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历新年祝福

| 祝福语 |

【www.guakaob.com--祝福语】

2016年新历新年祝福篇一
《2016年日历全》

2016年2月

2016年3月

2016年4月

2016年5月

2016年6月

2016年新历新年祝福篇二
《高三语文-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试题》

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命题:张敏)

1.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

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

的腊梅,暗香浮动,犹如_______的佳人。

A. 钟爱 飘飘洒洒 形单影只 B. 喜爱 纷纷扬扬 遗世独立

C. 热爱 洋洋洒洒 绝世独立 D. 欣赏 沸沸扬扬 倾国倾城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 ,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

着过往船只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

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

①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

②而离他们只有几尺远的乌蓬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

③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

④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

⑤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④⑤②③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⑤②①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政府认为进行财产申报的目的是旨在减少腐败和防止政府官员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利,

因而官员财产申报在中国受到了广泛关注。

B.发改委日前宣布,在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同时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调价周期缩短

至10个工作日,并取消上下4%的幅度限制。

C.青年作家韩寒曾发布博文《地震思考录》,他建议,在救援最重要的72小时内,名人、

明星和志愿者暂时不要前往。

D.冯小刚在电影行业颇有影响,从几年前的《非诚勿扰》到后来的《一九四二》,票房令

业内人士羡慕,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4.下列诗句与“雪满山中高士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

A.月临秋水雁空惊 B.江弄琼花散绿纹

C.月明林下美人来 D.云开汶水孤帆远

5.阅读下面的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

A.无知的人要拿到那把金钥匙要费很大的工夫或许才可以得到

B.那些有知识的人会有另外的途径拿到那把金钥匙

C.做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去做,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D.过程不细致,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二、诗歌鉴赏(命题:张敏)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注: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

(1)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特色及其效果。(3分)

(2)诗中的人和物都满怀“春”的憧憬,请概括颔联和颈联中体现这一憧憬的细节。(4

分)

(3)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命题:张敏)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3)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4)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6) ,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

(7)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

四、文言文阅读(37分)(命题:陆进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张久中墓志铭

曾巩

君姓张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庆历三年来自曲江,入太学。当是时,天子方诏

学官岁献士二人,学者以数百千人,独献君,会学散,不报。于是时,予盖未尝识君也。后.

二年,过予之所居临川,始识之。

君为人深沉有大度,喜气节,重交游,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而君所尤称者,广汉张贲,.

以为年少可进以学者,莆阳陈惇。盖君之学多贲发之,而于惇以师友自处也。凡君之与人交,

喜穷尽其得失,其义足以正之,而其直未尝苟止也。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

与之言,必随其材智所到,不病以其所不为。故君之友皆惮其严,而喜其相与之尽。众人之.

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其语曰:“士生于今,势不足以持世,而游于其间,

当如此也。”于临川,出其文章,因与予言古今治乱是非之理,至于为心持身得失之际,于

其义,余不能损益也。后二年死于兴国军,某月某日也。 .

明年,其弟来江南,以力之不能,将独负君之骨以归。是时陈惇方以进士得出身,约君.

之弟曰:“吾忍不全归吾友邪,明年吾得补为吏,力能以君之丧归。”其弟乃止。

君年若干。祖某,考某。君幼孤,养于兄嫂,尝曰:“嫂之于吾犹母也,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然卒亦无也。君固难交,然不易其好。而陈惇者,与君交尤深

也。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其中心岂有利然也。世之交友道废久矣,

其有之,或非此也。然则君之事,其有取于世教非邪?惇以某年某月某日归君之丧葬地,而

属予铭。其辞曰: .

呜呼久中,不如其志。孔孟以然,何独于子?生而不大,天固为之。其长在人,于此观.

之。

(选自《元丰类稿》)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学散,不报 报:批复 .

B、余不能损益也 损:损害 .

C、约君之弟曰 约:阻止 .

D、而属予铭 属:嘱托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

B、不病以其所不为 其皆出于此乎 ..

C、君幼孤,养于兄嫂 虎兕出于柙 ..

D、生而不大,天固为之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

(2)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

11.文中哪些内容从侧面表现了张久中交友有道?请用自己的话概述。(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道山亭记(节选)

曾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

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阨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

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

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

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其首尾。水行

②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蝼,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

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狭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杰

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 .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

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

蓬莱、方丈、瀛洲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

④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险且远,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 .③①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

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注】①絙(gēng):粗绳子。②衡缩蟉(liú)糅:水势顺着地势蜿蜒流动。③嵚崟(qīn y

ín):山势高耸的样子。④埃壒(ài):凡尘,世俗。

12.请在括号中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4分)

(1)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踬( ) .

(2)人以屋室巨丽相矜 矜( ) .

(3)以寓其耳目之乐 寓( ) .

