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精卫填海表达完整的句子篇一
《精卫填海教案》
*22、精卫填海
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 钱玉华
(北宝兴路800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知道这则神话赞美了精卫鸟坚韧不拔的意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能借助注释,在理解关键字词意思的基础上,了解《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清楚。
[教学时间]
1.5-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不知道神话故事?
2、师:神话故事是在人类原始时期产生的,讲述的是关于神仙或像神仙一样有本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神话故事,名字叫《精卫填海》。
说明:
也许有些同学了解一些神话故事,但到底什么才是神话,学生对此知之甚少。实际上,对神话这一概念有界定,“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它与传说、民间故事有所区别。”但这样的表述对于学生的理解会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对“神话”有一个简单但正确的认识。
3、 出示课题:精卫填海,生读课题。
*板书:精卫填海
*学生就课题质疑。
4、这个故事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介绍《山海经》,请学生看课后注释①。 说明: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代表,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后的注释,对此有所了解,也培养学生仔细阅读注释的习惯。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些不同,它是《精卫填海》故事的原文,是文言文。请大家轻声读读这则故事,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借助文章后的注释或字典来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说明:
课文中有一些字学生因为平时接触不多,所以不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让他们圈出来,然后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在无形中教授了学生自学的方法。
2、交流。
*出示:
发鸠(jiū) 柘(zhì)木 喙(huì) 詨(xiào) 溺(nì) 堙(yīn)
*指名读,齐读。
3、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4、跟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读,齐读。
说明:
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文言文的课文,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首先会遇到的困难就是朗读。因为文言文的结构与现代文不同,所以教师可以先示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再带着学生朗读,直到读通顺为止,只有读得有语感了才容易了解课文的内容。朗读的形式要多样,不要让学生有枯燥乏味的感觉。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字典,在小组里逐句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
(2)师:在刚才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觉得有哪个词或哪句话不理解的呢? *学生质疑。
①出示句子: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②指名读。
③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其:它的;乌:乌鸦;赤:红色;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④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轻声自己试一试,指名交流。
(在那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说明:
这篇课文是选读课文,所以在句子的理解上尽可能让学生借助注释或字典自学。但教师通过学生质疑,对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要进行点拨。课文共4句话,第二句话最长,句子中有几个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学生可能不理解,课后的注释中又没有标注,这样对学生理解句子造成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突破难点。
(3)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其它句子的意思。
*师:先说说你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精卫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
(5)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轻声准备,交流。
(6)教师小结:同学们借助注释、查阅字典自己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课文共四句话,第一句写精卫鸟生活的环境;第二句写精卫鸟的外形、颜色和鸣叫声,并介绍了取名精卫的原因;第三句写精卫鸟的来历;最后一句写精卫鸟怎样填海。同学们能不能不看课文,根据四句话的主要内容来说一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指名交流。
说明:
教学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先了解有关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解释句子的意思,从句子再慢慢过渡到把整个故事讲清楚。讲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语汇,使句意表达更流畅。
2、感受精卫坚韧不拔的意志。
(1)出示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指名读,齐读。
*板书:溺而不返 堙于东海
(3)想象说话: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大海会怎么说?精卫又会怎么回答呢?
