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介绍信】
介绍团结的句子10字篇一
《团结就是力量》
识字5教学设计
浞水镇中心完小 齐林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移、谋”等10个生字。会写“斤、折”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渗透环境保护法第一章总则第六条
第一款和第六款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对谚语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借助形象 、直观、感性的东西,创设语言以及画面情境,让学生理解谚语。
四、教学准备:准备说明团结力量大的图片或课件和树枝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学生抬水的两张照片
师:同学们第一幅图是谁啊?他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生:、、、、、、
师:看第二幅,刚才那个同学他一个人抬不动那桶水,遇到了困难,你们看谁来了?他们在干什么?结果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
(引导学生回答: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并板书)
(二)、新课讲授
师: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我们是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关于团结的谚语,喜欢吗?(喜欢)提醒纪律;那就坐好吧,可要专心听讲哟,好好表现。
1、看一看、读一读
(图片展示谚语的含义)
师:老师这有几张图片想和大家分享分享。展示出第一副图并问学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生:、、、、、、
师:很多人把一墩像山一样的大石头移走了,说明了人多力量大。 得出人心齐,泰山移。
接着和同学们一起看第二、三幅图
师:一天在语文课上老师提出了个难题,同学们就前后两桌围在一起干嘛呢?
生:、、、、、、
师:大家在一起想办法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从第三幅图中看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完整的句子)
生:我从图中看到了熊熊燃烧的大火。
师:同学们一根柴火能燃这么大吗?
生:、、、、、、
得出第二组谚语: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教师拿出一根树枝请同学折断,然后再拿出一把树枝请同学折断。
师:同学们一根树枝容易折,一把树枝呢?(图片展示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生:、、、、、、
得出第三组谚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师:同学们说到筷子老师想到一个问题,每天你们吃完早餐很多同学就把一次性筷子、碗乱扔。这样做对吗?应该怎样做呢?
生:、、、、、、
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要保护环境,不要破
坏环境。记住了吗?孩子们。
师:狂风来了路边的小树容易被风吹断,一片树林风还能这样狂吗?
生:、、、、、、
师:这就是树多成林不怕风。
通过图片学生引导学生得到第四组谚语: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展示一朵花的图片和百花齐放的图片
师:同学们,哪幅图最漂亮啊?
得出第五组谚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识字5的知识。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板书;识字5
2、学一学、认一认、读一读
(1)、教师范读一遍谚语。
(2)、学生自读并勾出文中生字和新字。
(3)、图片展示出课文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并请两位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看看这些生字宝宝,谁最想读,还有谁想读?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
(4)、教师检查学生认识的情况。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宝宝的帽子去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图片展示出不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个别读,分组读)
师:同学们表现不错,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眼力,有信心吗?生字宝宝都藏在句子中去了。
(5)、把生字带入句子中请同学们齐读。(图片展示课文句子)
3、写一写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8个新的生字宝宝,它们告诉老师要和你们做朋友呢!你们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啊?
生:、、、、、、
师:老师现在就带着大家去认识他们。
师:生字宝宝我带着我的学生们来和你做朋友了。
图片展示文中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
师:我们来看一看生字宝宝们长什么样子并听一听它们做的自我介绍
播放生字的读音,让学生跟着齐读生字,开火车读。
师:同学们生字宝宝说它们有个问题想考考你们,你们怕吗? 生:、、、、、、
师:它们的问题是说说它们的结构。
生:、、、、、
图片展示生字结构
师:同学们生字宝宝夸你们聪明呢!
师:唉!生字宝宝现在遇到了困难需要咱们帮帮它们,同学们咱们是新世纪的小主人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啊?
