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介绍信】
孟浩然写的诗有哪些?篇一
《孟浩然介绍与诗集》
孟浩然写的诗有哪些?篇二
《孟浩然诗歌编年》
#68#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JournalofTeachersCollegeofShanxiUniversity (No.3,2001)
孟浩然诗歌编年
王辉斌
(襄樊学院 中文系,湖北 襄樊 441053)
[摘 要] 参照王辉斌先生的5孟浩然年谱6,对孟集中的20多首诗的作年进行具体考察,并依其年代的
先后进行编年排列以证其行年,有助于全方位地研究孟浩然其人其作。
[关键词] 孟浩然;诗歌;作年;考察
[文章编号] 1008-8865(2001)03-0068-05 [中图分类号] I207.209 [文献标识码] C
本/编年0以四部丛刊本5孟浩然诗集6为底本,参以十多年前余之旧作5孟浩然年谱6,对孟集中的有关诗作作一具体
次/明经科0应试的举人在家乡动身入京的时间,就可知分别为开元元年、开元四年、开元六年、开元九年、开元十八年、开孟浩然生平,知在开元十八年七月至开元二十七年七月的四次考生入京的时间内,孟浩然是均无相送之可能的。这是因为,开元十八年的七月,孟浩然乃在长安,而开元二十三年、开元二十五年、开元二十七年这三年的七月,孟浩然分别在越剡、张九龄荆州长史府与洞庭湖;而开元四年七月,孟浩然正在岳州干谒张说,开元九年七月他又于洛阳寻访湛上人、袁拾遗。这样看来,可知此诗的作年,若非为开元元年七月,就必为开元六年七月。然据谭优学5唐诗人行年考#孟浩然行止考实6,开元六年七月的孟浩然乃在张说的荆州长史府。如此,则是诗的作年就可确定为开元元年秋七月。
系年,以便于对孟浩然其人其作的/知人论世0与全方位研究。元二十三年、开元二十五年、开元二十七年的七月。以此勘之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孟浩然23岁
5送张子容赴举6 计有功5唐诗纪事6卷二三云:/子
容乃先天二年进士第,曾为乐城尉。0辛文房5唐才子传6卷一云:/张子容,襄阳人,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仕为乐城令。0按此二说均误。考徐松5登科记考6卷五于景云二年内云:/按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今从常无名改在是年(5登科记考6列常无名为景云三年状元,故有此云)))笔者注)。孟浩然有5张子容赴进士举6诗云,,0张子容既为景云三年(即先天元年,是年八月改元)进士,则孟浩然在襄阳送张子容入京应试的时间,就当在此之先一年即景云二年。又胡震亨5唐音癸签6卷十八5诂笺6三/进士科故实0条云:/举场每岁开于二月,每秋七月,士子从府州觅解纷纷,故其时有-槐花黄,举子忙.的谚语。0依此,知孟浩然在襄阳送张子容/赴进士举0,乃在景云二年的秋七月之际,则是诗的作年在斯时即可论断。
开元五年(717)孟浩然29岁
5临洞庭6 按是诗的诗题,宋蜀刻本5孟浩然诗集6作
5岳阳楼6,5文苑英华6作5望洞庭湖上张丞相6,5全唐诗6同5英华6,后者是。题中的/张丞相0为张说。据两5唐书#张说传6、5旧唐书#宰相表6、5资治通鉴#唐纪6等材料,张说开元四年至五年任岳州刺史。又5舆地纪胜6卷六九5岳州景物6引5太平寰宇记6云:/唐开元四年,唐张说自中书令为岳州刺史,常与才士登此楼,有诗百余篇,列于楼壁。0同此者尚有5太平寰宇记补遗6等。藉此,知是诗应为孟浩然作于开元四年的/八月湖水平0之际,斯时,孟浩然正为/才士0,故是诗乃被/列于楼壁0。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孟浩然25岁
5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6 岑仲勉5唐人行
第录6/又张三0条云:/全诗三函孟浩然5送张参明经兼向泾州觐省6,-参.或作-三.。0据此,知张参即张三。孟集同卷义有5和张二白穰县还途中遇雪6,题中张二,明铜活字本、四部丛刊影明本5孟浩然集6均作张三,则孟集中张二、张三、张参均为一人,即其皆乃张三之误。检徐松5登科记考6卷五至卷八,知在孟浩然生活的唐玄宗开元时期,唐廷试/明经科0者凡八次,具体为:开元二年、开元五年、开元七年、开元十年、开元十九年、开元二十四年、开元二十六年、开元二十八年。而据胡震亨5唐音癸签6卷十八5诂笺6三/进士科故实0的记载,又知唐代考生进京应试,均乃在先一年的七月前后,如此,则此八[收稿日期] 2001-04-03
开元八年(720)孟浩然32岁
5送贾升主簿之荆府6 陈思5宝刻丛编6卷三引5复
斋碑录6云:/唐裴观德政碑,唐贾升撰,僧湛然八分书,开元八年立在岘山。0考5册府元龟6卷一六二,裴观开元八年八月,由襄州刺史改任梁州都督,则贾升由襄州主簿移职荆州都督府,
[个人简历] 王辉斌(1949-),男,湖北天门人,襄樊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n王辉斌:孟浩然诗歌编年
可知即在是时。依此,是诗的作年就应在开元八年的冬十月前后。
#69#
城尉,乃在开元十一年至开元十五年春正月之间(参见拙作5孟浩然越剡之旅考实6一文,载5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62000年第3期),则5永嘉即事寄赣县袁少府
6的作年,就可
知其最迟乃在开元十四年岁末。而此,乃可证孟浩然写5送袁太祝尉豫章6是非在开元十六年秋与开元二十年春两次入京之际的。由是而观,故知是诗之作年在开元十二年秋七月前(孟浩然首次入京的时间为开元十一年冬至开元十二年七月,具体参见拙作5孟浩然入蜀新考6一文,载5襄樊学院学报61999年第1期),乃是可以遽断的。
5和贾主簿升九日登岘山6 是诗作年与上诗同,即
其均在开元八年。又,是诗题中的/九日0,所指乃/重九节0即农历的九月九日,则是诗作年的具体时间为开元八年九月九日,殆无疑义。
开元十一年(723)孟浩然35岁
5赴京途中遇雪6 按是诗之题,又作5赴命途中遇