*出示: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 。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 。
(4)教师小结:不管春夏秋冬,酷夏严寒,刮风下雨,精卫鸟每天都衔了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一只小鸟想用这种办法填平大海。真是谈何容易!不过它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却是难能可贵的。它坚韧不拔的意志是让人敬佩的。
*板书:坚韧不拔
(5)感情朗读句子。
3、齐读全文。
说明:
文言文言简意赅,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精卫与大海之间的对话,感受精卫坚韧不拔的意志。通过想象,精卫的形象便生动起来,学生对课文的解读也渗入了主体生命的活力。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教师总结全文: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2、中国神话传说浩如烟海,除了《精卫填海》,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交流。
3、除了中国古代神话,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神话故事,如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有关的书籍。
说明:
将《精卫填海》的故事回归到中国古代神话这一大背景中,加深理解,并拓展延伸,把课前收集的神话故事进行交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时间上不允许,这一过程可以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溺而不返
*22精卫填海 坚韧不拔
堙于东海
关于说课
教材分析
《精卫填海》是中国的一则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全文一共4句话。第一句写精卫鸟生活的环境;第二句写精卫鸟的外形、颜色和鸣叫声,并介绍了取名精卫的原因;第三句写精卫鸟的来历;最后一句写精卫鸟怎样填海。课文条理清晰、语言精练,读来琅琅上口。
学情简析
学生能根据课后的注释、查阅字典来了解有关字词的意思,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文言文的课文,因为文言文的语言结构与现代文不同,课文中有一些字学生平时不大接触,所以学生在朗读课文上存在一定困难。
学生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已具备了详细复述课文段落的能力,本文只有4句话,所以只要解决了文言文向现代文的转换,学生复述课文的目标应该能达到。 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的课文,对于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感到陌生,所以需要先由教师带领学生正确朗读
精卫填海表达完整的句子篇二
《练习3》
练习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词语,通过读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2.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指名读题。
2.(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3.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4.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⑴自读。
⑵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⑶齐读。
5.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6.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7.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8.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⑴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⑵打开书,写下来。
⑶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成语。
2.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3.练写铅笔字,并能写正确、美观,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教具:投降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教学第1小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自读成语。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⑶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
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有感情朗读。
2.教学第2小题。
⑴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
⑵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⑷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认读三个生字。
3.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5.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6.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7.生描红、仿写其它写得好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珠
练习对话,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
2.解放军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指导练习说话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四.练习
1.各组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请代表上台表演。
4.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老教室实践一下。
5.现在都明白了吧?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走一走,诠认,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
(二)
一、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积累词语和生活经验的良好习惯。
2、读读背背。要求学生反复记诵,形成积累。
3、写好铅笔字。指导学生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并要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4、口语交际:指路。让学生学会为别人指路,并借以丰富交际经验,提高交际能力。
二、教学准备:
训练中的插图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学用字词句。
通过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文字符号与图画、词语概念与事
物之间的联系,了解这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与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二、教学准备:
教学插图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练习3。
你们看一下,一共有几项训练?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题。
(二)学习“学用字词句”的前一部分。
1、借助拼音读懂要求。
(1)读词语。
(2)看图并用线条把图和词语连接起来。
2、指导。
(1)看图画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车?叫什么名称?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自己拼读。
(3)指名读词语。
(4)齐读。
3、练习连线。
(1)述:请小朋友们用线条把词语和相应的车子连起来。
(2)学生练习连线。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4、反馈矫正学生连线情况。
(三)教学后一部分
1、借助拼音读懂后一部分要求。
2、指导。
(1)出示不完整的句子。
(2)让学生读、思、议。
(3)指名说。
3、练习。
(1)出示不完整的句子。
(2)让学生看前面的图来说。能说几种就说几种,越多越好。
4、延伸。
有谁还知道这些车以外的车吗?给大家讲讲。
(四)课后有兴趣的小朋友们可以收集一些汽车的图片资料,多认识一些汽车,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读读背背。要求学生反复记诵,形成积累。
二、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练习3的读读背背。
复习学过的内容。
(二)学习本课四个成语
1、出示四个成语。
这些成语你会读吗?你怎么会的?
2、请小老师带大家读。
3、老师讲故事:《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讲完后,让学生猜是哪些词语的意思。
4、指导读前两个成语。
读出情感:精卫填海容易吗?愚公移山容易吗?
