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自我忏悔

| 自我鉴定 |

【www.guakaob.com--自我鉴定】

圣经中自我忏悔篇一
《《圣经》中的“忏悔”概念述评》

《圣经》中的“忏悔”概念述评

[摘要]忏悔自己的罪过以寻求上帝的宽恕从而提升自己的现实生活及道德良知,是基督教传统中重要的精神生活要素。忏悔意味着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罪,弃绝自己,完全回转到另一个正确的方向,即归向上帝,从而获得上帝的救恩。笔者爬梳《圣经》文本中忏悔主题,分析忏悔的原因、内容及目的,以期为以忏悔及救赎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追根溯源。

[关键词]《圣经》;忏悔;罪;恩典;救赎

《旧约》中忏悔的基本意思是“回转”,神学意义乃是指转离罪恶,归向上帝,正如以西结焦急的呼告的那样:“你们转回,转回吧!离开恶道。”(结33:11)。《新约》中忏悔的基本意思是指“改变心思意念”。可指对以前所持守的观点感到后悔。概言之,忏悔意味着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罪,弃绝自己,完全回转到另一个正确的方向,即归向上帝,从而获得上帝的救恩。忏悔包含了悖论式的两个向度:人的自我否定以及上帝对人的提升。

一、忏悔的原因——罪行与罪性

“忏悔”是圣经中萦绕不绝的召唤,从上帝对亚当的呼唤,到施洗约翰和耶稣的“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的宣告,都包含了对忏悔的要求。“忏悔”本身已经暗含了一个前提,即人都是有罪的。圣经指出,罪就是偏离正路,违背上帝的法则,从而也是否定上帝的权威,拒不

接受人应尽的本分。“罪揭示了宇宙和创造的对峙,揭示了此在、此在与存在的对峙,揭示了人与神的对峙。”[1]319

自从亚当与夏娃开启了罪的闸门之后,罪就像瘟疫一样蔓延肆虐,从该隐到挪亚同时代的人,从巴别塔到索多玛、蛾摩拉,从王国时期到被掠回归,人类的罪行从未停息。保罗在《罗马书》中列举了人的诸多罪:“他们既然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满心是妒忌、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事端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1:28-31)在这深重而又无穷尽的罪行中,有些罪是明显的(提前5:24),有些罪,圣经称之为“隐恶”(诗90:8)。也就是说,即使看不到诉诸外在行为的罪行,也有内心深处存在的罪性的可能。这种罪性更为根本、更为内在。罪行背后必然是罪性,罪性是产生罪行的因子;它隐藏在人心灵深处,比罪行更加顽固。《诗篇》第51篇一般被认为是大卫的认罪诗。作者并没有在上帝面前细数自己的犯罪经过,甚至没有过多的谈论过自己的犯罪动机,却深刻的忏悔到自己犯罪的本能,忏悔了自己的罪性,“我向你犯罪,唯独得罪了你……我是在罪孽中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罪。”(51:4-5)大卫谦卑的认识到自己本质上是一个罪人——罪性人。

在约伯的经历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没有罪行,却依然充满罪性。约伯受试探,在艰难的时候他向上帝发怨言,说他至死都不以自己为有罪,说他惟愿在上帝和他之间有一个审判官,他就可以和上帝一起

辩诉:为何他没有罪行却受到如此大的苦难?约伯不觉得自己有罪,他只是从浅显的层面(罪行)来理解罪。这时他还没有达到大卫和保罗的深度,没有认识到人与上帝的不对等,没有认识到人根深蒂固的肉身性或者罪性。他见到上帝后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自以为是其实就是最可怕的罪。因而对上帝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见到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42:5-6)

在此,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在犹太教和基督教教义中告诫人类的七大罪之首就是骄傲,目中无人,那些自以为是完人或者强人而傲慢自大、目无上帝者或者试与上帝比肩者是最大的罪人,一般都没有好结果。《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就是上帝惩罚人的自大的最好的明证,正是人的罪性(自大、狂傲)而非罪行(建造巴别塔愿望是为了重回伊甸园)导致了人类语言的破碎、交流的阻断,以至产生永恒的战争与死亡。

在西方文学里传达这个基督教思想的作品比比皆是,比如梅尔维尔的《莫比·迪克》里面那位一意孤行的船长亚哈,他不顾现实的可能性,不听来自各方的警告,非要挑战庞大的白鲸,以至船沉身亡;在霍桑的短篇小说《拉巴契尼的女儿》中,同样描述了由于人类的自不量力而受惩罚,拉巴契尼在人世间充当上帝角色来仿造伊甸园,但是自以为有知识,能创造奇花异草用以治病的拉巴契尼医生,结果种了满园子的毒花恶草,最后连心爱的女儿也成为他这种野心的牺牲品。

相对来说,如盗窃、通奸和杀人等罪行则比较容易受到救赎,只要向上帝悔过,就会被原谅、被接纳:譬如抹大拉的马利亚原来是妓女,悔过后就得到耶稣的喜爱和庇佑。这就关系到忏悔的内容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罪行的悔过,还包括更深层次的内心深处对自己罪性的认识与忏悔,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与救赎。

二、忏悔的内容——悔过与悔改

既然人的罪包括罪行与罪性,与之相应的,人的忏悔也应当在两个层面上展开:内心的悔过与行为的悔改。

一方面,正如“忏悔”本身所表示的人的心意的转变那样,忏悔首先就是心意的回转即“内心的悔过”。《撒母耳记上》说:“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16:7)《箴言》4:23教导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忏悔只有由心而发才会有效果。《旧约》先知们经常指摘以色列人的祭礼,原因正在于那只是满足于外在形式,而最为紧要的内心的改变,却被搁置一旁(撒上15:22;赛1:11-17;耶6:19;摩5:21-24等)。同样,如果没有内心的改变,任何外在的行动都只能是虚假的,并且会加重自身的罪孽,因为此举乃是对上帝的欺骗。因此《诗篇》才向上帝祷告说:“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心念,看到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139:23-24)

内心悔过的触媒应该是对罪本身的深恶痛绝,对自我中心的彻底

摒弃。因此,处于惧怕由于犯罪而招致的惩罚的忏悔并非真正的忏悔,因为所谓惧怕惩罚,乃是惧怕自身利益受到伤害,随之而来的所谓的忏悔便是对自我利益的隐秘维护。所以以扫知道自己失去长子名分之后的嚎哭,便不是真正的忏悔,他是痛悔于自己利益的丧失;所以巴兰在看到天使拔出刀来、拦阻他的去路时对自我之罪的告白也不是真正的忏悔,他是惧怕丧失自己的性命。

另一方面,忏悔关乎行为的悔改。雅各在论及信心与行为之时正确地指出:“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雅2:14)同样,忏悔如果没有行动,便成了虚无缥缈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没有行为的悔改,忏悔也只能沦为欺骗。“悔改是在人的灵魂深处发生的一种精神变化。然而人也是一种形体存有(corporalbeing),所以悔改的内在实现与发生往往会从一些外在的事物表现出来,并且悔改也会由一些外在因素所导致甚至强化。”[2]377《旧约》中记载了很多表示忏悔的行为:守斋(民20:26;撒上7:6;撒下12:16);穿麻衣和坐在灰土里(王下19:1;赛22:12;58:5);行洗洁礼(民8:7;19:7-10)以及其他一些赎罪礼节(利1;16:20)。《圣经》中人类有这么多的罪行与罪性,为什么需要那么艰难的内心悔过与行为悔改呢?《圣经》告诉我们这样苦行是为了得到上帝的恩宠,因此人类忏悔的目的就是得到上帝的恩典与救赎。

