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感动中国有感

| 述职报告 |

【www.guakaob.com--述职报告】

读感动中国有感第一篇
《读《感动中国》有感》

读《感动中国》有感

她是一位无声的天使,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用自己独特的语言为国家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她是一位“美与人性的使者”,没有惊天动地的声音,却用最美的舞姿震撼了世界,感动了中国;这是一朵无声盛开的鲜花!她就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读完她的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闭上眼,满脑子就都是她的身影,使得我一次又一次打开书本,一遍又一遍读她的故事,一回又一回被她感动,被她折服。

特别是当我看到:当她在排练厅里跳得汗流浃背时,老师仍然皱着眉头,好几次老师都因失望,摔门走了,把她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练功房里。邰丽华感觉自己的信心被撕成无数碎片„„我的心顿时也像被一双无形的手撕成无数碎片,我为她而感到绝望,为她而感到伤心,为她而感到不平,为她而感到„„却不料虽然邰丽华在无助与自责中沉默了一段时间后,逐渐平静下来,决不放弃,继续练习,练习,加倍地练习,反复地练习„„哪怕昏倒,哪怕伤痕累累。一直到舞蹈的韵律渐渐渗透到自己的血液中。看到这里,我真的惊呆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何等的毅力!联想到自己,平时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一时学不会,老师或家长稍有不满的神情流露。我要不就是生气,要不就是破罐子破摔,从不肯好好反思自己。比比邰丽华,我满心惭愧。她是一个聋哑人,却如此坚强,如此执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向她学习! 自从暑假开始读了《感动中国》,邰丽华似乎就一直伴随着我,影响着我,当我垫排球垫得满头大汗,精疲力竭,可老师还要我继续垫时,我恨不得要打退堂鼓时,邰丽华练功房里不停旋转的身影就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顿时信心倍增,认真地学,刻苦地练,终于完成了老师规定的任务,。

当我在舞蹈房练跳舞跳得心烦意乱时,想到邰丽华汗流浃背,伤痕累累的模样,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下去。跳!跳!跳!我参加排练的舞蹈《猫鼠之夜》终于获得了海门市“六一”文艺二等奖。

啊,邰丽华﹗你是我生命里永远的榜样。

感谢《感动中国》,感谢邰丽华。我深深体会到:一本好书对人们的影响是多么的大!

读感动中国有感第二篇
《读《感动中国》有感》

读《感动中国》有感

这几天我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我从这本书上认识到人间的天使邰丽华;高原上的白衣天使吴登云;花季女孩文花枝„„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普通再普通的老人白芳礼。我现在就来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白芳礼是一个蹬三轮车拉活的老人,个人生活接近乞丐,却能在十八年的支教生涯中,捐资助学三十五万元;他自已文化水平不高,却自主了三百多名贫困学生,而他的私有帐户上的存款是零。

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戴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他倒为此挺开心,曾对人说:“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穿戴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今儿捡一样,明儿捡一样,多了就可以配套了。”他每天在外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有时候会往开水里倒一点酱油,那已是他的“美味”了。在家他很节俭,每顿最多只吃一块肉或一个蛋,怎么劝他再吃都没用,他总是说:“留着下顿,吃多了白瞎。”

为了多拉一趟活,多挣一块钱,他几乎到了不要命的地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论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下雪,他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 早晨六点准时出车,要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他曾在夏天路面温度高达五十摄氏度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的路途中,

摔到沟里;他曾由于过度疲劳,蹬在车上睡着了;他曾多次在感冒发高烧到39摄氏度的情况下,一边吞着退烧药片,一边蹬车,虚脱的汗水湿透了棉袄;更有不为人知的是,由于年事已高,冬天里他常常憋不住小便,棉裤总是湿漉漉的,他就垫上几块布照样蹬着车四处跑。“自己苦点累点没有关系,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钱到学校有书可以读。”这是二十年前老人的动机,也是二十年里老人辛苦蹬车的追求和梦想。

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三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一角、两角、一元、两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五百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五百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白芳礼爷爷多么伟大,为了贡贫穷的孩子上学,每个月都拼了命的攒钱,中国有这样的人,是我们的骄傲!

我读完他的故事后眼眶湿润了,头脑里闪着他的身影,这个老人虽然平凡,但有一颗不平凡的心。白芳礼来人的光荣事迹在感动我们!同时也在感动我们中国!我希望大家都能记住他---白芳礼!

