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报告】
我见了邓小平短文阅读答案篇一
《刚刚仔细地阅读了邓小平同志的报告》
刚刚仔细地阅读了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文章,看完之后,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并且觉得其中的主要思想与自己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也紧密相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思想。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同志确立的,它曾经指引着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然而后来这条路线一度被偏离,结果导致党的事业遭了严重的损失。值得庆幸的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历史时期,这一思想不仅被重新确立,而且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时至今日,这一伟大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习惯势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思想僵化,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而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就是要我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问题,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要克服保守主义和本本主义。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而且这一思想与我们的日常
生活也是紧密相关的。例如我们的学习生活,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习惯于老师在上面讲,自己在下面一味的接收,完全不动脑,像个机器一样,思想处于半僵化状态,而且课下还会花很多时间复习,预习,依然不动脑,这类是本本主义的典型同学。这类同学认为只要这样学习,就能够取得好成绩,可是事与愿违,往往这些同学的考试成绩都不是很理想。而那些上课除了认真听老师讲课以外,还喜欢自己思考问题的同学,不仅不用在课下花很多时间复习,预习,而且还会取得很好的成绩,甚至有的时候这类同学能够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动脑的学习当然比不动脑的学习效率要高很多了。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迅猛发展,在强调效率的同时,也在大力提倡创新,试想一个不懂得动脑筋的人怎么可能跟得上时代?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不懂得解放思想的民族又怎么能够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解放思想还仅仅是第一步,要做到真正的实事求是,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强调从实际出发,强调思想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接下来就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我认为此处指的“向前”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的是时间概念上的向前,即我们不可以安于现状,拘
泥于现在,要用长远的眼光向前看;另一方面,向前指得是要向比我们更先进的国家,民族学习,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学习他们的经验教训等等。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谨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时刻用这一思想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我们更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并不断的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大无畏精神,力挽狂澜,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振聋发聩地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篇被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讲话,是我们党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宣言书,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 美国《时代》周刊在1979年第一期的序言中曾这样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毫无疑问,这个“壮举”的动力来源于对社会主义的重新思考,来源
于敢于解放思想的强大勇气。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马列主义的本本上找不到答案,别国模式无法照搬,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答案和出路。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邓小平同志说,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是“异端”。 1985年12月23日,《时代》周刊总编辑格隆瓦尔德向邓小平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有没有矛盾?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同志提出,不要再讲以计划经济为主了。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发表了
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些惊世骇俗的论断,没有解放思想的强大勇气,没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和精神,是断然不可做到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重大的问题,形成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
我见了邓小平短文阅读答案篇二
《西科邓小平理论答案》
作业2
1.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答案:A
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D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以人为本
C.发展
D.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答案:A
4.“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答案:D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 )
A.过渡性质的
B.新民主主义的
C.社会主义的
D.共产主义的
答案:C
作业3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
B.缩小同发达国家原差距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点在于( )
A.市场经济活动存在计划调节
B.市场经济活动由法律法规制约
C.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
D.市场对资源配置所起的基础性作用不同
答案:C
3.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 )
A.一国两制性质
B.资本主义性质
C.社会主义性质
D.国家资本主义性质
答案:C
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 )
A.思想政治状况
B.是否依法纳税
C.现实表现
D.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
答案:D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一文最先发表在( )
A.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
C.理论动态
D.红旗杂志
答案:C
作业4
1.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购买股票分得红利2万,出租住房收入2万,转让技术收入1万,该员工的劳动收入为( )
A.12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答案:C
2.李登辉提出“两国论”的要害是( )
A.“一边一国”
B.破坏“一个中国”的原则
C.破坏两岸“三通”
D.“文化台独”
3.1957年毛泽东同志首先阐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在(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十大关系》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答案:B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 )
A.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爱岗敬业、勤俭节约
B.爱国守法、维护安定、诚实守信、热心公益、自强不息
C.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D.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实于党、宽厚待人、严于律已
答案:C
5.战后以来,导致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是(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C.各国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
答案:A
作业1
1.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口号
D.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B
2.最早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
A.周恩来
B.毛泽东
C.刘少奇
D.陈云
答案:A
3.长期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是( )
A.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B.实行科教兴农
C.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
D.发展乡镇企业
答案:A
4.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 )
A.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
B.计划和市场各自发挥作用的市场经济
C.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D.初级市场经济
答案:C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
A.对无产阶级实行民主,对其他阶级实行专政
B.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C.全民民主
D.阶级斗争
答案:B
我见了邓小平短文阅读答案篇三
《《邓小平理论概论》练习册参考答案.》
《邓小平理论概论》练习册参考答案
作业1
(第1—3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B )。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贫穷与富裕
2.我国在(B)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A.1949年 B.1956年 C.1957年
3.早在( C )年初,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了要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建设道路。
A.1952年 B.1955年 C.1956年
4.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 B )的历史进程。
A.先进阶级不断战胜没落阶级
B.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
C.先进生产关系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关系