三、忏悔的目的——恩典与救赎

麦奎利在论及认罪与忏悔时说:“要不是这认罪的启示同时也提

圣经中自我忏悔篇二
《《圣经》中的“忏悔”概念述评》

圣经中自我忏悔篇三
《忏悔自我,反思历史》

忏悔自我,反思历史

【摘要】小说《蛙》是对农村生育史的描写,作者触及了人们的灵魂深处,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描绘了人在历史使命下的一种生存状态,并以此来表达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性的关注。

【关键词】莫言;生育;蛙;寓意;审视

一、生育观念

小说以《蛙》为题,具有极大的寓意和深意。“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的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完全是错误的„” [1](p223)

青蛙在文中出现过多次,如陈眉寻找儿子时,一遍又一遍地写青蛙遍地都是;姑姑在典礼上被青蛙吓晕;姑姑被青蛙追命„„这些情节到底赋予了什么样的蕴含?文中的“我”多次说到,蛙是当地的图腾,多子的象征;“蛙有着旺盛的生殖能力,犹如过去一个时期的民间。在提倡有人便有世界的年代,‘蛙声’随处可听可闻,忽然,因为某个自上而下的声音,嘹亮的啼哭戛然而止。” [2] 在文中“蛙”是一种隐喻,一种象征,它表面上指的是娃,而更深的隐喻是女娲——人的生育问题。用蛙借指人的生育问题,造成了文意的陌生化。蛙是生育的象征。蛙的背后是东北乡人的生育史

和他们内心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了他们深受毒害的灵魂。当地有一种蛙的图腾,表明人们对生育的崇拜,在当地人们的心中,生活的目的最终指向的就是生孩子。当地的风俗也是如此,一直以来娘娘庙的香火十分旺盛,各地的人都来参拜。尽管文革中被夷为平地,但文革后反而更加兴盛。当地人为了拴一个娃娃,不惜花大钱,在他们看来,花的钱越多心越诚。蛙是多子的象征,人们都祈求多子多福。因此蛙的背后,既有作者的赞扬,更有深深的批判之意。

二、民族灵魂与文化的审视

莫言的长篇小说并不是“全景式”或“史诗性”的描绘,他着意于捕捉一段历史的片段或本质并通过荒诞的意象、夸张的行为和艳丽多彩的画面来展现一个非理性的现实。长篇小说《蛙》更倾向于对现实的真实书写。在文中作者直面现实,向人们揭示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从而展现出了扭曲的历史下人们的丑恶心理。

莫言在《蛙》中描写了一群无聊的围观者,他们的灵魂是麻木的。比如当王脚的儿子王肝劝他做男扎时,王脚大骂王肝并追打他,“爷俩团团旋转,仿佛推磨。围观者甚众,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引起一阵阵笑声。”[1](p59)尽管作者没有写出他的愤怒,但“甚众”、“煽风点火”、“阵阵笑声”,足见作者的鄙夷之情。再如,在姑姑逼王仁美出来那章中,描写到“工作队的车,停在我岳父家门前。村里人凡是能走路的几乎全都来了。连得了风瘫、口眼歪斜的肖上唇,也拄着拐杖来了。” [1](p126)作者只用三言两语便勾勒出了这群看客的丑陋嘴脸。

然而,有些看客并非完全麻木,他们还有感情,还会感动,还有一丝同情心,当姑姑去东风村为张拳做男扎时,张拳让三个女儿演苦肉计又哭又喊,使得“围观的女人们,有许多流了眼泪”。作者对围观者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是对鲁迅精神的继承,体现了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忧虑。

对于围观者,作者并未表现出极大的愤慨。然而对于文革中人们的行径,作者的褒贬之情却显于笔端。“批斗县委书记杨林的大会,因为参加的人数太多,无地可容”,简单的一句话却刻画出了当时的可怕与人们的疯狂。在批斗中,人们的丑恶心理得以全面显现。黄秋雅的诬告,纠察队员的猛烈压制,红卫兵的疯狂,姑姑为了保全自己竟然诬告、打击老院长„„在那个荒唐的年代人们已出卖了自己的良心,正如文中所说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创造力,也蕴藏着邪恶的想象力。批斗中的揭发满足了人们变态的心理,他们在别人的“坦白”与隐私中满足着内心的淫欲。在《蛙》中批斗大会成为东北乡的邪恶节日,人们只是当作节日,而忽略了其中的罪恶。对于这群疯狂的人们,作者以报复的心理让他们落入了冰冷的水中。 莫言在文中涉及了一个极为敏感的题材——计划生育。作者写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政府在计划生育问题上所做的努力,人们只注意了它取得的巨大成果,而忽略了它的手段与过程。同样,作者在这个问题背后隐含了另一个问题——封建文化痼疾的毒害。 计划生育这个问题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方面是政府的误导,那些认为人越多越好的观点助长人们多要孩子的风气。尽管政策改

变了,但人们还是偷着生、抢着生,这就有更深刻的原因了。张拳为了让妻子生出第四胎,不惜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拼命,当他无法再抵抗下去不得不让其妻子流产时,便“蹲在地上,双手抱着头,呜呜地哭着说:‘我张拳三代单传,到了我这一代,难道非绝了不可?老天爷你睁睁眼吧„„’”[1](p107)还有,王仁美为了要一个男孩,竟让人偷偷地取出环来。更有甚者,陈鼻为了要个儿子,费尽心机,与工作人员“斗智斗勇”,尽管让妻子王胆生下了二胎,但却是个女孩,“陈鼻垂然颓首,仿佛泄了气的轮胎。他双拳轮番击打着自己的脑袋,痛苦万端地说:‘天绝我也„„天绝我也„„老陈家五世单传,没想到绝在我的手里„„’” [1](p174)从此陈鼻走向堕落,终日沉迷于酒色之中。

作者用血的事实、死的代价向我们呈现了一幕幕生育悲剧。这些悲剧产生的根源是那些几千年来一直毒害人们的文化痼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重男轻女”。因此,作者更多的是对这种文化的批判。目不识丁的农民也好,还是妇女、儿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都深受其害。早在“五四”时期,鲁迅在《阿q正传》中就有对这种思想的批判,就连一无所有的阿q,也忽然觉得“不错,应该有一个女人,断子绝孙便没人供一碗饭,„„应该有一个女人,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5](p499)八十年后的今天,莫言延续了鲁迅的批判,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挖掘。他把笔触深入到了当下社会,文中那个牛蛙养殖厂,实际上是一个“代孕中心”,当代人终究未能摆脱这种封建文化痼疾的毒害。作者在其

他作品中也有论述,《丰乳肥臀》中写了一位具有博大胸怀、巨大承载力的伟大的母亲。然而,她为了传宗接代却到处“借种”,这是封建道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畸形结果。这其中隐含了作者深深的隐忧和批判。

在《蛙》中写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生育问题。作者写到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残暴与血腥,这是以往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的。这表明作者以一种公正的态度来对待历史:没有人可以否定计划生育的功绩,但也不能掩盖其中的罪恶。作者以知识分子的眼光来审视历史和个人,敢于面对现实。作者还写了一个由计划生育带来的社会问题——“黑孩子”。这个人人都知道,但人人又都不愿意提及的问题,被作家毫不迟疑的揭露出来,像揭起了人们身上一块未痊愈的伤疤,让人们隐隐作痛。作者以清醒的态度来面对历史,似乎在告诉我们:历史问题不能回避,沉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蛙》触及了中国五六十年代乡村女妇产科医生的经历和灵魂,是作者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深处的长篇力作。

注释:

[1]莫言.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2]甫跃辉.蛙声十里,声声惊人[j].作品与争鸣,2010,(1).

