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诗句写的工作总结 结尾

| 工作总结 |

【www.guakaob.com--工作总结】

运用诗句写的工作总结 结尾篇一
《写作结尾》

运用诗句写的工作总结 结尾篇二
《给作文一个精彩的结尾》

运用诗句写的工作总结 结尾篇三
《给作文一个精彩的结尾》

运用诗句写的工作总结 结尾篇四
《给作文一个精彩的结尾》

运用诗句写的工作总结 结尾篇五
《如何写总结》

运用诗句写的工作总结 结尾篇六
《总结》

2008-2009学年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

马红红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写好钢笔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答题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卷面整洁,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从基础到作文的书写都相当潦草,涂改也较严重,还有就是书写的格式问题。

(二)处处留心。

1、看拼音写词语。重在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从测试情况看,孩子们书写正确工整,得分率较高。但此题中个别字出错率很高,如:审视的“审”写成绅;衬衫的衣字旁写成示字旁。这也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局限于本课或本单元生字的归整,而忽略了跨单元的生字归整;形近字比较这一方面训练的不好。

2、根据线上的意思填写恰当的四字词语。第三小题中“我的妹妹上课时注意力很集中。”应该写聚精会神一词,而很多同学写的是目不转睛。

3、用直线把对应的诗句和成语连起来。 我个人觉得这也是这张试卷的一个“亮点”。《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是很重视古诗文的诵读积累的,但此次试卷除了诗句的连线,最后还要和相应的成语连接起来。

4、仿写句子。一句是仿写比喻句,一句是用“有的”造句,这些平时在练习册上训练过,所以基本完成挺好。遗憾的是个别孩子写的不够生动,前后语句不连贯。

(三)阅读短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出现回答不完整和答错现象。尤其是考察短文的作者是谁时,由于平时没有讲过,学生们都答不上来还真是不应该。

(四)自由习作。

本次作文为想象性的作文。从考察情况来看,多数同学能按要求习作,并想像丰富,故事情节完整、生动,有趣,语言流畅。但部分学生的习作篇幅较短,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基本功不够扎实,所写的话就事论事、无实质内容,缺乏童趣,书写不认真,还有偏题现象,没按要求编写童话。可见在这方面,我班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

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全班有好几个同学作文跑题,有的是因为没有读完题目要求,有的是因为没有认真思考,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的心

浮气躁;有的虽然没有跑题,但是表达上也不到位,要么太空洞,要么重点不突出,要么没有开头和结尾,结构不完整,总之问题很多。

二、改进措施

(一)教师:

1、严格执行语文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指导学生,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3、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审题时,不能掰碎了喂给学生,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高审题的能力。

4、注重作文教学,平时让学生多练笔,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为写作提供素材。适当教给学生写作技巧,以提高作文水平。

5、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

6、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二)学生:

1、 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平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字迹、审题,认真程度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认真阅读态度,平时提高要求,端正态度,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还要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3、对个别学困生要加强辅导,特别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让他学得好点。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不是降低标准,而是为了学得好点,收到实际的效果。只有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才有可能学得好一点。

4、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针对阅读部分失分严重这一现象,我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教学中,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

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将阅读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5、作文教学改进作文方法的指导,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减少作文的错别字,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字词教学应以积累为主,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要充分利用习作教材,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重点进行片段练习。在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时,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保护学生表达与交流的积极性,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不断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我们的学生学有所获。

运用诗句写的工作总结 结尾篇七
《期末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的写法

总结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它要回顾的是过去做了些什么,如何做的,做得怎么样。

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就是: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

工作总结的结构形式及其内容:

一、总结的标题和计划相同,内容包括总结名称和总结期限两个要素,通常采用两种写法,一种是发文单位名称+时间+文种,如“××支部××年度工作总结”;另一种是采用新闻标题的形式,如主题团日活动的总结:“追求进步,挑战自我”。

二、正文,一般分为如下三部分表述:

1、情况回顾

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叫前言或小引,用来交代总结的缘由,或对总结的内容、范围、目的作限定,对所做的工作或过程作扼要的概述、评估。这部分文字篇幅不宜过长,只作概括说明,不展开分析、评议。

2、经验体会(存在的问题)

这部分是总结的主体,在第一部分概述情况之后展开分述。有的用小标题分别阐明成绩与问题、做法与体会或者成绩与缺点。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让人抓住要领。专题性的总结,也可以提炼出几条经验,以起到醒目、明了。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合力,共同说明基本经验。

3、今后打算 (改进的措施)

这是总结的结尾部分。它是在上一部分总结出经验教训之后,根据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今后的设法、打算,成为新一年制订计划的依据。内容包括应如何发扬成绩,克服存在问题及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以展望未来,得出新的奋斗目标。

三、署名和日期

如果总结的标题中没有写明总结者或总结单位,就要在正文右下方写明。最后还要在署名的下面写明日期。

XXX支部xx/xx学年第二学期学期总结

生命如果是一首诗,那青春就是这首诗中最优美的字句;生命如果是一首歌,那青春就是这首歌中最华彩的乐章。的团员青年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谱写着这优美的诗句,华彩的乐章。在着2学期里,我们支部以“青春因我们而精彩”这一思想为主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切实做好支部成员的思想建设,加强班级集体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级。一学期来,支部成员积极响应团组织号召,学习十七大、两会精神,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关心国家的事,切身参与其中。

一、具体团支部的活动:

1、 野外拓展活动

在学期初,为了提高团员间的团队意识,增强团员间的相互交流,为了在本学期里凝聚大家的心。让我们的团支部在新的一学期有一个新的开始。在团员们的精心安排,在团干部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团支部踏上了去往野外的路。

在那里我们组织进行了“同心齐步”“过障碍”等等,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受齐心的重要性,同时在活动中也体会到了,团员们的相互体谅、关心。也让一些平时部爱说话的团员也有发挥的空间。

在野外拓展的同时,我们宣传环保理念,在周围拾垃圾,用实际行动体现大学生的新的思想,也会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2、 结合班会开展“行动起来,为了奥运”的活动。

活动以团员自己动手,自己想的理念,在支部内形成了良好的爱国热潮。如何在2008年里展现我们的价值?如何理性的爱国?„„

结合相关奥运的知识,在支部内开展一些有意思的小游戏,如:轮回跑(用纸杯做障碍,团员需要在期间轮回跑8次,触倒杯子就算赢);奥运知识我知道;奥运歌曲帮帮唱„„期间我们在宣传奥运知识的同时,也关注了奥运火炬的传递。并用视屏的方法,对奥运火炬传递进行了播放。

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学生如何体现我们对奥运的价值?如何理性的爱国?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不需要怎么的为祖国牺牲自己什么,只要从我们自己的实际出发,做好一个大学生应该履行的社会公德与爱国联系在一起。从小事做起„„

二、在支部内开展进步团员的宣传与公选

召开支部大会,在支部内进行进步团员的标准的制定,并在当场选出了施莹莹,作为我们团支部的进步团员,展开学习她的进步的方面的交流会。团员们很是积极,纷纷讨论她的优点,我们怎么学习她,其中施莹莹也作了相关的介绍。

三、(特殊情况的对待)“心连心,手牵手,我们和你在一起”

5•12特大地震给了国家措手不及,也带给了我们太多的伤痛。结合学院、系的号召我们团在大家的积极的配合,纷纷捐出了自己的爱心。相信,再大的灾难除以13亿会变得很小,再小的爱乘以13亿会变得很强大。我们坚持这样的信念,在团支部里顿时涌现着股股暖流,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感动。在全班募捐后,部分团员还想再捐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祖国度过这个难关。团员们主动在教学楼的一楼进行了再募捐的活动。

四、团日活动的开展和总结

团日活动在整一学期中尽然有序的开展着。我们团支部的主题是“学习十七大、两会精神,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

1) 活动一 参观博物馆,感受国家的变化

活动时间:4月底

为了学习红军在长征中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理解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弘扬新时期长征精神,增强团员意识。