雪6,所谓/赴命0,是指孟浩然应诏奉命入长安。对此,计有功5唐诗纪事6卷二三云:/明皇以张说之荐召浩然,令诵所作。0考张说生平,其景云二年擢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元六年夏迁荆州长史,开元七年检校并州人都督府长史,开元十一年由兵部尚书兼中书令,开元十六年兼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七年复为尚书右丞,罢知政事,开元十八年冬卒。在张说上述宦历中,开元十一年由兵部尚书兼中书令是颇可注意的,因为按照唐朝的惯例,中书令是知政事的。5新唐书#百官志6二云:/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0张说此时大权在握,完全有条件荐举孟浩然,故其荐孟浩然于唐玄宗当即在是年。又考5唐书#玄宗纪6于开元十一年内有云:/是月(十一月)))笔者注),自京师至于山东、淮南大雪,平地三尽馀。0而是诗则有云:/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0二者正相印合。藉此,知是诗的准确作年乃为开元十一年。旧说或认为是诗写于开元十五年,或认为写于开元十六年,并以之作为孟浩然在开元十五年入京应试的一条重要依据,实则均误。这是因为,据两5唐书#玄宗纪6、5食货志6、5五行志6等材料可知,唐玄完开元十五年、十六年两年的冬天,皆无/秦京道0曾下过大雪的记载。
5闻裴侍御月出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6 是
诗有云:/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移职自樊沔,芳声闻帝畿。昔余卧林巷,载酒访柴扉。0孟浩然在诗中既称裴月出为/故人0,则二人此前颇具交谊即可肯定,而/昔余卧林巷,载酒访柴扉0云云,又可对此佐证。诗题中的/襄州司户0与诗中的/移职自樊沔0,又可表明孟浩然与裴月出相识于襄阳。又据诗中的/芳声闻帝畿0五字,知此诗乃为孟浩然写于长安。也就是说,孟浩然时在长安,听到裴月出/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0的消息后,乃写是诗以寄裴月出。据独孤及5权公神道碑6(5全唐文6卷三九o)一文所载,裴月出开元十八年前在长安为/学士0,开元十八年与李宙等人应诏考校书判甲乙丙丁科,开元二十八年为礼部员外郎(5全唐文#裴月出小传6)。以此揣度,可知孟浩然是诗非写于他开元十六年至十八年的二入长安时期,盖因斯时裴月出不在襄州而在长安故也。又据5新唐书#百官志四下6与两5唐书#地理志6,襄州与豫州均为上州,其司户参军的品阶皆为从七品下,而/学士0在唐,品阶最低者乃为五品上阶。如此,知裴月出的/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0,是必在他任/学士0于长安的开元十八年之/前0的以前的。而这一/以前0,勘之孟浩然的生平行止,可知其即乃为孟浩然首次应诏入京的开元十二年期间,则是诗作年,即在斯时。
开元十二年(724)孟浩然36岁
5送袁太祝尉豫章6 诗题中的/袁太祝0,为孟浩然
的乡友袁
,曾以左拾遗之衔因事被贬岭南。林宝5元和姓
纂6卷四于/襄阳袁氏0有云:/左拾遗袁0。孟集中另有5洛中访袁拾遗不遇6诗,云:/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0是其曾被贬岭南之证。袁
被贬岭南后,
孟浩然曾往寻访,时袁已遇赦北返长安并授职太祝,孟闻之,写了一首5南还舟中寄袁太祝6诗以寄。袁在长安任太祝未久,即出为豫章尉,时孟浩然正在长安,故写是诗以相送。按孟浩然一生三入长安,时间分别为开元十一年冬、开元十六年秋、开元二十年岁底,以此度之,知孟浩然在长安以是诗送袁这是因为,孟浩然是诗有云:/何幸遇休明,观光来上京。相逢五陵客,独送豫章行。0诗的前两句所写,是指孟浩然在开元十一年冬因张说之荐而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事,对此,5唐诗纪事6卷二三乃有载,兹不具引。又,5全唐诗#张子容集6有5永嘉即事寄赣县袁少府6一诗,题中的/赣县0,据5元和郡县图志#江南西道#洪州6,知乃豫章属县,则袁
的所谓/尉豫章0,实
5都下送辛大6 诗题中的/辛大0,为孟浩然的乡友辛
之谔。辛之谔其人,5新唐书#艺文志6有载。据徐松5登科记考6卷七,辛之谔开元十七年曾因上5叙训6二卷而被授职长社尉。而是诗有云:/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余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0详诗意,知斯时辛之谔尚未入仕,则辛之谔是次的/都下0即长安之行,非为其上5叙训6二卷的那一次乃可肯定。如此,可知辛之谔一生凡两入长安,以此勘之孟浩然的三入长安之行,是诗作年在开元十二年亦可论断之。
5入峡寄弟6 是诗有云:/泪沾明月峡,心断脊鸟令鸟原0。
5艺文类聚6卷六引庾仲雍5荆州记6云:/巴楚有明月峡、广德三峡的巫峡一带。按孟浩然游三峡,乃因入蜀所至,而据陶翰5送孟大入蜀序6一文又知,其此行的入蜀,乃是由川北而南下。是5序6有云:/襄阳孟浩然,,至广汉城西三千里,清江寅缘,两山如剑,中有微径,西入岷峨。0依此,则又可知孟浩然入蜀的始程地乃为长安。其集中有5途中遇晴6诗云:/也失巴陵雨,犹逢蜀坂泥0。诗中的/巴陵0,一作/五陵0,五陵在长/0尉豫章者,当在他一入长安期间的开元十二年秋七月以前。峡、东突峡,今谓之巫峡。0此则表明,是诗的作地当在今长江
#70#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JournalofTeachersCollegeofShanxiUniversity (No.3,2001)
间,拙作5孟浩然入蜀新考6(载5襄樊学院学报61999年第1期)考证为开元十二年秋七月前后,则其由广汉至/岷峨0而/入峡0,其时白当在是年的秋梢之际。而斯时,即为是诗的具体写作时间。
作/萧证0故也。是诗作年与上诗同,即均为开元十五年秋前后。
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40岁
5送辛大不及6 按孟集中有5夏日南亭怀辛大6、5西
山寻辛谔6、5都下送辛大6等诗,其中的/辛大0、/辛谔0,皆为孟浩然的乡友辛之谔,即5西山寻辛谔6诗题正确者应为5西山寻辛之谔6。是诗云:/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江上久绯徊,天边迷处所。郡邑经樊邓,云山入嵩汝。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停0。据诗意,知辛之谔因事自襄入京,孟则未能相送,而写是诗以寄。考徐松5登科记考6卷七,辛之谔开元十七年嵩汝0的入京之行,就可知必在开元十六年。又据胡震亨5唐音癸签6卷十八5诂笺三6/进士科故实0记载,唐代士子入京应试大都在/每秋七月0,则辛之谔此行的自襄入京,就亦应在斯时。依此,知孟浩然是诗乃写于开元十六年七月稍后,也就甚为清楚。
