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质量与现场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

【www.guakaob.com--心得体会】

生产车间质量与现场心得体会篇一
《生产现场管理心得体会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现场管理人员》

生产现场管理心得体会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现场管理人员 生产现场管理到底有多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场就等于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竞争就是现场竞争。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压缩成本,同时提高员工素质,减少浪费,提升企业形象,好的现场管理是企业最好的广告。这就是说,生产现场管理得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浏览当今的企业,能打出名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其现场管理都是下了大力气的,工作都是过硬的。生产现场管理得成功伴随着企业的兴旺发达,是企业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生产现场管理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其涉及的具体内容非常 多,但是能不能搞好生产现场管理最重要的就要看现场管理人员如何去管。我在这里只是结合我们企业的实际情况,把我搞现场管理5年来的一些心得、体会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现场管理人员的角度给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应当认清自己的角色

生产现场管理人员的角色就是经营者的替身。作为经营者的替身,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必须遵守四项准则:一是代表公司,对所负责的车间实施管理;二是一切工作都要体现公司的意志;三是要具有全局观,从公司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四是对所负责车间的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

二、管理风格—做教练式的管理人员

据研究表明,下属的能力70%来源于他的上司。要做教练式的管理人员,把员工的成长看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基本方法就是:说 给他听,做给他看,让他做做看,做得好,夸奖他,做得不好,再改善,反复做才习惯。

我们对员工不紧要言传更要身教。言传:一名新员工进入车间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那么我们要教他们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掌握卫生知识、岗前培训、岗位培训、食品质量安全、以及其他的制度或规定。身教:我们需要到岗位上亲自示范,让员工更快的掌握岗位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可以拉近和员工的距离,增加在员工心中的威信。

我们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军队的战斗力不在战场上,而是在操场上,员工的执行力也是平时训出来的,遇到 问题才能及时调整处理。优秀的员工都是训练出来的,一个长期缺少正面教育的员工的心态就会失衡,所以训练相当重要,公司弘扬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拒绝什么要给员工讲清楚。

三、管理方法—走动式管理

这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种管理方式,它主要是指企业主管身先士卒,深入基层,体察民意,了解真情,与部属打成一片,共创业绩。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克罗克,他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走动式管理上。他曾经通过将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都锯掉,让他们纷纷走出办公室,开展走动式管理,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转盈,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公司董事长鹿有忠先生在各种场合都要求各级生产现场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在现场多给员工一些帮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问题。他的这种精神一直指导着我的工作,事实表明,这确实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也非常适合我们企业的现状。现场管理人员的“四到原则”:

1、人到

首先人要到现场,要经常的对现场进行巡视。哪里最忙我们就到哪里,哪里最可能出现问题我们就到哪里,哪里最苦我们就到哪里,哪里最乱我们就到哪里。

2、眼到

眼睛要能发现问题,预防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3、心到

爱心,对员工,体现出爱心;耐心,体现在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上;细心,真正的看到一些细节的东西。

4、行动到

行动到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现场要有动手的习惯,特别是对新的工艺、新的设备,我们要最先去做,只有去体验了才能知道它的困难在哪里,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才能掌握其中的要领和技巧,才能更好培训员工。二是发现问题要马上采取行动,把问题处理在发生前或者发生了立即解决。

四、工作态度—我们应当时刻具有危机意识和持续改善意识 “如履薄冰,兢兢业业”是公司企业理念里的第一句话,体现的

就是危机意识。每次质量的波动都和我们在管理上松懈、意识上麻痹有分不开的关系。当我们重新绷紧神经,加强现场的管理后,质量又逐步的好转。作为一名现场管理人员,每天有价值几十万的产品从我们手上经过,我们要想一直把产品质量做稳定,我们就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时刻保持警惕的心理,居安思危,行动起来,把我们的每一天都当成新上任的第一天。

持续改善是主动式的管理思想,追求比现状更好。曾经有位领导说过,“要想把车间的工作搞好,我们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就拿车间里的“7S”活动来说,就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我们不能搞运动式的管理,短时间的搞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关键在于保持并能持续的改善。

最近几年公司在快速的发展,我们生产现场管理人员要紧跟公司的发展步伐,加强自身学习,苦练内功,改变观念,我们不要被公司的发展拖着走,而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着公司向前发展。我们要行动起来,为创建百年有友而努力奋斗。

