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押韵短语

| 祝福语 |

【www.guakaob.com--祝福语】

五字押韵短语篇一
《押韵与平仄》

五字押韵短语篇二
《长短句合辙押韵范例》

面对断情的一刻,爱恨情仇重来过,红颜是福还是祸,福祸最终皆难过当我唱起这首歌,多少苦话对你说,积压心头已太多,身上金甲无力脱如今已是天涯隔,有如路前出长河,红豆自会思南国,悲情之人念孟婆今日狠心把情锁,只求疆场不再躲,心头思绪成恼火,死后谁还记的我此时我能把谁怪,此言不吐也不快,傲立语音我求败,情场却像是乞丐语音众人把路开,谁敢把我狭路塞,佛祖自知邪魔歪,君若倒地谁人哀镜中白发脸苍白,无力再说这对白,山泊自有祝英台,谁人能入我胸怀纵身跃入这沧海,至死这心也未改,下世化碟随风摆,语音依然我主宰让我为你苦求签,让我为你成疯癫,但愿与你再并肩,傲气在这一线天疆场一人难敌万,战死留名后人看,语音谁人是强悍,看那夕阳多灿烂语音之上我独孤,男儿之中我为夫,众人为我把路铺,夕阳也能把山出深夜低声的叹息,望着奔腾的马驹,心头太多的委屈,今日皇位我登基望去悲凉的风景,一生刀光和剑影,沉睡之心何时醒,猛虎之中我为领身上残碎破羽翼,谁人真心为皇帝,曾经狠心把情弃,把这语音唱成戏凡人难懂这语音,终老病死是伤心,英雄难动美人心,直至悲歌传到今男儿定要当自强,独自一人面城墙,征战之时神采扬,如今战场已荒凉曾经战场论战事,人老株黄看落日,潦草书上几行字,写出帝王的心事为爱沦陷已太深,哪怕佛法万般真,天地把我皇帝尊,谁人知我伤太深皇城之内我为仙,生死皆是一线牵,剑指天下破青天,英雄誓言被我宣这个天惊地也陷,语音之上我亮剑,心头不断碎碎念,是否对你有残念回忆曾经的过去,你我梦般的相遇,今日你却离我去,让我几度了思绪把你写进诗结尾,爱你我不曾后悔,我身已成伤痕累,只为江山再度美写进书的每一页,曾经爱你到不屑,小城故事已翻页,已成黄昏的岁月我心想法谁了解,为谁真心付心血,独自面对这白雪,心中是否存姑且心中美好的章节,可是注定要分别,你我注定成永别,一人如何战东邪三月为何下春雨,是否青天在等你,再苦再难我等你,如今却成我自己几句是非成往事,都已写成书上字,爱你在心似针刺,曾经只怪我放肆对你的爱已益出,血流心头无力收,情场之路我认输,望去青天一片乌青天之上乌云布,是否青天在哭诉,一人走完人生路,不问此情是何故缘缘分分上天定,分分离离皆由命,这般夜色太安静,如何了却这心病曾经往事一声叹,老却之后把你看,爱若离去如何唤,还是怪我太怠慢爱恨眼前在重叠,痛背这首缘字决,你我注定要分别,何必强强把手携就像这一场雨水,你我爱的太虚伪,是否彼此心有鬼,就让爱流入雨水曾经真爱似血浓,为何今日道不同,凤凰无法伴

苍龙,此生一片泪朦胧你我故事心难忘,今日一人太惆怅,我已学不会忍让,独自一人去流浪前方路长随海流,把你放弃无理由,求你别再把我求,你我乃是逆水流曾经你我真心爱,今日离别把谁怪,此生不再把你爱,抬脚却是无力迈为你留在菊花台,回想你我的对白,与你一起鬓发白,你却离开我胸怀一切往事皆假象,身在天涯难自量,曾经无力去想象,王道之路太闪亮爱到最后真心碎,江湖无力去面对,多想看着你入睡,为我擦干眼角泪

