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课件】
有那些田原诗?篇一
《山水田园诗课件》
有那些田原诗?篇二
《山水田园诗》
有那些田原诗?篇三
《山水田园诗鉴赏》
有那些田原诗?篇四
《山水田园诗》
有那些田原诗?篇五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
一.(2013江苏卷)(10分)(思想 语言风格)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二、【四川卷】8分)(结构 修辞)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
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
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三、(全国大纲卷)(8分)(景物形象 炼字)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四、(10年湖南卷)(7分)(思想 炼字)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一)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答: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答: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二)(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三)(全国大纲卷)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遗气氛的,给2分。
(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对“过”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对“随”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
(四)(10年湖南卷)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送别赠别诗
一(广东卷)(7分)(景物形象 反衬)
望江怨 送 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二.(2013年福建卷)(6分)(炼字 想象)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三(10年天津卷)(6分)(思想 烘托)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四(10年江西卷) (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一(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参考答案(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韵味十足。
(2)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而此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二.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答:“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答: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1)暮春 飞花
(2)思念故乡之情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四、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解析】杜鹃鸟,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咏史怀古诗
一、2015年湖南卷(8分)(思想内容)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为墟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鄴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鄴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2分)
(2)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 二、2013年北京卷(7分)(手法 思想)
古风(其十)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三、2009年18、重庆卷 (6分) (修辞 情感)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四、08【江苏卷】(比喻 思想)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有那些田原诗?篇六
《山水田园诗》
古诗词鉴赏之——
一、山水田园诗相关知识介绍:
1.概念: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为题材的诗歌。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唐代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2.主题(情感):
(1)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 (2) 钟情山水,归隐田园,抒发闲适情调;
(3)厌弃官场黑暗(对现实不满),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3.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和衬托的表现手法。
白描:用简洁的语言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勾勒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是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二、代表诗人、代表作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躬耕田亩,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从而抒发诗人对归隐生活的享受和田园生活的喜爱。“尾句”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坚持人生的理想。诗人用浅易的文字,平缓的语调,表现深刻的思想。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zhì)雊(gòu)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山水田园诗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①。
注释:①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绘出一幅春末夏初的乡村景象图,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怅然”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通过对清淡古朴山村风光的描写和农家自然亲切的生活情趣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纯朴自然,语言上具有清新口语化的风格。
田家杂兴八首 ( 其二 )
【唐】储光羲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gāo)腴(yú)。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tián)渔。 山泽时晦(huì)暝,归家暂闲居。 满园植葵藿(huò),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wù)然倾一壶。
本诗开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中间六句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写田园生活的闲适自得,最后
1
四句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写出诗人置身田园之中平和恬淡的心态,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俗物的厌恶与傲视。
寻陆鸿渐①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 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 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 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 归来每日斜。
注释:陆鸿渐①,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这首诗前四句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四句写不遇的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前两句一动一静,一正一反。静的是景,是诗人“独怜”的;动的是鸟鸣,用动来衬静,反映了诗人好静。后两句也是一动一静,一正一反,前句写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是动;后两句写郊野渡口无人,是静。诗人通过春潮、 雨、 野渡、 横舟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表达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
二、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ng)音。
1. 诗的首联交待了 ;首联、颔联以 为线索来展开景物描写。2. 颈联写了什么?选择一个角度谈谈本联的表达效果。 3.诗中运用以动衬静写作手法的一联是 ;下列诗句都采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请补出上句或下句。
⑴ ,鸟鸣山更幽。 ⑵ 竹喧归浣女, 。 ⑶ ,僧敲月下门。
南邻
【唐】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①,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①乌角巾:隐士们喜戴的黑色头巾。
4.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
5. 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的分析。
社日 【唐】王架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①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①豚栅:猪圈
6.“社日”是古代农村祭祀土神的日子,每年春秋两次。本诗通过春社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什么?
7.本诗写了一个什么“细节”,有什么作用?
幽居初夏 【南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tuò )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8.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
2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中吕]朝天曲 【元】张养浩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着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
10.“不知他在图画里”,这里的“图画”指的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1.此曲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最后几句在曲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
1. 访游的时间、地点;诗人游踪
2. 山光使鸟儿性情怡悦,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清除。 颈联对偶十分工整,“山光”与“潭影”相对,一山一水,一高一低;“鸟性”与“人心”相对,一飞禽一游人。写山光对鸟性的陶冶,正是突出了“潭影”对“人心”的影响。(任选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3. 尾联;蝉噪林逾静;莲动下渔舟;鸟宿池边树。 《南邻》
4.前半篇写的是山庄访隐图,后半篇写的是江村送别图。5.锦里先生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或隐者)(1分)。从“未全贫”可看出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安贫乐道,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1分)。从“儿童喜”、“鸟雀驯”和“相送柴门”等则可看出他耿介而不孤癖、诚恳而又热情(2分)。 《社日》
6.表现了农村生活富足、民风淳厚、欢乐祥和的景象。 7.本诗写社日,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家家扶得醉人归”这一生活细节,表现了村民节日的欢乐,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
《幽居初夏》
8.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9.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中吕】朝天曲》
10.由柳堤、竹溪、日影和鸥鹭闲游、农夫渔翁忙活等构成图画,表现了作者喜爱田园美景和田园生活的强烈感情。
11.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最后几句是对上面所写景致的评价,也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
3
有那些田原诗?篇七
《山水田园诗》
上一篇:蜀相杜甫
下一篇:形容彼此遥远距离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