开元十五年(727)孟浩然39岁
5永嘉别张子容6 诗云:/旧国余归楚,新年子北
征。0前句写孟浩然将由永嘉返襄阳,后句则谓张子容亦将由永嘉/北征0即入京。据詹瑛5李白诗文系年6与拙著5李白史迹考索#李白与孟浩然交游考异6,可知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于开元十四年夏秋之间的/维扬0一带,之后,孟浩然经越剡至永5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6、5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6、5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6等诗。其中5除夜乐城张少府宅6有云:/平生复能几,一别十馀春0。孟浩然与张子容自景云二年在襄阳(详5送张子容又容赴举6诗的系年)分别后直至是年二人才再会,其间凡十五个年头,正与诗中的/一别十馀春0合。翌年春,孟、张在乐城分别后,又再会永嘉,故孟乃写是诗以送张子容/北征0。所以,是诗的作年应为开元十五年春。
嘉与时任乐城尉的张子容相晤,并写了5除夜乐城张少府宅6、因上5叙训6二卷而被授职长社尉,则其/郡邑经樊邓,云山入
开元二十年(732)孟浩然44岁
5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6 诗题中的/储十二0,为诗
人储光羲,孟浩然此诗乃系/同0储光羲的/洛阳道中作0而为。按储光羲是诗,5全唐诗#储光羲集6全称为5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6。储诗中的/吕四郎中0为吕向。据岑仲勉5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6、5翰林学士壁记注补#玄宗6,吕向一生两为/郎中0,其一在开元十七年前后为主客郎中,其二在开元十九年由主客郎中改任都官郎中。开元十七年前后,储光羲在安宜(今江苏宝应)县尉任上,其5大酉甫得长字韵6一诗的题下有注云:/时任安宜尉。0所谓/大酉甫0,是指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庆其生日,乃诏令天下诸州宴乐并休假三日,对此,5旧唐书#玄宗纪6有载,兹不具引。据此,知储诗中的/吕四郎中0,所指乃为吕向时任都官郎中,而以此勘之5资治通鉴6,知储诗的作年乃在开元二十年春。又据5通鉴6卷二一三载,开元十九年冬至开元二十年十月,玄宗与文武百官均在洛阳,则斯时作为都官郎中、皇太子赞谕的吕向,自当随驾于东都。而是年,储光羲亦正在洛阳,其集中的5贻鼓吹李丞时信安王北伐李公王之所器也6一诗即乃确证,因为据5旧唐书#玄宗纪6等材料可知,信安王李
北伐乃在开元二十年春,始程地为洛
阳。吕向与储光羲开元二十年春既然都在洛阳,则储光羲的5洛阳道中五首献吕四郎中6写开元二十年春之洛阳,即可论断。如此,知孟浩然是诗的作年亦在斯年斯地。
5久滞越中赠谢南池会稽贺少府6 诗题中的/贺
少府0为诗人贺朝,时任会稽县尉,5国秀集6目录卷中有载。是诗有云:/两见夏云起,再闻春鸟啼。0二者合勘,知其所写是指孟浩然此行于越中已度过了三个年头(即两个夏天又两个春天),故诗题乃有/久滞0之谓。考孟浩然一生凡三游越剡,其于斯地待了三个年头者,只有开元十三年春之首游,而由开元十三年春历/两见夏云起0(开元十三、十四两个夏天)与/再闻春鸟啼0(一闻为开元十四年春,再闻为开元十五年春),其时乃在开元十五年春。依此,知是诗的作年乃在开元十五年春。
5同独孤使君东斋作6 诗题中的/独孤使君0为独孤
册,曾为襄阳太守。5金石录6卷七5目录七#唐6有5唐襄州牧独孤州遗爱碑6,赵明诚注云:/李邕撰,萧诚行书。0此碑又见5集古录6跋扈七:/右独孤府君碑,,在岘山下。,,府君讳册,字伯谋,河南人,尝为襄州刺史。此碑襄人所立也。0另5宝刻类编6/萧诚0条亦有类似记载。王士源5孟浩然集序6载孟浩然与独孤册为/忘形之交0者,当是在独孤册任襄州刺史期间。是诗有云:/郎官旧华省,天子命分忧。襄士岁颇旱,随车雨再流。廨宇宜新霁,田家贺有秋。0考5旧唐书#五行志6亦云:/开元十四,,秋,天下八十五州言旱及霜。05新唐书#五行志6亦云:/开元十四年秋,诸道州十五旱。十五年,诸道州十七旱。0合勘二者,知是诗必写于此二年期间。但若以开元十四年孟浩然尚在越剡漫游度之(参见詹瑛5李白诗文系年#开元十四年6),则此诗的作年应以开元十五年秋为是。斯时,孟浩然已从越剡回襄阳约三个月左右。
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45岁
5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6 诗题中的/綦毋校
书0为诗人綦毋潜。考綦毋潜生平,其开元十四年进士及第(顾况5监察御史储公集序6),开元十八年为翰林/学士0(李士亮5张九龄年谱6、5全唐诗#张九龄集6),天宝初弃校书之职归江东(5王右丞集笺注6卷三),天宝五载入京谒房王官,授宜寿志),天5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6 按是诗
题中的/独孤使君同0,乃为/独孤使君册0之讹,即/独孤使君同0乃为时任襄州刺史的独孤册。而/萧员外证0,则乃为/萧0,6不
n王辉斌:孟浩然诗歌编年
为右拾遗(刘开扬5高适诗集编年笺注#高适年谱6),天宝十二年因邢纟宰之乱挂冠归里(熊笃5天宝文学编年史6),未久卒(5全唐诗#王湾集6)。藉此,知綦毋潜为秘书省校书郎,是必在开元十八年至天宝元年之间的。又据王维5别綦毋潜6诗,知綦毋潜在校书郎任上,曾经洛阳南游一次,是诗有云:/诏刊延阁书,商议平津邸。适意偶轻人,虑心削繁礼。,,严冬爽群木,伊洛方清氵此。渭水冰下流,潼关雪中启。0时令在冬。王维又有5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6诗云:/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0。其时在秋,二者在时令上具有明显的不同。以此勘之5全唐诗#綦毋潜集6中的5春泛若耶溪6等诗,知綦毋潜是次南下,乃曾游越,而5全唐诗#储光羲集6中的5酬綦毋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6一诗又可佐证。又据5唐才子传校笺#储光羲6,知储光羲辞官还乡在开元二十一年前后,则其/酬0綦毋潜/梦耶溪见赠之作0,亦在斯时。此则表明,綦毋潜开元二十年前后已在校书任上,而孟浩然是诗的作年也就亦应在此之际。是诗有云:/归客莫相待,缘源殊未还。0所谓/缘源殊未还0者,是谓孟浩然在洛阳题/李十四庄0时,綦毋潜游越尚未还,故其即以是诗/兼赠0之。综上而观,可知这诗的作年当在开元二十一年的春夏之际。
