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报告】
课题篇一
《课题》
一、数据表
1
- 1 -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五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
- 2 -
2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五年来主持的相关重要研究课题
(已结题的附结题证书复印件)
- 3 -
3
- 4 -
4
- 5 -
5
课题篇二
《课题》
附件一:
海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微 型 课 题)
申报、评审表
课题名称 基于微技能训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 课题负责人 陆国明 合作者
研究方向 如何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单 位、联系电话
海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4年
一、基本情况
二、研究方案
英语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然而,尽管很多一线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阅读教学策略,但是目前不少初中生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阅读障碍:因不能克服生词的障碍而阅读速度慢;因不能运用阅读策略而无法捕捉正确的信息;因不能在文章中准确地找出主题句而不知主旨大意;因阅读兴趣不高,动力不足而阅读量有限等。尽管教师与学生们付出了很多努力,阅读教学的结果仍不尽如人意。这种“高耗低效”的结果极大地困扰着我们。如何运用创新阅读教学策略和利用微技能,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多数初中学生远远没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五级的阅读技能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不会在阅读中处理碰到的生词;(2)不会运用阅读技巧(包括跳读、寻读、细读等)来加快阅读速度;(3)不会语篇分析;(4)阅读准确率低;
(5)课外阅读量很有限,只有少量的学生除作业外在课外阅读英语的读物,原因是学生找不到合适的课外读物。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处理生词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在课外补充一些题材和体裁丰富的阅读材料以增加阅读量。
三、本问题研究综述;
通过上网查询我知道,许多专家、教师等教育工作者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英语阅读方法、技巧,但很多都是从教师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技巧。但是,在生活实际阅读中,在中考中,学生都得依靠自己完成这些重要的活动。因此,笔者尝试换位思考,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我认为: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激活、运用阅读微技能,提高阅读能力,完善阅读技巧。
四、课题研究的界定;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毕业应达到的五级目标对阅读技能(reading)的描述共有七条:(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
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进行学习;(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这七条阅读技能涉及的微技能(reading sun-skills)有:略读(skimming);找读(scanning);预测下文(predicting);理解大意(main ideas);猜测词义(guessing);(6)条理判断(reasoning);细读(close reading);了解重点细节(major details);理解文章结构(structure);理解图表信息(table/figures);理解逻辑关系(logic);理解作者意图(author’s tone);根据事实推理(reference);归纳和总结(summarizing)等。英语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在阅读后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猜测和评判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汲取接受信息,理解分析文章,对文章和作者做出正确的概括和评判,同时促进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
五、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阅读中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使用恰当阅读策略,渗透阅读技巧技能训练。读是阅读课的主线,设计好各类问题,逐步加深理解。阅读是获取英语语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掌握一定的阅读微技能并适时、适当、适量对之进行体验感受, 是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阅读中的微技能包括: 扫描各段的技能、领会大意、猜测生词理解文章涵义、发现事实、把握顺序、利用语境、归纳总结和学会推测等能力。
(一)、以教师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阅读主导,渗透阅读微技能。
1、整体粗读,扫描段落内容, 领略大意的微技能
“ Skimming ” 就是选取课文中的重要部分和重要细节,以求抓住主要意思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的理解。这一技巧可帮学生时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文的主要意思上,而不是与主题无关紧要的细节和个别单句上。通过预测文章的主旨,学生能迅速有效地整体理解全文,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预测文章主旨。让学生关注图片或题目,学生会先通过这些信息猜测文章的内容,再对文章整体阅读了解大意。因为一般阅读材料文章体裁、篇章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有标题文章,学生要学会从标题入手进行预测。新闻报道文章大多有标题,标题又常常是全文的中心、主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的精华,学生可通过阅读标题得到启发,能准确预测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彻底理解全文做好铺垫。如果没有标题,读者可快速浏览全文,从整体入手了解内容大概,尤其关注文章首尾句,以便迅速抓住文章主旨,有时文章段落较多内容复杂,学生可跳读每段首句或找到中心句(有一些文章的中心句或主题句在文章的中间),联系文章的首尾段,也可很快获得文章主旨。如一些记叙文、议论文就可通过该方法快速预测文章主旨。有些文章附有图表,此类文章多半可从说明、标注着手,按以上方法进行预测文意,要处理具体细节时再结合图表。
2、分段细读,注意细节,发现事实的微技能
“ Scanning ” 是在学生查找特定信息时,通常无需认真阅读全文,只需找到信息所在的段落,然后认真阅读,来了解课文细节。利用这一技巧进行阅读时,指导学生寻找课的有关细节,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主题有关的段落中。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分段去读,边阅读边寻找答案,并把答案划出来。学生在判断句子信息的时候,学生一定要明确判断的确凿依据,从而学会搜索细节信息的技能。
3、局部精读, 理解涵义,猜测生词的微技能
要注意猜词、句技巧的培养。阅读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解的词、短语,有的可跳过,而对进行整体理解无大碍;有的可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猜测、推理得知;有的可根据构词法推理,可明确它们的含义。精读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学会猜测词义通过上下文猜测猜词义就是利用上下文的同义关系猜测词义,利用上下文中的反义关系猜测词义,或者根据整个句子的意义猜测词义以及利用语法知识、构词法知识等猜词。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词根、语境等猜测词义。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重要性。在利用上下文猜测单词意思的时候, 要先参考离该单词最近的内容, 再逐渐扩大到更大的范围。最近的内容就是该单词所在的句子, 或者是这个句子的前后两个句子。更大的范围包括该段落的其他句子甚至该文章的其他段落。这些内容都可以为你猜测单词提供重要的保障。
4、整体重读,深层理解,掌握结构的微技能
学会运用关联词。文章中有些复合句较长且结构复杂,晦涩不易理解,学生可根据关联词、引导词的逻辑关系迅速分清主干和重句,从而明确句意。在段落中或段落之间也有一些关联词,如but, however, although, ever though, as, because, so等等,在这些词的帮助下,学生可明确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因而能尽快把握住段落结构或文章结构,明确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
5、 全文研读, 逻辑推理, 分析推断的微技能
研读学生掌握了课文大意和具体事实后,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课文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准确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观点以及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力求从所读内容中受到启发,活跃思想,创造性地对待课文所提供的知识和结论。很多文章结尾非常精彩,目的是为了让阅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有的文章结尾幽默;有的文章结局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有的文章令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中;有的文章得出一些结论,或有一点点感受。总而言之,文章的结尾也很重要,有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弄清结局或结论对于理解全文当然也具有关键性的功效。弄清了文脉,把握住了主要信息之后,结合细节进行分析、推理、归纳,紧密联系结尾的语句提示,可彻底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外延。
(二)、以学生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阅读主体,提高阅读微技能。
1、整体规划,恰当选材
在选课外阅读训练题时,教师要注意控制所选材料的生词量,选用设题严谨且难度适中的练习题,以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并由此建立自信,克服阅读中的畏难情绪。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平时阅读也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学生可选择一些难度适当、语言鲜活地道、时代感强的文章阅读;毕业年级的学生更应该针对中考选材阅读,运用微技能成功理解有一定长度和难度的英语文章,在阅读理解方面取得优势,为考试和实际生活中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化训练,思维点拨
在讲评阅读理解题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点拨,教会学生利用上下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相关的解释性内容等提示性信息,推测词义和语意;借助意群理解长句和难句;通过寻找主题句或首末段内容整体把握文章脉络。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避免直接告诉学生某个句子的意思或文章的主旨。教师可以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和探究,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正确答案。
3、学会阅读,循序渐进
课题篇三
《1、课题的提出:》
