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回答就是行动含义

| 入党申请书 |

【www.guakaob.com--入党申请书】

篇一:《最简单的字最有力》

最简单的字最有力

《中国青年报》的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对事实的挖掘能力、背景的运用、现场的描写,其水平在国内同行堪称一流。但是,在写作上,他们也常常犯中国文人的通病:不善于使用最简单的字眼。作为一个记者,应该记住,最有力的文字是最简单的字眼。我们先来点评一下下面两篇稿件:

稿件1:

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3日 《中国科学家筹备第三次考察北极》

本报北京8月2日电(记者叶研)继1995年和1999年中国对北极两次成规模的科学考察之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决定组织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

此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目的是从亚洲大陆出发,跨越北冰洋到达北极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北极高纬度地区的科学考察途径,填补中国北极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区域空白和学科空白)。本次北极科学考察在拟订的研究计划中将包括遥感、测绘、冰雪、生态、地质和海洋等多个学科。

中国北极科学研究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生存环境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政治意义。1957年,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院士就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要研究极地。地球是一个整体,中国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环境的一部分,极地的存在和演化与中国有密切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了对南极大陆的科学考察,在南极大陆建立了中山站和长城站,大批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与南极研究的进展相比,中国对北极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部分科学家以不同方式进入了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在1995年和1999年组织了两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中国也已于1996年4月加入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但中国北极科学研究的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计划,是针对中国北极研究的现状并依据未来极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制订的。考察活动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2002年1月下旬开始实施,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完成由俄罗斯共青团岛(北纬81°,东经95°)至北极点全程约1000公里的徒步科学考察。如果进展顺利,可进一步完成徒步穿越北冰洋的科学考察(北极点至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北端哥伦比亚角的距离约800公里)。第二阶段,重点是在北冰洋沿岸的一些典型地区开展综合性科学考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前期调研工作已经完成。冰上队的救援、补给方案已经完全落实,订购的仪器设备陆续到位,队员的遴选及训练工作也将于近期展开。科考资金的筹集正在进行中,已有部分企业表示愿意与考察队合作。

点评:

《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3日 《中国科学家筹备第三次考察北极》(最好改为《中国科学家准备徒步行走1000公里到达北极点》)

本报北京8月2日电(记者叶研)继1995年和1999年中国对北极两次成规模的科学考察之后(这是背景材料,不是导语材料),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决定组织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作为导语的价值在哪里?北极在西方已经成了很普通的旅游项目,就象去西藏旅游)。

此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目的是从亚洲大陆出发,跨越北冰洋到达北极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什么是中国北极考察的国情?)的北极高纬度地区的科学考察途径,填补中国北极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区域空白和学科空白)(太抽象了)。本次北极科学考察在拟订的研究计划中将包括遥感、测绘、冰雪、生态、地质和海洋等多个学科。

中国北极科学研究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生存环境(太空了吧?)的重大(是不是扯得

太远了?)课题,具有重要(它具体将解决科学上什么样的难题?)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在哪里?)和政治意义(在哪里?)。1957年,中国著名(这个词用得太烂啦。李政道曾对媒体称他为著名科学家批评说,只有家喻户晓的人才可称为“著名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真的家喻户晓了,媒体就不称他为著名的。今天,媒体从来不称呼”著名的江泽民主席“、?)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院士就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要研究极地。地球是一个整体,中国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环境的一部分,极地的存在和演化与中国有密切关系。” (这个段落形容词、概念、排比句用得太多,读者不会留下任何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了对南极大陆的科学考察,在南极大陆建立了中山站和长城站,大批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形容词)高水平(笼统)的研究成果(抽象、不具体)。与南极研究的进展相比,中国对北极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部分科学家以不同方式进入了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在1995年和1999年组织了两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一批(笼统)重要(空洞的形容词)成果(不具体),中国也已于1996年4月加入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但中国北极科学研究的水平(抽象、不具体)与世界水平(什么是世界水平?没有解释)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不具体)。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计划,是针对中国北极研究的现状(不具体、无细节)并依据未来极地科学的发展趋势(空洞)制订的。考察活动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2002年1月下旬开始实施,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完成由俄罗斯共青团岛(北纬81°,东经95°)至北极点全程约1000公里的徒步科学考察(这才是这条新闻的卖点,和做导语的材料!)。如果进展顺利,可进一步完成徒步穿越北冰洋的科学考察(北极点至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北端哥伦比亚角的距离约800公里)。第二阶段,重点是在北冰洋沿岸的一些典型地区(没有解释)开展综合性科学考察(空),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如何进展?没有细节)。前期调研工作已经完成。冰上队的救援、补给方案已经完全落实,订购的仪器设备陆续到位,队员的遴选及训练工作也将于近期展开。科考资金的筹集(需要多少资金,没有交待)正在进行中,已有部分企业表示愿意与考察队合作。

