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内涵深的成语

| 述职报告 |

【www.guakaob.com--述职报告】

形容内涵深的成语第一篇
《成语的文化内涵》

成语的文化内涵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历史文化历经5000年浓缩,积淀出中华语言之精华—成语。成语,熟语的一种,指习用的固定词组。成语的典型特点是定形定义、言简意赅、四言成语、风格文雅。

文化,笼统地说,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地说,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通过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许多方面:天文、历法、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军事、宗教、道德伦理、思想观念、饮食、服饰、器具、建筑、礼俗、乐律等。

一、与天文历法有关的成语

农历是我国传统的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故又叫夏历。它是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19年7 闰。又据太阳年分为24个节气,便于农事。古人还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搭配纪年,60年为一甲子,周而复始。这些在成语中也有所体现,如:四时八节、春华秋实、冬扇夏炉、花甲之年、身怀六甲。在十二地支中,“卯”在“寅”之后,成语“寅吃卯粮”比喻入不敷出,钱粮预支。“丁是丁,卯是卯”是说干支不能搞错,形容办事认真,界限分明,决不会搞错。

古人还往往把观测到的天象与人事结合起来。成语“日月合璧”是指阴历初一日月同升的现象,这在我国是很难见到的,因而古人附会为祥瑞。古人称月上弦逐渐盈满为“恒”(gèng),成语“日升月恒”用来比喻兴旺。“日东月西”则比喻远隔难逢。“日月参辰”比喻相互不和乃至作对。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是古人用来代表地支以纪年月日的特征动物。据史载,南北朝时生肖已普遍用来纪年,至今民间仍然使用,俗称属相。而以十二属相纪年,其中无“驴”,“驴年”纯属子虚;生肖不能用来称月,“马月”亦是乌有。所以成语“驴年马月”表示没有期限。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为了制定历法,指导农事,经常观察日月星辰。古人观测日影的工具叫“土圭”。由于人们把自然现象看成是神秘难测的东西,因而连测日的土圭也受到敬重。成语“奉为圭臬”是说人们把土圭和臬(箭靶)当作衡量正误的准则。一般的人则凭生活常识目测日光。成语“日上三竿”说太阳有三根竹竿那么高了,形容时间不早了。据说魏晋之间,宫中以红线测日影。每年冬至以后,白昼渐长,因此有成语“日长一线”。

通过一些成语,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人们对北斗、银河(又称“汉”)、虹霞的观察。例如,“南箕北斗”本来是反映人们根据星宿来决定方位:当箕、斗二宿同时出现在天空时,箕在南,斗在北。后来,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有名无实,因为“箕”是星宿,不能用来簸扬,“斗”也是星宿,不能用来舀酒桨。成语“斗转参横”是说北斗转了向,参宿横斜,这是天快要亮的时候。“参辰卯酉”是说参宿如果处在酉位,心(辰)宿则在卯位,二者不能同时在天空中出现,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敌对或互不调和。另外,人们观察到北极星的斗柄

正在初昏时指向东为春,指向南为夏,指向西为秋,指向北为冬,“星移斗转”是说星斗位置发生变化,表示季节在改变,用以比喻时间的推移。

二、与宫室建筑有关的成语

在先秦时期,一般人的住房都可以称“宫”,也可以称“室”,“宫”和“室”是同义词。后来“宫”的词义缩小了,只指帝王的居室或大的建筑物。而古代的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有成语“登堂入室”,用“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来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另外,古代住房,“门”和“户”虽然都是指门,二者却略有区别:双扇的为“门”,单扇的为“户”。成语“门当户对”原指两家人对面住着,后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宜于结亲。“户枢不蠹”的“户枢”指门板的转轴,现代的门一般以铰链取代了。因为门经常要开要关,转轴处于经常的运动之中,所以不会被蠹虫蛀坏,比喻常运动着的东西不易腐蚀,可以长久不变。“蓬荜增辉”的“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简称,即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门。这个成语是说使贫苦之家增加光彩,多用于贵客临门或得人馈赠的书画陈设品时的谦谢之辞。“门庭若市”的“庭”指大门内的庭院,整个成语说的是大门和庭院的人多,象集市一样。成语“蓬门瓮牖”是说用蓬草编的门,用破瓮架成的窗口,宽容居室的简陋。成语“坐不垂堂”指不坐在堂前屋檐下,以免瓦片掉下来伤着。堂堂的东西墙叫“序”,楼角则叫“隅”。成语“向隅而泣”形容孤独失望的样子。堂前的东西有两根楹柱,柱子承着梁,成语“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段,以假换真。梁上是栋,又叫檩。栋上是榱(cuī),又叫椽,椽上就盖瓦了(上古多盖茅草)。成语“栋折榱崩”用以比喻国家的倾覆。跟汉民族建筑文化有关的其它成语有亭台楼阁、舞榭歌楼、空中楼阁、祸起萧墙、深宅大院、雕梁画栋、钩心斗角、曲径通幽等。

三、与饮食有关的成语

饮食文化在我国很发达,这在成语中有所体现。成语“食不二味”表示饮食节俭,“食不厌精”表示饮食讲究,“羊踏菜园”表示偶食荤腥,“浆酒霍肉”表示饮食奢侈,“杀鸡为黍”表示殷勤待客。其他还有“烹龙炮凤”“山珍海味”“嗟来之食”“若烹小鲜”等,也都不同程度地蕴涵着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信息。

另外,如“茶饭无心”、“粗茶淡饭”、“酒足饭饱”、“酒囊饭袋”等,这些成语中常常“茶”与“饭”并举,“酒”与“饭”并举,这是汉民族独有的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反映。

烹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样的体现饮食观念的成语。像“炮凤烹龙”、“千里莼羹”这样的成语直接记录了两种菜名,前者指鲜美的宫廷大菜,后者指一种地方风味名菜。“五味俱全”的原义则是指调味齐全适。鼎,是我国古代炊器,又是盛熟牲的器具。它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盛行于商周。一般都是圆鼎,两耳三足。相传夏禹曾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均奉为传国之宝。我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就是“世纪宝鼎”,以此显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汉语中留下了一批带有“鼎”语素的成语:鼎鱼幕燕、鼎铛有耳、尝鼎一脔、举鼎拔山、牛鼎烹鸡、举鼎绝膑、三足鼎立、钟鸣鼎食、瓜分鼎峙、负衡据鼎、一言九鼎等。

四、与古代服饰有关的成语

在成语中我们还能了解古代服饰的有关情况。例如,拂袖而去、袍笏登场、被褐藏辉、长袖善舞、荆钗布裙、金钗换酒、巾帼英雄,这些成语都跟汉民族服饰文化有关。

成语“被发缨冠”的意思是来不及束起头发、系好帽带子,表示急于救人。“冠”是古代帽子的通称,但具体来说,又只指贵族戴的帽子,它与今天的帽子不同,不能把头顶全部盖住,而只有不大宽的冠梁,上面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又因为古人蓄着长发,所以要先用发笄绾住发髻,再自前至后用冠束住。冠圈两边各有一根小丝带,叫做“缨”,是打结用的。

“南州冠冕”比喻南方杰出的人才;“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这两个成语将“冠”、“冕”连用,其实古代“冠”、“冕”是有区别的。“冕”是一种最尊贵的冠。冕,黑色,顶上有一块长方形的板,叫做延。延的前沿挂着一串串小圆玉,叫做旒。古制:天子十二旒,诸候九旒,大夫六旒。上古天子,诸候,大夫祭祀时都戴冕,后来只有帝王才可以戴,所以王维有“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诗句。