[3]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王小波.黄金时代[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

[5]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圣经中自我忏悔篇四
《圣经中的爱》

《圣经》中的“爱”

[摘要] “爱”作为最主要的思想意义和宗教原则体现在《《圣经》》中,通过对《圣经》中爱的观察与理解,结合具体内容和资料进行阐述与解释,并将其与东方思想进行对比,更深层次的去揭示爱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 《《圣经》》 爱 上帝 《论语》 儒家思想

爱,它看似只是短短的一个音节,简单普通的一个字却饱含了太多太多的情感,亲人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人,情人之间的爱,与“喜欢”相比,它不求回报亦心甘情愿,不计得失亦满心欢喜,有时候爱,不用说出口,便感受它的存在。所以在我心中,爱一直都是神圣般的存在着,而在《圣经》中,我发现了更多关于爱的表现,以至于自己希冀能将这份论文从爱出发,文才浅薄,亦是内心感言。

《圣经》,厚厚磅礴,无数译文,而我所接触到阅读到的不过皮毛,却能在从中感受到饱满的爱,无论从哪个细节上考虑,都能感受到上帝之爱,上帝贯穿了《旧约》与《新约》的始终,那么爱也是如此的,因为上帝代表了爱,上帝就是爱。

1上帝的爱

出于爱,《圣经》在一开始就描述了万能的上帝创造了世界万物,又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亦能够说明说这是上帝是出于爱才创造了世界,在众多受造物中,上帝挑选了人,施于人以坚定不移的爱而在《圣经》中的诗篇很多都是在赞美万能的上帝的慈爱: “你们要感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耶和华在他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他一切所作的都有慈爱!”等等等等,用这么大的篇幅来赞美上帝,更足以表明上帝对人的爱,就如同我所理解的那样,爱是不求回报的,上帝对人的爱也不因为人值得去爱,而是因为上帝愿意无私的去将爱施予给被爱者,没有条件,也没有理由。

上帝对人有仁慈的爱,尽管以色列人处处忤逆上帝,比如上帝通过摩西向以色列人颁布十诫之后,人们竟然铸造金牛犊加以崇拜,上帝一定是及其厌恶的,因为十诫中就有一条:“勿造捏偶人,及凡天上地上,土中水间,所有诸物之像,勿敬拜奉事之。”人们触犯之,但上帝却自我宣告: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所以,即使在如此严重的背信弃义行为的面前,上帝选择了去宽恕、去原谅,这体现了他满怀的宽容与仁慈。

爱富含多种形式,除了仁慈与宽恕,上帝对人也有惩戒的爱,因为人类是被上帝创造出来的,孩子总是叛逆的,所以他有时候严厉就如同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上帝诅咒了土地,人们不得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果腹,人们心中积怨,因此而相互掠夺、厮杀、尔虞我诈,于是上帝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消灭,但是他对人的爱不会终止,他选择了诺亚一家,希望能够保留人类的种子,让人类得以延续,所以尽管人类有再多的错误与不羁,上帝要给予适当的惩戒,但惩罚并非上帝所愿,也不是上帝的目的,惩罚是希望人们能够回头,所以在这些惩戒里,背后又饱含浓浓的慈爱。

对于上帝来说,爱又是牺牲,上帝严厉惩戒了人们,却又不忍心看着人们受苦,甚至将他的独子耶稣赐予人类,让他代替人类去赎罪,去背负十字架来使人们悔悟,上帝的爱,已经超越了世上所有的情感,是无法用感动形容的无所能媲美的大爱。

2人的爱

2.1人对上帝的爱

上帝赋予了人生命血肉,加之以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爱,而人,也必应用这种爱回馈上帝,感激上帝,而与上帝给予的爱不同,人们的爱是充满着信仰和敬畏,又必然夹杂着感激与无可撼动的坚定。

每个虔诚的信徒每天都会向慈爱的上帝祷告,其中也不乏一些似夸张又不夸张的话:“耶和华我的力量啊,我爱你!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是拯救我的高台!”就好比摩西那样的信徒,虔诚又笃定,而为了回馈上帝的爱,人们也理应用自己的坚定去与上帝给予的爱相互辉映。

除却敬畏、谦卑、虔诚的爱,人们对上帝也有着忏悔的爱,作为上帝的子民,人类多次的忤逆上帝、违背上帝的爱,就像做错事情的孩子,犯错需要悔改,需要自我反省,这才是回报上帝最好的方式,而有个词语叫“原罪”,是人类的天性,人们犯错不可避免,但是能够悔改或者被改造,都是很好的方式。

每天人们通过信仰、敬畏、谦卑、忏悔,人最终可以得到上帝的喜悦和宽恕,而这一切其实就是人爱上帝的最具体的表现,细微而真诚。

2. 2人与人之间的爱

对上帝爱的回馈,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回馈给上帝,二是把爱寄托于他人,在同观福音中看到有两条诫命,一条是“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着你的神。”另一条是“爱邻舍如同爱自己”,所以这两种爱也应该是彼此依托映衬的。

人们应该彼此相爱, 对于“邻舍”这个词语,也不应该仅仅是片面上所说的邻居,而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在十诫中我也发现了这一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除了有血缘关系的人,还应该包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跨区域、跨种族,跨越亲情、友情、还有像《雅歌》里那样美丽的爱情,我们要爱甚至是人类的仇敌,人们需要帮助各种垂死的人们、为人们辩护、和孤单的人成为朋友、原谅对侮辱和伤害过自己的人,这样的爱好似超越了一切的界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一个新境界中的博爱,才能够与上帝的爱遥相呼应啊。

3.《论语》与《《圣经》》中爱的比较

理论学说和宗教都是用主导的思想的,《论语》和《《圣经》》分别是东西方文化中的两个经典文本, 它们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中国的学生,儒家思想早就被我们熟知并且了解,而在我选修了《圣经》与西方文化后,将其两种思想加以对比,也更有利于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3.1爱之相同点

3.1.1孝之爱。“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就是爱,仁者爱人,即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相爱。这和上面所讨论的关于《圣经》中的爱十分相似,就好比孝顺,在《论语》中写道“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就对应了《圣经》里面对于父母孝顺的爱。

3.1.2反省之爱。《圣经》中还教人要不断忏悔,祷告,并付诸于行动,真的爱上帝应该是做善事,做慈爱上帝的人间化身,乞求上帝的原谅!这一点就像论语中还提到的一个重要品质“吾日三省吾身”也同样相似,每天检查自己的品性,多行善事远离恶事,就表达了人们都需要每天对自己进行思想上的醒悟和改善。

3.1.3大度之爱。儒家中的爱都是温和而又敦厚,倡导人们无论如何都要拥有一颗恻隐之心,就算有人危害、污蔑也应该加以宽恕,《圣经》中的大爱也能够体现这一点,比如《《圣经》》中记载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3.2爱之相异点

3.2.1等级之爱。儒家非常重视伦常关系,关于克己复礼就提到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就会把人分成各种等级,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在家庭,都是有分明的等级划分,而在《《圣经》》所倡导的“博爱”中可以看到人格的平等,更能够体现到人们的地位和重要性,这也是儒家思想中有所缺失的那一部分。

3.2.2本性之爱。儒家思想也有很著名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爱也由于善而衍生出来,但是与此相比,就与前面提到的基督中原罪论相反了,人们犯错不可避免,故也可为为性恶论,所以因此也由此有人本和神本的区别,但是追根溯源,无论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爱都能从两种思想中衍生和发展。

4.总结

《《圣经》》中爱的内涵非常丰富,认为一切的美德都是爱的内涵与体现,我从中学着去更深层次的理解爱,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内容,不仅仅更加理解了《圣经》中的爱,也能对比中西方的爱,明白这种大爱能跨越地域和思想,更能更深层次的由此延伸体会和感受到了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爱,期待着去更努力感悟爱带给每个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对爱进行新的思考[J].当代外国文学,2004,(2):43 -52.

