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劳什么意思

| 述职报告 |

【www.guakaob.com--述职报告】

徒劳什么意思第一篇
《话语的徒劳》

话语的徒劳——对《苹果酒屋的规则》的一种解读

文章摘要: 在当代美国作家约翰·欧文的长篇小说《苹果酒屋的规则》中,“规则”既是作品的主题话语,也是作为社会强势群体的白人的权力话语。但是,由于自身在话语构成和意义指向上的游移,以及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以沉默和否定为策略所进行的抵抗,“规则”却挣脱了自己的权力所指而蜕变成空洞的符号,述说着话语的徒劳,而作品的主人公荷马正是在对这种话语与权力关系的解读与清理中探寻着自己的人生规则。 (共4页)

文章关键词: 话语 规则 权力 《苹果酒屋的规则》 约翰·欧文

文章快照:

情势,留在观海果园,既维持着与坎蒂之间不明不白的关系,又帮他们管理果园。在行使代理管理的权限期间,书写和张贴规则便成了他的例行职责。可是他发现,尽管他在遣词造句上煞费苦心,尽量使语气温和友善,甚至推心置腹,那些规则却一直被置若罔闻。工人们照常爬上.49·江汉大学学报总第23卷屋顶,照常在上面喝酒,仍然有人醉醺醺地从上面滚下来,并且还有人在纸上乱写乱画。于是,他与罗斯先生之间便有了关于规则的第一次谈话。通过这次谈话,他了解到不仅白人有规则,黑人也有自己的规则。罗斯先生的“我们”与“你们”之分,使荷马感受到了两种规则的并存与划界;罗斯先生的规则虽然没有明文标识,却无疑比荷马张贴的有形规则更具力量和影响。后来,当他了解到罗斯先生对女儿的所作所为而委婉地出面干预时,罗斯先生却用一截蜡烛头给了荷马无声却有力的应答和提示——蜡烛头是荷马与坎蒂在苹果酒屋幽会后不慎留下的,因此,荷马不仅违反了在苹果酒屋里不得点蜡烛的工作规则,更打破了“朋友妻,不可欺”的伦理禁忌。由于荷马在身份上的模糊性(他只是强势话语的代笔者或传声筒,而不是这种话语的真正说话人),他成了劳资双方的缓释地带,这为他与罗斯先生的沟通和对话提供了可能。正是在这种沟通和对话过程中,荷马看清了“苹果酒屋的规则”的意义空缺,认识到另一种隐性规则的存在;他发现了话语与权力的两相挣脱:一边是貌似强大的

话语成为空洞的能指,另一边是无需话语传递却四处渗透的权力。于是他开始了对于规则的怀疑与思考。显然,违反规则的远不只是在苹果酒屋里工作和生活的黑人:拉奇医生秘密替人堕胎之举违背了法律的规则;罗斯先生对女儿的行为、以及荷马自己与坎蒂的关系则违背了道德的规则。人们在违背某些规则的同时,也在遵守其他的规则。他扪心自问:“圣克劳兹的规则是什么呢?拉奇的规则又是什么?拉奇医生遵守或违反、甚至更改过哪些规则?他这样做,又是基于怎样的信念?坎蒂显然也在遵守某些规则,可那是谁的规则?华力知道那些规则吗?”ll”他渐渐明白,响亮的话语并非权力的确证。苹果酒·50·屋的规则名目繁多,年年更新,可人们最终恪守的却是心灵深处简单而永恒的规则。荷马在观海果园生活了二十多年,品尝了自由、友谊、爱情的美好滋味,也目睹了背叛

、、斗殴的丑陋现实。他与“苹果酒屋的规则”的不解之缘——从最初的好奇阅读,到简单的誊抄复制,乃至动手改写——实际上正是他自己解读规则、感知人生的过程。最后,他终于学会了生活中的坚持与妥协,理解和认同了拉奇医生的规则,并明确了自己的归属,毅然返回圣克劳兹。由此可见,作为整部作品的主题话语,作为白人统治的权威表征,张贴在苹果酒屋里的一纸规则非但没有实现自身的权力意图,反而蜕化成一串空虚的符号,述说着话语的徒劳,招致话语与权力的断裂。正是在这种话语与权力的裂缝之中,荷马探寻着潜藏在人们心灵的规则,探寻着自己的人生规则。参考文献:[1]约翰·欧文.苹果酒屋的规则[M].刘国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2]郭宏安,等.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3]罗德·霍顿,赫伯特·爱德华兹.美国文学思想背景[M].房炜,孟昭庆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4]裴明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访谈录

[C].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5]周宪.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6]张京嫒.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责任编辑:王咏梅)

话语权力的不平等关系:语用学与社会学研究

Ξ

田海龙 张迈曾

(南开大学 ,天津 300134 ;天津商学院 ,天津 300134)

提要:交际双方的地位不同 ,对话语的控制程度也不相同 ;话语权力关系的不平等构成话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 Volo inov 将社会组织结构划分成直接情景和社会情景的论述 ,对语用学家 Austin ,Searle ,Thomas 和社会学家 Foucau2lt ,Bourdieu 关于话语权力关系的研究进行分析讨论 ,发现语用学从直接语境出发 ,视话语权力为个体行为 ,强调话语与权力的对应规则和话语权力关系的永久不变 ;社会学从社会语境出发 ,视话语权力为机构行为 ,强调话语权力的隐蔽性和变化性.对比分析语用学和社会学对话语权力关系的研究 ,可更清晰地认识话语权力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 :话语 ;权力关系 ;语用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 ;话语权力特征 中图分类号 :B0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0100(2006) 02 - 0007 - 07

1 话语研究与话语权力

对话语的研究 ,有形式主义的 ,有功能主义的 ,还有社会的.Schiffrin 论述了前两种话语研究.他指出 ,形式主义的话语研究认为话语是超出句子的语言单位 ,与词素、小句一样同属语言的等级系统之中(Schiffrin 1994 :24) .虽然这种研究试图摆脱西方主流语言学把语言作为封闭的抽象系统进行研究的束缚 ,把研究对象由"语言"转向"言语",但其语言思想仍囿于形式主义的桎梏之中 ,对话语的研究也仅局

