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前尽孝的好词语

| 主持词 |

【www.guakaob.com--主持词】

病床前尽孝的好词语篇一
《主持词-孝道》

道德讲堂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来到xxx道德讲堂。本期讲堂的主题是孝道。今天我们将通过“自我反思、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祝福”六个环节来学习“孝道”这一道德品质。

首先,我想请各位跟我一起,来进行一下自我反思

(一)自我反思:在我们赡养老人的过程中,是否做到了顺从老人,尽可能让老人精神物质双方面得到满足呢?我们是否做到了处处尊重,对老人宽容谅解呢?我们是否真心认为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呢?

反思过后,让我们来欣赏一首献给母亲的歌《懂你》

(二)唱歌曲:《懂你》

好,欣赏完《懂你》歌曲后,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学模范

(三)学模范

从古至今,天下的孝子层出不穷。

比如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古人孝子多,今人孝子也不少。下面我们通过一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来感受父母之恩重于山,请看视频——生命的布带

视频播放完了,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儿子。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儿子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百善孝为先,陈斌强用自己的事迹行动给所有人做了一个完美的榜样。带着对陈斌强的敬意,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诵经典。下面,请xxx上台为我们朗读当代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文章《孝心无价》

(四)诵经典--《孝心无价》

从毕淑敏的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了即时行孝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下面,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发善心

(五)发善心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 “孝顺”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孝顺是人伦理道德的一个基本指标,孝顺的基础是尊重,起点是抚育之恩和情感关心的回馈,这可以说是一种责任。

道德,源于教育,道德,重在传承,道德,贵在坚持。真诚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受益者。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的道德讲堂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高挚孝道的大旗,向古今孝子学习,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孝子,让我们的父母享受到子女的一片孝心!让我们的父母安享晚年!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本次“道德讲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病床前尽孝的好词语篇二
《关于孝心的诗词和名言》

关于孝心的诗词和名言

诗词: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别老母

【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墨萱图》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送母回乡

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慈乌夜啼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翻译:

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拂酸枣小树心。母亲实在很辛勤。

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拂酸枣粗枝条。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寒泉水清凉, 源头就在那浚土。母亲仍是很劳苦。

小小黄雀宛转鸣, 声音悠扬真动听。不能宽慰慈母心。

《晒 旧 衣》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忆母》

倪瑞璿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 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明理有美德,儿子纵然有七个,儿子纵然有七个,

病床前尽孝的好词语篇三
《关于孝顺的成语》

关于孝顺的成语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病床前尽孝的好词语篇四
《孝顺的成语》

彩衣娱亲

读音: cǎi yī yú qīn

释义: 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孝子慈孙

读音: xiào zǐ cí sūn

释义: 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出自: 《孟子·离娄上》:“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孝子顺孙

读音: xiào zǐ shùn sūn

释义: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出自: 《汉书·武帝纪》:“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

老莱娱亲

读音: lǎo lái yú qīn

释义: 表示孝顺父母。

出自: 西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用法: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母慈子孝

读音: mǔ cí zǐ xiào

释义: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入孝出弟

读音: rù xiào chū tì

释义: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同“入孝出悌”。

出自: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用法: 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动罔或悖。行有余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 ◎宋·朱熹《〈小学〉题辞》

入孝出悌

读音: rù xiào chū tì

释义: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亦作‘入孝出弟’。

出自: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用法: 诸子敬奉教,从进士,贡有司,~,朝经暮史,闾巷之间循循焉。 ◎宋·叶適《孟达甫墓志铭》

王祥卧冰

读音: wáng xiáng wò bīng

释义: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孝悌力田

读音: xiào tì lì tián

释义: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出自: 《汉书·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

孝悌忠信

读音: xiào tì zhōng xìn

释义: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出自: 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用法: 人以~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

移孝作忠

读音: yí xiào zuò zhōng

释义: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出自: 谢觉哉《不惑集·爱父母》:“不错,封建社会曾把养父母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伦理,要人民‘移孝作忠’。” 移孝为忠

读音: yí xiào wéi zhōng

释义: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出自: 语出《孝经·广扬名》:“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用法: 《传》云:去食存信,信而有征。《经》云:~,孝则不匮。 ◎唐·张说《郑国夫人神道碑奉敕撰》