[2]唐小林.伦理话语: 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基本质态[J].甘肃社会科学,2008,(4)

[3]杨剑龙.基督教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研究视角与方法[J].江苏社会科学,1999,(1)

[4]《圣经》[M].中国基督教协会,1979.

[5]保罗·费尔代恩著.陈建洪译.与神在爱中相遇[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260-269.[6]厉永平、郑秀明.论基督教的“爱”和儒家的“仁”的几点不同[J].吉林师范大

学学报,2009,(3):42- 44.

[7]陆扬.《《圣经》》的文化解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0-50).

圣经中自我忏悔篇五
《圣经中的女性们》

圣经中的女性们——5、利百加 篇

利百加(Rebekah)

--她名字的意思是"圈"或"绑、打结"

她是怎样的人:利百加很勤劳,也很慷慨。她饱满的信心使她能够永远离家而嫁给一个从没见过的人。但后来,她为自己宠爱的孩子而丧失了对主许诺的信心,施计帮助自己宠爱的孩子获得他想要的东西。

她的苦楚:她在结婚最初20年没有孩子,之后在她最爱的孩子雅各从他哥哥以扫身边逃走后,再也无缘与她相见。

她的快乐:神颇费周折、跨越遥远的地域将她纳入到了神的子民和神的许诺中。 重要章节:

创世记24;25:19-34;26:1-28:9

周一

她的故事

夕阳刚刚沉入西边的地平线,一个年轻的女子从拿鹤城出来,去井边打水。拿鹤城位于迦南的东北方向,距其500多公里。每晚出城打水是这里女人的职责之一,这会,利百加正把水罐从井中掉上来,享受着冰凉的罐沿贴近皮肤的舒适。

她正转身要走,一个陌生人走了过来,向她要水喝。乐于助人的她当然不会拒绝这简单的请求。她为那人打了水,同时也给那人的骆驼也打了水。把水递给那陌生人时,她注意到那人的脸上有着不可名状的欣喜。她知道,十头骆驼

可是能喝掉不少水。可在那人走近之前,她无意听见了那人轻声的祷告,他说:"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神阿,求你施恩给我主人亚伯拉罕,使我今日遇见好机会。我现今站在井旁,城内居民的女子们正出来打水。我向哪一个女子说,请你拿下水瓶来,给我水喝,她若说,请喝,我也给你的骆驼喝,愿那女子就作你所预定给你仆人以撒的妻。"这让她喜不自禁。

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慷慨的举动。一个年轻女子的未来就在这一刻钟简单被决定了。利百加召呼的这个男子是亚伯拉罕的仆人,这次他出来,背负着一个神圣的使命--为以撒在亚伯拉罕的本地本族去寻找一个妻子,因为他的主人不愿为以撒在迦南择偶。利百加如她的姨母一样,要远走南方,一个她目不能及的遥远地方。到了那里,她将嫁给一个年龄是自己两倍的男子,他的名字有意思的很,意思是"嬉笑",想到这里,利百加不禁感到一阵眩晕的兴奋。亚伯拉罕和撒拉的神正在向她,而不是别人,发出召唤,请她共同分享神的应许--神建立其一个属于神的国度,兴起属于他的子民。

以撒第一次见到利百加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也许他的心中响起了与这世上第一个男子同样的喜悦:"这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于是,以撒便领利百加进了他母亲撒拉的帐棚,娶了她为妻,并且与她结合。圣经中说,以撒自从他母亲不在了,从她这里得了安慰。

利百加如撒拉一样,强壮而美丽,可她在和以撒生活的前二十年里却没有孩子。难道她也会如撒拉一样受到这不孕之咒的折磨吗?于是,以撒为她祈求耶和华。神应允了:利百加怀了孕--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两个--这两个孩子在她的腹中彼此相争。神对她说:"两国在你腹内。两族要从你身上出来。这族必强于那族。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

临到生产,以扫先出生,而雅各的手则紧紧抓住以扫的脚跟,仿佛想要夺取头生子的地位一样。可雅各虽是幼子,在他母亲的眼中,他却比头生子更受宠。

又过了许多年,以撒年老,眼睛昏花,不能看见,就叫了他大儿子以扫来,说:"现在拿你的器械,就是箭囊和弓,往田野去为我打猎,照我所爱的作成美味,拿来给我吃,使我在未死之先给你祝福。"以扫便去了。

不巧,疼爱雅各的利百加也恰好听到以撒对以扫说的这段话。她忙叫来雅各,要雅各依她心中所想的计谋行使,假扮成以扫的样子,好骗到本属于以扫的祝福。

雅各成功了。以撒以为床前的儿子是以扫,祝福道:"愿多民事奉你,多国跪拜你。愿你作你弟兄的主。你母亲的儿子向你跪拜。凡咒诅你的,愿他受咒诅。为你祝福的,愿他蒙福。"

其实,早在雅各和以扫出生前,全能的神已经伸出手将他的祝福给了那小的儿子,他的话的能力回响道利百加的腹中,使得那两个孩子在腹中就为位置

而推攘争夺。最终神的话还是应验了,虽然这应验的前提是雅各和利百加施计欺骗,应验的代价是以扫悲伤的眼泪、以及他誓要杀弟的愤怒。

为了避免以扫愤怒引发的报复之情,利百加请求以撒,打发雅各到她的哥哥那里,寻一个拉班的女儿娶来为妻,好让以扫有时间消消怒气。

雅各走后,利百加必是年复一年憔悴地祷告,能够再次见到雅各,能有机会把雅各的子孙拥在怀中。可雅各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一晃二十余年后了。以扫还活着,他迎去见了弟弟,但是此时利百加却已经去世了。

利百加年轻的时候,神跨越遥远的地域将她纳入到了神的子民中,使她成为当时的历史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利百加像撒拉一样,成为了神的子民中德高望重的女子,但她也如撒拉一样,曾在信心中生出怀疑,认为神的应允需要自己的作为来成就,施计来成就自己心中的愿念。

最终的达成的结果是复杂的。一方面,雅各确实成为了其父产业的继承者,但同时他也因此离开了自己的家园、离开了深爱自己的母亲。而且,他的子嗣和以扫的子嗣--以东人(Idumea),从此结下梁子,产生了隔阂。两千年以后,正是以东人拥护的希律王(Herodthe Great)为了找到婴孩时的耶稣,而屠杀了很多无辜的儿童。

可神的计划却从不止息,他仍然宽宏地使用着那些回应他的声音的,远谈不上完美的女性们,去完成他的计划,成就他的旨意。

周二

她的生活与所处的时期

手势

"我就把环子戴在她鼻子上,把镯子戴在她两手上。"。。当下仆人拿出金器,银器,和衣服送给利百加,又将宝物送给她哥哥和她母亲。 (创世记24:47,53)

鼻环!这在今天可是叛逆的年轻人们特有的装饰。但是在古代,鼻环是常见的饰品之一。当亚伯拉罕的仆人确认利百加就是主人的儿子以撒未来的妻子,他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珠宝--两个金手镯和一个金鼻环给利百加。而她也即刻欢欢喜喜地带上,跑回家告诉家人她刚刚经历的一切。

除了这里,鼻环仅在圣经的其他两处地方提到--一处是箴言的11章,另外一处是以西结书的16章。在以西结书的16章,神通过寓言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于耶路撒冷的爱:他慈爱地为她洗浴、为她穿上华丽的衣服和柔软的皮质鞋子,之后有温柔地为她打扮:"我将镯子戴在你手上,将金链戴在你项上。我也将环子戴在你鼻子上,将耳环戴在你耳朵上,将华冠戴在你头上。这样,你就有金银的妆饰。"(以西结书16:11-13)