生产车间质量与现场心得体会篇二
《浅谈现场品质管理心得体会》

加强现场管理 保证产品质量

生产如同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客户是终点站,质管人员是列车长,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则是火车头,列车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火车头的方向,使其朝着终点站前进,无论火车速度多快,列车长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其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以预防其偏离轨道,并朝着终点站顺利前进。而每一个工序如同每一节车厢,必须一环衔接一环,不可脱节。检验标准如同火车轨道,每一节车厢必须在固定的轨道上前行,只要有一节车厢越轨,必将导致整列火车的翻车。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排除所有会造成列车翻车的影响因素,从而预防列车翻车,而不是在翻车以后去抢救,“亡羊补牢”虽然犹未为晚,但我们更应该做的工作是在狼来以前就将羊圈修牢固一些;强调事前预防重要性,重视事后纠正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是在其下属工作人员犯错之后通过罚款去追究下属失职的责任。我们应该知道,下属员工不按标准作业及管理不良事件一犯再犯,其实不是员工笨教不会,而是我们给了员工太多犯错的机会,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要想解决此问题,最好的保证是在其上岗作业去之前培训到位,同时还需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约束作业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顺利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质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管”,检验只是手段。我还记得在有一次在参加培训质量管理的时候,有一位老师

带我们去一家企业参观,走进企业大门看见这家企业的质管人员轻闲的在车间里飘来飘来去,无所事事的样子,觉得很奇怪,我就随便问一个质管员为什么不去检验产品质量,而站在流水线中间,那个质管员对我说,我用眼睛在检验每位作业员是否做到自检、互检、是否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员工素质和精神状态。主要检验工作是在上班时检验各工作场所是否存放有与产品无关的材料和杂物、卫生环境、作业标准的悬挂、作业条件是否与标准相符、半成品的摆放方式、成品的包装是否与规定相符等;当这些事项均符合要求后,具体检验只要做好首件、巡检及末件工作,品质便可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她还对我说:假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依赖质管人员对每件产品进行检验,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如是那样一条线有多少操作人员,也就要有多少质管人员,我想想也说得不错,因那样每位员工都有依赖性质量。而检验出来的不良品、返工后品质就比不上一次性完工的产品。一个质管人员如果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只需在车间转一转,看一看就行了,看的也就是六个项目:(人、机、料、法、环、测量),这六个项目是产品中影响质量主要因素;管好了这六大因素,品质管理工作便会既轻松且品质又有保障。

其实现场品质管理的有效方法就六个字(三原则):眼到、心到、手到;一个不合格也逃不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多到现场找问题,注重细节,通过眼睛去巡视现场的每一个环节,然后用心去体会和思考,发现有不规范的地方,亲自动手操作一下或拿来看看,发现不符合的地方给予及时纠正。

为何公司 “6S现场管理”始终未得到好的提升?主要是品质意识、责任心、执行力三方面做得不够,要想做好品质,就必须得从这三方面作手,做到人人质管,每一个作业人员均要有把下一工序当成自己的终端客户的心态,换位思考一下,假设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是我自己买的话,会满意吗?是否会打折扣?

会上升一个台阶。

只要每一个人有了这种心态,公司的产品品质才

生产车间质量与现场心得体会篇三
《我读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

我读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

(专业读书心得)

我读完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这本书后结合现在车间情况我有以下感受。

一、现场环境管理方面生产现场的环境卫生状况较好,但现场的噪音过大,个别工序气味过大;导致在现场长时间从事作业的操作人员容易耳鸣、头晕、恶心,不利于公司生产员工的身心健康。所以,如何降低生产现场的噪音水平和气味,将成为现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标准化操作管理方面,在生产现场中,我们发现公司老员工(入职时间长达6个月以上)都能按照生产的标准文件进行操作,而新进员工或进公司时间未达6个月的员工在操作时都未能按公司所规定的要求操作。

三、生产现场物料管理方面生产现场的物料管理状况最糟糕,主要在3个方面。

(1)物料放置过于随意,以致于作业人员很难快速找到所需的物料。

(2)原料与成品的摆放并没有清晰的界限。

(3)车间走道里堆满了物料,以致于作业人员在车间走道不顺畅。

四、生产成本控制方面,生产成本控制也是生产现场中存在问题比较大的一个方面,主要问题表现在两大方面。

(1)作业人员对工艺技术掌握得不全面以致于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下一道工序必须加大工作量或进行额外的返工返修工作。如现场弯杆等不合格品。