初中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优化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研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4)、从学校自身的发展来看。我校是一所乡村学校,大部分的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都比较薄弱,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整体的发展,在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我们设立此课题。
二、课题设计
1、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1) 课题界定
初中物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一种全新的课程组织形态。它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现代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统一整合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经验、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方式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物理,用物理,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能力。“致力于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理论依据
《物理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的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物理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
一、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
二、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三、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2、研究目标
(1)使广大教师摸索到学科内外联系的方法和途径,使广大学生感悟到物理学习的方式和渠道,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较好地整合知识与能力,尤其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的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
(2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结合物理教材、学校现有资源以及实际情况,按三个学段设计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方案,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就目标的设置进行推敲, 教师和学生在准确的目标环境下来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生清楚明白多种途径学物理的道理及学习方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研究内容设计
本课题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与实施实际出发,以国家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探索初中物理综合性学习教学与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和困难,力图设计出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又符初中物理综合性学习特点的教学内容,构建起初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从而为初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可持续发展和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好地实施初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寻求有效途径。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初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现状分析。
2、如何开展初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理论。
3、如何在初中物理综合性学习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内容设计。
4、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方法设计。
三、研究过程设计
课题研究从策划、方案拟制到教师培训、课题实验、资料整理历时二年。 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主要任务:
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参加研究人员、实验班,制订实验研究方案,实验教师参加培训工作,搜集相关资料,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1年1月)主要任务:
1、进入实质性的研究,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开展实验情况交流,及时改进 实验方法。
2、 请顾问等专家指导,外出学习经验;重视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多 到校外听课学习与培训。
3、除 了学习,还加强校本培训,每两周就集中课题组老师进行学习;举行多次校内交流,要求每位实验老师都在校内上交流课,并邀请学校非课题组的老师听课评课;争取机会参加镇内交流研讨,通过交流,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4、 求课题组的老师每月撰写关于发挥初中物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文章。
5、 实验进入一年后,进行中期实验小结,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6、 积累与整理实验材料。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主要任务:
1、 把教师撰写的论文、随感、案例、教学设计汇编成集。
2、 对优秀课例的课件刻录成光盘保存。
四、具体研究方法设计
1、研究对象:初中学生。
2、研究方法:
五、总体策略:以创新理论为指导,搭好研究操作框架,分好课题实施,分阶段落实,加强横向的整合,保证课题的质量。
(1)理论研究法
(2)实验研究法
(3)行动研究法
(4)教案分析研究法
六、课题成员
主持人:李连庆
主要成员:郭振连、葛福尚
阶段性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写写教学随笔;组织校内交流
第二阶段:撰写教学论文;拍摄教学录像课
第三阶段:总结汇报,做好结题工作。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
按总课题组的研究安排,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上安排好各年级的教学课时,保 证教学研究有序进行。
2、落实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
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学校的课题组必定按照总课题组的指引,订阅有关的教材和研究资料。
3、 保证课题研究的条件要求落实到位
认真组织成员参与总课题组组织的研究活动,在研究期间,校内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收集整理好研究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做好各阶段的总结工作,对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请教专家,进行适时的高速努力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4、争取课题研究的指导力量配备
有计划地派出人员参加总课题组的培训,虚心请教专家和有经验的学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组将向学校申请专项实验器材,保障课题组成员的学习研究,成果展示的所需。
课题篇四
《课题》
《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课 题 研 究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一个以数码、网络技术为先导,以创新为动
力的经济全球化大潮正滚滚而来。信息网络革命和生物基因革命将扮演着主导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的角色,这两大革命将极大改变社会组织结构和人类活动方式、思维方式。在这样的全球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2007年1月9日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说到底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谁拥有了创新型人才,谁就拥有财富,谁就拥有无与伦比的竞争力。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著名学者刘吉指出,“中国教育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创造力。中国学生念书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想象能力更差”。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是:传统的以“教师、教
材、课堂”为主的“三个中心”教学模式仍然束缚着教师和学生,严重的影响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越来越
突出。人们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起
着一种阻碍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复杂性以及紧迫性使教师产生一种畏难心理。这给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又是教育教学手段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必将有力促进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这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落实,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的作用认识得还不够,运用得还不够,这是选择本课题的出发点之一。本课题的研究顺应了国际国内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纵观以上各种观念,我们适时提出了《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
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信息技术使教育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出现了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以及网上传输的影视节目、卫星节目和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
问题二:进一步学习创新思维特征:创新思维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独特的想象力;积极的求异意识;强烈的探索发现欲;活跃的创造灵感;开放性的思维空间。
问题三:探讨总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
养的途径、方式、方法及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四:进一步增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增强教师培