5、小结: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不容易,仍然做,这就叫“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指导读。
6、读四则成语。读出韵味来。
(1)自由读。
(2)指名读。
(3)由读得好的同学带领上同学读。
7、练习背诵。
(1)自由读背。
(2)指名读背。
(3)男女生对抗赛背。
(4)师生对抗赛背。
精卫填海表达完整的句子篇三
《语文月考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诊断性测试题
班级___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剖开(pōu) 对峙(zhì) 苍穹(qióng) 炫目(xuàn)
B.蹒(pán)跚 遗孀(shuāng)忧心忡忡(zhōng) 毋(wú)宁
C.参差(cī) 磐石(pán) 剽悍(piāo) 迸(bìng)射
D.筛(shāi)糠 奇数(qí) 砭(biǎn)骨 吞噬(shí)
2.下列词语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迫不急待 畏缩不前 刚毅不屈 念念有辞 姗姗来迟
B、死得其所 养精畜锐 齐心协力 头昏眼花 疲惫不堪
C、芸芸众生 坚持不泄 风餐露宿 鲁莽大胆 忧心冲冲
D、精疲力竭 怏怏不乐 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 精打细算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2分)
A.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B.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C.杜牧对项羽投江自杀不以为然,认为他还可能卷土重来。
D.七十多岁的竺可桢,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
现。
B.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C.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D.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5.下列对课文内容说明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伟大的悲剧》一文讲述了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的一场富
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最后,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悲壮覆灭。因此,他们彻
底失败了。
B.《在沙漠中心》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的圣埃克絮佩里,文章主要记录了作
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经历痛苦——绝望——平静——乐观——勇气重燃的一段心路历程。
C.《真正的英雄》一文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讲演者以一个普通人和一位
总统的身份,与人民一道共同仰视几位“真正的英雄”,这些平易近人的肺腑真情是最能打
动人的。
D.“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有时也用来比喻不自量力。
6.诗词默写(8分)
①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中写郊野向晚静景,蕴含无限情思的句子是: ②
《约客》中表现作者含而不露的表达寂寞、焦躁心情的句子: ③李
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运用典故,点染诗人浓浓乡思的句子是: ④在
写作中,我们常引用《滁州西涧》中的诗句,来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表达对无声息者
的一丝同情,这两句是: , 。
5《江南逢李龟年》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诗句是 ○
6《论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
7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诗句 ○
7.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卧薪尝胆 守株待兔 精卫填海 锲而不舍 悬梁刺股 艰苦卓绝 直言不
讳
执着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逐日、 ;执着的人物不朽—— 的勾践、 的苏秦、闻鸡起舞的祖狄、面壁静修的达摩。执著是 ,是
坚持不懈,是一支永无休止符的进行曲。
8. 名著阅读。(4分)
互联网上的论坛是网民发表感言的地方。现在,有个文学论坛准备向大家征集“我最喜欢的
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取一篇,写上几句感言。(注意:不一定要在句式上
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名著:《童年》《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昆虫记》
示例:初读《骆驼祥子》,觉得故事好玩:再读,看到了祥子挣扎的痛苦,看到了他在困苦 中
走向堕落的无奈。我的理解在加深,对祥子的同情和怜悯也在加深。我真想走进小说,帮他
一把。
名著:
感言: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
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
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⑵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⑶几欲先走 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⑵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3、本文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
句子。(2分)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
