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病毒》教案篇一: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5《病毒》教案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病毒》教案篇二: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5章《病毒》教案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初二生物上学期第五单元第五章学案
第五单元 第五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A
教师寄语:我们要有辨证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任何事物!
教材分析:本节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列举实例,介绍了细菌和菌
对动植物以及人的危害,接着又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要从多角度、多层
次,全面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
用,难点是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能说出细菌和真菌与其他生物的
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和举例,培养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的看问题。
学习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以下内容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如果没有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
状况呢? 。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 、 、和 ,
这些物质又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 。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的 等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导致动植物和人体患不同疾病。举例;有一些细菌使人患病如
植物患病如 。
3、共生是指如地衣
是 和 生活在一起。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
与植物共生。
二、导入新课[来源:Z_X_X_K]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充当什么角色?闭上眼睛想一下:如果把地
球上的细菌和真菌全部消灭掉,会出现什么情景?那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到底都有哪
些作用呢?
三、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完成下列问题:
1、细菌和真菌主要的营养方式是什么?它们在物质循环中其什么作用?
2、有些细菌和真菌营寄生生活,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你知道的有哪些?(看
谁知道得多!)
[来源:]
3、什么是共生?你能举出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是如何共生的吗?
四、拓展创新
1、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是为什么?
[来源:]
2、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使它们患病,有些则可以与动植物共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呢?
五、网络构建(清点今天的收获!)
你这节课的收获是:
你这节课的困惑是:
六、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引起梨和香蕉腐烂的细菌是 ( )
A 链球菌 B 枯草杆菌 C 根瘤菌 D 酵母菌
2、人足癣是由哪些生物引起的疾病? ( )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寄生虫[来源:]
3、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 )
A 生产者 B 分解者 C 扑食者 D 危害者
4、下列不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的是 ( )
A 烟草花叶病 B 棉花枯萎病 C 小麦叶锈病 D 玉米瘤黑粉病
5、对人有益出的细菌是 ( )
A 链球菌 B 结核杆菌 C 根瘤菌 D 肺炎双球菌
6、大豆等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其叙述错误的是 ( )
A根瘤菌寄生所致
B 根瘤菌多与豆科植物共生
C 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含氮物质供植物生长
D 植物可以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7、草食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也
为这些细菌提供共生的场所和食物,细菌和草食动物的这种关系称为 ( )
A 寄生 B 竞争 C 捕食 D 共生
(二)非选择题
1、链球菌可以使人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疾病。
2、地衣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其中___________通过光合
作用为真菌提供_______________,真菌为其提供_____________,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
而又腐蚀了岩石,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实验:把一些果皮、菜叶埋在A花盆中,把一些废塑料、废金属
埋在B花盆里,另取没埋任何垃圾的C花盆作对照,同时种上了菜豆种子,并给与相同的
生长条件。一段时间后,他发现A盆内的植物长得特别旺盛,翻开泥土,果皮、菜叶不见
了。
(1)土壤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果皮、菜叶分解了,所以找不到了,这些生物
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内的果皮、菜叶被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被植
物吸收,成为植物制造________________的原料,所以A盆内的植物长得特别旺盛。
(3)根据生活经验可以推测,生长最差的是_____盆内的植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营养方式是异养,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着分解者的作用,它们可以把动植物遗体
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分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
2、略
3、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
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举例略)
拓展创新:
1、因为豆科植物的根上长有根瘤,根瘤中生活着根瘤菌,它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
能吸收的含氮物质,使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提高,植物就会生长旺盛。因此农业生产生上,
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的肥力,达到增产的目的。
2、细菌和真菌是分布广泛的生物,我们应辩证的看待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B 2、B 3、B 4、A 5、C 6、A 7、D
(二)非选择题
1、扁桃体炎 猩红热 丹毒
2、真菌 藻类 藻类 有机物 水和无机盐 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改变环境
3、(1)腐生细菌和真菌 分解者
(2)二氧化碳 水 无机盐 有机物
(3)B 废金属、塑料污染了土壤,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第五单元 第五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B
放城一中 刘成波
教师寄语:我们要有辨证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任何事物!
教材分析:本节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列举实例,介绍了细菌和真
菌对动植物以及人的危害,接着又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要
从多角度、多层次,全面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本节学习的重点是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难点是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能说出细菌和真菌与其他
生物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和举例,培养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的看问题。
学习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以下内容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如果没有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
状况呢? 。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 、 、和 ,
这些物质又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 。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的 等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导致动植物和人体患不同疾病。举例;有一些细菌使人患病如
植物患病如 。
3、共生是指如地衣
是 和 生活在一起。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
与植物共生。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充当什么角色?闭上眼睛想一下:如果把地
球上的细菌和真菌全部消灭掉,会出现什么情景?那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到底都有哪
些作用呢?
三、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完成下列问题:
1、细菌和真菌主要的营养方式是什么?它们在物质循环中其什么作用?