(4)盖其岁满就更广州 岁满( ) ..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累数驿乃一得平地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

B.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D.而其余功又及于此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狭多阻,岂虚也哉? (4分)

(2)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4分)

15.作者认为程公修造道山亭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命题:陆进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乡下人哪儿去了

王开岭

我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乡村的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的年代,荤腥味呛鼻。心灵也一样,乡村是素馅..的,城市是肉馅的。 ..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何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之意。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70年代,随父母住在沂蒙山区一个公社,逢开春,山谷间就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的吆喝声,悠荡,拖长,像歌。所谓赊小鸡,就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刚孵的鸡崽,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你赊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时,你用鸡蛋顶账。当时,我小脑瓜还琢磨,你说,要是赊鸡的人搬家了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咋办?那岂不冤大头?

多年后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乡下人”。

来春见。来春见。没有弯曲的逻辑,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天真的生意。他们把能省的心思全给省了。

如今,恐怕再没有赊小鸡了。

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品种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们擅长算术、崇尚精明,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羡慕和投奔城市的人越来越多。 山烧成了水泥、劈成了石材,树削成了板块、熬成了纸浆„„田野的膘,源源往城里走。城市一天天肥起来,乡村一天天瘪下去,瘦瘦的,像芝麻粒。

城门内的,未必是城市人。

城市人,即高度“市”化、以复杂和谋略为能、以搏弈和争夺见长的人。

20世纪前,虽早早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骨子里仍住着草木味儿。

古代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书“童叟无欺”,一撰“言不二价”。

一热一冷。我尤喜第二幅的脾气,有点牛,但以货真价实自居。它严厉得让人信任,傲慢得给人以安全感。

如今,大街上到处跌水促销、跳楼甩卖,到处喜笑颜开的优惠卡、打折券,反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

前者是草木味,后者是荤腥味。

老北京一酱肉铺子,名“月盛斋”,尤其“五香酱羊肉”,火了近两百年。它有俩规矩:羊须是内蒙草原的上等羊,为保质量,每天仅炖两锅。

有一年,张中行去天津,路过杨村,闻一家糕点有名,兴冲冲赶去,答无卖,为什么?没收上来好大米。张先生纳闷,普通米不也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

我想,这祖上规矩,这死心眼的犟,就是“乡下人”的涵义。

重温以上旧事,我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草木味。

2016年新历新年祝福篇三
《2016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卷及答案》

江淮十校”2016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 1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

间 90 钟。 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

1. 《论语‘先进》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术而》日: “子不语怪、力、 乱、神。 ”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 )

A.以民为本 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 D.关注现实

2. 《汉书·刘辅传》注引盂康说: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前后左右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 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这一做法 ( )

A.继承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强化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

C.目的是强化皇权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下面是摘自柳斌《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原因分析》中的中国古代粮食相关情况统计表。这表明

A.封建社会人们生活改善不大 B.明清之际耕地抛荒严重

C.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停滞 D.唐朝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4.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 现象,这反映 ( )

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5.据《全唐文》记载: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 亦已满天下。 ”这说明 ( )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6.元朝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但由于群官议政和军事、财政等专官提调,其处理各项庶政又是 有所分工,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下列设置与之最为相近的是 (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C.军机处和内阁制 D.知州、通判、转运使

7. 1600 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 年,明末思想家 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

B.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

C.该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

D.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8.李鸿章在《直境开办矿物折》中说“窃惟天地自然之别,乃民生日用之资。泰西各国以矿学为本 图,遂能争雄竞胜。英之立国在海中三岛,物产非丰盛富盈,而岁出煤铁甚旺,富强遂甲天下。 ” 其上书为了 ( )

A.发展民族工业 B.解决军事面临的困境 C.与外国商战 D.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9. 1912 年 6 月 27 日《大公报》在描述天津女子服饰时写到: “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 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不剪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梳在两边的,有梳在后头的,有 几百个样式 c”这反映 ( )

A.当时中国女子服饰趋向简约 B.妇女地位提高,获得解放

C. “以夷变夏”在人们的情感中逐渐淡化 D.风气开化,国人普遍追求时尚

1

10.下面是民国时期的小学教材“修身课”的目录,这说明当时教育 ( )

①私德、公德并重 ②造就大批人才 ③重点在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④重视继承优秀的精神

遗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根据统计资料,从 1942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到 1945 年日本投降时,在中国战场(不

含东北)日 军始终保持 37 个师团,计 111 万人,而在东南亚、太平洋战场,日军保持在

15 至 l7 个师团,约 10.9 万人。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在亚太地区中国战场孤立抗战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客观上配合了苏德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

D.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12.毛泽东说: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

由乡村移到 了城市??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

苦。 ”此时 ( )

A.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已经胜利 D.即将举行开国大典

13.基辛格说: “在世界外交史上, 《上海公报》的独特之处在于明确列出双方的分歧??