“狐裘羔袖”、“集腋成裘”两个成语的“裘”是古人御寒的皮衣。穿不起裘的人就穿袍,袍是乱麻做的长袄。随着衣料的改进,汉代以后的袍成了朝服。“袍笏登场”是官服打扮、登场上演的意思。至于“黄袍加身”的黄袍则是指皇帝穿的龙袍了。“褐”(hé)是一种粗毛或麻编制的短衣,是穷苦的劳动者穿的。成语“被褐怀玉”是说怀抱着美才,却不在人前显示。

“峨冠博带”、“轻裘缓带”两个成语中的“带”指古人的腰带。上古的带有两种,一种是皮制的革带,扎在裳下衣内,带上有钩,用来悬佩玉饰等物。成语“窃国窃钩”的“钩”就是指衣带钩。另一种带是丝织的大带,用来束外衣。打结后垂下的部分叫做“绅”。此外,后代官服外还有一种金玉带,这纯粹是装饰品,没多大约束作用。

还有“披发左衽”、“凤冠霞披”、“蟒袍玉带”、“象简乌纱”、“褒衣博带”、“方领圆冠”、“方巾阔服”、“方巾长袍”、“布衣黔首”、“冬裘夏葛”、“绫罗绸缎”、“葛巾布袍”、“短褐穿结”、“葛巾野服”、“颠倒衣裳”等成语也反映了古代的服饰情况,这些成语简约且有代表性地勾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服饰特色,以及穿着礼俗。其中“披发左衽”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常见的打扮,具体是指一种极其粗放而简单的装束。“峨冠博带”指的是古代士大夫特有的装束,即高高的帽子和宽宽的衣带。还有“凤冠霞披”是一种饰有彩制凤凰的帽子和美如云霞的披肩,它是古代贵族和受朝廷封诰的官宦之家的成年妇女的装束。“蟒袍玉带”是一种绣有大蟒的袍子,饰有玉石的腰带,原是明代的官服,后来演变成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象简乌纱”是指古代大官的装束,“简”是古代大臣朝见君主时所持的记事板,又叫朝笏;“乌纱”是一种黑纱制成的官帽。“褒衣博带”即宽袍阔带,它是古代儒生特有的装束。另外还有“方领圆冠”“方巾阔服”“方巾长袍”也专指儒生的装束。元朝以前,麻布、褐布、丝绸为常见的制衣材料,“冬裘夏葛”就是指冬天穿皮毛做的衣服,夏天穿葛麻做的衣服。丝绸在我国很早就是制作服装的材料,随着丝织工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绫”“罗”“绸”“缎”“纨”“绢”等多种蚕丝制品,于是就有了“绫罗绸缎”这个成语,它泛指精美的丝织品或用精美丝织品制成的服。如果再深入一步地品味这些成语的含义,还会发现穿着不同材质的衣服与人的身份地位有一定的联系。皮毛做的衣服比其他材料做的衣服暖和而华贵,葛麻做的衣服比其他材料做的夏衣透气而凉爽,这类服装价值昂贵,有地位和身份的人

才穿得起,所以能够“冬裘夏葛”多半是富贵之人。丝绸服装只有富贵人家才穿得起,所以又有称富家子弟为“纨绔子弟”的成语(“纨绔”是一种用生丝制成的华美衣服)。一般平民百姓的服装多为“葛巾布袍”“短褐穿结”“葛巾野服”。这些成语中的“葛”与“冬裘夏葛”中的“葛”所指不同,它是一种草本植物,可制成布,但质地很粗糙。另外,劳动者一是贫穷,二是要经常从事生产劳动,所以不可能戴“峨冠”,着“蟒袍”“阔服”,往往着“短褐”,而且有的还有“穿结”。即使是同样材质制成的衣服,穿着方式不同,也可以反映穿着人的不同身份和职业,如“反裘负刍”这个成语,同样是说穿用动物皮(“裘”)做的衣,但由于它违背了穿“裘”一般皮毛向外的习惯,将有毛的一面向里,说明有其特殊之处。原因是着“裘”者要“负刍(背柴)”,若将毛穿在外,背柴时会将毛磨坏,由此可见这是贫穷者的装束。通过上述成语,我们便可以了解着装差异反映出的贫富差别。我国古人的服饰不仅有多样的材质、丰富的装饰、繁复的身份区别标志,还讲究严格的着装礼俗。“颠倒衣裳”这个成语反映的就是这一方面的内容。“衣裳”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表示衣服,不分上下,然而在古代却很有讲究,一般来说,古人称上为衣,下衣为裳,如果把上衣下裳颠倒了穿,就会不合礼制。可见成语虽然只是汉语中一种词汇,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成语集中、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

反映服饰文化的成语中,有不少表现了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所特有的服饰。帝王后妃和贵族命妇的服饰是“凤冠霞帔”、“珠围翠绕”,古代儒生的装束则是“褒衣博带”、“圆冠方领”,朝庭命官是“顶冠束带”、“象简乌纱”,志在山林的隐逸之士则“葛巾野服”、“芒鞋竹杖”,当了帝王,则必“黄袍加身”,普通的劳动妇女也只能是“荆钗布裙”。因为服饰是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的外在表现,古代在服饰上有种种严格的规定,用以显示官位品阶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所以汉语中出现这样丰富的与服饰有关的成语也就不足为怪了。

形容内涵深的成语第二篇
《成语的文化内涵》

成语的文化内涵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历史文化历经5000年浓缩,积淀出中华语言之精华—成语。成语,熟语的一种,指习用的固定词组。成语的典型特点是定形定义、言简意赅、四言成语、风格文雅。

文化,笼统地说,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地说,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通过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许多方面:天文、历法、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军事、宗教、道德伦理、思想观念、饮食、服饰、器具、建筑、礼俗、乐律等。

一、与天文历法有关的成语

农历是我国传统的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故又叫夏历。它是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19年7 闰。又据太阳年分为24个节气,便于农事。古人还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搭配纪年,60年为一甲子,周而复始。这些在成语中也有所体现,如:四时八节、春华秋实、冬扇夏炉、花甲之年、身怀六甲。在十二地支中,“卯”在“寅”之后,成语“寅吃卯粮”比喻入不敷出,钱粮预支。“丁是丁,卯是卯”是说干支不能搞错,形容办事认真,界限分明,决不会搞错。

古人还往往把观测到的天象与人事结合起来。成语“日月合璧”是指阴历初一日月同升的现象,这在我国是很难见到的,因而古人附会为祥瑞。古人称月上弦逐渐盈满为“恒”(gèng),成语“日升月恒”用来比喻兴旺。“日东月西”则比喻远隔难逢。“日月参辰”比喻相互不和乃至作对。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是古人用来代表地支以纪年月日的特征动物。据史载,南北朝时生肖已普遍用来纪年,至今民间仍然使用,俗称属相。而以十二属相纪年,其中无“驴”,“驴年”纯属子虚;生肖不能用来称月,“马月”亦是乌有。所以成语“驴年马月”表示没有期限。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为了制定历法,指导农事,经常观察日月星辰。古人观测日影的工具叫“土圭”。由于人们把自然现象看成是神秘难测的东西,因而连测日的土圭也受到敬重。成语“奉为圭臬”是说人们把土圭和臬(箭靶)当作衡量正误的准则。一般的人则凭生活常识目测日光。成语“日上三竿”说太阳有三根竹竿那么高了,形容时间不早了。据说魏晋之间,宫中以红线测日影。每年冬至以后,白昼渐长,因此有成语“日长一线”。