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人,止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2分)
(1)、一狼径去( )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2、翻译句子。(4分)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 (1)表现狼狡猾的句子(2分)
(2)表现狼贪婪的句子 (2分)
三、现代文阅读(17分)
零下三十度的温暖
①那是记忆中最冷的一个冬天,最初的时候雪少,干冷干冷的,连我们在这地方长大的人都
有些受不了。而且,那时候我刚刚经历了一场挫折,仿佛看透了世态炎凉,所以愈发地觉得
从心里往外的寒冷。
②闲得无聊,也是为了躲避伤痛和失望,我决定去乡下的老叔家。老叔一直和我很谈得来,
他由于种种原因,大学没有读完就回乡务农,可从没见过他露出过落寞的神情,相反却生活
得有滋有味。在老叔那里,受他的情绪感染,我的心情也许会好些。那时老叔正赶着马车给
镇上拉煤,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于是我决定第二天和他一起去干活,也许劳累也可以使人忘
掉很多事。
③没想到当天夜里下了这个冬天最大的一场雪,早起一看,那雪足有一尺多厚,大风呼啸,
寒气逼人。我和老叔赶着马车出发了。煤场距镇上十多公里,那里荒无人烟,很是偏僻。虽然出发前我们已经全副武装,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大狗皮帽子,毛围脖,只露出一双眼睛,可坐在马车上,我还是冻得眼睛生疼。老叔的鞭子打着响亮的哨子,说:“今天零下三十度,最冷的一天让你赶上了!”我眯着眼睛,看着白茫茫的雪野,冻得说不出话来。
④装完车,身上的汗便多了起来,竟是丝毫感觉不出冷了。休息片刻,马车开始向镇上奔去。风一吹,浑身的汗顿时变凉,接着便是彻骨的冷。那马身上一层细细的白霜,口鼻间突突地吐着大团的白气。我和老叔的帽子上围脖上也是白糊糊一片霜,风像细刀一样钻进身体,连打寒战的力气都没有了。中途路过一个小村子,远远地看见一个人站在村口的路边。待马车行近,看清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手里拿着笤帚和一只编织袋。老叔忽然用力一甩鞭子,收回时鞭杆戳到煤上,立时一团冻在一起的煤滚下车去。
⑤走出很远,不经意回头,见那女人正捡着马车一路颠簸下来的煤,装进编织袋里。又拉了两车煤,每次经过那个村子,那女人都等在那里捡煤,而老叔也总是故意弄掉些煤。终于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老叔说:“你老婶的弟弟住在这个屯儿,他跟我说起过这个女的。这女的家里很困难,男人死得早,为了供儿子上大学,把地都卖出去了。自己家的那点儿口粮田,到秋天割下来的柴禾还不够平时做饭用的,她家冬天连炉子都不点,屋里冷得直挂霜,她每年冬天都冻得一身伤!”我点点头,说:“哦,所以她才在这儿等着捡些煤!”老叔甩了个鞭哨说:“捡的那些煤她也不烧,要等到儿子放寒假回来时,才把炉子点着,让儿子热热乎乎地过个年!”我心里一动,忽然觉得不那么冷了,便想着也帮那个女人一把。
⑥可是最后一次拉煤回来时,车却在半路陷进了雪地里。我和老叔又推又拉的,马蹄把雪蹬得飞溅,仍没能拉出去。老叔坐下来,说:“只好等过路的车帮忙了!”我也坐在车上,北风正紧,寒冷包围着我们。老叔从衣兜里摸出卷烟纸,掏出烟料来,熟练地卷好一支烟,点燃,深吸了一口,然后递给我。我虽不会吸烟,还是接过来吸了一口,立刻被呛得直咳嗽,忙又还给了他。他一边吸烟一边仔细地看着那明灭的火光,对我说:“你看,这么冷的天也不能把这一点烟头冻灭!”看着那一点火光,我亦很有感触,老叔又说:“这么大风,越吹,这烟头上的火越亮!人啊,有时也该像这烟头上的火光一样,冻不灭,吹不灭,那就有奔头了!”我一阵感动,老叔用最形象的比喻点醒着我。
⑦等过路的马车把我们的车拉出来时,天已经有些黑了。最后路过那个村子时,竟没发现那个女人等在那儿,可能她觉得天太晚了,我们从别的路直接回家了!老叔一路打着极响的鞭哨,并大声地吆喝着马匹,我手一推,一些煤便落在了路边。车穿过村子时,我回头张望,见那个女人的身影正出现在路边。
⑧返回城里后,心里竟是暖暖的有了春意。想起那个为儿子捡煤取暖的女人,想起冰天雪地中老叔不灭的烟头,那份爱,那种启示,便会点燃我心中所有的希望和热情。每一个冬天都
是春天的先行者,是的,在那个零下三十度的冬天,我却感受到了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
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从全文来看,“老叔”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3.你怎样理解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4.文章结尾处加点的“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指的是什么?(3分)
5.本文开头、结尾都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请说说其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
四、写作(50分)
请以"_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诊断性测试题答案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2、 3、 4、 5、
6、○1
2 ○
3 ○
4 ○
5 ○
6 ○
7 ○
7、
8、名著:
感言:
二、文言文阅读
口技
1、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⑵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⑶几欲先走 走:
2、
3、
狼
1、 (1)一狼径去( )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2、
3、
精卫填海表达完整的句子篇四
《语文素养测试题答案》
语文素养测试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40分)
1.10分
( 羞涩 ) (胚胎 ) ( 咀嚼 ) ( 驱逐 ) ( 柑橘 )
( 噩耗 ) ( 咆哮 ) ( 呻吟 ) ( 胆怯) ( 妒忌 )
2.4分
惩(chéng )罚 召(zhào )集 ..堤(dī )岸 胸脯(pú ) ..收篙(gāo ) 停棹(zhào ) ..禁(jīn )不住 歼(jiān )灭 ..3.2分 略
4.8分。雪中送( 炭 ) 繁花似(锦 ) ( 聚)精会神 (入)木三分 精卫(填)海 ( 姹 )紫嫣红
喜出(望 )外 深情厚(意 )
1.描写自然景物的: 繁花似锦 姹紫嫣红
2.描写人物神态行为的: 喜出望外 聚精会神
3.反映人间真情的:雪中送炭 深情厚意
4.成语故事: 入木三分 精卫填海
5.4分
(1)用上破折号解释说明的作用写一个句子即可2分
(2)座右铭 略2分
6.(1分)“只拣儿童多处行”怎么会找不到春天的?
