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叶的对联

| 述职报告 |

【www.guakaob.com--述职报告】

关于茶叶的对联第一篇
《中国历史上关于茶的对联》

关于茶的对联大全

中国宋代茶对联

(1)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

(2)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

(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

(4)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

(5)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

(6)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7)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8)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9)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

(10)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陆游)

(11)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陆游)

(12)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范仲淹)

(13)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苏轼)

(14)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林逋)

(15)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陈选)

(16)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陆游)

(17)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范仲淹)

(18)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梅尧臣)

(19)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佚名)

(10)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 (佚名)

(21)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 (佚名)

(22)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 (佚名)

(23)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黄庭坚)

(24)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佚名)

(25)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佚名)

(26)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佚名)

(27)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佚名)

(28)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佚名)

中国元代茶对联

(1)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

(2)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

(3)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

(4)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耶律楚材)

(5)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张可久)

(6)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张可久)

(7)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 (张可久)

(8)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

中国明代茶对联

(1)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

(2)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

(3)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 (詹同)

(4)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

(5)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6)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

(7)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

(8)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文征明)

(9)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浦瑾)

(10)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孙一元)

(11)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 (吴兆)

(12)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佚名)

(13)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蓝仁)

(14)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潘允哲)

(15)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周杏村)

(16)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选自《金瓶梅》)

(17)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选自《金瓶梅》)

中国清代茶对联

(1)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 镇江焦山吸江楼)

(2)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 (何绍基)

(3)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

(4)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

(4)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5)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与大臣联)

(6)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

(7)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

(8)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

(9)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王师俭)

(10)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黄遵宪)

(11)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张延济)

(12)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郑板桥)

(13)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郑板桥)

(14)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

(15)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郑板桥)

(16)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郑板桥)

关于茶叶的对联第二篇
《关于茶的对联》

关于茶的对联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茶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巨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

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郑板桥笔下的杰作,仿佛看到了山中烹茗煮茶的的张天师,过着清贫的田园生活。

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类比。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

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

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芽新占一枝春。

竹粉含新意;

松风寄逸情。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

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

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

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

绿芽光照玉瓯青。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

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送水送茶,热情备至; 问寒问暖,体贴入微。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 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 金芽香带玉溪云。 歇一歇消消暑气; 喝二杯品品香茗。 此处有家乡风月; 举杯是故土人情。 佳肴无肉亦可佳; 雅淡离我尚难雅。 花间渴想相如露; 竹下闲参陆羽经。 细品清香趣更清; 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 入口方知气胜兰。 茶香高山云雾质; 水甜幽泉霜雪魂。 龙井茶香飘宇高; 虎跑水溢满寰瀛。 南峰紫笋来仙品; 北苑春芽快客谈。 为爱清香频入座; 欣同知己细淡心。 来不招去不辞礼仪不拘; 烟自奉茶自酌悠游自得。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闲情常品茗;

豪气快登楼。

美不美家乡水;

香不香故园茶。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东西。

竹雨松风蕉叶影,

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

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

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一曲徽腔成绝响;

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祁红,三杯猴魁余雅兴。

聆妙曲,品佳茗, 金盘盛甘露,缥缈人间仙境;

观古俗,赏绝艺, 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 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上天下地;

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 击晨钟暮鼓,唤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众生, 吃饭穿衣。

山静无音水自喻,

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

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 也好息肩聊坐凳;

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 何妨歇脚品斟茶。

举杯互敬屠苏酒;

散席分尝胜利茶。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关于茶叶的对联第三篇
《茶的对联》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武夷宫石坊楹联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 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像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关于茶叶的对联第四篇
《有茶的对联》

茶对联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茶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更多关于茶的对联:

1.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2.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3.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4. 扫地焚香得清福,粗茶淡饭足平安。

5.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6.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7.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8.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9. 龙井茶香飘宇高,虎跑水溢满寰瀛。