生:、、、、、、
师:生字宝宝需要咱们帮他们找伙伴,也就是组词。
生:、、、、、、
图片出示组好的词语,并请同学齐读。
师:同学们生字宝宝很感谢你们的帮助,它们愿意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了!它们说让你们赶紧把它们领到你们的八卦格本子中做朋友呢!生字宝宝说怕你们不知道它们的笔顺,在写前得把小小手伸出来写写它们的笔顺。看看每一画在八挂格的什么位置。
(1)、图片展示八卦格书写诀。
(2)、学生书写斤、挑、容、易这四个字,每个字写两遍。
(3)、教师巡视书写情况。
(4)、展示写的好的学生的字。(在学生中展示)
(三)、总结
师:同学们识字5的这些谚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啊? 生:、、、、、
(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四.拓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的有哪些事?说一说
并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六、板书设计:
识字5
一个人的力量---小
集体的力量---大 团结就是力量
介绍团结的句子10字篇二
《10、11年语句扩展题目》
(10年全国卷Ⅰ)
19.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5分)
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观念,低碳经济其实______①____,低碳经济也涉及________②____。
答:①
②
解析说明:本试题考核的是语言概括能力。其实这种问题并不新鲜,它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我们要理清文段的结构,找出其的中心句,是“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发现其实是对低碳经济的概念的解释和产生。然后分析提出问题的上下文,就会发现有两个词语给我们暗示:“其实”“ 涉及”。分析它们就可以发现答题的大致范围,既命题者要求从什么方面进行解答。“其实”是解释它的实质;“涉及”说明它的外延范围。两个题的答案范围就是,1、那么多的解释有什么本质内容在里面。2、解释中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对象。
分析的时候必须紧扣原文,在理清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发现那些例子中的解释是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既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其次我们发现它们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科领域繁杂。将其总结出来,就是准确的答案。
参考答案:1、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 2、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10年重庆卷)
20.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
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千里为重:
广大为庆:
参考答案:
千里为重,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名扬海外
广大为庆,人杰地灵生活幸福喜上眉梢
(10年重庆卷)
21.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
(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
学生坚持说:
参考答案:
老师婉拒说:你的肩膀还很稚嫩,还是让我来担当自己的重任吧。
学生坚持说:你不磨练我稚嫩的肩膀,我以后怎么担当重任呢?
(10年陕西卷)
16.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____①____?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使我们的传统美德。 ___②___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___③__,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___④__。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涉及到很多方面,它需要___⑤___。
23.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4分) 给力 雷人 粉丝 妙趣横生 山重水复 美不胜收 怡然自得
【解题思路】用上四个词语,语义要完整,句子通顺,意思表达清楚,有一定文采更好。
24.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
2012年9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将在天津举行,预计有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的70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参与盛会,下面是此次盛会的吉祥物“津津”
。
一、请你以东道主的身份,根据上图向大家介绍吉祥物“津津”,要求描述形象,并说
明寓意。(4分)
(2)请为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拟一条宣传语。(2分)
【参考答案】吉祥物取名为“快乐阳光——津津”,寓意阳光、快乐洒满津城。阳光既
象征着光明与未来,也是青春和希望的象征,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相契合,
寓意中国当代大学生团结、奋进、健康、快乐地成长。取材阳光同时象征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共建美好社会的理想与心愿。“津津”张开双臂笑迎八方来客,反映天津人民热
情好客的民风,其跳跃和欢庆胜利的姿态,预祝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并祝运动会取得圆
满成功。
23.班上举行节日文化主题班会,李明同学先介绍了“元宵节”(正月十五),接下来韩梅同学介绍“中
秋节”,这时班会主持人要说一段话,将前后两位同学的节日介绍串联起来。 请你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6分)
【答案示例】
感谢李明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灯火阑珊”元宵佳节盛宴,一场元宵文化大餐。同学们,这样的灯火阑珊,这样的月圆之夜,你是否会想起另一个月圆的十五之夜?是啊,天上月圆,人间月半,那一轮皎月又挂在了中天,有请韩海同学给我们介绍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大家欢迎!
4.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请写出鲁迅小说中
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
按语。(5分)
⑴姓名: 夏瑜 作品名:《药》
⑵按语:继述先烈之遗志,光大志士之精神,为中华复兴而奋斗。
解析:从2010年起,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似乎已不言而喻地成为江苏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了,而且考查的形式也似乎固定了下来,有增加江苏考生学习量的“嫌疑”。但从去年考查的美人鱼到今年考查的秋瑾,内容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并不存在刁难考生。
此题的难点在于对“按语”的理解上,因为“按语”是学生很能接触到的词语,生活中也很少用到此词,所以命题人应该配以注解才是——这不能不是命题者的一个小失误!