限于话语的内部结构上 ,把话语的理想化形式作为研究的目标.功能主义的话语研究认为话语就是语言运用 (Fasold 1990 :65 ,Brown and Yule 1983 :1) .这种研究摈弃了形式主义注重结构分析的方法 ,转向研究话语的模式、交际目的以及情景对意义的决定作用.与这两种话语研究不同 ,批评话语分析从社会的角度研究话语 ,认为话语是社会实践的形式 ,是社会实践的符号成分(Fairclough 1989 , 1992 , 1995 ;Chouliaraki and Fairclough , 1999) .这种话语分析将话语置于社会大环境之中 ,研究话语的产生和对社会实践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 ,话语不仅反映社会现实 ,而且折射社会现实 ,是一种意识形态力量.因此 ,话语不仅成为社会权力斗争的焦点 ,而且成为社会变革的力量.社会机构、政党、新闻媒体都可以运用话语参与社会变革.话语与权力的关系密不可分.这里所说的"权力"不是狭义的政治权力 ,而是广义的由话语体现的 ,在日常交际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由于话语活动参与者的社会身份、地位不同 ,对话语的控制程度也不同 ,故其所言之语的"分量"也不尽相同.换言之 ,参与者在运用话语进行交际时 ,相互之间的话语权力是不平衡的.处于主导地位的参与者主宰交际的发展 ;处于从属位置的参与者或认同现状 ,或试图抨击、反驳.由此可见 ,权力 ,亦称话语权力 ,构成话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形式主义的话语研究 ,忽略了话语的交际功能 ,也就没有涉及话语权力的问题.功能主义或语用学的话语研究与社会学的话语研究 ,涉及话语权力的问题 ,而且深入到交际双方话语权力的不平等和交际双方争取话语权力的斗争等问题 ,但是 ,这二者之间在语言思想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着很大区别.本文将通过分析语用学和社会学对话语权力不平等关系的研究 ,探讨这两种对话语权力不平等关系研究的特点 ,以求清晰认识话语权力的本质.

2 话语权力的不平等关系 :

语用学研究人们在运用话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 ,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 ,支配话语的权力是不平等的.对此 ,我们称之为话语权力的

不平等关系.在下文中 ,我们选择 Austin (1962) ,Searle (1996) 和Tho2mas(1985) 在这方面的研究进行讨论分析 ,以期归纳出语用学研究话语权力关系的一些特点.

2. 1 Austin 的研究

Austin 对语用学的贡献是他的言语行为理论 ;然而 ,他对言语行为的研究大部分是在区分言语行为(Austin 1962) .起初 ,他试图区分述谓句和施事句 ,后来转向将言语行为分成表述性言语行为 (locutionary act ,说话本身) 、施事性言语行为(illocutionary act ,与说话同时进行的做事) 、成事性言语行为 (perlocutionary act ,做事造成的结果) .言语行为三分说构成 Austin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 ,而其中的施事性言语行为 (简称施事行为) 又是其言语行为理论的中心 ,"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赋予有意义的话语一种'言语行为力量',即语力"(顾曰国 2002 :F26) .Austin 继续将施事行为分为5 种:评判行为 (verdictives) 、施权行为 (exerci2tives) 、承诺行为 (commissives) 、表态行为 (behabi2tives) 和论理行为 (expositives) .Austin 对施事行为的分类以英语的动词意义为标准.我们以施权行为为例说明他的分类标准.施权行为以言者的社会地位、身份为适切条件 ,表示实施权力 ,诸如任命、选举、命令、敦促、建议、警告等(Austin1962 :151) .对施权行为的确认 ,Austin 与确认其它施事行为一样运用了动词标准 ,即以动词意义来判 定施权行为.他列出的动词有appoint ,name , order , command , direct , sentence , fine , nomi2nate , warn 等(Austin 1962 :156) .显然 ,Austin 对施事行为的研究是建立在动词意义的基础之上的.Austin 的言语行为理论已经涉及到言者以言行事的权力.但是 ,话语权力在言语行为理论中被隐含在适切条件之中 ,并没有被充分阐释.而且,适切条件也只是一些约定俗成的条件 ,没有作为社会现象进行本质性的探讨 ,更没有将这些条件扩展到社会关系或机构权威.Austin 对权力关系研究的最典型特征在于他以动词词义为基础分类施事行为 ,从而将施事行为的力量建立在动词意义的基础之上 ; 换言之 , 言语行为的力量在Austin 看来很大程度上要靠动词

徒劳什么意思第二篇
《《爱的徒劳》》

爱的徒劳

(英)莎士比亚 著

朱生豪 译

剧中人物

腓迪南 那瓦国王

俾隆、朗格维、杜曼 国王侍臣

鲍益、马凯德 法国公主侍臣

唐·阿德里安诺·德·亚马多 一个怪诞的西班牙人 纳森聂尔 教区牧师

霍罗福尼斯 塾师

德尔 巡丁

考斯塔德 乡人

毛子 亚马多的侍童

管林人

法国公主

罗瑟琳、玛利娅、凯瑟琳 公主侍女

杰奎妮妲 村女

群臣、侍从等

地点

那瓦

第一幕

第一场 那瓦王御苑

国王、俾隆、朗格维及杜曼上。

国王 让众人所追求的名誉永远记录在我们的墓碑上,

使我们在死亡的耻辱中获得不朽的光荣;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名,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我们的生命可以终了,我们的名誉却要永垂万古。所以,勇敢的战士们——因为你们都是向你们自己的感情和一切俗世的欲望奋勇作战的英雄——我们必须把我们最近的敕令严格实行起来:那瓦将要成为世界的奇迹;我们的宫廷将要成为一所小小的学院,潜心探讨有益人生的学术。你们三个人,俾隆、杜曼和朗格维,已经立誓在这三年之内,跟我一起生活,做我的学侣,并且绝对遵守这一纸戒约上所规定的各项条文;你们的誓已经宣过,现在就请你们签下自己的名字;这样一来,谁要是破坏了这戒约上最细微的一枝一节,就可以让亲笔的字迹勾消他的荣誉。要是你们已经下了最大的决心,愿你们签下名字,无渝斯盟。

朗格维 我已经决定了。左右不过是三年的长斋;身体虽然憔悴,精神上却享受着盛宴。饱了肚皮,饿了头脑;美食珍馐可以充实肌肤,却会闭塞心窍。

杜曼 陛下,杜曼已经抑制了他的情欲,把世间一切粗俗的物质的欢娱丢给伧夫俗子们去享受。恋爱、财富和荣华把人暗中催老;我要在哲学中间找寻生命的奥妙。

俾隆 我所能够说的话,他们两人都已经说过了。我已经发誓,陛下,在这儿读书三年;可是其他严厉的戒条,例如在那时期以内,不许见一个女人,这一条我希望并不包括在内;还有每一星期中有一天不许接触任何食物,平常的日

子,每天只有一餐,这一条我也希望并不包括在内;还有晚上只许睡三小时,白天不准瞌睡,这一条我也希望并不包括在内,因为我一向总是从天黑睡到天亮,还要再把半个白昼当作黑夜。啊!这些题目太难,叫人怎么办得到?不看女人尽读书,不吃饭又不许睡觉!

国王 你在宣誓的时候,已经声明遵守这些条件了。 俾隆 请陛下恕我,我并没有发这样的誓。我只发誓陪着陛下读书,在您的宫廷里居住三年。

朗格维 除了这一点以外,俾隆,其余的条件你也都发誓遵守的。

俾隆 那么,先生,我只是开玩笑说说的。我倒要请问,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国王 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

俾隆 您的意思是说那些我们常识所不能窥察的事情吗?