通过一些成语,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人们对北斗、银河(又称“汉”)、虹霞的观察。例如,“南箕北斗”本来是反映人们根据星宿来决定方位:当箕、斗二宿同时出现在天空时,箕在南,斗在北。后来,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有名无实,因为“箕”是星宿,不能用来簸扬,“斗”也是星宿,不能用来舀酒桨。成语“斗转参横”是说北斗转了向,参宿横斜,这是天快要亮的时候。“参辰卯酉”是说参宿如果处在酉位,心(辰)宿则在卯位,二者不能同时在天空中出现,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敌对或互不调和。另外,人们观察到北极星的斗柄正在初昏时

指向东为春,指向南为夏,指向西为秋,指向北为冬,“星移斗转”是说星斗位置发生变化,表示季节在改变,用以比喻时间的推移。

二、与宫室建筑有关的成语

在先秦时期,一般人的住房都可以称“宫”,也可以称“室”,“宫”和“室”是同义词。后来“宫”的词义缩小了,只指帝王的居室或大的建筑物。而古代的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有成语“登堂入室”,用“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来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另外,古代住房,“门”和“户”虽然都是指门,二者却略有区别:双扇的为“门”,单扇的为“户”。成语“门当户对”原指两家人对面住着,后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宜于结亲。“户枢不蠹”的“户枢”指门板的转轴,现代的门一般以铰链取代了。因为门经常要开要关,转轴处于经常的运动之中,所以不会被蠹虫蛀坏,比喻常运动着的东西不易腐蚀,可以长久不变。“蓬荜增辉”的“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简称,即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门。这个成语是说使贫苦之家增加光彩,多用于贵客临门或得人馈赠的书画陈设品时的谦谢之辞。“门庭若市”的“庭”指大门内的庭院,整个成语说的是大门和庭院的人多,象集市一样。成语“蓬门瓮牖”是说用蓬草编的门,用破瓮架成的窗口,宽容居室的简陋。成语“坐不垂堂”指不坐在堂前屋檐下,以免瓦片掉下来伤着。堂堂的东西墙叫“序”,楼角则叫“隅”。成语“向隅而泣”形容孤独失望的样子。堂前的东西有两根楹柱,柱子承着梁,成语“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段,以假换真。梁上是栋,又叫檩。栋上是榱(cuī),又叫椽,椽上就盖瓦了(上古多盖茅草)。成语“栋折榱崩”用以比喻国家的倾覆。跟汉民族建筑文化有关的其它成语有亭台楼阁、舞榭歌楼、空中楼阁、祸起萧墙、深宅大院、雕梁画栋、钩心斗角、曲径通幽等。

三、与饮食有关的成语

饮食文化在我国很发达,这在成语中有所体现。成语“食不二味”表示饮食节俭,“食不厌精”表示饮食讲究,“羊踏菜园”表示偶食荤腥,“浆酒霍肉”表示饮食奢侈,“杀鸡为黍”表示殷勤待客。其他还有“烹龙炮凤”“山珍海味”“嗟来之食”“若烹小鲜”等,也都不同程度地蕴涵着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信息。

另外,如“茶饭无心”、“粗茶淡饭”、“酒足饭饱”、“酒囊饭袋”等,这些成语中常常“茶”与“饭”并举,“酒”与“饭”并举,这是汉民族独有的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反映。

烹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样的体现饮食观念的成语。像“炮凤烹龙”、“千里莼羹”这样的成语直接记录了两种菜名,前者指鲜美的宫廷大菜,后者指一种地方风味名菜。“五味俱全”的原义则是指调味齐全适。鼎,是我国古代炊器,又是盛熟牲的器具。它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盛行于商周。一般都是圆鼎,两耳三足。相传夏禹曾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均奉为传国之宝。我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就是“世纪宝鼎”,以此显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汉语中留下了一批带有“鼎”语素的成语:鼎鱼幕燕、鼎铛有耳、尝鼎一脔、举鼎拔山、牛鼎烹鸡、举鼎绝膑、三足鼎立、钟鸣鼎食、瓜分鼎峙、负衡据鼎、一言九鼎等。

四、与古代服饰有关的成语

在成语中我们还能了解古代服饰的有关情况。例如,拂袖而去、袍笏登场、被褐藏辉、长

袖善舞、荆钗布裙、金钗换酒、巾帼英雄,这些成语都跟汉民族服饰文化有关。

成语“被发缨冠”的意思是来不及束起头发、系好帽带子,表示急于救人。“冠”是古代帽子的通称,但具体来说,又只指贵族戴的帽子,它与今天的帽子不同,不能把头顶全部盖住,而只有不大宽的冠梁,上面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又因为古人蓄着长发,所以要先用发笄绾住发髻,再自前至后用冠束住。冠圈两边各有一根小丝带,叫做“缨”,是打结用的。

“南州冠冕”比喻南方杰出的人才;“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这两个成语将“冠”、“冕”连用,其实古代“冠”、“冕”是有区别的。“冕”是一种最尊贵的冠。冕,黑色,顶上有一块长方形的板,叫做延。延的前沿挂着一串串小圆玉,叫做旒。古制:天子十二旒,诸候九旒,大夫六旒。上古天子,诸候,大夫祭祀时都戴冕,后来只有帝王才可以戴,所以王维有“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诗句。

“狐裘羔袖”、“集腋成裘”两个成语的“裘”是古人御寒的皮衣。穿不起裘的人就穿袍,袍是乱麻做的长袄。随着衣料的改进,汉代以后的袍成了朝服。“袍笏登场”是官服打扮、登场上演的意思。至于“黄袍加身”的黄袍则是指皇帝穿的龙袍了。“褐”(hé)是一种粗毛或麻编制的短衣,是穷苦的劳动者穿的。成语“被褐怀玉”是说怀抱着美才,却不在人前显示。

“峨冠博带”、“轻裘缓带”两个成语中的“带”指古人的腰带。上古的带有两种,一种是皮制的革带,扎在裳下衣内,带上有钩,用来悬佩玉饰等物。成语“窃国窃钩”的“钩”就是指衣带钩。另一种带是丝织的大带,用来束外衣。打结后垂下的部分叫做“绅”。此外,后代官服外还有一种金玉带,这纯粹是装饰品,没多大约束作用。