按语: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此题所写“按语”应是对开设该专栏进行的说明,即为什么要开设该专栏。
20.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
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5分)
宛风:①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②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宛风:③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④
李老师:好的,再见。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①李老师,您好!我是宛风。
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看行吗?
③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呢?
④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您。老师再见。
【试题解析】这是很有生活味的题目,题目给定的是一个师生对话的情境,要求补充的是学生的话
语,内容的补充不难,关键的是要得体,要符合说话的情境和学生的身份,还要有礼貌等。
20.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他捐赠的肝脏在天津成功移植给
了一位患者。请你以这位患者的名义给史铁生写一段感激的话。要求:①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②不写称呼语; ③不超过l00字。(6 分)
答案:略
解析:要注意结合史铁生的生平与事件本身切入。
(2012年山东卷)19.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5分)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 ,
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 ,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
④ ,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晨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 。
19.答案示例:①“望”最重要。②即便是“居”, ③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窗子也很重要。窗子必不可少)④景色都不(尽)相同。⑤丰富的审美感受。
20.安晴同学一直想参加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一天,安晴向学生会组织委员李华同学询问相关情况 。下面是他们交谈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分)
安晴:① 李华:当然可以,欢迎你加入!
安晴:② 李华:下周六正好有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安晴:③ 李华:我们打算赠送一些书籍、文具,还要给他们辅导功课呢。
安晴:哦,我有一些书,正好可以带过去。
李华:④ 安晴:好的,我出个小节目。
介绍团结的句子10字篇三
《句子》
中 国 共 产 党
党 志 愿
×××书 入 申请人姓名
说 明
一、申请人填写入党志愿书要严肃、认真、忠实。填写前,党支部负责人或入党介绍人应将表内项目向申请人解释清楚。
二、填写入党志愿书须使用钢笔、签字笔或毛笔,并使用黑色或蓝黑色墨水。字迹要清晰、工整。表内的年、月、日一律用公历和阿拉伯数字。表内栏目没有内容填写时,应注明“无”。个别栏目填写不下时,可加附页。
三、在上级党组织批准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后,应及时将入党志愿书存入本人档案,没有档案的,由基层党委保存。
介绍团结的句子10字篇四
《第十册语文第一单元》
介绍团结的句子10字篇五
《十册及1-3单元教材介绍12》
介绍团结的句子10字篇六
《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的要求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E。“扩展语句”,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简单凝练的语句或一组词语,扩展成表达具体明朗,语言丰富多彩的语段。“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或者一个长句进行正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
二、扩展语句
1、扩展的种类
(1)单句的扩展,也叫句内扩展。如:我散步回来,可扩展为:傍晚,收获满心喜悦的我,披着满天火红的晚霞,从海边散步回来。
可见,添加适当的时间、地点、情态等定语、状语、补语之类的附加成分,加以修饰、补充,就可以使单薄的句子丰满起来。当然,改后的句子应尽可能保持原来的单句的结构。
(2)复句的扩展。如:走在路灯下人群中,我被南京路步行街的都市风景吸引了。可扩展为:穿过灯的峡谷人的波峰,感觉在流光溢彩的长河中慢慢游移,我被南京路步行街这道熠熠生辉的都市风景渐渐吸引了。
复句的扩展,除了对每个分句(单句)使用(1)中的方法外,还要着意选用一些特殊句式。
(3)综合扩展
这类扩展可以是由单句到单句。或是由单句到复句,总之是使之生动形象、丰满细腻起来。这类扩展需要大量使用辞格,如:歌声传到很远的地方,可扩展为:歌声,像小溪,像轻风,像白云,穿过树林,掠过村庄,飘过山岗,一直传到很远的地方。
(4)语段的扩展
给定一个话题,提供一个情境,能自如地加以阐释、发挥,引申,从而使之明确、丰满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语段。如:潇洒是一棵挺拔的树。可扩展为:潇洒是一棵挺拔的树,在风里自然地飘摇,没有固定的姿态,却有一种从容,一种得心应手的自
信.一种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敢倾斜又伸得直。既无拘一格千变万化又万变不离其和谐的能力,不吃力,不做作,不雕琢,不紧张,不声嘶力竭。我们说,这就是潇洒。
2、扩展的形式
重难点1 阐述型
[典型] (2007年四川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交谈。