国王 正是,那就是读书的莫大的报酬。

俾隆 好,那么我要发誓苦读,把天地间的奥秘勤搜冥索:当煌煌的禁令阻止我宴乐的时候,我要知道什么地方可以填满我的饥肠;当我们的肉眼望不见一个女人的时候,我要知道什么地方可以遇见天仙般的姑娘;要是我发了一个难以遵守的誓言,我要知道怎样可以一边叛誓,一边把我的信誉保全。要是读书果然有这样的用处,能够知道目前还不知道的东西,你尽可以命我发誓,我一定踊跃从命,决无二言。

国王 这些是学问途中的障碍,引导我们的智慧去追寻

无聊的愉快。

俾隆 一切愉快都是无聊;最大的无聊却是为了无聊费尽辛劳。你捧着一本书苦苦钻研,为的是追寻真理的光明;真理却虚伪地使你的眼睛失明。这就叫作:本想找光明,反而失去了光明;因为黑暗里的光明尚未发现,你两眼的光明已经转为黑暗。我宁愿消受眼皮上的供养,把美人的妙目姿情鉴赏,那脉脉含情的夺人光艳可以扫去我眼中的雾障。学问就像是高悬中天的日轮,愚妄的肉眼不能测度它的高深;孜孜矻矻的腐儒白首穷年,还不是从前人书本里掇拾些片爪寸鳞?那些自命不凡的文人学士,替每一颗星球取下一个名字;可是在众星吐辉的夜里,灿烂的星光一样会照射到无知的俗子。过分的博学无非浪博虚声;每一个教父都会替孩子命名。

国王 他反对读书的理由多么充足!

杜曼 他用巧妙的言辞阻善济恶!

朗格维 他让莠草蔓生,刈除了嘉谷!

俾隆 春天到了,小鹅孵出了蛋壳!

杜曼 这句话是怎么接上去的?

俾隆 各得其时,各如其分。

杜曼 一点意思都没有。

俾隆 聊以凑韵。

国王 俾隆就像一阵冷酷无情的霜霰,用他的利嘴咬死了春天初生的婴孩。

俾隆 好,就算我是;要是小鸟还没有啭动它的新腔,

为什么要让盛夏夸耀它的荣光?为什么要我喜爱流产的婴儿?我不愿冰雪遮掩了五月的花天锦地,也不希望蔷薇花在圣诞节含娇弄媚;万物都各自有它生长的季节,太早太迟同样是过犹不及。你们到现在才去埋头功课,等于爬过了墙头去拔开门上的键锁。

国王 好,那么你退出好了。回家去吧,俾隆,再会! 俾隆 不,陛下;我已经宣誓陪着您在一起;虽然我说了这许多话为无知的愚昧张目,使你们理竭词穷,不能为神圣的知识辩护,可是请相信我,我一定遵守我的誓言,安心忍受这三年的苦行。把那纸儿给我,让我一条一条读下去,在这些严厉的规律下面把我的名字签署。

国王 你这样回心转意,免去了你终身的耻辱!

俾隆 “第一条,任何女子不得进入离朕宫廷一哩之内。”这一条有没有公布?

朗格维 已经公布四天了。

俾隆 让我们看看违禁的有些什么处分。“如有故违,割去该女之舌示儆。”这惩罚是谁定出来的?

朗格维 不敢,是我。

俾隆 好大人,请问您的理由?

朗格维 她们看见了这样可怕的刑罚,就会吓得不敢来了。

俾隆 好一条禁止良好风尚的野蛮法律!“第二条,倘有人在三年之内,被发现与任何女子交谈,当由其他朝臣共同议定最严厉之办法,予以公开之羞辱。”这一条,陛下,您自

徒劳什么意思第三篇
《《雪国》:不畏徒劳只为美》

《雪国》:不畏徒劳只为美

作者:李柏林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5年第04期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我也跟着川端康成的指引来到了这个寂静清冷的国度,在这个飘雪的夜里。生活中所有的情绪琐事也在这一刻慢了下来,岛村就要到雪国了,而我也将随他一起去了。

这已不是我第一次读《雪国》,而我每次读它都在飘雪的夜里,不知是一种缘分还是一种巧合。

第一次读《雪国》是冲着句子去读的,大段的景色描写,虽没有惊世骇俗的箴言,却读到了山谷的空灵,驹子的纯洁。后来再读,才猛然间发现无可奈何的爱情,不敢挑破的真相,让那个国度充满忧伤。如今再读,才发现《雪国》是用来感受的,感受驹子与岛村不对等的爱情,感受这个国度的清冷寂静。

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窗外不停掠过的暮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舞蹈艺术研究者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村,与当地的艺伎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陷入爱恋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劳……

在岛村的思想中,爱情是短暂的,所以以朋友相待,才能长久,可驹子却固执地爱着岛村。第一次与第二次见面相隔199天,是驹子的思念;一年来一次也好,带夫人也好,是驹子的无奈;嘴里不断说着离开却不离开,是驹子的羞涩;三弦琴的《劝进帐》,是驹子的痴迷;在岛村要回东京的头一晚拉着他散步,是驹子的偏执……

这样坚韧的爱情,是岛村的灵魂无法承载的。两个灵魂迥然不同的人相恋,结局已定。岛村只是一次次被驹子的爱打动,却无法像驹子一样专心投入感情。岛村向往的不过是一种虚幻之美,就像叶子一般。

而叶子只是一种意境,是未融化的雪,是曾经的驹子。从岛村第二次来雪国,驹子成为艺伎,叶子便出现。驹子的变化越大,叶子的出现便越频繁。叶子的死是最好的结局,因为太美好的东西注定不会长久。那场大火,丧命的不仅是叶子,还有驹子的希望。而驹子的爱情,不过是火焚烧过后的一缕烟。

永远无法得到的都是美好的,而美好的都是短暂的,所以人生,不正是一场徒劳?雪国依旧有雪飘,而雪国的人却没了期待,一切仿佛都暗淡下去了。

我突然又想起第一次岛村和驹子见面的场景,岛村问,滑雪有什么意思,驹子说滑雪的姿态多优美啊。而驹子明知爱是最美的徒劳,却因为美好而奋不顾身。

我们总是不求结果地为爱前行,只为爱很美。合上书,夜已深,外面依旧有落雪,我想明早起床后,外面肯定如《雪国》般寂静美好,只是深夜里雪花飞舞的时刻,又有几人看见? 人生的历程,有太多事情难以预料,说不定结果,卜不定前途,但并不是事事都要有个定论。有时候,过程太美,是不是徒劳,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都似雪花,为了飞舞,不惜坠落。

