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18课北师大版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18课北师大版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精编教案 北师大版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课程标准〗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阅读并口头简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学生能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看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教学方式,初步掌握能够自己运用有关的历史资料或亲自动手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学会合作和分享,培养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聆听、学唱《黄河大合唱》等历史歌曲,去感受经典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卢沟桥事变。

难点 讲清国共两党团结抗战,共赴国难是如何形成的。

〖教学设备〗

历史教学挂图、历史图片、教学投影仪、录音放音机、《黄河大合唱》磁带等。

〖教学方法〗

运用“导入――学生阅读思考――质疑――讨论――解答”五步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2.团结抗战,共赴国难

(1)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2)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从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入手。同学们,现在我把一张照片的复印件发给你们,请你们仔细看好手上的这张照片复印件,它是我国古代一个有名的建筑物。你们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学生较容易地回答出:卢沟桥)

2.同学们是否听说过近代卢沟桥曾经发生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在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之后,教师指出,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年抗战”。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思考一下课文标题下面的学习导言。

提出问题:“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板书)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教材正文大字部分第一段,稍后让学生回答“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地点、时间、交战双方和结果。

引导学生回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独自侵占、灭亡中国的开始,教师随后强调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之序幕,它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亚洲)的爆发。

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守军毫不畏惧,奋起抵抗。投影仪打出“中国守军在卢沟桥上奋起抗战”历史照片。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小字内容,叙述中国守军第29军官兵英勇作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回答“想一想”:佟麟阁将军的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的实质(即热爱自己的祖国,决心与国家共存亡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指着课文“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进行介绍,虽然中国军队英勇抗日,但不久日军调集大批援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7月底平津相继失陷。日本侵略者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企图速战速决,在三个月灭亡中国。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将怎么办?(让学生议一议) 团结抗战,共赴国难(板书)

教师应引导学生简要回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然后指出,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促进国共两党进行合作。让学生朗读通电,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国共合作”。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将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7月17日,中共派周恩来等同国民党进行对话,国民党政府表示愿意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实现两党合作,共赴国难。也是在7月17日这一天,国民政府委员长蒋介石在江西庐山发表谈话,表示愿意跟共产

党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设计问题:让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比较之后,自己得出结论――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蒋介石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他对日本的态度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让学生简单讲述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发生之后对日态度的表现。

教师强调提出,至此,在国难当头,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国共两党合作,团结抗战,为挽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渲染教学气氛,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当时全国同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日决心,教师可播放历史音乐《黄河大合唱》,让学生通过聆听历史音乐作品,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去感受历史、触摸历史和认识历史,以便达到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之目的。

当学生完整地听一遍《黄河大合唱》之后,教师再将收录机的控制音量开关关小(能听见为宜),然后重播《黄河大合唱》,教师一边用它作为背景音乐,一边向学生满怀激情地简述道:“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震撼山河的吼声,像火山熔岩喷射而出,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作品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是不可侮的!为了挽救危难的祖国,四万万同胞动员起来,团结一致,共赴国难,掀起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拿起笔做刀枪,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对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同学们,下面再让我们一起注意观看两幅图片:投影展示“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平民”和“日军在南京集体枪杀中国平民”,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时间的什么事件?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小目大字后回答。教师接着板书:南京大屠杀。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占领首都南京,使用各种残忍方式对我国和平居民和被俘士兵进行了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的具体情况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内容。待学生看完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残暴表现,教师归纳概括:侵华日军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日军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使用机枪扫射、刀砍、活埋等多种灭绝人性的残暴方式,对我国南京的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30万人,进行了为期六周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古都南京顿时成了一座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人间地狱。南京大屠杀这一人间惨剧的发生,说明了日本侵略者是一帮穷凶极恶、丧失人性的法西斯分子。南京大屠杀使我国无辜的和平居民付出了巨大牺牲,我们永远也不应当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为了让同学们对发动战争的战争罪犯有一个更为直观地了解和认识,我特意安排了一项活动:把“恶魔的末日”――1947年4月26日,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罪大恶极的谷寿夫1946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引渡到中国后,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军事法庭根据他所犯下的罪行,判处其死刑,押至刑场处决的照片展示在同学们眼前。让同学们更为直观地懂得一个道理:即“多行不义必自毙,作恶到头终有报,