还有“披发左衽”、“凤冠霞披”、“蟒袍玉带”、“象简乌纱”、“褒衣博带”、“方领圆冠”、“方巾阔服”、“方巾长袍”、“布衣黔首”、“冬裘夏葛”、“绫罗绸缎”、“葛巾布袍”、“短褐穿结”、“葛巾野服”、“颠倒衣裳”等成语也反映了古代的服饰情况,这些成语简约且有代表性地勾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服饰特色,以及穿着礼俗。其中“披发左衽”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常见的打扮,具体是指一种极其粗放而简单的装束。“峨冠博带”指的是古代士大夫特有的装束,即高高的帽子和宽宽的衣带。还有“凤冠霞披”是一种饰有彩制凤凰的帽子和美如云霞的披肩,它是古代贵族和受朝廷封诰的官宦之家的成年妇女的装束。“蟒袍玉带”是一种绣有大蟒的袍子,饰有玉石的腰带,原是明代的官服,后来演变成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象简乌纱”是指古代大官的装束,“简”是古代大臣朝见君主时所持的记事板,又叫朝笏;“乌纱”是一种黑纱制成的官帽。“褒衣博带”即宽袍阔带,它是古代儒生特有的装束。另外还有“方领圆冠”“方巾阔服”“方巾长袍”也专指儒生的装束。元朝以前,麻布、褐布、丝绸为常见的制衣材料,“冬裘夏葛”就是指冬天穿皮毛做的衣服,夏天穿葛麻做的衣服。丝绸在我国很早就是制作服装的材料,随着丝织工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绫”“罗”“绸”“缎”“纨”“绢”等多种蚕丝制品,于是就有了“绫罗绸缎”这个成语,它泛指精美的丝织品或用精美丝织品制成的服。如果再深入一步地品味这些成语的含义,还会发现穿着不同材质的衣服与人的身份地位有一定的联系。皮毛做的衣服比其他材料做的衣服暖和而华贵,葛麻做的衣服比其他材料做的夏衣透气而凉爽,这类服装价值昂贵,有地位和身份的人才穿得起,所以能够“冬裘夏葛”多半是富贵之人。丝绸服装只有富贵人家才穿得起,所以又有称富家子弟为“纨绔子弟”的成语(“纨绔”是一种用生丝制成的华美衣服)。

一般平民百姓的服装多为“葛巾布袍”“短褐穿结”“葛巾野服”。这些成语中的“葛”与“冬裘夏葛”中的“葛”所指不同,它是一种草本植物,可制成布,但质地很粗糙。另外,劳动者一是

贫穷,二是要经常从事生产劳动,所以不可能戴“峨冠”,着“蟒袍”“阔服”,往往着“短褐”,而且有的还有“穿结”。即使是同样材质制成的衣服,穿着方式不同,也可以反映穿着人的不同身份和职业,如“反裘负刍”这个成语,同样是说穿用动物皮(“裘”)做的衣,但由于它违背了穿“裘”一般皮毛向外的习惯,将有毛的一面向里,说明有其特殊之处。原因是着“裘”者要“负刍(背柴)”,若将毛穿在外,背柴时会将毛磨坏,由此可见这是贫穷者的装束。通过上述成语,我们便可以了解着装差异反映出的贫富差别。我国古人的服饰不仅有多样的材质、丰富的装饰、繁复的身份区别标志,还讲究严格的着装礼俗。“颠倒衣裳”这个成语反映的就是这一方面的内容。“衣裳”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表示衣服,不分上下,然而在古代却很有讲究,一般来说,古人称上为衣,下衣为裳,如果把上衣下裳颠倒了穿,就会不合礼制。可见成语虽然只是汉语中一种词汇,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成语集中、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

反映服饰文化的成语中,有不少表现了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所特有的服饰。帝王后妃和贵族命妇的服饰是“凤冠霞帔”、“珠围翠绕”,古代儒生的装束则是“褒衣博带”、“圆冠方领”,朝庭命官是“顶冠束带”、“象简乌纱”,志在山林的隐逸之士则“葛巾野服”、“芒鞋竹杖”,当了帝王,则必“黄袍加身”,普通的劳动妇女也只能是“荆钗布裙”。因为服饰是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的外在表现,古代在服饰上有种种严格的规定,用以显示官位品阶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所以汉语中出现这样丰富的与服饰有关的成语也就不足为怪了。

形容内涵深的成语第三篇
《成语释义》

成语释义

鼠目寸光

【解释】: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示例】: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决不做鼠目寸光的庸人。

【近义词】:目光如豆、目光短浅

【反义词】:神通广大、高瞻远瞩

鼠肚鸡肠

【解释】: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出自】:明·烟霞散人《斩鬼传》:“鼠肚鸡肠,一包粪也存不住,要你何用。” 鼠窃狗盗

【解释】: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出自】:《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尔,何足置之齿牙间。”

【近义词】:鸡鸣狗盗、梁上君子

【反义词】:正人君子

投鼠忌器

【解释】: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出自】:《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

【示例】:~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

【近义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反义词】:无所畏惧、肆无忌惮

抱头鼠窜

【解释】: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出自】:《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示例】:吓得这些人一个个~而逃。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近义词】:逃之夭夭、捧头鼠窜

【反义词】:大摇大摆、得胜班师

獐头鼠目

【解释】:脑袋像獐子那样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出自】:《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示例】: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庄的,~的,衣冠齐楚的,蓝缕破烂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近义词】:贼眉鼠眼、其貌不扬、面目可憎

【反义词】:眉清目秀、花容月貌

牛鬼蛇神

【解释】: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出自】:唐·李贺《李贺集序》:“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近义词】:牛头马面、妖魔鬼怪

牛刀小试

【解释】: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

【出自】: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近义词】:初露锋芒、崭露头角

牛鼎烹鸡

【解释】: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出自】:《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

汗牛充栋

【解释】: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出自】: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示例】:世传养生术,~,行而效者谁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

【近义词】:左图右史、不计其数、浩如烟海

【反义词】: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寥若晨星

虎头虎脑

【解释】: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示例】:这个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非常可爱。

【反义词】:猴头猴脑

虎视眈眈hǔ shì dān dān

【解释】: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出自】:《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示例】: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姐姐两个,他们尚~,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回

【近义词】:凶相毕露

虎落平阳

【解释】: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出自】: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近义词】:孤雁失群、蛟龙失水

【反义词】:放虎归山、蛟龙得水

龙潭虎穴

【解释】: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出自】: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

【示例】:你父亲因他不是个诗书礼乐之门,一面推辞,便要离了这~。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近义词】:悬崖峭壁、刀山火海

【反义词】:洞天福地、鱼米之乡

骑虎难下

【解释】: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出自】:《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示例】:本月三日抛出的一百万公债,都成了~之势,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干到那里是那里了! ◎茅盾《子夜》十

【近义词】:进退两难、欲罢不能

【反义词】:一帆风顺、势如破竹

为虎作伥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自】:《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示例】:为着要得虎子而身入虎穴,决不是身入虎穴去~。 ◎郭沫若《〈闻一多全集〉序》

【近义词】:为虎添翼、助纣为虐

【反义词】:为民除害

与虎谋皮

【解释】: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出自】:《太平御览》卷二0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近义词】:海中捞月、枉费心机、水中捞月

【反义词】:行之有效、立竿见影

虎踞龙盘

【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出自】: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示例】:~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

【近义词】:龙盘虎踞

龙行虎步

【解释】: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出自】:《宋书·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示例】:黄君总率六师,~,苟军人受谣成惑,当明谕晓导,以解群疑。 ◎章炳麟《驳黄兴主张南都电》

【近义词】:器宇不凡、气宇轩昂

【反义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

鸟飞兔走

【解释】时光飞快流逝;时间短而快

【出自】:《淮南子·说林训》鸟飞反乡 兔走归窟 狐死首丘 寒将翔水 各哀其所生 鸟飞再高,也得回乡,兔跑再远,最后也往自己的洞窟跑,狐狸死了头是朝向自己的狐狸洞的,寒将【一种水鸟】总是贴着水面飞翔,他们各自都依恋自己的生存环境。

龙马精神

【解释】: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用于祝词

【出自】:唐·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示例】:见那些大哥哥还在~地说话,她也听不出味道,就打了两个哈欠,悄悄溜了出来。 ◎欧阳山《三家巷》九