7.照样子写句子(1分)巴掌大的地方是不能踢足球的。合理即可
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2分)
9.补充诗句:如今直上银河去(1分)
10.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 .合理即可(2分)
1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分)
12. 3分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汇成 应接不暇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颇耐人寻味 每空0.5分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将相和》节选(12分)
1.“蔺相如看这种情形”中“这种情形”是指: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却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2分
2.不能去,因为去小就容易引起秦王的怀疑 。2分 从这个“小”字的准确运用,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聪明机智的人。
3.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看出蔺相如“气壮”的句子是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3分
4.这段话是通过描写来表现蔺相如的特点。2分
53分
(二)倒药渣(18分)
1.
都是迷信思想。3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意思。
这里指奶奶吸取上次的教训主动看医生了 2分
3.画“2分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奶奶让“我”把药渣倒在马路中间,理由是新马路上人多,车多,只要把这药渣往马路上倒,过路的行人踩一踩,车子压一压,就可以带走病魔,我就可以很快康复了呀。2分
(2)“我”悄悄将药渣倒在垃圾桶,原因有三:1。帮奶奶破除迷信2。让她老人家高兴3。不污染环境3分
(3)奶奶病好后大彻大悟,她明白了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 1分
5.略 3分 6、略2分
三、习作(30分)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文(27—30):
1、字迹工整、美观;
2、写作文题目,格式正确(在作文格中写题目不允许加书名号);
3、语句通顺流畅,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能用上学过的成语、谚语、名句等,会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4、精心选材,内容具体,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清楚,能进行生动而细致的描
述;
5、段落层次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想内涵;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达到规定字数。
二类文(24—26):
1、字迹比较工整、美观;
2、写作文题目(在作文格中写题目不允许加书名号);
3、语句较通顺流畅,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能偶尔用上学过的成语、谚语、名句等,会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4、内容比较具体,能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得较清楚,描述较生动;
5、能合理地分段写作;
6、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7、达到规定字数。
三类文(18—23):
1、字迹欠工整。
2、写作文题目(在作文格中写题目不允许加书名号);
3、语句基本通顺流畅,基本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缺乏常用的修辞方法;
4、内容欠具体,中心基本明确,缺乏生动的描写;
5、层次不够清楚;
6、标点使用大体正确,错别字多;
7、达到规定字数。
四类文(12—17):
1、书写不够认真;
2、语句的完整性和通顺程度不够,句子的表达不完整,有语病,错别字较多;3、内容比较简单,中心不明确,文章的意思表达不清楚;
4、层次不够清楚;
5、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6、字数略少。
五类文(0—11):
1、字迹潦草辨识困难;
2、语句不通顺、不完整,病句多,错别字多;