珠宝装饰在旧约中的文字中,多次被提到。女子和男子都佩带耳饰(出埃及记32:2)。他们同时也会佩带"脚链子,镯子,打印的戒指,耳环,手钏"(民数记31:50)。以色列人的珠宝--无论是金银还是宝石,大多是战利所得。在撒母尔记下的8章11节中提到,大卫王从战胜周边国家的争战中取得了大量的金银、青铜。而他将一切都献上交于主,同样,他的儿子所罗门也用珠宝在耶路撒冷建造了华丽庄严的圣殿。你也许不信,可圣经上确实记载着:"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使金银多如石头"。(历代记下1:15)

而新约中,特别将"珠宝"提出来的次数只有一次。保罗在教导妻子的作为时说,为人妻的应当更注重自己的内在美,而不是外在的俗丽:"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彼得前书3:3-4)很明显,新约中的女性和旧约中的女性们一样爱美,一样喜欢拿珠宝做自己的装饰--我们现在的女性也不例外!照镜子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平常,可是我们几时审视了自己的内心呢? 明天清晨,当你坐在镜子前,戴上戒指时,请戴上灵魂的安宁;挂上耳环时,请挂上喜乐的情绪;扣上项链时,请扣上甜美的内心。你所戴的珠宝并不会为你的生活增光添色,但是你的灵魂却能创造美丽心灵。

周三

她在圣经中的踪迹

阅读创世记24:15-27

1、你对利百加的容貌和个性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你和利百加有什么相同以及不同之处?

阅读创世记24:28-50

3、在以上章节中,亚伯拉罕的仆人告诉利百加的家人,他和利百加相遇的过程,并强调神在其中的祝福和其起到的重要作用,利百加的家人对此做何反应?

阅读创世记24:52-58

4、58节中"我去"这简单的两个字,永远地改变了利百加的命运。她对于将要前往的去处无畏的决心像似于圣经中的哪个人?

5、若神召呼你离开家人、离开家乡,你将做何反应?

阅读创世记24:67

6、对于婚姻,圣经中有很多甜美的形容词。用你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此时以撒和利百加的婚姻生活。

阅读创世记25:28

7、对于亲子关系,圣经中有一些非常悲伤的形容词。请描述一下,在你认为父母的个人偏爱是怎样影响着以扫和雅各的成长的、怎样影响着他们二人与父母的关系的?

8、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曾认为父母更偏爱其他兄弟姐妹。当你为人父母时,你会怎样避免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

阅读创世记27:1-28:9

9、你认为利百加为什么会用计夺取自己在怀孕期间,神就已经承诺给她的东西呢?

10、你觉得当雅各夺取以扫的祝福十年后,利百加会怎样看待这件事呢?你觉得她会为当初的行为而后悔吗?

11、利百加的哪些行为和她婆婆撒拉的行为相似?

12、利百加的故事是丰富多彩的。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从她的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周四

圣经中自我忏悔篇六
《自我追寻与挣扎——浅析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圣经中自我忏悔篇七
《《暴风雨中的忏悔》观后感》

《暴风雨中的忏悔》观后感

观看了警示教育片《暴风雨中的忏悔》,《暴风雨中的忏悔》片中通过对皮黔生人生轨迹的剖析,生动地揭示了皮黔生脱变的过程和犯罪事实,使人们又一次在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震憾和深刻的教育。皮在临近退休时却成为法律制度下的阶下囚,成为人民的罪人,真的令人十分震惊。 近年来,职务腐败问题已成为一个损害党的形象、疏远党群关系、危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严重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了几十年,也作出了一定成绩,但在临近退休时却走上了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已经很现实地警示着人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时刻都不能放松世界观的改造,不能忘记党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严以律己,廉洁从政,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谨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严防被钱权交易打开缺口而走向贪腐堕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真正融入到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永葆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格自律,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官,更应懂得“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道理。

观看了廉政教育片,我认为要远离腐败,从个人角度来说,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修养和磨炼: 一是要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员干部,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重新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进行

一个符合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定位,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

二是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关系,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所有的工作管理中要落到实处而不是口头说说而已;在人民面前,你的表现,是“公仆”还是“主人”,这就是廉洁奉公与否的分水岭。

三是要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要用宪法和法律约束干部,也要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以自我的实际行动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另外,从管理机制环境来说,对党员干部及政府官员的选聘,必须有一整套相关的科学运行机制,从选聘制度管理、从全方位的各类监督管理、从问责制度的严肃性、从权力运用的阳光状态、从政绩考核的科学性及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替代性,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任何没有有效监督的权力运行,腐败现象的产生那就是成为了一种必然。

总之,党员干部要从警示教育片中汲取教训,做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做到廉洁务实。

圣经中自我忏悔篇八
《我曾经大力宣传2012世界末日的忏悔》

写这篇忏悔,是希望无论相信2012世界末日或不相信2012世界末日的人,不要过度争论关注这件事,请更多关注生活本身。活在当下,处理好各种关系,使生活更和谐才是正道啊! 我曾经也是一个深信2012世界末日的人,一开始我发现这个预言的时候,我可以说情绪有些激动。我愿意相信它,因为我可以依赖着这个预言继续逃避痛苦!其实没有这个预言之前我已经希望有世界末日了,我希望这个世界结束,一个属于我的幸福世界来临。然后我就可以重新开始,我幻想着可以成为那末日的幸存者,甚至自私自利地想着抛下自己的父母,自己逃到西藏从新开始,开始一个自己幻想出来的幸福世界。

已经有很多的资料说,2012其实并不是世界末日之类的,只是历法的结束,而根据另外的一些推算,其实玛雅预言的日子早就在2012.12.21之前几个月就过去了,也没有发生什么。而玛雅长老也亲自澄清了没有世界末日。世界末日的各种说法也被证实是假的,可以看看“解密2012世界末日其实是个天大骗局”这篇文章。世界上也曾经出现过许多类似的预言,说世界末日,最后都被历史证实是错误的,2012也不会例外!

《圣经》说过有末世的内容,圣经中同样说“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马太福音 24:36)

世界末日怎么可能被算出固定的时间呢?最近社会报道现在有不少邪教打着基督教的旗号宣传世界末日,搞得社会很乱,害了很多人。而佛经中也准确预言人类会堕落,会慢慢作恶,恶人慢慢会变多,所以这可以解释灾难会慢慢多起来,但是佛教还有几千年的法运,世界怎么可能灭?所以宣传确定的时候世界末日的绝对是假的!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凡是宣传世界末日在什么时间的,绝对是假的,不要去相信去传播。

有人说2012人类扬升,大同世界云云,而佛教的很多经中都预言人类会慢慢作恶堕落,“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而且佛经中还有预言得道者更加慢慢变少,“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尟。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这是《占察善恶业报经》预言的,而且佛陀还预言这部经在末法时期会火。而且《楞严经》预言“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末法时期持续一万年,现在才末法初,人类会慢慢堕落,并不会出现所谓大同世界,扬升。

《圣经》中也预言将来会有许多假先知出来迷惑人,“耶稣回答说,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且有好些假先知起来,迷惑多人。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

还有很多的预言,希望大家相信古哲圣贤的话,不要相信那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XX联邦云云,很多都是欺骗人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成绩不好,身体健康差,人际关系处理的很差,经常被人欺负,取笑,被老师批评,在家中不孝顺父母,只顾自己而不考虑他人。另外,生活又是如此无聊,空虚,像死寂一样。我想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对现实不满或生活上空虚无寄托,感觉日复一日地重复无聊或者生活没有快乐而选择相信这个预言的吧。有了这个预言就像能使我在没有光

