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口服功效

| 述职报告 |

【www.guakaob.com--述职报告】

川贝母口服功效第一篇
《川贝的功效》

川贝母口服功效第二篇
《川贝的功效与作用》

川贝的功效与作: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功能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街、肺痿、肺痈、喉痹、乳痈。

川贝的作用:

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此外,川贝母与乌贼骨、甘草为散剂,即乌贝散,治疗胃溃疡有效。

川贝的药理作用:

川贝母是常用中药,传统的功效是润肺、止咳、化痰,而且自古至今用药只取其地下鳞茎。通过现代药理作用的研究,已发现其临床应用的新方向;通过对代用品及微量元素的研究,对解决自然资源匮乏、扩大药用来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1)镇咳作用 川贝母具有镇咳作用。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实验,组织培养川贝和野生川贝,3.0g/kg灌胃,30分钟时镇咳作用最强,止咳率大于50%,1小时后作用开始下降,直至2小时仍有显著作用;按1.5g/kg及3.0g/kg给药,止咳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组织培养川贝与商品川贝具有相似的止咳化痰效果。

川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经口给药,每鼠0.25~0.5mg,均有明显镇咳效果。自川西北地区野生及栽培的暗紫贝母中提出的总生物碱和贝母皂甙Ⅰ、Ⅱ、Ⅲ号,采用小鼠二氧化硫引咳法实验,生物碱未见镇咳作用;贝母皂甙Ⅱ号0.2g/kg灌胃,可明显延长小鼠咳嗽的潜伏期,表现镇咳效应。

另有学者用戊巴比妥钠15mg/kg及苯巴比妥钠75mg/kg给猫混合腹腔麻醉,电刺激喉上神经引出典型而稳定的咳嗽反应,经腹腔注射皖贝的醇提物4g/kg(生药),每隔20分钟按原条件刺激。结果显示,用药后猫的咳嗽强度和咳嗽次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60分钟产生显著的镇咳作用,持续2~3小时。皖贝与川贝比较,两者镇咳作用无显著差异;而皖贝与浙贝比较,前者的镇咳作用明显优于后者。故皖贝可作川贝的代用品。

(2)祛痰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家种、野生、组织培养的川贝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采用小鼠酚红排泌

法实验,家种及野生川贝母200%流浸膏25ml/kg,川贝母生物碱11.3mg/kg及贝母皂甙Ⅰ~Ⅲ号0.5mg/kg,均有较明显祛痰效果,其中以生物碱和皂甙Ⅲ号的作用较强。给小鼠腹腔注射3.9g/kg组培川贝和野生贝母水剂,也同样具有祛痰作用,给药后1小时为作用峰值,2小时后作用下降,按1.5g/kg及3.0g/kg给药,其祛痰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给予大鼠皖贝醇提物15g/kg(生药)灌胃或总甙26mg/kg口服,结果表明,给药后呼吸道分泌量显著增加,总甙最小有效量为12mg/kg,最大有效量为59mg/kg,在此范围祛痰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川贝碱具有降压作用。给猫静脉注射川贝碱4.2mg/kg可产生持久性血压下降并伴以短暂的呼吸抑制;西贝碱对麻醉犬也有降压作用;贝母碱及贝母碱宁极少量时可使血压上升。大量生物碱可致血压下降。

3.抗菌作用

川贝有一定的抗菌作用。2mg/l浓度时,能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

川贝母碱水浸剂(1∶25)在试管内对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

4.毒副作用

(1)急性毒性 皖贝母醇提物0.12mg/kg给猫腹腔注射,观察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均无异常改变。给予大、小鼠皖贝醇提物(或皖贝粉混悬液,相当于临床量的120倍)12g/kg灌胃,观察7天,结果大、小鼠全部活动如常,毛色、进食均在正常范围。小鼠皖贝醇提物灌胃最小致死量为40g/kg,为临床用药量的300多倍。

(2)长期毒性试验 豚鼠9只,家兔4只,用皖贝醇提物6g/kg连续灌胃20天,对气管、心、肝、肺、肾、脑、食管、胃肠、胰及肾上腺等作常规病理切片检查,见气管及支气管粘膜中杯状细胞大量增生肥大,管腔中的分泌物明显稀薄,其他脏器均未见异常变化

