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无名氏语言特色

| 述职报告 |

【www.guakaob.com--述职报告】

菩萨蛮无名氏语言特色第一篇
《《菩萨蛮》无名氏》

《菩萨蛮》 无名氏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石子曰:《菩萨蛮》正体里,前两句是七字句,后六句全是五字句。虽然说词本身也可以加少数几个衬字,但是像本词这样加这么多衬字的,实在少见,都快接近于曲了。

这阕词的选材,让我想到了《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当然,本词和这首《上邪》有异曲同工之妙,

菩萨蛮无名氏语言特色第二篇
《汉语言文学月考试卷》

汉语言文学月考试卷班级 姓名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5分)1.王力《汉语史稿》将汉语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语音的变化 B语法的演变 C词汇的变化 D语音和词汇的变化2.世界语言按照分布的地域排名,排在第一位的是: ﹙ ﹚A汉语 B俄语 C英语 D法语3.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成批的汉字资料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隶书4.与“號、滅、醜、擧”四个繁体字对应正确的是: ﹙ ﹚A虎、减、酒、拳 B号、减、丑、拳C虎、灭、酒、举 D号、灭、丑、举5.下列加横线的字读音正确的是: ﹙ ﹚A铿(jiān)锵 B酵(xiào)母C狙(jū)击 D粗糙(zào)6.下列词语属于成语的是: ﹙ ﹚A八九不离十 B风马牛不相及 C捅马蜂窝 D蒙在鼓里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B表彰大会上,10位同志荣获“十佳导游”。C这件事一拖三年,至今仍未解决。D张家界人民今年又提出了响亮的任务。8.议论文中“分析问题”的部分又叫做: ﹙ ﹚A本论 B绪论 C结论 D导语9.“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 ﹙ ﹚A《庄子》 B《楚辞》 C《淮南子》 D《山海经》 E《论语》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 ﹙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 E《论语》11.现在所知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 ﹙ ﹚A张衡《四愁诗》 B班固《咏史》 C曹操《观沧海》 D陶渊明《饮酒》1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作者是: ﹙ ﹚A谢眺 B谢灵运 C陶渊明 D沈约 E刘桢13.盛唐山水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是: ﹙ ﹚A《山居秋暝》 B《终南山》 C《渭川田家》 D《宿建德江》1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出自刘长卿的: ﹙ ﹚A《别严士元》 B《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C《滁州西涧》 D《望洞庭》15.唐传奇作家白行简的代表作是: ﹙ ﹚A《柳毅传》 B《李娃传》 C《莺莺传》 D《霍小玉传》16.被称为“张三影”的宋代词人是: ﹙ ﹚A张孝祥 B张志和 C张元干 D张先17.在唐传奇的形成期,产生了《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游仙窟》、《离魂记》等作品,《离魂记》的作者是:

﹙ ﹚A王度 B陈玄佑 C无名氏 D张鷟18.唐诗与宋诗的主要区别是,唐诗主情韵,而宋诗则: ﹙ ﹚A主议论 B主理论 C主理致 D主理性19.北宋诗坛诗歌创作成就上与苏轼齐名的是: ﹙ ﹚A秦观 B张耒 C晁补之 D黄庭坚20.下列散文作品不是欧阳修的是: ﹙ ﹚A《本论》 B《原弊》 C《原毁》 D《上高司谏书》21.元杂剧中取材于“东海孝妇”故事的剧本是: ﹙ ﹚A《窦娥冤》 B《梧桐雨》 C《救风尘》 D《赵氏孤儿》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是指58字以内的散曲。B关汉卿最著名的散曲是《南吕一枝花?不伏老》。C张可久、乔吉并称元散曲两大家,有“曲中李杜”之誉。D《高祖还乡》是元代睢景臣创作的散曲。23.宋代宋濂的散文作品中属于语言散文集的是: ﹙ ﹚A《秦士录》 B《送东阳马生序》 C《王冕传》 D《郁离子》24.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为“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作品是:﹙ ﹚A《聊斋志异》 B《红楼梦》 C《儒林外史》 D《镜花缘》25.清初被况周颐称赞为“天分高绝”“国初第一词人”的是: ﹙ ﹚A陈维崧 B朱彝尊 C纳兰性德 D王夫之26.下列近代作家不属于“曾门四弟子”的是: ﹙ ﹚A龚自珍 B张裕钊 C黎庶昌 D吴汝纶 E薛福成2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是: ﹙ ﹚A李宝嘉 B吴沃尧 C刘鹗 D曾朴2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是: ﹙ ﹚A《女神》 B《尝试集》 C《春水》 D《流云》 E《死水》29.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是: ﹙ ﹚A冯至 B胡适 C徐志摩 D宗白华 E殷夫30.《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作者是: ﹙ ﹚A戴望舒 B闻一多 C卞之琳 D艾青31.巴金的《家》《春》《秋》结成的小说集称为: ﹙ ﹚A爱情三部曲 B抗战三部曲 C激流三部曲 D农村三部曲32.报告文学《包身工》的作者是: ﹙ ﹚A夏衍 B瞿秋白 C徐迟 D茅盾33.下列现代小说不是长篇的是: ﹙ ﹚A《子夜》 B《骆驼祥子》 C《边城》 D《华威先生》34.下列作家的作品不属于小说的是: ﹙ ﹚A老舍的《茶馆》 B鲁迅的《故事新编》C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D萧军

