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昌区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梁立昌区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田家庵区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也是克难奋进、砥砺前行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城乡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五年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跨越200亿元大关,预计由“十一五”末的148.6亿元增加到216亿元,年均增长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7425元增加到39130元。三次产业比由2.2:48.5:49.3调整为2:37.3:60.7。财政收入由9.66亿元增加到12.72亿元,年均增长5.7%。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6.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6倍。商贸服务业提质提速,获批“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全省信息消费试点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工业发展蓄势储能,建成4平方公里现代产业园和安成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17.5万平方米。传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城郊农业做精做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全市县区领先位次。

  五年来,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后劲更加坚实。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财税、市场监管、公共卫生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共引进项目362个,到位资金360亿元。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私营经济主体数量达3.25万户,是“十一五”末的4.9倍,被评为“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和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数量均为“十一五”末的4.5倍以上,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申请专利1万余件,授权6244件,均占全市的2/3以上,连续五年跻身全省市辖区“双十强”,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五年来,建设管理协调并进,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城市化率达80%,高于全市11.8个百分点。城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完成征迁拆违600余万平方米,供地2.8万亩。保障性安居工程强力推进,完成旧城和棚户区改造11415户,农房、危房改造2560户。美好小区创建成效显著,高标准改造老旧小区32个。城乡通达能力明显提高,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4条18.4公里、农村生产生活道路53条57公里,整修改造小街小巷257条。新建改建菜市场9个。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专业保洁实现山北区域全覆盖。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取得实效,森林覆盖率达18.4%。荣获“全省首届文明城区”、“全省环保模范城区”称号。

  五年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坚持守底线、抓重点、促共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全力改善民生民计。累计民生投入近3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2%以上。连续5年实施省、市民生工程,落实97项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再就业4.4万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就业先进县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一五”末基本实现翻一番。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累计投入16.5亿元,新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所,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整体提升。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计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荣膺“全省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地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等荣誉称号,少儿舞蹈等文化艺术荣获国家和省级奖项20余项。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这一年,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始终保持转型升级发展定力,迎难而上、奋力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6亿元,增长5%;财政收入12.72亿元,略有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00元,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0元,增长9%。

  (一)经济运行稳中提质。围绕做大经济总量、提高质量效益,努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商贸服务业稳步发展。坚持一手抓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互联网+”孕育发展新活力。WIFI智慧城市、宽带无线专网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全市首个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基本建成公共保税仓库,引进北京英特华、安徽人物等电商企业4家,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初具规模。大海物流园建成运营,鑫海物流园二期、中石化淮南石油库项目快速推进。传统商贸继续壮大。金大地龙湖中心建成营业,金地环球港、中环国际广场、上品印象邦德街基本建成,汇金广场、银鹭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新开工商务楼宇面积28.5万平方米,竣工25.6万平方米。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7家、出口实绩企业4家。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亿元,增长8%。

  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配套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完成安成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启动现代产业园扩容升级计划,化解债务5000万元。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纳米云电子信息、信威通讯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机器人孵化创业园、年产2万吨生物柴油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增菲利普斯、华源矿机等高新技术企业7家。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亿元。

  城郊型农业初见成效。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清淤疏浚石姚湾新老中心沟16公里,新修生产路网6公里,新扩建农田水利工程3个。生态特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基本建成绿源、石姚湾等特色生态园6家,曹庵镇草莓蓝莓、安成镇石头埠萝卜、史院乡绿色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产销两旺。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培育天惠肉食品、连氏牧业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新增淮畔大学生创业基地、久玖农业等特色生产基地3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家。

  (二)发展活力逐步释放。坚持改革引领、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增强。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山南三乡镇调整托管稳妥交接,曹庵镇、史院乡重属我区管辖,发展空间得以扩展。巩固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成果,整合组建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三证合一”、“先照后证”和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管理。税收征管改革成效初显,办税效率明显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推进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万达广场、浙大网新科技金融创新基地、胶原多肽产业化等高成长性项目,安徒生儿童广场、中影影院、八佰伴等知名品牌签约商务楼宇。全年引进项目5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到位资金66亿元;实际形成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77%。

  创新创业氛围渐浓。支持大众创业,注资1.3亿元,与市国资委合作,在全市率先成立嘉元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为中小微企业搭建融资担保平台;争取“专精特新”、“两化融合”等专项扶持资金200余万元;推荐小额担保贷款3664万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355人。新增私营企业1799家、个体工商户3142户。鼓励万众创新,培育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转化科研成果38项;申请专利2238件、授权1675件,分别占全市的75.2%、77.2%。新增淮南名牌产品2个。