树叶(感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比)
阳光(谦逊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
解析:这是一种在规定情境的情况下进行阐述性扩展的题型。这种阐述性扩展题往往是对概念、理论、情境或概括性的语句进行具体的阐述,使浓缩的语意变得具体形象。首先题目规定一个情境,即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交谈。然后,提出不同的
要求:1.规定了树叶与阳光的谈话内容,一是感激,一是谦逊;2.规定了二者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一是排比,一是比喻。抓住了这些,就可以对试题作出解答了。
答案 树叶:1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2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使我的生命充满活力。阳光:1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2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
[方法探究]
1. 看清要求,分清文体。做题时,要看清需要扩写的语段是什么文体,是记叙性的,是描写性的,是说明性的,还是议论性的。
2. 辨明情境。准确识别题目提供的情境及情境所体现的具体氛围,扩写的语句要符合情境规定的氛围要求。
3. 明确重点。准确把握题目规定扩写的重点对象,不能偏离,更不能转移。
4. 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是扩写的灵魂。要根据题目提供的情境,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保证将情境表现得具体而生动。
5. 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在扩写的时候,除了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以外,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这样不但能使自己有话可说,而且能使扩展后的语段形象、生动、感人。
重难点2 补充型
[典型] 扩展下面画线句子,具体形象地表现胡杨林那宁死不屈的斗志和团结奋斗的精神。(不少于70个字)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像一个刚刚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但是,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解析:这道题属于“给定语题”扩展题型,题目要求以“因缺水而死亡了”为内容,我们在作答时可以用“因缺水而死亡了”作主语来展开想象,题干又要求“具体形象地表现胡杨林那宁死不屈的斗志和团结奋斗的精神”,这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在作答时要围绕与题干主旨一致的内容来写。
答案:因为缺水不少死去了。死亡后的胡杨林仍高举着一条条痉曲的、干枯的胳膊一齐对着蓝天,仍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密密麻麻、粗粗细细的胳膊汇成了一个坚强的方阵,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死去的自己。
[方法探究]
补充型扩展语句题可以是给定话题加以补充,也可以是给只存在主干成分的句子添加一些附加成分。往往是扩充一些表示范围、时间、数量、性质、状态、动作、情态等的词语或句子。
1.读懂题目及要求,准确辨明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2. 仔细分析原句,寻找扩展的突破口,看清原句的表达类型、修辞方法、情景色彩等。
3. 合理地推断想象,具体地描写情景,注意主旨一致,修辞、句式、氛围、色彩要恰当。
4. 检查扩展内容,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与原句意思一致。
重难点3 分析型
[典型] (2007年重庆卷)有人说:“有时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请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要求:续写的话与引文衔接自然,语句通顺。字数在70到90之间。 解析:此题是分析类扩展,首先,要看清要求是以此句话为开头进行续写;其次,要抓住扩展的中心,即这一句话的中心,“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必须围绕“善良”来续写,谈出“善良比真理更重要”的理由;再次,要注意衔接自然和字数的要求。
答案:有真理固然重要,但是真理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得合情合理、文美无缺;如果拥有善良,也许会比拥有真理更符合情理。如此善捐款、见弱相助,这善举正是人性的体现和社会的真正需要。
[方法探究]
分析型扩展重在分析,或由总到分的分析,或由果索因的推导,或正反评说等。
1.审清题目要求,找出分析的重点所在。
2.审清表达方式,是记叙还是议论,是描写还是抒情,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3.续写部分要与原句、原段衔接自然。
4.围绕被续写的部分进行想象扩展,不可另立话题。
重难点4 鉴赏型
[典型] 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诗扩展为60字左右的语段。
解析:此题没有要求从哪一方面进行鉴赏,我们可以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来完成,可以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答案:漫天星斗,遥挂似垂,几与辽阔的平野相贴;江上的明月,在万里大江滚滚的波涛上翻滚。置身其中的诗人,面对这一阔大雄伟的境界,顿时产生了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
[方法探究] 鉴赏型扩展主要是指对古典诗句及格言、警句等以赏析的方式进行扩展。鉴赏主要是指出主体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妙处,可以从思想内容(情感、画面、主题等)上,也可以从艺术手法(风格、表现形式、语言等)上进行鉴赏(评价)。
1.审清题目要求,看清提供的话题或核心词。