3、内容很简单,没有中心,记流水帐,重复啰嗦,不知所云;
4、标点符号错误明显;
5、跑题;
6、字数很少、只写一个作文题目,或者干脆空白
精卫填海表达完整的句子篇五
《复习资料》
一、字
要认识的字200个,会写的字300个 复习方法:
1、 字音方面,利用生字表让学生就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进行自主归类。
2、 字形方面,加强听写。(家长全面听,同伴、老师有侧重地听,重在易错难写字、读音不准或多音字)
3、 字义方面,通过组词,说句子帮助理解(可以布置书面作业,可以互帮互助的形式)
二、词语
(一)反义词练习
1、课本P15 (由意思相反的字组成的词) 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 方法:
(1)为了帮助理解、记忆,可以给这些词后面再补充两字 动静(皆宜)、得失(取舍)、吞吐(自如)、详略(得当)、攻守(平衡)、
进退(两难)、始终(如一)、呼吸(均匀)、是非(不分)、爱憎(分明)
(2)拓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课外的积累,加深对这类构词方式的印象。
明暗、对错、软硬、真假、抑扬、起伏、昼夜、深浅、张弛、文武 2、课本P31
清对浊 廉对贪 功对罪 正对偏 奖对罚 优对劣 善对恶 勤对懒
方法:对这些单音节的反义词可以变为双音节的反义词去帮助理解、记忆
(清澈对浑浊) (廉洁对贪污)
(功劳对罪过) (公正对偏心)
(奖励对惩罚) (优秀对恶劣)
(善良对凶恶) (勤劳对懒惰)
3、复习册P10第十六题、十七题
拓展:
(二)数量词练习 1、课本P15
2、复习册:P11——P12 拓展: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别的
(三)成语积累: 1、 课本P16
描写花草的: 描写日月的: 描写山峦的: 2、 课本P69
关于勤奋学习的: 关于专心学习的: 3、 课本P70
看图说成语: 4、 课本P119
AABC式的成语: 5、课本P137
(1)数字式成语:
如常用的、 特
(2)ABAC形式:
(3)AABB形式:
(4)反义词形式:
补充: AABC 比比皆是、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咄咄怪事、扬扬得意 AABB 日日夜夜、形形色色、战战兢兢、鬼鬼祟祟、层层叠叠、熙熙攘攘、兢兢业业 ABCC 神采奕奕、温情脉脉、虎视眈眈、喜气洋洋、逃之夭夭 6、关于成语故事的: 买椟还珠、画龙点睛、
一鸣惊人、名落孙山、井底之蛙
7、关于寓言故事的:刻舟求剑 亡羊补牢 对牛弹琴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拔苗助长
8、关于神话故事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擎天之柱、愚公移山
(四)同音字P69、一字多义(多义字)P87、多音字P103、形近字P137 考查方式:
1、 以上四种类型的字,课本都以“我的发现”的方式让学生发现特点,找出规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做“我的发现”这类题目,一定要让学生打开思路从音、形、义等多角度去思考,避免惯性思维。(在第五、六单元的测试中,有一组字很明显是一组为平舌音,一组为翘舌音,但部分学生以惯性思维只从字形方面考虑,因此规律难以概括。) 2、 “多义字”与查字典结合起来,体现在义项的选择。
3、 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多体现在组词方面,选择题等常见的题型方面。
精卫填海表达完整的句子篇六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终份试卷》
一 年 级 语 文 调 研 试 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zhǘ yâ huà bǐ lí shù xiū xi wán chãng yǐ hóu tiào yuâ shǒu zhǐ mù mín liàn xí
二、给下面的字变换一个偏旁,再组词。(12分) 例:梅(
海 ) 海洋
坡( ) 住( ) 桃( ) 欢( ) 池( ) 边( )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9分) 吭声 ( kēn kēnɡ ) 抚摸 ( wǔ fǔ ) 嘱咐 ( zhǔ zǔ ) 头发
( fà fā ) ..探望 ( sēn tàn ) 骏马 ( jùn jǜn ) .. 四、照样子填空。(9分) 例: 一(只)鸟 一( )公牛 一( )功课 一( )骑手 三( ) 柳树
例:( 打 ) 排球 ( )铁饼 ( )画 ( )办法 例:奶奶的头发(雪白雪白)
田里的油菜花( ) 我们的国旗( )
五、选择合适的字填空。(11分)
吹 驰 游 飞 跑 跳
1、骏马在草原上奔( )。
2、我们一起( )气球,真开心。
3、春天,燕子在天上( ),小鱼在河里( ),青蛙在池塘边(
放着风筝,在草地上( )。
de dã
4、小兔跑得( )飞快,是第一名,他很得( )意。
问答 答应 回答
5、这道( )题,你能( )出来吗?