稿件2:

《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3日《中国发布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计划》

本报北京8月2日电(记者蓝燕)卫生部今天发布了由国家30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制订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

艾滋病是当前全世界传播迅速、社会危害巨大、病死率极高且根治乏术的传染病,其在我国的流行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经静脉吸毒传播的迅猛势头未能得到遏制,经采供血传播的途径尚未阻断,违法手工采集和非法采集原料血浆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的领导对艾滋病在我国大规模流行的潜在危险和它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危害认识不足。

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去年底至今年初国务院组织国家30个部委制订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明确提出到2005年底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将艾滋病经临床输血传播的平均水平降低到1/10万以下,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控制在1/万~1/5万以下。

针对目前国内存在的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问题,计划提出,要在明年年底前坚决取缔非法采集血液或原料血浆点;对所有临床用血实行艾滋病病毒检测;85%以上的临床用血要由合法的采供血机构提供,不足部分由经批准的医疗机构自采自供;所有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必须由合法的单采血浆机构使用机械采集。

在今年年底之前,实行血液制品上市前的国家批签发制度。明年年底前,实行原料血浆投料后的核酸抽检。

据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中央财政今年将投资9.5亿元,建设中西部地区的血站。在2005最简单的回答就是行动含义

年底前,在中心血站覆盖不到的县,建成基层血站或中心血库。

同时,要在两年内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全员培训,以使全国70%的县(市)级以上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能够为这些人群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建立让全国至少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能在社区和家庭获得医疗和生活照顾。

鉴于任何检测手段和管理手段都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安全,国家将在明年底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和社会救助措施。

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国家将有计划地在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中间小范围地尝试毒品替代。 点评:

《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3日《中国发布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计划》(空洞、没有具体措施、没有新闻性,应改为《中国今年投资9.5亿遏制艾滋病》)

本报北京8月2日电(记者蓝燕)卫生部今天发布了由国家30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制订(有何新闻价值?)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新闻在哪里?)。 艾滋病是当前全世界传播迅速、社会危害巨大、病死率极高且根治乏术的传染病,其在我国的流行近年来(时间太抽象)呈快速增长趋势(具体感染和死亡人数?),经静脉吸毒传播的迅猛势头(人数?)未能得到遏制,经采供血传播的途径尚未阻断,违法手工采集和非法采集原料血浆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的领导对艾滋病在我国大规模流行的潜在危险和它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抽象、概念化)的危害认识不足(不具体)。

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去年底至今年初国务院组织国家30个部委制订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明确提出到2005年底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目前的人数是多少?);将艾滋病经临床输血传播的平均水平降低到1/10万以下,在艾滋病高发地区(在哪个省份和城市?)控制在1/万~1/5万以下。

针对目前国内存在的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具体的严重性在哪里?),计划提出,要在明年年底前坚决取缔非法采集血液或原料血浆点;对所有临床用血实行艾滋病病毒检测(这条新闻的卖点之一);85%以上的临床用血要由合法的采供血机构提供,不足部分由经批准的医疗机构自采自供;所有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必须由合法的单采血浆机构使用机械采集。

在今年年底之前,实行血液制品上市前的国家批签发制度。明年年底前,实行原料血浆投料后的核酸抽检。

据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中央财政今年将投资9.5亿元,建设中西部地区的血站(这条新闻最大的卖点,应该作为导语!)。在2005年底前,在中心血站覆盖不到的县,建成基层血站或中心血库。