的《八月的乡村》35.《登泰山记》的作者是: ﹙ ﹚A方苞 B郑燮 C姚鼐 D刘大櫆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属于语言要素的是: ﹙ ﹚A语音 B语调 C语法 D词汇2.湖南省的方言主要有: ﹙ ﹚A湘方言 B北方方言 C客家方言 D赣方言3.下列合成词全属于并列型的是: ﹙ ﹚A打倒 B计算 C矛盾 D国家 E书本4.记叙文按记叙的对象划分,可以分为: ﹙ ﹚A记人 B摹情 C叙事 D写景 E状物5.导游欢迎词一般包括: ﹙ ﹚A表示欢迎 B介绍人员 C预告节目 D表示态度 E预祝成功6.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发明创造神话的人物有: ﹙ ﹚A燧人氏 B神农氏 C仓颉 D后羿 E有巣氏7.下列古代作家属于“竹林七贤”的有: ﹙ ﹚A孔融 B嵇康 C陈琳 D阮籍 E阮瑀 F刘伶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上古神话可以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赋、比、兴三部分。C“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评价司马光的《史记》的。D刘义庆的逸事小说《世说新语》开后世笔记体小说之先河。9.下列作品属于杜甫创作的是: ﹙ ﹚A《望岳》 B《登高》 C《登岳阳楼》 D《春夜喜雨》10.中唐时期以苦吟著称的作家有: ﹙ ﹚A孟郊 B柳宗元 C元稹 D贾岛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词起源于民间,早期的民间词多反映下层百姓生活和情感,如《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望江南》(莫攀我)等。B最早进行词创作的文人有李白、刘禹锡、张志和、白居易等唐代诗人。C《花间集》是最早的民间词总集。D五代时期,南唐和西蜀成为当时词创作的两个中心。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宋代初期,诗歌创作主要效法唐诗,这个时期出现了“白体”、“西昆体”、“晚唐体”三种诗歌流派。B苏轼重视诗歌语言的创造,有“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之说,其诗歌被称为“山谷体”。C宋代“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其中一祖是指杜甫。D南宋晚期,诗坛上出现了“永嘉四灵”,四人皆出自叶适之门。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中叶以后,长篇小