6、 爸爸妈妈( )我,星期天带我去公园玩。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奶奶 。
(2) 是用来 。
(3)今天, 。
2、读句子,用加点造句。
邓小平爷爷小时候就能写一手好字,经常受到先生的夸奖。
)。小朋友
经常--- 。
七、知识列车。(4+8 分)
1、把成语列车补充完整。
2
、我知道。
玉不琢,不成器。 ,
。
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 。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13
分)
1毅元帅跟谈家常。
2、池塘里的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
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3、奶奶,要是我
你操心,这白发变
吗?
九、用学过的知识填空。(8分)
1.学习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知道了乡亲们喝着井水,就会像起 。
2. 课文《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中,“他”是指 ,因为 “他” ,所以得的红圈圈最多。
3、学习了《好学的爸爸》我懂得了: 。
十、会观察,会表达。(8分)
仔细看图,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参考答案:
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竹叶 画笔 梨树 休息 完成
以后 跳跃 手指 牧民 练习
知识点:生字词
考查能力:学生对生字词的正确拼读能力
评分标准:每字0.5分
二、给下面的字变换一个偏旁,再组词。(12分)
破 破布 往 来往
跳 跳远 吹 吹风
驰 奔驰 功 功课
知识点:形近字
考查能力:学生对形近字的辨别能力
评分标准:每空1分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9分)
kēnɡ fǔ
zhǔ fà
tàn jùn
知识点:音节
考查能力:学生对生字音节的辨别能力
评分标准:每空1.5分
四、照样子填空。(9分)
头 节 位 棵
掷 画 想
金黄金黄 鲜红鲜红
知识点:词语搭配、量词、动词 考查能力:学生对词语的搭配能力、动词及量词的掌握 评分标准:每空1分,言之有理即可
五、选择合适的字填空。(11分)
1、驰
2、吹
3、飞 游 跳 跑
4、de dã
5、问答 回答 答应
精卫填海表达完整的句子篇七
《2014届北京市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题:六(含答案)》
北京小升初语文模测试题及答案六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10分)
卑鄙( ) 庇( )护 避讳( ) 刹( )那 巢穴( )
称( )职 惩( )罚 处( )理 逮( )捕 负载( )
2、请将下列成语补全(10分)
( )地制宜 前车之( ) ( )类旁通 风( )雨顺
斤斤计( ) 情不自( ) 恰如其( ) 随声附( )
水( )船高 妄自( )薄
3、把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画出来改正在括号里。(8分)
再接再励( ) 昂手挺胸( ) 迫不急待( ) 走头无路( )
承上起下( ) 没精打彩( ) 穿流不息( ) 无微不致( )
4、选择正确的词义。(4分)
“成”字解释有:A、完成;成功。B、成全。C、成为;变为。D、成果,成就。在“百炼
成钢”这个词语中应选取的解释为________;在“坐享其成”这个词语中应选取的解释为
________。
“屈”字的解释有:A、弯曲;使弯曲。B、屈服;使屈服。C、理亏。D、委屈;冤枉。在
“宁死不屈”这个词语中应选取的解释为________;在“理屈词穷”这个词语中应选取的解
释为________。
5、给下面词语中加红字选择恰当的解释。(4分)
1)喜出望外( )
A.看 B.拜访 C.希望,意料 D.怨恨,责怪
2)翠色欲滴( )
A.想要 B.快要 C.欲望 D.需要
3)狐假虎威( )
A.假定 B.假如 C.借用 D.不真实的
4)人固有一死( )
A.结实,牢靠 B.坚定,不变动 C.本来,原来 D.固体
6、有些成语放在一起两两相对,浑然天成,恰是一副极妙的对联。
例如:五湖四海——万水千山。请你将下列成语用直线连成对联。(4分)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狗仗人势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忠言逆耳
良药苦口 狐假虎威
7、下列“望”字与其它三项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希望 B.渴望 C.眺望 D.愿望
8、用下列六个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美国舆论惊呼:“拳王自己打倒了自己。”
②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坛,击垮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对手。
③可见,视自己为对手,战胜和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
④不想,胜利和鲜花带给他的骄狂、麻木和纵欲,终而因罪下狱。
⑤一旦把千山万壑踩在脚下,真正的对手便是自己了。
⑥人生如登山,只要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
A.①②④⑥③⑤ B.⑥⑤②④①③ C.⑥⑤①②④③ D.②④①⑥⑤③
9、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
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
A.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10、补充下列诗句或成语。(4分)
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
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16分)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言文不