同时,要在两年内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全员培训,以使全国70%的县(市)级以上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能够为这些人群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建立让全国至少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能在社区和家庭获得医疗和生活照顾(这条新闻的另一个卖点,同时要加背景:目前中国艾滋病患者的医疗和生活状况)

鉴于任何检测手段和管理手段都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安全,国家将在明年底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和社会救助措施。

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国家将有计划地在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中间小范围地尝试毒品替代。

新闻报道中出现大量的形容词、概念化等模糊语言这无不与中国记者的文风有关。有人说, 中国的语言文字不够精确, 如文言文就过于简练, 往往一词多义, 而失之模糊, 语

言文字是思维的表现, 那种“前列”“取得新进展”“新成就”的思维方式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相容。 还有人解释说, 这与中国文人传统上重理论、轻实践有关, 终日坐以论道, 口头上说要“格物致知”, 但仅止于言而不及于行, 这种脱离实际“格”出来的东西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

中国的记者,凡事喜欢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性报道。 这种报道往往很少去分析各个部分之内涵(如科学家颁奖大会,只报道领导人讲话和出席领导人名单,而很少篇幅报道获奖者个人或解释他们的科研成果)这种片面的综合性报道方法对事物的报道无法深入, 读者所得的印象也就是概貌而失去精微。 这种偏重综合而忽视具体分析的报道方法, 是中国官方媒体与西方记者的一个巨大区别。

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维尔写作6要素:

不要使用那些你常在报纸上看到的隐喻、明喻或其它比喻;

字用得越少越好,能用一个字表达,不用两个字;

能删除的字,一定要删除;

能使用主动语态,绝对不使用被动语太;

如果能使用日常词语,绝不使用外来语、科学名词或专业行话;

宁愿打破上述规矩,也不要写任何粗野语言。

长段落、长句子会把读者搞糊涂。一个段落最好只表达一个单元的思想。 简洁的思路是见解的写作的关键。乔治.奥威尔说,一个细心的作者在写每一句话时,必须问他自己至少五个问题:我在试图说什么?什么样的词语能表达它/什么样的形象或土语能表达得更清楚?这个形象是否很新鲜,能足以产生某种效果?我能否再把这句话写得更短一些?

因此,我们在写作新闻的时候,可否遵守下面这些原则:

1. 直截了当地写新闻导语,反对拐弯抹角地处理新闻。最重要的或最有意思的永远放

在导语里,最没有意思的永远放在故事的最后。坚决不写概括性导语;不要在导语中提供新闻背景提供.

2. 只有清晰的思想才能产生清晰的作品。只是思考你想要说的话,而且要尽可能地

把话说得简明;

3. 稿件的风格和色调。读者和听众关心的是你想要说什么,而不是你采用的是什么样

的风格。因此,你采用的写作风格或文章的色调的唯一目的必须是能诱惑读者把你的作品一口气读下去,而不是让他不想读你的作品;

4. 文章在格调上千万不要乏味。要采用一种真诚的、为广大的讲中国话的读者和听众

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形式。读这种文章,要让读者感觉到你正在他跟前,用一种普通的聊天方式与他亲切交谈,在这种交谈中,你选择的字眼必须是轻松但有力量的白话。一定要摆脱书生气的字眼,不要让读者感觉你在那里夸夸其谈地在演说或是在教育别人;最简单的回答就是行动含义

5. 使用常用的字,使用短词语。这些字词人们都能认识和理解。比如,应该使用:建

设,而不是建构;从理论上看,而不是从理论的层面分析;让,而不是允许;参加,而不是参与;穷国,而不是非发达国家。正如丘吉尔说的,“越短和越老的字眼是最好的字眼。”不需要的词。有些词只是给你的文章增加长度,什么作用也其不到。如果非要使用形容词,这种形容词必须是使你要表达的意思更精确。使用形容词去特别强调一件事事,要特别小心。比如,当使用“非常”“十分”“重大”这类形容词时,如果你把这种词删掉,看看会不会改变意思。“人民生活幸福”可能比“人民生活非常幸福”更有力量。