#71#
乃与唐玄宗在开元二十三年春正月新下诏令的内容完全吻合。其有云:/其或才有王霸之略,学究天人之际,知勇堪将帅之选,政能当牧宰之举者,五品已上清官及军将、都督、刺史各举一人。0依此,知是诗的作年乃在开元二十三年春。
开元二十四年(736)孟浩然48岁
5送韩使君除洪府都督6 诗题中的/韩使君0,为时
任襄州刺史、山南道采访使韩朝宗。5新唐书#韩朝宗传6有云:/开元二十二年,初置十道采访使,朝宗以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从所任吏擅赋役,贬洪州刺史。0对于韩朝宗的/坐所任吏擅赋役0具体概况,5册府元龟6卷九二九有载,云:/韩朝宗为荆州刺史,兼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使,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九月,邓州南阳县令李泳擅兴赋役,,泳之为令也,朝宗所荐,乃贬洪州刺史。0藉此,则可知是诗的作年乃在开元二十四年九月。
开元二十五年(737)孟浩然49岁
5和宋大使北楼新亭6 诗题中的/宋大使0其人,为
时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使的宋鼎。计有功5唐诗纪事6卷二二有云:/鼎,明皇时刺襄州。0李吉甫5元和郡县图志6卷二一于/随州唐城县云:/开元二十四年采访使宋鼎奏置。0宋鼎为襄州刺史,据5册府元龟6卷九二九所载,其时乃在开元二十四年九月后(此前为韩朝宗,详见5送韩使君除洪州都督6诗的系年),又5全唐诗6卷一一三著录宋鼎5赠张丞相6诗一首,有并序云:/张丞相与予有孝兼校理之旧,又代余为荆州,余改汉阳,仍兼按使,巡至荆州故有此赠。0序文中的/张丞相0即时已贬荆州长史的张九龄。据两5唐书#张九龄传6、5资治通鉴6等,张九龄因/引非其人0而左迁荆州长史,事在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则宋鼎由襄州刺史/改汉阳0即转任沔州刺史的时间,可知亦在斯时。如此,藉之又可知,宋鼎的牧襄实际上只有半年左右(开元二十四年十月)))开元二十五年五月)。以此勘之孟浩然是诗中的/愿为江燕贺,羞逐府僚趋0,可知这诗的作年在开元二十五年春。
5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6 诗题中的/秦
中苦雨0四字,表明了这诗的作地在长安,且当时为/苦雨0时节。5初学记6卷二5雨6云:/雨久曰苦雨,亦曰愁霜0。据5旧唐书#玄宗纪6、5新唐书#五行志6,知长安地区在唐玄宗开元二年五月、开元十六年九月、开元二十一年秋,均下过成灾之久雨,以此合勘孟浩然的生平,可知是诗的作年当在开元二十一年。这是因为,开元二年孟浩然乃在襄阳,无写是诗之可能,而开元十六年孟浩然虽然已二入长安,但斯时其至长安仅月余,是断不至于产生/思归0之念的。或以是诗题中的/袁左丞0为袁仁敬、/贺侍郎0为贺知章为据,而认为是诗之作在开元十五年秋,实则不的。这是因为,一则开元十五年的秋天孟浩然乃在襄阳(参见5同独孤使君东斋作6诗的系年),另则据两5唐书#玄宗纪6、5五行志6可知,开元十五年秋天的长安根本无/苦雨0可言。所以,这诗的作年非为开元十五年或者十六年。
5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6 唐城,唐开元二十四年
所置县,属随州。5元和郡县图志6卷二一/随州唐城县0云:/开元二十四年采访使宋鼎奏置。0则是诗作年必在开元二十四年后乃可论断之。又考孟浩然生平,其于开元二十四年后经唐城还襄阳者,只有开元二十七年秋离张九龄荆州幕府经洞庭至江夏的这一次,且是诗中的/犯霜驱晓驾0、/长空听雁声0之述写,又与斯时为秋相符。其5洞庭湖寄阎九6诗有云:/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0二者正为一致(具体可参见拙作5孟浩然三游湖湘始末6,载5襄樊学院学报62000年第1期)。诗题中的/杨使君0,或认为即卒于开元十四年的朔方节度使扬执一长子杨濯,可备一说。p
=责任编辑 张 琴>
开元二十三年(735)孟浩然47岁
5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国辅少府6 是诗有云:/我行
穷水国,君使入京华。0这两句诗表明,当孟浩然自襄阳/穷水国0而至山阴寻访时任/少府0的崔国辅时,崔已因事/入京华0即北上长安了。考崔国辅生平,其在山阴少府任上因事入京者,只有开元二十三年因/牧宰举0的那一次。对此,徐松5登科记考6卷八乃有载,其于开元二十三年的/牧宰举0内列崔国辅名,并云:/5新唐书#艺文志6-国辅应县令举,授许昌令。.县令举,疑即此牧宰举也。0按徐氏所言良是,盖因其之所/疑0,
孟浩然写的诗有哪些?篇三
《孟浩然资料古代诗歌中的干谒诗》
孟浩然资料古代诗歌中的干谒诗
干谒诗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唐代诗人孟浩然,苦学多年,进京赶考,名落孙山。他给丞相张九龄写了一首五言律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期求得到援引推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色。八月湖水,碧波荡漾,水天相接,混为一体;湖面之上,雾气升腾,波浪翻滚,撼击岳阳。后四句转入抒情,言明心迹。想渡湖而无舟楫,圣明时代却不能有所建树,心感愧耻;看着别人垂钓,多想一展自己的身手。诗歌委婉地表达了希望为圣朝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