(2)质检部门对产品的检验存在漏洞,造成部分产品成批报废。

五、生产现场质量控制方面,由于我公司一直比较重视产品的质量,在生产现场中也很好的贯彻了既定的质量方针,现场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比较得比较到位。但是,与其他著名的同类生产厂商相比,我们还存在不足,仍然有待提高。

六、生产现场设备管理方面,在生产现场中,所有的设备都按公司的规定设置了设备标牌与点检、维护记录单,存在的问题有二。

(1)有些设备的标牌不易找到。

(2)维护记录并不连续、及时,有些维护只是简单的为了维护而维护。

七、现场改善方面公司只是在表面上比原来有了较大进步,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八、现场安全管理方面通过本次现场诊断对比,我们发现公司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1)生产作业人员能随意动用车间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

(2)由于公司所用吊装设备如操作不当,可能会发生坠落事故。而新进公司的生产操作人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公司所强调的安全操作和按规范操作等规定的重要性。

九、我觉得生产现场的部分管理人员在面对面的指导作业人员的过程中,有时会简单、粗暴,而不讲究方法、策略。

我觉得书中建议改进措施对我公司非常实用,我总结以下几条:

1、采取措施降低现场的噪音,由生产部门与技术部门共同努力,通过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设法降低生产中的噪音,给生产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作业环境。

2.加强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新进公司的生产人员,必须加强对其标准化操作的培训并定期检查,经考核合格后或达到要求后方允许上岗。

(2)对所有生产人员增加生产技能方面的培训,减少在生产中的浪费。

(3)对所有生产人员增加安全作业培训,必须指定经验丰富的人员操作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设备。除指定人员外,其他生产人员一律不得动用这些设备。

3.质检部门完善检验程序,特别是成品与半成品的首件检验,以免造成产品的成批报废。

4.所有设备的标牌必须贴在显眼的地方,设备的点检标识必须清晰、明了,设备维护记录必须连续,并有维护保养人员、现场主管的签字确认。

5.把生产现场的作业区用不同的颜色划分并挂上醒目的看板(如材料区、半成品区、零配件区、成品区等),使得材料、产品的放置实现定置管理,有条理、易于识别。

6.对生产现场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管理水平,逐步改变其工作的方法。

通过制度的严格执行现场精细化管理,我相信我们的公司会更加繁荣、强大。

赵新军

2012年11月1日

生产车间质量与现场心得体会篇四
《参观xx公司生产现场心得体会》

班组建设与精益生产相互结合与提高

——参观神龙总装生产现场心得体会

为了更好的学习其他企业的班组管理建设及精益生产的先进经验,从而在我公司内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展开,10月19日,在三环质量部乔经理组织下,我与制造部曾经理及各分公司代表一行七人对神龙公司总装一厂S2线进行参观学习,并就疑难问题和S2线的卞总进行了沟通,我认为以下方面值得我公司借鉴和学习:

一、定置管理及标识:

1、各办公室、会议室包括厕所的门上均张贴有定置房间的管理图,具体负责人姓名。

2、垃圾筒上张贴有责任人,同时细化到白班及夜班。

3、各班组清洁用品集中存放且上架管理,并规定有存位置及数量。

4、不合格品的存放盒包括台架均标识为醒目的红色。

二、工位器具:

1、生产现场已基本上看不到之前常见的货架、推车及大型周转容器,各工位全部采用自制的PC管工件存放架,虽然看上去并不十分整齐,但因为针对不同工位的特点和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所以非常方便实用,同时安全性高。

2、工件存放架采用高低设计,同时下铺轮轴,在设计时已充分考虑存放数量、生产节拍和物流的配送,所以在对各工位节省人力的同时,严格的控制了现场库存,同时保证了先进先出。

3、各工位器具及工具的存放区域均制定责任人。

三、目视板管理:

1、员工技能表2月更新一次,由多部门共同评价员工是否能达到岗位技能要求。大力提倡员工多技能,将多技能纳入员工季度和年度个人评分,与绩效挂勾。

2、对员工的年假允许天数及具体使用日期进行公示,当事人及审

批人进行签字确认。

3、对过程监控人员巡视路线进行了标准化。

4、对三检卡检查情况进行目视管理,检查项目纳入员工评分。

5、每线每月评选一名每月之星员工,对获得每月之星的员工进行目视表扬。

四、现场改善:

1、现场有督导员,对存在改善的工位提出改善思路,由生产部门(班长)牵头组成改善小组,成员有操作人员、物流员、维修工等,方案制定后由领导审批并实施。

2、现场的改善从各个细节做起,从5S做起。

3、改进不允许做假,不允许做表面工作,通过树立标杆带动全员参与。

4、每季度评选精益生产优秀员工(主要问题的提出和参与人员),由总经理亲自颁发奖励。

5、每个人的工作标准是一次做对。

6、必须用金钱来评估质量代价。

7、公司领导每周确定一个班组的审核计划。

8、现场制定有快速反应管理流程。

9、好的习惯养成离不开管理人员日常的检查和坚持不懈的监督。

五、班前会的召开:

1、每周一指定一名员工在班前会介绍质量标准到岗位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

2、每周一班前会表扬一名零缺陷员工或者好的改善项目。

3、每周一在班组目视板上写出本周零缺陷活动内容。

4、每班改善小组成员及时对目视板各项进行记录和跟进。

六、生产计划、物流

1、根据统计,开班前半小时和下班前半小时为质量事故高发期,

所以八小时工作时间只排七个半小时的生产计划,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工序提前下班。

2、严格控制生产线节拍,让员工有足够时间按工艺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和工位整理整顿。

3、除工件存放架上的零件外,生产现场不设任何零件存放区和周转区,工位上无零件堆积。

4、物流人员根据各工位的零件存放量和使用频次,及时进行物料配送。

神龙公司从2008年开始大力推动现场改善和精益生产,通过两年的努力,现场的面貌的改变十分明显,同时周转率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质量的提升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近两年整车销量大幅增加也是有目共睹,希望我们能够踏着他人成功的脚步,借鉴他们的经验提升自我的能力。

陈鹏

2011-10-20

生产车间质量与现场心得体会篇五
《现场管理学习体会》

现场管理方法学习体会

2011年12月上旬,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现场管理方法”的学习,这次这次培训,反映了公司“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战略方针,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这次的培训主要讲的是现场管理方法工具的实际应用。以前也解除过类似的培训资料和培训教材,但那些大都讲的是精益生产的由来,精益生产的作用好处,这次学习与之前的大不相同。这次培训,老大主要从对现场管理的很多实际问题入手,教我们去认识问题,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如何去解决问题。

现场管理的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场环境差、5S不到位、无效劳动普遍存在等许多问题,这许多的问题使得生产效率低下、原材料严重浪费、管理混乱,因此就需要使用现场管理的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现场设备的合理布置、物流路线的最佳设计、工装夹具的最佳设计、工作设计、劳动定额等工具来解决现场所产生的许多问题,这样才能使得生产效率最大化,资源浪费的最低化。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更使我认识到精益生产管理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工作,要在做精益生产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现场管理的各种工具,对现场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造,对各种浪费的现象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这样才能更贴合精益生产无限接近0浪费的核心思想。

现场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严格实行“定置管理”,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确保现场环境整洁卫生,文明生产;(2)加强工艺管理,优化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3)以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为目的,不断

优化生产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帐等;(5)建立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6)搞好团队建设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现场管理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会遇到制约发展的瓶颈,这样就需要领导转变思路,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推行先进的管理方法,制定先进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突破瓶颈,更快发展,而现在大多数企业为求发展,都是粗犷式的生产方式,不够精细,所以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只要去它的生产现场去看看就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因此,我们企业需要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推行现场管理方法,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企业更好的做大做强!

2011.12.14

生产车间质量与现场心得体会篇六
《车间生产经验交流总结》

车间管理经验交流总结

结合自己主持车间管理工作的经历和体会,阐述作为车间管理者管理好车间的基本做法。以起到经验推广、宣传教育、交流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改变职工思想认识,提高执行力。