5.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 A )为最高标准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最广大人民的当前利益
C.最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
6.“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是( B )的关系。
A.相互区别,相互独立 B.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C.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7.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有优越性,根本上取决于它能否( C )
A.实现社会公平 B.消灭剥削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C )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C.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9.邓小平认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没有完全搞清楚( C )。
A.什么是阶级斗争,怎样进行阶级斗争
B.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实现市场经济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0.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点是( A )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先进的社会制度 C.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P10
1、因为:(1)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种坚实的哲学思想,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思考,并形成了对其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3)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系列内在联系的重要论断(9个方面,16条),特别是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奠定了这个理论体系中的一块基石,是这个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P5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历史贡献在于:(1)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2)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工作方针和政策。
3.对我国几千年来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P26
3、对我国几千年来留下来的丰富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是。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P44
4、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三、论述题
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见教材P11——P12四个方面
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P32-33
要点提示: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将产生极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它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2)它是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南;
(3)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因而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P44
3、要点提示:(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执政党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效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讲,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
(3)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矛盾的解决有待于生产力的发展。
(4)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奠定必需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必须在发展生产力不从心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并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5)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建设重新被确立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这是对党的八大路线的恢复。目前,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摆在首要位置,才能真正实现“三个代表”,体现出党的先进性。
邓小平理论作业2
(第4—6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C )
A.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B )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当代中国基本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是( A )
A.我们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完备
C.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水平很低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主要的是要把工业化同( B )结合起来。
A.商品化 B.信息化 C.市场化
5.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是( A )
A.农业 B.工业 C.第三产业
6.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 B或C )
A.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B.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7.社会保障的目的是( A )
A.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 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8.计划和市场( B )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C.属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
9.我们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是( A )
A.以间接调控为主 B.以直接调控为主 C.直接与间接调控相结合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B )是市场主体。
A.私营企业 B.公有制企业 C.外资企业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的含义。P53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发展阶段。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57-58
参见教材P57下
3.简述“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的含义。 P67
参见教材P67下——P68第一行
4.简述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P88
4、参见教材P88中前四行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P58
要点提示:(1)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基本路线明确得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3)基本路线规定了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
(4)基本路线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了我们重要的历史经验,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有根本规律,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我们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可靠保证。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基本路线必须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2.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P77
要点提示:(1)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制定并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科教兴国,是指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3)科学技术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它是生产力诸要素中主要推动力量。
(4)发展科学技术,有赖于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抓教育,从培养人才入手。教育和科学,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3.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94
要点提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我国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因为: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现代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邓小平理论作业3
(第7—10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 C )
A.思想领导 B.组织领导 C.政治领导
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 C )
我见了邓小平短文阅读答案篇四
《邓小平第五章 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ok》
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 )。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估计。
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4.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概括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基本特征是(生产力落后)。
7.(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8.党的(第十五次全国 )代表大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3.(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14.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15.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C)。