这是历史的惩罚!”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卢沟桥事变”是怎么一回事,也大致了解到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英勇反抗行动以及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等滔天罪恶,初步认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中国人民是如何用劣势装备,同武装到牙齿的日军进行殊死抗争的。下一课我们还将继续了解与学习前辈是如何艰难而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 〖教案点评〗

本课是一节常规课,教师紧扣“卢沟桥事变和团结抗战、共赴国难”这一主题,对教材内容重新设计,既兼顾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又不乏新颖、独到之处,其特点概括如下:

第一,看图导课,符合该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征。教师针对乡村中学教学资源匮乏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收集的地图、图片等资料,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出较为直观、真实的感性认识场景,符合课改的理念。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导入――阅读――思考――质疑――讨论――解答”的五步教学法,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中,形成问题意识,并以讨论问题的方式,激发其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

第三,用声情并茂、音画同步的方式,组织学生聆听、学唱《黄河大合唱》,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体会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感受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使爱国情感于潜移默化中滋润学生的心田,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人文素养的教育功能。

八年级历史上册18课北师大版教案篇二: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学案 (北师大版)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学习目标 】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3.了解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学习重点】 了解日军在侵华期间所犯下的罪行,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学习难点】 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

【学法提示】 逐层分析、读图分析、类比联想。

一、导入示标: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我东北,之后,步步进逼华北,1937年,日寇在卢沟桥,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了。

二、自学知疑: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

(时间),日本侵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 “ ” 。 ...

,日军攻陷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人以上 ,这就是 “ ” 。(用图片证据反驳日本言论)

认识: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暴露了日本法西斯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二)质疑问难: 三、探究交流:

步骤一:魂断卢沟桥

材料一: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中学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阐述了哪一事件?历史真相真的如材料二所说吗?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的目的是什么?请说说这一事件的影响。

步骤二:守土抗战之责

材料三:

(2)材料中共产党的通电和蒋介石的讲话出现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从这些话语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国共双方的决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步骤三:泣血的“30万”

材料四:

《东京日日新闻》报道

材料五:2005年日本《新历史教科书》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仅轻描淡写地说,“由于日本军,中国军民出现了多数死伤者” ;日本领导人连续不断地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日本在南京活埋中国平民

材料六:关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战争的目的,教科书狡辩说,“原来是为了获取资源,(战争)也成为加速亚洲各国开始出现的独立运动的一个契机”;关于侵略战争带来的灾难,教科书称,“在战争中,没有不杀害和不虐待非武装人员的国家”。

(3)材料四两幅图片再现了哪一史实?对照两幅图片,结合自己了解内容,你认为材料五和材料六说法正确吗?材料五、六反映出日本对待历史持什么态度?

(4)近些年,日本领导人连续不断地参拜靖国神社,说明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你认为要想中日关系达到“经热政热”的程度,日本政府应怎么做?

材料七:温家宝总理指出: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如何理解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四、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8分)

1.右图是我国军队在某一时期的肩章,这一时期是

A.十年内战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

2.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1937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首诗反映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D.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

4.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国际条件虽然不利,但仍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B.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

C.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D.日本的战略失误

五、学习感悟:

虽然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4年了,但至今日本政府没有正确看待侵华历史。中国人民必须牢记国耻,居安思危,发奋图强!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确保我们受侵略、遭残害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我想说:

八年级历史上册18课北师大版教案篇三:八年级历史上册 4.18《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案 北师大版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材内容:  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课标和本册课本中的重要内容;而本课介绍了八年抗战开始的标志和日寇的法西斯本质,是抗战的关键知识点。本课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全国人民共赴国难--全民在抗战兴起的历史。其主线是:全面抗战爆发--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各阶层民众共赴国难。国共两党合作,推动了抗日形势发展,要人士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要学习中国均都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课程标准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使学生能够简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2.通过了解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3.通过对比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卢沟桥事变标志全面抗战的爆发,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4.通过分析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5.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6.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教学重点:了解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罪行,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思考三个问题:谁写了这样的歌词?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那个时代,唱这首歌的人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用课件播放《义勇军进行曲》音乐及动画> <点名,提问>生1: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这是田汉写下的词句。 生2:因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我国整个东北,此时继续南下,侵略华北,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中国人面临深刻的民族危机,深感中国将亡国灭种。生3:唱这首歌的人的内心应该充满了深刻的危机感,满怀着同仇敌忾,坚决抗日,挽救民族危亡的感情。    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我东北,之后,步步进逼华北,1937年,日寇在卢沟桥,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抗

日战争这个单元的第二课: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板块一:自主预习,把握基础知识1.卢沟桥事变: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军:_________________ 将领: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京大屠杀:时间:_________________ 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二:时光倒流,重温历史师: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或观看卢沟桥事变录像),了解这一事件的基本情况。然后请同学讲一讲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生:(读书或看录像,然后播放课件讲述) 师:了解了卢沟桥事变之后,我们来据此分小组编写一个探究式的历史短剧,编好之后,请一个组上台来展示。生:(分小组讨论、编写短剧)小组历史短剧表演:生1:(旁白)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让国民了解此事,战地记者采访了29军军长宋哲元,下面,请看历史短剧--《宋哲元答记者问》(生2、生3、生4扮宋哲元、参谋、记者入场)宋哲元:日军已在卢沟桥向我发动进攻。各位记者朋友们,欢迎你们来采访,把这次事变的真相告诉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记者:宋军长你好,请问这次事变是何时发生的?宋:(回答)记者:是哪一方首先开枪挑起的?宋:(回答)记者:日军进攻我军,是不是因为我军有什么地方触犯了他们?宋:(回答)记者:那么日军进攻的理由是什么呢?宋:(回答)记者:你认为日军为什么要这样做?宋:(回答)记者:听说我军伤亡惨重,有高级将领殉国,您可否介绍相关情况?宋: (回答)记者:你一定心情不平静吧,请你对全国人民说几句话,好吗?宋:(回答)记者:谢谢你接受采访!(完成目标1.2.3)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二目。七七事变后,日军华东方面军,动用陆海空军20余万人,大举进攻上海、南京、杭州--沪宁杭,长江三角洲。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12月1日,日军以7个师团的兵力,合围南京。12月13日,南京沦陷! 日寇窜入南京城内,以极其残忍、野蛮的手段,连续6个星期,疯狂屠杀我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余万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目标6)<课件显示多幅日军暴行小图片,或者播放南京大屠杀录像>以下一系列历史图片,真实的记录了大屠杀的悲惨场景,和日寇灭绝人性的野蛮行径!现在,请检测

你的观察力:你所看到的日寇屠杀中国人的方式有哪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幅图片,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凄凉音乐中,逐幅播放屠杀照片>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或看录像)师:日寇的屠杀方式,充分说明了什么?生:日本法西斯的极端疯狂性和野蛮性!师:看过大屠杀的照片之后,你有什么话想说?生:(发表意见)师:今天,南京大屠杀的惨痛一幕已经成为过去,日本侵略者,也因为战败投降,早已被驱逐出了中国,但是,大屠杀同胞的尸骨还在!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图片,就是透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玻璃窗,看到的累累白骨。 历史不容忘却,请同学们记住:<播放课件,展示本目知识点>南京大屠杀:时间:1937年12月开始,持续六周手段: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残忍的手段结果:屠杀平民和俘虏30万人以上生:(思考,记忆)师:学过南京大屠杀之后,我们来做一个活动,以拓展思维。这个活动叫"听故事,动脑筋"。好,下面请同学们听我讲这个真实的故事--一位长期在日本公司工作的叫青的中国人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带一个40多岁的日本人去南京出差,离火车开车还有两个多小时,青向日本人建议是不是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看,日本人同意了。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他非常仔细地看了所有的文字、照片和实物,包括那累累白骨... ...动脑筋:他看到的历史场景距今多少年了?那累累白骨本应是多少条鲜活的生命?生:(思考,回答)师:此人一定看到了他同胞当年的暴行,有哪些?这种暴行竟然在南京持续了多久?生:(思考,回答)师:日本人看完以后,沉默良久。中国人问他:有什么看法?他缓缓地说... ...动脑筋:如果他是个右翼分子,他会说什么?如果他不是,他会说什么?生:(思考,回答)师:中国人听了以后,内心十分感慨... ...动脑筋:她有什么感慨?(目标5)生:(思考,回答)师:(小结)以上就是本课全部内容,现在作小结: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东北三省,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随之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华北日军侵占平津之后,华东日军进犯沪宁杭,1937年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残的侵略本性!虽然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0年了,但至今日本政府没有正确看待侵华历史。中国人民必须牢记国耻,居安思危,发奋图强!只有国家强大