【主持人语】

柏林的文字一向是很有灵性的。这篇文章恍如天空的白雪,浸染了一种美丽而悲凉的调子,字字纯净、忧伤地洒落,给人一种美感。在作者的读解中,《雪国》带给人的不仅是对“徒劳”的感伤,更有一种凄美的温柔,正如文章的标题一般:不畏徒劳只为美。段落之间,处处透露着柏林对人生的思索,足见这本书对她影响之深。

徒劳什么意思第四篇
《爱无徒劳》

爱无徒劳

张晓风

有一年,一位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医生到台湾南部及其偏远的小城去行医,他医好了一个穷苦的山地人,没有向他收一文钱。 那山地人回家,砍了一捆柴,走了三天的路,来到城里,把那一捆柴放在医生脚下。他不知道现代的生活里,已经没有“烧柴”这个项目,他的礼物和他的辛劳成了白费。

但事实却不然,在爱里没有什么是徒劳。那医生后来向人复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总是说:“在我行医的生涯中,从未收到过这样贵重、价昂的礼物。”

一捆柴,只是一捆荒山中的枯枝,但感谢的至诚,使它成为记忆中不朽的财富。

徒劳什么意思第五篇
《佛教中的“分别”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分别”是什么意思?

精选几位佛友答案如下:

答一:

所谓分别者,于事物起“相见”也。

何谓“相见”?相名可识——事物外部、内部反映出来的,可供人们认识的东西,叫做“相”;例如长、短,高、低,黑、白,好、坏,善、恶,是、非,人、物,山、水,风、幡,等等。由于观察这些外界事物的“相”,人的内心就有了“见”;又由于人的内心有了“见”,对于外界事物就不能舍“相”,外“相”内“见”,相互作用,轮转不停。例如,当遇到“风”时,你认为是“风”,这就是于“风”的“相”起了“见”,也叫作“分别”;当遇到“幡”时,你认为是“幡”,这就是于“幡”的“相”起了“见”,也叫作“分别”。

“分别”,还有个名字,叫做“心”。六祖遇到二僧争论“风”动、“幡”动时,慈悲开示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其中所说的“心”,就是“分别”。

我们凡夫都认为:这个能分别的东西就是我们的“心”。有“分别”就有“心”,有“心”就有“分别”。凡夫都害怕“无分别”,也就是害怕“无心”,都以为:人若是“无心”了,那就与泥塑木雕一样,没有了乐趣,甚至连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害怕、拒绝“无分别”。

其实,这个能“分别”的东西不是我们的“心”,它只是“心”上生起的幻影、黑云。自从把这个不是心的东西当成了心,我们就再也不认得那个真心了。“假心”当权,“真心”就如死了一般,生老病死无穷的

悲剧,从这里拉开了无尽的帷幕。(子曰:“哀莫大于心死!”) 妄心生,真心死;真心生,妄心死;真心、妄心,“势”不两立。人之所以修行学道,目的在于找到真心,归依于真心。是故六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如果一个人学法不是以识自本心为目的,那最后终归是徒劳无益的)。

要想识得本心,不可“以心识心”,唯须歇却妄心。要想歇却妄心,须要识得妄心的来龙去脉。妄心之来,来无所从;妄心之去,去无所至;妄心之住,不能自立。心不自心,由相故心。是故欲歇妄心者,必须破相也。守培法师说:“相若不破,心焉歇哉?相若破也,心焉不歇哉!”其中所说的"心",就是你提问的"分别"。(它本来不是心,也不应该被叫作心,只是因为一切众生坚执地认为它是心,所以佛祖们不得不随众生沟通之方便而权且把它叫作心)。

答二:

分别,就是一种妄想.

把人区分为男女,就是分别.把东西分成好坏,就是分别.你抬头知道这个是云,那个是太阳,就是把太阳和云区分开了,这就是分别.

我们要知道万事万物本不存在.既然不存在,也就同是虚空,是因为我们有了妄想,有因妄想深重,执着于事物的细节表面,硬把同样的事物区别开来,这是妄想坚固的表现.

比如我们吃食物.入了口,你区别哪个是哪个吗?吃的鱼,或是肉,还是脏东西,进了肚子里,都是一种饱的感觉,可见事物本身并无区别.食物就是食物,可是世人却食物分成了上千百万种,这样的食物有这样的口味,那样的食物有那样口味,有的还能卖那么高的价格,不过就是满足我们六根口舌鼻味那么些子幻觉.我们因为区别食物的好坏,就去追求好的食物.为了买好吃的,好喝的.为了那么十几分钟,几十分钟口舌的快乐,奔波一整天,忙着做了4个小时的饭,结果就是为了那10来分钟口舌的快乐.到底是获得还是失去呢?更有甚者,为了那些美味的食物,不惜违法犯罪,把性命都搭进去.其中所失,皆不都是从分别中来吗?

可见分别是造恶音,造念音.分别心不断,妄想不能除.分别心自内而说,是我们妄想坚固的表现,从外来谈,是我们六根受障的恶音.因为我们不断的去看,不断的去听,就会不断的产生分别.不断的去区分美丑好坏,带给我们无尽的烦恼.假设我们能够收住六根,就能有效的制服分别心. 我上大学的时候,很迷恋那些美丽的女同学.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同学就六神无主,每天什么事也做不下去,自习的时候也没心思学习,全盯着女同学看,结果带来无尽的痛苦.最后学了佛教,学会制服六根,不去看她们的脸,走路只看女同学的小褪到脚那里,就好比妙祥师父说的一样"眼观卧牛之地初方便".用了这种办法对峙.结果就不分别女人的美丑.因为腿和脚这些部位所有的女人都差不多,每天只看着地,不去看那些表情,脸,身体.心理一下就清净了.就没有烦恼了.可以很好的学习了.可见分别心,就是苦恼的种子.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对峙分别心

佛教中所讲的分别应该是主观态度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或择取上,不是平等或同等的对待,有远近亲疏,高低贵贱,好坏善恶的差别,比如有些人说保护动物或爱护动物就是有选择的,人们天天杀猪吃猪肉,猪就不受保护,还有老鼠也不会得到人们的爱护,这就是分别对待的。又比如,有的人对自己的东西很爱惜,而对他人或公共的东西就不那么在意,对家里的环境卫生也很讲究甚至到了洁癖,但对公共的环境卫生就不注意了,这也是分别对待。

因为众生不明白佛教的道理,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白万事万物的缘起和其中的因果,所以才有这样那样的分别,众生都是看到表面的形式,都是依自己的妄想执着来判断事物,众生局限于自己的五欲六尘,颠倒迷惑,分别就是众生特点。

答四:

佛法中说的分别不是指笼统的不去分别,比如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好看。佛法中的分别是指事物有分别,而我们却不执着于分别想。 意思是当我们在分别一个事务好坏善恶什么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内心里有个我们自认为的标准像。比如糖是甜的。有了这个标准像我们就有了对立象,比如药是苦的。如果我们执着这我们这个标准像,就等于同时执着一个对立象。我们执着此二象。这就是有分别心。于是我们的心智就被束缚。于是就有了苦。