2.找准题目中要求扩展的重点是什么。
3.看清题目设置的情境,按要求扩展。
4.分清表达方式,如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
5. 利用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想象,搜寻自己记忆中的情景,将它描绘出来。
3、高考题体验 详见《模块总复习》P248。
4、扩展指导
(1)对联词成句题,要讲究方法,突出重点。这类词往往以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为重点,扩展时要以之为中心,围绕它展开联想,展开描写,强调它的重要作用。
(2)对扩展句子题,要根据题目要求选定扩展的重点,展开联想和想像,运用动词、形容词等直接摹写,或用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修饰限制,或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加以描写,使得语句扩展开,变得生动具体、形象丰满。
(3)对话题情境阐发题,应展开联想和想像,多用手法,增强意蕴。比如,在内容上要发挥想像,合理创造,或进行联想,发散思维;或设身处地、感悟情境。在表达上要充分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
(4)扩展语句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语句的表达方式、语体色彩、态度、色彩、语句意蕴等。在此基础上认真审读题干要求,然后将所给语句分类处理。
记叙性语句 一般来说,记叙性语段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为骨架规模的故事梗概,二是作为文章血肉的描写成分。故事固然重要但更能显示语段创造价值、决定其表达成败的还是形象的描写。如果要求扩展记叙性语句,这类语句一般都是描写空泛、角度单一的语句。考生可发挥丰富的想像力,为形象创造特定的情境,或抓住形象特征多角度描写。 说明性语句 说明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并将其介绍得具体、明了。如果要求扩展说明性语句,这类语句通常要么是介绍太概括,不具体,要么是还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因此,要从具体或抓住特征方面着手加以扩展。
议论性语句 一般地说,议论要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如果要求扩展的语句
属议论性语句,通常这类语句或者论据不充分,或者论证角度单一,导致论述空洞无物,缺
乏说服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考生要认真分析所给语句的缺陷,根据题目要求加以扩展。 注:请结合苏教版选修教材之《语言规范与创新》P97。
三、作业:《模块总复习》P258—P260.
第二课时
[考点透视]
扩展语句试题的基本走向:从“扩展语句的文体看,它或者是叙事性的,或者是描写性的,或者是议论性的,或者是说明性的。从扩展语句的语体看,它或者是书面语体,或者是口语体;或者是文学用语,或者是公文用语。从扩展的性质看,它或者是严式限制性扩展,或者是宽式限制性扩展。从扩展对象的情境看,给定的情景一般是考生所熟悉、且容易对其进行扩展的,生僻的或鲜为人知的情景,一般不会进入考题。从试题难度看,该题属于中难度题,考生只要审明了题旨,一般都能有话可说,但又不是信手拈来所能奏效的,所扩展出来的语句又有优劣之分。
“扩展语句”在2000年高考中率先亮相。该题位于第六大题,采用主观题型,赋分6分左右。在2001年和2002年高考中连续空缺,究其原因,主要是它的写作内容和方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它的评分标准又缺乏可操作性,不过,鉴于它毕竟是一个新颖而独特的考点,可以预测命题者会在近几年有所测试,以证明它还“活着”。否则,《考试大纲》就会失去信度。实际上,2001年和2002年的春季高考卷及北京高考卷就一直有这种题型。所以,我们仍必须重视这种题型的训练。
注:请结合《模块总复习》P248—P253。
★例题评析:
[例1] (2002年北京高考第25题)以下面给出的文字为开头,以“路”为中心,分别写一段话。(每段续写不少于50字)
①北京的路平直而宽阔□□□□□□□□□□□□□□□□□□□□□□
②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
[答案] ①(北京的路平直而宽阔,)四通八达,每天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不管白天黑夜,它总是那么不知疲倦地作着导游,把八方来客,送到广场、商店、书城、公园,让他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②(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沿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走出学校大门,一条通向社会的路布满坎坷,充满曲折,但大路尽头的世界是那样精彩、神奇。
[解析] 这是一道扩展语句题,题目要求以“路”为中心,就是说所写必须以路为主要描写对象,不能抛开路去写路上的行人,路边的树木,或只谈人生不管“路”。此外.语言首先要与所给的第一句话街接,语言围绕“路”这个中心要尽量写得流畅、生动。 ★阳光演练:
l.按照下面句子的思路,合理展开,组成一段话。
科学家早就认识到,没有孤立的生命,也没有独立的环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情景把下面的词语连成一段话。(词序可以调整)
①用“风、树、雨”表达自己获得荣誉、受到表扬时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风、树、雨”表达自己遭受挫折、受到批评时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月亮”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将离开家门 我 月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回到家中 我 月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街道上”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沙尘暴时 我 街道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大雪后 人们 街道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下面的情景,以“真懊悔”为重点,选择一种写一段话,不少于30字 情景一:面对错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面对试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