了,才能确保我们受侵略、遭残害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板块三:感悟与升华师:日本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而且至今影响着中日两国关系。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这样一些问题--<课件显示问题>问题1: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无恶不作,做了许多坏事,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你知道的有那些?生:屠杀人民,强迫劳动,细菌战,使用化学武器,劫掠文物图书,侵害个人财产等。师:问题2:日本侵华战争也遗留下许多问题,你知道留下了哪些问题吗?生: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算起来有一、二十个问题,如:屠杀惨案中人民的受害问题、战俘劳工受害问题、慰安妇及妇女受害问题、细菌武器受害问题、化学武器受害问题、私人财产损失问题、被劫文物图书归还问题等。师:问题3:现在,在日本法庭进行的由中国受害者起诉的二战民间受害诉讼有几十起,这些案件都要求日本政府和有关企业谢罪赔偿。对这些诉讼,日本有人认为中国人穷疯了,到日本要钱啦。你如何看待此事? (目标4)生:无恶不作的日本侵略者严重侵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日本政府和有关企业谢罪并赔偿是理所当然、责无旁贷的!师:问题4:现在,日本国内不时出现一些公然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事情,日本政要络绎不绝地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内供奉着大约二百四十六万个亡灵,其中一千多个灵位是二战中的甲级、乙级和丙级战犯,其中包括战后处以死刑的东条英机、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等十四名甲级战犯。对此,你作何感想?生:这表明确实有那么一股势力企图重温军国主义的旧梦。他们的言行不能不激起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愤慨。日本今后究竟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还是别的什么道路,应当引起世人的高度警惕。日本必须妥善处理好历史问题,肃清反动的历史观,才能有助于改善自已的国际形象,有利于日本同邻国建立信任关系。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曾指出,两国曾有过一段不幸的历史,但不应使历史成为包袱,日本普通民众悼念在战争中死去的亲人是可以理解的,但甲级战犯是对战争负有重要责任的人,日本领导人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中国人民无法理解和接受。师:问题5:影星赵薇曾经穿了一件这样的衣服----图形是日本在二战中使用的海军军旗,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兵就是拿着这样的旗帜。你对此事怎么看?生1:许多人都不知道这是日本的海军军旗。那么,赵薇最多不过是因为

无知而犯下了过失... ... 生2:公然把日本军旗图形的衣服穿在身上,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当年受过侵华日军蹂躏的幸存者的羞辱,更是对整个华夏民族的背叛。师:问题6:你能从身边找到一些日本侵华战争遗留下的痕迹吗?生:(回答)巩固与检测 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2.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杀害中国军民( )A30多万 B15多万 C20多万 D50多万3.下列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于1936年12月 B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C侵略者手段极其残忍 D屠杀达30多万中国同胞4.2006年2月4日,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称,台湾今天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得益于日本的殖民统治。其根本目的是( )A说明事实 B美化侵略 C关心台湾 D重视教育5.右图(1937年7月7日第二十九军士兵守卫卢沟桥)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开始转入局部抗战   B中国全民在抗战从此C开始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大捷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战役  四、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大量采用了网络自主探究的形式,学生兴趣大,课堂信息容量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收集整理历史信息,并由历史材料中提炼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也进一步锻炼提高了学生使用POWERPOINT软件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整节课环节安排紧凑,使用方法得当,达到了预期的三维目标。但限于学生的水平不一的现实状况,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展示能力差异较大,一小部分学生难于跟上教学进度。因此,下一阶段的尝试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提高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1 -用心 爱心 专心