6. 不要使用累赘的词语:女性少年(女孩)、生存在下层社会的人(穷人)罢工行动、

荒原地区、大规模的工厂、天气条件等等。著名科学家、顶尖科学家、著名政治家、重要讲话、安全的避风港、给工业和农业部门的贷款、黑人社区、商业社区(商人们)、同行恋社区(同行恋者们)、重大成果(除非旁边还有一个渺小的成果)、增加透明度(公开)、 管理机构(政府)、国际社会(其他国家)。一句话,文字要简明。伏尔泰的一句名言:要想令人生厌,就什么也不要删除;

7. 避免使用术语和行话。不用自己头脑思考的记者总是爱使用术语和行话。一名出色

的记者不使用术语同样能准确地报道和描述一件事情。最需要避免使用的术语是那种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或知识面、或把某种毫无意义的东西披上一种严肃的面孔。尽量不要使用外来语,除非汉语中找不到替代词;

8. 使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而不是政府官员、新闻发言人、法官、律师使用

的语言。如:这些军人被指控犯有众多的侵犯人权的罪行。更有力的写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这些军人被指控犯有强奸和谋杀罪;

9. 永远要给你的新闻稿有一种清新的春风。要避免 陈腐、低劣的传统新闻问题。 今

天,越来越令读者、听众和观众生厌的是那些在文字上喜欢新潮的记者,这些记者对使用时髦的专业用语有特别的喜好。这些词或是从好莱坞进口大片上听来的、或是从比尔.盖茨在北大或是清华的演讲中拣来的、或是通过现代媒体从西方一个政客嘴里听到的、或是从一个只会背专业名词社会科学家那里学来的。 造句时,不要拖泥带水。段子要短。不要写:由于他死了,不得不埋葬他。法国《红与黑》的作者斯汤达说,“我认为写作只有一个规则:思路清晰,文字简练。”

篇二:《最简单的字最有力》

最简单的字最有力

《中国青年报》的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对事实的挖掘能力、背景的运用、现场的描写,其水平在国内同行堪称一流。但是,在写作上,他们也常常犯中国文人的通病:不善于使用最简单的字眼。作为一个记者,应该记住,最有力的文字是最简单的字眼。我们先来点评一下下面两篇稿件:

稿件1:

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3日 《中国科学家筹备第三次考察北极》

本报北京8月2日电(记者叶研)继1995年和1999年中国对北极两次成规模的科学考察之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决定组织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最简单的回答就是行动含义

此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目的是从亚洲大陆出发,跨越北冰洋到达北极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北极高纬度地区的科学考察途径,填补中国北极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区域空白和学科空白)。本次北极科学考察在拟订的研究计划中将包括遥感、测绘、冰雪、生态、地质和海洋等多个学科。 中国北极科学研究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生存环境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政治意义。1957年,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院士就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要研究极地。地球是一个整体,中国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环境的一部分,极地的存在和演化与中国有密切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了对南极大陆的科学考察,在南极大陆建立了中山站和长城站,大批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与南极研究的进展相比,中国对北极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部分科学家以不同方式进入了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在1995年和1999年组织了两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中国也已于1996年4月加入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但中国北极科学研究的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计划,是针对中国北极研究的现状并依据未来极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制订的。考察活动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2002年1月下旬开始实施,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完成由俄罗斯共青团岛(北纬81°,东经95°)至北极点全程约1000公里的徒步科学考察。如果进展顺利,可进一步完成徒步穿越北冰洋的科学考察(北极点至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北端哥伦比亚角的距离约800公里)。第二阶段,重点是在北冰洋沿岸的一些典型地区开展综合性科学考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前期调研工作已经完成。冰上队的救援、补给方案已经完全落实,订购的仪器设备陆续到位,队员的遴选及训练工作也将于近期展开。科考资金的筹集正在进行中,已有部分企业表示愿意与考察队合作。

点评:

《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3日 《中国科学家筹备第三次考察北极》(最好改为《中国科学家准备徒步行走1000公里到达北极点》)

本报北京8月2日电(记者叶研)继1995年和1999年中国对北极两次成规模的科学考察之后(这是背景材料,不是导语材料),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决定组织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作为导语的价值在哪里?北极在西方已经成了很普通的旅游项目,就象去西藏旅游)。

此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目的是从亚洲大陆出发,跨越北冰洋到达北极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什么是中国北极考察的国情?)的北极高纬度地区的科学考察途径,填补中国北极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区域空白和学科空白)(太抽象了)。本次北极科学考察在拟订的研究计划中将包括遥感、测绘、冰雪、生态、地质和海洋等多个学科。

中国北极科学研究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生存环境(太空了吧?)的重大(是不是扯得太远了?)课题,具有重要(它具体将解决科学上什么样的难题?)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在哪里?)