明的现实中找到依靠一样,我愿意相信这个预言,有了这个预言我就可以幻想未来的生活,逃避现实生活。而且我还幻想自己就是传说中的“深蓝孩童”,弥补自己平凡的空虚。

事实是毕竟事实,不能逃避。我得知这个预言后,不但用其来麻醉自己,还到处向人宣传,我在贴吧上发了和转载了许多我自认为是对的预言帖,世界末日证据帖,证实后来不少是错误的,我说了很多假话。在生活中还向别人宣传,把2012世界末日的预言,证据说得天花乱坠。真是害人,我忏悔,我不应该自己逃避现实还要拉着别人过来。看起来发几个帖好像没事的样子,但是其实潜在危害很大!因为这样有可能使某些人更加逃避现实了,脱离实际的生活而去迎接遥远的世界末日,也使一些人产生恐惧。历史上曾经有许多次失败的预言,那时候却还是有许多人信了。有些人花掉钱财来准备世界末日;有些人自杀,逃避世界末日;有些人享乐不负责任,以为死期不远……

结果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现在我们看回以前那些人是多么可怜,居然听信谣言假话,把自己未来的幸福都挥霍掉了。但是很大原因是那些传播预言的人。网上报道“男子相信2012是世界末日 花光11万积蓄行乐”,而这个可悲的男子,正是因为谣言的到处宣传,花光了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还因此导致女友气得带孩子离家出走。

所以在这里奉劝大家无论现在还是以后,发帖、说话宣传这些东西的时候要考虑清楚,否则虽然你不认为,但是结果却是对社会造成危害,对人造成不好的影响,自己也行恶了,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所以在这里希望大家在自己没有完全了解明白事物,道理之前不要随便乱传播,发布。即使有时候自己认为很有根据,很对的东西,有时候也会错误,我就有过类似情况,而那些观点有些如果传播出去还害人呢!所以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中:“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忏悔,我传播这些东西,说了那么多假话,是害人害己,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后来因为一些事情,一言难尽,就像网上见到的那个故事一样,是无形的力量让我知道,我强大后就欺负别人等,现在的境况完全是我自己造成的。让我知道了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句话虽然听过很多次,但是可能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这句话是真的。

如果你去逃避,反抗,甚至用一些犯罪恶的办法自以为可以摆脱应该承受的痛苦,效果只是暂时的,就像吸毒带来一时快乐却带来长久痛苦一样,一时的快乐过了,慢慢地又会变成原来的样子或又有新的痛苦代替,甚至比比原来更加糟糕。经过这些事后,我终于知道,那些先贤圣人的智慧是多么伟大,他们是正确的!想到自己曾经诋毁孔老夫子等圣人,说其迂腐,我真的是无知啊,不了解原来圣人的思想是很好的。我现在才知道只有肯改过,做个好人。我以前偷过不少东西,在网上辱骂老师,以为网上就没有人知道,结果还是被查出,还说假话,说不是自己发的,后来道歉也假情假意,完全想着自己没有想到对老师的影响,现在我感觉我就是贱啊!还用放纵淫欲来麻醉自己,以为邪淫就可以逃避痛苦,结果更加空虚,痛苦!做这些东西使我更加痛苦无比,就不详细说了。后来我看了《了凡四训》,对我影响比较大。这本书是明朝的一个人袁了凡,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给他儿子的训子文,他的儿子后来也任官员。书里大概说他一开始是像普通人一样,不相信人有注定的命运,后来经过一番玄而真实的经历,应验了原来人是有命运的这个说法。然而,得到一个高人指点后,他发现原来人还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从此他就开始用高人所指点的方法,一直过了一段时间,之前几十年前已经被算出的自己的命运(小到考试名次,时间,大到死期)都一一应验,现在却开始不准了。慢慢,他不但没有停留在原来被算好的位置上而升高位,更加得到了本来没

有的儿子还有其他命里本来没有的好事。书中详细地说了改变命运的方法,还介绍了如何克制恶习,如何立志成功,十分好的一本书!

我看了书结合自己,发觉的确有那么一回事,感谢这本书,感谢印书的人。我正因为得到了这本书,没有越陷越深,反而不再做恶!

一开始改过向善的时候可能会有一段痛苦的过程,但是一开始的痛苦慢慢就会换来以后的幸福。而做恶一开始可能有些甜头,但苦的东西在后头!正教都有劝善的内容,《了凡四训》有阴善阳善一说,圣者耶稣基督也是我很敬佩的,他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 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马太福音 6:1-4).其实宗教都有共通性,所以希望宗教之间多些包容,谅解,多些理解,千万不要互相攻击。

最后,我忏悔我说过的假话,我骗人的话,忏悔我伤害人的话,希望各位不要像我一样,做了才后悔。也希望各位不要过度争论,关注2012世界末日,关注生活,处理好生活才是正道,也希望大家宽恕我的罪过,有和我一样经历的人希望能够参考我的经历,不走歪路,做好自己!感谢各位!

再次提醒,以后凡是有所谓的预言,说什么时候世界末日等蛊惑人心的,都是假的,请大家分辨,勿被迷惑!这次“末日”过了,请大家谨记教训,不要乱传播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了。

圣经中自我忏悔篇九
《圣经有感》

信仰之力

——读《圣经》有感 最初读圣经的时候,感觉像在读一个个瑰丽而充满想象力的神话故事。联想到中国上古的神话中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故事,再看圣经中上帝七日创造世界、用尘土创造亚当的典故,不经感叹中西人类文明何其相似,我不禁在想:其实信仰的源泉来源于人类无穷的想象力,如果人类没有这样奇幻多彩的想象,那这世界将会多么黯然失色啊!正因为有了想象,才有了创造的空间,人类从最初的文明演变到如今,相信想象力的推动是不可忽视的。

我曾去过欧洲很多有名的教堂,当走进它们的时候,能感觉到一种平复内心的力量——信仰的力量,虽然我并非基督教徒,但它神圣而庄严的气氛,与天籁般空灵的圣唱诚然能让人顿觉内心澄明。无论是因《最后的审判》而举世闻名的西斯廷教堂,还是西班牙著名设计师高迪的经典之作圣加大教堂,都让我直观的被基督信仰之力所冲击——它的建筑实在是巧夺天工,凝结了人类智慧之精华。而在教堂中回荡的圣歌,词曲皆给人以神圣的感受,《Amazing grace》中有一句“I once was lost, but now I'm found.”译为曾经迷失彷徨,却在对上帝的信仰中重新找回自我,也许这正是无数教徒心中所感吧:在最无助彷徨的时刻,上帝指引前行的方向,让自己浮动不安的内心归于平和。世上有数以亿计的人们信奉着上帝,用《圣经》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可见《圣经》一书对世人影响之大可谓举世无双。

旧约篇讲述了上帝创世,亚当夏娃罚出伊甸园,人类走向堕落,诺亚方舟等等典故,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讲述了一个永远坚信上帝的义人——约伯。神称赞约伯:“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撒旦与上帝打赌,检验约伯是否真的相信上帝,让灾祸降临在他的身上:他的财物被掳掠,他的子女被压死,他的身体长满毒疮。约伯却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他没有指责过上帝一句,并且相信上帝会拯救他。在这样的困厄之中,约伯与三位友人进行辩论,对自身的信仰开始了思考,约伯认为,凡是义人必然得到上帝的眷顾。自己是义人,却遭到了上帝的舍弃。他无法理解自己的遭遇,从而开始对于自我的存在和对神的信仰产生了思考。 读罢约伯记,我不禁开始怀疑那最传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维。神究竟是何样的存在?

约伯的思考并不止局限在基督教这个范围中,而是可以引申到整个人类范畴的问题:善良正直之人为何要受苦?为何有的恶人没有受到惩罚?