10.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11.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12. 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13.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14. 虽无扬子江中水, 却有蒙山顶上茶。

15.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

16.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17. 疑成云雾顶,茗出晨露香。

18.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19.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20.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香茶需用好壶,敬请品鉴钦州坭兴陶

关于茶叶的对联第五篇
《茶对联及茶民谚》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杭州)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杭州涌金门藉香居茶室联)

如此湖山归得去,诗人不做做茶农。(西湖民间流行联)

接洽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园。(西湖龙井茶室秀草堂联)

座畔花香留客饮,壶中茶浪拟松涛。(杭州吴山茶室联)

得与天下同其东,不可一日无此群。(杭州“茶人之家”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为可顺读倒读之巧妙联)(上海“天然居”茶楼联)

红透夕阳,好趁馀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湖南衡册望岳门外红茶亭联)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

(广州长三眼桥茶亭联)

认春轩内一杯茶,春在堂前笑语哗。(浙江德清“春在堂”茶室联)

名茶之中是珍品,国际红茶是英豪。(国际市场赞祁门红茶)

雪芽芳香孝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赞联)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武夷岩茶赞联)

试第二泉,且对明亭黯窦;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无锡惠山二泉亭)

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远帆无数,坐盈盈酒水从罨画溪来。(宜兴杜牧之水榭)

秀萃名潮,游目濒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杭州龙井)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杭州龙井)

何须调水置符,苏髯竹筒;自有清风入座,陆羽茶经。(福建罗源圣水寺茶楼)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福州古茶亭)

剪取吴淞半江水,且尽卢仝七碗茶。(上海半淞园一集句)

入座煮龙团,去天尺五;造楼舒凤彩,拔俗千寻。(上海沪江第一茶楼)

海上扫狂鲸,金瓯无缺;楼头煮团凤,玉液流香。(上海沪口第一茶楼)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回归可缓,试歌陌上花来。(杭州九溪村海亭)

奇乎不奇,不奇又奇;园耶是园,是园非园。(西安奇园茶社)

莫惜更长浊短,一帘疏月茗浓。(联句)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蒙藏流行联语)

色到浓时方近苦,味从回处有余甘。(台湾民联)

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北京春明馆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北京万和楼茶社联)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上海一壶茶楼联)

爱诗爱文爱画,赔烟赔酒赔茶。(云南大理旷怡村酒家联)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广州大同茶楼联)

邂逅相逢,坐片刻不分你我;彳亍而来,品一盏漫话古今。(同上)

茶可清心,酒能乱性。(同上)

后会有期,此后莫忘今日语;前程无量,向前须问过来人。(湖南祁阳某茶亭联)

买丝客去休浇酒;糊饼人来且吃茶。(云南赵州金山寺古茶亭联)

来为利,去为名,百年岁月无多,到此且留片刻;

西有湖,东有畈,八里程途尚远,劝君更尽一杯。

(新洲县龙五墩茶亭联)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湖北浠水斗方山茶庵联)

分道扬镳姑驻马,水光山色最宜人。(通城县分水岭茶亭联)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阁下请坐,喝杯清茶。(孝感鹿鸣阁茶楼联)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湖北京山钟鼓楼茶楼联)

品泉茶三口白水,竹仙寺两个山人。(潜江县竹仙寺茶楼联)

随手烹茗化白鹤,缘地垂柳钓青钱。(湖北公安县藕池镇随缘茶社联)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说古今,喝它几杯。(福建泉州中山路一茶室联)

三楚运来肩且息,六安前去味先尝。(湖北英山陶家坊茶亭联)

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北京老舍茶馆联)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凡心。(北京老舍茶馆联)

茶苑重开,抚景歌一泓春水;魁星高照,临风咏十代名都。(南京魁光阁茶馆联)

茶是蒙山好,水缘天盖奇。(蒙山茶厅联)