子孝父慈

读音: zǐ xiào fù cí

释义: 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出自: 《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六:“须是就君仁臣敬、子孝父慈与国人信上推究精微,各有不尽之理。” 用法: ~,三分天下,二分归西,民乐安康,军心顺悦。 ◎明·陈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五回

病床前尽孝的好词语篇五
《从汉语字词看孝文化的内涵》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语言研究

从汉语字词看孝文化的内涵

刘 洁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摘要:本文从“孝”字本身的意义入手,仔细分析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包括上、中、下、内、外等方向的内涵以及特殊的对死者的孝内涵。

关键词:孝;孝文化;孝词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42(2009)02-97-03  收稿日期:2008-11-29作者简介:刘洁(1977-),女,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讲师。

  孝是中国传统伦理价值的核心之一,孝文化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所谓“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教孝为始”,可见孝的地位和价值。从古至今,孝的理念经历了其衍生、发展、丰富以及近代衰落的过程,孝文化的内涵也相应发

生了一些变化,如何理解这一重要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从承载中华文化的汉语汉字入手,作一番探究。

解释,段玉裁注:“《礼记》:‘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从许慎的解释来看,“孝”的本义指的是侍奉父母,段玉裁的解释是赡养,合乎道义,不违背人伦就称之为养,这是从社会道德的层面加以解释。

二 孝词中孝文化的内涵

作为一个非基本词汇,孝的再生能力不强,以孝为词基组合的词汇也不多,主要有孝友、孝行、孝弟、孝义、孝慈、孝敬、孝子、孝孙、孝顺、孝门、孝养、孝堂、孝心、孝道、孝衣、孝廉等。从这些词汇中我们大致可以理出孝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对父母敬、顺

这是孝的最基本的含义,即孝首先表现为上对父母的态度是尊敬,行动主要表现为顺从。正是由于对父母尊敬因而在行动上容易做到不怀疑、多肯定、多崇拜、肯顺从、肯听从;而顺从、听从则是尊敬态度的外在表现,即或是对于因为婚姻而产生的父母也要如此。《礼记内则》:“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若饮食之,虽不耆,必尝而待;加之衣服,虽不欲,必服而待;加之事,人代之,己虽弗欲,姑与之,而姑使之,而后复之。子妇有勤劳之事,虽甚爱之,姑纵之,而宁数休之。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说的是作为人妻,要做到对公婆孝,首先要做到尊敬,具体来讲要精心侍奉公婆,食物要先尝,衣服要帮忙穿,即使是父母有什么过错也不能声嘶力竭地辩解,必须柔声细语,甚或

97

一 “孝”

字解析

身体遭受鞭挞也不能心生抱怨,要毕恭毕敬。

《论语为政》中谈到“孝”的问题:“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这里“无违”是敬的一种表现,即顺从。顺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在儒家学派看来,要做到“孝”,首先要有“孝”的志向,其次还要有“孝”的具体行为,即或是在父辈死去之后仍然能继承父辈志向,不加改变,所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里儒家强调的是不忤逆,这种顺从表现在对于父母要求的尽量满足,唐太宗酷爱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晚年曾对唐高宗李治说:“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愿?”希望能得到王羲之的真迹,他把这个要求从“孝”的高度加以提升,“孝”就意味着满足父母的愿望和要求。

孝敬、孝顺父母最直接的物质体现就是在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赡养父母,因此在孝的问题上,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

为政》)这几段

论述讲明了“孝”的几个层次,由顺从父母到小心自己的身体不生病从而不让父母担心到供养父母的吃喝。孟子云:“不

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二)中对亲友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孟子滕文公下》:“于此有焉:入则孝,出则悌。”《孟子

告子下》:“尧、舜之道,孝弟

而已矣!”这里孝弟、孝悌实为一词,弟、悌相转,从孝的本义来看,为什么会延伸到平等辈份之间呢?因为在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兄弟之间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兄弟是一母所生,从小在一起长大,密切得如手足,所以人们很赞赏和睦的兄弟关系。在封建大家庭中兄弟之间的关系好坏

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安定,尤其是在父母年老的时候,兄弟往往成为所谓的家庭的顶梁柱,因此为求得家庭的和谐,孝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就会延伸到此,能对兄弟悌也成为君子的标准,是仁的根本。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敬而不矢,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具有“敬而不矢”,“恭而有礼”的品格,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