让我们的同学得到一定的认知,了解国家的改革,对国家的建设有自我的看法。学习红军的精神,贯彻十七大的内涵,让支部内的团员们在参观中了解,在了解中学习,在学习中体现„„

用这样的在参观中学习十七大、两会带来的变化,从实际中感受,意义深刻。

2) 活动二 观看素质教育影片《大学新生》

活动时间:5月

能让同学们在学校里,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感觉到其实我们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大学中也是有我们的价值的体现。让部分团员在活动中丢掉那些自愧的心理,让我们的团支部展现出我们每个团员的风采。

支部通过一部《大学新生》可以看到和我们一样的大一新生,是怎样处理在大学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所遇到的一些事,是怎样从一个稚嫩的新生走向成熟及有能力的学生干部。这部影片中的主角不仅给我们一种激励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通过这样的休闲的方式,让大家在休闲中学习。

团员们在通过观看影片后都有些感触。如:有的团员认为我们也可以像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可以改变自己,加强自己的自信心,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让自己在新的环境中也能找到自己的地位,能大胆的体现自己的价值。

3) 活动三 社会调查——公民对《公民道德》的看法

活动时间:6月初

为了传播十七大和两会的精神,为了传播奥运的知识,为了展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向社会展示大学生对国家事态的重视。以及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

在做社会调查时,我们首先要作自我的解剖,分析自己的素质和对两会及十七大的精神的学习是否深入„„

从社会中的各阶层对两会和十七大学习可以看出大家对政治的关心程度,对身边事物的改变的观点,会给我们调查的人员以很好的思考„„从大家对当代青少年的素质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由知识的青年,我们要如何提高我们的素质,要从那几方面提高呢?

结果讨论:1)活动总的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大家的集体努力下,团员们也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大家不怕陌生,在市区里与各阶层的市民一起讨论关于当代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素质评价;2)素质的评价结果,普遍认为当代青年的素质是可以的,也是可以被社会认可的,大学生的素质应该是在社会中最好, 因为我们都受着高等的教育。同时也说明我们还要改正和再进步的地方。

五、不足之处及展望

1、对支部特别是部分团员的指导不够深入,未能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下学期将加强与学生会、团总支的联系,使工作落到实处。

2、部分团干和团员的团员意识、干部意识较淡薄,未能在关键时刻充分体现先进性。我们将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素质,不断壮大团员队伍。

3、团干部的工作潜力未完全发挥,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待加强。

在经过一学期来的观察发现,让团员们自己动脑、自己参与其中,这样即提高了团支部的能动性,还提高了团员们的积极性。今后要加强这方面。

总的来说,我团支部能积极配合学院团委、系团委开展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为我们的团工作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效果,为我支部、我系创建良好的系风、学风添砖加瓦。

2008年6月

运用诗句写的工作总结 结尾篇八
《如何结尾》

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3、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4、名言警句式.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开.”5、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

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运用诗句写的工作总结 结尾篇九
《2011年诗歌鉴赏主观题总结》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思路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

1、 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考察

2、 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这两个考点可以分开考查,也可以综合考查)

一、赏析诗词中某一句的妙处或作用(综合考查诗歌的情感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

答题基本思路:答案要点尽量从结构、手法、语言、内容、情感 等方面组织,但也要根据诗句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例一(2010海淀期末) 杂诗六首(之一)

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②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5分)

答案要点:(5分)要点:起笔两句在内容上统领全诗(1分结构),运用了即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艺术手法),所选景物如高台、朝日、悲风、北林等都具有悲凉、阔大的特点,营造了高远的意境(1分),渲染了悲怆的气氛(1分),并以“悲”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1分)。(后三点是与全诗内容情感的关系)

例二(2011年朝阳期末)

精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①精卫:古代神话中记载的一种鸟。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溺水而死,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飞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②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