  (三)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坚持高标准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生态化提升城市,城区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环境更趋优化。

  城乡建设在攻坚克难中取得新突破。坚持以征迁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全年完成征迁拆违80余万平方米,熟化净地1034亩。强力推进上郑广场地块征迁,已完成搬家1548户,占总户数的89.3%。园南村、皖淮社区、粮食三库等9个地块净地交付使用。按期完成淮舜南路和广场南路铁路下穿立交扩孔、姚家湾污水泵站等项目征迁,依法强制征收林场路昌成纸业等房屋20余处,有力保障市级重点工程建设。商合杭铁路、合淮路等10余个重点项目征迁加快推进。完成8条20米以下城区道路整修,建成九上路和4条8.2公里农村公路。

  市容村貌在城乡共治中展现新形象。深入开展美好小区创建,表彰命名11个美好小区。投入资金3100余万元,综合改造龙湖小区、建工大院等30个老旧小区,出台奖补政策,全面引入物业管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承办全市现场观摩会。投入1680余万元,力推城乡环卫一体化,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舜耕镇、安成镇环卫专业化保洁,山北区域农村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变;推进主城区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推广生活垃圾桶装车载直收直运模式,无害化处理水平不断提高;新建改建城乡公厕9座。持续开展市容整治,取缔规范各类摊点800余处,拆除大型户外违法广告20余处,清理私设道路障碍物300余处。

  生态质量在综合治理中有了新提高。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将城市水系纳入环卫日常统一保洁,清理淤泥垃圾4000余吨,水体质量明显改善;开展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清理船舶39艘。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拆除燃煤锅炉199台,清除散状物料堆场29处1000余亩,清理煤砂80余万吨,爆破拆除淮河连岗段非法码头12座;超额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任务;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扎实有效;新购大功率喷雾降尘车等机械设备,促进征迁拆违现场和夏季城区扬尘治理,区域PM10平均浓度低于上年29个百分点。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保障十涧湖等修复工程实施,高效完成洞化截洪沟入淮口修复整治,建成600米休闲景观带。植树造林3280亩,建成街头小型游园6个。

  (四)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在财政体制调整,上解支出增加,收支压力加大的困难形势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统筹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全年民生支出7.0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6%。

  民生实事做细做实。投入1.9亿元,实施省、市33项民生工程,五保供养等9项补助标准平均增长10%以上;新农合参保率达98%,城镇居民医保完成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率在全市居首,发放城乡低保等救助资金6052万元,保障救助22.1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1万人。抓好17件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沿淮等3个村、启动辛东、连岗、石头埠3个村自来水入户工程,完成石头埠村安全用电、淮化集团周边9个村企居用电分离改造,基本解决山北区域农村饮水用电安全问题;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妥善安置793户以船为家生产生活困难渔民;泉山临时菜市场建成投用,朝阳菜市场整治初见成效;在3个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强化住房保障,安成十字路口等1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快速推进,泉西公租房项目加快实施,货币化安置131套、开工新建2501套、公开采购1771套保障性住房,分配公租房、廉租房1641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501户。

  社区功能更加完善。坚持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完成58个村、社区服务用房达标工作,为每个社区新增服务群众经费10万元,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10名,村和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大幅提高。网上“阳光村(居)务”监督平台实现全覆盖,基层民主管理深入推进,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试点建设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一站通”平台,基本实现民政、司法等8个部门间数据共享,社区服务更加规范、高效、便捷。圆满完成城市社区第三次换届选举。

  社会环境安定有序。开展“天网”、“守护平安”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犯罪活动,初步建成“5分钟快速处警圈”。加强应急管理,修订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8部专项预案,开展应急演练36场次,稳妥应对“6·29”城区内涝抢险救灾工作;启动防汛预案四级应急响应,安全平稳度过淮河主汛期。紧抓安全生产不放松,完成东城市场等6处市级挂牌重大消防隐患整改,取缔非法工业作坊31家,捣毁生产机器90余台,创建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1家,荣获全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第一名。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和信访法治化建设,围绕教育、房地产等重点领域,接待来访群众215批次,化解信访案件129件,信访形势总体平稳。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年投入3.36亿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成投用洞山中学东校区,基本完成洞山中学西校区二期扩建,整合重组市二十六中与泉山中学、田十七小与田十六小教育资源,大幅改善农村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公开招聘教师120名,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验收。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举办群众文化活动107场,建成区文化馆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6个,修复健身场所100处。医疗卫生事业规范发展,取缔非法行医10户,完成朝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办公助改革试点,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36.7万人次。