和政治意义(在哪里?)。1957年,中国著名(这个词用得太烂啦。李政道曾对媒体称他为著名科学家批评说,只有家喻户晓的人才可称为“著名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真的家喻户晓了,媒体就不称他为著名的。今天,媒体从来不称呼”著名的江泽民主席“、?)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院士就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要研究极地。地球是一个整体,中国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环境的一部分,极地的存在和演化与中国有密切关系。” (这个段落形容词、概念、排比句用得太多,读者不会留下任何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了对南极大陆的科学考察,在南极大陆建立了中山站和长城站,大批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形容词)高水平(笼统)的研究成果(抽象、不具体)。与南极研究的进展相比,中国对北极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部分科学家以不同方式进入了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在1995年和1999年组织了两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一批(笼统)重要(空洞的形容词)成果(不具体),中国也已于1996年4月加入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但中国北极科学研究的水平(抽象、不具体)与世界水平(什么是世界水平?没有解释)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不具体)。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计划,是针对中国北极研究的现状(不具体、无细节)并依据未来极地科学的发展趋势(空洞)制订的。考察活动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2002年1月下旬开始实施,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完成由俄罗斯共青团岛(北纬81°,东经95°)至北极点全程约1000公里的徒步科学考察(这才是这条新闻的卖点,和做导语的材料!)。如果进展顺利,可进一步完成徒步穿越北冰洋的科学考察(北极点至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北端哥伦比亚角的距离约800公里)。第二阶段,重点是在北冰洋沿岸的一些典型地区(没有解释)开展综合性科学考察(空),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如何进展?没有细节)。前期调研工作已经完成。冰上队的救援、补给方案已经完全落实,订购的仪器设备陆续到位,队员的遴选及训练工作也将于近期展开。科考资金的筹集(需要多少资金,没有交待)正在进行中,已有部分企业表示愿意与考察队合作。

稿件2:

《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3日《中国发布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计划》

本报北京8月2日电(记者蓝燕)卫生部今天发布了由国家30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制订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

艾滋病是当前全世界传播迅速、社会危害巨大、病死率极高且根治乏术的传染病,其在我国的流行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经静脉吸毒传播的迅猛势头未能得到遏制,经采供血传播的途径尚未阻断,违法手工采集和非法采集原料血浆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的领导对艾滋病在我国大规模流行的潜在危险和它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危害认识不足。

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去年底至今年初国务院组织国家30个部委制订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明确提出到2005年底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将艾滋病经临床输血传播的平均水平降低到1/10万以下,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控制在1/万~1/5万以下。

针对目前国内存在的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问题,计划提出,要在明年年底前坚决取缔非法采集血液或原料血浆点;对所有临床用血实行艾滋病病毒检测;85%以上的临床用血要由合法的采供血机构提供,不足部分由经批准的医疗机构自采自供;所有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必须由合法的单采血浆机构使用机械采集。

在今年年底之前,实行血液制品上市前的国家批签发制度。明年年底前,实行原料血浆投料后的核酸抽检。

据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中央财政今年将投资9.5亿元,建设中西部地区的血站。在2005年底前,在中心血站覆盖不到的县,建成基层血站或中心血库。

同时,要在两年内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全员培训,以使全国70%的县(市)级以上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能够为这些人群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建立让全国至少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能在社区和家庭获得医疗和生活照顾。

鉴于任何检测手段和管理手段都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安全,国家将在明年底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和社会救助措施。

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国家将有计划地在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中间小范围地尝试毒品替代。

点评:

《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3日《中国发布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计划》(空洞、没有具体措施、没有新闻性,应改为《中国今年投资9.5亿遏制艾滋病》)

本报北京8月2日电(记者蓝燕)卫生部今天发布了由国家30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制订(有何新闻价值?)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新闻在哪里?)。