现在有不少这样的孩子,他们品尝过各种各样美味的糖果,却从来没有到野外摘吃过桑椹、酸枣;他们能按照图示垒起精美的积木,却从来没有自己动手做过一把木刀、木枪;他们常独自玩电子游戏, ① ;远离大自然, ② ,没有小伙伴。这样的童年难道 ③ ?
7.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创造”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人类社会的发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中学时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文意完整。
哈佛大学图书馆内珍藏着哈佛遗赠的250本珍贵的图书,并规定读者只能在馆内阅读,不得带出室外。1764年的一天,一名学生违规带出了其中一本,自己珍藏起来。几天后图书馆失火,全部藏书付之一炬。这名学生意识到,他手中的那本书是唯一的遗存了,经过思考把书还给了学校。霍里厄校长收下书,感谢了他,但是仍然下令把他开除出校—— 他违反了校规。哈佛的理念是 。
9.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大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答;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答;
10.请选择下列其中一句诗,把它扩展为不少于60个字的描写性文段。
①七八个星天外 ②两三点雨山前
答:
★阳光点拨
1.生命是一个各类有机生物相互联结、休戚与共的网络„„
2. ①雨轻逸地流落下来,滋润着风儿摇拽着的欢舞的树。
②树在暴风骤雨后丧气地垂着头。
介绍团结的句子10字篇七
《五语第十册期末复习资料》
(一)阅读积累
1、《童年的发现》一文中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要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2、如果把《牧童》一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描述的画面是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
4、积累名言警句。
(1)天行健, 。
(2)有志不在年高, 。
(3)莫待闲, ,空悲切!
(4)少年易学老难成, 。
5、人们被 、 、 (写成语)的洪水惊醒了,可以用 、 、 等成语来形容当时情况的危急,面临洪水,人你的心情是 、 、 (写成语)。
6、写名言警句。
(1)有关珍惜时间的:
(2)有关团结的:
7、写出描写英雄人物品质的成语: 、 、 。写出描述神话故事的成语: 、 、 。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这样写的好处是: 。
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1、玉不琢,不成器; 。
12、 ,露似真珠月似弓。
13、写出两句你背过的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或名言。
14、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故事都与数字“三”有缘,如《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
请你再写出几个,如《西游记》中有 、 ;《水浒传》中
有 ;《三国演义》中还有 、 等。
15、水面上 。只见 。高大的石头建筑 。 , 。 ,古老的威尼斯又 。
16、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0、一叶渔船两小童, 。
2)、最喜小儿亡赖, 。
3)、茅檐低小, 。
4)、路曼曼其修远兮, 。
5)、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 , 。不管遇到 ,
不管遇到 ,它总是那么直,那么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 ,空气
天空 ,使我 ,表示 。
2、忽然,像 , 。马上的 , , ,像 。
3、白杨树从来就 。哪儿 , , 。不管 ,不管 。
它总是 , , , 。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出自《 》一文,这篇课文的作者
是 。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经历的往事;看到了祖父园子里的 、 、 、 与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一起发现了 的规律。真是其乐无穷,妙趣横生。
6、“天行健, 。”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名著《 》;“ ,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 写的《 》;“不积 , ;不积小流, 。”从荀子的这句话中你读懂了: 。
7、“黑旋风”“浪里白条”都是明朝小说家 写的《 》里的英雄好汉,前者指 ,后者指 。你还知道其他三部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吗?如
《 》里的 《, 》里的 《 》里的 。
8、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9、用一两句话写写你对晏子的评价。
10、我们读了《再见了,亲人》感受到 、 、 、等是亲人。分别从 、 、 这因为 。
11、《金色的鱼钩》向我们介绍了一个 的老班长,文中“在
。
12、《将相和》是根据 改编的,课文讲了三个小故事,请分别用一个
小标题概括: 、 、 。文中你最喜欢的人是 ,5、第二单元是一组有关 的作品,读了这组课文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英子在 些事例中体会到的,文中我最喜欢的几句话是 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
理由是: 。
13、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什么是“军令状”?