五字押韵短语篇三
《押韵与平仄》

五字押韵短语篇四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五字押韵短语篇五
《第一章现代汉语》

第一章 现代汉语

汉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汉语不仅是汉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交际的工具,也是兄弟民族人民经常使用的交际工具,说汉语的人占全国总人数的90%以上,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在国际上,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差不多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说汉语的。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一)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二)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三)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第一节 现代汉语知识

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

语法不是一般的说话规则,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这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语法是语言的一种规则;

第二层意思,语法专指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

我们知道,人们说话总是一句一句说的,而句子都是由词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而词又是由更小的单位组成的。学习语法主要就是学习怎么组词,组词需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怎么造句,造句需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因此科学一点说,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

一、现代汉语基本知识

(一)现代汉语的语法单位:词素(语素)、词、词组(短语)、句子

1、词素(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的功用是构成词,它是词的建筑材料。

2、词: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是语言中有意义的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总之,词是语言里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成分。它是造句的单位,是句子的建筑材料。

3、词组:词组是词和词按一定句法规则组合成的比词大的语法单位。 汉语词组有不同类型。一类是基本词组:包括(1)联合词组、(2)偏正词组:偏正词组分为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两类、(3)后补词组、(4)动宾词组、(5)主谓词组。

基本词组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词组:(6)同位词组、(7)连谓词组、(8)兼语词组、(9)方位词组。

4、句子

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我们在下面讨论。

(二)句子与句子成分

句子定义:是词或词组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有一定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的语法单位。

1、句型:(1)陈述句、(2)疑问句、(3)祈使句、(4)感叹句。

2、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是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是按照不同的结构类型中的句法结构关系来确定的。

(1)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部分。

(2)定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限制成分。

(3)状语: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的成分是状语。

(4)宾语: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是动词的连带成分。

(5)补语:补语是动词或者形容词的补充成分,位置在中心语之后。

(三)常见的语法错误

1、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1)主语、谓语或宾语残缺、(2)定语或状语残缺、(3)残缺必要的虚词、(4)重复赘余。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1)主谓语搭配不当、(2)谓语宾语搭配不当、(3)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4)定语、状语或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3、句式杂糅:这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两种格式各取一半搀杂糅合、

(2)本应分开说的两句话人为地糅在一起、(3)前后该用同一种句式而杂用不同句式。

4、语序不当。

5、复句中容易出现的错误:(1)关联词语运用不当、(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二、现代汉语修辞

修辞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变化,注重交际效果。

(一)修辞与修辞格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

殊方法。

1、比喻,俗称打比方。有明喻、暗喻(隐喻),借喻三种。

2、比拟,比拟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比拟两类。拟人:是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声情笑貌,使之人格化。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 或者使甲事物具有乙事物的属性。

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物,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格叫借代。

4、拈连: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用于乙事物,叫拈连。

5、夸张: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把话说得超过客观事实和实际可能的一种修辞格,叫夸张 。夸张是极度形容,言过其实。把本来是大的说得更大,小的说得更小,多的说得更多,少的说得更少。夸张分为扩大性夸张、缩小性夸张、超前性夸张三种。

6、双关:双关是词句同时具有双重意义。

7、映衬:它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正面的类似的事物或用反面的有差别 的事物来作陪衬的修辞格。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8、移就:把描写甲事物的词句移来描写或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格。

9、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关联的一组短语或句子,两两对称地 组织在一起,这种辞格叫对偶。

10、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辞格。

11、层递:把意义上有递升或递降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按逻辑顺序排列在一起,增强表达效果,这种辞格叫层递。

12、错综:为了避免语言的呆板单调,特意使字面更换,结构参差的一种修辞格。有三种方式:(1)更换字面、(2)变更语序、(3)句式变换。

13、仿词:更换现成的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的新词,以适应修辞的需要,这就是说仿词。

(二)修辞与词语(见书30页)