  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4人入选国家、省、市道德模范和好人榜。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开展“铸盾-2015”国防动员演练,国防动员应急应战能力进一步提高。双拥共建、计划生育、民族、宗教、物价、档案、妇女儿童、残疾人、地方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推动发展、服务民生能力持续增强。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实效。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开展专题研讨9次,查找问题70余个。突出立行立改,整改问题58个,全面完成2014年度保障性住房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开展土地管理领域专项整治,整改批而未供、闲置土地2100余亩,整治违法用地280余亩。强化制度约束,修订完善制度13个,严格执行工作日志、联系群众工作台账等制度。弘扬不谋私利、公而忘私、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征迁精神,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更加高涨,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在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第一名。

  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件、政协委员提案75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完成区和乡镇、街道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编制,梳理区级权力事项1358项、乡镇207项、街道95项,确定权力边界,规范权力运行。制定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开展集体学法9次。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开展部门主要负责人在线访谈活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六五”普法成效显著。

  廉政建设扎实推进。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注重抓早抓小,坚持廉政提醒谈话制度,深化廉政文化“六进”活动,龙泉街道南岭社区被命名为省级“廉政文化进社区示范点”。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审计监督,对248个项目进行标前预审、跟踪审计和决算审计,核减金额1358万元。严格公务接待管理,完成公务用车改革,一般公务车辆减少69%,“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2%。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经受了严峻考验,战胜了诸多困难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为“十三五”时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优,现代服务业占比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缓慢,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城市建设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征迁拆违仍需加快进度,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信访维稳压力增大;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增收节支困难加剧;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加压奋进,履职尽责,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区传统的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难度加大。但机遇大于挑战,全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4105”行动计划,推进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坚持“1235”发展战略,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合肥都市圈等区域发展战略,为我区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作为主城区,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加快集聚,发展空间得以拓展,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在此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优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危中寻机,难中求进,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贯彻落实“1235”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调转促”“4106”行动计划,突出抓好“五大任务”,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打造现代商贸服务业大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城郊型农业特色区和宜居宜业现代主城区,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的幸福美丽田家庵,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5亿元,力争350亿元,年均增长8.5%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6万元。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9.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500元,年均增长8.2%。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2%。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任务,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创新发展积聚增长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将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社会创新提升“六大工程”,增强“六大能力”,力推新兴产业提速升级、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和要素保障,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打通从新技术到新产业的发展通道,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二是以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效能。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将努力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突出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型”、“对外开放型”、“主体农业型”发展定位,加快安成镇、舜耕镇、曹庵镇、史院乡区域化、差异化、特色化、一体化发展。突出城乡协调发展,加快主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推进美丽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六城同创”,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繁荣文化体育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以绿色发展构筑生态文明。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严守环保准入门槛,支持绿色清洁生产,促进传统行业绿色改造。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有序推进淮河岸线和瓦埠湖、十涧湖等湿地保护利用。到2020年,空气质量等主要环保指标在全省市辖区中位居前列,森林覆盖率达到22%。弘扬绿色文化,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是以开放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开放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始终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市场监管、财税、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坚持合作共赢,抢抓长江经济带、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等重大开放机遇,主动融入合肥都市圈建设,积极参与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振兴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高效推进招商引资。到2020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引进内资100亿元以上。

  五是以共享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共享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不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努力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完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就业质量,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在全市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三、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调转促”“4106”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财政收入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立足提升质量效益,推进商贸服务业优化升级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大力实施服务业提质提速工程,不断提升整体规模、发展层次、辐射能力。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

  一是集聚发展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发挥公共保税仓库带动作用,培育壮大安徽人物等跨境电商企业,加快推进英特华、易商通等电商孵化平台建设,吸引更多中小电商企业入驻,打造特色鲜明、产业链清晰、服务体系完善的电子商务集聚区。鼓励大型零售企业、专业市场、生产企业开办网上商城,支持中小零售企业与电商平台资源整合,促进线上线下交易融合互动。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业态。发展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态,建成中石化淮南石油库项目,加快建设鑫海物流二期工程、科技金融创新基地等项目。发展教育培训、文化创意、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态,加快国庆西路文化创意街区、龙湖明珠健康城等项目建设。