②这首诗结尾处刻画了鹊、燕等众鸟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4分)诗中刻画了鹊、燕等众鸟来去纷扰,衔木筑巢,甘于平庸,只为私利的形象,(1分)与不畏艰难,立志填海的精卫形象(1分)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反衬出(1分,“对比”“反衬”“衬托”皆可)精卫的伟大,表达了作者意志坚决,坚毅不拔,为理想勇于献身的追求。(1分)

①②

二、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的妙处

答题要点:首先指出诗句所用的艺术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句意与艺术手法的妙处,最后指出与诗歌主旨情感的关系。

例一(2011年海淀一模)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登多景楼① 【南宋】刘 过

壮观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最多愁。

江流千古英雄泪,山掩诸公②富贵羞。

北固怀人频对酒,中原在望莫登楼。

西风战舰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③舟。

注:①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南宋名将韩世忠等曾在这一带击败金兵。②诸公:指投降派。 ③使客:求和的使者。

②尾联“西风战舰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舟”,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4分)答出对比手法、设问手法均可。(如答借事抒情、联想,言之成理也算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出诗人的悲愤、无奈的感情。(3分)

例二(2010海淀一模)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①

叶梦得②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

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号东山)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③桓筝:谢安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

• ②这首词结尾处用了谢安晚年的典故,这样写有哪些什用?(5分)

(5分)要点:诗人以谢安晚年被疏远自比(1分),表达了自己被冷落的寂寞与愤懑之情(1分),也寄予了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1分),集中体现了全词的主旨(1分),表达含蓄深沉令人回味(1分)。(意思对即可)

例三(2010丰台一模)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杜陵:作者的故乡。

作者以“凫雁满回塘”收束全诗,试简析其妙处。(4分)

答案示例一:(“凫雁满回塘”)这一句运用想象的手法(点明手法,1分),通过写梦境中故乡回塘水暖、凫雁自乐的明快清新的景象(分析句意,1分),含蓄而又强烈(表达效果,1分)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急欲归去的迫切心情(主旨情感,1分)。

答案示例二:(“凫雁满回塘”)这一句运用对比的手法(点明手法,1分),梦境中故乡回

塘水暖、凫雁自乐的明快清新与旅途中的孤寂凄清形成鲜明的对照(分析句意,1分),强烈而又含蓄(表达效果,1分)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急欲归去的迫切心情(主旨情感,1分)。

(此题也可归为第一类型)

三、考查诗歌的情感内容。

答题思路:

1、 如果问全诗情感,或者说某句诗传达了那些情感一定要结合全诗作答,而不是某一句诗,情感内

容一定要全。

2、如果单问某一句诗的情感,而无别的提问,尽量详细解释诗句

例一(2011年朝阳一模)

眼儿媚 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

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②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②(4分)

这句词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别离的时刻,只有一醉才能暂时解除心中的忧愁(2分,解说

词句,要点:“醉”、“解除忧愁”)。作者借醉解愁,突出了离愁之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2分,解说主旨,要点:“离愁之重”、“深厚情谊”)。

例二、(2006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参考答案:②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例三、(2010年北京卷) 古 风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

②③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①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四、诗评型

答题思路:顺着题干中诗评的观点,从题干鉴赏的角度(情感、艺术手法、意境等)去具体分析诗句的内容是如何体现题干中诗评的观点的。

例一: (北京卷)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2)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例二(2011年东城期末)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②题。(7分)

过陈琳①墓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东汉建安七子之一。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亡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赚,予以重用。②铜雀:指曹操修建的铜雀台。

②纪晓岚评颔联中“„应‟字极兀傲(高傲)”。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一:同意。“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有才的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纪昀评道:“„应‟字极兀傲。”这是很有见地的。

答案示例二:不同意。“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诗句中蕴含着极沉痛的感情。一个杰出的才人,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被当世抛弃的寂寞处境和“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因此,“应”字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

(评分标准:表明态度1分,结合诗句分析清楚3分。)

例三(2011 海淀期中)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注释]景:日光。

②明代唐汝洵在《唐诗解》中称此诗“奇语横出”,请你以“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两句为例加以解说。(4分)

