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感想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感想篇一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不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能级

为集聚人气、满足群众需求和完善新城功能提供有力支撑

(区委第二调研课题组)

根据区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总体部署和年度调研工作安排,按照市政府《上海市加快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JD新城初步确立长三角地区综合性节点城市地位”的定位要求,课题组围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能级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本报告。

一、发展现状

生活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面向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其产品、服务用于解决购买者生活中的各种需求。生活性服务业一般包括商贸流通、旅游休闲、餐饮住宿、娱乐健身、社区服务、文教卫生等行业。

(一)发展特点

近年来,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全区上下牢牢抓住迎办世博、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运营以及JD新城开发建设等重大机遇,立足转型谋发展,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着力推动“两个融合”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综合贡献不断显现。2010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4.6%;实现三产增加值278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及其他生活性服务业

为178.5亿元,占比达64.2%。除扩大消费,生活性服务业对民生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助推作用也愈发凸显。

二是发展规模日益壮大。限额以上商业企业统计显示,2010年末全区有大型卖场9家,连锁服务企业185家,百货零售5家,购物中心1家,专业市场52家,标准化菜市场58家,星级饭店15家,餐饮企业39家,新农村商业网点(惠民超市)63家;有各类医疗机构145家,各类体育场地1361片,中小学校55所,可满足全区近150万常住人口的基本生活消费需求。

三是功能布局基本形成。逐步形成了区(JD老城区、曹安商贸区等)、镇(安亭墨玉路、马陆弘基广场等)以及居住区(新农村商业网点)三级生活性服务业布局,培育了5条市级商业特色街(州桥老街、南翔老街等)和1个市级商业示范社区(真新丰庄路),东方商厦、罗宾森广场、沃尔玛、欧尚等一批中高档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先后开业运营,初步形成了可满足市民多元化、综合性消费需求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

四是引领性项目逐步集聚。新光百货、保利剧院、瑞金医院、东方肝胆医院以及高星级酒店等一批引领性项目加快在重点区域布局建设,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能级注入了强劲动力。京东商城、凡客诚品、新蛋贸易等国内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落户JD,网上购物等新兴业态正逐步改变传统生活消费方式,极大丰富着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内涵。 11 限额以上商业企业:指批发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零售业500万元、餐饮业100万元以上企业

五是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区委区政府着力推进南部地区“退二进三”和北部地区“优二进三”发展战略,日益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逐步契合,相继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优化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以迎办世博为契机,全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广泛开展“放心店”创建评选,营造诚信和谐的生活消费环境。

(二)问题和不足

尽管全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相比,与JD综合发展实力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不大。生活性服务业的总量占比不高,人均可支配的生活消费资源,尤其是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缺乏。二是能级不高。缺少具有引领辐射效应的高端消费资源,而现有企业经营分散粗放,市场竞争力弱,行业整体品质有待提高。三是结构不优。商贸服务业一枝独秀,而社区服务等其他业态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较快,而标准化、连锁化现代产业业态发展相对滞后。四是消费不便。资源分布不均衡,大部分集中于老城商业区,而居住社区尤其是新建社区资源相对缺乏,影响居民消费便利。

(三)原因分析

分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发展阶段所限。工业化高速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工业轻商业、重生产服务轻生活服务的观念,我区亦是如此,生活性服务业多以自

发形成、自由发展为主,导致形成二产特强、三产相对落后的格局。二是规划实施滞后。虽然近年来加大了产业规划的编制,但产业规划实施滞后于城市建设规划;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建设滞后于住宅项目建设,尤其是新开发社区,生活性功能配套落后于居民需求。三是供需结构失衡。老城区域生活人口膨胀迅速,且居民物质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而老城区资源供给的能力和潜力均有限,JD新城核心区短期内亦难以形成规模性资源供给,导致暂时性供需结构失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第一,当前全区生活性服务业可满足居民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但整体档次和品质不高,急需提升消费能级;第二,受诸种因素制约,老城区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升空间有限,JD新城尤其是新城核心区则蕴藏巨量发展能级,将是全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潜力和亮点所在;第三,新城已规划在建大批优质项目,要加快推动这些项目资源转化为现实消费资源,吸引老城及周边地区人口导入,快速集聚人气、商气和财气,整体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能级。

二、发展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生活性服务业面临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一是中央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提出保障改善民生要求和扩大消费需求方针,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二是市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部署,为我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构筑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

体系。三是“两个融合”发展战略和“三大奋斗目标”的实施,尤其是JD新城的开发建设,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四是JD区位交通便捷、人口集聚度高、居民消费需求和能力持续上升等,都将有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两个融合”发展战略和“三大奋斗目标”,结合全区“十二五”发展目标,牢牢把握“一核两翼”建设发展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远近结合、集聚辐射”原则,注重全面统筹与协调,突出发展重点和关键,强化组织推动与落实,既立足区域居民生活所需,又辐射和服务于长三角,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能级提升,为集聚人气、满足群众需求和完善新城功能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根据《上海市加快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所要求的,上海新城发展力争到2015年实现四大目标:1、基本形成产城融合的发展态势;2、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3、基本形成较为均衡的优质公共服务体系;4、基本形成生态宜居的绿色低碳发展环境。结合JD实际,围绕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与产业转型发展相结合、与城市化推进相匹配的辐射长三角地区的品牌生活服务体系及服务百姓的便民生活服务体系,为JD建成长三角地区综合性节点宜居城市提供支撑。

——培育形成以JD新城为核心的上海城市商业副中心。建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感想篇二
《加快创新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_路红艳》

产业发展

中国经贸导刊

加快创新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

文路红艳

生活性服务业,又称消费性服务二、当前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一业、民生服务业,主要包括住宿、餐般模式

饮、家政、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沐(一)社区商业模式

浴、摄影扩印等行业。近年来,生活性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服务业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组成部分,因其在扩大消费、促进就需要的日常生活服务需求的模式。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中,用,已日益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60%以上的城市消费及一般性生活高度重视。

服务活动在社区完成,且集中在餐一、加快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饮、个人及家庭服务等领域。

意义重大

社区商业中心是相对集中的社在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区服务网点所形成的集商业、餐饮、推进的过程中,伴随居民收入水平的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卫生等生活提高、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的转变以服务为一体的服务业综合体。其典及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转移,居民对型特征是拥有大型超市主力店或社餐饮、

休闲、保健、娱乐等服务性消费区型百货店、社区便利零售品牌店;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但由于生活性餐饮、洗染、摄影、美容、健身、物资回服务业各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收站等休闲设施以及儿童教育、音乐政府在引导其规范发展方面力度小,培训、

舞蹈培训等教育设施,既能满导致生活性服务业各行业总量规模足传统的衣、食、住、行需求,又能适不大、结构不平衡、发展层次偏低、服应新型的消费需求。

务功能弱化、经营秩序混乱等问题比这种社区商业中心模式由于占较突出,难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地面积大、服务范围广、高中端业态的生活服务需求。因此,加快研究生齐全,能够满足社区居民“一站式”购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扩大居民服务物和消费需求,其发展需要政府在社消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区开发时进行统一规划,并对进驻的出的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各类商贸服务企业的资质有较高要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求。同时,要求政府对社区商业中心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重大精神中一些微利型的便民业态,如生鲜超的具体体现,也是实施《国内贸易发市、快餐店、大众浴池等在土地、税收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生活服务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于行业集聚创新示范工程”的必然要较为成熟的老社区,需要通过业态改求。

造,促进社区商业尽可能集中发展,

38

2013年5月上

实现商住分离。

(二)集聚区发展模式

上海市在2004年最早提出了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把服务业集聚区定义为微型CBD(MCBD),指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将相关的专业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交通组织科学、建筑形态新颖、生态环境协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具有较强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功能的区域。

目前,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模式主要体现形式为生活服务街区,如美食一条街、摄影一条街等等。其中,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成效的主要是餐饮集聚区。各大城市根据当地餐饮文化和特色,相应规划了一批美食街区。比较典型的如北京前门地区的鲜鱼口美食街、成都宽窄巷子美食街、

重庆南滨路的火锅一条街、武汉吉庆街饮食文化街、长沙坡子街、南京1912街区等等。

这种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模式,将一些本地特色品牌企业聚集在一起,一方面,对餐饮企业可以产生集聚效应,有利于通过相互学习和竞争,促进餐饮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是将美食与歌舞、婚庆、休闲娱乐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更好地方便消费者就

