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习报告10篇

| 实习报告 |

【www.guakaob.com--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10篇篇一
《测量学实习报告(完整版)》

测 量 学 实 习 报 告 册

班级:道桥1022 组号:7 组长:潘洋

组员:施晓庆、袁嘉政、程文钦、徐家栋、张黎辉 指导教师:张序

目 录

一、前 言„„„„„„„„„„„„„„„„„„„„„„2 1、实习时间„„„„„„„„„„„„„„„„„„„ 2 2、实习地点„„„„„„„„„„„„„„„„„„„2

3、实习小组信息„„„„„„„„„„„„„„„2 4、实习目的及要求„„„„„„„„„„„„„„2 5、实习任务及内容„„„„„„„„„„„„„„2 二、控制测量(闭合导线)„„„„„„„„„„„„„„„3

1、控制点布置„„„„„„„„„„„„„„„„3 2、闭合导线水准测量(高程控制)„„„„„„„„3 3、闭合导线距离测量(平面控制)„„„„„„„„6 4、闭合导线水平角测量(平面控制)„„„„„„„8 5、导线坐标计算及展绘„„„„„„„„„„„„„„9 三、碎部测量(测绘地形图)„„„„„„„„„„„„„„11 1、测区概况„„„„„„„„„„„„„„„„„„11 2、外业数据采集 „„„„„„„„„„„„„„„11 3、内业成图„„„„„„„„„„„„„„„„„„13 4、注意事项„„„„„„„„„„„„„„„„„„„„13 四、实习心得„„„„„„„„„„„„„„„„„„„„„ 14

一、前 言

1、实习时间:

2012年06月30日 至 2012年07月9日 2、实习地点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科技学院天平校区 3、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江苏省苏州市苏州科技学院天平校区道桥1022 第7小组 指导老师:张序 组长:潘洋

组员:施晓庆、袁嘉政、程文钦、徐家栋、张黎辉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袁嘉政、程文钦 观测与读数:潘洋 记录与计算:施晓庆

描点与绘图:徐家栋、张黎辉

4、实习目的及要求:

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

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皮尺的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测量、内业计算、地形绘图的技能;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全过程;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5、实习任务及内容:

5.1任务:

1)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农业大学本 部教学区北区,通过5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取得6~7个控制点数据,并进一步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实际大小为150*200m,比例尺为1:500,图纸为3*4(每格10cm),A点坐标为(500,500,50),高程数据不少于20个的地形图。

2)完成一份实习报告册。 5.2内容:

1)周一上午——领取仪器

2)周一上午——闭合导线控制点选取

3)周一下午——闭合导线水准测量(高程控制)

4)周二全天——闭合导线水平角距离测量(平面控制) 5)周三上午——展绘控制点,检查控制点成果 6)周三、四——碎部测量

7)周五上午——清绘图纸,完成实习报告 8)周五下午——归还仪器

二、控制测量(附合导线) 1、控制点布置:

本实习控制点布设形式为附合导线,导线位于农大本部教学区北区,点号连接为A—B—C—D—E—F—G—A,边长均在30~100m所使用的仪器有DS3水准仪、DJ6经纬仪,罗盘仪。具体的技术要求如下表:

2、闭合导线水准测量(高程控制):

2.1观测路线:位于农大本部教学区北区,点号连接为A—B—C—D—E—F—G—A 2.2观测方法:

1)安置整平仪器,照准后尺黑面,依次读取上、下丝及中丝读数。 2)转动仪器,照准前尺黑面,依次读取上、下丝及中丝读数。 3)前尺变红面朝向仪器,读取中丝读数。 4)后尺变红面,仪器照准后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2.3

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仪器:DS3水准仪 双面尺

2.4内业计算:

取每测段往返测高差中数的平均数作为该测段的高差,如果导线全长闭合差在限差范围内,根据已知高程,算出每一点的高程。 2.5测量成果:

表一 普通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测量实习报告10篇篇二
《测量实习报告》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测量实习》实习报告

班级实习小组 学号姓 名

实习地点 环境楼

实习日期 12.21—12.30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2013 年 12 月 30 日