相反,就是空性。不执着于那两种象。就得到快乐。

“分别”在佛教的语境中是指一个以我为出发感受待事物的心境。

佛教的涅槃说到底就是“无我”的境界,而分别则是“有我”,佛教中特别是大乘佛教认为有了分别心就达不到无我,也就不能实现涅槃。因此,分别心对于修行是无益的,被视为和妄想、执着等同的东西。

有了分别心,人就会心随境转,无法保持心境如水的状态。既是在有了分别心时,我们的心自然地就会随境而转变,随着冷、热、风、雨等外境的转变,我们的身心也都会起分别作用。而佛法是要求修行人是顺应环境而不随它转。要做到这一点,就是佛陀说的,要没有“分别心”。 所谓“分别”的含义,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徒劳什么意思第六篇
《常见惯用语详解》

常见惯用语详解

三字

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说自己表示谦虚,说别人表示

看不起别人。也说半瓶子醋。

闭门羹: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典出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下列不相见,以

闭门羹待之。”

步后尘: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又“步人后尘”。

拆墙角:比喻拆台。比喻从根本上损害别人。

唱高调:发表似乎高明但脱离实际的论调;说得很好听而不实际去做。

炒冷饭:本义将凉饭在锅中加温炒热;比喻重复已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没有新的内容。

撑门面:亦作"撑场面"。亦作"撑市面"。 谓维持外表上的排场和规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做

个样子。以显得自已很能干。

吃白食:白吃别人的饭,光吃饭不工作,吃东西不付钱,也指不务正业专靠讹诈为生。

吃独食:比喻独占利益,不让别人分享。

吃干醋:在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上产生嫉妒情绪;没由来地嫉妒。

吃干饭:谓只吃饭不干事或只会吃饭不会干事。“干饭”一词在安徽怀远一带指的是米饭。

出头鸟:有很多鸟,只有一只鸟能看见它的头,别的看不见头。为凡事好出风头的人,或看不清形

势,不懂得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人,有的事在这个时候不能做,尽管这件事情并不是坏事,但在这个时候做不合适。

穿小鞋:指背地里打击报复行为或是利用权势让人难堪的做法。

传家宝:原指家中世代相传的珍贵物品。比喻优良的传统或经验。

传声筒:喻指只会传达别人的话,自己却毫无主见的人。.犹言小广播,谓私下传播不该传播的或

不可靠的消息。

吹喇叭:比喻为上司或权势者吹嘘捧场。

吹牛皮:.用来比喻不自量力或信口开河说大话,言过其实。也指闲聊天。

搭错车:比喻盲目追随别人,参与不该参与的活动。

打白条:欠款单位给开的非正规收据或欠条,如用白纸、便签等。官员利用权力进行非正常业务走

后门,给开的条子,用条子办事,而不走正常的手续。

打冷枪:藏在暗处向没有防备的人突然开枪。比喻暗算别人。

打埋伏:比喻隐藏物资、人力或隐瞒问题。也指事先隐藏起来,待时行动。

打秋风:指假借各种名义向人家索取财物,或依仗与权势有某种关系,招摇撞骗,收受贿赂。出自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贤仆夫》:“当今北面官人,入则内贵,出则使臣,到所在打风打雨,你何不从之?”

大杂烩:用多种菜合在一起烩成的菜。也比喻把各种不同的事物胡乱拼凑在一起的混合体(含贬义)。 挡风墙:挡风的墙。比喻可用来遮挡或庇护的人或物。

挡箭牌:古代防御武器中可以抵挡刀箭用的盾牌,比喻推掉事情的借口或可掩护的东西。 垫脚石:供步行时踏脚的石头。比喻被别人借以向上爬的人或事物。

掉书袋:掉:摆动,摇动。讥讽人爱引用古书词句,卖弄才学。现在常常称那些说话好引经据典、

卖弄学问的人为“掉书袋”。

顶梁柱:指起非常重要作用的人或事物。

擎天柱:古代传说中能支持天的柱子。比喻能在困难局面下转危为安的重要人物。擎天柱 强调在

危难关头。而顶梁柱没有这个限制。

独角戏:也作“独脚戏”。最初指只有一个角色的戏,但后来衍变为多人,比喻一个人做一般不是

一个人能做的工作。

对台戏:亦称打对台。两个戏班为了竞争,同时演出同样的戏。比喻双方竞争的同类工作或事情。

也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

对胃口:(饭菜等)适合食欲;合口味;比喻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感兴趣。

恶作剧:故意与他人开玩笑、戏耍、互相捉弄的行为。此词带贬义。

二进宫:二进宫准确的意思是第二次进监狱,且第一次进监狱后被判徒刑。释放后,又干了违法的事,再次被逮捕入狱,等待审判或已被依法判刑。

发烧友:指对某种事物具有狂热爱好的一类人。

翻旧账:比喻把过去的矛盾、嫌隙等重提出来。

翻身仗:比喻使情况或局面完全改变的决定性行动。

放大炮:比喻说大话。也比喻发出猛烈抨击的言论。

放空炮:发射出去的炮弹未击中目标。比喻说话未达到目标。

飞毛腿:指跑的特别快的腿;指跑得特别快的人。

分水岭:将两个水域分开的山岭;两个盆地或流域之间高地分水脊或剖面。亦称“分水界”

分开两条水道或两个海岸的排水区域的脊线或分界线;常用来比喻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不同阶段之间的分界。

风凉话:打消别人积极性的嘲讽话。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8回:“况且没有把柄的事儿,给一

个低三下四的奴才含血喷人,自己倒站着听风凉话儿!”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二杆子:指人的脾气莽撞、火爆。

活地图:指对某地区地理情况很熟悉的人。(褒义词)

活教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有教育意义的人或事。

活字典:指字、词等知识很丰富的人。泛指对某一方面情况非常熟悉能随时提供情况、详细数据的

人。

火车头:比喻起带头作用或领导作用的人或事物。

火药味:比喻强烈的敌意或激烈的冲突气氛。

挤牙膏:比喻说话不爽快,经别人一步一步追问,才一点儿一点儿说。

脊梁骨:比喻起支撑作用的人或精神。

戳脊梁骨:背后揭他人的伤疤,说他人的短处。作谓语、定语;

夹生饭:指没熟透的饭。比喻没有彻底完成的事。

交学费:比喻增长经验知识所付出的代价。

金饭碗:比喻待遇非常优厚的职位。现在又比喻指在省级以上单位公务员的职位。

金凤凰:比喻美好的新事物。 亦杨 《嵖岈山飞出了金凤凰》:“瞧!你们都来了!嵖岈山可真是飞

出了金凤凰啦!” 陆文夫 《围墙》:“设计所的到会者都喜出望外,想不到金凤凰又出在鸡窝里!”