中国经贸导刊

餐,而且形成了餐饮服务经济产业链,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统一规划,引导餐饮企业规范经营,形成良好的餐饮市场竞争秩序。因此,这种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模式发展的条件,一是需要政府根(四)生活服务网络团购模式

产业发展

开展生活性服务业综合试点,推动先进适用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在不同城市推广应用,以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更好地满足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需求,是商务工作的重点和核心问题。从未来创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网络体现出来的价值也得到快速提升,尤其是在生活服务方面,生活服务网络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目前,不仅出现了以58同城、赶集网等据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特点,进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类网站,而且产生行统一规划和定位;二是需要政府给了一批生活服务团购网站,形成了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三“网上团购+实体店消费+点评”模是在运营方式上,政府委托企业经营式。

和管理,通过“政府+市场”的手段合我国自2010年1月份第一家团力促进其发展。

购网“满座网”上线后,团购网站经历(三)融合嵌入模式

快速增长到大量倒闭再到逐步平稳与社区商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集发展的过程。目前,网络团购行业的聚区模式不同,在城市商业中心(包市场份额大多被几家大的团购网站括CBD)、区域商业中心以及商业综所占据,排名前十的团购网站占据了合体和商业街中,生活性服务业与生整个团购市场91.4%的市场份额。易产性服务业融合在一起。例如,在中观国际发布的

《中国团购行业趋势发央商务区或总部经济区,住宿、餐饮展报告2012》显示,团购从本质上在等生活性服务业作为配套服务,与金推动本地化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市融总部、

物流总部、商务总部等生产场已稳步成长,特别是餐饮行业,性服务企业总部融合在一起的。这2011年团购企业几乎覆盖了90%以种模式主要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上规模餐饮商户。

体、生活性服务业配套发展的表现形从生活服务团购模式来看,团购式。由于主要为总部经济区、中央商网集中了餐饮、美容美发、足浴、摄务区、服务业集聚区、城市商业中心影、休闲娱乐等各种生活性服务业做配套支撑,生活服务企业多为连锁态,网站为商户提供促销活动和广经营的品牌店,服务质量好、经营档告,消费者可以在网站上购买商户服次高,商业信誉也较好,一般不需要务进行消费并点评,这种模式不仅能政府单独规划。但是,对于便民午餐够满足消费者低价生活服务类商品问题比较例外,由于在总部经济区、的消费需求,也能满足消费者生活服中央商务区、服务业集聚区、城市商务类多样性的消费需求,同时,可以业中心配置的餐饮店档次相对一般为入驻商户提供品牌和服务的担保,社区要高,并且由于低价和租金原帮助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达到因,这些餐饮店的菜品价格相对较促销和分销的双重目的。

高,如何保障商务人士和白领工作人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种员能够吃到经济、实惠、安全的午餐生活服务团购模式将逐渐成为生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政府进行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这种模式的规划和政策支持,推动早餐示范工程发展要求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建企业在总部经济区、中央商务区、服设较为完善,能够保障消费者支付安务业集聚区、城市商业中心以及社区全。

等区域积极开展便民午餐,保障白领三、创新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工作人员和社区老年人吃到安全实的对策建议

惠的工作午餐。

未来如何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

新和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的路径来看,应按照“开展一个试点,建设三大平台,培育三类主体”的思路框架,推动和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一)开展一个试点,引领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

以实施生活性服务行业集聚创新示范工程为核心,选取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开展生活性服务业综合试点。试点内容应包括,在试点城市推进建设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一批美食街、摄影街、休闲娱乐街、

老字号街等,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推动试点城市建设公益性的城市生活性服务信息平台,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持;以社区商业示范工程为抓手,推进连锁品牌餐饮、

美容美发、洗染等企业进社区;按照居住区、办公区、科教区、旅游景区、火车站区、机场区、港口区以及小城镇的不同功能分区,进行分区引导,推动不同功能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推动生活服务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一批创新型服务企业和服务品牌,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同时,

生活性服务业综合试点要强调政府扶持发展适应本地居民消费的、高中低端、大众化生活性服务业态,以连锁化促进规范化发展,保障居民安全消费、便利消费。

(二)建设三大平台,搭建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载体

要推动适用性城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在不同城市推广和应用,必须要抓好以下三大平台建设。

一是推进社区商业示范工程建

2013年5月上

39

产业发展

中国经贸导刊

商、生活性服务企业和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合作,建立高效、安全的城市公共生活服务信息平台。积极将生活服务信息平台向中小城镇延伸,探索建立覆盖大中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居民生活服务需求的信息平台。加强对信息平台的综合利用,开发面向社设。根据不同的社区商业发展模式适用的条件,对不具备建设社区商业条件的新社区以及已建成的社区和老旧社区,通过改善现有社区商业设施,加大对原有网点进行改造升级的力度,引导规范化经营的连锁品牌餐饮、美容美发、足疗、摄影等企业进社提供市场信息、营销策划、专业人才等专业孵化服务,培育一批优秀的商贸服务企业。

二是建设职业化、专业化商贸服务人才队伍。针对当前商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流动大的问题,要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培养一批区,鼓励品牌连锁企业采取收购兼区服务的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电并、特许经营、品牌加盟方式对社区子商务、电话订购、家政服务、电子政的个体店等商业资源进行整合,着力务等多种服务功能,搭载社区商业企推动嵌入式和商业街式社区商业模业信息、服务信息等内容,实现一网式发展,实现商业相对集中,商住相多用。同时,要加强对城市生活服务对分离,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实现便信息平台的宣传推广,通过召开新闻利消费,便民服务功能,保障居民基发布会、在政府网站上建立链接、在本日常消费。在新建大型社区,要通电视上专题宣传等多种方式,使市民过建立商务、财政、城建等多部门联了解城市信息服务平台,使用信息服席机制,在社区开发建设时统一规划务平台,真正发挥惠民、便民、利民的建设商住分离、

业态齐全、功能完善作用。

的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鼓励有(三)扶持三类主体,推动生活性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到城市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要以培育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化菜店、

快餐店、洗衣店、理发店等各为核心,壮大商贸服务人才队伍,完类便民、利民的网点,并逐步搭载便善行业协会职能,形成企业、人才和民服务功能,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行业协会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格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活城,满足局。

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一是培育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求。

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是指拥有自主二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建设。鼓励各城市根据城市特点、文有良好的管理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化特色和居民消费习惯等,统一规划以及明显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批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包括的企业。要加大对餐饮、

沐浴等行业美食街区、美食庭院、美容美发一条老字号企业的扶持,支持“老字号”企街、摄影广场以及生活性服务业街区业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管理方等,通过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引式,加大体制、技术和经营管理创新导和促进居民服务消费。生活性服力度,实现创新发展。在生活服务各务业集聚区建设要突出本地特色,与行业推广餐饮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模演艺、

酒吧、旅游等业态相结合,同时式,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要坚持高端业态与中低端业态相搭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一批具配,着力打造适合本地居民和游客休有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的商贸服务闲、

娱乐的重要场所。企业。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专业育三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信息平成中心发展的经验,以中小商贸流通台建设。鼓励各城市政府要把公益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为契机,性城市生活服务信息平台作为重要由政府主导,建立一批专业商贸服务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与网络运营

企业育成中心,为商贸服务创业企业

40

2013年5月上

具有实践操作技能,敬业、专业的服务人才。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协会联合,一方面,国家要完善商贸服务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对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持证上岗的人员规定一定的薪资水平,以保证从业人员的稳定性。各城市要引导品牌生活服务企业与相关院校合作办学,建立行业教育培训基地。各行业协会尽快制定从业人员培训大纲,组建专业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加大对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培育一批生活性服务技能大师。另一方面,企业要为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如给予晋升机会、允许在本企业工作一定年限的职工持股、实施带薪休假制度等。

三是推动行业协会年轻化、职业化、

规范化发展。对于以民营、个体经济经营为主的商贸服务行业,行业协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加强行业协会规范发展,完善餐饮、沐浴、美容美发、家政、洗染等行业协会职能,对协会进行年轻化、职业化、规范化整合提升,增强行业协会凝聚力、影响力。各城市政府要支持行业协会以购买政府服务的方式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开展行业技能大赛和节庆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并将企业问题和意见及时向政府反映,充分发挥其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路红艳,1976年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服务经济)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感想篇三
《高度关注 采取措施 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高度关注 采取措施 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一、生活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性服务业是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它直接向居民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其产品、服务用于解决购买者生活中(非生产中)的各种需求。生活性服务业主要包括餐饮业、住宿业、家政服务业、洗染业、美发美容业、沐浴业、人像摄影业、维修服务业和再生资源回收业等服务业态。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是全面建设“两型社会”的现实需要,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增进社会和谐。