另一位唐代诗人朱庆余,在临考前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近试上张水部》探听虚实:“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洞房花烛夜后,早晨要拜见公婆,精心梳妆,羞问夫婿,眉毛画得深浅合不合时宜?此诗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探听虚实。比喻通俗贴切,别出心裁。
张籍看过,大为赏识,回诗一首《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诗歌仍以比喻作答,把朱庆余比作“越女”,把他的诗比作“菱歌”,用“一曲菱歌敌万金”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
从以上几首诗歌可以看出,我们的先人推荐自己时多么地羞羞答答。我国是一个不喜张扬、崇尚含蓄的国度。中国人很看重面子,自己有才能,但不能显露,得“藏在深山待人识”,得“千呼万唤始出来”。侯赢在信陵君几次盛邀之下勉强应邀,诸葛亮在刘备三请之后方才出山。历史上虽有自我推荐的毛遂,有个别文人写诗文求谒的故事,但为世人不屑,君子不齿。我是千里马,没有盛情之邀,自己跑出来,岂不掉了价丢了面子。这种心理加上社会因素,古代的一些文人往往怀才不遇也就不足为怪了。
先看一首唐章碣的《东都望幸》: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唐以洛阳为东都。诗中字句,大意说东都的宫女日夜盼望君王巡幸洛阳,自己有机会承恩受宠,转念一想,又陷入绝望:因为君即使东巡,也会从长安带来他宠爱的美人,自己仍旧没有机会;以致懒于梳妆打扮,整日双眉紧锁,也不再上高台眺望了。
表面上,这是一首宫怨诗,而实际上,据《唐摭言》记载,作者写这首诗乃是为了讽刺高湘。高湘回长安时路经连江,邵安石将自己写的诗文呈献给他,很受赏识。高湘便将邵安石带到长安。后来他以礼部侍郎主持进士考试,邵安石就及第了。(当时试卷不糊名)章碣在诗中以望幸的宫女比 包括自己在内的不第举子,以君王比高湘,以美人比邵安石,暗寓褒贬,语含怨愤。然而话说回来,章碣的怨恨其实并无多少道理,高湘所为,也算不得科场舞弊,并未违犯什么原则。当时,应试举子在考试前将自己平日所作诗文呈送给主考官或社会名流,以期在主考官心中预留一个好印象或得到社会名流褒扬于主考官从而对正式科举有所帮助,这已蔚为风尚,时人称之为“温卷”或“行卷”。
行卷其实就是一种干谒行为,行卷之诗,从宽泛的意义上说,都可以视为干谒诗。
唐人行卷实为一代风尚,由此产生了不少佳话佳作。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其出处《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一首行卷之作。据唐张固《幽闲鼓吹》所载,白居易年少时进京应举,以平日所作行卷于顾况。顾况见了卷首署名,熟视白居易,笑道:“长安米价正贵着呢,要在长安居住,大不容易啊!”这才翻阅诗卷,首篇即是此诗,顾况一读之下,大为赞叹,说道:“写得出这样的诗句,要在长安居住也就容易了!”于是四处称道白居易,使他声名大振。
下面完整地看一首行卷之作。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诗又题《近试上张水部》。张水部即张籍,他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合称韩张。朱庆馀平日行卷于他,已得其赏识,可是临近科举,仍然心中忐忑,因而呈上此诗,以新嫁娘自比,以夫婿比张籍,以舅姑比考官,就应试前景征询于他。诗中舅姑指公婆,唐俗,新嫁娘在婚礼次日清晨拜见公婆。此诗抓住这一社会风俗中的生活细节,刻划了新嫁娘自信而又含羞、期待而又迟疑的心理,可谓体贴入微,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画面美、风俗美、人情美,兼之言外有言、意外藏意,令人赏爱不已。难怪张籍特别作了答诗《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这一首诗也用比体写成,以越女比朱庆馀,同样含蓄地回答他,你隽秀超拔,不用为考试担心。
其实,含蓄正是好的干谒诗的必备条件之一。干谒诗之“干谒”,乃是“求拜”的意思。干谒诗是求人之诗,用时髦的话说,就是自我推销的广告词。然而,诗歌毕竟不是广告词。广告词不妨直接吆喝,诗歌却不能不顾及艺术美,何况干谒诗的作者还要籍此展现才华。干谒诗难作,正在于此:又要有求于人,又不能低声下气,满脸寒乞相、谄媚相;又要稍露峥嵘,又不能矜夸自大,通身孟浪气、狂傲气。正如高空走钢丝,不是高人,难成佳作。
例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然而他的内心却充满了仕与隐的矛盾,毕竟,他生活在盛唐。盛唐是一个洋溢着朝气的时代,受此熏染,士子们大多胸怀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唐承隋制,用科举将士子们的政治热情纳入常轨。孟浩然其实是想有所作为的,他在四十岁那年赴京应试,原以为功名唾手可得,却不料名落孙山,失意而归。这首诗大约是在长安应举前后赠给时任丞相的张九龄的。
诗的前四句承题写洞庭湖风光,境界阔大,特别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更是气魄非凡,与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齐名,同为写洞庭湖的名句。有这样的佳句,作者的才力、胸襟自不必说了。后四句因景设喻,所谓“欲济无舟楫”,字面说想要渡过洞庭湖而没有渡船,实际是说想走上仕途却无人援引,所以“端居耻圣明”,只好在圣明之世平居在家,这实在使人羞耻,表达了想要有所作为的意愿。“坐观
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承上申足意思,“垂钓者”喻指一般当政者,“羡鱼情”用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说羡慕他人无补于事,总须自己实践才好,再一次表达了出仕的愿望。同朱庆馀相类,孟浩然的表达同样以比体为之,得含蓄之美,而尤为难得的是将眼前景、心中情、书中典巧为融合,这一番天衣无缝的裁剪功夫,断不是凡笔可为的!