(三)修辞与句子

1、长句与短句:长句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2、整句与散句:整句指长短一致、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类句式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整句和散句在文章中往往交错使用。

3、主动句和被动句:主动句指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作为动作或行为施事者

的句子;被动句指上述情况下主语作为受事者的句子。

4、常式句与变式句:常式句指按照汉语一般语序构成的句子;变式句指为了修辞目的改变一般语序构成的句子。

三、现代汉语应用

(一)语言交际与语境

1、大语境:(1)社会文化环境、(2)交际的双方、(3)体态和类语言。

2、语境对语言运用的作用:(1)限制作用:表现在词句的理解和选用上;表现在对句子的理解和组织上;表现在对段落乃至整篇的理解和安排上、(2)补充作用:对语言的理解(对语言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对言外之意的理解);对语言的表达(充分利用特定语境;能省则省;表达语境临时赋予的意义或言外之意)。

总之,有道德者,不可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多言取厌,虚言取辱,轻言取侮。

第二节 诗词楹联常识

一、近体格律诗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以四言为主,《楚辞》以六言为主(加“兮”则为七言)。

汉代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

发展到唐代,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故称“近体诗”。之前的诗就称为古体诗。

(一)近体诗固定的格式和规律

1、字数:五言律诗每句五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

2、句数:近体诗句数固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只有排律句数不限。 应当注意的是,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如果不讲平仄,即使是五、七言的八句或四句,也不能叫律诗或绝句,仍然是古体诗。

律诗和绝句都是两句组成一联。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律诗的四联都名称,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的颔联、颈联各自形成对仗。

3、平仄

近体诗最重要的特征是讲究平仄。一句诗中平仄交替,读来顺口,通常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交替出现。

“平”指中古的平声,相当于今天的阴平和阳平;“仄”指中古的上、去、入三声,对应着今天的上声、去声和一部分平声字。

来自不同方言区的人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言掌握入声字。

4、押韵

粗略地说,几个字的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这些字就属同一韵。例如“家”“花”韵母不同,但“韵”同。近体诗中,如果声调不同,就分属不同的韵部。

近体诗押韵所依据的是“平水韵”。

近体诗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韵脚位置固定,偶句(即每联的对句)尾字为韵脚字,诗的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其余各句奇句(即每联的出句)不入韵,且必须用仄声字。

5、对仗

近体诗的另一特点是讲究对仗。近体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除了平仄相对外,还要词义、词性相对,句法结构相同。

(二)近体诗平仄的基本类型

平仄是构成古代诗歌和韵文节奏的重要因素。相对而言,平声高而缓,仄声短而急,平仄交替,抑扬顿挫,形成诗文的音乐美。

近体诗平仄规律的基本要求是:平仄相间。即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拍,平仄交替,再加上诗句末尾或中间的一个音节,就构成五言和七言律诗一句诗的平仄格式。

二、词

(一)词的形式

词的形式名称叫词牌。词牌来源有三:一是乐曲名称,如《菩萨蛮》;二是词典题目,如《渔歌子》;三是摘取词的部分字句命名,如《忆江南》。

(二)词的押韵

词的押韵实际上可归为三声:平声、仄声(上、去)和入声。

三、楹联

楹联是由上联和下联两两对仗而成,楹联之美就在于对称。

(一)楹联六要素

楹联的对仗规则有六项要求:

1、字句相等:上下联的句数相等,对句字数必须相等。这是楹联最起码的一条要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条要求。

2、词性相当:词性,或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

3、结构相应: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

五字押韵短语篇六
《中1·1词组,14 25》

中华慈善诗会中1年级第1讲讲义

首先,恭喜大家通过考试进入了中1年级的学习,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一起努力,在诗词的路上走出自己的精彩!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们初1和初2的学习内容。我们来看表格:

上面我们复习了初1和初2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关于七律的基础知识,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学习五律的基础知识。在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内容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现代诗和律诗有什么区别?