(一)拉动内需促消费 优化结构促增长

生活性服务业是连接物质、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载体,物质、精神产品经过生活性服务业被人们所消费。生活性服务业拉内需促消费贡献显著,如餐饮业成为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十大逆势而上的行业,虽然奢华盛宴的高档餐饮消费少了,但节假日亲朋好友外出聚餐明显增多,中低档餐饮加盟企业生意火爆;美容业正在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具有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沐浴业既是奢侈性消费的场所,亦是大众化消费的重要场所,凡是休息日或节假日各地大型洗浴场所都呈爆棚现象。生活性服务业对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直接拉动作用效果非常显著。2010年全国生活性服务业总收入34910.5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的22%。

表一 2010年我国生活性服务业收入状况 单位:亿元

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意味着第三产业产值在社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得以提升,对于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010年全国生活性服务业产值为34910.5亿元,占全国GDP( 397983亿元)比重为9%。按照增加值占GDP5%即可称为支柱产业的国际惯例,生活性服务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

(二)扩大社会就业 提高居民收入

2010年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吸纳就业状况 单位:万人

生活性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我国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总体而言,生活性服务业就业门槛低,可以吸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就业,甚至可以吸纳部分残疾人就业(如盲人按摩),实现再就业周期短,返乡农民工、城市下岗工人经过一两个月的短期培训即可上岗工作;沐浴业、美容美发业、餐饮业就业岗位密集度高,如同样营业面积的沐浴企业所需就业岗位数是旅游酒店的

2.5倍(如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的大型浴场一般需要员工1000人,同样面积酒店的员工数约为400人);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岗位数目前仍在不断扩大,餐饮业、沐浴业等专业人才供不应求。2010年全国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7298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77995万人)的9%,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就业支撑。

生活性服务业的7298万名从业人员很多来自全国贫困农村地区的低收入家庭,他们通过提供服务取得劳动报酬,提高了各自家庭的人均收入,以人均年收入12000元计算,带动全国年人均收入增加680元,为全国居民人均收入的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三)提升生活品质 增进社会和谐

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35.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下降到了41.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我国城镇居民已进入富裕型消费阶段,农村居民家庭则进入小康型消费阶段,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城镇居民的富裕型消费、农村居民小康型消费需求,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早餐工程提供便捷实惠的早点,丰富多样的中外餐饮满足居民的各类餐饮需求;现代中国人对于发型、妆面、服装、配饰等要求越来越高,美发美容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美容美发行业作为“美丽健康行业”,起到美化心灵、美化生活、美化社会的美好作用;沐浴业消费有助于促进和改善人们身心健康,如足疗和对身体各个部位的按摩,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休闲状态中增进健康,解除疲劳,缓解身心压力,调整人体的生理平衡,对各种亚健康状态的恢复效果极为明显;家政服务让居民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本职工作、更好地享受生活。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日益注重节能环保,提升社会效益。2010年,通过有效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实现节能1.79亿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量32.5亿吨标准煤的5.5%,减少废水排放102.5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93.1万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30.5亿吨,节能、降耗、减排效果显著。餐饮业倡导“绿色餐饮”,运用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以维持生态的平衡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沐浴行业积极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北京洗浴业老字号清华池,打造“生态洗浴”新理念,利用太阳能制热技术,节电、节油达30-40%;采用光导照明系统,采集地上光源用于地下建筑室内照明;采用热泵余热回收和中水回收再利用技术,努力实现零污染、零排放的目标。

生活性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获得劳动收入,有助于减少城乡居民收入贫富差距,缩小城乡差别,进而增进社会和谐。如在北京从事沐浴业、美容美发业的专业技师“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每位技师每月至少给家里寄钱3000元,按照青海省农村最低保障金标准为每年最低650元计算,可以使青海省农村一个四口之家脱贫。

生活性服务业的餐饮、沐浴、美容美发、饭店业等各行业纷纷举办丰富多采的节庆会展活动,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开展慈善捐助,促进企业自觉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二、当前生活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社会认知观念偏颇 管理机制相对滞后

生活性服务业各业态中,除住宿餐饮业在人们心中视为独立行业地位外,其余家政服务业、洗染业、美发美容业、沐浴业、人像摄影业、维修服务业和废旧回收业在社会上尚未形成独立行业意识,甚至对于其中一些行业持有色眼镜看待。如长期以来公众普遍对沐浴行业认知度低,甚至部分人把沐浴行业与色情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一些政府部门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落后,对行业经营范围采用过时规章进行管理。1992年公安部《关于创造更好的治安环境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报告》(公发[1992]19号文件)中明确规定,禁止异性按摩,这个30多年前的文件目前还在沿用,而目前遍布全国的足疗企业中异性足疗按摩既成事实,“禁止异性按摩”有待于修改为“禁止色情按摩”。工商部门对于沐浴企业注册登记范围套用20年前的规章,不符合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如我国企业营业执照注册经营范围中只有“盲人按摩”,没有“按摩”项目,就连足浴企业只能以 “美容美发”登记,无法登记“按摩”、“足浴”、“修脚”、“SPA”等服务项目,因此严重影响了沐浴行业的发展。

根据国办发〔2007〕39号,虽成立有“全国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但五年来,全国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实际发挥的部际协调机制作用似乎力度尚不够大,迄今为止,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尚未出台,除餐饮业外其他生活性服务业全国发展规划尚无从谈起。部分省市成立了服务业综合管理部门,但机构设置形式各异,一些设在商务厅,一些设在发改委,各地服务业管理机制不统一,全国只有上海市、四川省等少量省市制订有省一级的服务业发展规划。长期以来社会对生活性服务业重视不足,各城市对于生活服务业发展普遍缺乏统筹规划,突出表现生活服务业态空间布局不合理,高中低档的生活性服务场所发展比例不够协调,一些大城市高档的餐馆、浴场、美容会馆扎堆,无序重复建设、盲目恶性竞争现象严重,而早点门店、大众浴池、社区理发室等大众化生活服务网点发展明显不足,占本行业企业总数的比例过小,城市近郊区、新建社区等居民区生活服务企业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生活服务需求。

管理机制不顺还表现在政府管理职能交叉,如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涉13政府部门,商务部门主管食品流通行业,工信部管理食品工业行业,工商部门监管流通环节,食药监管局监管消费环节,公安机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等,多头管理导致管理成本增加,行业管理低效,以至于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部分地方政府对于

生活服务业行业归属管理不清,如深圳等城市尚未明确沐浴业主管部门为商务主管部门,将沐浴企业归类到文化娱乐业,由文化部门进行行业管理。

(二)物价上涨压力增大 经营成本显著上升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剧,肉、菜、米、面、油等农副产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部分城市水价抬升,直接对生活性服务企业运营造成很大压力。随着生活性服务业用工量的不断增大,生活性服务业出现招工难的境况,从业人员工资不断上涨,企业为员工依法缴纳的社保基金支出也大幅增长,企业的人工成本大幅攀升。

国务院办公厅关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明确的“2008年底前基本实现商业用电价格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并轨,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用水价格基本实现与工业用水价格同价”迄今尚未落到实处。生活服务性企业用水、用电价格相对于工业企业偏高,增加了生活服务企业经营成本。

生活服务业POS机银行刷卡成本过高。国内银行刷卡费率因行业而异,生活性服务业的餐饮、宾馆、沐浴等为2%,百货、房地产、汽车为1%,机票、客货运、加油站为0.5% 。餐饮、宾馆、沐浴等生活服务企业刷卡费率居于最高档2%,是客货运、加油站等服务业的4倍。一些大的餐饮、酒店、浴场因此每年多付给银行刷卡费达数百万元。过高的银行刷卡费率与国际惯例相悖。世界各国银行并非对所有的服务项目都收费,恰恰相反,它们面向普通大众客户的日常基本服务多为免费。