说创作出现高潮,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各有佳作问世。B《水浒传》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其题材来源于宋朝梁山起义。C《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世情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为兰陵笑笑生。D明代出现了许多短篇白话小说集,其中凌濛初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14.关于清代小说说法正确的是: ( )A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问世的又一部长篇世情小说。B《平山冷燕》和《玉娇梨》是清代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代表作。C《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吴承恩。D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笔记体小说。15.鲁迅下列作品集中属于杂文集的是: ﹙ ﹚A《呐喊》 B《朝花夕拾》 C《热风》 D《华盖集》 E《野草》三.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字中都读jīn的是: ﹙ ﹚A衿 B矜 C衾 D芩 E妗 F吟2.下列词语属于合成词的是: ﹙ ﹚A狒狒 B饽饽 C星星 D乖乖3.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是: ﹙ ﹚A来了三个旅行社的老总。B今天下午我们小组讨论。C那家商店暂停营业。D王师傅要去理发。4.下列句中表达“哥哥一个人上班去了”的意思的是: ﹙ ﹚A爸爸、妈妈和哥哥上班去了。B爸爸,妈妈和哥哥上班去了。C爸爸:妈妈和哥哥上班去了。D爸爸、妈妈,哥哥上班去了。5.先秦历史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有: ﹙ ﹚A《尚书》 B《国语》 C《左传》 D《春秋》 E《战国策》6.元代白朴《梧桐雨》和清代洪昇《长生殿》的剧中故事来源于诗:﹙ ﹚A《琵琶行》 B《钱塘湖春行》 C《长恨歌》 D《新乐府》50首7.被称为“花间鼻祖”的是: ﹙ ﹚A赵崇祚 B韦庄 C冯延巳 D李煜 E温庭筠8.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是: ﹙ ﹚A苏洵 B欧阳修 C苏轼 D王安石 E曾巩9.下列中国现代戏剧不是田汉创作的是: ﹙ ﹚A《棠棣之花》 B《卓文君》 C《丽人行》 D《秋声赋》10.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 ﹚A《文学改良刍议》--------胡适 B“湖畔诗社”-----汪静之、冯雪峰等C《繁星》--------------------冰心 D《孩儿塔》--------蒋光慈四.判断(每题0.5分,共15分)1.“国语运动”的兴起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

文最后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 ﹚2.“呆板”一词中的“呆”字在普通话中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dāi,也可读ái.( )3.“只有游客说声满意,我就会把疲劳忘得一干二净。”这个句子是病句。( )4.《汉书》具有“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和批判精神。( )5.宋代文学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 )6.初唐时期,刘希夷和张若虚进一步发展了七言歌行体,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春江花月夜》、《代悲白头翁》( )7.杜甫的作品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点。( )8.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的文学主张是“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 )9.《杂说》、《师说》、《捕蛇者说》、《天说》四篇文章中,前两篇是韩愈的作品。( )10.李贺的诗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 )11.唐传奇的特点是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逸事。( )12.唐代流行一种叫“转变”的说唱艺术,其说唱故事的底本就是“变文”。 ( )13.《水浒传》中诸葛亮的形象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操的为人信条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14.陈寿《三国志》运用了《三国演义》中的史实。( )15.明代“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梦阳。( )16.明代“公安派”三袁兄弟主张文学要抒写“性灵”,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 )17.1904年,柳亚子、陈去病、汪笑侬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成为晚清文学革新运动的又一阵地。( )18.真正打破清传统文学腐朽局面,首开近代文学风气的人物是龚自珍,其诗歌代表作有大型组诗《病梅馆记》。( )19.清末,改良运动波及诗歌,梁启超等人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黄遵宪则提出“我手写我口”,反对拟古主义,要求诗歌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 )20.元代白朴的《墙头马上》是一部爱情喜剧。( )21.近代,说唱文学则以苏州弹词最为兴盛,以马如飞的《珍珠塔》为代表的马调和俞秀山的《倭袍》为代表的俞调,成为苏州弹词的两大家。( )22.康熙末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把二簧戏带进北京(史称“徽班进京”)。 ( )23.中国现代戏剧是在日本新派剧和西方话剧影响下兴起的。( )24.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新月派”诗人举起了使诗的内容及形式两方面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艺术的旗帜。“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是郁达夫和徐志摩。( )25.戴望舒在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特别是波特莱尔

菩萨蛮无名氏语言特色第三篇
《盐城三模语文试题答案彩版》

盐城市三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D )(3分) ...

《红楼梦》的一大写作特点是描写的客观性,作者绝少站出来议论。我们可将《红楼梦》比作一席 的酒筵,酒筵摆好,厨师就不再出现,任凭你去 消受。而我们许多作家,制好一道 “菜”,就在顾客面前 地解说示范,真是多余。

A.琳琅满目 品尝 絮絮叨叨 B.五光十色 咀嚼 絮絮叨叨

C.五光十色 品尝 喋喋不休 D.琳琅满目 咀嚼 喋喋不休

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品尝:细致地辨别滋味。

咀嚼: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比喻反复体会;玩味。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喋喋不休:喋喋:形容说话多;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2.依次在下面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

(1)“ ”,抗战时期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领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时时骚扰,他坚决拒绝日本人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

(2)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去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 ”的诗句婉言谢绝,他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续娶。

(3)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

A.时穷节乃见 天长地久有时尽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B.时穷节乃见 曾经沧海难为水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C.居高声自远 天长地久有时尽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D.居高声自远 曾经沧海难为水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时穷节乃见: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