川贝母口服功效第三篇
《中药贝母有三种 功效各不同》

贝母是一种众所周知的止咳良药,应用贝母的成药也很多,如川贝枇杷止咳露、川贝秋梨膏等。目前常用的贝母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3种,其名字虽然相似,但功效却大不相同,购买时需加以注意。

中药贝母有三种 功效各不同

川贝母:虚证咳嗽

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作用,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所致之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咳,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此时可选用川贝母炖梨吃:取川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鸭梨一个,挖去梨核,将浸泡后的川贝母连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锅蒸一小时,加适量冰糖调味后食用。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已有服用川贝母出现过敏的报道,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浙贝母:实证咳嗽

如果症见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则应选择浙贝母。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尤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浙贝母最常用的方法为:浙贝母3~10克,水煎服,每日一次。

对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红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咳嗽患者,既可选择川贝母,也可选择浙贝母。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而对于素体热盛的小儿及青年人来说,最好选择浙贝母。

目前川贝母货源紧缺,价格较贵,如果处方上只是注明“贝母”的话,买到的多是浙贝母,购买时要看清楚。

川贝母、浙贝母虽然是止咳良药,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例如,风寒咳嗽的患者,咳嗽时伴有白色稀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应服用一些温性的药物以温肺化痰。而川贝母、浙贝母都是寒性的药物,此时服用无异于雪上加霜,会加重病情。

土贝母:解毒消痈

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作

川贝母口服功效第四篇
《川贝母的功效与营养知识的详细介绍》

使用提示:内服:煎汤,3至9克;研末,1至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川贝母知识介绍: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或甘肃贝母等的鳞茎。川贝母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1800至2400米的林中、灌丛下、草地、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暗紫贝母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200至4500米的草地上,分布于四川、青海等地;梭砂贝母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000至4700米的砂石地,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甘肃贝母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2800至4400米的灌木丛中或草地上,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采收季节因各地气候不同而异。野生者多在夏、秋季或积雪融化后杂草未长时采挖。用种子播种栽培的于第三年茎叶枯萎后采挖。用鳞茎及分割鳞茎繁殖的于次年采挖,清除泥土,晒干;阴雨天可烘干,烘温40℃至50℃为宜。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药材上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青贝”和”“松贝”,梭砂贝母药材习称“炉贝”。1.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至0.8厘米,直径0.3至0.9厘米。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至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2.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至1.4厘米,直径0.4至1.6厘米。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至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3.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至2.5厘米,直径0.5至2.5厘米。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均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川贝母营养分析:本品临床可单味研粉吞服,或与梨蒸服,并宜随症配伍。 川贝母适合人群: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不宜慎服。川贝母食疗作用: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质润泄散,降而微升;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虚劳久咳,肺热燥咳,肺痈吐脓,瘰疬结核,乳痈,疮肿。川贝母食物相克:川贝母反乌头、矾石、莽草,恶桃花。川贝母做法指导:1. 若久咳阴虚肺燥者,可与沙参、麦冬、生地等同用,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2. 若燥热咳嗽者,可与知母相合。3. 若痰热咳嗽者,可配黄芩、枇杷叶等,以清热化痰止咳。4. 痰火郁结之瘰疠,可与玄参、牡蛎等合用,以助软

坚散结之力。5. 凡热毒蕴结之疮痈、乳前,可与蒲公英、连翘、金银花等相配,以增添解毒消肿之功。6. 川贝与雪梨、冰糖同食,其化痰止咳、润肺养阴的效果更加明显。

川贝母口服功效第五篇
《川贝炖雪梨的功效》

川贝炖雪梨的功效

选购:

1. 川贝要选大小均匀的,比黄豆稍小一点,颜色为乳黄色,建议到大药房购买,最好压成粉末。

2. 梨的选择很有讲究,要选黄色的,不选青色的(青色的涩嘴,煮的时候不容易烂),多采用雪梨,用香梨、鸭梨、砀山梨、贡梨均可。

功效:

1、梨味甘,性寒,有清热、化痰、止咳的作用。

2、川贝母是一味中药,味苦、甘,食用的时候可以不吃。川贝母入肺、心经,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的作用。

3、冰糖,它的功效主要是用来调味,因为川贝母是很苦的。专家解释说,这里治疗的是热症,所以使用了冰糖。一般治疗寒症,比如痛经,就要用红糖,红糖是温热的。 川贝炖雪梨