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识,从而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目前,国外已经开始从整体上重构和设计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上能将信息技术自然流畅地渗透到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人员则于1998年第一次引进了“课程整合”的思想,并成立了相关课题组,从改革信息技术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国内同行侧重于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但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科之中,学科教学过程的变革,以实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本课题将重点放在现代教育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优势、途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等方面,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本课题研究方向与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具有同一性、微观性,侧
重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优化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探索学生如何学会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生存,如何学会在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教师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题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有一些明显的区别:①研究的形式有
差别。②研究的重点不同,我们的课题把重点放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③研究的内容有不同,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对以网络学习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进行了理论探索,本课题重点是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选题适应时代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体现了较高的
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理论总结,对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为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提高和改进教育方法、教育质量、教育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课题的实践意义在于:
1、完全符合当前基础教育的精神,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提高到优化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重要地位加以重视。
2、对“综合性课程”的开设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学习非常讲究自主发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生在斑斓多姿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学习中求知欲望被激发到最高境。
3、本课题成果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在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学习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知识学习。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对传统语文学习进行一次革新,还会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实施网上组织管理机制提供有实践意义的运作原则和方法。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研究理论假设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学校一直致力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而且,本课题研究人员配置合理,既有专家的指导,又有完成课题的校级领导的亲自挂帅。
4、本课题组成员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乐于和善于进行理论总结,曾有多篇教育管理论文和研究成果出版,近几年又多次参加省、地教育管理培训,有能力协同课题组成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全校教师都通过了多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
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这为我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六、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课题界定:
所谓“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
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哪些突出的优势?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发挥促进作用?怎么去评价?等等,都是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所谓创新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发明创造过程中的特
有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综合,是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特定范畴。
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
2、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它可以使知识信息的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3、主体性教学理论。主体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最基本的属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主体性教育的最终追求。
4、创新教育理论。从创新教育角度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创建一个无“权威”束缚和民主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提供机会,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
习兴趣,以及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以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5、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发展的目的应着眼于主体性的生成和潜在智能的开发。
(二)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模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基本理论、模式和经验。
(三)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及教师如何适应现代教育技术所带来的挑战。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基本模式、途径和方法。
3、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能力,建立一支既有现代教育理论,又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4、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等,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研究教法转化为学法,实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法的优化。
6、教师如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进行创造性学习。
七、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经验筛选法来展开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收集国内外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的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手段及理论,在
课题篇五
《怎样选择研究课题》
怎样选择研究课题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电教中心 沈家平
一、选题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科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课题选题能力,是教育科研的基本功。
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完整的研究工作的开端,也是重要的一步。这一步,对日后的科研工作具有战略性意义。它决定着科研的方向和水平,奋斗目标,决定着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要正确选择课题,就必须善于提出问题。选题并不是一个简单随意的问题,而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科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一个科研选题比解决一个现实问题更困难。
选择好的课题,是顺利开展教育科研的前提,课题选好了,你的研究就成功了一半。那么,什么是研究课题呢?又该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呢?
二、什么是研究课题
有人说“问题即课题”,的确课题通常可以理解为问题。一方面,问题是课题构成的主要因素,是课题的前身,提出问题就是课题研究的开始;另一方面,课题来源于问题,课题中含有科研性的问题,研究课题就是对问题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回答。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作为研究课题。
什么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是把教育科学领域内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特定问题,而且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和任务,能够通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加以解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由此,研究课题的问题必须具有的特征:
1.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问题。
例如,“某一类型的应用题有几种解法”是学科教学问题,而不属于教育科学问题。如“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教学问题,而“从开拓思维入手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验研究”就是课题。
例如,智商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是什么?学生是否从直接提问的教师那里,比不直接提问的教师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加大词语量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以这些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问题。