与此同时, 《上海 公报》又具体列出双方的共同立场??” 。与这种做法体现的外交方针

一致的外交事件是 ( )

A.废除《中美商约》 B.中苏建交 C.1954 年中缅联合声明 D.亚非万隆会议

14.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

选项 中,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 系

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③新时期治 国

安邦的总章程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

框架体系形成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5. 1979 年 3 月, “瑞士雷达表”这条外企商业广告在“出卖主权”的非议声中,经过

上海广告公司 的代理在上海播出了。这反映出 ( )

A.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B.我国的重工业将面临冲击

C. “左”倾思想被彻底清算 D.中国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16.亚里±多德说: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人生

来就是 上等的,女人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材料反映雅典民主政治 ( )

④范围有限 ②集体管理 ③直接民主 ④维护的是奴隶主统治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 12 世纪初,欧洲开始了罗马法的复兴时期,它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被合称为欧洲中

世纪的三 大运动。这种说法是基于罗马法 ( )

2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司法实践中相互妥协原则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D.天赋人权的自然法则

18.吴于廑主编的《世界史》说: “宪法(指《1787 年宪法》 )体现了文官政府的权力高

于军权以及文 官政府控制军事大权的原则。这个原则非常重要??” 。其目的 ( )

A.防止出现专制统治 B.避免出现军事独裁 C.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D.分权制衡

19.路德曾说: “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

被称为世俗阶层, 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

职业外,并无区别。 ” 以下解释符合路德本意的是 ( )

A.宗教信仰是愚蠢的 B.神职人员不应存在

C.反对封建君主统治 D.现实世界人皆神圣平等

20.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 1600 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

印度、香 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 1874 年解散。东印度公司的解散反映历史趋势是 ( )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英国开始丧失竞争优势

C.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 D.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盛行

21.美国学者马文·佩里指出, “自然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

的” ,宇宙 “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 ,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

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 传统” 。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 ( )

A.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专制束缚

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 D.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2. 1933 年 3 月 10 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 月美元

贬值 30%左 右,其措施 ( )

A.增加就业 B.调整企业关系 C.缓和与列强矛盾 D.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竞争力

23.列宁曾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

他居然 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由此可以看出 ( )

A.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 B.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4. 1981 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 “在当前的危机之下,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

政府本身 就是问题” 。这表明里根将 ( )

A.增加财政赤字、扩大投资 B.减少税收和政府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D.逐步提高进口关税

25.南宋山水画家描绘祖国河山,表达爱国情怀,同时保持着一种将绘画意境更推向心境的

创作意 识。这种着重表达作者主观感受的做法在下列哪幅作品得到体现 ( )

A. 《拿破仑加冕》 B. 《自由引导人民》 C. 《播种者》 D. 《格尔尼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

26.(16 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本投降后,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整个日本,由太平洋关陆军总司令麦 克

阿瑟担任盟军最高统帅。1945 年 9 月 2 日,美国发表《对盟国占领管制日本最高统帅部

3

受降 的基本指示》宣布,对日占领的目标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 ,建立“一

个以支持美国 为目的负责任政府” ;并宣称“天皇和日本政府的权利应从属于最高统

帅” ,如果主要盟国之间 发生意见分歧,美国政策应居主导地位。 ——世界当代史讲义

材料二 1971 年的 12 月 7 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 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

特来到了位于华沙 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 伤的土地上,作为

一个曾经屠杀了 600 万犹太人的国家 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包含着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

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 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

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也在 20 世 纪世界外交

史册中永恒定格。 ——老照片《世界主要国家/德国》

材料三 从1951年吉田茂开始,日本各届首相几乎都曾到过靖国神社参拜,一直到现任

首相安倍晋三。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他们都极力避开8月巧日这一“战败日”敏

感时间,并以私人身份前拄。1975年,三木武夫首次在8月15日以私人身份参拜。此后首

相及阁僚参拜情况逐渐增多,但在以“公职身份”还是“私人身份”问题上仍含糊其辞。

—中国新闻周刊网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美国是怎样处置日本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联邦德国对战争罪行深刻反省所产生的影响有哪

些。(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以来的历史,分析德国和日本对待战争罪行态度不同的原因分别是

什 么。为此,日本应吸取哪些历史教训?(8 分)

27.(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行” ,后来共有十三家,俗称“十三行” 。十三行是清朝政府与外国商人之

间 的中间人,实际上等于代表清朝政府实施“国营国际贸易” 。洋商买货,须向十三行买;

洋商卖 货,须向十三行卖。洋商纳税、送礼、上禀帖,也须由十三行经手。到 1757 年,

乾隆下令“一口 通商” ,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 “十三行”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对中

国后来的经济发展甚至世界 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

议 定则例” 。1843 年,中英双方议定的《五港出进口应定税则协约》确定了新的进出口

税率,中国 被迫将鸦片战争前的税率作大幅度的削减,使各货税率大体相当于 5%。„„1858

年的《天津 条约》 ,把值百抽五的原则固定了下来。 一陈绍闻等主编《中国近代经济简

史》 材料三 1948 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 1/3,到 1972 年,下降到 13.7010,

而欧共 体的出口贸易占 33.7 010。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

贸易摩擦不 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

双方在“关贸 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 1979 年完成“东京回合” ,决定发达