现代诗:1形式是自由的, 2 内容是直白的

律诗:1形式严谨(符合格律)2 内容包罗万象,3凝炼

说到凝炼,我想问大家,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上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他们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多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等,请问大家这是什么呢?对,就是成语。成语在语言表达上生动简洁,形象鲜明,如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成语基本上都是四个字,当然也有更多个字的成语, 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等,每一个成语在字的使用上都非常凝练,简单的几个字,往往就代表一个完整的故事。成语只是一个词,但它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那么,比成语更凝炼的又是什么呢?答案当然就非古代律诗莫属了。我们知道,成语再凝练,毕竟只能代表一个故事,而一首古诗,比如七律56个字,五律40个字,短短的文字中,很多的时候,两个字甚至一个字就是一个典故,一段历史,所以,一首古诗却是在符合格律的同时,往往蕴藏着大量的历史,天文,地理,文学,军事的等很多方面的知识,甚至连儒家和道家也符合,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其凝炼的程度,可想而知,堪称字字珠玑,也正是因为这样,律诗才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奇葩,成就了汉民族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那么,为什么律诗可以浓缩和凝炼那么多内容呢?除了我们前面讲过的格律和章法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律诗绝大部分都是用单个的字来写的。

我们知道,与成语相反的是: 现代汉语里有大量的词,其实就是代表一个字,如:桌子,椅子,儿子,女儿,连接,复习等等,这些词,他们所表达的其实就是桌,椅,儿,女,接,习的意思,鉴于律诗本来就篇幅短小,如果我们象现代汉语一样用两个来表达一个字的内容,很明显,那就意味着,至少从字面意义上讲,同样的篇幅会减少一半的内容。试问:有哪个读者不想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了解更多的信息和内容呢?

既然我们是学习律诗,而我们也不可否认唐诗才是律诗的巅峰,我们理所当然完全有必要从根本上学

习律诗,因此,今天我们第一个要交流的内容就是,律诗要用字来写,尽量不要用词组来写。

特别要强调和说明的是:今天我们所讲的词组,绝对不是我们语文课上,现代汉语里说的普通意义上词组。我们今天所说的词组,特指在结构上很固定,意义上很整体,次序上一般不能变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的短语。请大家特别注意,我们说的词组,是指具有以上特征的词组,并不包括所有其他的词组。今天我们讲的这个词组,是专门为讲解五律而借用的一个概念,切记不要把这个概念用到别的地方去。如:现代汉语中,破除迷信,打扫教室,秋天,春风等,这些都是词组,但他们并不属于我们今天所讲的词组的范畴,因为他们都不具备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些特征。重申一下,我们今天说的词组特指在结构上很固定,意义上很整体,次序上一般不能变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的短语。通俗地讲,就是固定搭配的词组。那么,如何判断词组是不是固定搭配的词组呢?下面我们来说说判断的标准:

1 不可分割,就是指不能在中间添加字,否则就会改变原意。

2 有固定事义,这个事义是唯一的,无可替代。

3 字序不可调换。

我们实际看一下例词:

长江:长江≠长的江,如果是长的江,它就不是特指长江了,长江就是特指那条河,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替代它.。长江≠江长。

李白:李白≠李的白,特指李白那个人,李白是唯一的,没有谁可以替代李白。李白≠白李。

洞庭湖:洞庭湖≠洞庭的湖,特指那个湖,洞庭湖也是唯一的,没有什么能代替洞庭湖

电脑:电脑≠电的脑,特指我们学习和工作在利用的那个工具,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它。电脑≠脑电。还有中国,电视机。。。。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固定搭配的词组。

根据这点,我们来看唐诗,其中是不是有词组,或者词组量不多。

先看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以前课堂使用过很多次的一首作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山是词组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青山=青的山,而不是特指哪一座山,青山也没有固定的事义,也可以换成山青。北郭,白水,东城,孤蓬等都一样,结论:这首诗中没有词组。 我们继续看下一首:

从辞凤阁掌丝纶,便向青云领贡宾。

再辟文场无枉路,两开金榜绝冤人。

眼看龙化门前水,手放莺飞谷口春。

明日定归台席去,鹡鸰原上共陶钧。

这是一首七律。在这首诗中,凤阁≠凤的阁,金榜≠金的榜,鹡鸰≠鹡的鸰,他们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含义,离开谁都不能保留原来的意思,这些就是词组,这就是七律和五律的区别,就是说,七律大多有词组,相对而言,五律就少了很多。

比如,骆宾王的作品:

千里风云契,一朝心赏同。

意尽深交合,神灵俗累空。

草带销寒翠,花枝发夜红。

唯将澹若水,长揖古人风。

这首五律中,就找不到一个词组。

那么,律诗为什么不用能词组呢?

1 词组是有固定的结构,又不可以分割,这就决定他们不能像单个的字一样,自由地安排在任何一个音节处,如七律23,45,五律23位置上就不能安排词组,这就等于人为地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也为别的字的运用制造了障碍。

2 词组有固定的含义,它的含义是无法更改的,这样的东西,创作加工的空间相对较小,不太符合律诗是用来创作的这个特性。

3 律诗本来篇幅短,用两个字或多个字来表达一个物,对于字字珠玑的律诗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 4 如果这个词组所代表的物的选择不是很合理的话,词组比字更显眼,更有可能将这种不合理放大,因此对作品的杀伤力也更大。

综上所述,我们在写作律诗的时候,要尽量避免用词组,即使用,也一定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然,我们说的只是尽量,并不是绝对禁止,毕竟唐诗中使用词组的也有。但是,唐诗中特别是五律作品中,绝大多数作品都没有词组的,这点,无数的唐诗可以作证。

今天我们要交流的第二个内容是:14/ 25

什么叫14/ 25呢?答案很简单,14 /25是指名词在律诗承句和转句中的位置。

我们先看唐诗:

李峤 席

辟席承宣父,重筵揖戴公。

桂香浮半月,兰气袭回风。

舞拂丹霞上,歌清白雪中。

伫将文绮色,舒卷帝王宫。

这首诗中承句第2和第5位置上的字是名词,分别为:香-气;月-风

转句第1和第4位置上的字是名词:分别为:舞-歌;霞-雪

这就是14 /25!

再看一首诗:

李白

晚登高楼望,木落双江清。

寒山饶积翠,秀色连州城。

目送楚云尽,心悲胡雁声。

相思不可见,回首故人情。

这首诗中承句第2和第5位置上的字是名词,分别为:山-色;翠-城

转句第1和第4位置上的字是名词:分别为:目-心;云-雁

这就是14/ 25!

特别说明,这个14/ 25指的是名词在承句和转句中的位置,不指其他含义。这种情况是绝对的吗?当然不是的。不过在唐诗中,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较多而已。

我们熟悉的一些较美的句子,大多数(指半数以上),就属于14/25。比如: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这些句子在原诗中都是在承句或转句的位置上,它们读起来非常顺口,并且,句子各字的相互衔接与配合,都做得较完美。究其原因,正是因为14/25。

说明说明一下:14/25,并不是硬性的要求,而是说在每个分句都有两个物的时候,相比之下这样安排更好。实际上,唐诗中符合14/25大概也就是一半左右,因此,这种安排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这点,请大家务必要弄清楚。

14/25并没有固定的位置,假设14=A, 25=B,当承句是A的时候,转句就是B;反过来呢?当承句是B的时候,转句就是A,AB分在承转两个步骤中就可以了。这两种都是一样的,没有好坏之分。

此外,我们平时在阅读唐诗的时候,会发现,承句和转句里有的时候并不是都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一样,每个分句都有两个物,实际上,承句和转句中的物只有一个的时候很多,请看截图:

这两首诗,承句里每个分句都只有一个物,这样的律诗在唐诗中比比皆是。实际上,承句或转句,加起来少于四个名词,只会使作品显得更美,而不是更糟糕。越是名词少的句子,就越具有灵动感。越是名词多的句子,灵动感自然随之减少。句子是灵动感好,还是没有灵动感好,相信大家不难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讲14/25呢?