2.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课题的提出不能只针对具体的、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而应体现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能够通过研究获得较大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比如,“如何提高某某同学的计算机打字速度”、“如何发展某某同学的智力水平”,就不宜作为研究课题。
3.必须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课题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有明确的界定,可以操作、任务明确、具体,能够通过研究最终取得成果。
像“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的问题范围太大,任务不明确,就不宜作为研究课题。
4.问题通过研究有解决的可能性。
像“如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如何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等,虽然有普遍意义,但无论怎样研究也不可能解决和回答的,这类问题也就不能作为研究课题。
只有具备了上述这些特征,提出的问题才能称之为研究问题。
三、课题的主要来源
教育科研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更具体地说,则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寻找和发掘研究课题。
1.从教育教学本职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去发掘课题
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都会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或存在缺点,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从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
对于工作在教育实践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来说,一方面是实践经验丰富并能保持与教育对象的直接联
系,最了解教育、教学中的矛盾。这是优势,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利之处,即教育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事科研。
选题时应扬长避短,取熟避生。应考虑学校人员、资源、环境的优势,有利于发挥研究者的专长。以校本研究为主,选择那些与学科联系紧密比较熟悉且有一定基础的的应用性课题、微观课题进行研究。不要超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这样就会事倍功半既可以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又较容易获得成功。
如某老师,根据学生上课发言不热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可能是没有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师引领作用未能起到,评判和激励措施也有问题,于是确立课题。
又如某老师,觉得文科班学生数学学习比较成问题,于是确立《文科班数学学习病因诊断及矫正策略》课题,从知识的掌握规律、学生能力以及环境等方面着手。
如感到“作前指导法”(写作文之前予以指导)这种教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造成习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于是提出《两种不同程序写话教学的效果比较》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先写话,后指导,再修改”和“先指导,后写话,再修改”这两种教学程序,进行对比试验。
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图书管理员研究如何提高图书使用效益与进行阅读指导;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
2.从教育改革与教育建设遇到的新情况中去发掘课题
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有其教育的新规律和新特点,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急需研究解决。
例如: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研究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等等。这些课题研究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极强的导向性。既能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微观教育问题的解决。
3.从教育实践活动观察中和教育现象的调查中去发现课题
教育教学实践是中小学教师选题的最丰富的源泉。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若能观察教育实践活动,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深入调查,以科学的敏感,学术的敏感来进行理论的思考,就不难从中发现发现问题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例如,初步观察发现,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不少中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提前了,深入观察与思考后,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提出一系列问题: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中学生性观念是如何形成的?社会与学校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有何影响?青春期教育对学生个性形成有什么意义?如何对学生的心理平衡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如何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进行咨询与指导等等。从这些问题出发,可以形成许多研究课题。
例如:如何开展网络时代青少年德育工作问题研究,如何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研究,再如学生厌学、辍学、出走、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及其教育对策,中学生理想、学习目的、兴趣、自主意识、职业意识以及价值观、道德观、民主观的调查与教育研究,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与基础文明习惯的现状调查研究;破裂家庭子女教育现状调查等。
4.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去发掘课题
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同事、朋友等的交谈、指点、建议、会议发言或辩论中,在广播、电视、报纸的报道中,会涉及许多教育问题,若留意将它们记录与思考,就有可能形成教育科研的课题。
例如,班集体建设是学校教育中议论得比较多的一个热门话,若将这些议论概括起来,就形成有关班集体建设的系列研究课题;良好班集体的目标与评价研究;良好班集体形成规律;班集体中学生个性培养与发展研究;班集体中学生基础文明行为的培养和训练研究,班集体中狭隘集体主义观念的表现及教育研究,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班整体与自然群体关系研究,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与班集体建设关系的研究,班主任素质与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相关研究等等。此类课题的深入研究,对于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师素质以及中学德育建设,必然会起重要作用。
如数学教师观观摩语文课的讲故事导入、音乐课的播放轻音乐导入等,都颇带艺术性,于是想到了数学课的艺术性问题,可作系列性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包括《数学课中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珠联璧合》、《数学教学中比较的艺术》、《数学课中暗示的艺术》、《数学课中语言的艺术》、《数学课中师生移位的艺术》、《数学课中适度的艺术》、《数学教学中情景性的艺术》、《数学课中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艺术》等。
5.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或失败的教训中去发掘课题
努力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借鉴和吸取别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从成败经验中提出研究课题。
如某校一直具有课外活动方面的传统特色,于是确立《中学生课外活动教育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可起到改进原有实践,更好提升该校办学特色的作用。
如某校电子绘画教学方面比较擅长,于是成立了课题组进行《小学生电子绘画实验研究》。
还如一位初一语文教师经常在上课开始时抽出三、四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听记训练。时间一长,发现学生不但上课时听课、记笔记的水平有了提高,而且在写作文时词汇量增加,错别字减少。于是设计了一项旨在检验语文课上5分钟听记训练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影响的教学研究。
6.从各种文献资料中发掘课题
在各种理论文献、教育类报刊杂志、会议交流论文集、专题资料集、获奖论文集以及有关的课题指南等等之中,都有教育科研的成果与动态的反映,认真阅读,可发现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从中发掘出研究课题。
如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提出的“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的要求,申报了研究课题《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中乡村资源利用的研究》。
如目前初中和小学,许多课题直接来自新课标,如体验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又如三年级学生数学成绩下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低年级时基本口算不熟练。在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时,发现日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做法较好,这套教科书第一册口算题极少,主要采取附有答数的口算卡片练习,这种练习方式能使学生及时获得正、误的反馈信息,及时巩固和纠正并减少作业负担,于是借鉴了这种做法,设计了对比试验性的研究课题。
研究者最好从“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中选题,或者围绕这些规划来选题。这样可以把我国有限的教育科研人力组织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科研工作,而不致使人力分散,劳而寡效。但有以下两个局限性:一是课题往往不适合自己。二是容易出现大而空的选题。
参考题目通常不是具体的。如某一课题指南的部分“参考题目”:普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研究等。这些“参考题目”,其实都是选题的范围;把它们当课题来研究,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而空的状况。因此,这种选题,只是给出研究总的方向和大的研究范围,不应是主要的选题方式。
四、选题的基本原则
课题的选择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选题一般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价值性原则。选题的最基本的原则。
课题中的问题必须是需要探究的有价值的,应该来自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或在理论上有较大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这样的课题一旦研究成功,就能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和促进教育的发展。
首先要问“为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一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对教育具有什么价值?