【近义词】:精力充沛

笔走龙蛇

释 义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出 处 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示 例 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同义词 笔底龙蛇

惊蛇入草

解 释 形容书法活泼有力。

出 处 唐·韦续《书诀墨薮》:“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春蚓秋蛇

【解释】: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出自】:《晋书·王羲之传》:“行之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示例】:蜂腰鹤膝嘲希逸,~病子云。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

虚与委蛇

【解释】: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出自】:《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示例】:他也要同你~了。 ◎闻一多《诗与批评·戏剧的歧途》

【近义词】:敷衍了事、虚情假意

【反义词】:心口如一、真心实意

形容内涵深的成语第四篇
《成语》

第3课时

在成语中感悟传统文化(迁移课) 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 填生肖,组成语 首________两端 吴________喘月 暴________冯河 见________顾犬 乘________快婿 杯弓________影 ________首是瞻 羚________挂角 沐________而冠 鹤发________皮 白云苍________ 泥________瓦狗 答案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悟精神内涵 练生花妙笔 一

成语里的山水自然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红情绿意知多少,尽入泾川万树花。”古代的诗人步履所及之处,必有妙句偶得,美丽的自然山水在诗句中闪亮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诞生了更多的格言成语。像“水天一色、水光接天、扪参历井、江山如画、春寒料峭、风刀霜剑、红衰翠减、流水落花、柳暗花明”等都来源于诗人咏叹自然山水的佳句妙言。

通过这类成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在探索自然、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那细腻的情怀、勇毅的精神、高尚的情操。而这些正是构成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基本元素。 选词填空

A.一叶知秋 柳暗花明

B.凄风苦雨 扪参历井

C.水天一色 江山如画

D.傲霜斗雪 傲然屹立

1.________表达对美好的山川大地的热情讴歌。 2.________表达对险恶的山水自然的由衷敬畏。 3.________抒发来自山水的独特感悟。

4.________赞扬源于自然的精神气节。 答案 1.C 2.B 3.A 4.D 二

成语与文学艺术

小小的成语展现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等都是民族精神文化的无限魅力。

如:“尺幅千里”形容图画或诗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却极其丰富,意境非常深远,其原来的意思是专指绘画时用咫尺的篇幅画出辽阔千里的景象。“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功力深厚。“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高妙,气势宏大。

总之,短短的成语或细致入微,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文学艺术的精深的内涵之美,成就着无数的妙文佳句。 对号入座 烘云托月 郊寒岛瘦 龙飞凤舞 剑拔弩张 铁画银钩 引商刻羽 阳春白雪 高山流水 瓦釜雷鸣

1.适用于文学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用于书法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适用于音乐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烘云托月 郊寒岛瘦 2.龙飞凤舞 剑拔弩张 铁画银钩 3.引商刻羽 阳春白雪 高山流水 瓦釜雷鸣 4.略三

成语中的爱情婚姻

“月下老人”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唐代有一位少年叫韦固,晚上他见一位老人背着锦囊在月下看书,问他是什么书,答是婚姻簿子。又问锦囊中装的是什么,老人微笑着说是红绳子。韦固又问:红绳子何用?老人告诉韦固,这是用来系夫妇之足的,即使是仇敌之家,贫贱之隔,天涯之别,此绳一系则好和美满,终身不违。以后,民间就把“月下老人”当成司婚之神来膜拜。

关于爱情婚姻的成语有很多,有描写青年男女热恋时的甜蜜与美好,如“一见钟情”“浓情蜜意”“情窦初开”“情有独钟”“山盟海誓”“海枯石烂”“天荒地老”等;有描写步入婚姻殿堂后夫妻生活的幸福与美满,如“伉俪情深”“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琴瑟和谐”“百岁之好”“珠联璧合”“比翼双飞”“白头相守”“秦晋之好”“花好月圆”“天长地久”等;有描写离别后的思念及痛苦,如“纸短情长”“雁杳鱼沉”“魂牵梦萦”“东劳西燕”等。 判断对错

1.李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

2.孔子身体力行,二三其德,用毕生的精力极力维护着土崩瓦解的春秋礼乐。( )

3.两人结婚50载,历经人生的风云而情感不改,患难不渝,如今白发苍苍却依然白头如新。( )

4.老张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

5.夕阳西下,小伙子悄悄来到心爱的姑娘的家附近,吹起葫芦箫,不知有多少阿昌青年用这神奇的葫芦引来美丽的姑娘,结为秦晋之好。( ) 答案

1.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2.二三其德:语出《诗经·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不是形容品德低劣。(×)3.白头如新:形容相识虽然很久,但交情却一点也不深。(×)

4.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之间相敬相爱,关系融洽。(×) 5.秦晋之好:两家通婚,结为亲家。(√)

成语中的学习精神

《宋史·杨时传》曾有记载:“至是,游酢(音zuò)、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这便是有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汉语成语中有许多与学习有关的成语,如“尊师重道”“发愤忘食”“焚膏继晷”“皓首穷经”“黄卷青灯”“凿壁偷光”“磨穿铁砚”“囊萤映雪”“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循循善诱”等等。

有的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有的是学习方法的介绍,有的是学习态度的告诫,有的是学习精神的弘扬,有的侧重于对学生的谆谆教诲,有的侧重于对教师的诚恳慰勉。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以其珍贵的精神营养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成语运用

请任意挑选左栏的四个成语,为你熟悉的一位同学写一段以“好学”为中心的颁奖词。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李明,发愤忘食,争分夺秒,可谓焚膏继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他的座右铭。他始终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凭着磨穿铁砚、悬梁刺股之精神,用火一般的热情,山一般的坚毅,在学海中劈波斩浪,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1.体现中国“人和”的成语很多,请参考以下成语,以“成语中体现的中国人的和谐观”为题写一段小论文,300字左右。

成语参考:“和为贵”“和衷共济”“同舟共济”“舍己从人”“存异求同”“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等。

【参考例文】

中国人十分注重“和”,表现人和的成语很多,如“和为贵”“和衷共济”“同舟共济”等。为达到和谐和顺的目标,人们应当严格自我约束,关心体贴他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因而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投其所好”等成语;产生了矛盾则应当“舍己从人”“存异求同”。为了 “顾全大局”,要“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和谐成为人类社会最理想的原则。孔子就主张: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和谐、和睦成为人

们追求的人际关系的目标,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团结和谐。 2.学习理解成语,其最终目的还在运用,请你运用至少6个成语,为即将高中毕业的同学写一段祝福语,300字左右。 【参考例文】

同学们,高考在即,同学们有的闻鸡起舞、焚膏继晷,有的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有的信誓旦旦、踌躇满志,我为你们的勤奋拼搏而震撼。

我祝福你们在白驹过隙的日子里余勇可贾,众志成城、逐鹿中原。经十年寒窗苦读与磨炼,使自己在毕业之时能够鹤立鸡群、蟾宫折桂。到时我将惊叹:一座座雄伟壮丽的精神丰碑,会如入云端光芒四射,你必将厚德载物精神永存。如此一来,岂不壮哉美哉,正可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0

点击下载

【1059233】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同步练习:1.1熟语中容易误用的常见成语分类研习 同步2015-05-04

熟语中容易误用的常见成语分类研习(157例) (例句中使用正确的不再解说) (一)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 1.

【七月流火】

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火”是一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如:俗话说:七月流火。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不解词义乱用) 2.