1. 在14/25这种情况下,能帮助作品符合韵律。因为对名词的位置进行了限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承句和转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其中有一个是名词,另外一个就一定是非名词,这个时候,犯窄韵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2 .在14/25这种情况下,避免了相同位置的字出现同类词性的可能。这是由于,14与25出现在承句和转句两个不同的句子中,没有重叠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吟读时候的单调。

3. 在14/25这种情况下,前两个字和后三个字的安排显得合理。14与25出现在承句和转句中,前后都有物,而且物的安排又在不同的位置上,就是说名词在这两个句子中的序位是错开的。有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4 在14/25的限制下,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也就是句子的首尾两端,被自然的限制为名词和非名词。也就是说,同一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不可能同时是名词,必然是一个名词加一个非名词,避免了两头都是名词的情况出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非名词全部挤在中间。

总之,14 /25能使我们的作品更美,开始的时候觉得难,觉得受束缚,但是那是因为不习惯,当你经常去练习的时候,就会习惯,就不难了。

说明一下,14/25,并不是绝对的,唐诗中也还有24、13、15位置使用名词的情况,只是相对于14/25来说,就少了些而已。请大家不要把这个问题绝对化,那样就没有意义了。

今天讲了两个内容:

1 尽量避免使用词组。

2 在名词的使用上,注意承句和转句位置上的14/25

再次祝福大家升级到中1年级,诗词的路上,有你有我,请大家珍惜当下,珍惜彼此!

下课!

中1年级第1讲作业

《五律·树》

作业要求

(1)对,粘,替不得有误。

五字押韵短语篇七
《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五字押韵短语篇八
《文章体裁与答题技巧》

语文文体知识与技巧

第一章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3500字 1

第二章 初中基础知识点归纳初中基础知识点归纳 5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与技法 6

第四章 现代诗歌赏析 10

第五章 记叙文知识点 11

第六章 议论文知识点 16

第七章 说明文 18

第八章 散文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19

第九章 戏剧学习知识点 21

第十章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22

第十一章 高考作文各种文体写作技巧 23

第一章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3500字(略)

第二章 初中基础知识点归纳初中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五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结果

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

破折号的六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⑥表列举分承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第六部分: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与技法

高考考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等。

(二)知识储备

1、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

(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近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2、意象:指诗人通过诗的语言描绘出来的可以被读者理解、重现的具体可感的生活图景——人、事、物、景。它来自生活,是具体可感的,不带作者情感思想,是客观的。

另外,要了解传统意象的含义,如“望月”“折柳”“长亭”“流水”“闻笛”“梧桐”“云”“寒冬”“红豆”“红叶”“闻笛”“逐鹿”“烽火”“哀鸿”巴歌““吴钩”“双鲤”“采薇”“碧血”“折桂”“怀桔”“击楫”“咏絮”“柳营”“南冠”“菊花”“梅花”“杜鹃”“鹧鸪”“寒蝉”“鸳鸯”“鸿雁”“浮云”“丁香”“莲”“松”“昆山玉”“梅子成熟”“庄周梦蝶”等。

3、意境:指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成的一个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产物。

创造意境有“即景述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等手法。

4表达技巧

①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②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

本方法。

③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④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⑤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人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⑥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⑦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⑧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用典化句(即诗中活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古诗用典可达简洁凝炼、雅致庄重、含蓄蕴藉、以少胜多的效果)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5、修辞手法:“比兴、拟人、夸张、排比、反复、比喻、移用、对偶、通感”等的广泛运用。