在衡量选定课题有无使用价值时,可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应用价值,二是理论价值。作为基层学校的教师所选择的课题,应是应用型的,符合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主要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与之密切有关的问题,微观的层面,最多是中观层面的问题。太大、太宏观,我们没有那种承受能力。文献性的、纯理论的、纯学术性的课题研究,离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很远,我们一般不予提倡。
如课改后,许多学校领导教师感到担心现在的上课如何应对今后的升学考试,如果确定《实施新课程背景下考试与评价的研究》这一课题。这既是教育实践的需要,又是新课改实验的任务之一。
例《新媒体新技术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课题,在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上的先进性,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的突破性,对现代教育技术和艺术教学实践和理论的范畴都有拓展。
(二)创新性原则。最重要原则
科研的本质就应当具有创新,科研选题从一开始就应当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教育科研的选题应该充
分体现创新精神,要有先进性、新颖性,目光应落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
所谓具有创新的选题,指的是要认识前人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的教育规律,解决他人虽然认识但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并且预料经过研究可获得一定价值的新成果的课题。如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新设计,新概念,新理论,新手段,新产品,新质量,新效益等。
切忌为赶时髦而一味求新。对于创新原则应作广泛理解,有的是别人从未做过的首创性课题,有的是外国、外地做过的而本国、本地尚未做过的移植性课题,有的是过去做过而现在尚未做过的追踪性课题,有的是从新角度、新视野去研究老问题的扩展性课题等等。
事实上,教育上反复研究过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差生教育、差异教育等问题,没有一个是已经研究得很彻底的。则应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以去研究。学科的边缘地带、交叉领域常常为研究者提供了较大的选题空间。
选择的研究课题必然要求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创新要求一般可分三个层次:第一,独创性。这是高层次的创新课题,它要求提出没有人提过的新问题,开辟无人涉及过的研究领域,创立新的理论体系、教学流派和教学模式等。第二,再创性。这是中层次的创新课题,其中,有的是将别人的研究课题加以组装、分解和改造后再生出的新课题;有的是将已有的研究课题运用到新的领域、情境、学科等实践中,又在某方面有所创新。第三,自创性。这是低层次的创新课题,它只要求对自己是前所末有的,对自我发展是有利的,但并不要求对社会对别人有什么创新价值。
1897年,美国教育家赖斯已进行过“拼写练习调查”。他把美国小学生每天花在拼写课上的平均时间与学生的拼写水平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拼写水平同所花的时间并无联系。以后,国内又有几个调查结果也都证实了这一结论。因此,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如果要继续研究有关“练习与效果”问题,就必须换个角度,比如“抄写练习的时间与遍数以多少为合适?”“抄写练习如何安排才有最好的练习效果?”“不同的学习内容在练习时间和方式上应如何不同?”等课题,就可能把原先的问题研究得更深入些。
如《网络环境下作文写作与讲评的研究》,《关于教师校园生活质量的思考》,《后排现象值得关注》等课题,都属于新的问题,新的角度。
例《小学数学单式班复式电教模式实验研究》课题,就是研究的“空白区”,是对复式教学概念的全新诠释: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进行的分组教学。
(三)科学性原则。
选题需要有价值性,创新性,选择并完成这样的课题,不能想入非非,脱离实际,要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因此,选题需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选题必须有真实可靠的依据,或者事实根据,或者科学理论和客观规律为依据。所选择的课题不能违背一定范围内由实践检验的科学原理、事实和规律。
选题要事出有因,立论根据要充实、合理。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其次,还要以教育的基本科学原理为依据,这是选题的理论基础。选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
然而,对事实和理论的理解也应当是辩证的。在选题时依据的事实和理论并不是全面的,彻底的,也有一定的局限,况且都是变化,发展的。既要尊重事实,又不拘泥于事实,既要接受已有理论的指导,又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束缚,与人们的思维定式做斗争。要对一些与传统观念和常识相违背的新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些违背传统观念或常识的问题,其背后可能隐藏着人们还未发现的科学规律。
(四)可行性原则。
课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具备一定条件通过主观努力可以进行研究,并有成功可能的合适课题。如果选题不具备可以完成的主客观条件,再好的选题也只能是一种愿望,因此,可行性原则是决定选题能否成功的关键。
第一,看研究者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研究能力,即研究者为完成某课题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和能力。如果本人的研究能力不够,能否得到有效的指导。(2)研究时间,即进行课题研究所必需的时间能否得到保证。(3)资料的收集。(4)经费。资料收集过程及资料处理所需的费用必须得到保证。
主观条件是研究者的思想状况、科学品格、心理素质、工作作风、责任心、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智力层次、实践经验、研究能力、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精力等等是否满足研究的需求。
客观条件是指能给研究工作提供的人力(人员配备、领导支持、家庭支持)、物力(工具、设备)、财力(资金经费)和时间,资料、研究对象、研究基地、协作条件、社会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对应用性课题,还应考虑到成果的开发,推广条件。
课题的选择要根据已具备的,或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条件,选择基本符合自己情况的研究课题。必须考虑将要遇到的困难,如理论方面的,技术方面的,资料方面的,各种人际关系方面的等等困难,应当均有解决这些困难的可能性。
如有的教师心理学方面知识很欠缺,却选择很深的心理学方面的课题,就缺少可行性。
课题《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否提高学生的注意》是有关课堂内的活动,可以由任课教师进行观察、记录,资料的收集。这对一般教师来说是可行的。而对专门研究人员则有困难。但协助起来一起研究就可行。
例“小学作文活动课程的最佳序列探索”课题,从价值和创新角度均是很不错的,但一般来说却是不可行的。 第二,看课题的难易大小是否合适。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选择课题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的力量与研究课题的大小难易是否相称。一般常犯的错误是选题过大,以为大课题就有研究价值。实际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些问题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或者无法获得可信的科学结论。
初次从事研究的人应该选择那些范围较窄、内容比较具体、难度较低的课题,特别是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实际,选择有可利用的条件、成果,能直接用于自己实践的课题。就越容易把问题讲清楚,做深做透,容易出成果。以后,随着自己经验的不断积累,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视野不断扩展,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或综合性较强的课题。还可以组织有关人员协同研究,集体攻关。总之,要做到由点到面,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小到大。
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的问题,切忌抽象空泛的问题。应避开选择纯理论的或大量运用心理学理论的课题、无法入手难以评价检测的,而多选操作性、应用性、展示性强的课题来进行研究。
如语文发展性评价,确定“口语交际”这一点;绿色学校办学,确定“课堂回归自然”这一点,就比较好。如小学生评语的改革、对小学生进行表扬的方式与效果等,看似很小,但在课改中却有很大意义和作用。
如《政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学生学习政治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个课题,它的学术性、理论性很强,但对于基层学校的教师则不好研究,因为其研究的成果不容易展示,也不容易探讨清楚。
如《农村初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研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推进素质教育》,确实很前沿、新颖,具有推广价值,但课题偏大、不具体,尤其研究素质教育是一个过于抽象空泛的问题。
还有诸如“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潜能”“创新教育”等都是选题的范围。如果把它们当课题来研究,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而空的状况。
要对课题进行“小”化,不要笼统。比如,纵向方面“小”化:教育>教学>课堂教学>政治课堂教学>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横向方面“小”化:可就政治课堂教学的设计、结构、教学方式、评价、语言等方面选择一个进行研究。选择时,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条件和兴趣做出取舍,课题经过这样纵横两个方面的“小化”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比较具体完整的课题就产生了。