(三)专业人才队伍薄弱 从业人员流动过频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人员短缺、人员流动性过高依然是影响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全国餐饮从业人员超过2200万人,但获得职业经理人资格的管理者不足万人,其它生活服务行业专业人才更显匮乏。近年餐饮、沐浴、美发美容等行业快速发展,对专业技工和管理人员需求旺盛,生活性服务业专业人才流动性显著增强,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现的“招工荒”波及生活性服务业,“招工难”成了生活服务企业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我国生活服务业相关学历教育体系、国家人社部的培训考核体系,不适应当前生活服务业市场发展需要。我国美发美容从业人员,大部分由短期专业培训机构培养,少数由店内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这些初级培训远远不能满足行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需求。从业人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感想篇四
《让生活性服务业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

让生活性服务业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

“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四篇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快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餐饮、家政、洗浴、洗染、美容美发等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在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和优化结构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过去五年,我国服务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与制造业相比,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另外在发展的途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服务业没有规范标准,有些制订了,但是,并不执行,许多服务业鱼目混珠,重复建设和趋同投资相当严重,造成了许多经营上的困难,不利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也不利于服务业市场发展。具体如下:长期不受人们重视;缺乏相应的标准;人才较为缺乏、服务质量不齐;安全问题复杂、工作难度较大;行业市场混乱,市场竞争无秩序。

基于中国此时的现状,“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为“十二五”时期的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生活性服务业也称消费者服务业或民生服务业,它是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要指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的服务业(最终需求性服务业),它涵盖范围很广,涉及到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住宿服务、餐饮服务、家政服务、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保健服务、洗浴服务、婚姻服务、摄影扩印服务、修理和维护、清洁服务等等。生活性服务业是劳动力密集性行业,在促进消费、吸纳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解决和吸纳大量就业人口;便利城乡居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汽车美容等引领了新的消费方式。

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

大力推动流通创新,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运用新技术改造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实现升级换代。现在网络的信息发达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申通、圆通、韵达、凡客等为人所熟知的物流商层出不同,为了适应消费结构升级

的需要,这些企业应该开拓新型流通业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流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二)改造提升居民服务业。

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流程和新的服务方式进入居民服务业。鼓励发展大众化理发店,让美发、美容、美甲、形象设计等专业化服务遍布于居民的社区里,开拓美发美容综合一体化服务。严格按照国家安全、卫生、环保、节水、节能等方面要求,着力推进洗染业科技创新及成果应用,促进洗染业向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统一服务标准,整合行业资源,规范行业管理,推动足浴保健业发展,构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现代沐浴市场。积极发展搬家、保洁、家政服务中介等专业化家政服务公司,充分释放潜力巨大的家政服务需求。大力推广数码摄影等现代摄影技术,引导人像摄影行业细分市场,拓展照相洗印业营销渠道。积极推动修理业等行业发展。

(三)加快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就业、养老、救助、卫生和计划生育、文体教育、公共安全、商业等7大服务体系。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积极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城市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餐饮店、洗衣店等各类便民、利民网点并逐步搭载便民服务功能,有计划、分步骤加快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促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着力解决居民就近购买放心菜、放心肉等问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面向社区服务的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四)做强做大餐饮业。

大力吸收社会资本投资餐饮业,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融资,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引领餐饮行业快速发展。发展名店,培育名师,推出名菜,形成品牌企业增多、知名厨师快速成长、创新菜品不断涌现的发展新格局。创新营销方式,加快用连锁经营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餐饮业的步伐,加速推进餐饮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建设。

(五)着力推动农村生活服务业。

按照“以城带乡”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现代生活性服务方式从城市向农村

延伸。在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下,加快农村邮政、储蓄、通信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大中型流通企业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构建县市区、乡镇和行政村三级布局合理、设施达标、功能完善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形成为农民日常生活服务的零售终端网络,切实解决农民购买日用消费品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等“买难”问题。适应农村居民服务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居民服务业。积极推动农村社区建设。

(六)规范旧货、再生资源回收等行业。

在利用、改造和提升现有渠道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完善基层回收网络,加强集散市场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构建现代旧货、二手车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范发展拍卖、租赁业。为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提供合法、放心的旧货、二手车购销、租赁渠道,提高资源回收率,促进富裕家庭消费升级,改善低收入家庭和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按照城乡规划的要求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各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发展市政公用事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新闻出版、邮政通信、广播影视、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等生活性服务行业,培育形成生活性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正确认识中国的消费类型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前提。认为搞活流通,促进消费很重要,希望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尤其是“十二五”期间,生活服务业体系可以凤凰涅槃,有一个新的发展。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感想篇五
《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

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来有为 刘涛 来源:经济日报2015年5月21日第14版

生活性服务业是直接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服务行业的总称。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健康发展,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是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的现实需要,对于扩大消费需求、带动就业创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生活性服务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呈现出下述一些发展亮点: 一是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伴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专业化分工程度深化、新技术的突破和信息化的推进,我国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具有代表性的有网络零售、快递、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健康服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教育等。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到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网络零售的持续高速增长不仅创造了“双十一”等新的消费时点,还带动了导购服务、数据分析、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第三方支付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二是增长质量上台阶。近年来我国餐饮、住宿、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适应新的发展环境,积极调整转型,逐步走出低谷,增长质量迈上了新台阶。以餐饮业为例,餐饮消费回归理性,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的大众化餐饮需求旺盛,特别是一些有品牌、有特色的中档餐饮得到消费者欢迎。目前,我国大众化餐饮已占餐饮市场的80%。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节奏加快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大众化餐饮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三是服务创新步伐加快。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生活性服务业的产品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标准化的服务要素组合起来,满足消费者灵活多变、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同时,企业更加注重增强消费者体验和参与度。以旅游业为例,微信、微博、点评网站等即时通讯工具已成为旅游企业广泛使用的新平台,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出游体验。

总体上看,我国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部分行业的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亟需提高,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当前尚存在一些制约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和问题,比如,行业标准有待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发展不足,企业经营成本持续增加,生活性服务业税费负担较重,企业融资难,连锁化经营受限,等等。这些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行政策创新加以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议进一步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

第一,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登记注册制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和发展。减少交叉监管和多头管理,提高监管能力,在减少微观管制的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加强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联动作用,形成较为完备的行业规范、标准体系,覆盖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建立诚信体系,在家政、养老等领域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和从业人员信息库,促进企业规范化经营,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互联网环境下的市场管理机制和市场竞争秩序,规范网络经营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第二,促进转型升级。着力解决服务层次偏低、服务功能偏弱问题,由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向提供高品质消费服务拓展,推进生活性服务业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加强政府引导,鼓励企业公司化、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支持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简化连锁经营市场准入手续,强化总店管理责任,实现连锁门店形象标识和风格、经营模式及管理制度、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的统一。鼓励以资金、资源为纽带实施跨区域兼并重组,提

高产业市场集中度,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建立从业人员薪酬与职业技能挂钩的工资机制。

第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探索有利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生活性服务业实行较低的增值税税率。对部分具有公益性质的生活性服务业,实行税收优惠。开展“正税清费”,公开收费标准,严格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创新对“轻资产”行业的信贷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建设城市(镇)15分钟便民服务商圈,完善社区综合性生活服务中心,增强便利化和综合功能。完善城市最后一公里末端共同配送网络,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和规范服务水平。

第四,培育生活性服务业新增长点。结合未来服务消费需求向节约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的新趋势,鼓励服务创新,创造更多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态,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中高端服务需求。

第五,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自贸区战略,大幅减少服务贸易限制,扩大生活性服务业的开放领域和范围,吸引外资更多地进入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发挥外资企业在品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带动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引进外国风味餐饮、外资零售店铺等在国内发展,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感想篇六
《加快创新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

加快创新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

作者:路红艳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13期

生活性服务业,又称消费性服务业、民生服务业,主要包括住宿、餐饮、家政、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沐浴、摄影扩印等行业。近年来,生活性服务业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在扩大消费、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日益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加快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意义重大

在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伴随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的转变以及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转移,居民对餐饮、休闲、保健、娱乐等服务性消费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但由于生活性服务业各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政府在引导其规范发展方面力度小,导致生活性服务业各行业总量规模不大、结构不平衡、发展层次偏低、服务功能弱化、经营秩序混乱等问题比较突出,难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因此,加快研究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扩大居民服务消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重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实施《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生活服务行业集聚创新示范工程”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一般模式

(一)社区商业模式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需要的日常生活服务需求的模式。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中,60%以上的城市消费及一般性生活服务活动在社区完成,且集中在餐饮、个人及家庭服务等领域。

