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网络舆情

| 工作总结 |

【www.guakaob.com--工作总结】

乡镇网络舆情篇一
《简阳市董家埂乡人民政府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制度》

简阳市董家埂乡人民政府

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针对性,不断提升相关制度的可操作性,促进分类归口、分级处理、分析预警功能的完善,使机关网络发挥汇聚民智、听取民意的作用,根据《中共简阳市委宣传部、市委督查室关于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督查的通知》(简委宣发〔2011〕100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一条 基本规定

本制度旨在规范网络舆情分类、分级的归口处理制度,以确保及时获取网络上反映的各类社区信息,保证各类问题得到落实和处置。

本制度所称的“三类”即民生诉求类、居民互动类和自我表达类;“三级”是指村社层级、乡场镇机关层级、乡镇以上层级。

第二条 村社层级

(一)村两委版主负责小区论坛的日常管理,对涉及民生和社区公共事务的网络舆情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

(二)村两委版主在发现网民反映的问题时,应当根据《网络舆情风险评估预警制度》的相关认定标准进行初步判断,属于村委会层面能够解决的,应当依据便利、快捷的原则及时予以解决,同时报乡网络舆情办公室备案分级。

(三)村两委版主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当按照“逐级备案,归口处理”的工作要求,及时报乡网络舆情办公室和相关职能科室,使得相关问题进入乡场镇机关层级进行处置。

第三条 乡场镇机关层级

(一)乡网络舆情办公室对于村委会上报的居民诉求,须先行备案分级,并按照“逐级备案,归口处理”的工作要求,初步明确处理主体和工作边界,属于村两委层级可以解决的问题,交由村委会自行处置;对于村委会难以处置的,及时以信息流转单的方式将情况转交乡网络舆情办公室进行处置。

(二)乡网络舆情办公室在收到上报信息时,应及时启动相关问题的处理程序,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呈报乡网络舆情领导小组,同时在小区论坛发布相关信息。

(三)乡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应当对各科室承办的相关问题全程跟踪,促使相关问题及时解决。

(四)乡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应当定期对居委会和街道发现的网络舆情和处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以《网络舆情转报》的形式呈报街道领导传阅;同时制定网络舆情周报和月报,完善相关台帐制度,保证该项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 乡镇以上层面

乡网络舆情办公室在发现属于辖区内的重大、疑难、复杂问题时,应将相关情况及时报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分析研判。如属于乡镇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应当及时提交市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和协调处置。

乡镇网络舆情篇二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南乡镇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阶段,处于改革攻坚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重要战略机遇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网络舆情问题逐步暴露,要保持社会稳定,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总结实施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以来的经验得出,网络舆情预警工作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网络舆情预警工作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它的建立必将强化和促进综合治理工作。

一、充分认识掌握网络舆情信息是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前提

实现网络舆情预警,就必须掌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研判、分析反馈网络舆情信息,指导实践。而要掌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就必须明确什么是网络舆情信息?只有充分认识到什么是网络舆情信息,掌握其在建立预警机制中的重要性,才能针对问题及时掌握了解大量真实的、前瞻性的、深层次的网络舆情信息,做到超前驾驭、事前预防和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认识网络舆情信息是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前提。

信息是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是人类社会活动中各种消息、情报、指令、代码、数据、信号等所包含内容的总称。信息有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之分。网络舆情信息可理 - 1 -

解为在网络舆情管理中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网络舆情消息。是网络舆情管理活动中接受和发出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等内容的总称。如我镇因占地拆迁、企业转制、移民安置、民间纠纷等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苗头、“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渗透和破坏活动情况、青少年和流动人口犯罪数据、杀人、抢劫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恶性案件发生原因等,都是重要的网络舆情信息。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些重要信息,才能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二、加强领导,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构,畅通网络舆情信息渠道

(一)承借综治成效,建立预警人员组织机构。如果专设预警机构成员,势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工作紊乱。利用现有综治机构,赋予其预警职能。