【明日黄花】

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赏菊者渐少,后用以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如:好莱坞女星梅兰

妮·葛瑞菲丝在戛纳电影节获得特殊贡献奖,但是她却同时向媒体抱怨人到中年的她已被好莱坞视如明日黄花。 3.

【弹冠相庆】

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作贬义。如:今年学校又新建住房四栋,“五一”前后将有一

百二十六名青年教师乔迁新居,于是他们个个都弹冠相庆。(不合文意) 4.

【安土重迁】

形容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不轻率。如:自古道:“安土重迁。”说到背井离乡,没有一个不怕的。 5.

【暴殄天物】

原指残害、灭绝各种自然之物,后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如:对那些玩忽职守、暴殄天物、浪费国家财产的人必须绳之以法。 6.

【不经之谈】

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经:经常的道理。如:有人说,修地宫时恐怕工匠暴露地宫秘密,当梓棺进入地宫之后便将所有工匠全部封闭在地宫里边,其实这些都是不经之谈,并非信史。 7.

【不刊之论】

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如: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不解词义) 8.

【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训:法则。如: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火灾。(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9.

【党同伐异】

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同派的就攻击。党:偏袒。如:我们必须指出,任何人都不能唯我独尊,甚至党同伐异。这种政治文化绝对不是健康的。 10.

【分庭抗礼】

抗:对等,相当。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如:办公软件市场已经从原来微软一枝独秀,逐渐走向国内外产品分庭抗礼的局面。 11.

【毫发不爽】

一点也不差。爽:差错,失误。如: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与生病无关) 12.

【计日程功】

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

成。程:衡量,估量。如: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 13.

【久假不归】

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假:借。如:借书最忌全书一套借去一本,而且久假不归,使全书成为残本。 14.

【劳燕分飞】

比喻夫妻、恋人离别。劳:伯劳鸟。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一体的夫妇,也会有劳燕分飞的一天。 15.

【莫衷一是】

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得不出一致的结论。衷:折衷,断定。如:一道神秘白光袭倒七百多棵大树,武汉东湖风景区22日晚发生的这一令人费解的大怪事,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6.

【文不加点】

文章一口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点:涂改。如:他写稿子常常是文不加点,笔走龙蛇,简直使人无法卒读。(不是不加标点) 17.

【大方之家】

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来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如:他花钱很随便,真是大方之家。(成语意显然不是花钱大方) 18.

【深孚众望】

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用成“深负众望”。 19.

【信口雌黄】

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20.

【天马行空】

天马:神马。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 21.

【登堂入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已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22.

【数典忘祖】

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23.

【怙恶不悛】

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4.

【为虎作伥】

伥:伥鬼。比喻给坏人做帮凶。 2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蹊:小路。桃树、李树不向人打招呼,树下自然走成一条道。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26.

【忍俊不禁(jīn)】

忍俊:含笑。不禁:不能自制。忍不住要发笑。(不能后带附加成分) 27.

【韦编三绝】

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把书写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多次。绝:断。形容勤奋读书。 28.

【披肝沥胆】

剖开肝脏,滴下胆汁。比喻真心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 29.

【相濡(rú)以沫】

濡:沾湿,使湿润。沫:唾沫。泉水干枯了,鱼就吐沫来相互沾湿。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30.

【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迁巨大。 31.

【钟灵毓(yù)秀】

钟:凝聚,集中。毓:产生,孕育。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32.

【风马牛不相及】

风:放逸,走失。及:达到。言齐楚两地相距甚远,马牛走失也不会到对方地域。后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33.

【皓首穷经】

皓首:白头,指年老。穷经:彻底钻研经籍。直到年纪老了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形容勤奋好学,到老不倦。 34. 【难(nán)兄难(nán)弟】

兄弟俩才学、品行都好,难以分出谁高谁低。原指两人同样优秀,现也用来讥讽两人同样坏。 35.

【与人为善】

本意是同别人一起做好事。后泛指善意地帮助别人。 36.

【月晕础润】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缩略语。晕:指太阳或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础:柱子底下的石墩。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会下雨。比喻事情将要发生的先兆。 37.

【为(wâi)渊驱鱼,为丛驱雀】

驱:赶走。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里去了;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里去了。原比喻方法不当,适得其反,后来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那里去。 38.

【表里山河】

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容地势险要。 39.

【披沙拣金】

披:散开。拣:挑取。铺散开沙子,挑取真金。比喻从芜杂中进行挑选,去粗取精。 40.

【人微言轻】

微:卑微。轻:轻微。指地位卑微,言论主张不受重视,不起作用。 41.

【如椽之笔】

椽:椽子,安在梁上支架屋石和瓦片的木条。像椽子一样的大笔。指人的著作或重要的文字,也用以比喻笔力雄健。 42.

【探骊得珠】

探:摸取。骊:骊龙,古时传说中的黑龙。比喻做文章扣紧主题,抓住要领。 43.

【韬光养晦】

韬:本为剑套,比喻隐藏。光:光芒,锋芒。晦:昏暗,不清晰。养晦:暂且隐退之意。比喻暂且隐藏自己的锋芒或才能,不使表现出来。 44.

【未雨绸缪】

绸缪:用绳索缠捆,引申为修补。趁着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45.

【响遏行云】

遏:阻止。形容歌声、乐音等嘹亮悠扬,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 46.

【空穴来风】

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二)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组合,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三点:①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和意义;②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③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避免望文生义。 47.

【侧目而视】

斜着眼看人,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如: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48.

【良莠不齐】

指好人坏人都有(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如:张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49.

【马革裹尸】

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战死疆场的无畏气概。如: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不是“死得很惨,死后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的意思) 50.

【危言危行】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如: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 51.

【三人成虎】

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城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如: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52.

【下里巴人】

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如: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53.

【目无全牛】

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如: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这里错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54.

【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如: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教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误解为“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 55.

【捉襟见肘】

本指衣服破烂,后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与“衣服不合身”无关) 56.

【不赞一词】

原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指一言不发。如: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57.

【涣然冰释】

比喻相互间的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如: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今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这里错解为“冰块解冻”)58.

【惨淡经营】

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如: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家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惨淡经营”表示为某事非常劳苦,该处运用正确,但因后有“红火”,容易被判断为错误) 59.

【洛阳纸贵】

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见《晋书·文苑传》)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60.

【独具只眼】 不可理解为只有一个眼,其实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 61.

【高山景行】

不是指高山美景,而是比喻崇高的德行行为。 62.

【人言啧啧】

此词中的“啧啧”与“啧啧赞叹”的“啧啧”不同义,而是指不满意地纷纷议论。“人言啧啧”是指人们不满地纷纷议论开来。 63.

【师心自用】

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并非指学习教师的方法来运用。 64.

【高屋建瓴】 “建”通“瀽”,倒水。在高屋顶上倒翻瓶子里的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65.

【求全责备】

责:求。备:齐全。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责”,不能理解为“责怪”) 66.

【屡试不爽】

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67.

【便宜行事】

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斟酌处理。也说便宜从事。 68.

【心广体胖(pán)】

广:宽阔。胖:舒坦。原指内心没有愧疚,体貌便安泰,舒坦。后专指内心安逸、舒畅,因而身体发胖。也作“心宽体胖”。 69.

【义薄(bó)云天】

薄:逼近。云天:指高空。正义之气逼云天。形容一身正气,为正义而斗争。 70.

【博闻强识】

博:广博。闻:见闻。识:记,音zhì。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71.

【色厉内荏】

色:神色。厉:厉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72.