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
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文不识:人名。 偿:报酬。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红字。(4分)
衡乃穿壁引其光: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12、用原文回答,为什么匡衡“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分)
13、因为这个故事,后来有一个成语传世,这个成语是:( )(2分)
1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这个文段的内容:( )(2分)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
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红字。(4分)
必三百人: 好一一听之:
16、用自己的话回答“处士逃”的原因。(2分)
阅读《人生的逗号》,完成第16—19题。(共14分)
(1)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
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2)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3)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
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4)但我渴mù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一我觉得它是最靠
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5)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
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6)我máng然了。
(7)“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
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17、给下列加红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2分)
稿笺( ) 赢得( ) 渴mù( ) máng( )然
18、从选文看,“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文章中哪句话可以
看出?(2分)
19、第(4)(5)两段中加点的“这”字分别指代什么内容?(2分)
20、第(7)段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
21、文中主人公的一生是一句话,他用他的脚印落成文字:“善”、“信”、“顽强”、
“进取”、“创造”„„,请从“善”、“信”、“顽强”、“进取”、“创造”中任选一
个字或词为题,写一篇小短文,不少于100字。(6分)
参考答案: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10分) 卑鄙(bǐ) 庇(bì)护 避讳(huì) 刹
(chà)那 巢穴(xuã) 称(chân)职 惩(chãng)罚 处(chǔ)理 逮(dài)捕 负
载(zài) 2、补全成语。(10分) (因)地制宜 前车之(鉴) (触)类旁通 风(调)雨顺. 斤斤计(较) 情不自(禁) 恰如其(分) 随声附(和) 水(涨)船高 妄自(菲)薄 3、把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画出来改正在括号里。(8分) 再接再励(厉) 昂手挺胸(首) 迫不急待(及) 走头无路(投) 承上起下(启) 没
精打彩(采) 穿流不息(川) 无微不致(至) 4、选择正确的词义。(4分) “百炼
成钢”这个词语中应选取的解释为C;在“坐享其成”这个词语中应选取的解释为D。 “宁死不屈”这个词语中应选取的解释为B;在“理屈词穷”这个词语中应选取的解释为C。
5、(4分) 1)C 2)B 3)C4)C 6、有些成语放在一起两两相对,浑然天成,恰是一副极
妙的对联。 例如:血湖四海——万水千山。请你将下列成语用直线连成对联。(4分)
7、C(2分) 8、B(2分) 9、D(2分) 10、补充下列诗句或成语。(4分) 王师北
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红字。(4分) 衡乃穿壁引其光:代
邻家的烛。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代文不识。 1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2分) 13、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这个文段的内容:(凿壁借光)(2分) 14、因为这个故事,后来有
一个成语传世,这个成语是:(滥竽充数)(2分)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红字。(4分) 必
三百人:一定。 好一一听之:喜欢。 16、闵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吹竽,南郭先生
自己不会吹,蒙不下去了,只好逃走。(意思对即可)(2分) 17、给下列加红字注音或按
拼音写汉字。(2分) 稿笺(jiān) 赢得(yíng) 渴mù(慕) máng(茫)然
18、(2分)句号;“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 19、(2分)将脚印落成“信”字;
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 20、(2分)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
号的。 21、略。
上一篇:表达爱他的说说
下一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