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 工作计划 |

【www.guakaob.com--工作计划】

保育员在幼儿园中的地位(篇一)
《幼儿园保育员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园保育员的现状及对策

[论文提要]

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响幼儿健康成长和日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保育员是实施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主要人员,保育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保育工作的发展。本文从提高幼儿在园生活质量,提升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出发,对二连市部分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如保育员队伍素质不高,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保育员地位偏低,不利于保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认识不足,未建立系统的保育评估体系。同时就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重新认识保育内涵,形成保育理念(“三维健康模式”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保育队伍建设,提高保育员整体素质;建立评估体系,规范保育员管理。

[关键词] 幼儿园保育员 问题现状 对策 三维健康模式 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保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培养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保育工作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日后发展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保育员是实施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主要人员,也是影响保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切实提高幼儿在园生活质量,提升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本人对我市幼儿园保育员的工作现状作了调查,并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了认真思考和研究,现就此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问题现状

1、保育员队伍素质不高,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

“二连市部分幼儿园保育员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

①保育员的在岗年龄趋于中老年,年龄结构不合理。

②保育员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初中初中以下学历居多,下岗安置人员占有一定比例。

③保育员的非正式编制占有比例较大,会给工作带来不稳定因素。

④保育老师的培训、再培训机会很少,无论是幼教理论素养,还是业务能力都难以提高。保育工作往往凭借经验或照搬他人操作方式,随意性大。

这些现状可以看出,保育员队伍的素质与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已不相适应,文化层次的偏低,队伍的不稳定,加之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操作要求,保育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幼儿园保教质量难以提高,制约了当前幼儿教育高速度、高标准、高层次的发展。

2、保育员地位偏低,不利于保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幼儿园在班级教养人员的配置上,往往有教师和保育员之分,而无论是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还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中,对保育员文化素质的要求都比对教师的要求低。因此保育员容易产生一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现阶段,由于教师和保育员工作职责的分工,往往把教师看作幼儿园的主力军,在受尊重程度上和工资收入上都远比保育员高。正规学校毕业的幼儿教师宁肯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做保育员工作,究其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在

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以教师为主,保育员为辅的等级观念。这种状况导致保育员工作热情不高,很少有意识的去考虑每项工作中的保育和教育的价值。

3、认识不足,未建立系统的保育评估体系。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工作重心仍以教学为主,很少开展保育研究,“保教并重”的原则未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观摩教育活动,很少涉及其保育能力的,对于幼儿园的评估,其保育权重也偏低。于是原本应该特别重视的保育工作当作了附带工作,这也是导致保育员现状的直接原因。许多幼儿园,教师竞聘落岗后转岗当保育员,保育员的上岗要求随意性较大,这些都说明对保育的认识不够,观念陈旧,管理不规范。

幼儿正处于发展之中,是一个个正在发展的个体。保育一方面要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要适应人的后继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个体发展的需要。这些都是已经形成共识的问题。面对时代发展的需要,保育员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包括理论及实际操作水平),如何提高和转变她们的保育观念,提高她们的知识层次,拓宽她们的工作思路,熟练她们的操作技能;管理层如何建立系统的保育评估体系,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等,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认真地探讨。

二、对策与建议

1、重新认识保育内涵,形成保育理念。

①“三维健康模式”的理念

随着对健康概念认识的变化,卫生保健的科学基础也不只停留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之上,而是在注意生物因素的同时注意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卫生保健模式已由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一转变有利于人们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诸多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中全面考察健康问题。对幼儿实施保育,同样应以健康“三维模式”为核心,涉及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在保育幼儿身体的同时保育心灵,既促进身体的健康,又促进心理

和社会适应的良好发展。我们对幼儿实施的是全面的保育。儿童是整体的人,其发展既有自身规律,又具有整体性。在保育过程中要以整体的人的观点来看待幼儿。

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保育过程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无论在生活设施设备的提供,还是保育的操作行为都要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为本,创设和提供增进幼儿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和宽松、和谐的人际心理环境,重视幼儿的心理需要,切实提高幼儿生活质量。假设我们将原来午餐地点在教室改设为餐厅,并且将整洁明亮的餐厅布置成肯德基餐厅、自助餐厅的样式,午餐时教师、保育员穿上漂亮的服务员衣服,播放午餐音乐,幼儿在舒适、富有情趣的餐厅享受教师、保育员亲切的服务,色香味美的佳肴,这样一个简单的吃,就蕴涵了全新的保育理念。再如,如果我们将非常传统的统一供量、统一内容的幼儿吃点心的做法改成为孩子们准备小茶壶、小杯子、小盘子以及各种各样的小点心,孩子们就可以选择不同的食品,选择多少不同的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可以使孩子们拥有了学习生活的空间,学会独立思考的空间,学会自理能力的空间,这就是渗透了培养幼儿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保育理念。

无论是保教人员还是社会、家庭都应从现代健康观出发,以正确的保育观关心幼儿,适宜的保育行为养育幼儿,增强保育对人成长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保育队伍建设,提高保育员整体素质

幼儿园保育质量提高,与保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从目前状况看,保育员队伍与教师队伍两者的水平相距甚远,无论是学历层次、物质待遇都偏低,保育员中的相当一部分缺少正规的岗位培训,同时上级行政及业务部