揪辫子:比喻抓住缺点,作为把柄。又叫抓辫子。

卷铺盖:比喻被解雇或辞去工作,离开工作地点。

掘墓人:比喻摧毁旧制度的人。

开倒车: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方向,向后倒退。

开快车:比喻尽可能快的加快工作速度。

开绿灯:开亮绿色的信号灯,表示准予通行。比喻允许或不禁止。

侃大山:方言中指漫无边际地聊天;闲聊。也作砍大山。含吹牛的意味。

扣帽子:又名贴标签、咒骂法或斗臭法,是一种非常基础的政治宣传与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典型的

人身攻击,让阅听人在还无法深入了解、思考之前就被负面的标签所影响、产生负面的情绪与认知,并产生抗拒。 由于扣帽子这个名称在文革时十分常用,所以不少人为了政治中立的

缘故而改用贴标签等相对较为中立的名称。

拉下脸:不高兴的样子。

拉下马:比喻把当权者赶下台。

拉下水:使之卷入。如:他会把你拉下水,如果你不比他服更长的刑期,那你就万幸了。

捞稻草:快要淹死的人,抓住一根稻草,想借此活命,比喻在绝境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 老夫子:旧社会称家馆或私塾的教师;清代称幕宾;称迂阔的不爱活动的知识分子。

老黄历:过时的历书。喻过去的情况或老办法、老规矩。

亮红灯:比喻受到警告或制止。

亮牌子:亮出牌子,比喻说出名字、表明身分等。

撂挑子:典故比喻丢下应该负担的工作不管。

留后路:比喻办事时为防失败而预留退路。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留后手:采取留有余地的办法。

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露头角:头角,指人的气概与才华;露头角,比喻人显露才能。

满堂彩:全场鼓掌,一致叫好。

满堂红:比喻全面胜利或到处兴旺。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红纸牌儿在当

中,点着几对满堂红。”

闷葫芦:比喻极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示 例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怎的又

合他皮松肉紧的谈了会子道学,又指东说西的打了会子闷葫芦呢?”比喻不爱说话的人。例子:他是个闷葫芦,一天到晚难得张口。

人们习惯于将消极怠工、只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称为“磨洋工”。

抹稀泥:比喻无原则地调解或折中。

莫须有:意为恐怕有,可能有,也许有。形容无中生有,罗织罪名。 出处 《宋史•岳飞传》:“狱之将

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用以表示凭空诬陷。

拿大头:出资或收益占一大部分

鸟兽散: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

158、拍马屁:用于讽刺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

159、拍胸脯:表示负责,敢打包票。

160、派不是:是指摘别人的过失。如:自己不认错,还派别人的不是。

161、攀高枝: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162、跑江湖:指旧时以卖艺、算卦、相面、卖药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求生活。

163、泡蘑菇:故意东拉西扯或纠缠来拖延时间。

164、泼冷水:比喻败别人的兴头,打击别人的热情。

165、破天荒: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现在用来指从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

的新鲜事。

166、齐步走:军事口令。号令队伍保持整齐的行列,并以整齐的步伐前进。

167、启示录:比喻爱生气的人

168、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青少年。

169、前奏曲:大型乐曲、歌剧等开幕、开场前所奏的乐曲。又称序曲、序奏曲。亦用以比喻事物

出现的先声。 丁玲 《向警予烈士给我的影响》:“他们在县城倡导各种新鲜事物,这是辛亥革命的前奏曲。”

170、墙头草:墙头草,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形容反复无常,见风使舵的小人。也用来形容,

那些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人,可以看作是“没原则”的代名词。

171、敲边鼓:喻从旁帮人说话.帮讲话的人向听者传达思想.(暗带些许贬义)。

172、敲门砖:比喻士人借以猎取功名的工具,一达目的,即可抛弃;.比喻谋求名利的手段。 173、敲竹杠:利用他人的弱点或找借口来索取财物或抬高价格。如:你怎么敲竹杠敲到我头上来

了?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

174、翘辫子:谑语,即死。清代男人也梳辫子,刽子手杀人时要把辫子提起,翘辫子也就成为杀头的

同义词 ,后来借指死亡。

175、翘尾巴:翘:向上昂起。比喻骄傲或自鸣得意。

176、清一色: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也可以形

容一模一样的若干事物,如"街上清一色地全是小汽车!"

177、晴雨表:预测天气晴雨的气压表。有时也喻指在事物发生前的征兆。

178、穷讲究:不切实际或没有必要的过分追求。

179、丘比特:一直被人们喻为爱情的象征。

180、秋老虎: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

交,持续日数约7-15天。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 181、裙带风:比喻依靠裙带关系勾结攀援的不正之风。

182、热剩饭:比喻重复已做过的事情。

183、肉中刺: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常与"眼中钉"连用).

184、孺子牛:《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那时"孺子牛"的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

185、入场券:1.进入比赛、演出、会议、展览会等公共活动场所的入门凭证。一般都印有或注明

时间、座次、票价或持券者应注意的事项。 2.喻指参加某种比赛的资格。

186、软骨头:比喻意志薄弱、没有骨气的人,甚至丧失气节的人。

187、软着陆:航天器经专门减速装置减速后,以一定的速度安全着陆的着陆方式。反之,航天器

未经减速装置减速,而以较大的速度直接冲撞着陆的方式称作硬着陆。

“软着陆”是相对于“硬着陆”方式而言的。通常有两种意思,一种是物理意义上的着陆,另

一种则是引申意义的着陆。

188、撒手锏:小说中搏斗时突然用锏投杀敌人的绝招,比喻在危急时拿出看家本领。

189、丧门星:爱争吵的人。比喻带来灾祸或者晦气的人。

190、煞风景:本义是损坏美好的景物,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也作

“杀风景”。

191、上坡路:1.由低处通向高处的道路。2.比喻向好的或繁荣的方向发展的道路。

192、上贼船:贼船,比喻罪恶团伙,陷入这种团伙叫“上贼船”

193、烧高香:向神佛虔诚烧香,比喻真诚地向人致谢。

194、伸手派:指自己不努力,专向国家或集体伸手索取的人。含贬义。

195、省油灯:古时一种节油的灯盏。后以比喻和善易处或胆小怕事的人。

196、试金石: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

可靠的检验方法。

197、试验田:进行农业试验的田地;比喻试点或试点工作。

198、是非窝:是非,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199、受气包:比喻经常被当做抱怨或泄愤对象的人。

200、书呆子: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

201、梳辫子:比喻把杂乱无章的事情理出头绪,归纳成为几条几款;

202、耍笔杆:用笔写文章。多含贬义。

203、耍花招:施展诡诈手段;卖弄小聪明;玩弄技巧。

204、摔跟头:因身体失去平衡而跌倒;

205、甩包袱:比喻去掉拖累自己的人或事物。

206、顺风耳:神话传说中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借指消息灵通的人;比喻广远的听觉能力;一种