A.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B.发展中国家进人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 )。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
实现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当代中国基本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是(A )。 A.我们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完备C.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水平很低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A)的历史阶段。
A.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C.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5.在党的十五大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 )。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C )。 A.“三个代表” B.四项基本原则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A )。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富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把我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 9.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C)决定的。 A.当前的国际环境 B.快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 A.经济建设B.改革开放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1.“两个基本点”必须服从、服务于(B )。A.四项基本原则 B.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C.改革开放
12.在党的十三大上制定的是( C )。
A.过渡时期总路线B.社会主义建设总线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B)。
A.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态 B.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 C.刚刚结束的历史 D.即将开始的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B,C,D )。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B.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D.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历史过程
3.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BCD)。 A.阶级斗争已经完全消失 B.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C.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阶级斗争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4.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A,B,C,D)。
A.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B.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
C.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健全D.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状态表现在(A,B,C)。A.生产力上 B.生产关系上 C.上层建筑上 D.生产资料所有制上
6.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我国在历史发展中的(A,B,C,D)问题。A.道路 B.经济政治制度 C.领导权 D.指导思想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A,B,C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B,C)。A.根本任务 B.基本目标 C.基本政策 D.基本路线
9.四项基本原则主要解决(A,B)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B.如何坚持社会主义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10.改革开放主要解决(C.D)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如何坚持社会主义D.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四、简答题
1.建国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答:(1)对中国的国情缺乏全面的了解;(2)错误地提
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忽视发展生产力;3)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简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的含义。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发展阶段。(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答:1)这一理论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原理。(2)这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我们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3)这一理论是我们在实践中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
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答: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不发达,既表现在生产力上,也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归根结底,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意义。
答:1)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
(2)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3)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部工作的行动指南。
8.简述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
答: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坚持我们国体的无产阶级性质。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要坚持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统一。(4)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正确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1)在一定社会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总是同时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对矛盾是主要矛盾,它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表现。(2)在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剥削阶级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剥削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因此已不再存在,阶级斗争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其对象、范围、方式和总趋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这种长期性,是由历史前提、现实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3)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4)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答1)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基本路线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3)基本路线规定了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
(4)基本路线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了我们重要的历史经验,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我们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可靠保证。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基本路线必须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4.怎样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概括。
(2)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离不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4)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5.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分别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政策分别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策。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我见了邓小平短文阅读答案篇五
《邓小平理论试题与答案》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作业_
一 单选题
1. 建国以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失误乃至严重挫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
没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 没有搞清楚走什么路的问题 没有完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4.0 4.0
没有完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没有完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2.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实现共同富裕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4.0 4.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 政府干预下经济增长常常是公共资源的大量释放,很有可能增加投机与
增殖机会 寻租机会 共享机会 分利机会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4.0 4.0
寻租机会 寻租机会
4.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奋斗目标的具体要求是
平等、自由、博爱 和平、独立、统一 富强、民主、文明 自由、民主、均富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4.0 4.0
富强、民主、文明 富强、民主、文明