纵观我们的生活,很多时候不禁会发出感慨:天道无情,命运无常。我理解的神,并非一个人格化的、惩恶扬善的存在,他应该是不带有任何感情成分的,不管你是善或恶,自然的规律周行不怠,不会因你而改变。只是你今日的所作所为,会按照自然规律对你今后造成影响。

在我看来,神象征着人未知的存在,它创造了万物,但并不会按照世俗的规则惩恶扬善,只是维系着一种自然的平衡。很多时候我们理解圣经容易被东方的思维所左右,认为信仰神就是一定要有所求,把自己的愿望寄托给一个人格化的神灵,从而求得慰藉。在东方的文化中,善人可以得到福报,恶人会遭受报应。约伯记却给了我新的一种思路,受磨难的人并不一定是有罪之人,如果你正在人生的低谷或遭受痛苦,大可不必怨天尤人,神不能代替你走出困境,只有你自己才能重新站起来。许多人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失败,就怀疑自己,反观约伯遇到此般残酷的打击,却依然坚持信仰,用信仰的力量支撑着自己走下去。

在阅读新约中,我看到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耶稣,他的勇敢与智慧、善良与正直让我印象深刻。他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热爱朋友。他不愿看见世界的满目疮痍,希望人们停止征伐,停止互相残杀。他倡导人们去爱自己的友邻,珍惜和平。他不支持逃避生活的态度,即使世间满是暴力和混乱,耶稣也会以伟大的胸怀去包容,去拯救,用爱的力量去感化。我认为《圣经》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一本引导人去爱的书,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情愈发淡薄,很多人忘却了如何去关爱身边人,变得自私自利。我读《圣经》的收获之一就是学会像耶稣般关爱他人,将爱的正能量传递下去。

在我的理解中,《圣经》讲述的就是上帝与人的关系,这与中华文化中“天”与“人”的关系有相似之处。《圣经》中,上帝并不会像希腊神话中的宙斯般大展神力,更多的时候,他是用人内心的声音去指引。我更愿意相信尊崇圣经的信徒们,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慰藉,通过基督教来思考的人性,思考生命的意义。他们渴望与上帝进行沟通,实际上是希望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作为一个非基督教徒,我在阅读《圣经》的过程中,学会了用更加宽容的态度去面对圣经,毕竟所有的信仰都是诞生在当时人们的思想中,不可避免的收到当时的思想环境,时代的局限与约束。圣经中很可贵的是一种引导人心存敬畏的品质,教会人去如何去爱,让每个教徒都相信冥冥之中有上帝在指引,规范自己的言行,关爱身边的人。如果行了恶事,有信仰的人就会有所忏悔。如果一个人丧失了心中的敬畏,他做任何事都不会被内心所谴责,他终将会成为魔鬼。

许多人在生活如果把《圣经》当做精神支柱,践行《圣经》中的善行,这样的人我曾在生活中见过不少,他们的内心善良而平和,对身边的人传递自己的善意。但如果只是盲目去相信宗教,而不去践行,一味去祈祷而不付出努力,那就成为了迷信,会让你丧失生活的乐趣,成为行尸走肉。所以如果你相信《圣经》,就应该将其中的教义和生活哲理变成鼓励自己的力量,思考自己的内心,倾听先贤的声音。在这个物欲纷杂的现代社会,用它的力量保持理性而干净的内心。

圣经中自我忏悔篇十
《论铁凝小说中女性主人公的忏悔自省和自我救赎》

论铁凝小说中

女性主人公的忏悔自省和自我救赎

朱崇娴

铁凝作为当代实力派作家,在新时期的女性作家中,向

来以温和稳健独特的纯文学品格而著称。忏悔和自省是近年

来她的小说创作中一个逐渐深化、日渐明晰的主题。在她的

创作中,特别是她的小说创作中,透露出了一种具有鲜明特

质的忏悔意识和自我救赎。铁凝塑造的主人公的忏悔,是一

种深受中国传统的自省意识与西方传统的忏悔意识激烈冲突

煎熬的、中国现代正走向性别自觉的知识分子的忏悔。

作为一位敏锐且具有鲜明性别立场的女作家,铁凝不

仅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她所熟悉的女性群像,在选择忏悔

的角度时,还自觉地从民族的忏悔逐步走向性别的忏悔,

将对女性历史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忏悔意识结合起来,一次

次向女性自身发出真淳地质询,以此探索女性发展的新路。

随着铁凝小说艺术的日臻成熟,其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忏悔

意识也在发生变化,作家通过西方基督教式的自我拷问,

逐渐超越性别忏悔的樊篱,而实现了个人的忏悔。铁凝小

说中的忏悔意识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正是在中西方文化,

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实现的。

铁凝的代表作5大浴女6就是一个以忏悔自省和自我

救赎为主题的典型。

作为对人性具有深刻观察与思想体认的知性作家,铁凝

的作品并没有一味地停留在揭露和鞭挞丑恶人性上,她在观

照人性、理解人性的同时也在积极思考着净化人性的途经,

那就是忏悔与自省。人性是复杂的,人认识自我的艰难和由

此带来的焦灼和不安向来是文学和文化的永恒主题。

忏悔意识是铁凝在5大浴女6这部小说里对人性深入

探索的一条重要脉络,即通过个人对苦难罪过的承受、对

自我的拷问与反省而使自身灵魂获得救赎,从而实现精神

上的超越与重生,通过人物自身的忏悔与自觉反省,使人

性的丑恶得以承转,灵魂得到净化,真善美得以凸显,人

性的升华得以实现。小说对女主人公尹小跳这一人物的设

计,便承担着铁凝的这一/隐喻0。尹小荃的死使尹小跳

从12岁就一直活在负罪的苦海中,是她心头挥之不去的沉

重,成为她灵魂的枷锁,将她牢牢捆绑在罪恶地狱中。此

后的人生她便一直在赎罪的心情下度过,在遭受了初恋情

人方兢的玩弄与抛弃,伤心绝望的同时,她却感受到了减

轻罪过的轻松,平时面对妹妹尹小帆的种种挑衅与责难她

也甘愿忍受,直到最后放弃唾手可得的爱人陈在让他回到

前妻的身边,自己独自承担苦果,,一切的磨难与痛苦洗

涤了尹小跳原本自觉罪恶的心灵,在历经忏悔和深刻的自

省之后,她的天空恢复了纯净的颜色。最终,尹小跳告别

了心灵的负罪,/头顶波斯菊0,飞向了/内心深处的花园0。铁凝安排这样的一个结局显然是对人性净化的真诚思索,也是对整个人类充满/爱0与/善0的美好向往。在一切人性的丑陋被净化之后,高贵纯洁的灵魂飞升起来,光明与平和充满心灵,通过这样的艺术描写,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所追求与渴望的人性之美的微光的闪动,感受到作者所期望的精神与理想之国的闪现。在揭示丑恶的人性的同时,铁凝不停地寻找着释放人性升华人性的生存空间。死去的私生子尹小荃始终是尹小跳心中最隐秘的影子,招之即来,挥之不去。正是尹小跳心中负罪着这个永远无法抹去的影子改变着她的为人,调整着她的人格,甚至盼望着被惩罚。铁凝借此阐述一个观点/无缘无故的善良和宽容是不存在的,是天方夜谭,只有怀着赎罪的心理才能对人类和自己产生超常的忍耐。0[1]因为尹小跳的一生都是在赎罪中度过,所以她对生活中的人与事有着超常的忍耐。窨井事件也从此改变了尹小跳的人生,塑造了她健全的人格。比起尹小帆、唐菲,尹小跳的起点并不比她们高。当初,她厌恶母亲章妩,嫉恨妹妹尹小荃,也无法摆脱嫉妒心理的纠缠,而参与了共同犯罪。尹小荃的死亡是大家合谋的结果,唐菲是主谋,尹小跳、尹小帆、陈在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共同犯罪,但沉重的负罪感却被尹小跳一个人主动的扛了下来。在漫长的岁月里,尹小荃的眼睛一直跟随着她,注定了她长久的忏悔、反省、自责自己的/犯罪0行为。尹小跳独自一人背负着人生的十字架,承受着生活给予她的一次又一次的磨炼,方兢对她纯真情感的作弄;尹小帆把对尹小荃的嫉恨转移到她身上,并处处与她争夺,与陈在无数次的错过;章妩对自己容貌的过激行为;尹亦寻对章妩残忍的报复;唐菲给她带来的内心压力。这一切都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尹小跳。但由于尹小荃的存在,使她摆脱了外在的干扰而专注于对内心灵魂的拯救。尹小荃/是她心房的花园里第一株嫩芽,她作践这嫩芽,这嫩芽却成全了一座花园。0她既受制于自己的内心欲望,不懈地自我反省,又使她最终超越了自己的欲望;强烈的赎罪感使她的内心生活有了追求的目标,成全了自己完善的理想人格,/终于走进了她内心深处的花园0。尹小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在自觉地对自我忏悔中,完成了人性的提升。即由恨到宽容,由焦躁到平静,最终达到对所有人的理解与平和的爱。于是,方兢的情感捉弄,已不再是伤害,而是恕罪的磨炼;尹小帆的嫉恨也是值得同情的、可以理解的行为;甚至对章妩的过激的自我形象修改,也能感受到章妩内心忏悔的深深不安;而当她终于遇上了陈在时,体会到万美辰的内心痛苦,又