传声器。可借以在较长距离间传达声波。

207、顺毛驴:是只能顺着你的心意来,不能将着你,否则,你就不会听别人的见解;

208、说梦话:1.梦呓﹐梦中说话。 2.引申为说昏愦的话。

209、撕破脸:<方言> 指双方因为矛盾或者其他原因,互相翻脸,并且欲彻底断绝关系。 210、死胡同:1.走不通的巷道。多喻绝路。

211、死老虎:比喻失去威势没有反抗力的人(贬义)。

212、死心眼:1.固执;不圆通。2.忠实不二。3.指死心眼儿的人。

213、送一程:陪送着走一段路程。比喻辅佐一段时间。

214、酸溜溜:形容酸的味道或气味;.形容文人言行迂腐的样子;装腔作势,忸怩作态的样子;形

容悲伤的感情;形容轻微忌妒的感觉;形容轻微酸疼的感觉。

215、台柱子:剧团里的主要舞台表演演员,比喻集体中挑大梁的人。

216、抬轿子:喻对他人的阿谀奉承;麻将赌博中两家或三家串通﹐使一家输钱;谓扶持新人 217、太上皇:①秦始皇追尊其父为太上皇,汉高祖亦尊其父为太上皇。历代传位于太子的皇帝,

自称太上皇。②比喻实际地位最高、操纵一切的人物;

218、套近乎:指用言语或送礼拉近关系。

219、踢皮球:1.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互相扯皮推委。

220、剃光头:1.比喻在评比﹑竞赛等活动中没有任何名次或一分未得。

221、替死鬼:比喻代人受过或受害的人。

222、替罪羊:古代犹太教在赎罪日用做祭品的羊,表示由它替人受罪,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223、挑大梁:指戏剧等艺术表演中担任主要角色或主要演员;泛指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

作:小字辈~。

224、铁将军:指锁门的锁(含诙谐意):~把门。

225、铁交椅:比喻稳定牢固的职务、地位。

226、铁脚板:指善于走路的脚,也指善于走路的人。

227、铁算盘:比喻精细的计算,也比喻很会计算的人。

228、同路人:一路同行的人,比喻在某一革命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追随或赞同革命的人。 229、透明度:指物体可透光线的程度。现多指人或事物对外公开从而让人了解的程度。 230、突破口:比喻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最有利的入手处。

231、土包子:指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含讥讽意)。

232、土皇帝:指盘踞一方的军阀或大恶霸。

234、退堂鼓: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做事中途退缩:有困难大家来克服,你可不能~。 235、拖后腿:比喻牵制、阻挠别人或事物使不得前进。

236、拓荒者:比喻从事新领域的研究或探索。

237、万金油:①药名,清凉油的旧称。 ②比喻什么都能做,但什么都不擅长的人。

238、万事通:什么事情都知道的人(含讥讽意)。也叫百事通。

239、忘年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240、文抄公:指抄袭文章的人(含戏谑意)。讥指抄袭剽窃他人文章的人。

241、窝里斗:家族或团体内部彼此钩心斗角。也说窝儿里斗。

242、窝里横:只敢在家里发横、不讲理。也说窝儿里横。

徒劳什么意思第七篇
《科学是什么》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为什么这么称呼呢?science的本来含义是系统知识,我想也许这样,科学在十九世纪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细了,即分成许多许多专业,而这些专业知识又不象其它知识那样是互不联系的。除了专业概念外,基础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样的,“科”的意思是分类或层次条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认为science对应“科学”还是比较合适的。 二、科学的严格定义 实际上,由于科学一词从来就没有严格定义过,所以会引起一系列的混乱和无谓的争论。比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中医是否是科学?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是什么?科学与宗教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而这些问题又是非常非常吸引人的问题。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尽早地给出恰当的定义以解决这些争议。下面先看看我根据现有教科书以及有些权威性论著上的定义改进的自认为非常严格的定义,然后再来讨论一下其确切的含义,争取学术界有个一致的认同。 定义——科学是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社会事业 该定义中“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该定语是自己加进去的,原因是为了明确科学的涵义,即明确科学是一个怎样的知识体系(我至今为止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书上为什么不敢明确地加上它)。其中“矛盾”当然是指逻辑矛盾。 “知识体系”是人们对科学的最初认识。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条理性和结构。这一点,任何一本经典著作都多少具有这种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数《几何原本》了。中国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条理的,也许是我不学无术,自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橘中秘》(一本棋书)。不过科学这种知识体系已不象某些知识体系那样规模那么小,讨论范围那么窄了,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其野心甚至企图包罗万象无所不及。这么大的体系仍要保持很强的条理和结构,这就显得与众不同了。但知识体系并不只有科学一种,所以必需明确科学是怎样的知识体系。定义中前面部分给出了限定,跳过一段再讨论。 很早有人就认识到了科学是一项社会事业,但其意义是随时代发展进一步深化的。而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们不易理解

的。知识表现在书本里怎么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呢?不能被别人理解,不能被别人重复验证,这本身就不叫知识,为什么还要强调其社会性呢?这是因为科学对知识的认识要远远比其它对其的认识严格。不管对巫师、宗教徒、平民还是科学家来说,知识都是指正确的陈述,正确的预见,即知识就是人认为的“真理”。但只有科学家才非常严格地审视“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语句(常称为公理)是否来源于直觉、实验或有充分理由,而且严密地审查推导过程中的任何细节,并考查其任一导出结论是否与实验或生活经验相冲突。而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许多的科学家的共同劳动,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随着科学的越来越发达,科学的复杂程度越高,其社会性也就越强。 “最逼近真理”是强调科学的特质,与其它相比,科学最强调怀疑,因为科学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觉为前提的。认为所有知识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虽然科学追求的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但毕竟主观世界与客观存在并不是一回事,知识再正确,也只是逼近对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观世界。比如说:理想气体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温常压下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因为这些气体分子的线度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而范德瓦尔斯对理想气体模型的修正也只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气那样的真实气体。科学家们懂得他们的理论一开始就是近似,所以他们从未指望从其理论导出的结论与真实世界无丝毫误差。所有的知识是人造的,是主观世界的产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只可能是比地球人更进化而已,他们也会有错。自然界的秘密存在于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样特点表现自己,但不会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达出来。可见用“最逼近真理”这一词项既强调科学的严密性,又强调了科学对世界的认识意义。 “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该定语反映了科学对完美的追求,强调了科学也有个成长过程。普通人犯错误是经常的,伟人也会犯错误,象牛顿、爱因斯坦和马克思这样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错误的理论。罗素的著作中,经常描写伟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节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马尔萨斯四年内添三个孩子;提倡无为的叔本华对晚来的荣誉欣喜若狂;被称为实验科学的始祖的培根则不知道为他治病的哈维发明血液大循环理论。伟人尚且如此,那么集所有伟人智慧的科学内容要想没有一点自相矛盾的暇点则十分困难,而且体系越大越难以没有错误,特别是新学科,需要时间的