1、建立以综治委员为成员的网络舆情预警领导小组。以综治办主任为组长,综治委成员为成员开展工作。综治办为日常信息处理机构,负责对辖区网络舆情预警机构及工作人员的选配、调整,实施工作检查和奖惩。对预警信息进行汇总、筛选、核准,提出决策建议。

2、建立督促检查机构。成立以综治成员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网络舆情预警督查督办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网络舆情预警信息情报的督查督办,中继和传递。

3、建立专群结合的工作网络。以110报警站(点)、网络舆情报警点、网络舆情巡逻、单位保卫、门卫、社区巡逻 - 2 -

队、乡(镇)综治干部(专干)、村组网络舆情员、中心户、联防队、守楼护院队等群防群治组织为成员的网络舆情预警工作组。负责对信息情报的调查、考证、巡视、搜集和报告。

(二)因地制宜,建立预警信息网络机制

1、设立网络舆情预警信息网站。以现有综治网络为载体,建立预警机制网络,科学管理,合理使用。收纳所有预警信息工作人员的姓名、住址、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进行网上横向信息交流,纵向信息传递,把信息预警工作全部纳入系统视线。

2、建立科技防范预警系统。一是在公共场所、交通要道、车站、大型商场、金融、财会、宾馆等部门和地段设立电子监视和报警系统,以实现对流动人口、闲散人员的监控,一有情况,适时报警。二是在社区、村组、险要路段设立网络舆情报警点、IP电话和村、组长、中心户、零散户三点一线的流动预警、报警线。

三、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要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反馈工作

(一)收集工作。网络舆情信息只有收集才能得到。收集工作是网络舆情预警工作的起点,也是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求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及时性;二是全面性;三是连续性;四是准确性。方法有交流法、调查法、查阅法、分析法等。

(二)处理工作。即分离出一些失效和无效信息进而筛 - 3 -

选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去伪存真。处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初级信息,即简单的整理,只供了解;二是高级信息,是对原始信息进行比较系统归纳、分析研究,可作为决策者的决策依据。

(三)传递工作。按一定方式方法将信息从A地移动到B地的过程。要求:一是渠道畅通无阻、速度快、质量高,即迅速准确;二是安全保密。

(四)反馈工作。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可控制决策的顺利进行,防止瞎指挥,贻误工作;可以将工作效果和决策措施相比较,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四、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必须坚持三大原则

(一)坚持网络舆情信息真实性原则。真实是网络舆情信息的生命,一旦失去了真实性,信息本身就会失去价值,而且将会造成决策上的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因此,在预警工作中,要力求做到:一是真实,不允许有半点虚假和想象;二是要准确,不能任意扩大缩小。

(二)坚持网络舆情信息时效性原则。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不及时收集传递,就会成为“马后炮”,贻误战机;在这个原则上,尽最大努力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多“胸有成竹”,少“雪中送炭”和下“及时雨”。

(三)坚持网络舆情信息适用性原则。在众多的信息中,有些网络舆情信息冗长、范围大、内容复杂,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分类、筛选、加工和利用,根据不同的决策使 - 4 -

用对象,提供对路的信息,有的放矢。

五、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必须严格信息报告制度、审批制度和督办制度

(一)报告制度。规范信息报告程序,明确信息报告内容和时限,是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根本制度。

1、报告范围: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民族分裂分子、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活动情况;正在酝酿、策划或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政治骚乱和暴乱或较规模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等事件;较大规模的聚众围堵、冲出党政机关和重要警卫目标事件;阻断交通要道等事件;较大规模(10人以上)的集体上访,闹事、械斗事件;涉及民族、宗教事务的事件;其他网络舆情信息等。

2、报告形式:坚持真时性、时效性、适用性原则,根据报告内容的紧急程度和保密等级,采取先口头、后书面的形式,可明传、可密电。

3、报告时限:重要情况应在2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对事态正在发展和正在处置的重大事件,及时续报结果。