  三是做精做优传统商贸服务业。推动商贸、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业精细化、特色化发展,促进消费方式转变。精心打造龙湖路、朝阳中路、学院路等核心商圈,大力培育国庆西路、洞山东路、朝阳东路等新兴商业区,改造提升淮舜北路、香港街、东城市场周边等老城商业区。建成银鹭广场、汇金广场、金豪SOHO等项目,基本建成万城广场、永安国际城等特色街区,开工建设万达广场、仁爱天鹅湾等项目。全年新增商务楼宇建设面积30万平方米。

  第二,立足壮大规模实力,推进工业经济优化升级

  坚持“产城融合、创新驱动、集群发展”,加快园区经济转型升级和传统产业改造,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一是夯实园区发展平台。实施现代产业园扩容升级计划,申报市高新技术区“园中园”,完成总体规划修编;与市产业发展集团合作,探索共建共营发展模式。推进安成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盘活淮化周边工业地块,提高标准化厂房产出效益。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现代产业园和安成经济开发区南北呼应、优势互补,依托市高新技术区,积极打造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扶持壮大三正集团、鑫宏机械等成长性企业,建成投产胶原多肽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金光神特种电缆、环保设备产业园、泉润环保科技等项目建设,促进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环保等产业提速发展。

  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蓝天科技、景峰玻璃等重点企业加快生产流程再造和技术更新。引导煤电化工配套产业转型发展,鼓励顺辉锚固等企业加快产品更新,促进多元发展。扶持发强玻璃、清雅工贸等出口型企业做大做强,开工建设达利园食品包装等项目。

  第三,立足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按照近郊都市化、远郊产业化发展定位,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一是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农村电网、路网、管网配套建设,完成庞岗电灌站综合改造,实施庞岗中型灌区节水配套工程,扩挖清淤塘坝5口、灌溉沟渠6条。推广设施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10项新技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农业金融服务。引导农村土地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集聚,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2家。

  二是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集生态保护、农事体验、旅游度假功能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建成梦滋梦生物科技园,加快玫瑰种植园、蓝海生态园等系列项目建设。壮大曹庵草莓蓝莓、史院西瓜甜瓜、石头埠萝卜和梅花鹿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亩、草莓标准化生产基地500亩、规模化养殖场2家。

  三是创新农业营销模式。推进“农超对接”,推广农业物联网等新技术运用,发展网络农电商等新型销售模式,提高特色农产品销售效益。发挥王郢米面、益农瓜果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经营水平,龙头企业产业化产值增长10%以上。

  第四,坚持开放创新,增强优化升级动能

  坚持以改革释放创新创业活力,以项目引进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不断增强转型升级发展源动力。

  一是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健全“宽进严管”体制。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促进依法治税,便民办税;鼓励税务、金融机构开展“税融通”业务。推进“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改革,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农村系列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二是突出抓好招商第一要事。突出目标管理,明确奖惩措施,强化经费保障,落实领导带队招商机制,细化乡镇、街道和部门招商主体责任。突出招商队伍建设,加强招商业务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懂政策、会推介、善洽谈的招商专业人才。突出招商实效,增强项目跟踪敏锐性,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一对一”定向招商,切实提高招商精准度和成功率。力争全年引进内资增长10%以上。

  三是持续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坚持重点项目领导联系推进制度,强化要素保障和项目审批服务,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征迁建设,争取全年新开工项目35个、竣工项目20个、储备项目50个。强化政策扶持,对接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推动经济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发展难题。推进发展环境综合治理,努力为投资创业营造务实廉洁的政务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是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落实科技创新各类奖励政策,鼓励骨干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积极引进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5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个,专利授权1200件以上。落实“创业淮南”行动计划,发挥嘉元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撬动作用,运用好上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创业扶持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建设,鼓励更多“凤还巢”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新增注册个体工商户2870户、私营企业1650家,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以上。培育安徽名牌产品1个、淮南名牌产品2个。

  第五,推进“六城同创”,提高城乡发展水平

  贯彻落实“一个尊重、五个统筹”要求,协调推进文明城区、卫生城区、创新型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区、森林城区和智慧城区创建,加快建设生态良好、文明和谐、科技先进、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区。

  一是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聚力征迁拆违,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完善城市交通布局,保障商合杭铁路、合淮路、朝阳西路、安成十字路口周边道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城市内涵提升式发展,谋划滨河老城区、城中村和新建主干道周边改造,启动青丰砖厂周边、淮化周边地块改造,加快推进上郑广场等1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继续开展美好小区创建,综合改造13个老旧小区,落实物业管理奖补政策,健全后续管理机制。建成泉山菜市场,推进舜耕、朝阳等菜市场建设整治。