检验。任何科学都有个成熟的过程。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科学也许是某种情境下的近似,在无限推广时就可能出现矛盾,而科学决不会装作没有看见,必定要去解决这一矛盾,使科学向前迈进。由迈克尔逊实验引起的相对论、由黑体辐射实验引起的量子力学以及理发师悖论引起的数学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后发展起来的。 我想,科学的如上定义用了最少的文字既把经典的科学含义表达了出来,又突出了科学的特点,明确了科学与其它的分界,概括了库恩的科学范式理论和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强调了科学的进化特征。 三、科学方法 要真正理解科学,仅弄清科学的定义是不够的。但也不是要掌握许多科学知识才能理解科学,想迅速理解科学的捷径,那只有掌握一些主要的科学方法。 科学就是求真,也就是如何获得真的陈述,经典的科学方法有两大类,即实验方法和理性方法,具体的说主要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将特殊陈述上升为一般陈述(或定律定理原理)的方法。经验科学来源于观察和实验,把大量的原始记录归并为很少的定律定理,形成秩序井然的知识体系,这就是经验科学形成的过程。可见怎样的归纳是有效的、可靠的,这是经验科学要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自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延生以来,从未停止过这方面的探索和争论。可以看到随着深入的研究,发现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远比演绎法复杂。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教育不敢注重科学方法的普及,使得大众接受科学知识和接受其它知识似乎一样,以致分不清什么是科学知识,什么是非科学的知识。这里无法严格的讨论归纳方法的完整内容,但为了说明下面的一系列问题,这里简单提些基础的归纳要点。 归纳法分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其中完全归纳法应用范围很小,因为对绝大多数事物,可观察的现象往往都是无穷的。所以实用的归纳法必然是不完全归纳法。其又分两种即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简单枚举法是不可靠的,只能得到或然性真理,因此科学归纳法是科学方法讨论的中心。 所谓科学归纳法又叫排除式归纳法,这种归纳法不一定要增加原始陈述,而是排除那些可应用于特定事例的可能假说。培根的“三表法”和穆勒“五法”都是这类型的。下面简单列出穆勒“五法”。注意,它们的前提是,只存在两类现象,每类只有三个元素,即a、b、c(现象)和A、B、C(原因),并都先假定了①只有一个出现a的条件(原因),②只有A、B、C是可能的条件(原因)。 1、契合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可

知,A是a的充分条件。如,例1: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2、差异法:a与AB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必要条件。如,例2:在一块麦地上既施氮肥(A)又浇水(B)又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3、契合差异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3: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进一步肯定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4、剩余法:已知B是b的条件(原因),C是c的条件(原因),abc与A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4:天文学家观察出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有倾斜现象(a、b、c),已知倾斜现象a、b是受两颗行星(A、B)的吸引,于是可以猜想还有一颗行星(C)影响天王星的轨道倾斜(c)。 5、共变法:A与a以同样方式发生变化,而BC则不以这种方式变化。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5:改变单摆的摆长(A)则单摆的周期(a)随之改变,但改变摆球的质量(B)和摆球的材料(C)则周期不变。则可以认为单摆的摆长(A)决定其周期(a)。 通过类似于上面穆勒五法的科学归纳,似乎能够不太费力地找到事物的因果关系,但事实上非常困难。就穆勒五法而言,最难满足的就是那两个预设的条件,第一个称决定论公设,量子力学和混沌学的出现真实世界中决定论系统并不是太多的,所以并不总能满足这预设。第二个称封闭系统公设,这在科学研究中最难满足的,比如,契合差异法虽然对决定论系统是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但只要系统较为复杂点,其封闭性就很难满足,对单摆这样的简单系统较容易搞清楚某现象(如周期)背后有哪些可能的原因(摆长、质量、材料等),但例3就不简单。影响麦田产量的可能原因其实有很多很多,因此实际研究决不象例3那样简单。 关于归纳说了这么多,实在出于无赖,让人们懂得归纳问题是科学的最大难题,要花很多时间的,但不强调这一点就不无法让人们理解科学。关于经验问题,现代哲学可能还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归纳问题上,主要还在经验科学的最基础问题上讨论,即如何描述现象,怎样的描述才是有意义的。现象学、逻辑实证论以及非常晦涩的语言哲学都停留

在这方面讨论。的确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最大的贡献也不是总结归纳法,而是强调怎样得到正确的原始陈述。原始陈述都不正确或无意义,则以后的归纳演绎就全是徒劳的。 演绎法:应用一般陈述(或公理定律定理原理)导出特殊陈述或从一种陈述导出另一种陈述的方法。乍看起来,演绎似乎不能得到新的东西,所以培根尖锐的批评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不是没有根据的。但如果改变观念,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是“新”,则就为发现演绎法的重要性。从牛顿把天上的星体运动与地上的苹果落地相联系到如今的大统一理论,可见物质现象的背后的确很可能有统一的本质,这样就完全可能用很少的陈述推导出对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的正确陈述。从这意义上说,“新”不一定指在旧体系之外的陈述,只要是另一种没见过的表述就是新,因为所有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陈述都可以放在一个科学体系内。 笛卡尔似乎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十分瞧不起培根,由他的努力终于建立起真正实用的理性大厦。他看到了数学的演绎力量,把古希腊的注重理性思维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在西方笛卡尔常被称为哲学之父、科学之父,我也非常赞同。严格的科学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从哥白尼,不是从培根、也不是从伽俐略,而是从笛卡尔。严格的说,没有数学就没有科学。任何一门科学,没有数学的参与,则很难说有效,更谈不上能成熟。 但数学常不被称为经验科学,甚至有时称为形而上学,因为数学往往是从几个公理出发演绎出的理论体系。如《几何原本》仅由五个公理就演绎出厚厚一本书来,而把其中第五公设变了变,又演绎出《罗氏几何》和《黎曼几何》。数学的公理往往来源于直觉,所以又常常被称为先验科学,其实它与经验科学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只是经验科学中的定律定理相对数学公理不那么直觉罢了。《欧氏几何》是对实际空间的研究,当然很容易直观得到几条公理了,《代数》、《数论》等仅是对数和方程进行研究当然也可能建立在几条直观的公理规则的基础上,但《相对论》要把时空物质都联系起来研究,则其定律定理就不是一目了然的了。数学被认为最抽象的,其实正是其抽象才认为基础,越是具体则研究对象涉及的因素越多。几何为什么是科学的基础,正是因为所有的事物都占空间,代数之所以是基础,是因为所有的概念必需量化后才能被精确研究。抽象有两层意思,一是事物某侧面的描述,二是难以理解难以想象。当然很多情况下这两层意思都有,因为对事物不完整的描述就不具体了,也就难以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64509.html

    上一篇:最新经典爱情语录

    下一篇:好段1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