5.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创新 改革 革命 发展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4.0 4.0 创新 创新
6.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两大根本原则是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改革和开放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4.0 4.0
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7. 在新历史条件下是需要研究解决的国内重要政治课题是
恶性刑事犯罪有所增加、严重 金融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失控 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分化、西化 人民内部矛盾明显增多、突出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4.0 4.0
人民内部矛盾明显增多、突出 人民内部矛盾明显增多、突出
8. 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相互关系中
改革是目的 发展是硬道理 稳定是绝对的 改革可以不管稳定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4.0 4.0
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硬道理
9.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是看其能否
提高公有化程度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实现按劳分配
化解社会矛盾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4.0 4.0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0.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
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 增加资金和资源投入量 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4.0 4.0
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11. 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其核心问题是
人口问题 东西问题 南北问题 环境问题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4.0 4.0
南北问题 南北问题
12. 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国家的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4.0 4.0
国家的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的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13. 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4.0 4.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4. 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4.0 4.0
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15.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我见了邓小平短文阅读答案篇六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的在线作业答案》
多选题
第1题 (2.0) 分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包括: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第2题 (2.0) 分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进行革命和建设。 D、武装斗争。
E、统一战线。
第3题 (2.0) 分
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国营经济为领导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制度的确定。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确定。 D、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
E、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4题 (2.0) 分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
A、这是由党产生的特点和历史使命决定的 B、这是党执政本质的内在要求 C、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D、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E、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第5题 (2.0) 分
党在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总路线是:
A、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B、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E、恢复国民经济。
第6题 (2.0) 分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是:
A、“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港、澳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并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但主体是
社会主义。
C、“一国两制”构想的立足点和前提是采用和平的方式,而不是诉诸武力来实现祖国的统一。 D、“一国两制”是国策,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合法性,而非权宜之计。 E、“一国两制”的构想,并不承诺放弃武力。
第7题 (2.0) 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包括:
A、奋斗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奋斗目标的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 C、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指导方针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D、实现奋斗目标的途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E、实现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第8题 (2.0) 分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B、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人民的解放。 C、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 D、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E、消灭资本主义。
第9题 (2.0) 分 国民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表现在:
A、坚持效率优先,要对那些效率高,贡献大的人给予相应的报酬 B、效率优先应以兼顾公平为条件,要对不合理的过高的收入进行调节 C、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应更多强调效率 D、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应更多提倡公平 E、为防止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政府应加强宏观调节
第10题 (2.0) 分
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E、坚持党的领导
第11题 (2.0) 分 1911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 是因为:
A、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 C、它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 D、它确认了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的民主共和观念 E、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2题 (2.0) 分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港澳台投资经济 D、外资经济
E、股份制经济
第13题 (2.0) 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是: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正确地对待资产阶级。 C、对统一战线内部的不同力量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D、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E、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第14题 (2.0) 分 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针是
A、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B、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D、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E、坚持共同富裕
第15题 (2.0) 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主要特点是:
A、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 B、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相结合。
C、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权机关是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同时又是国家的一级地
方政权机关。
D、民族区域自治是各少数民族以民族为单位进行的“自治”。
E、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比一般地方权力机关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是“高度自治”。 第16题 (2.0) 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是: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和发展仍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B、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C、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D、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激荡 E、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第17题 (2.0) 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而不是社会主义的,这是因为:
A、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革命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 D、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E、革命的动力是农民、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第18题 (2.0) 分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体现在:
A、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B、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C、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D、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E、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第19题 (2.0) 分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它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E、股份制经济
第20题 (2.0) 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因为:
A、 它们共同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它们共同的政治立场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它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D、它们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改造社会的根本手段。
E、它们共同的政治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
第21题 (2.0) 分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其原因和主要表现是:
A、我国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后,社会生产力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提高和根本性的改变
C、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又直接决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完善的
地方
D、生产力不发达和生产关系不完善,还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上层建筑方面还不成熟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发育过程中
第22题 (2.0) 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E、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23题 (2.0) 分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特点是:
A、人民民主专政在本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B、人民民主专政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 C、人民民主专政清楚地表达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D、人民民主专政清楚地表述了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民主性质。
我见了邓小平短文阅读答案篇七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国出了个邓小平》》
主要内容: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中国出了个邓小平》,力求准确而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邓小平的主要生平、历史功绩、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以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要点,并简要讲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意义和党的十六大主要精神,以此昭示,邓小平理论获得继承与发展,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后继有人,我们的明天更加光辉灿烂。书中配合文字插入了一定的图片,版面庄重,图文并茂,基本切合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读者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主要事迹:
1、 四川人,最初取名先圣。
2、 15岁进入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3、 1920年9月11日,搭乘“盎特莱蓬”号法国油轮,前往法国留学。
4、 1920年10月21日在巴耶中学就读。
5、 在法打工,第一个地点是法国南部重工业城市克鲁梭的施奈得工厂,工种是轧钢工
6、 第二个打工地点在巴黎运河上一家专门制作扇子和纸花的香布朗工厂,工种是扎花工。
7、 第三个打工地点蒙达尼附近夏莱特的哈金森橡胶工厂。工种是制鞋工。
8、 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自发组织起来与中法当局展开三次声势浩大的斗争:反饥饿运动、拒
款运动、争回里昂中法大学。
9、 1922年8月1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创办的机关刊物《少年》。1924年更名为《赤
光》。邓小平参加编辑,刻印,并发表文章抨击帝国主义抨击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10、
11、 邓小平负责科蜡板和油印,当时大家赞扬他为“油印博士”。 1924年7月,邓小平在他革命生涯中迈进第二个阶段,担任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
青年团的领导,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即从“油印博士”成长为旅欧党团负责人。
12、 1927年8月7日,邓小平参加了“八七”会议,为适应秘密工作的需要,邓希贤
改名为邓小平,此后这个名字伴随他整整70年。
13、
14、 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在广西领导和发起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奉中共中央毛泽东之命,率领十几万大军千里
跃进大别山,把锋利的钢刀插进敌人的心脏。
15、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战略行动牵制了大量的敌人,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实
现了毛主席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任务,解放军在全国各战场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6、 1948年被中外史学界称之为“中国世纪大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拉
开了战幕。
17、 邓小平组织指挥昌都战役,一举消灭了藏军主力,从而打开了和平解放西藏的第一
道大门。
18、
19、 重庆解放后,邓小平就主持西南局会议,做出了修筑成渝铁路的决定。 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
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的第一代领导人。
20、
21、
22、
23、 黑猫、白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 西方一个杂志社送给邓小平一个雅号“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1980年邓小平同志郑重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应当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 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四项基
本原则改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4、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正式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5、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
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6、 三个有利于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他们以生产力的增长为基础、以综合国力的增强为
标志,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归宿。
27、
28、
29、 1992年1月,邓小平视察了南方一些省市,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 邓小平的主要理论贡献在;
1、 首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2、 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 首次提出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 首次提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5、 首次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
6、 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
7、 首次提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8、 首次提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党的理论
9、 首次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10、 首次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30、 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1、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是十六大主题。
我见了邓小平短文阅读答案篇八
《宋才发:章开沅校长命宋才发进京请邓小平题写校名》
宋才发:章开沅校长命宋才发进京请邓小平题写校名 章开沅校长命宋才发进京请邓小平题写校名
宋才发
章开沅校长是国内外著名的历史学家。章开沅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1926年7月8日出生于芜湖。1946年10月入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读书,于该校肄业。1948年12月赴中原解放区,在中原大学政治研究室当研究生。1949年7月随校南下武汉,在教育学院历史系任助教、教员。1951年 9月入公立华中大学,在历史系任副教授、教授等职。1985年8月至1991年3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自1954年以来,他主要从事辛亥革命兼及中国资产阶级、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后来致力于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在研究中注意社会环境的剖析并形成自己的风格。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史》(三卷本,与林增平共同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并主编《辛亥革命史丛刊》、《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丛书》等。在从事科研及著述的同时,致力于教学及各种社会活动。1980年参与创建中南地区辛亥革命研究会并任理事长;1984年任孙中山研究学会理事;1986年任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1983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1990—1993年历任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与普林斯顿神学院客座研究员、耶鲁大学历史系鲁斯学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客座教授。在美国期间奥古斯坦那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田纳西州长授予荣誉公民证书[1]。1993 年9月至1994年2月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所客座研究教授等。