6、诗的语言风格: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有凝炼、厚重、绚丽、明快、平淡等。

7、风格流派。作家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感情气质、个人修养各不相同,会形成不同的风格,风格近似的人自会形成流派。了解这些,可帮助我们理解诗的思想情感。因此,“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①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②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8、古诗的主要类别。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怀古诗(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托物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战争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三)方法指导

具体作品分析鉴赏:

⑴分析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等)。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主观的情感、思想和现实生活中的“境”(或象)的辩证统一。如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从春草和园柳鸣禽中,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写景中透露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达到了情和景的和谐统一。

⑵分析诗歌的立意(即思想感情)。立意,就是诗人创作诗歌的用意,也可以说是作品的主题,也可说是作品的灵魂。因此,分析鉴赏一首诗,首先要看立意好不好。

⑶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要准确理解和欣赏一首诗,必须知道这首诗用了些什么表现手法,用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但通篇没有“书”字,而是通过比喻手法,说明读书可以开阔心胸,洞明世事,练达人情,读书人要不断吸收新知,才能使自己思想不僵化,永葆生命活力。 ⑷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古人在诗歌创作上非常讲究“炼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因此,我们在分析诗歌时,要注意抠字眼。比如王安石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祁写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两句中的“绿”和“闹”就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又如张先的《天仙子》中写夜景的句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把花写得好象有了知觉,使人想象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进而使人感到月色的美好。

掌握鉴赏方法:

⑴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

①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这些都能帮助我们答题。 ②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有时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③品局部,抓住关键。高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

④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二抓尾联末句。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尾句(联)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⑵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怎样写的)。

①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如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还有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②掌握一般的表达技巧。

抒情手段: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入景、间接抒情、托物言志、怀古怀今、即事感怀。

表现手法:描写、抒情、叙事(表达方式)、衬托、对比、虚实结合(构思技巧)

③学会运用赏析古诗常用的词语。

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反映诗人感情的词语: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闲适恬淡之情。

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凝炼、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

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对仗工整、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学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最易犯的就是粗心大意,忽视问号的个数,以致回答不全面或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的。不注意提问有先后顺序,结果答案表述思路不清晰。

回答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信息,明确要求回答的角度。回答关键看问号,做到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忌乱答一通。回答要依据提问的顺序来答,不要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地回答,力求答案简明,条理清楚。

规范答题:

⑴答题的要求:符合题目的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⑵答题的角度:

①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 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此题的开口面很小,只要从“折柳”切入作答即可。请看所给的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②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如:试从一个角度切人,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虞美人•听雨(蒋 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解答此题,不要面面俱到,围绕一点写即可。例如从内容、形象、线索、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均可。)

⑶答题的格式:

① 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② 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③ 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④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第四章 现代诗歌赏析

一、复习要点:1、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速、语调,注意语感。 2、感知现代诗歌写作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3、分析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4、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技巧及采用的手法(含修辞)。

二、常考题目型 :1、正确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 ;2、欣赏作品有形象和表达技巧 3、理解、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4、赏析诗歌中的名句,分析重点字词含义及作用 ;

5、根据诗歌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创新

如何鉴赏现代诗歌(鉴赏现当代诗歌知识储备)

一、要知人论世。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就是说在鉴赏诗歌时,既要明确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其写作动机,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

二、要抓住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语句,是诗人精心构思的语句,是诗歌“立言之本意”。要抓住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诗歌的最后一节。

三、要分析意象。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是通过诗人的选择与锤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殊含义的语言形象,是诗人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结果。如余光中的《乡愁》:在这首诗中,作者连续使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揭示自己的思乡之情,思人之苦,表达了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主题。

四、通过抒情解读情感

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诗人用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用其精练的创作手法,而不惜多次修改以致达到