4、报告程序:重大情况应立即向党委、政府和综治办报告;一般情况向单位报告后逐级上报。

(二)审批制度。各单位和部门在报告时,应建立审核把关制度,以减少差错和失误。

- 5 -

乡镇网络舆情篇三
《建立“四位一体”模式 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宣传信息)》

建立“四位一体”模式 加强网络舆情监管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舆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网络舆情监管模式,为及时疏导社情民意,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作出了有益尝试。全区共监测各类网络舆情354件,办结350件,涉肃网络舆情处置回复率达到了98.9%。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成立了由区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宣传、政法、公安、工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互联网信息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研究解决互联网信息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指导重大涉肃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各乡镇、社区、部门也成立了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2014年,区上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依托市民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起了舆情监测平台,实现了网络舆情由人工监测向自动监测的转变,保证了所有网络舆情能够在第一时间监测发现。并与各乡镇社区部门签订了《网络舆情目标管理责任书》,从机制建立、舆情监测、舆情处置与回复、舆情引导和网络宣传等方面进行考核,做到了舆情监管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

二、壮大队伍,提高素质。区上专门核拨编制,在区委宣传

部配备专职网络舆情监管员1名,市民服务中心配备网络舆情监管员20名,对涉肃舆情实行24小时监测。各乡镇社区部门配备1—3名专兼职网络舆情监管员,具体负责涉肃舆情的回复处置。截止目前,全区建成300余人的网络舆情监管员队伍。同时注重提升监管员队伍整体素质,区上每年举办一次网络舆情监管员培训班,邀请省市区高校教师、专家学者专题培训,不断提升舆情信息员发现、应对、引导、处置舆情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机制,准确研判。进一步修订了《**区网络舆情管理办法》,建立了由区委宣传部负责宏观指导协调、市民服务中心负责24小时监测和舆情交办督办、区公安局负责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各乡镇社区部门负责在2小时内对舆情进行回复处置的“四位一体”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形成了“监测分流→会商研究→应急处置→发布信息→跟踪反馈”的舆情处理、反馈联动流程,从制度上保证了网络舆情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加快推进网络实名制注册工作,90%以上的单位在“****”网站注册了实名账号,所有信息均使用实名账号回复或发布,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四、及时引导,化解矛盾。积极发挥网络领军人物的作用,对一些重大舆情主动邀请“****”等网站的版主、网友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情况,及时还原事件真相,消除网民误解。今年7月,组织部分乡镇社区部门舆情监管员以及“****”网站负责人和部分版主召开了全区“倡导文明上网,构筑绿色论坛,共建文明和

谐**”座谈会,并在“****”发起了倡议活动;同时,安排舆情监管员对“****”、“****”等网站上传递正能量的网络信息及时跟帖,积极回应引导,主动发出好声音,至目前,各乡镇社区部门在各类网站发布各类正面引导信息2000余条,发布正面宣传信息700余条,有效掌握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乡镇网络舆情篇四
《网络舆情(信息)》

丹棱县四措并举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为不断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网上舆论环境,丹棱县网信办通过建立网评队伍、完善值班制度、加强部门联动、扩大网络宣传四大措施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确保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

(一)建立网评队伍,当好政府“眼睛”。县网信办设立专职网络宣传、舆论引导、舆情信息工作岗位并落实相关负责人员,同时从公安局、环保局、民政局等涉及民生舆情频率较高的20余个部门(单位)选30人成立丹棱县网评队伍,负责监看、汇集与本部门(单位)相关的网络舆情,全面掌握网络热点、敏感问题,一旦发现负面舆情及时反馈县网信办。此外,不定期组织全县乡镇、部门参加省、市、县上的网宣、网评、舆情业务培训,提高其网络舆情研判分析能力。

(二)完善值班制度,掌握舆论动态。县网信办落实网络值班制度,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专职人员每天进行网络巡查,尤其在涉及较大范围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措施出台前保证24小时全天候监看,发现本地舆情及时上报分管领导,如果有重大事件适时编写《网络舆情专报》或《外宣舆情专报》送上级领导。截至目前,县网信办已处置《给尊敬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公开信》、《丹棱西部重工机械城》等涉及环保、教育、住建、征地拆迁、村干部打人、政法维稳等网上负面舆情30余次,净化了网络环境,确保我县无一重大负面舆情发生。