陆羽泉中水,御史山上茶。(紫竹巷门联)

西天紫竹千年翠,南海莲花九品香。(泉州莲花峰山门石刻联)

紫雾弄莲影,白云绕茶香。(泉州观音龛木柱联)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蒙山白云岩诗联)

香生玉茗春三月,光照临川笔一枝。(玉茗堂联)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北京茶馆联)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品茶亭)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潇湘馆联)

民联:

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扫雪应凭陶学士,辨泉犹待陆仙人。

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抗战时重庆一茶馆联)

茶香飘四海,友谊播九州。

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陆羽闲说常品茗,元龙豪气快登楼。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已点上时春。

幽借山头云雾质,香分岩面蕙兰魂。

酒醉英雄汉,茶引博士文。

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嘻嘻哈哈喝茶,叽叽咕咕谈心。

心随流水去,身与白云闲。

难怪西山春茶好,只缘多情采茶人。

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

坐观楼百尺,三面种新茶。

小径山茶绿,疏离木槿红。

樵歌已向平桥度,好理藤床焙早茶。

卖茶客渡回风岭,驱犊人耕活水田。

羹香怀帝德,茶色虑民灾。

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

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高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

洞庭帝了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香。

六安精品药效高,消食解毒去疲劳。

茶香味浓难比毛尖,西湖龙井茶中之美。

旧谱最称蒙顶茶,霞芽云腋胜醍醐。

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帮旧是蒙山。

活火烹泉价增卢陆,春风啜茗谱品旗枪。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阳羡春茶杯杯好,兰陵美酒盏盏香。 竹枝词》【明】 袁宏道

雪里山茶取次红,白头孀妇哭青风。 自从貂虎横行后,十室金钱九室空。 寒食》 【宋】 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茶》 【宋】 梅尧臣

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关于茶叶的对联第六篇
《茶诗词与对联》

茶诗词与对联

《咏茶十二韵》(唐•齐已•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对茶》(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 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 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 月转晚妆楼。

《夏日闲居》(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 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 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 不觉到山边。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刘言史)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茶》(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唐•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题禅院》 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西陵道士茶歌》 唐•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茶诗 五代后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百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寒食》 宋•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咏 茶》 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回文诗二首 宋•苏东坡

之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之二

空花落尽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红;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茶》 宋•梅尧臣

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

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

《茶》 宋•秦观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

玉鼎注漫流,圆月探奁;

侵寻发美鬯,圆月探奁;

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

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

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茶》 宋•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咏贡茶》 元•林锡翁

关于茶叶的对联第七篇
《古今茶对联》

古今茶对联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茶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巨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

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郑板桥笔下的杰作,仿佛看到了山中烹茗煮茶的的张天师,过着清贫的田园生活。

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类比。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竹粉含新意;松风寄逸情。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送水送茶,热情备至;问寒问暖,体贴入微。

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歇一歇消消暑气;喝二杯品品香茗。

此处有家乡风月;举杯是故土人情。

佳肴无肉亦可佳;雅淡离我尚难雅。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细品清香趣更清;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入口方知气胜兰。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

龙井茶香飘宇高;虎跑水溢满寰瀛。

南峰紫笋来仙品;北苑春芽快客谈。

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细淡心。

来不招去不辞礼仪不拘;烟自奉茶自酌悠游自得。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闲情常品茗;豪气快登楼。

美不美家乡水;香不香故园茶。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 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一曲徽腔成绝响;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祁红,三杯猴魁余雅兴。

聆妙曲,品佳茗,金盘盛甘露,缥缈人间仙境;观古俗,赏绝艺,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上天下地;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击晨钟暮鼓,唤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众生,吃饭穿衣。

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也好息肩聊坐凳;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何妨歇脚品斟茶。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却有蒙山顶上茶。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三楚远来肩且息;六安前去味先尝。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随手烹茗化白鹤,绿地垂柳钓青钱。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6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