2、有些细菌和真菌营寄生生活,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你知道的有哪些?(看谁知道得多!)
[来源:]
3、什么是共生?你能举出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是如何共生的吗?
四、拓展创新
1、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是为什么?
2、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使它们患病,有些则可以与动植物共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呢?
五、网络构建(清点今天的收获!)
你这节课的收获是:
你这节课的困惑是:
六、达标测试
1.真菌、细菌对自然界最重要的作用是( )
A.供给氧气 B.提供有机物
C.提供二氧化碳 D.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2.枯草杆菌能够使梨和香蕉腐烂,它能分解上述水果中的某物质产生能量,这种物质是( )
A.有机物 B.水 C.无机盐 D.二氧化碳
3.肺炎双球菌侵入人体气管及支气管上皮黏膜,引起咳嗽,肺炎双球菌营养方式为
( )
A.寄生 B.腐生 C.自养 D.三者均不是
4.地衣被称为“拓荒先锋”,它生长在旧墙壁、树干或岩石上,呈灰绿色,硬壳状的斑块,是由两种生物共生在一起构成,这两种生物是( )
A.细菌和藻类 B.真菌和藻类
C.细菌与苔藓 D.真菌与苔藓
5.人体与大肠内的细菌可以“和平相处”,人体为细菌提供营养,细菌也可以制造一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病毒》教案篇三:人教版生物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 第五章 病毒 第五章 病毒 教案1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病毒》教案篇四:新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病毒》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病毒》教案篇五: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课件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病毒》教案篇六:新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病毒》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病毒》教案篇七: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病毒》教案篇八: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课件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病毒》教案篇九: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课件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病毒》教案篇十:《病毒》教学设计(定稿)
《病毒》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这部分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动物”之后安排的课程,教材在第四章介绍了细菌、真菌后,本章紧接着来介绍病毒。在学生学习了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之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圈中生物的完整认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生物进化、生态系统和生物技术的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发现史、种类、结构和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节课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是探究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在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关于病毒发现史的介绍,阐明了技术手段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病毒的种类很多,在生物圈的分布十分广泛,又营寄生生活,离开细胞后的生存能力很弱,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在生活中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定期消毒,勤洗手等,杜绝病毒的传播。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本节的知识网络如下: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绝大多数学生的素质相对较高,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如 “科学*技术*社会”。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动植物、细菌和真菌这些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等有了较系统的认识,已经初步学会了观察、分析、比较等科学方法,具备顺利地学习本节部分内容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认识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他们对本节课涉及到的有关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
系,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有关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知识,学生并无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另外,对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进行分析,在这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较好地掌握学生的前概念水平,对自己的教学及时作出调整,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见附录1。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特征;
(3)认识病毒的生活;能够理解病毒的生活与其结构组成是相适应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收集并整理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分析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明确病毒对人类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认同病毒对人类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树立辩证的观点。
(3)认识到病毒的种类很多,在生物圈的分布十分广泛,又营寄生生活,离开细胞后的生存能力很弱,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在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四、教学重点
1、病毒的结构特征;
2、 病毒的生活;
3、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特征与繁殖特点。
六、教学准备
前概念调查问卷(附录1),课时巩固练习(附录2),多媒体课件
七、授课时间:2014年12月 日
八、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几张图片及一个视频:
1)躺在目光呆滞的妈妈怀里的骨瘦如柴的儿童艾滋病患者。
2)年迈的外婆无助的看着躺在婴儿床里的艾滋病患者。 由两幅图片引起我们怎样的深思呢?艾滋病很可怕?
3)非典时期无畏的医护人员,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造美好明天。
继续观看一组图片(流感、禽流感、口蹄疫、艾滋病、狂犬病等),提出问题,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那么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曾令让人们毛骨悚然的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种类、繁殖、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2、新知探究
A、病毒的发现历史
(1)设疑:究竟病毒这种特殊的生物是什么时候被人发现的呢?
(2)插入图片:
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当时有一个科学家叫伊万洛夫斯基,它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有细菌引起的。
(3)观看动画: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将汁液通过一种过滤器,这种过滤器能将细菌滤去,也就是说细菌不能透过这种过滤器。然后将过滤器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
(4)学生思考:要是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那么这片正常的烟叶会不会患病。
(5)观看动画,进行分析:为什么会患病。
(6)讲解:滤过性病毒。引出问题是细菌大还是滤过性病毒大。引出科学家莱夫勒和弗罗施在研究动物口蹄疫时,也发现了滤过性病毒,
B、病毒的形态大小
(1)讲述:人类首次看到病毒的结构是在20世纪初期电子显微镜发现的时候。
(2)展示图片:19世纪的显微镜、20世纪的电子显微镜。 讲解:病毒的单位要以纳米来表示,一纳米只有百万分之一毫米。
(3)展示图片:烟草花叶病毒结构。引出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的
上一篇:瞧这一家子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