居高声自远:出自唐代虞世南《咏蝉》。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天长地久有时尽:白居易《长恨歌》最后两名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诗句由最后两名

而得。

曾经沧海难为水:《离思五首》——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足为顾了。后人用以表达对生命里最美好事物的怀念及后来事物的黯然失色感。常表示事业下滑或后续感情生活的悲哀。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出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作者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3.下列诗句蕴含了什么生活哲理?请用简明的语言表达。(4分)

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他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泉为什么干了呢?我盖起一道堤坝把它拦起给我使用,因此泉干了。

(摘自泰戈尔《园丁集》)

示例:适度而无私的爱才能久长。

评分建议:4分。“适度”“无私”“爱”“久长”每点1分。

4.白居易在《琵琶行》里,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声响悦耳动听。请根据图示,在横线上补写琵琶声传入耳中的过程。要求运用比拟手法,不超过35字。(5分)

示例:空气跟着振动,欢快地催生了声波:声波以空气为媒介,轻轻拍打耳膜。

评分建议:5分。每层意思2分,拟人手法1分。拟人手法运用一处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

欧阳修

前年五月,大霖雨杀麦,河溢东畿浸下田。已而不雨,至于八月,菽粟死高田。三司有言:“前时溢博州,民冒河为言,得免租者盖万计。今岁秋当租,惧民幸水旱因缘得妄免,以亏兵食.慎.

敕有司谨之。”朝廷因举田令,约束州县吏。吏无远近,皆望风恶民言水旱,一以农田敕限.甚..

者笞而绝之。 .

今年五月,连绵的大雨毁坏了麦子,(接着)黄河泛滥淹没了京城东部附近的洼田。不久,天又大旱,直到八月(没有下雨),高地里的豆类、粟类等作物干死。三司(宋代最高行政机构)提议:“以前黄河在博州泛滥时,老百姓曾经假冒黄河灾害提出减免赋税的要求,结果得以减免赋税的百姓数以万计。今年秋天交赋税,恐怕百姓又要借水旱为由妄图减免赋税,从而使军粮减少,因此朝廷应郑重下令让有关官员谨慎处理。”朝廷于是发布了严格征收赋税的命令,要求州县官吏执行。官吏们无论远近,都迎合朝廷旨意讨厌百姓说水旱灾情,全部按照农田数目,依照规定缴纳赋税,甚至用鞭打方式禁绝报告灾情。

畿之民诉其县,不听;则诉于开封,又不听;则相与聚立宣德门外诉于宰相。于是遣吏四出.

视诸县。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最后视者还,言民实灾,而吏徒畏约束以.苟自免尔。天子闻之恻然,尽蠲畿民之租。

京城附近的老百姓上告到县里,没有答理;于是就上告到开封,还是没有理会;(百姓们)于是聚在一起在宣德门外站立,上告宰相。于是(宰相)派遣官吏到附近诸县四处调查,调查的官员回来,有的说受了灾,有的说没有受灾,然而说没有受灾的占十之七八。最后巡查回来的,说百姓确实受灾了,而各级官员只是惧怕朝廷命令,为苟且保全自己罢了(才不愿说出实情)。皇帝听说这件事后很同情,全部免去京城附近百姓的赋税。

余尝窃叹曰: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雨降于天,河溢于地,与赤日之出,.是三者,物之易见也。前二三岁,旱蝗相连,朝廷岁岁随其灾之厚薄,蠲其赋之多少;至兵食不足,则岁籴或入粟以爵而充之。是在上者之爱人,而仁人之心易恻也。以易知之近,言易见之事,..

告易恻之仁,然吏一壅之,几不得达。况四海之大,几万里而远,事之难知不若霖潦赤日之易见..

者何数!使上有恻之之心不得达于下,下有思告之苦不得通于上者,吏居其间而壅之尔,可胜叹.

哉!

