于这一节内容还与后面的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的具体历程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有联系,所以学习时的重点是北京人、山顶洞人,解决重点的关键是使用对比和观察教材中的实物和图片的方法得出结论。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

1、 知道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以及生活状况。

2、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3、分析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进步。

(二)教学目标解析

要知道远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以及生活状况,一是看考古发掘的考古资料,二是阅读教材的文字资料。

要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就必须理解火的使用的重大意义。

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进步,主要是对比这两种人在体质特征、生产工具、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北京人一天的生活状况如何,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本课历史距今年代久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相关文字、图片等,进行合理的相像。主要从北京人的劳动、食物、分配、工具和火的使用、居住环境等方面了解。其中关键是借助本课插图如《剑齿虎》和《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感受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教授本课内容时使用多媒体授课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学起来形象生动,容易掌握。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讲述东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最后指出这都只是人类美好的幻想,那么人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我国早期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是怎样的呢? 新课讲授:

问题一、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以及生活状况如何?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思考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包括哪几种人?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包括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思考2、请你叙述元谋人发现的地点、生存年代、发现情况以及重要意义? 例1、据考古报道,近期在安徽发现的荣昌人拘谨约180万年。这样,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约( )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20万年

变式练习:1、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思考3、北京人生存年代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具有怎样的体质特征?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使用火的情况怎样?

例1、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

A、群居生活 B、人工取火

C、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D、会保存火种

思考4、请介绍山顶洞人生存的年代、发现的地点、体质特征、生活状况?

例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叙述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掌握了蘑光和钻孔技术 B、吃熟食

C、按血缘关系组成氏族 D、会制造陶器

变式练习:1、小明同学制作的“远古人类用火情况”知识小卡片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元谋人:知道用火了 B、北京人已会人工取火

C、北京人已会保存火种 D、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2、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远古人类都过着氏族生活

思考5、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例题:“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通过上述材料我们了解了原始社会的情况。在原始社会人类„„( )

A、独自生活 B 、通过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在一起

C、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国度 D、过着群居生活

问题二:火有哪些用途?

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设计意图:通过火的用途的探讨,使学生知道火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师生活动:探讨课本第4页的图片,由图片得出结论。

问题三、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生活谁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A、用火烧考食物 B、使用打制石器

C、过群居生活 D、人工取火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表述,正确的是

A.学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掌握钻孔技术 D.能打制石器

六、本课小结

七、目标检测

一、填空题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2、元谋人生活在我国元谋县,距今年代170万年,是目前我

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二、选择题

1、远谋人遗址分布在(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2、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观颐和园外,你还可以参观( )

A、北京人遗址 B、蓝田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八、配餐作业

一、填空题

1、北京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定的山洞,距今年代70——20年,体质特征是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社会组织是群居。

2、山顶洞人发现的地点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年代 三万年,体制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的工具磨制石器,会 人工取火。社会组织是氏族。

二、选择题

1、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语言的产生 B、头脑发生变化 C、劳动 D、制造工具

3、下列哪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中所出现的( )

A、用火烧考食物 B、使用打制石器

C、过群居生活 D、人工取火

4、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远古人类都过着氏族生活

5、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想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三、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

请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群居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北京人已经使用火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使用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九、课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9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