读感动中国有感第三篇
《读《感动中国》有感》

读《感动中国》有感

放假期间我捧着散发着墨香的《感动中国》这本书,获奖人物事迹感动了中国更感动了我,我是流淌着泪水来看这本书的,书中的人物深深打动了我,感动并非轰轰烈烈,也并非一定要凄苦,伟人光环之下,如斯淡然而谦和的生活态度,亦足以让日益浮躁、焦虑的中国社会,为之动容。

《感动中国》里面的人物不在乎入选人物的职业和身份,只在乎他们做的事,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例如阿里木、白芳礼、刘丽、一个卖烤羊肉串的,一个洗脚妹,都是社会底层的草根,我从书里看到就是这么一群可怜人,在帮助更可怜的人,我心里很难过。例如,刘丽,她1970年出生,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的她辍学,先后到过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开始,刘丽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让身边所有人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如今,刘丽在厦门市儿童少年基金会设立了“原乡人刘丽助学基金”。每逢“六一”,她会带上学习、生活用品,到偏远的山区看望资助的孩子。一个洗脚妹,没有文化,但她除了捐款,还利用电脑建立QQ群,发动更多的人,跟她一起来做善事。其实很多人条件比刘丽好多了,但他们能做的,最多就是捐捐款。那两三百块钱,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善意。但是刘丽的每一分钱挣得太不容易了,她还坚持做善事,这就是一个比较高的境界。

作为一个老师职业习惯使我特别关注老师,在这本书里叙述了李桂林、陆建芬:悬崖上的坚守,我被书中两位老师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是夫妻,两口子在山顶上教书,快20年了,把一个废弃10年的小学,变成了方圆30里最好的学校。这个小学建在一个1800米的悬崖绝壁上,需要攀爬一个天梯,如果抓不牢一个失手,背后就是几百米深的悬崖,这个天梯是与外界的唯一通道。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在这里坚守了22年,教书育人,把一批又一批的彝族孩子送出了大山,让他们去更广阔的世界里飞翔。他们为了学生为了故乡放弃了太多的个人生活。

时光在变,感动不变。时代不断在进步,人们的价值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是人的内心对美的向往,对于那些令人感动的事情的回应,却没有发生变化。我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微博的力量。

读感动中国有感第四篇
《读《感动中国》有感》

少年强则国强

———读《感动中国》有感

一本好书,给人的,不仅仅是文字的熏陶,更应该是心灵的启迪。 先贤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百年之后,这句充满启迪与勉励的智慧之语,在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林浩身上得以深刻体验。

他很普通,普通的不过是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鱼子溪小学的二年级学生;他很伟大,伟大的比许多大人还要坚强。他就是9岁的林浩。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瞬间美丽的山城消失了,天崩地裂,一切都被夷为平地,林浩所在的映秀镇鱼子溪小学亦不例外。当时他们正在班上上着数学课,地震突然降临。林浩与他们班的32位同学全都埋在了废墟下,他临危不乱,带着幸存的同学成功自救,之后又返回危机四伏的废墟中抢救出两位同学。当他再次回去与死神搏斗时,被砸伤脑袋和手臂,并被掩埋在重又垮塌的楼板之下,后来被一位老师所救。但记者采访她时他始终不承认自己是英雄是偶像,他坚信这是作为班长应该做的。林浩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与姚明同位旗手出场,淡定从容,把一个中国少年的无畏与坚强、成熟与责任感,完美的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林浩也因其义勇之举而受到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的脸和表彰,被授予“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称号。

汶川地震,带来了家破人亡、发展支部,经济损失巨大,但更激

发了国人的爱国之情,甚至这种感情曾长久的沉睡在某些人的心头从未体现,现在,它们也瞬间爆发了出来。

对于林浩,我们除了敬佩与尊重,更多的是惊叹与欣慰了,他的行为已经很完美的诠释了这个时代英雄的定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们每个人都只有在磨难中才能真正成长。

读感动中国有感第五篇
《2013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3感动中国观后感

在我们身边意味着这些人可能是他或者他们,也可能是你或你们,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之所以有意义,恐怕更重要的是在于将“我与我们”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去。否则,每年一度的评选与颁奖就只是流一流眼泪、颤一颤心灵或是当作几个月后中高考作文中的材料多次打磨后呈上考卷——除此之外,感动过后,再无其它——这绝对是一种再无可比的悲哀。能够被感动,源于灵魂的不懈怠和心灵的不麻木,但这二者并不必然导致个体行为上的改变和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换句话说,在感动与行动之间,存在一个距离。