目 录

第1章 前言 .................................. - 4 -

1.1 实习目的及意义 ......................... - 4 -

1.2 实习任务及内容 ......................... - 4 -

1.3 实习时间安排 ........................... - 5 -

1.4 各成员工作安排 ......................... - 5 -

第2章 控制测量 .............................. - 6 -

2.1 踏勘选点、控制点布置 ................... - 6 -

2.2 闭合导线水准测量 ....................... - 6 -

2.3 闭合导线距离测量(平面控制) ........... - 8 -

2.4 闭合导线水平角测量(平面控制) ........ - 10 -

2.5 控制点坐标计算 ........................ - 12 -

第3章 碎部测量(测绘地形图) ............... - 13 -

3.1 测区概况 .............................. - 13 -

3.2 外业数据采集 .......................... - 13 -

3.2 成图 .................................. - 15 -

3.3 注意事项 .............................. - 15 -

第4章 测设 ................................. - 16 -

4.1 测设路线 .............................. - 16 -

4.2 测设方法 .............................. - 16 -

4.3 技术要求 .............................. - 17 - - 2 -

4.4 内页计算 .............................. - 17 -

第5章 实习心得 ................................................................ - 16 -

附:小组评分表

水准测量记录表

闭合导线观计算表

环境楼粗略手绘图

碎步测量数据记录

测设观测数据表

- 3 -

第1章 前言

1.1 实习目的及意义

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皮尺的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测量、内业计算、地形绘图的技能;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全过程;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1.2 实习任务及内容

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在苏州科技学院石湖校区环境楼(西至科慧路靠校马路边,东至C组团交界马路,南至进门马路边,北至电子楼交界处),通过10天的地形图测绘及测设实习,得到4至5个控制点数据,并进一步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实际大小为200*200m,比例尺为1:500,图纸为4*4(每格10cm),的地形图,并测设4个测设点到实地。

图1-1 本组测量范围图(红色方框内)

- 4 -

1.3 实习时间安排

21号:上午实习动员及领仪器;下午踏勘选点

22号:上午控制点的水准测量;下午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测量

23号:上午完成控制点的导线测量并计算出控制点坐标;下午碎步测量 24号:上午继续碎步测量;下午开会讲解问题、注意点及测设,完成环境 楼地形图的手稿粗略图

25号:上午设立支导线继续碎步测量;下午拉皮尺进行内部测量 26号:上午继续完成内部测量;下午测设并完成图的整饰

27-30号:完成实习报告,同时30号上午归还仪器

1.4 各成员工作安排

吴玲芝(组长):负责主要的进程安排及测量度数等

查吉雯(副组长):负责仪器的管理及数据记录和计算等

鞠玉、许湘苗:负责绘图及图的整饰等

陈思燚、杨鸿儒:负责仪器的搬运、竖尺、测距等

- 5 -

测量实习报告10篇篇三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姓名:孙洪宇专业班级:水电1102 小组:第五组学号:1111420217

同组人:刘明、程冰清、孙超、宁聪、梅击 实验仪器:水准仪、电子经纬仪、皮尺等 指导教师:李芬花、连仲华 成绩:

实习日期:2013年7月8日~2013年7月12日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可再生能源学院

一、 实习目的与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教学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的测量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并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工程测量实习的目的是:

1) 电子经纬仪、水准仪、皮尺的使用;

2) 运用闭合导线、附和导线的布设方案建立实习基地区域平面控制; 3) 运用四等水准及等外水准的方法建立实习基地模型区域高程控制; 4) 学会用经纬仪法测绘大比例平面图的方法; 5) 通过本次实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协作意识。 本次实习的内容是: 实习区域平面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绘制平面图:西广场,包括红旗干及其周围建筑物,台阶,草坪,标志性建筑物

二、 实习分工与具体策划 根据不同任务与职责,分工如下: 数据记录:孙洪宇 辅助测量:梅击 角度测量:孙超 距离测量:程冰清、刘明 高程测量:宁聪

时间安排:

8日上午:设计方案并领取仪器

下午:测量各控制点高程及距离 9日上午:分化碎部测量高台

下午:测量国旗杆平台位置与高程 10日~11日:地形图补测测绘、日记与报告处理 三、 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技术要求

四、 精度要求与测量方法要求 1、 测角:

对中; 整平; 瞄准。

一般导线点用测回法测一测回,上、下半测测回角值之差

≤±40″。 2、 量边:

用皮尺或其他仪器测量。 3、 测高差:

1) 观测顺序按“后前前后”。

2) 每站前、后视线长不超过100m,前后视距差不超过5m,

前后视距累计差不超过10m。

内业计算:

进行外业测量成果(水平角、边长)的整理,同组成员数据共享,但是具体计算和分析要求独立完成。 说明:

(1) 导线精度要求:角度闭合差≤±40√n秒;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2000.