参考答案: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游终南山的独特感受。作者用“塞”这一动词,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终南山的巍峨高耸,顶天立地的气势,作者身处山中,仰望山峰,看到日月都是从南山高出出现,冉冉升起,像从石上生出来的,作者从侧面进一步表现终南山的峥嵘向上,与天比肩的气势,这两句中的“塞天地,石上生。”可谓奇语横出

五、考查诗歌语言(炼字型)

答题思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①例一(2011年丰台一模) 汉宫春 陆游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②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③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④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攲帽⑧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

【注】①本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073年)春,当时,怍者刚从抗金前线南郑被调至成都后

方,不被重用。②蛮笺:指蜀地所产的彩色笺纸。③许::推许、赞许④灯山:把无数的花灯叠

运用诗句写的工作总结 结尾篇十
《阅读与写作个人总结》

学习完《阅读与写作》后,是我受益匪浅,使自己掌握了阅读的技巧,提高了阅读与写作的水平。 经过了这个学期这门课的学习之后,让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明白许多,具体总结如下: 一、搞好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阅读是小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识字的重要途径,也是写作的必备前提。课文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则是课文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语文书 上的阅读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可以称得上篇篇是美文,我把它们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讲细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写作方法,同时让学生谈这篇阅读为 什么感人、或生动?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开头、新颖的题目、意味深长的结尾„„把作文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自然就合二为一了。学生循序渐进对怎样写好作文有了初步认识,渐渐明白了怎样去写好作文。 二、明确写作是一种技能,需指导和练习

写作文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但写文章也有它自身的规律,每篇文章都具有题目、结构、中心意思、材料、 语言等,写作文就是这些能力的综合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我把作文教学分解开来,进行每一个单项的训练,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如可以单项训练开头、结尾,练 审题、练立意,进行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的刻画等等。而这样的优美片断往往散见于课文,让学生仿着课文去写,经常这样练习,再进行整篇文章写作就会水到渠成。 (一)开头、结尾的指导

一篇好作文,通常包括凤头(开头)、猪肚(主要内容)、豹尾(结尾)三个大的部分。作文合格与否,通常是看“猪肚”是否实在;作文美观与否,则通常 是看“凤头”是否美观直接、“豹尾”是否有力、简练。风头、豹尾,是作文的脸面,尤其重要。通常的作文要求是“凤头”要美观直接、“豹尾”要有力、简练。 那么这时的流水帐作文中开头和结尾可能只是一个词语、一个短句,或者一句很平淡的句子。如何让他们美化呢?我们自己的经验就是 : 开头的时候,在内容上就尽量开门见山交代事情(如同交代一篇作文的中心内容),在句式上就尽量用一两个好词语;结尾的时候,在内容上就尽量交代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同总结一篇作文的中心思想),在句式上就尽量用抒情感叹、排比、反问等有力、简练的句子。 ( 二 ) 审题和立意的指导

凡是作文都有题目,根据题目作文必须符合题意。我常常与学生讨论我们的课题,如前两日学习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谈用此诗句来 做课题的好处。学生不仅查出了此句的出处,还谈到古时战场上将士们为国尽忠,无白布裹尸而用战马的皮来包裹英雄的遗体。他们谈到:用此诗句为题说明了毛岸 英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英雄,只有青山才配埋忠骨。英雄不论死在哪里,只要是为祖国而死,英魂和忠骨于青山同在。在写读后感前,我要求学生的作文题要有大 标题与小标题,大标题要凝聚自己的强烈感受,小标题要明确读于哪篇文章。有了要求,学生写《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的大标题饱含激情:《大义凛然英雄绝 唱》、《人民的英雄与骄傲》„写《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大标题有《落后就要挨打》、《中华不能再受辱》等题。我班有个别学生总是跑题,我告诉学生,审题就 是要抠字眼,要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的分析,看它对写作有哪些暗示、要求和限制。审题是为了切题,只有把握准了,才能使作文不偏题。还引导学生学会 立意,立意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立意、构思、表达都必须为主题服务,围绕主题来选择、确定。它有时跟审题同步进行,有时则是审 题而来,即所谓先审题而后立意,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立意都是十分重要的。立意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真实、集中。有些题目本身就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思 想,这时立意应着重考虑选哪些材料来表现中心,这些材料怎样安排。有些题目只暗示了写作对象、选材范围和文体类型,这时立意就应自定中心。(三) 人物外貌、动作、心理刻画的指导