中原大学是邓小平一生中创办的唯一的一所大学。1948年8月邓小平在赴“西北坡”出席中央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期间,专门找当时的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商量,希望中央能够从华北大学抽调一些干部支援创办中原大学。会后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建议和要求,中央决定从华北大学抽调孟夫唐、刘介愚、梁维直、李光灿等一批干部和教员,同由上海撤退到解放区的原《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南下到中原大学工作。与此同时,中央还任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任校长。因范文澜长期未到任,实际上由潘梓年任校长[2]。范文澜后来在不同场合谈到中原大学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贡献,因而在多部涉及邓小平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中都提到“中原大学”。
中原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前以及建国初期创办的新型革命大学之一。它是在革命大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吸收、教育知识分子,使他们经过较为短期的学习和思想锻炼,即能够适应革命工作的需要而创办起来的干部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随着国家各类建设人才的急需而迅猛发展;最后经过1952年院系调整,以建立起一批新的高等院校而结束其历史使命。中原大学这台巨大的工作母机,以最经济的实践和最佳的办学效果,为许多刚建立起来的党政机关输送了一批批新干部,为人民的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南地区建立起培养新中国高级建设人才的高等院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原大学结束后,从中原大学分离出去的中南政法学院、湖北艺术学院、中南民族学院、华中师范学院和中南财经学院等,均已成为中南五省重要的高等院校(后来中南政法学院与中南财经大学合并,组建成为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坐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京请邓小平同志题写“华中师范大学”校名。1985年6月20日遵照《中原大学校史》第四次编委会的建议意见,我和张启社同志一道送《中原大学校史》定稿本到北京,请邓小平同志审阅。邓小平同志在百忙之余审阅书稿后,通过秘书转告我:“《中原大学校史》书 1
稿可以公开出版”。他老人家还指出:“这部书稿不仅是一部校史,而且是我党我军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一个很重要的侧面反映”。他还就该书照片的选用发表了具体意见:建议选用1984年长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图集》中的照片[3]。1985年7月15日中共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校行政领导,在专门听取我关于《中原大学校史》编写工作的汇报以及邓小平同志对书稿出版的意见后,章开沅校长率先兴致勃勃地临时动议:“应当派人到北京去,争取小平同志为我校题写校名。”此建议得到了与会校领导的一致赞同。根据章开沅校长的建议,7月16日学校办公室草拟了《关于请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同志题写“华中师范大学”校名的信》。在请示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之后,华中师范学院于8月24日正式行文,现将原文照录如下:
邓小平同志:您好。
我院前身是1948年7月二野、三野在河南宝丰创办的中原大学。1951年初,中南军政委员会酝酿以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为基本力量,在改造旧大学的基础上,建立一所系科齐全的综合性高等师范大学。8月16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正式决定将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和私立华中大学合并,建立公立华中大学。经全国性院系调整,1952年11月,撤销了公立华中大学校名,改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随后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于1953年10月20日,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自1951年成立公立华中大学30多年来,我院一直保持着中原大学的优良传统和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师范特色,为中南5省乃至全国输送近4万名合格的师资和其他战线的人才。因此,我院是国家教育委员会所属的6所重点师范院校之一。这6所院校已有4所改名为‚大学‛,为了使委属高等师范学校名称统一,并有利于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我们已报请国家教育委员会,将校名由‚华中师范学院‛拟改名为‚华中师范大学‛[4]。
因您既是中原大学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又是党和国家德高望重的领导人。所以,我们恳请您在百忙中抽时间给我们题写‚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名。明年正值我校建校35周年,我们想在这大喜之日正式挂出您题书的校牌。诚致
敬礼
华中师范大学(代章) 1985年8月24日[5]
1985年8月25日我带着近万名师生的嘱托,专程赴北京请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同志题写华中师范大学校名[6]。我深知自己的攻关能力和活动能量非常有限,要在短期内办好这件大事难度实在太大。但考虑到自己是华中师范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自古“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天命不可违。况且建议请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不只是章开沅校长的个人意见,而是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们的共同心愿。因此,即使我最终无法办成功,真的彻底丢了自己的面子,也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去努力争取。正是在这种义无反顾的情况下,我绞尽脑汁多管齐下,为争得小平同志题写校名而拼命一搏。譬如,在一周时间内我两次登门请《红旗》杂志总编熊复同志给小平同志写信;请曾与邓小平、刘伯承出生入死的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杨国宇少将指点迷津;请邓拓夫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丁一岚同志从中斡旋;尤其是请原中联部部长、中顾委委员赵毅敏同志向小平同志转呈华中师范大学的请求信。尽管各方应我的请求都在竭尽全力,终因当时党中央正在筹备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题写华中师范大学校名一事暂被搁置。我本来就是一个办事急性的人,面对小平同志到底能否题写校名确实心里没有底。所以,尽管我白天马不停蹄奔跑于各部委之间也不觉得累,但是晚上一踏进湖北大厦宾馆就如坐针毡。好在《中原大学校史》出版前夕,我两次登门拜访中顾委委员赵毅敏同志,并请他题写《中原大学校史》书名。他出于对华中师范大学的诚挚感情和我俩之间的忘年之交,对请小平同志题写校名一事倾注了极大的耐心和热情。我还三次登门拜访《红旗》杂志总编熊复同志,请他为《中原大学校史》作序。我这次登门 2
请他帮忙,他不仅乐意写信引见,而且表示愿意通过其他方式给小平同志传递信息。邓拓夫人丁一岚既是陶军教授的亲密朋友,也是小平同志家里的常客,她老人家一边宽慰我不要着急上火,在百忙中抽时间为我办理相关手续参观中南海和毛主席在中南海的故居,以缓解我过重的精神压力;一边积极为我出主意想办法,极力从中斡旋并直接与小平同志家里电话联系。中央办公厅、中央顾问委员会有关同志对此事也极为关注,中央秘书局、中央顾问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还分别接见了我。
首次披露邓小平同志题写“华中师范大学”校名的全过程。为了叙述方便和保持历史的本来面目起见,下面原文照录《华中师范大学情况反映》1985年第8期刊载的本人向校党委常委和行政领导作的专题《情况汇报》:
8月26日至9月1日,我赴北京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请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的任务。现将完成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赵毅敏同志接到我转给他的《关于请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同志题写‚华中师范大学‛校名的信》后,连同我上次转交给他的《中原大学校史》,并附了他本人‚请邓小平同志为华中师范大学题写校名‛的亲笔信,一并由其秘书余贤成同志送交邓小平同志的秘书。因小平同志这几天一直忙于外事接见,赵毅敏同志本人没有与邓小平同志见面,小平同志秘书也没有向小平同志提及此事。
邓小平秘书请赵毅敏秘书转告我:他已经为题写校名问题尽了最大努力,已经把东西(指信和书)放到小平同志办公桌上了。可是3天过去了(28—30日),小平同志没有翻动过,这几天他一直忙于接见外宾。他并且说:‚现在我是作到最后一步了,就看小平同志自己的意见了。如果他没有什么顾虑的话,有赵老亲自给他的信,他一定会题写的。中央对小平、陈云、耀邦同志的题词、题签控制较紧。小平同志直到现在,还没有为任何一所师范大学题过校名。如果他担心这样一题写,会引起连锁反应的话,我就没有办法。小平同志直到现在也没有为一所大学题过校名。鉴于中原大学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他若有很深的感情,我估计他是会题写的。我准备等他看了此信之后,再问问他,看看他的态度再说。此事不能急,急不得,要有耐心,还等几天吧。让他空下来,写了就及时给你们寄去。‛
因学校很多事情都在等着题写校名才好办。所以,根据临行前校办主任对我的嘱咐,我请赵老的秘书余贤成同志再给邓小平秘书一个电话,示意尽快办。邓小平同志秘书回电话说:‚在半个月左右给华中师范大学一个明确的答复。若题了,由赵老秘书余贤成给校办打一个长途电话,然后寄去。若题不了,亦由赵老秘书在半个月后去封信,说明具体原因。‛
赵毅敏同志对我说:‚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到时我见了小平还要提一下这件事。现在关键看小平同志自己的兴趣怎样。你回去告诉学校领导,这个忙我是帮定了的。他可能题,也可能不题。如果题写了就及时寄去,他若不题我也没有办法,不过这几天他的确太忙。‛
[7]
有关领导对邓小平同志题写‚华中师范大学‛校名也非常关心。1985年10月4日赵毅敏委托他的秘书余贤成同志给我来信说:‚宋才发同志:关于你校请求小平同志题写校名的事,我几次催问小平同志的秘书,但现在还没有决定是否题写,不知是因为忙,还是另有什么考虑。如有消息,我会再通知你的。我还在继续催办。关于小平的照片,他们提供的线索是长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图集》(1984年出版)中有小平同志各个时期的照片,你们可以从中选定,并与出版社联系复制。因小平处一直没有决定,所以现在才写信,致歉。顺祝愉快。‛[8]然而,当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繁忙的外事接见活动之余,邓小平同志再次翻阅《中原大学校史》书稿后欣然挥毫命笔,写下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竖式题书。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于11月21日就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专门发文:‚华师校长办公室:现将小平同志1985年11月20日为你们题写的‘华中师范大学’送去,请查收。 3
请不要发消息,不要登报宣扬。‛[9]11月23日中共中央用专机将小平同志题写的‚华中师范大学‛题书送达湖北省委办公厅,由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通知宋才发及校领导迎接[10]。
喜信传来全校为之振奋。11月30日中共华中师范大学校党委、校行政联合召开老干部、老教授和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欢呼邓小平同志为华中师范大学题写校名。大家认为:“邓小平同志82岁高龄能为我校题写校名,不仅是对我校的关心,而且是对整个师范教育事业的关心和爱护,这是我校历史上光辉的一页。”[11]校领导认真领会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的意义,决心要努力把华中师范大学办成一流的师范大学。至此,在本人做出不懈地努力之后,总算圆满地完成了章开沅校长代表全校师生交给我办理的一件神圣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在小平同志题写的“华中师范大学”手迹,不仅镌刻在华中师范大学校门的正上方,而且作为异常珍贵的历史文物,永久地保存在华中师范大学“校史存列室”里。
(摘自宋才发著:《惟寻真知启后人——我的执教生涯4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1]马敏、汪文汉主编:《百年校史》(1903—2003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0—371页。