(2) 四等水准精度要求:整个环线的高程闭合差≤±6√n或20√L

(mm) 五、测量原理

为绘制实习基地平面图,需要测量基地点的高程、水平角度及点间的距离,以确定平面点的几何坐标。 1、 高程测量

应用水准仪测量,按照一定水准路线进行。测定两点间高差,并已知一点高程,求算另一点高程的一般方法。当两点间距离较大或高差过大时,则需要将两点之间分成若干测段,逐段安置仪器,依次测得各

段高差,然后计算两点间的高差。实习中,我们小组采取闭合水准路径测量的方法,即从一已知的水准点开始,沿一条闭合的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又回到该起点。在测量后理论高差应等于零,即∑h-=0。但是由于测量具有误差,存在高度闭合差fh.。高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的准确度,等外水准路线测量的最大允许闭合差为:平原丘陵区fh=+\-40√(∑L) (mm) 式中∑L ------水准路线总长度 km

∑n-------水准路线测站总数

若∣fh∣>∣fh允∣,说明测量成果不符合要求,应当返工测量。 2、 角度测量

用电子经纬仪测量角度原理:测回法 这种方法用于观测两个方向之间的单角。

1)盘左位置精确瞄准左目标A,调整水平度盘为零度稍大,读数A左。

2)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右方目标,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左。以上称上半测回。β上= B左- A左。

测量实习报告10篇篇四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目录

一、 序言····································2

二、 测区概况·································3

三、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5

四、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8

五、 内业计算·································12

六、 实习总结·································13

一、 序言

1、 实习名称:控制测量实习

2、 实习地点:

3、 实习时间:2011年05月---2011年06月

4、 实习目的

控制测量学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种工程建设、城镇建设和土地规划与管理等工作。它是各种测量学的基础,所以控制测量的实习非常重要,应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一次实际的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 对学生进行控制测量野外作业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熟悉野外观测成果的整理、检查和计算。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5、实习任务及组织情况

(1)实习任务概述

本次实习的任务主要是进行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控制测量数据的处理。平面控制测量的具体任务是根据已有资料在整个测区内布设四等一级导线网;高程控制测量的具体任务是以校内的K2或K3两个已知点作为依据,按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引测到校外的公共环上的某一点;再从公共环上的某一点上开始,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布设一个四等水准网;对于控制测量数据处理,可运用相应的平差软件进行处理,并评定其精度。四等导线测量要求每测站观测六个测回,四等一级测量要求四个测回;三等水准测量改变仪器高法往测以便进行对比、检核。

(2)实习组织情况

准备好理论知识和相关的表格材料,掌握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以及仪器的使用规范及过程。

为便于实习和完成作业,实习小组为7人,设组长1人,协助指导老师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各项实习、仪器的借用与保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各项具体工作,并处理好与其它实习小组的协调工作。

全部实习由指导教师统一指挥,各班班干部及各组组长应积极配合教师做好本班、本组的各项工作。

二、 测区概况

1、测区自然地理条件

测区位于,东起未来路,西至明月路,南从长安大道,北到祥云路,地貌类型为丘陵,平均海拔在100米左右,高差起伏较大;主要建筑物有平顶山市政大厦、平顶山市博物馆、平顶山市会展中心、平顶山

市审批大厅、平顶山市教育局、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等,一类居住用地主要结合地势兴建阶梯式山地住宅,住宅层数以6层为主,适当兴建别墅式高档住宅,二类居住用地以8层的现代化住宅为主,适当点缀高层,最高建筑物为18层;由于地处新城区,人口密度较小,多为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气候属于半干旱的暖温气候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热多雨,冬寒晴燥,春旱而多风,秋润而温凉,光能、热量、水分等气候资源比较丰富。年均气温14.9℃,年均日照2094小时,年均降水量736.7毫米,无霜期平均226天;测区内道路宽阔,总体脉络通畅,视野比较开阔,路面为沥青混凝土地面,非常适宜布设控制点,建立标石和长期保存,但测区内施工现场、围栏屏障、公告牌坊较多,车流量较大,车速较快,给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2、测区已有测量成果、保存情况及精度分析

(1)、已有测绘成果

河南城建学院测量实习基地控制点成果表;

河南城建学院详细规划调整总平面图;

平顶山市新城区校外地形图;

平顶山市新城区80坐标系的控制点成果表

(2)、保存情况及精度分析

校内有K2、K3、K4等控制点均保存良好,可以利用;校外测区内有15、16、17等控制点可以利用。由于校内K2、K3等控制点为54坐标系数据,校外15、16等控制点为80坐标系数据,而本次实习按要求采用校内K2和K3点坐标数据,作为起算数据。