(三)下对晚辈慈

我们从“孝”的上有老下有小的象形字形中可以看出,老虽需小的搀扶,可是老对小仍有慈爱关心的一面,孝的动力不光单单来自于晚辈主观的道德强化,这是一种被动的道德要求,孝的行为的产生还来自于对父母慈爱之恩的一种回98

报,这才是一种主动的道德力量。颜之推曾经说:“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指出了孝的深刻根源是“慈”,现代汉语有所谓的“孝慈”,主要说的是长辈对晚辈要做到慈爱,由此可见,孝的道德内涵同样被扩展到晚辈阶层,孝的方向不再只是上和中,对应的有下。故《论语》云:“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邢 在《论语疏》中也谈到:“子苟有过,父为隐之,则慈也;父苟有过,子为隐之,则孝也。孝慈则忠,忠则直也,故曰‘直在其中矣’。”

其实早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里的孝慈是作为仁和义的对立面提出来的,老子这里所说的孝慈指的是作为动物的一种自然的状态,父对子的自然疼爱,子对父的自然反哺之情,只有子孝父慈天下才能和睦友爱,因此墨子云:“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

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墨子兼爱》)

(四)内对自我保全

中国的孝文化还表现在对自我的保全上,《礼记

祭义》

中说:“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也。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也。”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子女的身体是受之父母的,而不是自己的,因此对父母孝就要保持好父母给予的身体,保全身体,不做伤风败俗的事情,不要使“父母”的身体

受到羞辱。“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大戴礼曾子本孝》

)因此,在中国古代才有不理毛发的习惯,每当中国人要自杀的时候,劝勉的人往往从父母的角度,从孝的高度加以阐发。这也许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生命哲学。从孝的角度要保全并尽量延续自己的生命和身体,这其实也是对父母生命的一种维护和尊重,因此在中国历来就有长生不死、永寿延年的追求。在充满灵异的神话世界中有,在实实在在的凡间也很多,秦始皇生前多次派人到传说中的仙山寻求不死药,以“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李白为代表的乐生主义者其实是和“学

而优则仕”的儒士有着相同的人生目的,中国的道教之所以那么发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以治病延命为己任,在神的外衣下客观上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化学科学。

(五)外对国君忠

《孝经开宗明义》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里明确提出了“孝”的伦理道德和政治行为的紧密关系,把孝和对封建国家的所谓的“忠”联系起来,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的内涵由维系家庭的伦理道德扩展、演绎为维系社会的伦理规范。《大学》开篇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为“三纲八目”,并进一步阐明说:“身修而后家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因此孔子赞扬说:“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可见孝既是终极的人生理想,也是最高的政治原则,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围绕孝展开的,也是通过孝实现的。这种孝体现在行为上主要还是“顺”,只不过顺的对象发生了转移而已。《册府元龟帝王部养老》说:“古之为政,先于尚老。”又《礼记

祭义》说:

“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教自长始,教民顺也。”这是孝“泛爱众”的一个体现,也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用于笼络民众、维护统治的重要精神武器。汉武帝时期更是把“孝”作为选拔官吏“察举”考试制度的一个重要科目,有所谓的“孝廉”这个词汇,可见“孝”这种道德标准在封建官吏道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封建社会还把孝的理念在社会和学校加以提倡和推广,表彰孝子,树立孝的榜样,记述孝子事迹,《后汉书

刘赵淳

于江刘周赵列传》专记诸位孝子事迹,自《晋书》始有专载孝子的体裁和章节,《晋书孝友传》收入李密等14名孝子的传记。即使在当代中国有些地方在考察官吏的时候也把“孝”作为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六)孝对逝者祭

孝的价值体系在封建社会的道德体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很广泛。中国人对生命非常重视,那么对于已逝对象的孝还表现在如何纪念死者,由此形成所谓的丧葬文化。《尔雅释诂》:“享,孝也。”享,即享祀,即享受贡品,《周书谥法》:“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这里“孝”的内涵被解释为供奉死者,提供祭品,死者安享祭品即达到了孝的目的。

中国历来重视丧葬,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丧葬习俗更是繁文缛节,孔子和弟子争论服丧期限,弟子认为一年即可,而在孔子看来,三年时间才为合适,由此可见其时间的久远。《孝经》正义曰:此皆说祭祀严敬之事也。案《祭义》曰:“孝子将祭,夫妇斋戒,沐浴盛服,奉承而进之。”言将祭必先齐戒沐