社区商业中心是相对集中的社区服务网点所形成的集商业、餐饮、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卫生等生活服务为一体的服务业综合体。其典型特征是拥有大型超市主力店或社区型百货店、社区便利零售品牌店;餐饮、洗染、摄影、美容、健身、物资回收站等休闲设施以及儿童教育、音乐培训、舞蹈培训等教育设施,既能满足传统的衣、食、住、行需求,又能适应新型的消费需求。

这种社区商业中心模式由于占地面积大、服务范围广、高中端业态齐全,能够满足社区居民“一站式”购物和消费需求,其发展需要政府在社区开发时进行统一规划,并对进驻的各类商贸服务企业的资质有较高要求。同时,要求政府对社区商业中心中一些微利型的便民业态,如

生鲜超市、快餐店、大众浴池等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于较为成熟的老社区,需要通过业态改造,促进社区商业尽可能集中发展,实现商住分离。

(二)集聚区发展模式

上海市在2004年最早提出了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把服务业集聚区定义为微型CBD(MCBD),指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将相关的专业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交通组织科学、建筑形态新颖、生态环境协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具有较强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功能的区域。

目前,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模式主要体现形式为生活服务街区,如美食一条街、摄影一条街等等。其中,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成效的主要是餐饮集聚区。各大城市根据当地餐饮文化和特色,相应规划了一批美食街区。比较典型的如北京前门地区的鲜鱼口美食街、成都宽窄巷子美食街、重庆南滨路的火锅一条街、武汉吉庆街饮食文化街、长沙坡子街、南京1912街区等等。

这种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模式,将一些本地特色品牌企业聚集在一起,一方面,对餐饮企业可以产生集聚效应,有利于通过相互学习和竞争,促进餐饮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是将美食与歌舞、婚庆、休闲娱乐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更好地方便消费者就餐,而且形成了餐饮服务经济产业链,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统一规划,引导餐饮企业规范经营,形成良好的餐饮市场竞争秩序。因此,这种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模式发展的条件,一是需要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特点,进行统一规划和定位;二是需要政府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三是在运营方式上,政府委托企业经营和管理,通过“政府+市场”的手段合力促进其发展。

(三)融合嵌入模式

与社区商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模式不同,在城市商业中心(包括CBD)、区域商业中心以及商业综合体和商业街中,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在一起。例如,在中央商务区或总部经济区,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作为配套服务,与金融总部、物流总部、商务总部等生产性服务企业总部融合在一起的。这种模式主要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生活性服务业配套发展的表现形式。由于主要为总部经济区、中央商务区、服务业集聚区、城市商业中心做配套支撑,生活服务企业多为连锁经营的品牌店,服务质量好、经营档次高,商业信誉也较好,一般不需要政府单独规划。但是,对于便民午餐问题比较例外,由于在总部经济区、中央商务区、服务业集聚区、城市商业中心配置的餐饮店档次相对一般社区要高,并且由于低价和租金原因,这些餐饮店的菜品价格相对较高,如何保障商务人士和白领工作人员能够吃到经济、实惠、安全的午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政府进行规划和政策支持,推动早餐示范工程企业在总部经济区、中央商务区、服务业集聚区、城市商业中心以及社区等区域积极开展便民午餐,保障白领工作人员和社区老年人吃到安全实惠的工作午餐。

(四)生活服务网络团购模式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网络体现出来的价值也得到快速提升,尤其是在生活服务方面,生活服务网络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目前,不仅出现了以58同城、赶集网等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类网站,而且产生了一批生活服务团购网站,形成了“网上团购+实体店消费+点评”模式。

我国自2010年1月份第一家团购网“满座网”上线后,团购网站经历快速增长到大量倒闭再到逐步平稳发展的过程。目前,网络团购行业的市场份额大多被几家大的团购网站所占据,排名前十的团购网站占据了整个团购市场91.4%的市场份额。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团购行业趋势发展报告2012》显示,团购从本质上在推动本地化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市场已稳步成长,特别是餐饮行业,2011年团购企业几乎覆盖了90%以上规模餐饮商户。

从生活服务团购模式来看,团购网集中了餐饮、美容美发、足浴、摄影、休闲娱乐等各种生活性服务业态,网站为商户提供促销活动和广告,消费者可以在网站上购买商户服务进行消费并点评,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低价生活服务类商品的消费需求,也能满足消费者生活服务类多样性的消费需求,同时,可以为入驻商户提供品牌和服务的担保,帮助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达到促销和分销的双重目的。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种生活服务团购模式将逐渐成为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这种模式的发展要求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较为完善,能够保障消费者支付安全。

三、创新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未来如何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开展生活性服务业综合试点,推动先进适用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在不同城市推广应用,以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更好地满足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需求,是商务工作的重点和核心问题。从未来创新和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的路径来看,应按照“开展一个试点,建设三大平台,培育三类主体”的思路框架,推动和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一)开展一个试点,引领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

以实施生活性服务行业集聚创新示范工程为核心,选取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开展生活性服务业综合试点。试点内容应包括,在试点城市推进建设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一批美食街、摄影街、休闲娱乐街、老字号街等,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推动试点城市建设公益性的城市生活性服务信息平台,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持;以社区商业示范工程为抓手,推进连锁品牌餐饮、美容美发、洗染等企业进社区;按照居住区、办公区、科教区、旅游景区、火车站区、机场区、港口区以及小城镇的不同功能分区,进行分区引导,推动不同功能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推动生活服务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一批创新型服务企业和服务品牌,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同时,生活性服务业综合试点要强调政府扶持发展适应本地居民

消费的、高中低端、大众化生活性服务业态,以连锁化促进规范化发展,保障居民安全消费、便利消费。

(二)建设三大平台,搭建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载体

要推动适用性城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在不同城市推广和应用,必须要抓好以下三大平台建设。

一是推进社区商业示范工程建设。根据不同的社区商业发展模式适用的条件,对不具备建设社区商业条件的新社区以及已建成的社区和老旧社区,通过改善现有社区商业设施,加大对原有网点进行改造升级的力度,引导规范化经营的连锁品牌餐饮、美容美发、足疗、摄影等企业进社区,鼓励品牌连锁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特许经营、品牌加盟方式对社区的个体店等商业资源进行整合,着力推动嵌入式和商业街式社区商业模式发展,实现商业相对集中,商住相对分离,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实现便利消费,便民服务功能,保障居民基本日常消费。在新建大型社区,要通过建立商务、财政、城建等多部门联席机制,在社区开发建设时统一规划建设商住分离、业态齐全、功能完善的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到城市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快餐店、洗衣店、理发店等各类便民、利民的网点,并逐步搭载便民服务功能,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活城,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二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鼓励各城市根据城市特点、文化特色和居民消费习惯等,统一规划建设一批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包括美食街区、美食庭院、美容美发一条街、摄影广场以及生活性服务业街区等,通过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引导和促进居民服务消费。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突出本地特色,与演艺、酒吧、旅游等业态相结合,同时要坚持高端业态与中低端业态相搭配,着力打造适合本地居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三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各城市政府要把公益性城市生活服务信息平台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与网络运营商、生活性服务企业和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合作,建立高效、安全的城市公共生活服务信息平台。积极将生活服务信息平台向中小城镇延伸,探索建立覆盖大中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居民生活服务需求的信息平台。加强对信息平台的综合利用,开发面向社区服务的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电子商务、电话订购、家政服务、电子政务等多种服务功能,搭载社区商业企业信息、服务信息等内容,实现一网多用。同时,要加强对城市生活服务信息平台的宣传推广,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政府网站上建立链接、在电视上专题宣传等多种方式,使市民了解城市信息服务平台,使用信息服务平台,真正发挥惠民、便民、利民的作用。

(三)扶持三类主体,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要以培育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为核心,壮大商贸服务人才队伍,完善行业协会职能,形成企业、人才和行业协会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格局。

一是培育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管理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以及明显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要加大对餐饮、沐浴等行业老字号企业的扶持,支持“老字号”企业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管理方式,加大体制、技术和经营管理创新力度,实现创新发展。在生活服务各行业推广餐饮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的商贸服务企业。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专业育成中心发展的经验,以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为契机,由政府主导,建立一批专业商贸服务企业育成中心,为商贸服务创业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营销策划、专业人才等专业孵化服务,培育一批优秀的商贸服务企业。

二是建设职业化、专业化商贸服务人才队伍。针对当前商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流动大的问题,要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培养一批具有实践操作技能,敬业、专业的服务人才。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协会联合,一方面,国家要完善商贸服务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对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持证上岗的人员规定一定的薪资水平,以保证从业人员的稳定性。各城市要引导品牌生活服务企业与相关院校合作办学,建立行业教育培训基地。各行业协会尽快制定从业人员培训大纲,组建专业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加大对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培育一批生活性服务技能大师。另一方面,企业要为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如给予晋升机会、允许在本企业工作一定年限的职工持股、实施带薪休假制度等。