测量实习报告10篇篇五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苏州科技学院石湖校区及其周围 实习起止日期:2011.07.04——2011.07.19 实习班级:测绘1011

实习组号:一组

姓名:张飞

学号:1020115123

其他组员:史君成,周凯,王磊,吴卫亚,王家彩

指导老师:连达军

目录

1. 实习目的与意义„„„„„„„„„„„3

2. 任务分配与实践安排„„„„„„„„„3

2.1任务分配„„„„„„„„„„„„„3

2.2注意事项„„„„„„„„„„„„„4

2.3测区概况„„„„„„„„„„„„„4

3. 踏勘选点„„„„„„„„„„„„„„„5

3.1踏勘选点„„„„„„„„„„„„„5

3.2控制网的构建„„„„„„„„„„„6

4. 控制测量„„„„„„„„„„„„„„„7

4.1水准测量„„„„„„„„„„„„„7

4.2导线测量„„„„„„„„„„„„„13

5. 地形测量„„„„„„„„„„„„„„„16

5.1测图前的准备„„„„„„„„„„„16

5.2碎步测量„„„„„„„„„„„„„18

5.3图的拼接与整饰检查„„„„„„„„18

6.实习心得与总结„„„„„„„„„„„„22

7.附录„„„„„„„„„„„„„„„„„26

集中实习的意义和目的

1、巩固加深课堂学习内容

2、对实际操作进一步锻炼

3、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

4、培养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5、加深我们对校区环境的了解

6、培养我们自己发现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7、培养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

8、掌握主要仪器(水准仪、全站仪、皮尺、钢尺、黑红面水准尺等)的使用方法、精度等。

9、掌握地形测绘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10、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定线测量的工作能力。

任务分配与实践安排

一:实习任务及时间安排

1. 实习任务

要求测绘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两幅,大小为4*5格/幅,对应面积为200m*250m,共400m*500m,要测出图幅范围0.5cm——1cm。

2. 时间安排

a. 实习动员及踏勘选点——0.5天

选点编号要求

b. 颁发仪器——0.5天

c. 控制测量——5-6天

d. 平面控制测量即导线测量——2天

e. 碎步测量——6-7天

f. 总结——1-2天

二:注意事项

1. 确保仪器安全

2. 周密计划,合理安排

3. 善于思考,敢于实践

4.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实习规律

三:测区概况

我们小组所分到的测区概况:东边到2号组团门口的小河,西至学校西大门,向南4,5号组团南边的围墙,向北到学校独有的木桥边。这片区域大概有400*500m的面积,其中还有许多学校建筑

物,有男生四号组团,男生五号组团,女生三号组团,女生二号组团,学校教育超市,写卡出,垃圾集中处,学校一,二食堂以及风味餐厅。还有一片建筑区域,由于无法进入,暂不测量。

踏勘选点

一 踏勘选点

踏勘选点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它关系到我们以后测量和绘图的方便,所以我们必须了解踏勘选点的原则。

选点原则;

(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

(2)便于量距以及观测周围地物;(平距)

(3)点位应易于保存,点位稳固,保持三周;

(4)边长均匀(平均75m),10-15个自选点,均匀分布;

(5)以水泥钉做标记,并用油漆标示,点的编号为三位:由组号和点号组成,字体小巧工整,标记清晰,字头朝北。例如:L103,L210等;

(6)设计闭合或附和导线,选点完毕后应绘出选点略图,要作为上交成果之一。

测量实习报告10篇篇六
《GPS测量实习报告》

GPS测量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_测绘工程 班级 实习课程名称_ _ 指导教师 ____ 开课学期至

目录

1 作业过程„„„„„„„„„„„„„„„„„„„„„„„„2 1.1 GPS静态测量„„„„„„„„„„„„„„„„„„„„ 2 1.2三等水准测量„„„„„„„„„„„„„„„„„„„„ 2 1.3 RTK测量„„„„„„„„„„„„„„„„„„„„„„ 3 1.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3 2 平差报告„„„„„„„„„„„„„„„„„„„„„„„„4 2.1点连式三维自由网平差报告„„„„„„„„„„„„„„ 4 2.2边点混合式三维自由网平差报告„„„„„„„„„„„„11 2.3高差赋配表„„„„„„„„„„„„„„„„„„„„„21 3 RTK测量结果„„„„„„„„„„„„„„„„„„„„„„22 4 土地利用调差图斑分割结果„„„„„„„„„„„„„„„ 23 5 实习心得„„„„„„„„„„„„„„„„„„„„„„„ 24