思想决定行动,态度决定一切,一些任务没能按时完成,有时确有客观因素,但归根到底还是思想原因、态度问题。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重视工作的人。不同的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克服高低压板锭铸造气泡等生产难题,实现质量一致性,需要有一支思想认识先进、到位,工作作风过硬的职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表面上看来比较随意的工作,它对提高职工责任意识和技能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职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这些都会间接或直接影响生产工作。车间通过平时与职工多交流沟通、在值班室悬挂职工意见簿、每月做一次职工思想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措施,了解职工需求,听取职工意见。这样在做职工的思想工作时,车间对职工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做到全面了解,利用月度例会、每周质量分析会的机会,有侧重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消除引起思想问题的客观因素,准确把车间的管理意图传达到车间的每一个员工,使其明白做每件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落实的前提,思想认识上有了新提高,解决问题才能有新成效。通过不断的做职工思想工作,开展意识培训,职工甩掉了思想包袱,思想境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明显增强,工作热情、工作干劲、进取精神明显提升。

二、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工作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方能落到实处。车间安全工作目前呈现了领

导重视,全员参与,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良好局面。通过安全案例讲座、安全演讲、危险点控制、板报宣传、召开安全例会等多项措施,让每位职工都清楚地知道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残酷现实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职工从思想上重视和认识:安全是自己最大的福利,没有安全就没有了一切。再者是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班前会必讲内容,时刻提醒广大职工关爱生命,勿忘安全。制定了《安全生产考核细则》、《安全联保互保方案》及《现场管理考核办法》等多项安全制度,很反三违,利用严格的奖罚措施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起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针对车间新人多的实际情况,采取了集中培训学习、一日一题、以师带徒等多种形式,使职工的操作技能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开展了“安全演讲赛”、“安全隐患合理化建议” “安全知识竞赛” 和“反事故演习”等多项贴近生产实际,行之有效的安全活动,营造了的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使每位职工在安全工作上都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的感觉,从而确保了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开展质量攻关,实现板锭质量一致性。

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完善优化生产工艺,围绕板锭质量进行技术攻关,抓实、抓细、抓具体。实行班组质量指标与班组整体工资挂钩,狠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开展全员质量管理,维护了生产工艺稳定。对影响板锭质量的工艺及设备进行细化操作,从成分配比、工艺参数的控制、过程关键点的控制、设备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制订预防措施。对加入的原辅材料加强质量控制,不符合生产要求不准入炉;优化生产工艺,通过不懈的摸索研究,合理优化铸造温度、铸造速度、冷却强度及结晶器液位高度;加强过程管控,通过对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等铸造关键控制点的确认控制,保证板锭内部组织优化;操作上细化操作步骤,规范操作方法。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得力措施,职工

质量意明显提高,过程控制更加规范,确保了“板锭质量攻关”活动上水平、上层次、出成绩。

如果板锭出现质量问题,不论问题大小,车间都要立即召集班组人员,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原因,划清责任,依据质量考核办法,进行责任追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整改措施,举一反三,让各班组人员都能吸取教训,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达到质量的保证与提高。

四、开展管理人员跟班制,严格工艺过程管控

每天从车间领导到其他管理人员一律深入生产现场,监控每班现场生产情况,了解工艺质量状况,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生产现场始终有工艺管理人员监督考核。制定了质量管理考核办法,细化了操作规程,构筑起了车间工艺质量管理的框架,使每个职工所做所为都有指导、有方向。同时每天利用班前例会,总结前一天的质量情况、汇总大家心得体会及意见建议、明确当天工作等。要求质量管理人员以工艺质量管理为核心,强化现场管理工作。对人、物、料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对物料进行了定置、定线管理;对产品标识进行严格的检查,从源头杜绝影响板锭质量的问题发生。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加强服务指导意识,给操作人员讲解工艺质量方面的知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管理人员全程跟班,实现了24小时管理无缝衔接,质量管理无盲区,出现质量问题便于追溯,让一切工作都动起来,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管理水平。

五、利用绩效考核,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为规范绩效考核,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车间对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讨论和修订,对劳动纪律、培训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管理等考核细化,对各级人员实行了绩效考核,考核成绩与工资挂钩。根据职工的安全生产情况、劳动强度、

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质量、技能水平、劳动态度等六项指标进行考核,极大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通过绩效考核、用数据说话等科学管理方式营造良好的生产氛围,多劳多得,产量高多得,质量优多得,安全现场搞的好多得,合理拉开了工资差距,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各班组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强烈竞争意识,有力地促进了车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大力提倡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操作。 在安全、操作规范、劳动纪律、工作流程、工艺管理、学习培训等各方面,精细要求,严格考核,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事不对人。车间本着“考核什么就能避免什么,奖励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原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通过日常操作标准化、人员行为规范化、生产现场清洁化、班组记录真实化、检查考核制度化等,全方位、全员齐抓班组管理,全面提高了管理水平。对违反车间制度的员工从重、从严、从快进行处理,对车间有贡献的员工进行及时嘉奖和鼓励。激发了员工的工作激情,提高了操作标准,推动了既定任务目标的如期顺利实现。