  二是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创新改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持续开展“三线三边”综合整治,疏堵结合抓好菜市场、流动摊点、夜市排档、占道经营、车辆违停综合治理。坚持源头治脏、专业保洁、全域覆盖、系统管理,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促进环卫专业保洁区域全覆盖。继续实施环卫延伸工程,促进城市水系、小街小巷、无物管小区环卫保洁“无死角”。持续扩大生活垃圾直收直运范围。消灭城区旱厕。全力抓好土地管理领域专项整治,加大闲置土地、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严肃查处新增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公共文明指数。

  三是推进美丽村镇建设。加快美丽乡镇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独具特色、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特色小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曹庵镇宋王村、史院乡史院村中心村改造。升级改造县乡公路3.4公里,新增延伸村道6条6.4公里,绿化亮化农村公路12条19.4公里,整修生产生活道路3条4.7公里,完成曹庵镇供水管网改造。开展自然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实施曹庵镇、史院乡环卫保洁市场化管理,努力打造农村居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四是加强城乡生态建设。有度有序利用自然,划定生态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性基本农田,合理确定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加强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龙王沟、洞化截洪沟等城市水系,开工建设两个工业园区和石头埠污水处理站3个环保项目,保障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曹岭湖、十涧湖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整治散状物料堆场、工业大气污染、城市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污染,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植树造林1200亩以上,新增改造绿地95万平方米。

  五是创新改进社会治理。加强社区建设,完成剩余13个村、社区服务用房达标工作,推进社区人力资源统筹管理,推广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一站通”平台应用,深化和拓展网上“阳光村(居)务”监督平台,提高基层自治和便民服务水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群防群治“平安鸽”工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突出抓好教育、征迁、房地产等重点领域信访积案化解,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坚持依法治安,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加强应急管理,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第六,致力民生改善,共建共享公共服务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持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开展“两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脱贫行动,细化分解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造血与输血并举、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实施“三大脱贫攻坚工程”和“四大扶贫行动计划”。全年实现700名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力争2017年底全区2200余名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2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二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优先安排民生资金,全面落实省、市民生工程项目,办好18件区级民生实事。加强住房保障,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房建设,基本建成泉西公租房项目,抓好公租房、廉租房分配和租赁补贴发放。加强就业保障,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再就业7000人。深入推进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做好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切实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

  三是发展优质均衡教育。巩固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创建成果,努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完成洞山中学西校区三期扩建、十六小西校区配套工程。改善山南区域农村办学条件,提升标准化学校建设水平。强化学校管理,加大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力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批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公开招聘一批高素质专业教师。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加大民办学校引导、扶持、监管力度,规范办学行为。

  四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公办卫生机构全面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抓好12类45项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加强医疗市场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四员”职责,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鼓励社会资本规范有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企业,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推进龙湖银康健康养老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五是发展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推进少儿艺术特色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成果展示及文化惠民活动,组织群众文艺汇演100场以上。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建一批健身路径和农民健身广场。启动实施“七五”普法,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共建和军民融合发展,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协调发展民族、宗教、档案、物价、妇女儿童、残疾人、地方志等各项事业。

  第七,力践“三严三实”,建设高效法治廉洁政府

  始终坚持“四个自觉”,努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担当过硬、廉洁过硬、团结过硬的干部队伍,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区委领导,依法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区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严格执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确保“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风险评估机制和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全面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强化干部队伍法律知识培训,增强规则意识和程序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行政服务水平。

  二是弘扬为民务实作风。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落实联系服务群众台账、问题清单库管理等各项制度,针对群众关心的入学就医、就业保障、城市管理等热点难点,办好一批为民实事,解决一批突出问题。不断强化效能建设,严格目标考核,坚决整治懒政怠政,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大力弘扬干事创业精神,努力增强干部队伍谋政履职的责任意识、攻坚克难的担当意识、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苦干实干的奉献意识,凝聚发展精气神。

  三是恪守廉洁自律准则。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决实行“一案双查”,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问题整改,跟进扎牢制度笼子,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强化审计监督,全面推行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倡俭治奢,严禁铺张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巩固公车改革成果。

  各位代表!今天的田家庵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我们加快发展的决心,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创新实干,励精图治、戮力前行,为建设幸福美丽田家庵、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5654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