三是推动行业协会年轻化、职业化、规范化发展。对于以民营、个体经济经营为主的商贸服务行业,行业协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加强行业协会规范发展,完善餐饮、沐浴、美容美发、家政、洗染等行业协会职能,对协会进行年轻化、职业化、规范化整合提升,增强行业协会凝聚力、影响力。各城市政府要支持行业协会以购买政府服务的方式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开展行业技能大赛和节庆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并将企业问题和意见及时向政府反映,充分发挥其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路红艳,1976年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服务经济)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感想篇七
《我国生活性服务业政策梳理与分析》

我国生活性服务业政策梳理与分析

生活性服务业是指面向居民基本生活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餐饮、家庭服务、美容美发、洗染、沐浴、维修服务、人像摄影等服务业,在保障民生、吸纳就业、促进居民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和对保障民生问题日益重视,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适用于鼓励、支持和规范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本文通过对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的有关生活性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进行回顾与梳理,分析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未来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取向,以期为国家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提供有益的启迪。

一、近年来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政策回顾

自200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以来,国家有关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服务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其中,涉及生活性服务业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用地规划、市场准入、财政支持、融资贷款、税收优惠、劳动社保以及行政规费等方面,这些政策的重点是保障和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发挥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吸纳就业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

(一)用地规划保障政策

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新建社区不断增加,但配套社区商业和便民服务设置配套不足,难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因此,为保障城镇化过程中新建社区生活性服务业规划用地,促进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国家明确提出保障社区商业和便民服务规划用地、推动城市土地使用向家庭服务业及便民生活服务网点倾斜等政策。

(二)放宽市场准入政策

伴随我国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为促进服务业发展,国家出台了有关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政策。如国发[2007]7号文提出“根据实际情况,对一般性服务行业在注册资本、工商登记等方面降低门槛,对采用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

(三)财政资金扶持政策

目前,中央财政用于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有三部分来源:一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支持生活性服务业自主创新、品牌培育、企业发展以及老字号改造升级等等。二是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小生活性服务企业发展。三是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资金,用于支持部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四)信贷与融资支持政策

由于生活性服务企业大多是中小微企业,企业资金实力较弱,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和融资政策。这些政策强调银行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劳动密集型、发展前景好的服务企业给予信贷和融资支持,一定程度上为中小微生活性服务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拓展融资渠道提供了保障。

(五)税收优惠政策

为鼓励生活性服务企业连锁发展、培育品牌和促进节能减排,国家在减免税收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是对生活性服务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对吸收就业多、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低等服务类企业,按照其吸收就业人员数量给予补贴或所得税优惠。二是制订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维修服务、便利连锁经营、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中华老字号经营等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六)促进就业与社保政策

在近年来国家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和“民工荒”、“找工难”并存的形势下,为发挥生活性服务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作用,完善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国家针对家庭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行业出台了相关政策。一是鼓励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政策。二是鼓励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培训。三是完善社保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推动家庭服务业、餐饮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实行员工制、承担员工社保,保障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减免行政规费政策

长期以来,生活性服务业承担着大量的行政规费,包括城市建设费、卫生费等等,不仅使企业经营成本较高,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成为许多行政部门寻租的借口。近年来,国家为促进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不断清理各项费用。

对于减轻生活性服务企业负担、营造有利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八)制定行业法规与标准

近年来,为规范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商务部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一是生活性服务业各行业管理办法。二是针对生活性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规范。三是针对生活性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四是针对生活性服务行业的技术规范。

二、现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政策评价

(一)现有政策过于零散,系统性政策欠缺

目前,我国适用于生活性服务业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国家和地方有关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或餐饮业、住宿业、家庭服务业等单个行业实施意见中,没有将生活性服务业作为一个整体制定一系列促进政策,导致现有生活性服务业政策过于分散,系统性不强,难以起到很好地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缺乏行业系统性政策设计

受“重生产性服务业、轻生活性服务业”等观念的影响,很多省市都制定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但少有专门制定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意见。而一些国家为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专门制定了发展规划。如2005年,法国就业、社会融合和住房部推出了《个人服务业发展纲要》,随后又于2009年制定了新的《个人服务业发展纲要》,着力促进就业和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2、缺乏对市场主体和行业协会组织培育的政策支持

在现有的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政策体系框架中,还缺乏对多元化市场主体和行业协会组织培育的政策支持。生活性服务企业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主体,行业协会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尽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生活性服务企业和行业协会发展日益重视,但对如何做大做强生活性服务企业、如何完善行业协会职能仍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3、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和职业资质认证制度

目前,生活性服务行业相关学历教育体系及培训考核体系,不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使得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术能力弱,直接影响到行业的

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服务水准。各行业还没有设立行业培训标准和统一的考试大纲,专业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师资薄弱,技能大师培训较为困难,多数由企业承担培训任务,导致培训工作实质效果不明显。同时,虽然有关部门一再要求从事生活性服务业的各类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但目前持证上岗率水平较低,缺乏相应职业资质认证管理和监督制度。

(二)部分政策陈旧过时,已不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在现行有关生活性服务业的政策中,一些规章制度过于陈旧,已不适应当前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但仍在沿用。如餐饮行业有硬性规定,在餐厅面积中应有50%的面积用于后厨,目前中心城市门面房寸土寸金,餐饮门店可以主食加工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半成品,没必要将后厨面积比例设定为那么大。足疗行业禁止异性按摩已不符合时代要求。1992年公安部《关于创造更好的治安环境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报告》(公发〔1992〕19号文件)中明确规定,禁止异性按摩,这个20多年前的文件目前还在沿用,而目前遍布全国的足疗企业中异性足疗按摩既成事实,“禁止异性按摩”有待于修改为“禁止色情按摩”。又如,我国企业营业执照注册经营范围中只有“盲人按摩”,没有“按摩”项目,足浴企业只能以 “美容美发”登记,无法登记“按摩”、“足浴”、“修脚”、“SPA”等服务项目,因此严重影响了足疗保健行业的发展。洗染业沿用30年前的环保条款规定,居民二层楼以上不得设立洗衣厂,因为30年前洗衣机器噪声大、污染大,然而现代的洗染机器已经更新若干代,噪声很小,环保达到国际标准,完全可以在居民楼上设立洗衣厂。

(三)行业税费依然过重、过多,企业负担较重

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扶持餐饮、住宿、家庭服务业的税收减免政策,但相比现有生活性服务业缴纳的税负,税收优惠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据商务部对北京市有关生活性服务业的税费情况调查显示,目前各类生活性服务企业缴纳的税种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企业代缴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增值税、印花税、契税、车船使用税和手撕票税等,其中餐饮业上交税种达八种之多。餐饮业、家政服务业、美容美发业、人像摄影业、洗染业和沐浴业所缴营业税为5%,企业所得税为25%。餐饮企业缴纳的税负占经营成本的比重为25%、占利润的比重高达94%。同时,各类生活性服务业要缴纳银行卡手续费、排污费、

餐具检测费、动物检疫费、垃圾处理费、治安联防费、员工体验费、残疾人保障金、化粪井费、各种培训费、教育附加费、防洪费、各种检测费、泔水处理费、工商管理费等15种费用。美容美发、家电维修企业所缴费用占成本比重高达64%和14%。此外,部分行业还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如餐饮企业独立核算的生产加工配送中心与经营门店存在重复交税问题。生产加工配送中心采购原材料,经加工或分拣后配送到门店时,已经按食品生产企业的纳税标准交了增值税,但门店出售的菜品还要再交营业税。

(四)行业法规标准尚不健全,难以保障合法权益

尽管我国已制定了大量的生活性服务行业法规和标准,但大多国家和地方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企业不执行,也无法制约,且各地掌握的尺度相差较大,导致地方标准实施效果不佳。同时,目前餐饮业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全行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执行标准,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难以保障,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家政服务行业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争端处理机制不健全,一些家政公司把业务停留在中介,难以保障雇主和家政服务员双方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美容美发行业尚无服务技术的鉴定资质准入机构,导致很多企业服务项目不规范,服务质量无法保证,资质名称、技术名称、产品名称较为混乱,严重损坏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由于一些地方对生活性服务业不够重视,虽然国家有关生活性服务业的政策已出台若干年,如服务业与工业同价政策、连锁经营企业跨地区经营实行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政策以及清理行政规费等,但由于地方部门利益驱使,基本上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同时,由于生活性服务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且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从业人员的社保政策一直没有得到落实。特别在家庭服务业,由于大部分家政公司属于中介性质的企业,家政服务员的社保难以得到保障,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三、加快完善我国生活性服务业政策的建议