1 作业过程 1.1 GPS静态测量

GPS静态测量首先要选点并布设网型,点要选在开阔、无遮挡物、无电磁波干扰、交通方便的地方,以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量,并且便于以后的观测作业和应用。GPS网的布设应尽量覆盖整个测区,不要过密或者过疏,GPS网三条边边长应相差不大,夹角应介于25度到135度之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GPS网设计应尽可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接下来就是进行外业观测,实习中我们采用同步观测相对定位的方法,三台接收机同步观测采集数据,观测时间为40分钟,按预先设定的GPS网依次推进。安置仪器是应注意将仪器安置在测量点上,高度适中,踏实脚架再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时量测点位表面到天线护圈中心的高度。接收机正常工作后不能触动仪器,也不能在仪器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避免无线电干扰卫星信号。

外业观测完成后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内业处理,实习过程中我们采用HGO软件进行基线解算。

1.2 三等水准测量

三等水准测量我们沿GPS网点布设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时应注意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要量距使其相等,每站按规范读数并记录所需数据,随即进行各项计算,填写记录表进行各项检查,满足限差后才能搬站。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

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测量工作完成后进行平差计算。

1.3 RTK测量

RTK测量时应将基准站接收机架设在开阔并且相对较高的地方,架设好电台和天线后连接电缆并开机,启动基准站后用手部与其连接,在手部中新建项目并配置坐标系,然后再回到主界面选择平滑,设置电文模式、差分模式和天线高。再将手部与移动站连接,回到主界面设置数据,与连接基准站的数据一样。设置完成后即可选择两个已知点进行基线解算,解算合格后就可以移动移动站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可将数据导出进行内业处理。

1.4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需要预先准备调查范围的遥感影像,通过目视判读影像在图中选取分布均匀、遍布全区的特征点,利用RTK测量方法对选取的特征点进行测量,再根据测量的数据遥感影像的矫正,导出高分辨率图像。在南方CASS中打开矫正后的图像,选取特征点对影像进行配准,完成影像配准后,选择主菜单中的土地利用/ 图斑/ 绘制图斑,在图上,通过目视判别把同一类地物沿边界画出来,完成土地利用分类。然后带着导出的图像到实地考察,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标注,回来后又更改修正。

2 平差报告

2.1 点连式三维自由网平差报告

基线条数:33 平差点数:23

基线标准差置信度(松弛因子):10.00σ Tau检验显著水平:1.00% 单位权中误差比:0.0359 x2检验值:1.1855

x2理论范围:15.8154 - 57.6484 x2检验结果:False

1.输入的基线及标准差

测量实习报告10篇篇七
《测量实习报告》

西理工大学

路桥工程测量学

实习报告书

实习地点 校本部校园

起讫日期

专业班组 土木104班第一组

姓名学号 邓见照 03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习内容目录

1线路导线测量……………………………………………………2

2图根水准测量……………………………………………………8

3线路带状地形测量……………………………………………9

4线路纵断面测量… ……………………………………………10

5线路横断面测量………….……………………………………12

6图上圆曲线测设数据计算(圆曲线主点) ……13

7圆曲线主点测设 ………………………………………………13

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练习(*) ………………………13

9.实习心得……………………………………………………………14

一、 线路导线测量

日期 2012.6.25 班组 第一组

1. 图根导线测量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图根导线测量技术指标

注;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d为测图最大视距,n为测站数,‴表示特殊困难地区为1/1000。 2. 取位要求:

图根导线;角度取至秒,边长、坐标取至cm。 3. 起算点坐标;

起始点为学校大门内侧雕像处I1(2861003.956m, 517277.513m) 4. 起算边方位角计算;

起始点为学校大门内侧雕像处I1(2861003.956m, 517277.513m), 方向点为学教学二楼与礼堂南面会和路口I6(2861027.096m, 517386.830m)。

起算边方位角计算过程如下: 已知:

XI62861027.096m,YI6517386.830m,XI12861003.056m,YI1517277.513m

求I6I1。

yI6I1YI6YI1517386.830517277.513109.317mxI6I1XI6XI1

2861027.0962861003.05624..04m

I6I1在第Ⅲ象限,由象限角与方位角的关系知I6I1180yI6I1109.317

18025735'52'' xI6I124..04

5. 图根导线的记录及坐标计算 ⑴图根导线水平角观测记录计算表

水平角续表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13588.html

    上一篇:电算化实习报告

    下一篇:性实训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