[2] 记者刘曦涛采访宋才发:《邓小平与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大报》1997年2月28日,第2版。中原大学的创始人和当时的校领导成员、各院系负责人、著名教授的照片,见陶军主编:《中原大学校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图片第1—8页。
[3] 见陶军主编:《中原大学校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图片第11页下方的文字说明。
[4] 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华中师范学院于1985年8月5日改名为“华中师范大学”。更改校名的批复文件复制件,见宋才发《文章底稿》(总第17本),1986年4月6日整理,第69页。由宋才发带到《光明日报》刊登更改校名广告的学校文件,见宋才发《文章底稿》(总第16本),1985年9月16日整理,第153页。
[5] 华中师范学院:《关于请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同志题写“华中师范大学”校名的信》原件,见宋才发《文章底稿》(总第16本),1985年9月16日整理,第25—26页和第151—152页。
[6] 为请邓小平题写“华中师范大学”校名,湖北省人民政府致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顾问委员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介绍信,见宋才发《文章底稿》(总第16本),1985年9月16日整理,第145—146页。
[7] 宋才发:《关于请邓小平同志题写“华中师范大学”校名的情况汇报》,华中师范大学办公室编,1985年9月3日《华中师范大学情况反映》(八)复制件。
[8] 1985年10月4日赵毅敏委托他的秘书给宋才发的来信原件,见宋才发《文章底稿》(总第17本),1986年4月6日整理,第68页。
[9]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关于邓小平题写“华中师范大学”校名》的文件复制件及小平同志手书复制件,见宋才发《文章底稿》(总第16本),1985年9月16日整理,第25—26页和第152页。
[10] 宋才发:《老帅与华中师范大学》,《春秋》1986年第5期,第36页;记者刘曦涛采访宋才发:《邓小平与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大报》1997年2月28日,第2版。
[11] 本报讯:《以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为动力,万众一心办好师范大学学校召开老同志座谈会》,《华中师大报》1985年12月6日,第1版。
4
我见了邓小平短文阅读答案篇九
《《中国出了个邓小平》阅读提纲》
第一章 一条川江通大海
一、邓小平故居
1、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秀竹环抱、瓦屋溢香的传统农家三合院,当地人叫做“邓家老院子”里, 1904年8月22日 ,一个幼小的生命在这里呱呱坠地,他就是邓小平。
2、邓小平最初取名邓先圣,父亲邓绍昌(字文明),母亲淡氏,继母夏氏(夏伯根)。
3、邓小平5岁时用 邓先圣 这个名字进私塾发蒙(旧时指教少年、儿童识字读书),私塾老师认为邓先圣这个名字犯了孔夫子的忌讳,就把邓先圣改为邓希贤。
4、邓小平6岁进入协兴乡初级小学念书,接受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的启蒙教育。
二、邓小平的少年时代
1、1919年9月上旬,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正式开学,校址设在重庆市夫子祠内。
2、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招生,分为公费生(或称贷费生)和自费生。邓绍圣(邓小平的远房叔叔)取得贷费生资格,邓希贤和胡明德(又名胡伦)则为自费生。
3、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4、15岁的邓小平,爱国救国思想有所提高,但是,所谓救国,无非是当时在同学中流行的所谓工业救国思想。
5、推动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的,当推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
第二章 漫漫中外求索路
一、从“油印博士”到旅欧党团负责人
1、邓小平打工的第一个地点是在法国南部的施奈德工厂,工种是轧钢车间的轧钢工。
2、邓小平打工的第二个地点是巴黎运河边上的香布朗工厂。工种是扎花工。
3、1922年2月,邓小平又找到了第三个打工地点——哈金森橡胶工厂。工种是制鞋工,加工防雨用的套鞋。每天工作10小时,实行计件工资。1922年10月17日,邓小平和邓绍圣辞去了哈金森工厂的工作。辞职的原因是想实现求学的愿望。
4、1923年2月2日,邓小平重新回到哈金森工厂,在制鞋车间做了一个多月的工后,于3月7日离开。离开原因是“拒绝工作”。从1923年开始,邓小平直接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从此踏上了革命家征途。
5、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自发组织起来与中法当局展开了三次声势浩大的斗争。第一次斗争是“反饥饿运动”;第二次斗争是“拒款运动”;第三次是“争回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
6、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邓小平和其他青年团员一道,在1923年也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7、1924年2月1日,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少年》改名为《赤光》,并正式出版。周恩来负责《赤光》的编辑、发行和主要撰稿,李富春负责发行,邓小平和李大章刻蜡板。邓小平负责刻蜡板和油印,由于邓小平刻的蜡板字迹隽秀而清晰,装订简雅而整齐,当时大家赞扬他为“油印博士”。
8、1924年7月13日至15日,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并选出新的执行委员会:秘书周唯真,委员余增生、邓希贤。三人组成书记局。1924年7月,邓小平在他的革命生涯中迈进了第二阶段:担任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领导,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即从“油印博士”成长为旅欧党团负责人。
二、奔赴莫斯科
1、1925年11月6日,邓小平进入法国雷诺汽车厂做工。他被分配在钳工车间。1926年1月8日,法国警方突然进行搜查。邓希贤、傅钟等人,机警地远走高飞,飞到当时的革命圣地苏联莫斯科去了。
2、1921年,在莫斯科创办了一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1923年,中共确定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年,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4年创办了共产党参与领导的黄埔军校。苏联于1925年建立了中山大学,专门招收中国学生。
3、邓小平的俄文名为:多佐罗夫。中山大学的学制是两年制,邓小平在中山大学学习不到一年,1926年冬奉命回国,被派到冯玉祥军队中工作。
三、投身国内革命
1、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攻抵武汉时,在共产党员刘伯坚的帮助下,冯玉祥率所部在五原誓师,脱离北洋军阀,参加国民革命军。邓小平就是1926年从苏联奉调到冯玉祥部队的第一批人员之一。
2、1927年3月到西安,邓小平被分配到由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于右任办的、刚刚成立的西安中山军事学校任政治处处长,同时担任学校中共党组织书记,这个学校被称为“西北之黄浦”、“第二黄浦”。
3、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和共产党决裂,背叛革命,冯玉祥倒向蒋介石,1927年六七月间,邓小平回到中共中央所在地——武汉,被分配担任中央秘书工作。1927年8月7日,邓小平参加了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为适应秘密工作的需要,邓希贤改名为邓小平。
4、“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由武汉迁往上海,邓小平也随同前往上海。到上海后,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第一次),协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处理中央日常工作。邓小平在上海做中央秘书长期间,以当杂货店老板、古董店老板作为掩护。
四、领导百色、龙州起义
1、邓小平在百色,就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立即筹划武装起义。中央也批准了他们的建议——在广西右江地区创建根据地,创建红军。并决定颁发给他们的番号是红七军,委任张云逸为军长,邓小平为政委。1929年12月11日,百色城头高高挂起了红旗,举行武装起义,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正式成立。
2、1930年2月1日,广西左江人民革命起义在龙州爆发了,在古城龙州城上,竖起了铁锤镰刀的红旗(红八军)。
3、邓小平回到右江后,学习和运用毛泽东等在井冈山创造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和整套游击战的战略战术,红军力量由弱变强,还开辟了广大的游击区域。
五、在中央苏区的日子
1、1931年8月,邓小平到达江西瑞金并担任县委书记。
2、1932年5月,邓小平奉中共江西省委之命,调往会昌担任县委书记,后邓小平任中共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书记并兼任第三作战分区政委。
3、1933年2月,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点了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四人的名。3月底,在筠门岭召开了三县党的积极分子会议,对邓小平进行围攻。会后,邓小平被撤消中心县委书记职务,调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5月,邓小平被撤消江西省委宣传部长职务,被派到中央苏区边远的乐安县所属的南村区委当巡视员。这是邓小平一生中“三落”的第一落。
4、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邓小平也随中央红军一道踏上漫漫长征之路,1935年1月初被任命为中央秘书长,这是邓小平二任中央秘书长职务。(第一次1927年“八七会议”后的9、10月间在上海。)
5、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的贵州省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不久,邓小平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继后任政治部主任。
第三章 刘邓大军建奇功
一、战斗在抗日第一线
1、“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双方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2、1937年9月6日,刘伯承率军渡过黄河,开始在太行山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中共中央又派邓小平接任一二九师的政委,并兼任该师的党委书记。从此,刘伯承和邓小平在一起并肩战斗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
3、1938年3月16日凌晨4时打响的神头岭战斗,1500名日军除100名逃脱外,全部被歼灭。神头岭战斗,被侵华日军称为“支那第一流战术”,“八路军游击战的典型战斗”。 1939年9月,邓小平与卓琳结婚。
4、1943年9月起到1945年8月止,邓小平集党政军工作于一身,任务十分繁重。1943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合并,撤销太行分局,邓小平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
5、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9日,苏联百万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日本于1945年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二、挺进大别山、
1、抗战八年,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但就在这时,蒋介石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开始疯狂地向解放区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了。
2、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奉中共中央毛泽东之命,率领十几万大军挥师疾速南进,开始实行中央突破的壮举——千里跃进大别山,把锋利的钢刀插进敌人的心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战略行动实现了毛主席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任务,解放军在全国各战场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三、为新中国而战