我时常告诉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人物外貌是指人的外部模样,包括身材、长相、姿态、穿着打扮等。成功的 外貌描写不仅使人物的

形象更鲜明、性格更突出,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而且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会结合课文去谈。如《尊严》课后及时让学生习 作,首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其次,指导学生抓住特征写,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点,观察出这个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及习惯的 表情、神态。要选取人物最有特征的地方

来写,只有这样,人物的外貌才能描写得准确、形象,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我还对学生讲要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就要 通过这个人的动作行为来表现。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多处写主席的动作,我让学生体会那些动作词语,从中能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主席失去儿子的无比悲痛。 告诉学生只有写好人物的行动,才能使人物的思想得到具体表现。行动能把人物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动作描写就是这么有神奇效力。描写人物的 心理活动,一般指的是描写人物的心情、想法等。在描写人物的文章中,常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主席想我的儿子死了可以运回来,百姓的儿子不是儿子吗 ?... 从中写出主席的心理活动,使读者将心比心地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如何利用阅读指导作文写作

我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更会带来阅读、写作教学的双丰收。我在日常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课文补白。给有些意犹未尽的课文进行想象补白。如学了《小摄影师》一文,想象这个故事后来怎样,学生想象丰富,续写的生动。

(二)仿写。让学生用心的去品味,然后去具体仿写一段,往往会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了《翠鸟》第一自然段后,孩子们能感受到作者如何描述翠鸟颜色非常鲜艳,知道了是按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这时我便引导孩子们选择一种自己 喜爱的鸟,仿照这一自然段描写的方法按先总后分的段式写一写鸟的外形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从他们手中写出了各种和样美丽的鸟儿。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 就可写《我爱故乡的》。 ( 三 ) 、拓展式练习法

把阅读与扩写结合起来就是对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培养过程。需要学生利用阅读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或运用拟人、比喻、夸张、排比等阅读中学习到写作技 法,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对象。也可摘抄优美句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管是扩写还是续写、改写,都是在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创造和发挥。如教学完《慈母 情深》一课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写有关母亲的诗,学生写得很精彩。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合二为一,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必将会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既省时省力,又能促进学生写 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写出优秀的习作。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好的方法,我今天所谈只是我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相信也是老师们教学中常用做法,不到之处敬请指出。当 然,习作教学立足课本,立足课堂,与课堂阅读教学相结合,仍是我当前的选择,也希望今后能在这方面做到更好。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在实际工作中我是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心扉的。具体做法是:①选用一些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用生 动的、情趣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在学生兴趣很高的时候,让学生自读文章,研读短文内容,并结合短文内容写一些自己的想法、感受。②结 合短文内容开展有趣的活动。以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短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指导学生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

首先让学生初步领悟短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情感。②范读,让学生从老师的范读中感受文章的音韵。优美的音韵就像溪水一样不知不觉流 入学生的心田,诱发学

生情感的波澜,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③导读。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品味文章的优美与绝妙。首先感知文字内容,扫除 生字词障碍,接着展开想象,把文字变成“图画”,以“图画”品味语言,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融入其中。

三.鼓励学生习作,提高写作的能力。

习作方面,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选写作的题目,一方面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掘学生写作的潜力。在作文过程中,我及时对学生涌现出来 的好词佳句,奇思妙想进行表扬,激励学生乐于写作,

讲评学生的写作时,本着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对选材、构思、语言、开头结尾、过渡等,哪怕有点滴好处都 不放过,均大加表扬,逐渐培养学生爱好写作的习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3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