(三)加强部门联动,确保舆情平稳。县网信办积极与县公安局、县国安局、县电信公司等单位协同配合,一旦发现负面舆情,及时与相关单位互通信息,共同分析研判涉及县域网络舆情热点和隐患,并与涉事单位积极研究应对处置措施。完成“暴恐”、“6.4”、“7.5”、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等特定敏感时期网络监控与打击网络政治谣言工作,做到线上快反应、县下快处置、结果快公布,确保县域舆情平稳可控。

(四)扩大网络宣传,占领舆论阵地。县网信办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与县域民间网站《丹棱在线》合作,并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号《大雅丹棱》主动发布各部门(单位)信息,第一时间将有关部门的新政策新措施、新工作新动态发布,让网民更迅捷、更全面了解进而理解、认同县委、政府的政策部署,统一思想,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舆论声势,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乡镇网络舆情篇五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基本方法与实战技巧》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基本方法与实战技巧

起泽云

网络负面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应对和处臵网络负面舆情,是对政府和官员行政能力及行政效率的一个考验。恰当而及时地应对和处臵网络舆情能提升政府公信力对树立政府和官员良好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络舆情“风暴”中,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随时有可能被推到风口浪尖。因此,作为主要领导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应接受相关培训。笔者从部门职能职责出发,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一些工作经验,提出应对和处臵网络舆情的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

一、网络舆情的含义

什么是网络舆情?目前尚无权威的被广泛认同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对社会问题具有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简而言之,网络舆情就是网民对某一社会问题或事件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言论、观点、态度和情绪的总和。从这个简单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第一,网络舆情的主体是网民,这个很好理解,没有网民便没人能发表言论和观点,我们也无从知道其态度和情绪;第二,没有网络就不可能产生网络舆情。

这些言论、观点、态度和情绪必须通过网络途径传播;第三,这些言论、观点和态度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可以简单理解为,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有一定的判断,比如,对舆情好坏的判断,通过网络舆情,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网民的言论、观点及态度和情绪。 本文所说的网络舆情主要是指负面的舆情,也就是平时说的来自网络的“不好的”、对我们造成不利影响的社会舆论。

二、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网络舆情。有人害怕网络,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其实大可不必。首先,网络舆情是我们通过舆情信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虽然网络舆情不一定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民情民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网民的真实想法,是顺畅民意诉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对于缓解和化解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网络舆情是公众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它能促进政府公开、透明、公正地解决社会问题,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和官员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了网络舆情的作用,我们才能以正确、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网络舆情、开展应对与处臵工作。

有网络就会有网络舆情,有舆情就需要我们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臵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网络舆情的应对处臵体现着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恰当而及时地处理网络舆情,能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影响,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官员形象,否则反之。

三、网络舆情的监测

一般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网站,限定一定的关键词搜索,比如,以关键词“元谋 霜冻灾”搜索,检索出375个结果。在检索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后,再通过浏览网页获取我们需要的舆情,这种方法多半是要人工分析的,费时且效率低。还有一种方法是用软件检索,这种方法简单高效,但是软件需要付费新华舆情在线(Board System的缩写)论坛、关注当地的新闻。这些都是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了解最新信息,随时掌握舆论动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关注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和网络社群(简称“群”,比如QQ群)等信息,这些也是获取舆情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一些区域设立舆情直报点。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不是来自网络的舆情啊,有没有搞错?其实我们知道,既然都同属于“舆情”范畴,真实的社会舆情和来自网络的舆情二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有的群众在请求相关部门甚至上访要求解决问题无果之后,才转向媒体和网络求助。因此,收集好舆情直报点的舆情信息、利用好直报点也是我们获取网络舆情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有时甚至可能赶在网络舆情发生之前就已经开始应对处臵,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人多力量大,笔者建议大家可以互通信息,发现负面舆情立即通知相关领导,并报告县新闻外宣办,以便迅速组织应对处臵。之前也曾有领导因害怕由负面舆情造成负面影响,既不上报也不处理,采取一种非常冒险的方法——掖着捂着,但毕竟纸包不住火,万一火势太大,一旦超出了你能扑灭的最大能力范围,亡羊补牢则悔之晚矣,情况更严重的甚至会引火烧身。