(一)尽快清理国家级滞后的旧政策

加快清理现有的过时、陈旧的生活性服务行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修改过时的违禁条款或标准,商务部将认真梳理国内外生活性服务业相关现行政策,与商协会一起共同争取生活性服务业更多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针对现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感想篇八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专题研究》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

专题研究

一、 服务业概述

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阶段。在社会转型升级进程中,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上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增长点。因此,深刻认识服务业的发展规律、状况、特点,分析服务业发展优势,把握服务业发展方向,对于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服务部门,其核心是现代生产者服务,特别是高级生产者服务,如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政务服务、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物流服务,以及一部分被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现代服务业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现代服务业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

从产业性质看,产品具有无形态性、中间消耗性以及经验性商品而非搜寻性商品的特征,是现代服务业的三个重要产业特性;从企业战略活动的方向看,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和泛化,生产者服务逐步从企业价值链中分离出来,成为增值最大、也最具战略性的高级环节;从产业的市场结构看,由于其供给多是“量体裁衣”式的“订制化”生产,因而差异性极强、替代性较差,产业竞争呈现出垄断竞争的特征;从生产要素和产出性质看,由于其提供者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专家组,且多以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为主要投入,因而其产出中包含密集的知识要素,可以说是生产者服务将日益专业化的知识技术导入了商品生产过程;从空间载体看,生产者服务具有高度的空间集聚特性,因而是调整城市功能以及增强城市辐射功能的重要手段。

二、 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1. 新的生产性服务业类型不断涌现

生产性服务业在许多国家大都市区的大规模迅猛发展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服务化的产物。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1999)指出“工业革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金融、运输和通信等服务业的发展”。不可否认,不同类别的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差异,不同性质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也各不相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内涵的不断深化和细分,在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行业继续发挥作用的同时,会计、审计、管理咨询、工程咨询、资产评估、环境评估和房地产评估等专业中介服务业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创生和涌现,并在聚集和配置区域资源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元化,预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型生产性服务行业出现,新的生产性服务业类型的不断涌现是维持和提高区域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保障。

2. 服务外包化

服务外包(Outsourcing)是指企业将生产或经营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委托给专业服务商,由他们进行合作、管理并提供企业所需的信息技术服务。目前服务外包发展的状况是发达国家对外服务外包的范围和规模正在不断扩展,发展中国家接受服务外包的规模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成为服务外包的主要客户和承接者。这种服务外包现象在空间形态上表现为服务业的国际转移:一是项目外包,即企业把非核心辅助型业务委托给国外其它公司;二是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三是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服务企业,为了给给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是服务企业为了开拓东道国市场和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国际转移[11]。鉴于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追求低成本和高利润等原因以及年龄结构变化和科技人员短缺等问题,这些因素会推动国际性服务外包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由此形成一个以生产性服务外包为载体的全球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可以认为,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和商务模式,服务外包将成为生产性服务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3. 生产层级化、发展集聚化

从国际层面上分析,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大城市的中心区都已由过去的“工业中心”转型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在全球范围生产性服务业在世界城市表现出明显的集聚性,如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大都市,在区域范围生产性服务业在大都市地区表现出明显的集聚性,其集聚化程度要明显高于规模较小的城市。而在世界的大都市地区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大多呈现出集聚化发展的趋势,尤其在大都市的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一系列的群落,生产性服务业有在大都市核心区不断增长和集中发展并呈现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在城市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又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或中央商务区(CBD)内(如伦敦金融街),或者是受区位条件的影响(特别是交通条件、大学研究机构),并高度集聚于城市的某一个或若干个点上,或者集聚于某一条或几条带状区域内,如硅谷的信息服务业集群、华尔街的金融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群以及我国的北京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北京金融街金融业集群、上海陆家嘴金融业集群等,都市中心区已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地。由此在集聚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层级化特征的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分布态势,即在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的控制上体现为全球城市——国家城市——地区城市——中小城市发展程度和空间水平等级差异明显的格局。

2 / 17

4. 服务协同,融合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加速向制造业生产前期的研发、设计领域,中期的管理、融资领域以及后期的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的渗透,不断趋向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而且生产性服务业也只能在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在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和企业生产向多元化和单一化两个方向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和融合发展将成为产业深化的必然选择。协同与融合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造业企业内部的产业融合,制造与服务功能相互叠加,将使一些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性功能和收入占据主导地位,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服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二是产业链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与融合发展,研发、采购、售后服务等服务环节占产业链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随着区域内的产业融合的加快,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将通过特定空间上的集群式发展来实现协同发展与融合发展的要求。

三、 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不协调之处

1. 服务业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步伐需进一步协调

加入WTO后,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已涵盖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总共160个小类中的100个。其中,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分销等服务部门均已向外资开放。相对于对外开放而言,我国服务业的对内开放却明显不足。

近几年来,虽然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改善,但仍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是:地方、部门观念转变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准入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当的限制,民营企业的行业准入问题还存在着“玻璃门”现象,即“看得见、进不去”,或者即使费尽周折进去了,由于垄断企业的非市场化操作,民营企业还是无力抗衡。另外,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个老问题,尽管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但由于金融机构还是按照自己的规矩开展业务,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任重而道远。

总体来看,我国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仍以国有投资为主导。从制造业的情况看,近年来私人控股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上升迅速,由2004年的14.2%上升到2006年的51.4%。2006年私人控股企业首次成为制造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最高的类型。

与制造业相比,我国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仍以国有投资为主。2004年以来国有控股投资比例有所下降,由76.7%下降到2006年的62.3%,同期私人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由14%上升到30.4%。但从服务业内部看,多数行业依然是国有投资主导,主要包括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电力燃气和水的供应设施,教育、卫生以及文化体育领域等。特别是在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私人控股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甚至低于外资企业。从2006年的数据看,私人投资比例比较高的行业只有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在服务业的其他领域均是国有投资为主导。

3 / 17

2. 服务业吸引外资与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平衡间的不协调

与制造业相比,中国服务业吸引外资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入世后,服务业吸引外资的增长速度开始明显提升。从全球500强在中国投资设立的企业来说有两种趋势:一方面服务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数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非服务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企业中,从事商业、金融保险、资产管理、研发、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业务的也越来越多。

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主要集中于运输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分销服务业、旅游和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建筑业及金融服务业等领域。据初步测算,2006年中国境内非金融领域外国附属机构境内销售收入达到9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3.5%。

从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关系来看,服务业对外开放在促进服务贸易扩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服务贸易逆差,而且未来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服务业吸引外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有可能使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从服务业FDI对服务贸易国际收支的作用看,近年来我国外资企业服务贸易跨境收支规模不断扩大。2001-2006年,外资企业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从115亿美元增长到480亿美元,增长了3倍多。服务贸易收入从44亿美元上升到254亿美元,年均增速为41.9%。服务贸易支出从2001年的71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226亿美元,年均增速为26%。

从外资企业跨境服务贸易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仓储业及通信业、制造业外资企业的服务贸易构成了外资企业跨境服务贸易的主体。2001-2006年,外资企业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及通信业,社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跨境服务贸易进口所占比重较大,并且增长迅速。外商制造业企业跨境服务贸易逆差有扩大趋势。这说明我国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3.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导致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平衡

目前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转移趋势正在加快,跨国公司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最重要的载体。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已成为国家直接投资的主流之一,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转移趋势尤为明显,流向发展中国家的部分也在明显增加。以OECD国家为例,其FDI中服务业投资的总额明显高于制造业投资总额,而且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领域。特别是大型跨国服务企业以其质量高、创新快等优势,创造出新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占据了行业的高端和主要市场份额。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一国生产性服务的发达程度往往决定了服务贸易发展快慢与份额大小。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内部结构也有所改善,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但总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仍然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根据《2006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数据计算,2005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比重为47.06%。而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大约在70%以上。

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我国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我国以金融、综合研究和科学技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在全

4 / 17

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比重只有40%,占主体地位的仍然是交通运输仓储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同时我国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发展也比较缓慢,份额偏低。