“如何解决学生过重的负担”,题的范围过广、任务不明。解决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问题涉及面很广,有教材、教师、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单靠学校是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的。作为学校教育,可以把这个问题改为“教师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就较为集中。还可更小一些,比如,从“改进教法、教给学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或“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精心备课是“减负”的有效途径》、《课前预习有利于课堂“减负”》等角度去研究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五、选题的一般步骤
(一)确定研究范围
选题的第一步就要确定研究范围,即确定研究什么。研究的范围通常由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确定。不要以为范围越大越好,小范围就没东西可以研究了。
比如,可以把差生教育、美育、教育评价、信息技术支持的必要性等确定为自己的研究范围。
课题篇六
《怎样写课题》
课题的名称怎起:因为课题就是我么们要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所以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一个课题名称起的是否准确、恰当直接影响课题的形象与质量。那么课题名称该怎么起呢?
第一:课题名称要准确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的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职业学校学生,研究的问题就是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
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课题名称要规范。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
第三,课题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定好了课题名称,下一步就是行动,行动的第一步,是做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也叫课题研究方案,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更重要的是,这其中的工作计划可以成为我们日后开展研究工作的准绳,"言而无文,其行不远",有了开题报告,它可以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是研究一段时间后,觉得有偏差,它也可以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所以说开题报告对一个科研课题能否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完美的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课题名称
2、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5、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7、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8、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9、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时代背景,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确定的。一般从现实需要角度去论述。例如国家、教育部新近出台的政策法规,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现行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例《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这个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新课程理念的呼唤,二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盲区"。因为新课程理念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间出现了问题,所以就有了这个课题。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建构新理念与新设计间的立体桥梁。 因为新要求、新标准、新政策、新理念与现实存在问题,课题研究就是奔着问题而来,为问题的解决而研究。问题是教育科研的支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 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
则免。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课题的可实施性,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学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等等是否具备。它建构于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设计、扎实的功底等,一句话,就是要从若干方面说明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去完成。
五、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中,对课题的界定为: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学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职业学校进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课题篇七
《研究课题大全》
研究课题大全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研究,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
2、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3、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
4、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研究。
二、教学资源研究
1、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数学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有哪些不同类型?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如何合理运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练习题?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解?如何发挥学具的作用?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三、教学设计研究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
研究内容: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2、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究内容:练习课的设计策略,练习题的开发与运用,关于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研究。
3、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4、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5、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四、教学过程研究
1、学生数学学习心理体验的研究
研究内容: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研究内容: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性?关于课堂上学生独立作业时间的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投入和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讲解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的研究
(有些内容也可以单独成为研究课题)
五、教学评价研究
1、小学数学命题改革的趋势与策略研究
2、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一
3、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教师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4、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课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六、其他问题或课题
1、 数学教师所需要哪些更高层次的知识?
2、小学数学中若干数学背景知识的梳理。
3、提高数学教师解题能力的研究。
4、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5、数学教师校本教研中的一些不足与对策研究。
6、数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形式研究。
8、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与分析
9、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10、课堂教学常规研究
1
| 评论
③各课题组成员认真完成本学期的个人研究总结,课题组完成本学期课题阶段性总结。
二
课题篇八
《老师如何做课题》
课题篇九
《三大课题》
世界经济在飞速发展,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与政治舞台上的作用愈来越大,中国经济越来越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作为国有烟草企业也必将面对愈来愈激烈竞争。中国烟草未来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2013年5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凌成兴局长指出,要思考、谋划、实践“三大课题”,即烟草行业改革的红利在哪里、发展的潜力在哪里、追赶的目标在哪里。这既是要求我们烟草人对过去的思考,又是对未来的谋划。这是国家局党组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新机遇下提出的行业重大命题,是事关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任务。