七、加强班组骨干的作用,增强凝聚力。

有句话很现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列火车的速度、方向、目的地全部是由车头控制的。火车头确定方向和路线后,整列火车就可以全力前进,以正确的方式、最快的速度行进在既定的道路上。一个班组,班组骨干就是火车头,班组成员是车厢,要带好班组成员勇往直前,班组骨干发挥着重要作用。班组骨干用得好,往往车间就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班组骨干考核上,建立了一套以质量、产量、安全现场、成本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只要干得好,就会有面子、有票子,既避免了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

也对班组骨干形成一种激励和鞭策。在骨干任用管理工作上,车间依照赛马不相马原则,一切用事实说话,用成绩说话,实行优胜劣汰,做到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让每一位职工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都有施展自己能力的平台。从而挑选出精兵强将组成车间骨干队伍,提高班组战斗力和凝聚力。选好骨干、用好骨干,把骨干队伍紧紧吸引在自己周围,就能促进车间管理工作的发展。

八、强化职工技能培训。

职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车间的兴衰成败。车间非常注重职工知识技能的培养,每月拟订好培训计划,内容以应知应会、操作规范、工艺技术和质量标准为主,一日一题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班组空闲时间,对班组开展内容多样化的技能培训,努力探索如何利用职工班前学习主阵地,让职工们学得更扎实,更贴近生产实际,努力提高员工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及时有效地让他们把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去。在日常操作中职工碰到技术难题或者职工的操作不规范,车间技术人员及时给以指导。每月月末组织一次摸底考试,考试成绩与业绩工资挂钩,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通过强化培训,精细操作,加强考核,为板锭质量一致性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九、关爱职工。

从加强职工车间荣誉感和自豪感入手,切实把职工的疾苦、困难放在心上,尽最大努力,关心帮助职工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真正把职工当作兄弟来看待。在车间管理上,本着帮助员工的目的,该指出的指出,该批评的批评,赏罚分明。当员工在工作、生活上遇到难处时,我们尽自己所能给予关心和帮助,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避免因思想问题带来安全隐患,使职工全心投身生产。以人为本,使每位职工都你能产生一种车间归属感,从而增加班组凝聚力,

生产车间质量与现场心得体会篇七
《质量心得体会》

品质管理之我见

首先、作为一名品管管控人员,必须要对所从事行业制造程序、作业标准以及客户的使用要求、产品结构有足够的了解,且对所从事行业常见的产品缺陷有透彻的了解。比如:压铸件出现气孔,作为品质管控人员必须要知道产生气孔的原因主要是:

1. 内浇口速度过高,湍流运动过剧,金属流卷入气体严重;

2. 内浇口截面积过小,喷射严重;

3. 内浇口位置不合理,通过内浇口后的金属立即撞击型壁、产生涡流,气体被卷入金属流中;

4. 排气道位置不对,截面积不够,造成排气条件不良;

5. 大机器压铸小零件,压室的充满度过小,尤其是卧式冷压铸机上更为明显;

6. 铸件设计不合理。a形成铸件有难以排气的部位; b局部部位的壁厚太厚;

7. 待加工面的加工量过大,使壁厚增加过多。;

8. 熔炼金属中含有过多的气体,熔料温度过高。

从铸造工艺角度综合分析,预防气孔的生成,消除气孔和氧化夹杂,可用以下三方面着手:

1)、“预”:就是要防止水分及各种污染物进入坩埚或熔炉中

2)、“排”:就是要排除铝液中的氧化夹杂和氢气,因为只有有效去除悬浮在铝液中的弥散状的夹杂物(主要是AL2O3),才能防止铝液增氢,消除去氢障碍,从而获得纯净的

铝液,压铸出合格的铸件。“渣既尽,气必除”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3)、“溶”:就是要使铝液中的氢在凝固时能够部分或全部地固溶在合金组织中,不致在铸件中形成气孔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出其产生原因所在,并实施行而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甚至将异常扼杀在萌芽状态中,真正作到“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目的。