科举考试固然将行卷之风推向极盛,而盛唐喷薄向上、尚贤使能的时代氛围产生的推动作用也是显然的。此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自由的时代,当时大批说客游士奔走天下,干谒王侯,他们依时事所需,随机设辞,凭着宏辞雄辩为王者师,由白衣立致公卿。毛遂自荐创造了一代读书人的行为典范,千金买骨则时时鼓舞着读书人对贤明君主的期待,而诸如苏秦、张仪、卫鞅、范睢等人的成功更是坚定了自信的读书人孜孜以求的信念。秦汉一统之后,社会由动荡步入安定,走上常轨。汉以征辟察举选用人才,战国策士的进身方式失去了社会土壤,不再是出仕的主流方式,却沉淀为不少知识分子心中的理想,从朱买臣、诸葛亮直至唐太宗时的马周,也算是代有其人,不绝如缕了。在李唐这样一个革故鼎新,自由奔放的时代里,读书人的热情被极大地焕发出来,他们是敢作敢为的,行卷之所以产生和盛行于唐朝,恐怕和千年以来对战国策士精神的承传不无关系。
更有少数人,不仅从战国策士那里得到启发,更将其作为现世的目标。这些人大多特立独行,自负自傲。李白,是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干谒文字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貌。
试看他的《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四年游北海郡时写给北海太守李邕的。头四句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诗人自比大鹏,字里行间豪气激荡。五六句表现凡俗之人不理解自己,意在讽刺,也饱含着世无伯乐的感慨。宣父即孔子,唐贞观年间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末二句借此典劝李邕重视自己。此诗言辞颇为自负,乍一看犯了干谒诗之忌,却通过“时人”和“丈夫”、“宣父”和“丈夫”两两对照,巧妙地恭维李邕超越“时人”,有“宣父”之雅量。这样既无碍于干谒之体,也保持了自己略无拘束的个性,这也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的地方。此外,这首诗前七句纯是大言,第八句仍是大言,竟能扭转大言之害,当是作者有意弄险逆挽,籍以展现高超的技巧,暗示大言不是空言。
唐人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同为干谒诗,朱庆馀温婉,孟浩然恳切,而李白竟能出之于豪迈,优秀的作家即使是戴上脚镣舞蹈,也总能创造典范、展现风格。
孟浩然写的诗有哪些?篇四
《孟浩然及其诗《过故人庄》的评议》
孟浩然及其诗《过故人庄》的评议
佳县方塌中心小学 雷雪利
内容摘要:
孟浩然这位在我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流传千古而不朽,自有其自身的魅力价值。他四十岁以前一直隐居在襄阳,了解这里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对我们研究孟浩然和其诗有巨大的作用,而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却正以他的冲淡而魅力永存。这种冲淡在《过故人庄》中表现的很富有典型意义。
关键词:孟浩然 隐逸诗人 冲淡
Cntents summary:
Meng Haoran is a natural scenery wich hills and streams toet in history .histoems wiar popular with all old and young people. He leaved secretly in Xiang Yang before his forties. So it,s helpful for as to know Xiang Yang,s geography Culture and eviorament to study poems . It was and poet that was alive forever. Because he didn,t mind ret tation and profit all his life ,It,s typical of the poem-《GUO GU REN ZHUANG》. Key words:
Meng Haoran a secluded poet fad away
孟浩然出生在则天永昌元年(689),卒于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襄州襄阳人(今湖南襄阳县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与孟浩然共同作用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还有王维。孟浩然
是南方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王维是北方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而一般认为王维的冲淡见长,而且,成就也最大。但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前辈诗人。孟浩然比王维年长二十一岁,却并不影响他们成为挚友。虽然其诗“经纬绵密”(殷璠《河岳英灵集》)之外,仍然残存着山水诗从初唐之繁实转向盛唐之清空的过渡痕迹。但他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并从题材和精神旨趣两方面将田园隐逸和山水行旅结合起来“因而能兼取陶谢之长,融主观感受于客观观赏,通过塑造典型隐士形象,反映田园中的盛世气象”。①故孟浩然以不刻画、不雕琢的白描手法,写景抒情、直寻兴会、寓情致和故实于鲜明,继陶渊明所开创的以意为主,由情见景的意境和平淡自然的风格之后,又形成了情景交融、意在象外的意境和冲淡清旷的风格。其强调“发兴”的创作体会和淡化意象,注重传神的表现艺术,给盛唐山水田园提供了重要的艺术经验,因而在王维之前,将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推向了高潮,并代表了南方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