浴也。又云:“文王之祭也,事死如事生。《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文王之诗也。”郑注云:“明发不寐,谓夜而至旦也。二人,谓父母也。”言文王之严敬祭祀如此也。一些丧葬习俗的复杂也充分体现了浓重的孝道文化。无论是丧葬

的团体主要由孝子孝孙组成,还是孝子孝孙都要身穿孝服,头戴孝帽;无论是殡葬过程包括所谓的入殓、祭奠、发丧等诸多环节,还是中华各个民族独特的丧葬形式如土葬、水葬、火葬、天葬、野葬等多种多样,无一不体现了对已逝对象的尊重和孝心。

古代社会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孝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尊老敬老仍然是当今社会衡量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我们仍然需要深入体会孝的文化内涵,提倡孝的本初意义,让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磨合代际矛盾的调解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智频.孝文化的人格内涵探析[J].燕山大学学

报,2006(2).

[2]陈洁君.对孝文化作用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5(11).

[3]金文俊.“孝”的生命力在于代际互助[J].西北人

口,2004(4).

[4]李上文.浅议孝的演进与文明轨迹[J].孝感学院学

报,2005(2).

[5]刘宽亮.关于孝的人学解读[J].运城学院学报,2005(1).

[6]卢黄熙,郭继民.辩证的审视孝文化[J].岭南学刊,2006(6).

[7]王勇.孝道、孝行与孝文化[J].湖北社会科学,2006(4).

[8]张秀红.中国孝文化教育及其现代意义探析[J].乌

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

ConnotationofFilialPietyCultureSeenfrom

theChineseCharacters

LiuJie

Abstract:Thispaper,fromthemeaningoftheword“孝”itself,offersacarefulanalysisoftheculturalconno2tationinthetraditionalChinesefilialpietycultureinacomprehensivewayandspecialconnotationsoffilialpietytothedecedentsaswell.

99

病床前尽孝的好词语篇六
《阅读练习(1)》

大母鸡

我酷爱养鸡,家里养了六只母鸡,其中一只大母鸡又大又肥,全身披着黄羽毛,头上有一顶红色的小冠子,真神气。

大母鸡吃刁横又霸道。有一次,我拿了一把米来喂它们,大母鸡首先在我面前咕咕地叫,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快来喂我吧!真把我饿死了。”我对它说:“就你贪(tān niàn)吃!”我把米放进食槽里,大母鸡就张开它的大翅膀扑向食槽,还专门找大颗的米吃,其他的母鸡吃得咕咕直叫,只好吃它刨出来的碎米,有一只黄母鸡不服气,就悄悄地来到食槽,和大母鸡抢着吃,刚抢一口,头部就被大母鸡狠狠地啄了一下,吓得那只黄母鸡赶紧躲到一边去了。其他母鸡再也不敢抢食槽里的食了,只得乖乖地吃大母鸡刨出来的碎米。

大母鸡还喜欢打盹(dǔn dùn)。它打盹时还很讲究,先用爪(zhuǎ zhǎo)子“刷、刷”地在地上扒(bā pá)个坑,然后就蹲下来眯上眼睛,把头插进它那大翅(chì cì)膀下一动也不动,你走过去,它也不怕,还是打自己的盹。

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这只大母鸡,因为它每天下一个蛋,比其他鸡下得多。它下蛋时先吃得饱饱的,然后就安安稳稳地卧在窝里,忽然它浑身哆嗦起来,顿时它的羽毛竖了起来,样子忐忑不安,不一会儿,它就站起来。我走近一看,鸡窝里已经有一个蛋了,一拿起来,热乎乎的,我把蛋取走后,赶紧抓一把米喂它。大母鸡一边吃一边“咯咯”地叫,好象在说:“我下蛋了!我下蛋了!”