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于体制和政策等原因,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高于制造业,市场化程度偏低。银行、保险、电信、铁路、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业,仍保持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二是外资制造业与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关联程度不高,外资制造业中加工型、出口型企业偏多,多数属于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组织体系中的封闭环节。这些外资企业对本地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需求少,对本地研发或技术服务需求少,其所需要的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物流服务、法律服务、广告策划、市场调研等商务服务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外向化特征。外资制造业产业链向本地服务业增值部分的延伸受到抑制。

由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而制造业保持大规模快速增长的势头,在本地生产性服务业不能满足制造业发展对服务业的需求的情况下,必然有部分服务由进口来替代,这是我国服务贸易长期保持较大逆差的主要原因。

四、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新兴业态不断涌现,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协调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和质量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1. 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就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就提到了“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并把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归类到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提出生产性服务业是“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是与生产者息息相关的,对整个经济的结构、效益、质量都有着巨大影响的多个服务业门类的集合体,符合当代经济运行所要求的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力等特征。

(2) 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

生产性服务业又名生产者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 用以支撑生产、流通、分配、科研等制造业生产活动的服务行业总称,涉及信息收集、处理、交换的相互传递、管理等活动,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的特点,与制造业升级高度相关,呈现互为促进发展的特征。

5 / 17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感想篇九
《张慧勤感想》

十二五规划主题班会感想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新的发展动向,紧跟形势,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在辅导员老师的号召下,我专业积极响应召开主题团日活动。对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若干建议进行系统学习与研讨。

1、“十二五”发展所处和“两个时期”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十一五”成绩概括(三句话)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4、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一个坚持、四个更加)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任务(“五个要”)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9、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的“11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0、全党必须增强的“五个意识”

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做了上述简要报告之后又解析了五中全会公报的主要内容,之后,同学们结合会议的关键议题,就改善民生、转变生产方式、人民币升值、扩大内需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

其主要任务如下:

1、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2、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3、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5、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7、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8、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

说明了大家学习“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之后,同学们对如何帮助国家完成“十二五”规划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多关注国家动态,及时掌握经济类信息是现如今的我们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政治理念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对“十二五”规划的学习,也使得我们大学生更好的紧握时代脉搏,了解国家大事。

其次,我们班惊骇进行了有奖知识竞答环节,对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理解最深刻的,且答的最好的同学给予奖励。有利于我们跟上党的步伐。

接下来,我们班的手机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帮助全班同学都能学习党中央的方向,我们制作了以学习时事为主题的手机报专刊,传送到同学们的手机上去,让同学们在点滴的积累中真正地了解国家及党的政策、并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造性学习,进一步就、提高、完善自我。

同学们通过这次团日活动对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的学习,对“十一五”规划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总结,对未来的 “十二五”规划以及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团日结束后,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将会自觉地关心时政,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深刻领会党中央的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同学们还充分意识到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并下定在今后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全面拓展知识结构,深入探索、研判、剖析社会热点问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历史一再表明,能否抓住机遇,决定了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抓住了机遇,后发国家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丧失了机遇,强盛的国家也可能停滞不前,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立足点,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在。全党同志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朝着既定奋斗目标迈进。

机遇在前,我们大学生可以大有作为,应当奋发有为。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我们就一定能够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不断向前。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努力学习,关注时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来为祖国伟大复兴奉献一份力量。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感想篇十
《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举措研究》

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举措研究

一、 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及问题瓶颈分析

(一) 生活性服务业的概念内涵

1、生活性服务业的概念

生活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柱产业。它直接面向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其产品、服务用于解决购买者生活中的各种需求。生活性服务业是连接物质、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载体,物质、精神产品只有经过生活性服务业才能被人们所消费。国家《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62号)明确提出生活性服务业包括商贸服务业、文化产业业、旅游业、健康服务业、法律服务业、家庭服务业、体育产业、养老服务业、房地产业等9大类。

2、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1)社区商业模式

社区商业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的日常生活服务。社区商业中心是由相对集中的社区服务网点组成的集聚商业、餐饮、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卫生等生活服务为一体的服务业综合体。社区商业的典型特征是拥有大型超市主力店、餐饮、洗染、摄影、美容、健身等休闲设施以及儿童教育、音乐培训、舞蹈培训等教育设施。社区商业中心占地

面积大、服务范围广、业态齐全,能够满足社区居民“一站式”购物和消费需求,其发展需要政府在社区开发时进行统一规划,并对进驻的各类商贸服务企业的资质有较高要求。同时,社区商业发展要求政府对一些微利型的便民业态,如生鲜超市、快餐店、大众浴池等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2)集聚区发展模式

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模式主要体现为生活服务街区,如美食一条街、摄影一条街等。我国发展较早具有一定规模和成效的主要是餐饮集聚区。这种集聚区模式将一些本地特色品牌企业聚集在一起,一方面对餐饮企业可以产生集聚效应,有利于通过相互学习和竞争,促进餐饮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是将美食与歌舞、婚庆、休闲娱乐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更好地方便消费者就餐,而且形成了餐饮服务经济产业链,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这种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模式发展的条件,一是需要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特点,进行统一规划和定位;二是需要政府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三是在运营方式上,政府委托企业经营和管理,通过“政府+市场”的手段合力促进其发展。

(3)融合嵌入式

与社区商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模式不同,融合嵌入式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在一起。例如,在中央商务区或总部经济区,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作为配套服务,与金融

总部、物流总部、商务总部等生产性服务企业总部融合在一起的。这种模式主要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生活性服务业配套发展。由于主要为总部经济区、中央商务区、服务业集聚区、城市商业中心做配套支撑,生活服务企业多为连锁经营的品牌店,服务质量好、经营档次高,商业信誉也较好,一般不需要政府单独规划。但是,对于便民午餐问题比较例外。由于在总部经济区、中央商务区、服务业集聚区、城市商业中心配臵的餐饮店档次相对一般社区要高,并且由于地价和租金原因,这些餐饮店的菜品价格相对较高,如何保障商务人士和白领工作人员能够吃到经济、实惠、安全的午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政府进行规划和政策支持,推动早餐示范工程。

(4)生活服务网络团购模式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体现出来的价值也得到快速提升,尤其是在生活服务方面,生活服务网络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目前,不仅出现了以58 同城、赶集网等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类网站,而且产生了一批生活服务团购网站,形成了“网上团购+实体店消费+点评”模式。

从生活服务团购模式来看,团购网集中了餐饮、美容美发、足浴、摄影、休闲娱乐等各种生活性服务业态。网站为商户提供促销活动和广告,消费者可以在网站上购买服务进行消费并点评。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低价生活服务类商品的消费需求,也能满足消费者生活服务类多样性的消费需求,同时可以为

入驻商户提供品牌和服务的担保,帮助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达到促销和分销的双重目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种生活服务团购模式将逐渐成为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3、生活性服务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1)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优化产业结构

生活性服务业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贡献显著,如餐饮业成为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十大逆势而上的行业;美容业正在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具有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沐浴业既是奢侈性消费的场所,也是大众化消费的重要场所,极大地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生活性服务业对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直接拉动作用效果非常显著。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意味着第三产业产值在社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得以提升,对于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扩大社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生活性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我国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总体而言,生活性服务业就业门槛低,可以吸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就业,甚至可以吸纳部分残疾人就业(如盲人按摩)。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岗位数目前仍在不断扩大,餐饮业、沐浴业等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3)提升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日益注重节能环保,提升社会效益。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获得劳动收入,有助于减少城乡居民收入贫富

差距,缩小城乡差别,进而增进社会和谐。生活性服务业的餐饮、沐浴、美容美发、饭店业等各行业纷纷举办丰富多采的节庆会展活动,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开展慈善捐助,促进企业自觉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4)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软实力

良好、便利的生活服务配套能力,是城市服务功能完善的重要体现,不仅有助于营造宜居和谐的城市环境,也是进一步服务全国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引导人才、资金、机构等要素向本地集聚;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生活性服务业,满足本地服务的同时,也是上海服务全国的重要抓手。

(二)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

上海生活性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发展特点:

1、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迅速,规模和比重不断提升

随着上海服务业整体的快速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也同步快速发展。2013年,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超过4610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39%左右,占全市GDP的25%以上,从业人员450万左右。

2、重点领域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上海生活性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在保持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注重引领促进新兴生活性服务业的兴起。当前,上海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15807.html

    上一篇:单位检查报告

    下一篇:大学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