山水诗与田园诗题材远源不尽一致,田园生活作为独立的题材,进入诗歌的时代要早得多。早在《诗经》中就有应用如《信南山》、《甫田》、《大田》等篇都描写了农夫一年四季耕作、采桑、收获、狩猎、酿酒、祭祀的生活。尤其是《七月》对田家各种杂务的叙述尤为细致。当然,《诗经》所描写的田园与后世有所不同,但他们所选取的田家生活场景都颇富典型意义,已初步为田园诗画出一个粗略的轮廓。而山水则不同。《诗经》里虽然也有不少对山川草木的零星描绘,
但主要用于比兴。对山水的大量描绘出现在《楚辞·九歌》中。在以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两种题材的诗歌经过南北朝到初唐的发展,在盛唐殊途同归,而孟浩然就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
关于孟浩然的生平,新旧《唐书》的记述都很简单。孟浩然去世后,王士源为他编集,并写了一篇序,成为后人考证其生平的重要依据。不过目前学术界公认的研究孟浩然的可靠文献是王士源据孟浩然的诗作,参合史料大致理出其生平梗概。我们可以得知,孟浩然家居襄阳郭外埋山见山附近的江村中,本宅叫涧南园,简称南园。所以诗集中描写南园和西南郭外郊游的作品最多。孟浩然在《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中这样描绘自己的隐居环境:“敝庐在郭外,素业唯田园。左右林野时,不闻城市喧,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园庐附近除了山见山以外,还有望楚山和万山。县南八里有东汉习郁所凿习家池。县东南三十里,隔着汉江,还有一座鹿门山,东汉高士庞德公曾在山见山躬耕,后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孟浩然在此隐居,所以常来这里登览。“从汉阴丈人到庞德公,多少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物,对于少年的孟浩然是何等深厚的影响”。②这在孟浩然的“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探讨意未穷,回舻夕阳晚”,(《登鹿门山怀古》)中就体现了孟浩然有意探讨先贤尚存的遗迹,追步隐逸的高风。
孟浩然四十岁以前在家读书习文,为乡人排难解纷,努力为应试入仕作准备,到开元十六年(728年)冬入长安赴京应举,考试失败在长安大约滞留一年。
关于孟浩然入京的次数和时间,两《唐书》皆认为孟浩然40岁
入长安,千年以来无异辞。陈贻火欣《孟浩然事迹考辩》亦认为孟浩然于开元十六年入京师。但傅璇琼《唐代诗人考略·孟浩然》则认为此说“大为可疑”,他认为孟在开元十六年,40岁以前即已淹留长安。孙维诚《孟浩然三入长安》则认为孟浩然一生三入长安。与此同时,王达津《孟浩然生平续考》也提出孟浩然多次入京,其可考者三次;
一、开元十七年,二、开元十一年,三、开元二十年冬,到达可能在二十一年春。孟浩然到底几次入长安还有待于研究者的深入考察。了解孟浩然的生平经历,无疑对我们研究孟浩然和其诗大有帮助。孟浩然的入京与其求取功名紧密相连却终身不第,也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隐逸诗人。
孟浩然也曾南游吴越,经润州、苏州、太湖达杭州,到越中,沿途写了不少诗篇,他曾去钱塘江观潮,赴天台登览。途中经过富春江,后又由剡溪顺流赴越州,结识了诗人崔国辅等,游过若耶溪、镜湖、云门寺等名胜古迹。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张九龄贬州长吏,辟置孟浩然于幕府。孟浩然在幕中不到一年思乡辞归。“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游襄阳,时孟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甚欢,浪情宴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年五十有二。”③孟浩然的这些经历与所隐居的地理环境对于其成为一个典型的盛唐隐士有重要作用。孟浩然的典型意义在于他代表了盛唐大多数终生不达或官至一尉的失意文人的共同精神面貌。
孟浩然在《田园作》中这样写道“敝庐隔尘喧,唯先养恬素,卜
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可见他的生活条件还算充裕。但根据“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书怀邑京同好》)的传统观念,他必须博取功名。但却“欲渡无舟辑”(《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的志向虽然空洞,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这种企望一步登天的愿望却也是盛唐文人共同的特点。由于盛唐的繁荣为人们的进取和功名提供了充分的社会条件。但却在现实中又常常粉碎他们的愿望。毕竟科举取士数量很少。这在《通典·选举典》中有记载“开元以后„„其应诏而举者,„„所收百才有一”。按当时规定,一般人中举后亦不过放一尉官,入仕后,也常滞于下位。孟浩然看到了即使连盛世也难以解决的权势阻碍进贤之后的社会问题。他也曾思考过自己的命运,感叹光阴的流逝,也有对有志难展的恐惧,以及对穷通之运的推究。这与阮籍、陶渊明到陈子昂、张九龄诗中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孟浩然在隐居中养真全节,保持人品的纯洁无暇,这种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也是他倾慕陶渊明的根本所在。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正是出于对“物情趋势利”(《山中逢道士云公》)的批判,而与陶诗的精神旨趣相承接的。
孟浩然虽有失路的慷慨不平之气,和对流俗势利的批判,以及对道德节操的追求,和远大的人生志向。但孟浩然毕竟是一个隐士,“总得来说,他的思想性不是很高,那是由于他远离社会生活。”④他虽然随从张九龄,但也并未深入社会深层。所以,无论是追求还是不平,在他的诗里都表现的比较平和,没有激烈的躁动,也没有深沉的悲哀。因为,他总能忘情与山水之间的自慰自解,从而求得精神上的平衡。尽管他常为仕途不立而叹息,却又甘心与故人痛饮放弃举荐的机会,