用料:雪梨或鸭梨1个、川贝母6克、冰糖20克。

做法:1)将梨洗干净,从柄部切开,挖空去核;川贝母研成粉末。

2)将川贝母装入雪梨内,用牙签将柄部复原固定,放入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许水,隔水蒸30分钟。将熟透的梨和川贝母一起食用。据说取出后不要等它太凉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趁热,将梨和水全部吃光,效果真的是立竿见影。

川贝母蒸梨(专治:咳嗽 )

用料:雪梨或鸭梨一个,川贝母6克,冰糖20克。

制法服法:将梨于柄部切开,挖空去核,将川贝母研成粉未后。装入雪梨内,用牙签将柄部复原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时。 将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贝母一起食入。

功效主治:贝母为化痰止咳良药,与雪梨、冰糖并用,则起化痰止咳,润肺养阴功效。治疗久咳不愈,痰多,咽干,气短乏力。

注意事项:民间常用验方。婴儿久咳,多为慢性支气管炎,本方性味平和,对久咳体弱儿适用。复有外感者不宜用。本方以选用地道药材川贝母其效佳。

川贝母口服功效第六篇
《川贝》

川贝

百科名片

川贝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中文名称:川贝

外文名称: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别称:松贝母、乌花贝母

科:百合科

分布区域:四川、青海等地

记载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苏恭曰:“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之良,........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明确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内伤久咳以川贝为宜。 编辑本段分类

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2010版药典中又收录的太白贝母Fritillariataipaiensis P.Y. Li和瓦布贝母作为川贝的来源。

松贝

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松潘县附近,所以称为松贝。本品外形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因其如豆如珠,又称“珍珠贝”、“米贝”。表面类白色,外有鳞瓣2枚,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称“怀中抱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或小鳞叶1~2枚;顶端闭合,稍尖或钝圆,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习称“蒜泥点”或“蒜泥蒂”。质地坚硬且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

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青川县附近故称青贝。本品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

1.6cm。外层两枚鳞瓣大小形态相近,相对抱合,在顶端形成裂口。鳞瓣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底部钝圆。气微,味微苦。 炉贝

因其集散于打剑炉故名之。本品外形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在川贝中个体最大。外表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俗称“虎皮斑”。外层两枚鳞瓣,大小相近,在顶端形成略尖的裂口,内有小鳞叶及心芽。质地不如上两种川贝坚实,断面较粗糙。气微,味微苦。

编辑本段原植物

暗紫贝母

Fritillaria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百合科Liliaceae 川贝清肺止咳糖浆 别名:松贝母、乌花贝母。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多年生草本,高15~25cm。鳞茎

球形或圆锥形。茎直立,无毛,绿色或暗紫色。叶除最下部为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6~6.5cm,宽3~7mm,先端急尖。花单生于茎顶;深紫色,略有黄褐色小方格,有叶状苞片1,花被片6,长2.5~2.7cm,外轮3片近长圆形,宽6~9mm,内轮3片倒卵状长圆形,宽10~13mm,蜜腺窝不很明显;雄蕊6,花药近基着,花丝有时密被小乳突;柱头3裂,裂片外展,长0.5~1(~1.5)mm。蒴果长圆形,具6棱,棱上有宽约1mm的窄翅。花期6月,果期8月。 生于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 四川若尔盖、小金县、南川等县有少量栽培。

川贝母

别名:卷叶贝母 Fritillariacirrhosa D. Don──百合科Liliaceae 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态变化较大。鳞茎卵圆形。叶通常对生, 少数在中部兼有互生或轮生,先端不卷曲或稍卷曲。花单生茎顶,紫红色,有浅绿色的小方格斑纹,方格斑纹的多少,也有很大变化,有的花的色泽可以从紫色逐渐过渡到淡黄绿色,具紫色斑纹;叶状苞片3,先端稍卷曲;花被片6,长3~4cm,外轮3片宽1~1.4cm,内轮3片宽可达1.8cm, 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柱头裂片长3~5mm。蒴果棱上具宽1~1.5mm的窄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 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等省区。