1、1948年秋被中外史学界称之为“中国世纪大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拉开了战幕。解放战争开始进入战略决战阶段。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
2、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歼灭黄伯韬兵团。消灭黄维兵团,是淮海战役的
第二阶段。全歼杜聿明集团,是淮海战役的第三个阶段。俘虏了“剿匪”司令部副司令杜聿明。
3、淮海战役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歼国民党六十余万人,是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4、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多华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一举突破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南京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四、解放大西南
1、为了彻底消灭国民党军队,在毛泽东向世界人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一个月,中央又发出了向西南进军的命令。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
2、1949年10月2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队从南京出发,向西进军,开始进入川黔作战。 3、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由成都逃往台湾。
4、1950年3月,西昌解放。至此,除西藏外,西南地区全部解放。
第四章 主政西南树丰碑
一、和平解放西藏
1、1950年1月2日,向西藏进军的任务落到了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肩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西南局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立即组织得力人员,以和平为中心开展工作。
2、1950年10月19日,中华人民解放军解放昌都。邓小平指挥的昌都战役胜利后, 1951年2月,西藏地方政府组成了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和谈代表团。4月,5名全权代表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举行谈判。经多次协商,5月23日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决议》。
3、8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张经武抵达拉萨。9月9日,进藏先遣部队到达拉萨。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在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率领下进驻西藏。西藏和平解放,完成了祖国大陆统一。
二、修筑成渝铁路
1、1950年6月中旬,解放大西南的硝烟未尽,成渝铁路正式开工。在重庆浮图关,中共西南局为成渝铁路的动工举行了开工典礼。
2、成渝铁路在数万建设大军夜以继日的努力下, 1950年6月动工,1951年就通车到了内江。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贯通。
第五章 “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
1、1952后7月13日,刘少奇电报通知邓小平进京到中央工作。8月,邓小平来到北京,就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2、1952年8月进京任职到1956年9月,是邓小平声望日渐提高、政治地位逐步上升和稳定的时期。 3、1954年4月,邓小平担任了党中央秘书长,主管党中央的日常工作和干部工作。9月,邓小平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2月,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4月,在党的七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4、1956年下半年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为中央秘书长和组织部部长的邓小平肩负起大会的筹备工作。
5、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邓小平在八大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6、1956年9月27日,党的八大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结束。52岁的邓小平被选为中央委员。在随后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这样,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二、舌战赫鲁晓夫
1、对于原则问题寸步不让,是邓小平的最大特点。1960年9月的莫斯科会议上,中苏之间的分歧进一步公开化、激烈化,论战也达到了高潮。
2、1963年7月6日至20日,邓小平再次作为中共代表团团长来到莫斯科。这次中苏两党会谈,除了舌战交锋,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7月21日邓小平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三、提出“黑猫白猫论”
1、“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简称为“猫论”)。
2、1962年7月,邓小平在两次不同的会议上,针对发展农业问题,引用了“黑猫白猫”论,以此来表达他对“包产到户”的肯定。正因为邓小平的态度如此鲜明,“猫论”如此生动形象,两次讲话后,“猫论”不胫而走。
四、“文化大革命”两次蒙难
1、1966年12月27日,北京高校的红卫兵和造反群众数十万人聚集在工人体育馆,声讨刘少奇、邓小平,他们公开喊出的口号是:“刘少奇、邓小平是党内最大的资产阶级当权派,是中国现代修正主义的祖师爷,资产阶级司令部的黑司令!”并给邓小平罗列了“十大罪状” 。1967年初,邓小平被正式地宣布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举国上下都在高喊“打倒刘少奇!打倒邓小平!”
2、1969年,林彪乘毛泽东外出之机,以副统帅资格发出全军进入战备状态,下达“一号令”,首都实行“战备疏散”。这名义上是战备疏散,实际上是进行政治迫害和肉体摧残,以达到他排除异己、篡党夺权的目的。1969年10月20日,已经65岁的邓小平和夫人卓琳、继母夏伯根被名为“疏散转移”实为押解到了江西。(“二落”)
3、他们的住房被人称为“将军楼”,坐落在原来的南昌步兵学校。大家称被工人拆了篱笆开了小门从山坡上修的、邓小平经常上班、千百次的足迹踏平的小路为“邓小平小道”。
4、1971年11月5日,邓小平接到传达的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回到家后,他说:“林彪不死,天理难容。”之后,邓小平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达四千余字的信,提出了“还可以为党为人民做一些工作”的请求。1972年3月,邓小平获准返京,结束了长达三年之久的流放生涯。 5、197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1973年4月12日,周恩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身份,在北京会见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时,请邓小平一同去作陪。各国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西方一个杂志社还送给邓小平一个雅号“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
6、1975年初,周恩来致信党中央,建议在他住院治疗期间,由邓小平全面主持国务院工作。毛泽东批准了周恩来的请求。邓小平接手国务院工作之后,着手进行全面整顿。
7、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举国悲痛,毛泽东任命华国锋为国务院代理总理,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邓小平实际上已经被停止了工作,“四人帮” (江青、张春桥 、王洪文、姚文元)于是更加嚣张,对邓小平进行更为恶毒的攻击。
8、在江青等人的左右下,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天安门的悼念活动被定性为反革命事件,诬陷邓小平是天安门事件的总后台和总指挥。在“四人帮”的蛊惑下,中央政治局决定,撤消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
务。就这样,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第二次被打倒了。(三落)
五、人民再次选择邓小平
1、1976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共和国的三位伟人周恩来(19760108)、朱德(19760706)、毛泽东(19760909)先后去世。
2、1976年10月,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长达十年的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
3、 “两个凡是”,即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4、在粉碎“四人帮”9个月后的1977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十届三中全会,全会一致通过《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1978年3月,邓小平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1981年6月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
第六章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一、邓小平成为人民拥戴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
1、邓小平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邓小平是有着求实精神的实干家。
3、邓小平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而且是杰出的外交家。邓小平根据时代变化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常识,也是人们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常识。
2、1978年邓小平倡导和领导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大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而展开的。
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这一思想解放大讨论推倒了“两个凡是”,告别了“个人崇拜”,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简称南方谈话。南方谈话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打开封闭的国门
1、20世纪里,实行社会主义国家真正对外开放,带领全国人民突破固步自封意识,走出封闭阴霾,勇敢笑迎八方来客的第一人当属邓小平。
2、打开封闭的国门,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确立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国家真正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规模大,程度深,范围广)。
3、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首次提出并加以全面系统阐述的。
3、应邓小平要求,1982年通过的党章总纲和宪法序言中庄严地载入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条,而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把“无产阶级专政”改为“人民民主专政”。
4、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5、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四项基本原则改
我见了邓小平短文阅读答案篇十
《命题之我见》
上一篇:怎么撤销处分
下一篇:教学质量学年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