八年级历史上册18课北师大版教案篇四:八年级历史上册(北师大版)第18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18课北师大版教案篇五:八年级历史上册(北师大版)第18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18课北师大版教案篇六: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学教练案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课型:新授 主备人:杨宗鹏 时间:2014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及结果和历史影响。

2.通过了解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残的侵略本质。

一、自主预习,认真准备 (一)卢沟桥事变

1.时间: 年7月7日 2 .经过: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 ,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史称 ,又称“ 。 3.影响: 。

(二)南京大屠杀 1.时间 年12月 2.主要手段: 、焚烧、 、砍头、军犬撕咬等极其残忍的手段。 3.结果: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的 内,屠杀中国军民 人以上。

(三)共赴国难

1.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 , 任总指挥, 任副总指挥,

开赴 抗日前线。

2.1937年10月, 改变为新四军, 任军长, 任副军长,在 开展对日作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分析交流以下材料:

在卢沟桥作战中,二十九军组织大刀突击队夺桥,战士们抡起砍刀,冲入敌阵,展开激烈的肉

搏战。几乎全部战死桥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音乐家麦新为此做《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抗战的正规军,后面有支前的老百姓.我们万众一心共同前进。冲向那敌人。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歌成为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请完成:

(1)《大刀进行曲》中的“鬼子们”指的是什么人?

(2)材料描述的中国历史上的哪次事件?

(3)“鬼子们”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4)《大刀进行曲》成为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三、当堂训练,检测固学

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北京的桥千姿百态,世界闻名,其中卢沟桥不但体现了中国古代造桥技术的高超,还和现代史上

哪一事件有关------------------------------------------------------------- (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经历了---------------------------------- ( )

A.5年 B.7年 C.8年 D.10年

4.1937年12月,一名记者来到南京,他能看到什么是事情的发生------------------ ( )

A.中华民国成立 B.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南京大屠杀 D.南京解放

5.为反驳日本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歪曲,八年级二部设计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 )

A.难忘九一八 B.激战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战台儿庄

6.“国家多难,军人应马革裹尸„”在卢沟桥中,指挥军队奋勇抗战,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是( )

A.佟麟阁、赵登禹 B.张学良、杨虎城 C.蔡廷锴、蒋光鼐 D.张自忠、左权

7.有一个人在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华北地区参加对日作战。他加入的是( )

A.新四军 B.八路军 C.解放军 D.志愿军

8.日军在卢沟桥事变后未能速战速决地灭亡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军民英勇抵抗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日本的综合国力下降 D.美国对日宣战

9.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在20世纪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美化为“把亚洲人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

来”。以下侵华史实中能使这一谎言不攻自破的有------------------------------ ( ) ①挑起甲午战争,制造旅顺屠杀 ②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③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④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日本侵略中国的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 ①九一八事变 ②挑起甲午战争 ③南京大屠杀 ④卢沟桥事变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11.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能够再次合作,共赴国难的原因是------------------ (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中美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国共两党的矛盾消除了 D.中日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2.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 ) ①都在20世纪20年代 ②都在中共努力下促成 ③都推动了革命进程 ④都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分析理解

13.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在近代多次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伤害。 (1)请列举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根据历史事实填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是标志局部抗战开始的是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日本还伙同其他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 。

四、教(学)后记:

八年级历史上册18课北师大版教案篇七: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西方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2、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

3、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地图,了解希腊、罗马的地理位置,了解西方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通过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正确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

3、通过讲述三次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的简要过程和原因,明白一个王朝或文明盛极而衰的道理,并归纳世界早期世界文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正确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初步培养民主意识;通过认识布匿战争的双重后果,初步培养辩证地看问题的意识。

2、通过了解地中海文明,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树立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西方文明的一些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和布匿战争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地中海风景》导入新课。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孕育了光辉灿烂而且影响深远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构成了古代西方文明也奠定的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础。除此之外,古希腊罗马文明是一个与我们以往接触到的不一样的文明。以前我们了解的是大河文明,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希腊罗马文明是一个海洋文明。

学习新课: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科学、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一、西方文明的摇篮

合作探究: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古代希腊多山靠海,地势崎岖不平,平原小,土地只适合种植葡萄、橄榄等,粮食不能自给;海岸线曲折,岛屿密布,多良港。

合作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的影响?