感动中国评选的意义在于,它每一年都在不断的提醒我们,即使在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巨大、日夜忙碌的辛劳俱增、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美德似乎逐渐消失的当下,我们身边还是好人更多,勤劳、勇敢、善良、坚强的中国人还是会在角落中不经意的触动我们,使我们明白自我内心中对善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美的向往,使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可以感动自己时,重新激发起对生活的信心和继续前行的力量。在这个层面上讲,感动中国评选出的每一个当选者,也许不都能让你觉得感动,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去一一效仿他们,但只要每年的10个人中,哪怕有1个能够使你心生向往与渴慕,愿意为世界更美好努力一下,就算没成功,也有积极且巨大的意义,爱与善从来也不是大而无当,非惊天动地不可的,它是每一个向往、渴慕、追寻的念头、火花,汇聚在一起,才是“大”中国。 感动到行动,存在一个距离。如何将这个距离缩短,不仅仅是一个感动中国评选可以单独回答的问题。爱与善的传递,也许并不像人们一直以来所认为的那样简单,否则何以解释我们每每会留下感动的泪水却还总是发现频频发生的假恶丑呢?缩短距离,必须承认个体的软弱和不完美,检讨我们自身是不是让太多的趋利避害遮蔽了爱同类的普世情怀?缩短距离,必须在着手于个体的精神建设同时,盯紧社会环境的引导和政府职责的追问,就像今年的当选者之一高淑珍,在她那个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心办起的残疾孩子学校事迹中,为什么看不到政府相关部门的作为?事迹中的种种,的确越是艰辛就越是令人感动,但如果相关职能部门真的“及人之幼”,她是不是就能少一些苦苦支撑的艰难,或者让更多有爱心但无力的人们更敢于出手相助?如果个人的爱心与善行,填补的是政府的缺位,那么感动之前,更应该有对制度的追问和反思,否则,该管的却没

管,再多的感动,也必然孤独。缩短距离,就在于每一个做好自我本职工作的人,再多做一点的那一点智慧;也在于即使不能行善,也决不向恶行妥协的那一丝坚持;

有了这一点一丝,缩短的距离背后,就是爱与善的花朵,不止于感动而感动不止。

读感动中国有感第六篇
《读《感动中国》有感》

读《感动中国》有感

在21世纪这个金色的轨道上徜徉,它,瞬息万变,太多的古香古色,早已随着时代的变更,筑成了高楼大厦。然而,回忆起五千年前的文化时代,从苍穹造出的第一个文字,到现在成千成百的书籍,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前行,我们所处的环境随之而变,然而那一个个书籍上的文字所蕴含的人文思想理念,是永不消磨的,书,依旧还是人类精神的粮食,迷茫中的灯盏……

当读到《感动中国》时,我就被深深震撼了,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都仿佛在我眼前:聋哑女孩为自己跳舞的梦想而泼洒汗水;人民卫士——警察为自己的职责与歹徒殊死拼搏;邮递员大叔为他人打开信时的一份欣慰,甘愿经受风吹雨打……他们的希望是美好的,然而,在那不为人知的一面,又埋藏了多少血汗?令人深思,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聋哑女孩的梦。

记得有一次,遇上一道颇有新意的数学拓展题,我便有了兴趣,定睛一看,是高年级的,我霎时间便想放弃,平时数学就不好的我,怎么可能做的出呢?可是,聋哑女孩克服重重困难,学习舞蹈的身影,在我心中荡漾,我拿起笔,开始一遍又一遍的计算起来,然而,天不如人意,不一会儿,我便遇上了难题,好不容易解开了,又有一重,再解开,又遇上了,我顿时扔下笔,就要放弃,已经15分钟了,还没有起色,我看我是做不出来了,然就在这时,我看到躺在书架里的那本书,女孩的身影又在我眼前呈现,我又拿起笔开始算了起来,终于,经过半个小时的艰苦奋斗,我终于做出来了,心里很开心,很满

足,我再次以目光抚爱着这本书,进入了他的王国……

人生有许多的港湾,然而,书的花园,将是人生中最美,最值得品味的港湾,书的海洋很大很大,世界的脚步在前行,书的蕴含确是我们心灵深处永不枯竭的清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6438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