阅读训练

一、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酷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文中加粗字的读音,给正确的读音打“√”。

三、这篇短文共有___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我”对大母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老办法不管用了

一个炎热的夏天,乌鸦出门去旅游。路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它口干舌燥。它决定休息一下,喝口水,歇歇力,于是就收起翅膀,在路边的一个村口停了下来。

说来奇怪,乌鸦从村前找到村后,竟找不到一滴水。村后原有一条小溪,由于天气干旱,早已干涸得没有水了。

这时候,迎面飞来一只花喜鹊。乌鸦问 喜鹊老兄 这儿有水吗 花喜鹊回答说 这儿村民用的是井水 村村有口井 只是井很深 得想个办法才能喝到 乌鸦说 这个我有经验 它心里想:以前我喝瓶子里的水,瓶子里也是很深的,丢些小石子,水就涨上来„„

它来到井边看,井水果然很深。于是,就衔来石子,一块一块丢进井里。它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也没有见到井水往上涨。

又累又渴的乌鸦回到村口,始终没有喝到一滴水。它叹息着:“唉,唉!老办法怎么不管用啦?”

阅读训练

一、认真读短文,给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

二、用“——”找出中心句。

三、根据乌鸦找水地点的变换,用“‖”把短文分为四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

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间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价。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阅读训练

一、根据意思写出文中词语。

1、最高的位置,没有能够超过的。 ( )

2、指人马上就要死去了。 ( )

3、出乎意料,想象不到。( )

二、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强——( ) 长久——( ) 善良——( )

三、文中有两个破折号,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在其后面的括号里打“√”

1、这两个破折号的作用相同。 ( )

2、这两个破折号的作用不同。 ( )

3、这两个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转折。 ( )

4、第二个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 )

四、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哪句话能概括那段的主要内容请用横线画出来。

五、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一个反问句抄写在下面,并把它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文章,理解文意后填空。

1、作者认为一味求学的苦孩子是( ),在父母病床前断然离去的游子是( )。

2、“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无弥补。”就文章的内容而言,无法弥补的是( )。

3、倒数第三自然段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运用( )的写法,表现出“孝”是等价的。

七、 请仿照倒数第二段的写法在下面写几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

成全善良

李文勇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战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

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阅读训练

一、填空。

1、“一片好意”,还可以说是一( )好意。

2、“一个生病的朋友”,还可以说是一( )生病的朋友。

3、“一直站着”还可以说是( )站着。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看望——( ) 痛楚——( ) 避免——( )

三、“车上早就人满为患”的意思是 ( )

A.车上的人刚好坐满。 B. 车上的人特别多。

C. 因为上来这些人而使车上人特别多。

四、“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就这个故事而言,前一个善良指的是( )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 )的善良。

A.让座女孩 B.老人 C.女儿 D.作者

五、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横线画出来。

六、前文说“让我看得很疑惑。”后文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把这句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从女儿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对父亲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床前尽孝的好词语篇七
《十句诗词说尽人生》

十句诗词说尽人生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

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

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2.“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泉水就要干涸了,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唾沫来喂养对方。

但是,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江湖之中畅游,忘记对方的存在。

很多时候,我们谴责“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从理智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的。

与其两个人一起受苦,不如相忘于江湖。

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尽了古今多少人的愿望。

就像那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其实啊,人生在世,求什么呢,若有一个人,愿意与你生死相随,这一生,也就够了。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永远是这样,人的心啊,看过辽阔的大海,就看不上寻常的小溪小河了;去看过巫山的云,就不觉得其他地方的云是云了。 所以其实不要太早遇见好男人/好女人,因为万一捉不住他/她,你会一辈子都活在这句诗句里。

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心爱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却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风中绽放。

以笑映悲,很不错的手法,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百度搜索的名字,便是由此诗句而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往阴暗处寻找我们心中的她,却总不见其影踪。

蓦然回首,才发现她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7.“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现在回想,旧情难忘,犹可追忆,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

一个“已”字,可怕至极。

若非当初年少无知,何至如此!

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哪怕是苏轼那样的豪迈男儿,对着亡妻的坟墓,也只有感伤的份。

苏轼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流传千古;陈奕迅一首《十年》,竟也可风靡一时。 十年是一个恰好的跨度,看似不长,

却足以让一个呱呱婴孩变成一个懂事孩儿,

足以让一个满怀热血的青年变成一个老谋深算得过且过的平凡人,

足以让一个正值壮年的中年人步入人生的晚期„„

9.“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我最害怕的一句。

若是不见也就罢了,若是相见,却互不认识,就这样在岁月里蹉跎地擦肩而过,那该是多么令人心碎的一幕„„

10.“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过后,回首走过来的路,才发现也不过如此。

只要你坚定前进的方向,或者说,归去的方向,那你又何须去管他路途上是风雨还是晴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03009.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