1、海外商业贸易兴盛

2、平等观念的形成与民主政治的建立

3、自由、进取和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的形成

4、小国寡民城邦的形成

过渡;在雅典的诸多城邦中有一颗耀眼的明珠——希腊。

希腊在雅典城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保卫希腊不受外族入侵中充当军事领袖,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拥有健全的政治制度,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则是它的民主制度。

二、全希腊的学校

播放视频《希腊民主制度》

预习课文,通过《伊阿宋的一天》来了解希腊民主政治。

问题一:公民大会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伊阿宋干活赚钱,但他还是很愿意去。这是为什么? 问题二:伊阿宋的妻子想去参加公民大会,她有可能参加吗?

问题三:除了她以外还有谁不能参加,为什么?

问题四:雅典民主政治中权力机关有哪些,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伊阿宋能担任那些官职?

问题五:不识字的伊阿宋最终成为公民大会的主席,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主席的?

合作探究: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

过渡:随着雅典城邦之间的掠夺战争加剧许多城市衰落下去,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兴起,统一了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前336—前323年在位)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但是在国王亚历山大死后,其创造的帝国由于缺乏巩固措施,很快瓦解了。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罗马继承了希腊的优秀文化传统

三、罗马的建立和扩张

公元前509年建立的罗马共和国是“伟大”古罗马发展

道路上的中间一环。共和国建立后,罗马人通过内部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形成了古代史学家誉为“世界最好的政体”的政治制度。外部则通过一系列战争,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先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接着又向地中海进军

播放视频《布匿战争》

合作探讨:布匿战争给罗马带来了什么?

第一,它使罗马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使罗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综合国力达到极盛;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了地中海的霸主

第二,它也导致了小农破产、公民制度瓦解、社会道德风尚败坏沦落,从而为罗马共和国的衰弱埋下了隐患。

之后的罗马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以及军事独裁者之间的内在屠杀,最终导致了罗马共和国的灭亡。直到公元前31年罗马的屋大维打败了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罗马帝国建立。极盛期的罗马帝国雄跨欧亚非三洲,公元2世纪,地中海成了其内湖。

总结: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18课北师大版教案篇八: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课件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18课北师大版教案篇九: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学习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学习重点】

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1页到93页的内容,回答1—2问题:

2.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又向哪些地方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3—94页的内容,回答第3题:

3.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什么时间?日军杀人手段有哪些?共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多少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4页的内容,回答第4题: 4.说说与这两付臂章有关的历史。

【共同探究】

1.为什么说“芦沟桥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现在,日本国内不时出现一些公然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事情,日本政要络绎不绝地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内供奉着战后处以死刑的东条英机、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等十四名甲级战犯及其他战争罪犯。日本右翼势力竭力否认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血的历史事实,对此,你想说些什么?

【知识拓展】

1.“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 )

A.台儿庄 B.南京 C.卢沟桥 D.沈阳

2.“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红军长征胜利 C.全民族抗战开始 D.国共十年对峙结束

3.永州市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1919~l949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

A.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 B.十年对峙 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4.“„„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 ) A.东北 B.北京 C.上海 D.南京

5.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 D.日本的官方言论 6.观察右图,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是: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7.读图题

(1) 图一中此地曾发生过哪一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有何重大影响?

2)图二反映的信息与日军的哪一暴行相关? 3)面对日军的咄咄逼人之势,两党的表现如何? (

【学后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18课北师大版教案篇十:历史八年级上(北师大版)13---18课(复习资料)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30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