四、网络舆情的处置程序及实战技巧

在处臵网络舆情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成立网络舆情应对处臵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舆情信息处臵应对的指导和领导。现在对于网络舆情应对处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家们有不同的方法。但是笔者认为,网络重大负面舆情的处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这样几个阶段:发现(负面)舆情、调查事实真相、分析研判、形成新闻通稿统一宣传口径、组织回应或继续监测、总结上报。

(一)发现负面舆情。元谋县,除了宣传员和分管宣传的领导外,每年不仅聘任了特约通讯员,还要求每个部门单位和乡镇明确专门的领导和网络评论员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及处臵。他们就是网络监测员,舆情信息管理必须培养和利用好这支队伍。发现舆情后,要求先报告分管宣传或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领导根据情况安排上报县新闻外宣办和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如果是严重的群体性事件等重大事件引发的负面舆情,还必须同时报告县政法委、县公安局及相关职能部门,以便多部门协同及时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和

防止事态扩大升级。重大的负面舆情信息还必须形成舆情专报,让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时了解掌握最新舆论动态。

(二)调查事实真相。在上报舆情的同时,各部门单位和乡镇必须同时组织调查核实事实真相,第一时间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如果是影响较大的负面舆情,可能还需要成立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最新发展动态,并形成文字材料,为下步的分析研判、撰写新闻通稿等一系列工作奠定基础。在应对处臵可能引起重大网络舆情的事件时,不仅要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及专家参与调查,还可以邀请网民全程参与,提高事件调查的可信度与透明度,有了这样诚恳的态度,要取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也就会更容易。

(三)分析研判。简单说就是对舆情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与判断,比如说这个负面舆情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是否会在网上被“热炒”,下步采取什么措施才可能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等等。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口头或书面提出应对网络舆情的初步方案,以供领导决策参考。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网络舆情,还要适时启动应急预案,这个内容后面还会提及。

(四)形成新闻通稿、统一宣传口径。这是应对和处臵网络舆情的一个重要工作。其实这里面包含了这样一种假设:我们将被公众广泛关注,将会被媒体“热炒”。负面舆情发生后,媒体记者可能会接踵而至,一下子涌向舆情爆发地;或者是引发一场“没有硝烟”的网络舆情大战,展开一场势均力敌的网络博弈。虽然说狼不一定

乡镇网络舆情篇六
《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

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

作者: 时间:2011-10-09 来源:

兴化市委宣传部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正极速发展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人们表达观点、想法、意见以及相互交流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其影响力已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面对新形势,如何才能及时掌握网络舆情信息、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动态,并且进行良好的控制引导,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近年来我市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网络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成立了兴化市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兴化市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小组,建立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互联网评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兴化市网络评论员队伍的通知》、《关于建立我市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关于规范新闻发布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网络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规范开展。

二是网络监管队伍已初具规模。建立了由126名熟悉网络运行规律、善用网言网语的同志组成的全市网络评论员队伍,在此基础上,聘请了一批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快速反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热心维护兴化良好形象的网评员,作为核心网评员。成立了全市党委(网络)新闻发言人及其助理队伍,建立了党委(网络)新闻发言人及其助理QQ群。建立考核制度,对网评员和新闻发言人进行严格考核;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目前,全市网络监管队伍已初具规模,

管理逐渐步入正轨。

三是网络舆情监控引导已初见成效。网络舆情监控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市内外网络媒体对兴化的信息报道情况,发现涉及兴化的不良信息及时上报市领导,根据市领导批示精神和舆情研判情况,协调和督促涉及的部门单位积极正面回应,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及时消除网上不良信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围绕与百姓关系紧密的热点话题、突发性公共事件和社会敏感问题,及时组织所涉及的部门单位网络新闻发言人及网络评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及时向网民传递准确信息,解疑释惑。网络舆情监控逐步规范化、常态化、程序化。