五字押韵短语篇九
《知识积累-12》

知识积累 -12

1.诗文表现手法

·以点带面 选取某一层面最具典型性

和代表性的少许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进而以极其简练、概括的笔触提及该层面与之相关、相似的众多材料,从而使文章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组材方法。/ 如《包身工》以“芦柴棒”和“小福子”为“点”,对她们所受的摧残进行细致、具体的描述,而对包身工整体情况(“面”)只作概括介绍。这样,读者就会从这两个人身上看到所有包身工的生活、工作境况。

·铺垫 为使所要描述的主体内容更加鲜

明、突出,在具体描述主体内容之前,先拿出与之相关的其它事物进行描述,用以衬托意欲描述的主体内容的方法。/ 例一:《明湖居听书》为表现白妞说书的绝妙,先极尽美词描述在白妞出场

之前登场的弹弦子的演奏之美和黑妞的演唱之妙。——先写某人某事好,再写主要的人或事更好。例二:《猎户》中,为塑造董昆这一猎户的典型形象,先拿来昔日的尚二叔和半路上的百中老人进行描述、铺垫(层层铺垫),最后以极其精练的笔触完成对董昆形象的塑造。——借用对他人、他物的描绘作为主体人物、事物的底色。(其好处在于:丰富了内容,节省了描述主体内容的笔墨,更使主体内容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例三:《芳邻》先写以前住过的几家邻居蛮横扰邻的劣行,以此反衬、突出主体内容——新来的邻居的友善无私。——先写某人、某事坏,再写主体内容所及的人或事好。

·以乐景衬哀情 先写明丽的景物,再由

此引出心中忧愁、烦怨的方法。(看似矛盾,实能更加强烈地表现愁怨之深。)/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李商隐《日日》由眼前的明丽春光引出难得从缭乱世事脱身的感慨。

·统领(提纲挈领)将有统辖作用的简洁

文句置于文章前面作为总纲,而后依其方面逐一描述(或阐释)的结构方法。/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以白居易《荔枝图序》作为总纲放在文章前面,而后依“壳”、“膜”、“瓤肉”„„(由表及里)的顺序展开说明。

·夹叙夹议 在描述过程中每描述一气便

议论几句的写法。(可使形式灵活,并能突出事件意义,表明作者态度。)/ 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几乎每一小节最后都有一段简洁有力又牵动人心的议论。

·倒叙 先写结局,再叙过程的结构方式。

/ 如《祝福》。

·插叙 在依序道来的过程中穿插与所叙

内容相关的以前的事或其它的事的结构方法。/ 如《小朋友》,在描述和五十年不见的昔日 “小朋友”漫步幽径

时,插入了儿时一起在海边嬉戏、在沙滩滚打的回忆。

·白描 用极简洁的线条(笔墨)勾勒形

象的描写方法。(以极简文字突现本质特征。)/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雪的描写。

2. 修辞手法

·比喻 ①明喻 本体像喻体。/ 例:解

剖整个地区,如同抱个大金娃! ②喑喻 本体是喻体。(用“是”、“等于”、“成为”等比喻词) / 例: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又例:且看这里遍地青松,个个雷锋!(省比喻词。)③借喻 喻体代替本体。(无比喻词)/ 例:忘了和尚多了没水吃。 ④博喻 一个本体,几个喻体。/ 例: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⑤通感(移觉) 本体和喻体属不同感觉器官所感受到的事物(比喻的一种特

殊形式)/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可把通感(移觉)作为一种独立的修辞格。⑥强喻 本体比喻体强。/ 例:志比天高。

·比拟 ①拟人 把物当人来写。(给物

以人的感情、动作、语言等) / 例:由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与比喻的区别:比拟重在“拟”,是把甲当乙来写;比喻重在“喻”,是以甲喻乙。②拟物把人当物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使甲物具有乙物的情态或动作)。/ 例: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又例:山顶上那几棵古柏正要展翅飞起来。

·设问 用自问自答形式表达看法。/ 例:

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反问 (反诘) 为加强语气,用疑问句

方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例: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以否定表肯定) 又例: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

五字押韵短语篇十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精华课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7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