国家将关税都降至 5 010 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 中国自 2001 年 12 月 11 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关税总水平逐年降低,2002

年至 2005 年,中国共进行了 4 次较大幅度的降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 1 个百分点的速度

从 15.3%降至 9.9%,降幅高达 35%,这一期间中国大部分产品的降税承诺已履行完毕。此

后,中 国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大为减少。2008 年,中国关税总水平降至 9.8 %。

4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朝两种关税制度所反映的实质问题分别是

什 么。 (6 分)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美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 分)结合所学知

识分 析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不同点。 (8 分)

28. (16 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

节传 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

如《儒林 传》 、 《文苑传》或《艺术传》 、 《文学传》 、 《道学传》等篇章,而且

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 明,从《汉书》到《宋史》 ,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

分别为 27 人、300 余人„„。粗略统计, 《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 13 人„„,

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 堂” ,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

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 、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 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

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 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

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 《宦者列传》 。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 福州船政学堂的主要课程为算数、几何、代数、直线与球面三角、天文气象学、航 海

测算、地理、蒸汽机结构原理、仪表使用和英语。 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在各地也普

遍受到欢迎。„„(魏翰)长期充任福州船政局恶 工程师,后来又担任广丸铁路总理。留

学生李荣芳、郑成分别在驻法、驻美使馆担任翻 译。„„ 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

战的 12 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 10 舰管带之职„一

——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材料三 蔡元培曾说: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与德育; 而

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 (下册)

1912 年,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

实 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1917 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

自由” 、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 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 学

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 。经过这次调整,到 1957 年,高等院校共有 323 种专业,

其中工 科 183 种,占 56. 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 年

文、法、商科在 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 47.6%,1952 年降到 22, 5%,1957 年又降到 9.6%。

——摘编自栾曦、栾学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1)棍据材料一,概括封建统治者的人才价值取向主要有哪些。 (3 分)并简要分析其思想

文化原因。 (3 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教育理念有何不同。 (2 分)分别产生什

么影响? (4 分)

5

2016年新历新年祝福篇四
《2016_元旦主题班会》

2016年新历新年祝福篇五
《阜宁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阜宁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辑题:韩志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浮动,犹如_______的佳人。

A. 钟爱 飘飘洒洒 形单影只 B. 喜爱 纷纷扬扬 遗世独立 C. 热爱 洋洋洒洒 绝世独立 D. 欣赏 沸沸扬扬 倾国倾城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 ,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

①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

②而离他们只有几尺远的乌蓬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 ③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 ④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

⑤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④⑤②③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⑤②①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政府认为进行财产申报的目的是旨在减少腐败和防止政府官员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利,因而官员财产申报在中国受到了广泛关注。

B.发改委日前宣布,在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同时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调价周期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取消上下4%的幅度限制。

C.青年作家韩寒曾发布博文《地震思考录》,他建议,在救援最重要的72小时内,名人、明星和志愿者暂时不要前往。

D.冯小刚在电影行业颇有影响,从几年前的《非诚勿扰》到后来的《一九四二》,票房令业内人士羡慕,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4.下列诗句与“疏松影落空坛静”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 ( )

A. 曲径通幽芳草香 B. 细草香闲小洞幽 C. 锦屏春短碧纱暗 D. 晚凉天净月华开

5.阅读下面的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

A.无知的人要拿到那把金钥匙要费很大的工夫或许才可以得到 B.那些有知识的人会有另外的途径拿到那把金钥匙

C.做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去做,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D.过程不细致,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久中墓志铭

曾巩

君姓张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庆历三年来自曲江,入太学。当是时,天子方诏学官岁献士二人,学者以数百千人,独献君,会学散,不报.。于是时,予盖未尝识君也。后二年,过予之所居临川,始识之。

君为人深沉有大度,喜气节,重交游,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而君所尤称者,广汉张贲,以为年少可进以学者,莆阳陈惇。盖君之学多贲发之,而于惇以师友自处也。凡君之与人交,喜穷尽其得失,其义足以正之,而其直未尝苟止也。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与之言,必随其材智所到,不病以其.所不为。故君之友皆惮其严,而喜其相与之尽。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其语曰:“士生于今,势不足以持世,而游于其间,当如此也。”于临川,出其文章,因与予言古今治乱是非之理,至于为心持身得失之际,于其义,余不能损.益也。后二年死于兴国军,某月某日也。

明年,其弟来江南,以力之不能,将独负君之骨以归。是时陈惇方以进士得出身,约.君之弟曰:“吾忍不全归吾友邪,明年吾得补为吏,力能以君之丧归。”其弟乃止。 君年若干。祖某,考某。君幼孤,养于.兄嫂,尝曰:“嫂之于吾犹母也,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然卒亦无也。君固难交,然不易其好。而陈惇者,与君交尤深也。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其中心岂有利然也。世之交友道废久矣,其有之,或非此也。然则君之事,其有取于世教非邪?惇以某年某月某日归君之丧葬地,而属.予铭。其辞曰: 呜呼久中,不如其志。孔孟以然,何独于子?生而.