我曾经私下感慨道:百姓生来有幸成为京城附近的居民,出现紧急情况,靠近(京城)容易知晓。大雨从天而降,河水淹没农田以及烈日高挂天空,这三种自然现象,很容易看见。前两三

年,旱灾蝗灾接连发生,朝廷年年根据灾情轻重,免去相应赋税,等到军粮短缺时就向丰收地区多收购粮食或者用官爵换粮食来补充。这样看来,皇帝爱护百姓,仁者的心容易产生恻隐之情。(即使)处于很容易了解情况的京城附近,陈述容易看清的事情,向容易产生恻隐之心的仁人禀告,然而官员一旦从中阻隔,情况就差点儿不能上达(到朝廷)。

况且广阔的天下,几万里远的地方,(很多)事情很难知晓,不像大雨、积水、烈日很容易看见,(这样的情况)怎么数得清呢?假使皇帝有恻隐之心不能施恩于百姓,百姓有计划上告的苦楚不能传达到皇上,就是中间官吏阻隔造成的,(对此)能禁得住感叹之情吗?

扶风为县,限关之西,讵京师在千里外,民之不幸而事有隐微者何限,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而民之志得不壅而闻于州,州不壅而闻于上;县不壅而民志通者,令与主簿、尉达之而已。

扶风作为一个县,隔在潼关的西面,距离京城在千里之外,百姓的灾难尚且不能被察觉的情况一定会很多,能决定生死是非曲直的人,就是县令、你以及县尉三人。百姓的意愿能够不被阻塞,能让上级州官知晓,州官(信息)不被拥堵能让上级知晓,州县不阻塞,百姓意愿传达到上面,就靠县令、你、县尉来做到了。

王君圣纪主簿于其县。圣纪好学有文,佐是县也,始试其为政焉,故以夫素所叹者告之。 王君圣纪到扶风县做主簿。王圣纪喜欢学习,文辞较好,到扶风做官,是从政的开始,所以把我一直所感叹的事情告诉你。

景佑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庐陵欧阳修序。

景祜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庐陵欧阳修做赠序。

5.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

A.以亏兵食 亏:短少 .

B.皆望风恶民言水旱 恶:凶狠(恶,讨厌) .

C.告易恻之仁 恻:同情 .

D.然吏一壅之 雍:堵塞 .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 ....

A.一以农田敕限 而吏徒畏约束以苟自免尔 ..

B.甚者笞而绝之 而仁人之心易恻也 ..

C.则诉于开封 则岁籴或入粟以爵而充之 ..

D.然吏一壅之 使上有恻之之心不得达于下 ..

A按照/因此。B来,连词表目的/因而。C承接连词,就D取独/结构助词,的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4分)

视察的官员回来,有的说受了灾,有的说没有受灾,然而说没有受灾的占十分之七八。 评分建议:4分。每句1分,语言通顺1分。

⑵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3分)

这些百姓幸运地生(活)在京城附近,遇到急难,离朝廷近,容易被知晓。 评分建议:3分。“畿民”“缓急”“易知”各1分。

⑶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3分)

那些能决定百姓生存死亡、是否得到公正对待的人,就是县令、主簿以及县尉这三个。 评分建议:3分。“生死曲直”、句式、语言通顺各1分。

8.作者“以夫素所叹着告之”的目的是什么?( 3分)

希望王圣纪能上下通达,体恤民情,恪尽职守。

评分建议:3分。每层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早秋 赵嘏

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

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

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

此日沾襟念歧路,不知何处是前程。

(1)诗中哪些内容写出了早秋的特点?(2分)

菩萨蛮无名氏语言特色第四篇
《宋词赏析》

菩萨蛮无名氏语言特色第五篇
《诗歌鉴赏 习题》

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2007年卷)

(1)燕子 兴亡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

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2006年卷)

(1)流水 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16.(6分)

(1)傍晚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2005年卷)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

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

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

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004年卷)

菩萨蛮无名氏语言特色第六篇
《2004-2014浙江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菩萨蛮无名氏语言特色第七篇
《浙江卷古诗鉴赏题》

04—10年浙江卷古诗鉴赏题汇总

班级 姓名

(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06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07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0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幕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10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定林(宋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1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2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04--10年古诗鉴赏题答案

(04浙江卷)

答: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 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05年浙江卷)

答:(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06年浙江卷) ①

答:(1)流水 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07年浙江卷)

答:(1)燕子兴亡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08年浙江卷)

答:(1)(2分)屈原 白居易

(2)(4分)内容:①漂泊的焦思 ②谪官的愁思 ③乘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获理解的苦闷 ④年华易逝的伤感 ⑤浮沉宦海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

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09年浙江卷)

答:(1) 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2)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10年浙江卷)

答:(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63628.html

    【菩萨蛮无名氏语言特色】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