023

作家论

使她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幸福追求。我们在尹小跳身上,感

受到生命的澄澈与灵魂的博大,美和善就这样冉冉升起。

铁凝对人类隐秘心理的持续探索,在尹小跳的身上获得了

升华。尹小跳也像普通人一样无法摆脱嫉妒心理的折磨,

但她不断深入自己的内心,不断反思自己的卑琐欲望,将

怨恨情绪有效的转化为向善的动力,不断地追求完善的人

格理想,最终完成了自我的人格建构。

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成长意味着那丰富的潜能打开通途

的过程,意味着她在使自己成为自己,那需要不倦地努力、尹亦寻却用一生的沉默来遮挡自家的丑闻,用自己的无言来作为对自己妻子不忠的惩罚武器。当小跳跟父亲吵过一架之后她突然发现了自以为强大的父亲的虚弱和无助,跟自己以前一直以为的父亲的强大与有力形成了巨大对比,还有多年以后重逢方兢时她发现了当年自己所迷恋的对象的可怜与苍老时,她便是一个觉醒的走向成熟的女性。她实现了对男性主体的毫无原则的崇拜的一种颠覆和跨越,表明了女性掀开了重重历史帷幕战胜了自己。在数千年的封建制度下,中国女人心灵上被罩上了层层的灰尘,女性不断地自省,不断地改善和创造自由的健康心态,而这一切

自始至终伴随着因正视自己被内化的事实而不可避免的心灵

搏斗。尹小跳的精神成长的经历显示了女性自我救赎获得幸

福的可能性及艰难性,这是一个艰难的女性跟自己跟别人不

断纠结战斗的战争,而最后尹小跳自我救赎的胜利显示了作

者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及对女性美好前途的信心及期望。

首先是对自己的母亲态度的转变上。当用道德的标准

来衡量母亲跟唐医生事情的时候,对母亲充满了发自心底

的仇恨,对母亲用冷漠的惩罚一直延续到自己成年做了母

亲之后,这种无言的惩罚使章芜与小跳的母女温情消失殆

尽;但是尹小跳的身上的反思意识使她对自己的过失与极

端的偏执有着很强的自审意识,面对可怜的母亲加上她做

了母亲之后对母性的理解,她的灵魂发生了一种飞跃,她

放弃了固守多年的对母亲的惩罚,用一种极大的包容与仁

爱的心理宽容了多年存在隔膜的母亲;她认识到从来没有

像今天这样的爱过她的母亲,她要去理解她,而不是在意

她曾经犯过的错误。对母亲的宽容不仅使母亲得到解脱,

更为重要的是让自己也得到了解放,这种对母亲的谅解显

示了尹小跳的心胸已经冲破了过去狭隘的局限,显示了她

的心中对罪恶和传统道德的胜利。

其次尹小跳的成长表现在对和谐两性关系的理解与领

悟上。童年所受到的性的丑陋和罪恶的教育使她对性的看

法自开始便有着一种不正常的保守与偏见,可是慢慢地在

陈在的爱的温暖下,她慢慢地意识到爱和性是分不开的,

有爱的存在的性才可以得到幸福的快感,性不是一种丑陋

的事情,当它与爱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就取得了最美的

解释可能。她跟陈在的关系显示了她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很

大程度上的感悟与超越,她已经达到一个健康和人性化的

对性的理解层面,而这种理解也是获得幸福的必要准备。

最后当陈在离婚后,尹小跳并没有跟他结婚,当她感觉到

陈在对前妻的惦念的时候,她勇敢地下了决心让陈在回到

了前妻的身边,虽然尹小跳这样放弃已经到手的幸福她自

己也很痛苦,但是她深刻的意识到爱一个人并不是要占有

他,陈在对妻子的惦念显示了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

而这点让小跳发疯地爱上了他,但是也因为这点又不顾一

切地把他推走。在他们的关系中,铁凝试图表达理想的男

女关系:灵肉和谐,相互温暖,彼此承担,相互独立。这

是具有了独立主体人格意识的女性对自我性别角色的体认。

最后尹小跳的成长还表现在她对男权社会对男性的真

正超越上。对自己的父亲她从小就把他当做一切问题的解

救力量,当家里出了事情之后,她首先想到的是给自己的

父亲写信,希望自己的父亲可以把这件事情解决掉,但是

024的斗争对象不仅是真个压迫她们的男权社会,更为重要的是女性跟自身意识深处存在已久的意识的斗争与拼搏。尹小跳走出困境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做到的,铁凝通过尹小跳内心自我反思的长期性及自我救赎的艰难性,说明了女性要想获得幸福的归宿,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必须要勇于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要勇敢地审视自己的罪恶及污浊,内心解放是通往幸福的惟一道路。当然理想生存状态的抵达只有信心和热情是不够的,还要具备自主行为的能力,因为/快乐本身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我心中的。0[2]要脚踏实地、耐烦地接受生活的磨炼,要经得起生活的折腾和摔打。骚动不安的灵魂永远没有被救赎的可能,而只有尹小跳才有可能达到幸福的彼岸,因为她的心灵是穿越复杂之后的单纯,只有这种心灵才是强大和有力的,只有这种心灵才会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感觉到身边人的可爱,才能获得人人都在追求的幸福,才能在理想的家园获得灵魂的宁静。/真正的清澄绝不是单纯的明快,真正对生活的体贴和爱是从最初穿越了很多苦难、毁坏、甚至是地狱的某一段,仍然没有沉下去,而是一再地上升,最后达到的境界才是澄明0[3]。这是铁凝在对人类生命体验和深层人性揭示中所达到的境界。通过深刻剖析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铁凝为捍卫整个人类的精神健康和心灵的高洁奉献了最慷慨无私的热情,在对人性的博大关怀中,凝聚了她对整个人类和现实生活永恒的爱。铁凝众多小说中主人公对/人性0深刻反省的基础上进行的忏悔和自我救赎实际上寄托了她对整个社会的深刻思考与不断反省。在一系列的所揭示的人性自省的背后,我们看到铁凝对人类生活的温厚的关怀,对社会生活更加健康、合理的期待,对人性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的美好希冀。[参考文献][1]铁凝.大浴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2]铁凝.是什么使他挽留住了直面人生的一片童贞?[OL].江西散文网5名家访谈录6,2009-04-02.[3]傅光明.铁凝:穿越了复杂之后的单纯,是我一直希望追求的境界[N].山东画报,2005-02-01.[作者简介]朱崇娴(1963)),女,河南郑州人,硕士,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文化传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73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