(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14、只见师傅的手臂 , ,如同 , ,每一摆刷,
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 ,极是好听。
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 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
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 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 翡翠花洋绉裙。
16、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 ,让我们看的人 。
17、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
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的感情。
18、“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这里的美丽包含了哪些内容?怎样理解“美丽并
没有改变”?请你结合身边的事例来说一说 。
19、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行动轻快灵活, 。
20、走过任何一条街, , , , 应接不暇。
15、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 金丝八宝珠髻, 句子中把花当作人来写的词语是 。读了这几句后我们能感受到作者
21、 ,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联系上下文说说“耐
人寻味”的含义: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眼中“耐人寻味”的场景: 。
22、《草船借箭》一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分别是: 与 。
23、《草船借箭》一文中,故事是以 为主线。草船借箭的原因是 ;经过是 ;结果
是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 。从本文中,我们看到一个 的诸葛亮, 的周瑜, 的鲁肃。
24、 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群众的喜爱。
25、相声是 的艺术,也是 的艺术,运用 的技巧,
组织语言逗观众哈哈一笑,并有 、 的功能。
26、《打电话》这段相声采用 的手法,对那些
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27、《晏子使楚》讲述了 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 次侮辱晏子,
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 的故事。本文是按 的顺序来 写的,称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 和 。
28、《牧童》一诗的作者是 代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
休憩图:有 、 、 和 ,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的 。
29、《舟过安仁》一诗是 代 所作,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 的两个小渔童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30、《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 代 ,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
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 和 。
31、先解释带点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介绍团结的句子10字篇八
《十册复习》
十册复习
1.草原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4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5理解句子: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白杨》
1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 理解句子: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
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借物喻人,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a直,b生命力强,c坚强,不动摇,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解释说明。
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古诗词三首》
1《牧童》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2《舟过安仁》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3《清平乐•村居》词意: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4《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5《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宿新市徐公店》
6《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2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学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想象,看骆驼脱毛,想念骆驼队。
3为什么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为了防狼,“我”的想法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路程的寂寞,增加行路的情趣。你的猜想
是 。
《童年的发现》
1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梦中飞行;思考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产生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的疑问并对此进行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2费奥多罗夫是个有求知欲望、探究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一语双关。它既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又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
《杨氏之子》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2全文意思: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理解句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说话婉转,礼貌,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
《晏子使楚》
1《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
2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再见了,亲人》
1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作方法的共同点:
以谈话的口气叙述,以请求的语句开头,反问句结尾,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
2、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3句子理解: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用反复呼唤的方式来表达。“再见了”说明“依依惜别”,“亲人”表现“关系亲密”;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的眷恋”。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2〉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
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c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桥》
1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是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座桥梁正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3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4句子理解。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群众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将相和》
1本篇课文时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指廉颇,
介绍团结的句子10字篇九
《25团结的力量2》
菊花台小学导学案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辛苗苗 审核人 :
2
介绍团结的句子10字篇十
《识字五》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