甘肃贝母

别名:岷贝 熊胆川贝口服液

Fritillariaprzewalskii Maxim.──百合花Liliaceae 多年生草本,高20~30(~45)cm。鳞茎圆锥形。茎最下部的2片叶通常对生,向上渐为互生;叶线形,长3.5~7.5cm,宽3~4mm,先端通常不卷曲。单花顶生,稀为2花,浅黄色, 有黑紫色斑点;叶状苞片1,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花被片6,长2~3cm,蜜腺窝不明显;雄蕊6,花丝除顶端外密被乳头状突起;柱头裂片通常很短,长不到1mm,极少达2mm。蒴果棱上具宽约1mm的窄翅。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于海拔2800~4400m的灌木丛中或草地上。 分布于甘肃、四川和青海等省。

棱砂贝母

别名:炉贝、德氏贝母、阿皮卡(西藏)、雪山贝(云南)。 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百合科Liliaceae 多年生草本,高20~30(~40)cm。鳞茎长卵形。叶互生,较紧密地生于植株中部或上部1/3处,叶片窄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7cm,宽1~3cm,先端不卷曲。单花顶生,浅黄色, 具红褐色斑点;外轮花被片长3.2~4.5cm,宽1.2~1.5cm,内轮花被片比外轮的稍长而宽;雄蕊6; 柱头裂片长约1mm。蒴果棱上的翅宽约1mm,缩存花被常多少包住蒴果。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海拔3000~4700m的流砂滩上的岩石缝隙中。 分布于四川、云南、青海和西藏等省区。

太白贝母 太白贝母太白贝母多年生草本,高30~50cm。花黄绿色,无方格斑,花被片先端边缘有紫色斑带,叶关苞片不卷曲。鳞茎扁卵圆形或圆锥形,直径0.6~1.2cm,高4~8mm。表面白色,较光滑。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开裂,底部平整。味苦。

瓦布贝母 你见过如大蒜般大的贝母吗?它就是阿坝州特产药材,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蒜贝”的瓦布贝母。该品种由我国著名贝母专家唐心耀(原四川医学院药学系教授)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茂县瓦钵梁子发现并命名,经检测,其药用有效成分与药典收载的川贝母其它品种十分接近,且有的生化指标大大高于其它品种。随后,经过科研人员长期研究,野生驯化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并在茂县等地开展栽培示范与推广。

2009年8月,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专题审查,确定把瓦布贝母作为川贝母的新植物种来源收载进2010年新版《药典》。

编辑本段采制

挖季节因地而异,西北地区多在雪融后上山采挖;青海一带一般在7月采挖;四川、云南及甘肃地区约在5月间采挖。挖出后,洗净,用矾水擦去外皮;亦有用盐水浸泡后晒干或用木炭烘焙至干,然后用硫黄熏后再晒干。

编辑本段功能

暗紫贝母BulbusFritillariaeunibracteatae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本品是商品川贝母的主要来源。主销华东、华南地区并出口。

川贝母ulbusFritillariaecirrhosae主产于西藏南部至东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本品是商品川贝母的主要来源之一。主销华东、华南地区和部分出口。

甘肃贝母BulbusFritillariaeprzewalskii主产于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和南部以及四川西部。 梭砂贝母BulbusFritillariaedelavayi产于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德格等地者,色白、质实、粒匀,称白炉贝;产于昌都、四川巴塘和云南西部者,多黄色,粒大,质松,称黄炉贝,因具虎皮黄色,亦称虎皮贝,过去集散于打箭炉(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县),故名炉贝。主销华北。

【性味】性凉,甘平

【归经】入肺经、胃经

【功效】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

【主治】

【用法】 1、梨(水果)切片,川贝要砸成粉末,放在水里然后倒入川贝一起煮,煮30-40分钟就好了,把梨和汤一起喝了,最好加点冰糖或者蜂蜜,(因为冰糖是凉性的,蜂蜜本来就有润肺的作用)

2、用红梨,把红梨的顶去掉把川贝放进去再盖上,配白茅根30克,陈皮15克一起煮,等梨炖好了一起把梨和川贝一起吃掉,把药汁一起喝了。

3、川贝取粉直接白开水送服。

4、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可以在发作之前把川贝+蛤蚧+西洋参打粉装胶囊预防。效果不错。