艾滋病是当前全世界传播迅速、社会危害巨大、病死率极高且根治乏术的传染病,其在我国的流行近年来(时间太抽象)呈快速增长趋势(具体感染和死亡人数?),经静脉吸毒传播的迅猛势头(人数?)未能得到遏制,经采供血传播的途径尚未阻断,违法手工采集和非法采集原料血浆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的领导对艾滋病在我国大规模流行的潜在危险和它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抽象、概念化)的危害认识不足(不具体)。

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去年底至今年初国务院组织国家30个部委制订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明确提出到2005年底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目前的人数是多少?);将艾滋病经临床输血传播的平均水平降低到1/10万以下,在艾滋病高发地区(在哪个省份和城市?)控制在1/万~1/5万以下。

针对目前国内存在的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具体的严重性在哪里?),计划提出,要在明年年底前坚决取缔非法采集血液或原料血浆点;对所有临床用血实行艾滋病病毒检测(这条新闻的卖点之一);85%以上的临床用血要由合法的采供血机构提供,不足部分由经批准的医疗机构自采自供;所有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必须由合法的单采血浆机构使用机械采集。

在今年年底之前,实行血液制品上市前的国家批签发制度。明年年底前,实行原料血浆投料后的核酸抽检。

据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中央财政今年将投资9.5亿元,建设中西部地区的血站(这条新闻最大的卖点,应该作为导语!)。在2005年底前,在中心血站覆盖不到的县,建成基层血站或中心血库。 同时,要在两年内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全员培训,以使全国70%的县(市)级以上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能够为这些人群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建立让全国至少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能在社区和家庭获得医疗和生活照顾(这条新闻的另一个卖点,同时要加背景:目前中国艾滋病患者的医疗和生活状况)

鉴于任何检测手段和管理手段都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安全,国家将在明年底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和社会救助措施。

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国家将有计划地在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中间小范围地尝试毒品替代。 新闻报道中出现大量的形容词、概念化等模糊语言这无不与中国记者的文风有关。有人说, 中

国的语言文字不够精确, 如文言文就过于简练, 往往一词多义, 而失之模糊,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表现, 那种“前列”“取得新进展”“新成就”的思维方式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相容。 还有人解释说, 这与中国文人传统上重理论、轻实践有关, 终日坐以论道, 口头上说要“格物致知”, 但仅止于言而不及于行, 这种脱离实际“格”出来的东西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

中国的记者,凡事喜欢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性报道。 这种报道往往很少去分析各个部分之内涵(如科学家颁奖大会,只报道领导人讲话和出席领导人名单,而很少篇幅报道获奖者个人或解释他们的科研成果)这种片面的综合性报道方法对事物的报道无法深入, 读者所得的印象也就是概貌而失去精微。 这种偏重综合而忽视具体分析的报道方法, 是中国官方媒体与西方记者的一个巨大区别。

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维尔写作6要素:

不要使用那些你常在报纸上看到的隐喻、明喻或其它比喻;

字用得越少越好,能用一个字表达,不用两个字;

能删除的字,一定要删除;

能使用主动语态,绝对不使用被动语太;

如果能使用日常词语,绝不使用外来语、科学名词或专业行话;

宁愿打破上述规矩,也不要写任何粗野语言。

长段落、长句子会把读者搞糊涂。一个段落最好只表达一个单元的思想。 简洁的思路是见解的写作的关键。乔治.奥威尔说,一个细心的作者在写每一句话时,必须问他自己至少五个问题:我在试图说什么?什么样的词语能表达它/什么样的形象或土语能表达得更清楚?这个形象是否很新鲜,能足以产生某种效果?我能否再把这句话写得更短一些?

因此,我们在写作新闻的时候,可否遵守下面这些原则:

1. 直截了当地写新闻导语,反对拐弯抹角地处理新闻。最重要的或最有意思的永远放在导语里,最没有意思的永远放在故事的最后。坚决不写概括性导语;不要在导语中提供新闻背景提供.