孟浩然写的诗有哪些?篇五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写的诗有哪些?篇六
《语文:3.10《孟浩然》测试(旧人教必修5)》
《孟浩然》测试
一、填空
1、孟浩然是一位__代诗人,名浩,字___。襄阳人,人称孟襄阳。他的经历较简单,早年隐居在离襄阳城30里的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在太学赋诗,举座嗟而佩服。曾游览东南各地,与____齐名,人称“王孟”。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均有交往。李杜都有诗赞颂他。他的诗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多反映隐居田园生活。是盛唐
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有《孟浩然集》。
我们曾学习过他的诗,现在还能默写:《 》
还读过他的《 》。
2、本文作者闻一多,本名家骅(huá)著名___,___,_____战士。1899年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 》,在澳门回归期间又一次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昆明“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作了惊心动魄的《________》,最后献出了宝贵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
二、初读课文,要注意字词的形、音、义,请做好下列事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最好再写一遍。
A张洎( )宋代宰相,文学家。
B轴尘缣( )古
C颀( )而长,
峭( )而瘦
D提书笈( )负琴而从
E张祜( )唐代诗人
F襄阳美会稽( )
G酩酊( )大醉
H皋陶( )
J魏阙( )
K舟楫( )
L红颜弃轩冕( )
M徒此挹( )清芬
N到家日已矄( )
O糟粕( )
P沼( )月棹( )歌还
2、根据课文,填写出下列句子空出的词语、句子,并能理解基意义。
A你在孟浩然诗中所意识到的诗人那身影,能不是“ ”的吗?
B他在序文里用来开始介绍这位诗人的“ ”八字,与夫陶翰《送孟六入蜀序》所谓“ ”无一不与画像的精神相合,也无一不与孟浩然的诗境一致。总之, , ,再没有比孟浩然更具体的例证了。
C岩扉松径长寂寥,
D坐观垂钓者,
E气蒸云梦泽,
F ,疏雨滴梧桐。
3、请背诵孟浩然的“出谷未停午”、和“垂钓坐盘石”。请认真体会“淡到看不见诗了”的意境。
学习探究
整体感知
请再读课文,考虑如下问题:
1、作者在开头写王维画的孟浩然像和张洎的题识,这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2、“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再没有比孟浩然更具体珠例证了。”是全文的中心,文章的前半部分重谈其人,后半部分重说其诗。请分别说说孟浩然是个怎样的人?诗有何特点?
顺便问一句,孟浩然其人其诗,与你原来印象中的人和诗有什么不同吗?
读过课文,对你认识孟浩然及其诗作有什么启发?
细部揣摩
请仔细品读课文,回答问题。
1、“张祜曾有过‘襄阳属浩然’之句,我们却要说:浩然也属于襄阳。”
A:请根据课文,解释他们是怎样的“隶属”关系?
B:襄阳与孟浩然隐居有什么关系吗?“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两个“隐居”的含义是否一致,为什么?
C:“是襄阳的历史地理环境促成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的。孟浩然毕竟是襄阳的孟浩然。”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特殊的地方吗?
2、“巢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便永远不协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联系上下文,分别解释下列词语,指出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巢由
B:伊皋,
C:江湖
D:魏阙
3、“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请联系全文中心,谈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翻译下面文言文。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探究创新
再读课文,谈谈你对下面问题的理解。
1、“孟浩然既然免除了一部分矛盾,对于他,诗的需要便当少减了。果然,他的诗是不多,量不多,质也不多。”联系上下文,请回答:
A:免除了什么“矛盾”?为什么?
B:“量不多”的含义是什么?
C:“质”也可以用“多”“少”来衡量吗?他的诗“质不多”,是不是因为太“淡”了?为什么?
2、“至于‘似之而非’,而又能‘免乎累’,那除陶渊明,还有谁呢?”
A:联系课文,“累”的含义是什么?
B:孟浩然和陶渊明是同一类人,但也有不同之处。你认为孟浩然的诗同陶渊明的诗有什么异同?
自我测评
学完了本篇课文,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
1、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颀 祈 圻 讫 迄 B、笈 岌 汲 楫 辑
C、沼 昭 诏 棹 悼 D、祜 怙 诂 曛 醺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赔偿 酩酊 默契 人杰地灵 B、俨然 任凭 注消 三翻两次
C、纠葛 疆局 赞叹 临渊羡鱼 D、糟粕 画像 保幛 退而结网
3、下列各句,有一句含有两个错别字,请选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