烟草行业改革的红利在哪里
烟草行业的“改革红利”,首先体现在为社会和国家服务上,烟草行业的改革促进了烟草行业大踏步发展,利税越来越多,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经济支持,促进了烟农和零售户的增收,是许多农民多贫致富,许多零售户过上了安稳的好日子,同时也打造了民族品牌,提高了企业竞争力,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树立和展示了规范烟草、责任烟草、效益烟草、和谐烟草、服务烟草的良好形象。其次,烟草行业的改革,促进了附属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烟材、烟机等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的机遇,增加了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再次,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时,我们烟草行业从不吝啬,慷慨捐赠,甘愿付出,例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百年不遇的雪灾等危难时刻,烟草行业都是默默付出,不计名不计利救济人民于危难,彰显国企风范。
发展的潜力在哪里
烟草行业作为国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烟草企业的发展要走科技创新的路子,这是企业发展的灵魂,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卷烟质量和成本是大趋势,同时也要通过科技创新建立新的营销方式和体制大力培育优势品牌,实现向市场要销量、要结构。
二、烟草行业的发展需要协同相关产业的发展,共同进步,同时与国际接轨,建立科技化烟草新产业,例如开发烟草纤维等国际尖端新产品,并加大推出雪茄烟、细支烟等新式卷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让烟草行业更加全面发展。三、促进烟草股份制改革,与国际接轨,
打破商业强势地位,采用国、工、商、民共同控股的方式,走向国际,瞄准国外市场,促进烟草新的腾飞。四、加大卷烟打假力度,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卷烟市场稳定发展。 追赶的目标在哪里
当前烟草行业虽然发展很好,但我们也应看到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追赶国内国外成功企业。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国内业外成功企业,学习他们的管理模式和开拓精神,努力使烟草行业成为更加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社会。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追赶国际烟草跨国公司,要在产品研发、品牌运作以及管理模式、营销模式、配送模式、服务模式、成本费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标,寻找差距,通过收购兼并,品牌集中,以满足基本消费需求为导向,不断进行结构和品牌调整,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再改革、再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国内烟草市场成熟化发展。
烟草企业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动改革与发展上新台阶。
一是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二是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
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烟草企业要正视矛盾,迎难而上,开创新局面。
一是正视宏观经济下行与持续增长的矛盾。今年以来,烟草企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局一系列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协调,综合施策,以干克难,狠抓落实,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但是,面对国内经济复杂严峻形势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对烟草行业的发展带来直接冲击。烟草企业经济运行虽然保持增长,但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企业效益增长速度趋缓的事实毋庸置疑,下一步要保持高位增长面临压力较大。
二是正视行业品牌格局的深刻调整与烟草企业品牌自身发展的矛盾。随着“532”品牌发展目标加快推进,“461”知名品牌格局初步形成,烟草品牌发展的压力和风险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价值较低的品牌要实现后来居上,异军突起,面临的矛盾和难题仍然不小。
三是正视做大做强烟草企业的目标与人才队伍的矛盾。近些年,烟草企业在国家局“卷烟上水平”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坚持目标引领,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倾力狠抓市场营销,扎实推进基础管理,持续提升规范水平,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烟草企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但与烟草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愿景相比,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素质不强的问题依然是困扰烟草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这就为烟草企业适应形势变化和肩负战略发展的任务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烟草企业要统筹兼顾,下活“一盘棋”。
一是统筹兼顾扩规模与提结构的统一。规模小、体量轻、结构低是一些品牌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把扩大品牌规模、占领市场份额作为首要任务,把提结构、增价值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特色占位扩规模,实现烟草品牌规模和价值同步协调提升,加快烟草品牌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统筹兼顾改革与发展的统一。事实证明,烟草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改革,改革必须为发展服务。烟草企业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其实质就是改革发展的历程,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改革与发展的统一。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不动摇,创新健全考核、激励、培训、晋升、约束机制,真正在效率、活力、动力上实现突破;另一方面,要以烟草企业文化为引领,践行“235”,释放正能量,潜心做事,低调做人,改进作风,规范行为,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矛盾,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实现烟草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三是统筹兼顾规范与效率的统一。随着行业、企业改革发展和内部各项管理的深入推进,社会对烟草行业关注度不断提高。面对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和自身实际,烟草企业必须妥善处理好既要规范又要效率的问题。要尊重发展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价值规律,更加注重基础管理,更加注重效率提升,更加注重约束监督,确保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树立负责任的烟草企业形象。
烟草企业要突出重点,实现科学发展、战略发展。
一是突出品牌发展战略。品牌是烟草企业的命根子,是烟草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和科学发展的保障。当前,在卷烟产销增速下降、计划资源增量收窄、联营提升税利有限的情况下,烟草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战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促发展、眼睛向内谋发展、依靠品牌求发展,力促内生增长,增强发展竞争实力,努力把品牌做精、做特、做强、做大,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发展之路。
二是突出创新驱动战略。要依靠创新推进烟草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品牌,做精规格,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方面,坚持以求新、求变、求异为指导,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径,实现科技成果向经济成果的有效转化,进一步推进烟草品牌品类构建,形成支撑烟草品牌发展的独有核心技术;营销创新方面,深化营销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实施与品牌发展相适应的营销策略,不断提高精准营销、工商协同、市场维护、品牌培育的能力和水平;品牌文化创新方面,深入挖掘烟草品牌文化,实现烟草品牌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地域特色文化的有机融合,打造中式卷烟强势品牌、经典品牌、民族品牌、个性特色品牌,促进品牌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三是突出多点支撑战略。要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深化改革,务实创新,与时俱进,稳中求进,提高效率,讲究效益,切实增强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实施“走出去”策略,主动应对和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对外投资建设烟草相关产业的管理,逐步扩大投资领域,为提高中国烟草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统筹合作品牌的加工生产,严格工艺质量管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相互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同质化加工水平,努力实现双赢;坚持主业做强、适度多元,在做精做强主业的同时,积极培育相关优势产业,使其成为主业的有力补充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狠抓内部严格规范管理,从严从细做好工程项目投资、物资采购和宣传促销等“三项工作”,坚持和完善办事公开民主管理“两项工作”,切实靠管理增效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同时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证产品不出问题,保证人不出问题,树立烟草企业的良好形象,为建设更加规范、更富效率的中国烟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贡献