2. 只有清晰的思想才能产生清晰的作品。只是思考你想要说的话,而且要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明;

3. 稿件的风格和色调。读者和听众关心的是你想要说什么,而不是你采用的是什么样的风格。因此,你采用的写作风格或文章的色调的唯一目的必须是能诱惑读者把你的作品一口气读下去,而不是让他不想读你的作品;

4. 文章在格调上千万不要乏味。要采用一种真诚的、为广大的讲中国话的读者和听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形式。读这种文章,要让读者感觉到你正在他跟前,用一种普通的聊天方式与他亲切交谈,在这种交谈中,你选择的字眼必须是轻松但有力量的白话。一定要摆脱书生气的字眼,不要让读者感觉你在那里夸夸其谈地在演说或是在教育别人;

5. 使用常用的字,使用短词语。这些字词人们都能认识和理解。比如,应该使用:建设,而不是建构;从理论上看,而不是从理论的层面分析;让,而不是允许;参加,而不是参与;穷国,而不是非发达国家。正如丘吉尔说的,“越短和越老的字眼是最好的字眼。”不需要的词。有些词只是给你的文章增加长度,什么作用也其不到。如果非要使用形容词,这种形容词必须是使你要表达的意思更精确。使用形容词去特别强调一件事事,要特别小心。比如,当使用“非常”“十分”“重大”这类形容词时,如果你把这种词删掉,看看会不会改变意思。“人民生活幸福”可能比“人民生活非常幸福”更有力量。

6. 不要使用累赘的词语:女性少年(女孩)、生存在下层社会的人(穷人)罢工行动、荒原地区、大规模的工厂、天气条件等等。著名科学家、顶尖科学家、著名政治家、重要讲话、安全的避风港、给工业和农业部门的贷款、黑人社区、商业社区(商人们)、同行恋社区(同行恋者们)、重

大成果(除非旁边还有一个渺小的成果)、增加透明度(公开)、 管理机构(政府)、国际社会(其他国家)。一句话,文字要简明。伏尔泰的一句名言:要想令人生厌,就什么也不要删除;

7. 避免使用术语和行话。不用自己头脑思考的记者总是爱使用术语和行话。一名出色的记者不使用术语同样能准确地报道和描述一件事情。最需要避免使用的术语是那种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或知识面、或把某种毫无意义的东西披上一种严肃的面孔。尽量不要使用外来语,除非汉语中找不到替代词;

8. 使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而不是政府官员、新闻发言人、法官、律师使用的语言。如:这些军人被指控犯有众多的侵犯人权的罪行。更有力的写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这些军人被指控犯有强奸和谋杀罪;

9. 永远要给你的新闻稿有一种清新的春风。要避免 陈腐、低劣的传统新闻问题。 今天,越来越令读者、听众和观众生厌的是那些在文字上喜欢新潮的记者,这些记者对使用时髦的专业用语有特别的喜好。这些词或是从好莱坞进口大片上听来的、或是从比尔.盖茨在北大或是清华的演讲中拣来的、或是通过现代媒体从西方一个政客嘴里听到的、或是从一个只会背专业名词社会科学家那里学来的。 造句时,不要拖泥带水。段子要短。不要写:由于他死了,不得不埋葬他。法国《红与黑》的作者斯汤达说,“我认为写作只有一个规则:思路清晰,文字简练。”

篇三:《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最简单的回答就是行动含义

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

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

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

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最简单的回答就是行动含义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

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家长的十个坏习惯会毁掉孩子家庭教育

为什么父母的苦心付出不能得到优良的回报,当真我们的孩子都是白眼狼吗?如果你是一个充满困惑的家长,又或者你是一个不希望未来遭遇这种困惑的家长,请你和我们一起,拨开这团困惑的迷雾,看到迷雾后面藏着的真相——中国完形教育著名的亲子教练陈鹏宇老师,经过大量案例的积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为是的爱毁掉原本自信快乐的孩子的十条共性问题,您不妨对照一看。

篇四:《激励人上进的格言 最简短的回答是行动》

1、最简短的回答是行动。
2、最好的救助是自救。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与其咒咒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激励人上进的格言 最简短的回答是行动
5、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6、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7、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8、我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我们要向大自然索取。
9、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10、书山有路勤为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93965.html

    上一篇:申请书范文(1)

    下一篇:当兵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