【一傅(fù)众咻(xiū)】

傅:教。咻:喧嚷。一个人教,许多人在旁扰乱。 73.

【旁门左道】

旁、左:邪,不正。指不正派的学术派别和宗教派别。泛指不正派的方法、途径等。也作“左道旁门”。 74.

【不名一文】

不能理解为不值一分钱,而是说极其贫穷。此处的“名”是“占有”的意思。 75.

【阳春白雪】

不能理解为春天的雪,而是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跟“下里巴人”相对)。

(三)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

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一般比较固定,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 第一类:人、物不分 76.

【风姿绰约】

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如: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不用来形容花木) 77.

【楚楚动人】

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如: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使用对象错误) 78.

【洗心革面】

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如: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 79.

【倚马可待】

原意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特指人的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如: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不用来形容做事)

80.

【炙手可热】

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如:《林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燃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是被全球艺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只可指人,不能指其他的) 81.

【美轮美奂】

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如:博物馆里珍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这里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鸟虫鱼”和“人物形象”,显然是陈述对象的误用) 82.

【如雷贯耳】

像雷声传入耳朵那样响亮。比喻人的名声极大。 83.

【待人接物】

物:人物。指与别人交往相处。 84.

【乐山乐水】

乐(yào):喜爱。有的人爱山,有的人爱水。形容人的爱好不同。

第二类:谦、敬不分 85.

【蓬荜生辉】

简陋的房屋也发出了光辉,自谦之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感到非常荣幸。如: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荜生辉。(只能用于自己,这里却用在别人身上,显然不够得体) 86.

【抛砖引玉】

谦辞,比喻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或文章,多用于自己一方。如: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主持人建议李教授先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用在这里颠倒了主从或尊卑关系,显然不正确)87.

【忝列门墙】

谦辞,“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表示自己有愧师门。如: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88.

【鼎力相助】 “鼎力”指能够扛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是赞美他人之辞。如: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该成语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第三类:陈述对象错误 89.

【巧夺天工】

指人工的技艺极其精巧,胜过自然。如: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适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而这里陈述的对象主体是自然界中的“苍山”和“洱海”,强调的是自然造物之美,非人力所能达到,故使用错误) 90.

【草长莺飞】

形容江南春色的美好。如: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这里说的是北方大草原,不恰当) 91.

【信笔涂鸦】

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自谦之词。如: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 92.

【如坐春风】

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如: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慷慨激昂的发言,张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这里用错了对象) 93.

【天花乱坠】

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话。 94.

【青梅竹马】

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95.

【刮目相看】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肃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指另眼看待,用新的眼光来看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96.

【曾几何时】

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形容内涵深的成语第五篇
《常见成语释义总结》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一)望文生义 主观臆断

1、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2、让梨推枣:用于兄弟关系友好,不用于谦虚

3、灯红酒绿”兼有两种词义,既指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也比喻统治者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此处是用了本义,故对。多义成语很多,辨析时要多加留心。

4、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5、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6、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7、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8、差强人意: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9、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0、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11、涣然冰释: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12、空穴来风:穴:孔、洞;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13、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或事物。

14、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比喻珍视事物。

15、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16、人面桃花:①比喻丽人像桃花一样易谢。②也指女子的面容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于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或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

17、奇文共赏:①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②多指把荒廖、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

18、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19、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20、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21、间不容发: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22、罪不容诛: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23、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24、风声鹤唳: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25、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26、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27、信笔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二)色彩不分,褒贬失当

1、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2、集腋成裘: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3、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4、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5、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6、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7、无独有偶:独:一个;偶:一双。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多用于贬义)。

8、倾巢而出:倾:倒出;巢:巢穴。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多含贬义)

9、官样文章:旧时官场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语的例行公文。比喻光注意形式,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或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10、连篇累牍: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11、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12、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13、评头品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在小节上过分挑剔。

14、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霭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15、推波助澜: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16、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7、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18、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

(三)对象不当,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

1、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2、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3、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4、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5、明日黄花: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6、豆蔻年华: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7、行云流水:形容文章、唱歌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8、多事之秋: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用于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

9、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形容文思敏捷。

10、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11、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12、两小无猜:猜:猜疑。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猜疑。

13、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14、比翼双飞:比翼:翅膀挨着翅膀。双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15、耳鬓厮磨:鬓:鬓发;厮: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16、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待宾客一样。

17、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18、挥洒自如:挥:挥笔;酒:洒墨。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19、呼之欲出:呼:叫,喊。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20、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1、相濡以沫: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22、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23、日理万机:理:处理,办理;万机:种种事务。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多指高级领导人。

(四)人称或角度失当,谦敬错位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有的则用于对方(敬称)

1、先斩后奏: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2、长命富贵:既长寿又富裕显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3、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4、东涂西抹: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5、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6、千虑一得: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发表意见后自谦。

7、绵薄之力:微不足道的力量

8、汗马功劳: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9、敝帚自珍: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10、鼎力相助: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鼎立”指能够扛(gāng)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是赞美他人之辞。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11、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比喻受到良师教育

12、蓬荜生辉: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13、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14、不情之请:情:情理。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15、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16、设身处地:设:设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17、信笔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18、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19、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五)范围不清,轻重失当:成语使用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之别,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适当选用。

1、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词义很重,用在“考生”身上是犯了“重词轻用”的毛病。

2、济济一堂: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3、多事之秋: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4、日理万机:见上面。

5、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6、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7、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8、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和认识。

9、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不必作严厉的批评。

(六)功能混乱,搭配不当:由于成语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中可担当的成分(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功能混乱的错误。

1、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2、发扬光大:发扬:发展,提倡;光大:辉煌而盛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3、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用思考。

4、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5、同心同德: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为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奋斗。

6、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考虑。形容思考问题很周密,很细致。

7、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8、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9、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10、穷途末路:穷途:处境困窘。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11、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2、竭泽而渔: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七)画蛇添足,前后重复(重复累赘):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语和句中其他词语的语意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

1、自惭形秽: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2、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3、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4、难言之隐: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5、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6、相形见绌: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7、如芒在背:形容极度不安。

8、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9、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10、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也形容事情简陋连不断发生。

11、津津乐道: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12、闻名遐迩:wén míng xiá ěr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的人们都知道。

13、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14、生灵涂炭: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15、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16、蓬荜生辉: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八)不合习惯,违背常规:有些成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里。

1、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

2、善罢甘休:轻易地了结纠纷,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闹。

3、同日而语:指把性质不同、差异很大的事物或人进行类比。

4、一概而论:一概:同一标准,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5、无时无刻:时时刻刻。表示毫不间断。

6、等闲视之: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7、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九)不合逻辑,事理不通(自相矛盾)

1、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趁着天没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准备。(注意:缪móu)

2、有条不紊: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

3、心有余悸: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4、大展宏图:展:把卷画打开,比喻实现;宏图: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与计划。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

5、防微杜渐: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6、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

7、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十)形近易误,音近易误

1、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2、不负众望: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3、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4、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5、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6、耸人听闻: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7、无微不至: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8、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9、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10: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11、目光如豆: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12、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13、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14、不足为戒:

15、不胫而走: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16、不翼而飞: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17、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18、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形容内涵深的成语第六篇
《成语典故大全(2010717整理)》

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

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含义:天所宠爱的人

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出处:《国风》《离骚》 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

成语:舍生取义。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秋水》作者:庄子

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含义: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秋水》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成语:贻笑大方。出处:《庄子