不大,天固为之。其长在人,于此观之。 (选自《元丰类稿》)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学散,不报. 报:批复 B、余不能损.益也 损:损害 C、约.君之弟曰 约:阻止 D、而属.予铭 属:嘱托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B、不病以其.所不为 其.皆出于此乎 C、君幼孤,养于.兄嫂 虎兕出于.

D、生而.不大,天固为之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

(2)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

9.文中哪些内容从侧面表现了张久中交友有道?请用自己的话概述。(4分)

三、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注】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

(1)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特色及其效果。(3分)

(2)诗中的人和物都满怀“春”的憧憬,请概括颔联和颈联中体现这一憧憬的细节。(4分)

(3)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3)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4)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6) ,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 (7)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乡下人哪儿去了

王开岭

我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乡村的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的年代,荤腥味呛鼻。心灵也一样,乡村是素馅..的,城市是肉馅..

的。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何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之意。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70年代,随父母住在沂蒙山区一个公社,逢开春,山谷间就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的吆喝声,悠荡,拖长,像歌。所谓赊小鸡,就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刚孵的鸡崽,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你赊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时,你用鸡蛋顶账。当时,我小脑瓜还琢磨,你说,要是赊鸡的人搬家了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咋办?那岂不冤大头?

多年后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乡下人”。

来春见。来春见。没有弯曲的逻辑,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天真的生意。他们把能省的心思全给省了。

如今,恐怕再没有赊小鸡了。

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品种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们擅长算术、崇尚精明,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羡慕和投奔城市的人越来越多。

山烧成了水泥、劈成了石材,树削成了板块、熬成了纸浆……田野的膘,源源往城里走。城市一天天肥起来,乡村一天天瘪下去,瘦瘦的,像芝麻粒。

城门内的,未必是城市人。

城市人,即高度“市”化、以复杂和谋略为能、以搏弈和争夺见长的人。

20世纪前,虽早早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骨子里仍住着草木味儿。 古代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书“童叟无欺”,一撰“言不二价”。

一热一冷。我尤喜第二幅的脾气,有点牛,但以货真价实自居。它严厉得让人信任,傲慢得给人以安全感。

如今,大街上到处跌水促销、跳楼甩卖,到处喜笑颜开的优惠卡、打折券,反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

前者是草木味,后者是荤腥味。

老北京一酱肉铺子,名“月盛斋”,尤其“五香酱羊肉”,火了近两百年。它有俩规矩:羊须是内蒙草原的上等羊,为保质量,每天仅炖两锅。

有一年,张中行去天津,路过杨村,闻一家糕点有名,兴冲冲赶去,答无卖,为什么?没收上来好大米。张先生纳闷,普通米不也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

我想,这祖上规矩,这死心眼的犟,就是“乡下人”的涵义。 重温以上旧事,我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草木味。

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这几十年间的事罢。盛夏之夜,我再也没遇见过萤火虫,也是近几十年的事。它们都哪儿去了呢,露珠一样蒸发了?

北京国子监胡同,新开了一家怀旧物件店,叫“失物招领”,名起得真好。 我们远去的草木,失踪的夏夜和萤火,又到哪去招领呢? 谁捡到了?

我也幻想开个铺子,叫“寻人启事”。

或许有一天,我正坐在铺子里昏昏欲睡,门帘一挑——一位乡下人挑着担子走进来。满筐的嘤嘤鸡崽。

(选自王开岭《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和消逝的美》)

16.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第一段中“素馅”和“肉馅”的特点。(4分)

“素馅”: “肉馅”: 1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文字。(4分)

18.文中写老北京的“酱菜铺子”和天津杨村的“一家糕点”两则“旧闻”有何作用?(6分)

19.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文字的意蕴。(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失去风景的时代

曹文轩

⑴我们不无悲哀地看到:现代小说却已经不再注目风景。当年,川端康成称他与自然的关系是“幸运的邂逅”。他在谈到《伊豆的舞女》时,惟一的遗憾是觉得风景描写还是少了些。从前的小说家,虽然没有太多的人去自觉地谈论风景的意义,但在实际写作中,风景始终是他们的小说的重要元素。他们的写作,几乎形成一个定论:风景描写是小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然而现代小说就是抛却了这一元素。

⑵人类进入现代之后,对自然实际上已经失去崇拜之心。古人面对自然,是一种宗教的姿态,他们虔诚静听与默察,是要在万籁俱寂中读出其奥义。因此,自然对他们来说不能有须臾的分开。而现代人尽管作出各种各样亲近自然的样子,并有许多赞美之词,但骨子里,现代人还是只相信自己。自然已不再具有神性,它只不过是物质,是被看的。小说也就可以不必在意自然了。