第二、品管人员要经常以5W2H (任务/方向what(做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该项任务能取消吗?取消不必要的任务;目的why(为什么)为什么这项任务是必须的?澄清目的;位置where(在何处做)在哪儿做这项工作?必须在那儿做吗?顺序when(何时做)什么时间是做这项工作的最佳时间?必须在那个时间做吗?改变顺序或组合;人员who(谁来做)谁来做这项工作?应该让别人做吗?为什么是我做这项工作?方法how(怎么做)如何做这项工作?这是最好的方法吗?还有其他方法吗?简化任务;成本how much(花费多少)现在的花费是多少?改进后将花费多少?选择一种改进方法;)和4M1E(人(MAN)、机(MACHINE)、物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的思维方法去观察现场,去进行品质管控,只有这样才能随时发现品质改善的契机,提高品质管控力度和工作效率;随时了解制程的真正品质状况,从而进行有效的管控。其中4M1E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人:各工作岗位是否有换人,尤其是机台操作员和产品检验人员?作业员、检验是

否了解此工序容易产生的不良从而加严确认以免再次发生?是否为上岗检定人

员? 测量人员是否有经过专业培训?

2)、 机:机器设备是否稳定?有无维修,有无带病运行记录?有无修模、换模或调整工

艺参数?产出品质如何?

3)、物料:物料成分是否合格?有没有特别标示?有没有合格报告?明确区分不合格物料,

防止混淆。

4)、方法:作业员的作业手法是否与作业指导书、工艺参数所管控的要求相符合?作业员

是否知道不按作业手法作业的后果?如不符合时,是否应强制要求?各工序作业手

法可否改进?是否有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作业? 新产品生产时、修/改模后、更换机

台或工装夹具时、变更操作人员时等等情况.,是否保留首件,产品批量生产完后是

否保留末件?检验人员是否按检验标准、控制计划以及QC工程图的控制要求进行巡

检、抽查?是否有试加工(装配)动作?检验人员有没有经过培训。量测器具是否

有及时校准?

5)、环境:生产现场的各类产品状态是否有必要的标识,尤其工作台上的不良品的区分

是否合乎要求?是否有混料的危险?各工站的光线如何?各工作台的5S状况如

何?不足之处是否与现场主管检讨过?

第三、有的放矢

不要盲目的发表意见,要做到有理有据,这也是避免项目组内成员产生争执和不理解的前 提。在提出意见和建议前,最好做一下调查,收集一些资料和数据,或者和大家深入的聊一聊, 开一些交流会,座谈会,收集到一线开发人员的真实感受,不要自己一觉得有问题就冲出来, 这样肯定会被别人反感,也会降低大家对品质人员的认同和信任感。

第四、沟通再沟通

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发生在沟通上,我觉得沟通好了,起码可以解决70%的问题。多为大家 提供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比如,发起一个交流会,让组内同事互相培训,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 学习交流气氛。另外,什么也比不过面对面的沟通,抛弃聊天工具和E-mail吧,走过去,和你 的同事一起好好聊聊,吃饭的时候,坐车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深入的问题的。

第五、建立完善的品质控制系统,并将质量的关键——事前预防;质量的实现——过程控制;质量的标准——顾客满意;质量的目标——追求卓越等思想理念融入其中,形成从供应商管理到制程品质管理,直至远及客户管理的整个顾客满意过程(COP)、支持过程(SP)、经营/管理过程(MP)的过程品质管理链,以PDCA戴明环形成环环相扣,不断提升与改善,从体系上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第六、全员参与,落到实处