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劝学》作者:荀况,《荀子》

成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含义:靛青从蓝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色更深

成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含义:没有日常积累就不能有成果

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处:《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含义:一直坚持不松懈,就会取得成就

《蒹葭》《诗经 楚风》

成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含义:所说的那人,正在水的那方

《最先与最后》作者:鲁迅

成语: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出处:《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含义:赛马的时候,既不要跑在最先,也不要跑在最后。

传说:处世金针 金针:传说织女用于刺绣之针 ,后以金针比喻密法诀窍

含义:做人的诀窍。

檀弓》“勿为戎首,不亦善乎”?成语:不为戎首:出处:《礼记

含义:不做发动战争的人。

成语:不为祸始 刻意》“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出处:《庄子

含义:不做制造灾难的人。

《师说》作者:韩愈

成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含义: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论毅力》作者:梁启超

典故:盘根错节。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含义:树根盘结,枝节交错,比喻情况错综复杂。

典故:迎刃而解。出处:《晋书》:“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含义: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典故:功亏一篑,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含义:做事因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

《促织》作者:蒲松林

成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处:《神仙传》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含义: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成语:蠢若木鸡。出处:《庄子 达生》作者:庄子

含义:形容神貌呆笨

《涉江》作者:屈原

成语:阴阳易位。出处:《楚辞集注》

含义:自然界极端混乱的现象,这里用来比喻楚国当时政治混乱。

典故:接舆髡首,桑扈蠃行 出处:《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即《论语》里的“楚狂接舆”,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桑扈,古代隐士,即《庄子》里的子桑户,

含义:接舆剪去头发,桑扈裸体走路。他们的异常行为表示不与统治者合作。

传说:鸾鸟凤皇:比喻贤士远离,小人窃位。

典故:伍子逢殃: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因劝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应,后令伍子胥自杀。 《垓下之围》作者:司马迁

典故:四面楚歌。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含义: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项羽本纪》? 典故:无脸见江东父老 出处:《史记

含义:表示说话人自卑困窘。

《荆轲刺秦王》作者:司马迁

成语:图穷匕现 出处:《史记 刺客列传》“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含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相露出来

《毛遂自荐》作者:司马迁

典故:毛遂自荐。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含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典故:脱颖而出。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含义: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能表现自己。

《雷电颂》作者:郭沫若

传说:湘夫人:传说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神称湘夫人

传说:湘妃竹,斑竹,又称泪竹。出处:传说舜南巡时死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间哭泣,眼泪沾染了竹子,竹竿上有了斑点,所以称斑竹、泪竹。

《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

典故: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出处:《淮南子?说山》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含义:以小见大,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传说:廿四桥的明月 出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指扬州,传说城里有二十四座桥,因有24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作者:杜牧

典故:秋士:出处《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

含义:古时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画意绵绵》作者:柯灵

传说: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

含义:女娲:神话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为祝融所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成语:多财善贾:《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含义:贾:做买卖。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典故:五十步笑百步: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含义: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谈白菜》作者:李锐

成语:君子之交: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含义: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琵琶行》作者:唐 白居易

成语:五陵年少。出处:《瑟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含义:指京都富豪子弟。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典故:三国周郎赤壁。出处:《资治通鉴》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 含义:周郎,即周瑜

成语:风流人物。出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风流: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呆气》作者:邹韬奋

成语:浩然之气: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含义: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成语:纸上谈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含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典故:废寝忘食: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

含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甘之如饴:出处: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含义: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过秦论》作者:贾谊

成语:瓮牖绳枢,出处《过秦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徒之徒也。” 含义:牖:窗子;枢:门的转轴。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传说:陶朱猗顿:出处:《过秦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陶朱,就是春秋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跑到陶地自称陶朱。猗顿春秋时鲁国人很有钱。 含义:富人的代称

《阿房宫赋》作者:杜牧

典故: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出处:《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含义:独夫指秦始皇;戍卒指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指刘邦谷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楚人一炬指项羽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行路难》作者:李白

典故:闲来垂钓碧溪上。出处:相传吕尚曾在小溪上垂钓,后来遇西伯姬昌,得到重用。 含义:比喻到了晚年也有可能被重用

典故:长风破浪会有时。出处:《宋书﹒宗悫传》南朝宗悫少年时,叔父问他志向,他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含义:表示志在四方。

传说:梦日边。出处:商初大臣伊尹将要受汤王的聘礼时,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边经过。 含义:作官任职。

《过华清宫》作者杜牧

传说:一骑红尘妃子笑:妃子:杨贵妃

传说:霓裳一曲千峰上:霓裳:《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中著名的乐舞

《无题.》

传说:青鸟殷情为探看: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青鸟,神话中西王母饲

养的三足鸟,它能传递信息,所以用它来指代使者。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

典故:鸿门宴:出处:《史记。项羽列传》,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结果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逃出了鸿门

含义:喻指暗藏杀机的善待。

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在鸿门宴上,樊哙劝刘邦离开,说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含义:比喻别人掌握生死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成语:秋毫无犯: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欲使张良劝说项羽,对他说:自己入关以来,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为了等待将军的到来。

含义:比喻十分纤细的东西,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到鸿门去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趁机杀死刘邦。

含义: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害人。

成语:劳苦功高: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樊哙奏明项王,说刘邦劳苦功高。

含义:比喻功劳十分卓著

《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出处:《后汉书》。窦宪打败侵边的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而归。后人就用燕然勒石表示克敌制胜,未取胜就说燕然未勒。

含义:抗敌大功还未告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

典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出处:仲谋,孙权的字,孙权在京口建立政权。

含义: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了。

典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任,”出处: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在京口建立政权,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进兵。

典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刘裕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北伐,胜利后在此建立政权。

含义:指精锐的部队。

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象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只落得自己北望而仓皇失措。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作者借此事咏当时南宋近事,指宋孝宗隆兴元年,张凌北伐,在符离兵败的事。

典故:可堪回首,佛狸词下,一片神鸦社鼓

含义:佛狸:后魏太武拓跋泰的小字,他击败宋文帝,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词 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含义:廉坡老了,饭量还好吗?表示到了晚年还要为国出力

《扬州慢》作者:姜夔

典故:春风十里。 出处:杜牧《赠别》 “春风十里扬州路”

含义: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

形容内涵深的成语第七篇
《最新整理成语典故、出处、含义大全》

最新整理成语典故、出处、含义大全 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

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含义:天所宠爱的人

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出处:《国风》《离骚》

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

成语:舍生取义。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秋水》作者:庄子

成语: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含义: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贻笑大方。出处:《庄子

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劝学》作者:荀况,《荀子》

成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含义:靛青从蓝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色更深

成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含义:没有日常积累就不能有成果

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处:《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含义:一直坚持不松懈,就会取得成就

《蒹葭》《诗经 楚风》

成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含义:所说的那人,正在水的那方

《最先与最后》作者:鲁迅

成语: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出处:《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

“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含义:赛马的时候,既不要跑在最先,也不要跑在最后。

传说:处世金针 金针:传说织女用于刺绣之针 ,后以金针比喻密法诀窍

含义:做人的诀窍。

成语:不为戎首:出处:《礼记檀弓》“勿为戎首,不亦善乎”? 含义:不做发动战争的人。

成语:不为祸始:出处:《庄子刻意》“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含义:不做制造灾难的人。

《师说》作者:韩愈

成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含义: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论毅力》作者:梁启超

典故:盘根错节。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6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