⑶工业文明、人口难以抑制的增长而不断加大的消耗,使自然在日甚一日地退却与贫化。

现代,有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失去风景的空间里。有些人,从一出生,就是在一片缺乏绿色、缺乏蝉声与鸟鸣的水泥钢筋的世界里。他们的肉体与灵魂从一开始就缺乏自然所给予的灵气与湿润。他们的记忆里没有什么像样的风景,更没有对风景的深刻感受。因此,小说也就没有了风景。

⑷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却在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意识的历史性变异。⑸文学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酷爱思想。现代之文学艺术,新生了许多特质,但同时也丢失了许多特质,比如意境、诗性等。在现实生活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双重作用下,现代文学艺术将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对深刻思想的追求上。现代哲学的发达并由此带来的思想观念的众声喧哗,使文学艺术陷入一个庞杂无绪的思想大网之中而不可自拔。追求思想的新颖,直至追求思想的乖戾,已成时尚与习惯。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一些现代的文学艺术家们在冥冥之中达成一个共识,这就是:思想的深刻只能寄希望于对丑的审视中,而不能寄希望于对美的审视上;美是虚弱的,苍白而脆弱的,甚至是矫情的,美的浅薄决定了它不可能蕴藏什么深刻的思想,就更说不上蕴藏什么惊世骇俗的思想了;而丑却是沉重的、无底的、可被无穷解读的,那些非同寻常的思想恰恰藏匿于其背后。因此,在现代艺术家那里,思想的挖掘,也就是在丑之上的挖掘,丑成了思想的矿脉。丑的物象(比如溃烂的脓疮,比如苍蝇),丑的人性(比如窥探癖,比如自虐狂),纷纷涌入文学艺术家的视野。现代文学艺术家就这样与荒诞、怪僻、邪恶、阴鸷、猥琐等联系在一起了。这虽然并非现代文学艺术的全部,但却是主流——至少是它留给人们的主要印象。

⑹作为人们追求雅致、雅趣、雅兴的文学艺术,现在背离的恰恰正是这一切。现代文学艺术正是将粗俗、丑陋、阴沉、冷漠的事物作为自己观照的对象。风景的被注意,是与雅致、雅趣、雅兴联系在一起的,既然雅致、雅趣、雅兴已被冷淡与放弃,风景也就自然消失了。

⑺恶心的感觉、阴冷的感觉,不可能来自冬日的太阳、月下的清泉、雨中的草莓。

⑻现代小说因为缺乏古典小说中自然与风景,使人感到焦灼、枯涩,怎么说也是缺憾。 16.文中“现代小说却已经不再注目风景”的原因有哪些?(6分)

17.文章第五段划线部分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18.文章第七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6分)

高三语文期中模拟试卷答案

1.B 由语境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是文人雅士对梅的情感,“热爱”用在此处不合适,并且“为„„所热爱”不恰当,另“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或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故排除C项;第二空的成语用来形容雪花,“沸沸扬扬”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故排除D项;“飘飘洒洒”多形容下雪的时候,雪漫天飞舞的样子,又像是飘落,又像是天空洒下来的,用在此处符合语境;“纷纷扬扬”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用在此处符合语境,故保留A、B两项;再看第三空,犹如„„的佳人,“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没有同伴,而语境并无此意,故排除A项;“遗世独立”用在此处表示梅的高洁和傲骨。

2.C(整个语段是以穿镇而过的河作为参照系来描写的,所以第④句放在开头较好,故在“C、D”两项中选择,②和⑤,很明显应该是先有炊烟,接着再写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因此选“C”。) 3. B 解析A项句式杂糅,“目的是„„”与“旨在”两种说法舍其一即可。C项“名人”与“明星”之间有交叉,不合逻辑。D项暗换主语。 4. B(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可先分析能与“疏松”相对的词,从“词性一致”的角度分析,只有“晚凉”不相对,故排除D两项;再看“影落”这个词性,只有“通幽”不相对,故排除A两项;再从“平仄相对”的角度分析,“空坛静”音为“平平仄”,须对“仄仄平”,“碧纱暗” 音为“仄平仄”,A项“小洞幽”为 对“仄仄平”,故可排除C。) 5.C 6.B(损,减少)

7.D (D转折连词,但是 A代词,他;助词,的 B代词,他;副词,表揣测,恐怕 C介词,被;从 )

8.(1)至于他跟一般人交往,尤其温和而端庄,不随便与他们谈论。(4分) (2)能够用对待婆婆的礼节侍奉我嫂子的女子,就可以做我的妻子了。(4分)

补充细则:(1)第一句句意正确1分,“众人”1分,“妄”1分,可以翻译为“胡乱、随意、随便”,“接”1分,可以翻译为“接触、交往”;第二句定语后置句句式1分,“姑”1分,“事”1分;第二个“妇”1分。

9.他的友人都敬畏他的严正,喜爱他的坦诚;他死后,友人陈惇出力为他归葬;作者为他作铭。(4分)补充细则:按照参考答案赋分,第一点如答成“大家都愿意和他交游”亦可。 10.(1)视听结合。(1分)作者通过斑鸠的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把春意描写得很浓。(2分)(答动静结合亦可)