一、烟草行业改革的红利在哪里?深入思考,用心思考,持续研究,稳步推进,在中国改革发展的红利中思考探究烟草行业的改革红利
1.抱定信心,与改革同行。
回顾烟草发展历史以及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经历了几个转折关头的中国烟草一直在前行。抱定信心,和中国经济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步,也就是做到中国烟草与中国改革同行,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也就成为烟草自身发展的红利,而烟草发展的红利也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经济基础和良好铺垫。烟草这艘“经济航母”向何处去,一定是和中国改革发展的方向一致的。这是我们必须抱定的信念和信心,毫不动摇。任何否定或者看不到这一点唯物史观的人或者论点,都注定会成为中国烟草发展追求改革红利的绊脚石。只有牢牢和改革的发展历程同轨同步,步调一致,协调均衡,相信在中国经济升级版和中国改革的红利中可以见证我们中国烟草的红利。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历程充分证明,只要改革开放进展顺利,烟草的红利也是最大的;如果改革停滞了,烟草的红利也会跌落谷底。我们必须坚定支持中国经济升级版,支持中国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坚定和寻求中国烟草稳健发展的红利最好时期。
2.用心思考,选准突破口。
中国改革经历了起起伏伏的不同阶段,中国烟草也同样面临和应对了许多的低谷和低潮期。在每个不同时期,就要寻准改革突破口,找寻到改革红利的最大化,为改革做好最真实的注解。当下,中国经济版升级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两型社会”建设步伐正在逐步加快,全国人民正在追寻“中国梦”的漫漫征途上努力奋进。烟草改革当有期,正当时。不管是大品牌建设,还是开放市场格局的构建,以及烟草形象的树立,烟草新技术新概念的提出等等,无一不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在选准突破口的同时,思考中国烟草红利的“落脚点”和接地气的介质乃至接触层面,为中国经济发展拿出真招实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反复磨合,过好红利关。
改革红利不是天上的馅饼,绝不会轻易落下就让人们饱餐一顿。而是必须扑下身子,用脑筋、用智慧和心力在实践中反复磨合,才是实现红利的唯一途径。任何藐视实践、轻视实践的言论和行为都是对中国烟草改革红利的极端不负责任,会带来深深的负面影响。些许的红利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的红利,那只是蝇头小利的偶现,但我们必须抓住每次发展的机会和黄金机遇期,决不放过哪怕只是最小的、最细微的改革张力和表现,认真思考,用心思考,实现在追求红利的同时提升对红利追求的磨合,并且在追求过程中稳扎稳打,持续推进和实施,拿出千倍百倍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跟随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做好烟草经济升级版和烟草梦的共筑奠基。磨合就是需要妥协,就是需要研究,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是需要智慧的。我们中国烟草已经做好了准备,抛锚启航,扬帆远航,指日可待了。
4.提升理念,念好政策经。
中国烟草行业改革伴随着中国改革的步伐,也已经走过三十多个年头。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各项涉烟法律法规和行政制度的配套实施,烟草发展需要依赖的社会发展环境有了更大的空间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挤压。如何在这种现实面前提升运用理念的勇气和
课题篇十
《课题如何选题》
课题选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首先要做的就是恰当地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然后根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者所具备的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完整的研究工作的开端,决定着科研的方向和水平,是衡量教师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了解课题及课题来源
1.课题
科研课题与一般教学问题不同,问题是极为宽泛的概念。课题虽然是一种问题,但课题专指那种通过探究过程,即通过提出问题、假说、试验等过程加以解决的问题。一般说,科研课题是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重大事项,是有明确而集中的范围、目的和任务的研究课题。如“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般问题,而“从开拓思维入手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验研究”就是课题。
2.课题的主要来源
课题是教学实践中主要矛盾、问题的体现,教育教学实践是中小学教师选题的最丰富的源泉。因此,平时要注意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留心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点,要善于从别人或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发现、挖掘、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从而确定研究的课题。
课题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但大体有以下渠道:
●从社会需要出发选题;
●从当前的教育现状的分析总结中选题;
●从导师或别人的指点、谈话、建议中选题;
●从他人的教育经验中选择课题。他人的教育经验、集体的教育经验,也是科研课题产生的重要来源;
●从个人的教育实践经验中选择课题;
●从教育理论上的定向点、矛盾点、争论点等方面选题。
有许多教育家,在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中产生了对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认识,并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不断地探索自己所面对的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以自己的“研究”来解决它们,从而对教育事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说,一个教育研究者必须在头脑中有“两张图”:一张是研究对象的总体结构图,就是研究者要了解教育科学有哪些问题可以研究,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又如何,有了这张图,就不会把自己探索的视野局限在直接经验的范围内;另一张是当前教育学研究的形势图,就是研究者要了解人们已经对哪些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程度如何,对哪些问题还没有研究,有了这张图,才容易找到自己从事研究的突破口,而不会重复已有的研究成果,做辛劳无功的事情。①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提供了极为广阔的选题空间。比如,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革新师生关系就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正视的崭新课题之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课题研究,涉及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新课程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对传统师生交往过程的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师生关系的重建等具体问题。每一个具体问题,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比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支撑下的师生关系”“多元智能理论支撑下的师生关系”“合作教育理论支撑下的师生关系”等。
(二)掌握选题的技巧
●课题宜小不宜大。尽量选择小课题,课题越小,目标越集中,就越容易把问题讲清楚,要以小见大,做深做透。
●课题宜实不宜虚。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的问题,切忌抽象空泛的问题。如“关于素质教育的研究”就是一个过于抽象空泛的问题。
●课题宜重不宜轻。所谓“重”,就是指与教学实践的密切程度、意义的大小以及所选课题是否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是必须重视的问题,而不是可有可无或与教学关系不大的问题。
●课题宜准不宜偏。选题的方向要明确,角度要准确,内容要确切,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选问题不能偏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立意宜深不宜浅。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和变化莫测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课题并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提炼,逐层深入挖掘问题,认识不能肤浅。
●中心宜集不宜散。要突出问题的中心和主要方面,突出聚焦点,不能面面俱到。 ●领域宜熟不宜生。选题不要超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要“取熟避生”,即是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且有一定基础的问题当课题。
●见地宜新不宜旧。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或从新的角度来看待旧的问题,获得突破性进展,或展示新的见地,不能人云亦云,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或简单的经验堆积。结论要有新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铁路班组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
下一篇:辞职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