二、我市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乡镇、部门领导对网络认识不够。部分乡镇、部门领导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思维、行为方式,缺乏对网络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网络特点和规律的认知,或是对网络存有惧怕心理、敬而远之,又或是对网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善于借助网络了解社情民意、为我所用。

二是“家丑不外扬”的心理仍普遍存在。对于突发事件以及网络上出现的涉及本地、本部门的负面信息,部分乡镇、部门仍然抱有能瞒则瞒的心理,主动回应、公布事实真相的少,迫于压力才不得不公开的多,往往是错过了公布真相的最佳时机,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空间,结果往往是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是对网络舆论的引领能力亟待提升。目前的状况是:对网络上出现的帖子进行回应、引导的多,主动发帖引领舆情方向的少,特别是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目前并没有能够有效地占领网络舆论空间,普通信息甚至是无效信息盛行,给网络舆论氛围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四是对网络舆论的处置方法有待改进。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舆情信息,目前的做法主要是根据舆情涉及的单位部门,及时联系做好答复处置工作,而真正与网民交心交流不够;对于虚假信息甚至是违法言论,往往是一删了之,缺乏必要的预防和制裁手段、措施。

三、做好新时期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对策思考

一是要摆正心态,正确面对网络舆情。既不能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谈网色变,也不能等闲视之放任自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以阳光的心态、开放的胸怀面对网络、接纳网络,并且要学会善于利用网络。一方面充分发挥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影响力大等优势,运用网络获取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让网络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宽容、积极地对待网络舆论监督,对于网络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回避、不排斥,坦然地面对舆论,坦诚地与网民交流,做到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是要抢占先机,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俗话说得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这一道理在网络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党委、政府要通过网络及时将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工作信息公之于众,以正确的信息占据公众有限的阅听时间,使虚假新闻和无效信息在传播通道中所占据的百分比尽可能降低,从而最大限度地让我们的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引领网络舆情,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对网络上出现的一些热点话题,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学会超前思考,发表有深度、有说服力的言论,引导网民辨明是非,客观分析问题,理智作出判断。对于重大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准确、透明地发布我们的权威信息,对不实言论第一时间予以澄清,让公众尽快了解事件的真相而不是被谣言和误导迷惑视听,即使在事件发生初期不能确切、全面地掌握情况,也应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使谣言止于事实,从而牢牢把握引导网络舆情的主动权,避免出现错误的舆论导向。

三是要坚持原则,妥善处理网络舆情。对发现的网络舆情,要在认真分析、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答复处理工作。对咨询类问题,及时跟帖做好政策性解释和答复;对建议类问题,认真分析论证,科学合理采纳;对投诉类问题,严格核实,辨别事情真相,妥善做好化解处置工作;对网民署名反映的情况,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与网民的联系,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适时反馈处理结果,真正做到让网民满意、使工作受益,以透明的姿态、务实的作风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要加强疏导,坦诚与网民沟通。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尊重网民的呼声和利益诉求,面对网络舆论,政府应主动放下架子,坦诚和网民交心谈心,与网民搞好交流。对网民的疑问甚至误解要耐心回复,不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论,做到公开承诺、及时纠错;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说明事实、以正视听;针对网民较为关心、质疑较多的问题,或请专家学者解答,或请相关部门直接与网民对话交流,也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形式,认真做好解答。 五是要严格监管,坚决打击网络违法行为。 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使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偏低,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严格监管,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强化主流舆论,争取中性舆论,孤立反动言论。可在论坛试行推广发帖规则,对发布不严肃言论的网民利用技术手段提出警告或限制其发帖;对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不良帖子及时予以删除;特别是对那些别有用心散布谣言、在网上恶意制造事端的违法行为更要坚决打击,毫不手软,必要时可诉诸法律手段来有效维护正常的网络舆论环境,从而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刘定荣 戴金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54560.html

    上一篇:和2015年说

    下一篇:医院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