(2)诗中无论是人是物都满怀“春”的憧憬,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4分) 农民修整桑枝;(1分)察看泉水通路;(1分)燕归旧巢;(1分)主人看新历。(1分) (3)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作者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无缘享受春光,(1分)因而惋惜、惆怅,(1分)表达对“远客”的同情。(1分)

11.(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砯崖转石万壑雷(4)水中藻荇交横(5)落红不是无情物 (6)钿头云篦击节碎(7)弃掷逦迤

参考译文:张先生姓张氏,名持,字久中,一开始名为伯虎。庆历三年,从曲江来,进入太学府。在这时候,天子正诏令学官每年推荐读书人两人,求学的有成百上千的人,只推举张君,恰逢太学府解散,没有批复。在这个时候,我大概还不认识张君呢。二年后,路过我居住的临川时,才认识他。

先生为人深沉大度,喜好气节操守,重视交往游历,一时间是与他交往的人很多。而张君特别称道的人,是广汉张贲,认为年轻可以接近并学习的,是莆阳陈惇。大概张君的学问大多是张贲启发的,而和陈惇以师友身份相处。凡是张君与人交往,喜欢追究其中的得失,他的正义足够用来使人品行端正,而他的行为正直不曾随便停止改变。至于他跟一般人交往,尤其温和而庄端,不随便与他们谈论。和别人说话,必须根据其才智所到,不说他不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先生的朋友们都害怕他的严厉,却喜欢倾其所有与之相处。那些与先生一同游览各地山川的人,也对先生很敬爱却从未有过失望的。先生说道:“士人活在今天,没有威望可以维持社会,只能游览于世间,应当这样做。”在临川,拿出他的文章,就与我谈论古今治理天下是非的道理,一直到修身养性人生得失的关系,对他的观点,我不能改变。后二年死在兴国军职任上,某月某日。

第二年,先生的弟弟来江南,尽管没有能力,还是要将他的骨头带回。这时陈惇正以进士出身,阻止张君的弟弟说:“我难道不想让我的朋友落叶归根吗,到第二年我补任为吏时,我一定尽我能力让他回家 。”先生的弟弟才停下。

先生年纪不详。祖辈不详,父辈不详。先生年幼的孤儿,被兄嫂抚养,先生曾说:“嫂子在我如同母亲,能够用对待婆婆的礼节侍奉我嫂子的女子,就可以做我的妻子了。”但最终也没有了。你本来就很难结交,但不改变自己的喜好。而陈惇,和你交往最深的。我曾看惇和您的相处,忧愁不得志遭遇挫折,没有不共同分担的,在他们内心难道有利益使他们这样吗,世上的交友之道被废弃了很久了,就是他们有,或许不是这样的。既然这样,那么久中的事迹,难道有从世俗的教育中获取错误的交友之道吗?惇在某年某月某日回到您的丧葬地,而嘱托我写铭记。他说的是:

唉,久中,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孟子都是这样,难道仅仅是你一人吗?活着却没实现大志,上天本来就让你这样。这种事常发生在人身上,从这里可以看到的。 12. “素馅”:简单(单纯、质朴),本真(率真、诚信)

“肉馅”:复杂(精明、谋略),虚假(市侩、欺诈)

评分建议:“素馅”、“肉馅”各2分;答“草木味”和“荤腥味”不得分。

13.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城市人对乡村资源的野蛮掠夺;表达作者对乡村“草木”远去的忧虑。

评分建议:答到两种修辞得1分,答到“对比”得1分;表达效果2分。

14. 表现过去(20世纪前)城里人骨子里还是“乡下人”质朴、诚信的“草木味儿”;与上文乡下人“赊小鸡”和古代商铺“两面幌子”的叙写相照应;与“如今”的“城里人”高度“市”化形成对比。(评分建议:每点2分,其中第2点“乡下人‘赊小鸡’”和“古代商铺‘两面幌子’”各1分。) 15. 想象之境,收束全文,形象地揭示文章主旨:表现作者对“乡下人”品格和心灵的热切呼唤;表达作者对城市人“市”化的“荤腥味”的否定和批判;寄寓作者对城市化发展致使原有(“乡下人”)纯朴品格失落的伤感和忧思;寄托作者社会转型期人性(精神、道德)回归的社会理想。(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乡下人’品格和心灵的赞美”不得分。) 16.(1)人类进入现代之后,对自然失去了崇拜之心。(2)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生活在失去风景的空间里。(3)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意识发生了历史性变异。(每点2分) 17.(1)反证法(1分)。通过引申式反证,将一些现代文学艺术家思想的荒诞与乖戾揭示的淋漓尽致(2分);(2)对比法。(1分)通过一些现代文学艺术家对“美”“丑”性质、价值的对比认识,突出他们的共识---在“思想深刻”方面对“审丑”的偏爱。(2分)

18.现代文学艺术由于不再关注自然风景,就只能表现出丑陋阴暗的人性与情感。(3分)从反面用形象化的语言论证了自然风景对一切文学艺术的重要性。(3分)