5、用苹果,去掉苹果顶部,在把苹果的心挖掉,然后放入川贝和冰糖,在放到水中煮熟,熟后一起饮用。

编辑本段药理

川贝母是常用中药,传统的功效是润肺、止咳、化痰,而且自古至今用药只取其地下鳞茎。通过现代药理作用的研究,已发现其临床应用的新方向;通过对代用品及微量元素的研究,对解决自然资源匮乏、扩大药用来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1)镇咳作用 川贝母具有镇咳作用。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实验,组织培养川贝和野生川贝,3.0g/kg灌胃,30分钟时镇咳作用最强,止咳率大于50%,1小时后作用开始下降,直至2小时仍有显著作用;按1.5g/kg及3.0g/kg给药,止咳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组织培养川贝与商品川贝具有相似的止咳化痰效果。 川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经口给药,每鼠0.25~0.5mg,均有明显镇咳效果。自川西北地区野生及栽培的暗紫贝母中提出的总生物碱和贝母皂甙Ⅰ、Ⅱ、Ⅲ号,采用小鼠二氧化硫引咳法实验,生物碱未见镇咳作用;贝母皂甙Ⅱ号0.2g/kg灌胃,可明显延长小鼠咳嗽的潜伏期,表现镇咳效应。 另有学者用戊巴比妥钠15mg/kg及苯巴比妥钠75mg/kg给猫混合腹腔麻醉,电刺激喉上神经引出典型而稳定的咳嗽反应,经腹腔注射皖贝的醇提物4g/kg(生药),每隔20分钟按原条件刺激。结果

显示,用药后猫的咳嗽强度和咳嗽次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60分钟产生显著的镇咳作用,持续2~3小时。皖贝与川贝比较,两者镇咳作用无显著差异;而皖贝与浙贝比较,前者的镇咳作用明显优于后者。故皖贝可作川贝的代用品。

(2)祛痰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家种、野生、组织培养的川贝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采用小鼠酚红排泌川贝橘红喉片

法实验,家种及野生川贝母200%流浸膏25ml/kg,川贝母生物碱11.3mg/kg及贝母皂甙Ⅰ~Ⅲ号0.5mg/kg,均有较明显祛痰效果,其中以生物碱和皂甙Ⅲ号的作用较强。给小鼠腹腔注射3.9g/kg组培川贝和野生贝母水剂,也同样具有祛痰作用,给药后1小时为作用峰值,2小时后作用下降,按1.5g/kg及3.0g/kg给药,其祛痰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给予大鼠皖贝醇提物15g/kg(生药)灌胃或总甙26mg/kg口服,结果表明,给药后呼吸道分泌量显著增加,总甙最小有效量为12mg/kg,最大有效量为59mg/kg,在此范围祛痰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川贝碱具有降压作用。给猫静脉注射川贝碱4.2mg/kg可产生持久性血压下降并伴以短暂的呼吸抑制;西贝碱对麻醉犬也有降压作用;贝母碱及贝母碱宁极少量时可使血压上升。大量生物碱可致血压下降。

3.抗菌作用 川贝有一定的抗菌作用。2mg/l浓度时,能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川贝母碱水浸剂(1∶25)在试管内对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

4.毒副作用 (1)急性毒性 皖贝母醇提物0.12mg/kg给猫腹腔注射,观察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均无异常改变。给予大、小鼠皖贝醇提物(或皖贝粉混悬液,相当于临床量的120倍)12g/kg灌胃,观察7天,结果大、小鼠全部活动如常,毛色、进食均在正常范围。小鼠皖贝醇提物灌胃最小致死量为40g/kg,为临床用药量的300多倍。 (2)长期毒性试验 豚鼠9只,家兔4只,用皖贝醇提物6g/kg连续灌胃20天,对气管、心、肝、肺、肾、脑、食管、胃肠、胰及肾上腺等作常规病理切片检查,见气管及支气管粘膜中杯状细胞大量增生肥大,管腔中的分泌物明显稀薄,其他脏器均未见异常变化。

编辑本段鉴别

川贝母是一味名贵中药材。药用始载于明代的《滇南本草》一书。其主要功用适用于外感风热咳嗽、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的良药。由于其疗效卓著,药用需求量大,就有人用伪品来冒充川贝,因此必须认真加以识别其真伪。

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品种较多,可分为松贝、青贝、炉贝三种规格,其药材性状各有所区别。

松贝

呈卵圆形,颗粒大小均匀,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顶端稍尖、闭口。底部平,能直立放稳。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小鳞片被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留一新月形部分在外俗称“怀中抱月”。外表纯白色,有光泽。质地硬脆,粉性足。