事实上,在一个公司里,质量问题和所有人密切相关,品管部门的工作是调动所有部门的人一起来预防和监督。它包括高层领导的决心和公司和每一位员工的参与。管理层与其高层管理者由于其特有的影响力,对一个系统能否顺利推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基层员工更应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管理思想,精益求精,做到好中求多、好中求快、好中求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自检和互检,及时发现问题,将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通知下一岗位,做到人人把好质量关,对产品质量要认真负责,确保表里如一,严禁弄虚作假。管理人员则应认真灌输基层及一线员工的 “质量三确认原则”理念,要求每一位员工“确认上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质量,确认本工序的质量要求,确认交付与下工序的产品质量”把上道工序当作我们的市场,经济中的 “卖方”,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买方”,是上道工序的“客户”,将单纯的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总结提高的模式,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使产品得到有效的保证,从而实现“不接受不良品,不生产不良品,不放行不良品”的“3N”的质量控制目标,而不是空洞的说“人人必须重视质量,有质量意识”,要揭示个人工作一个小小不符合要求可能给公司造成的转化为金钱<看得见>的巨大损失,要求每个人做每件事时首先了解要求,并使所做的每一步符合要求,让其明白这是对公司品质管理的一大贡献。人是生产者,把握着产品质量的量度,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员工从思想上必须有所认识,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记得在海尔公司流行的一句名人名言<即张瑞敏所说>“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的做好就是不容易”。虽然我们一线的操作者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但又有几个能把那份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做好的呢?

第七、管制质量,重在预防

预防的本身必须能够追溯到产品的开发设计,一个产品质量的好坏,其实开发、设计时已经决定了它的质量,制造过程与品质管控过程只是去实现产品设计的过程,这就如同堵洪水,是在洪水到来之前建立堤坝、修防护林、搞环保建设呢?还是等洪水侵袭到家门口才去补救呢?很显然,前者环保式的方法更经济、实用。所以,一款压铸件,特别是汽车类的新产品在投产之前必须经过试样、试产到小批量生产个个环节都不应该省略,并在此过程中严格按照

ISO/TS16949:2002的五大工具(FMEA、PPAP、APQP、SPC、MSA)要求进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将一些潜在的影响生产的质量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才能不断完善、提高工艺能力,最终达到企业所追求的QCDMS(质量、成本、交期、士气、安全)的目标要求。

第八、品质文化建设。

品质管理始终强调的是每个人的心态问题,要搞好质量,首先得具备端正的心态,尊重项目组内同事,不要把自己定位为监工,要把自己定位为服务员。如果你真的是从心里想帮助

大家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教训别人,大家会感受到的。很多时候,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是难点。然后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革除工作中的“马虎”,从而形成一种品质文化、品质理念,品质是人做出来的,如果人对品质理念或态度出现偏差,则品质体系再完善、品质控制方法再先进,都是没有用的。另外,作为品质人员必须牢记品质不是人云亦云,而是依法执法。 第九、循序渐进

规范制定好了,不要一下子就想完全推行到底。毕竟要改变别人已有的习惯,是会让别人不舒服的,所以要循序渐进,分期分批,一点点来,习惯慢慢的就被改变了,这样大家就不会太抵触。而且,在分期分批推行规范的过程中,别忘了不断收集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修正规范,规范可不是单凭个人说是什么就是什么的,一定要收集大家的意见,达成共识,这样才有被大家执行的基础。

第十、在品质管控活动中,合理用好两图一表、样板管理与看板管理以及统计技术。 总之,品质管理,它可以说是一种应用哲学,它主要取决于我们关于品质的理念和态度

当然在品质管控活动中,也遇到了许多比较矛盾的问题,比如:现场品控时,如果发现操作工作的错误是要当场就指出并劝其立即改正呢还是直接找到车间主任或是班组长由他们来制止呢?不过如果是后者工人可能就会认为你是打小报告,从而更抵触你的。我就看过有工人和品控员漫骂的场面。在处理之类事时,我觉得这要看操作工错误的大小程度:

1、小的要当场令其停止立即改正,而不是"劝其立即改正";

2、中、大的按第一条处理,同时传达到生产各级管理人员,上报质保部门备案;

3、严重的立即请示质保部门,停产召开现场质量分析会。

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建议是:

1、形成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质管人员一定要"高人一等",才能行使质量一票否决权。

2、加强质量考核。在全公司员工的工资构成中,设质量考核工资,在生产系统推行 质量考核管理。质量日报表,质量分析,月度质量档案归档,月度质量报表,月度质量考核。 |3、质量一票否决制。

1)原辅材料验收合格放行,方可入库使用。

2)中间产品验收合格放行,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生产。

3)成品验收合格放行,方可入库发货。特殊放行由相关副总签字放行,必要。时由总经理签字放行,质保部做好备案并跟踪。

重大质量问题以及直接影响产品安全、质量的任何行为质保部人员有权先行处理或直接责令停止,再上报或协调处理。

以上,是本人在这四年品质管控工作生涯中一些经验总结与心得体会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0894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