2016年新历新年祝福篇六
《崇明县2016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崇明县2015学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015.12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美国一中学历史教科书在谈到古代巴比伦对外贸易时这样写道:“远到印度和中国的商人都到巴比伦来经商”。如果这一论点成立,能为其提供直接证据的应是

A.古代中国的文献资料 C.古代中国的考古资料 B.古巴比伦的文献资料 D.古巴比伦的考古资料

2.人们常说四大文明古国,但近几十年来,国际学术界倾向于更具概括力的“四大文明区”的说法,那么古埃及属于“四大文明区”中的

A.东亚文明区 C.东地中海文明区 B.南亚次大陆文明区 D.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区

3.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作一点显著的事业”。从中可以看出雅典公民

A.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 C.有着强烈的政治需求 B.绝对服从于城邦的需要 D.在城邦中失去了自我

4.“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是古代西方的一句俗语,中文一般翻译为“入乡随俗”。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来看,语境中的“do”最有可能是指

A.信奉天主教 B.为荣誉而战 C.尊重各国风俗 D.遵守法律制度

5.“他们信仰上帝,尊敬骑士,建立城堡与庄园,与阿拉伯人作战。”文中“他们”是指古代

A.希腊人 B.罗马人 C.法兰克人 D.蒙古人

6.英国“没有代表,不纳税”的政治传统源于

A.8世纪前期的“采邑改革” C.17世纪中期的“长期议会” B.13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 D.17世纪末期的《权利法案》

7.一位中国哲人所提出的“民为邦本”的思想,被日本学者宇野重昭称为“首次在世界思想史上明确表达了人民主义革命理论”。这位哲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8.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A.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C.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9.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与西周的

A.国力差异 B.观念差异 C.制度差异 D.时代差异

10.如下图是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一体制

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 B.吸取前朝教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一致,巩固了刘姓王朝的统治 D.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背离,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

11.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匈奴、鲜卑、契丹

C.女真、鲜卑、匈奴 B.契丹、鲜卑、匈奴 D.匈奴、契丹、满族

12.下面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台湾情况相符的是

13.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这些“雄略之主”加强专制集权的相似措施是

A.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C.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科举制和监察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14.“《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

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场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 B.这是一场引领德国以及其他国家宗教改革的先驱运动 C.这是一场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改革运动 D.这是一场直接打击基督教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运动

15.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与卢梭的有些主张是相左的,其最主要表现在

A.是否愿意信仰上帝

C.是否反对私有财产 B.代表的阶级不同 D.是否反对君主制

16.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

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这里“新的原则”是指

A.议会至上 B.和平渐进 C.自由平等 D.分权制衡

17.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

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在我很高兴的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对材料中“日出”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利于国家稳固 B.分权制衡,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 C.确定共和政体,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D.制定宪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18.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

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敌强我弱

B.清军将士在战场上胆小怕死,离城而逃,主动撤离

C.北洋水师遭受重创,李鸿章避战自保 D.封建制度的腐朽,致使国民爱国意识淡泊

19.19世纪末,《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见下表),其主要目的是

A.希望得到列强支持

C.揭露列强瓜分阴谋 B.向国人介绍西学 D.为变法制造舆论

20.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

A.君主专制 B.开明专制 C.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

21.近年国内学术界对晚清历史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有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

《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等,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22.1918年法国的领导人这样说道:“我只有一句话,我以法国人民的名义,以法兰西共和

国的名义,对回归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表示—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法兰西的敬意”。实现这一“回归”的条约是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四国条约》 D.《五国海军协定》

23.“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洲际贸易和

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了

A.《紧急银行法》

C.《财产税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24.1937年,美国《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措反映出美国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C.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行动 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D.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25.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

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何者较为适当

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

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 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 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26.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表中的统计信息反映了下列哪组年份的经济状况

A.1949,1952 B.1952,1956 C.1966,1976 D.1978,1982

27.路遥《平凡的世界》:“(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批判)一声长叹以后,

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材料中“社员”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农民互助合作社

28.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C.军事冲突的加剧 B.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29.右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的封面,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A.美日之间存在激烈竞争 C.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美国经济严重衰退

30.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逢10纪念,也是历史传统。今年,不在此列的是

A.甲午战争结束 C.雅尔塔会议召开 B.《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亚非会议召开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

2016年新历新年祝福篇七
《2016最全婚礼订单表》

2016最全婚礼订单表

客户订单号: 喜事热线:

接单表

客户资料档案表

新郎: 联系电话: 吉日(新历): 新娘: 联系电话: 婚宴地点: 酒店负责人: 联系电话: 可进入布场时间:

接单员: 后期制作负责人:

婚庆礼仪订单

接单客户跟踪表

满意度调查表

客户签名: 工作人员签名:

客服人员跟踪表

客服感谢回访表(短信、电话)

2016年新历新年祝福篇八
《你好2016_元旦主题班会》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2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