青贝:呈扁球形,外层两鳞片大小相近。顶端开口,内有小鳞片数枚,颗粒多歪斜,不能直立放稳。外表呈浅黄白色,质地较松贝疏松,粉性。

炉贝:多呈棱形或圆锥形,颗粒大,形似马牙状,故俗称“马牙嘴”。质脆、粉性。这三种贝母均气微、味微苦。

伪品川贝

(1)山慈姑:又名土贝母、草贝母,外形与川贝母相似,但基部呈脐状凹入,有须根茎。表面呈黄白色川贝蛇胆柑(食品)

或黄棕色。光滑,不分瓣。质坚硬难折,断面角质。气微弱,味极苦而辛。本品含秋水仙碱,系有毒草药,内服过量可使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中医多外用冶痈肿、瘰和关节炎等症,与川贝母的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不同。

(2)光慈姑:亦名光姑子,药材呈圆锥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平,中央凹入。不分瓣。颗粒较松贝稍大。表面呈黄白色或浅棕色,光滑。一侧有条纵沟到顶端。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内有一圆锥形心。气微,味淡。

湖北贝母

为百合科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又称板贝。本品呈扁圆球形,高0.8~2.2cm,直径0.8~

3.5cm,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外层有鳞瓣2枚,肥厚,略呈肾形,或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顶端闭合或开裂。内有鳞叶2~6枚及干缩的残茎。基部内陷呈窝状,残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数须根。外层单瓣鳞叶呈元宝形,长2.5~3.2cm,直径1.8~2cm。质脆,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平贝

为百合科平贝母的干燥鳞茎。商品多来源于栽培,主产东北。本品外形扁球状,形如算盘珠,高0.5~1cm,直径0.6~2cm 。表面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外层有鳞叶两瓣,肥厚饱满,大小相近或一片较大,互相抱合,顶端微平或微凹入,稍开裂。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富粉性。平贝与川贝最大的区别在于平贝较川贝大,扁平不圆,色常不白,味苦。近来有用小粒平贝充松贝者,其直径仅约0.5cm,呈圆锥形,形似松贝,但顶端较圆,鳞叶两瓣大小亦极悬殊,大抱小,但小鳞叶仅呈米粒样,只在中部显现,多不到基部(不似松贝之怀中抱月形)。味苦。

伊贝

为百合科新疆贝母或伊犁贝母的干燥鳞茎。新疆贝母为扁球形,高0.5~1.5cm。表面类白色,光滑。外层鳞叶2瓣,月牙形,肥厚,大小相近而紧靠。顶端平展而开裂,基部钝圆,内有较大的鳞叶及残茎、心芽各1枚。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本品常混作青贝,应注意鉴别。伊犁贝母呈圆锥形,较大,表面稍粗糙,淡黄白色。外层鳞叶心脏形,肥大,一片较大,或近等大,抱合。顶端稍尖,少有开裂,基部微凹陷。

总之,伪品川贝与川贝的外形相似,但它们的药材性状均呈整块状,不分瓣。这是识别川贝真伪之重要特征。

编辑本段混伪品

常见的川贝混伪品有一轮贝母、东贝母及草贝母等,鉴别要点如下。

一轮贝母

本品呈扁球形,直径约1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外层鳞瓣多枚,肥厚,轮生,顶端开裂。中央有小鳞叶和心芽。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有毒。

东贝母

本品呈扁球形,直径1~2.5cm,高1~1.5cm。表面类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对合,中央有皱缩的小鳞叶2~3片及干缩的残茎。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

草贝母

主产于四川和云南,即丽江山慈菇的球茎,俗称为草贝母。有误当贝母服用造成死亡的事故发生。球茎呈短圆锥形,高1~1.5cm,直径0.8~2cm,顶端渐尖,底部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光滑;一侧有一处从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类白色或黄白色,味苦而麻,有大毒。

综上所述,松贝与青贝的明显区别在于松贝的两个鳞瓣大小悬殊而青贝的大小相近;炉贝个体最大,呈长圆锥形,色显黄白,或有“虎皮斑”。川贝均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另外,一轮贝母及草贝母均有毒,须格外注意。

产销

暗紫贝母BulbusFritillariaeunibracteatae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本品是商品川贝母

川贝母口服功效第七篇
《川贝母的功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6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