门对这支队伍缺少系统的培训计划,种种原因造成了目前人员不稳定、业务能力不强、培训渠道不畅、物质投入甚少的局面。

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使得保育工作的科学化、教育化含量不断增加。懂科学、懂教育、高水准的保育员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幼儿教育涉及教育、心理、卫生等多个领域,加上独生子女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使得保育的广度、难度增加,质量要求提高。因此开展正规培训,形成培训网络,使保育员能全面科学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为保育员的进修培训给予优惠政策,通过增加经费收入、引进竞争机制、采取优胜劣汰、协调互补等手段,优化保育员队伍,使之逐步达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幼儿园也应根据保育员的实际水平,结合幼儿园的保育实践,采取参与式的培训方式。一是专题讲座。由幼教专家及儿保医师对保育员进行“现代保育观念”及“肥胖儿、体弱儿、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突发事件处理”等专题讲座,并进行座谈研讨。二是示范表演。由保育员班组长进行常规工作的示范表演,全体保育员学习规范操作流程,反思日常工作,及时改正不足之处。三是观摩竞赛。组织保育员工作观摩、评比活动。四是参与研究。保育员选择、参与适合自己工作的课题研究小组,在园长及医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可对特殊儿童的日常护理及矫治、常规工作中幼儿进餐护理、体育锻炼的配班等进行情况分析、资料收集等,学习研究方法、拟订实验措施,并及时对各种实验进行测试评价分析。

3、建立评估体系,规范保育员管理。

目前,许多幼儿园对保育员无具体要求与衡量标准,保育员也将其工作视为简单家务劳作,凭自身的生活习惯、经验行事,造成了保育工作随意性大,效率低、效果差,影响了保育质量。因此,加强保育员管理,健全保育措施,规范保育员行为是提高保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保育员在幼儿园中的地位(篇二)
《幼儿教师和保育员》

保育员在幼儿园中的地位(篇三)
《幼儿园保育员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园保育员的现状及对策

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保充的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培养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保育工作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日后发展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保育员是实施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主要人员,也是影响保育工作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为切实提高幼儿在园生活质量,提升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本人对我市幼儿园保育员的工作现状作了调查,并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了认真思考和研究,现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的想法。

一、问题现状

1、保育员队伍素质不高,与教育发展的不相适应

“江苏省台东市部分幼儿园保育员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

调查表中的数据表明:

保育员的在岗年龄趋于中老年,年龄结构不合理。

保育员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居多,下岗安置人员占一定的比例。 保育员的非正式的编制占有比例较大,给工作带来不稳定因素。

保育员的培训、再培训机会很少,无论是幼教理论素养,还是业务能力都难以提高。保育工作往往凭借经验或照搬他人操作方式,随意性大。

这些现状可以看出,保育员队伍的素质与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已不相适应,文化层次的偏低、队伍的不稳定、加之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操作要求,保育工作质量难以得到的有效保证,幼儿园保教质量难以提高,制约了当前幼儿教育速度、高标准、高层次的发展。

2、保育员地位偏低,不利于保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幼儿园在班级教养人员的配置上,往往有教师和保育员之分,而无论是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还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中,对保育员文化素质的要求都比对教师的要求低。因此,保育员容易产生一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现阶段,由于教师和保育员工作职责的分工不同,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幼儿园的主力军,在受尊重程度上和工资收入上远比保育员高。正规学校毕业的幼儿教师宁肯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做保育员,究其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以教师为主保育员为辅的等级观念。这种状况导致保育员工作热情不高,很少有意识地去考虑每项工作中的保育和教育的价值。

3、认识不足,未建立系统的保育评估体系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工作重心以教学为主,很少开展保育研究,“保教并重”的原则未真正落实到实处。例如,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是观摩教育活动,很少涉及保育能力,对于幼儿园的评估,其保育权重也偏低。于是,原本应该特别重视的保育工作成了附带工作,这也是导致保育员现状的直接原因。许多幼儿园,教师竞聘落岗后转岗当保育员,保育员的上岗要求随意性较大。这些都说明对保育的认识不够,观念陈旧,管理不规范。

幼儿正处于发展之中,是一个个正在发展的个体,保育一方面要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适应人的后继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个体发展的需要。这些都是已经形成共识的问题。面对时代发展的需要,保育员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包括理论及实际操作水平),如何提高和转变她们的保育观念,提高她们的知识层次,拓宽她们的工作思路,熟练她们的操作技能;管理层如何建立系统的保育评估体系,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等,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认真地探讨。

二、对策与建议

1、重新认识保育内涵,形成保育理念

“三维健康模式”的理念

随着对健康概念认识的变化,卫生保健的科学基础也不只是停留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而是在注意生物因素的同时注意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卫生保健模式已由生物模式转变为生

物——心理——社会模式。这一转变有利于人们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诸多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中全面考察健康问题。对幼儿实施保育,同样应以健康“三维模式”为核心,涉及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在保育幼儿身体的同时保育心灵,既促进身体的健康,又促进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发展。我们对幼儿实施的是全面的保育。儿童是整体的人,其发展既有自身规律,又具有整体性。在保育过程中要以整体的人的观点来看待幼儿。

“以人为本”的理念

保育过程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无论是生活设施设备的提供,还是保育的操作行为都要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为本,创设和提供增进幼儿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重视幼儿的心理需要,切实提高幼儿生活质量。假设我们将原来午餐地点在教室改为餐厅,并且将整洁明亮的餐厅布置成肯德基餐厅、自助餐厅的样式,午餐时教师、保育员穿上漂亮的服务员衣服,播放午餐音乐,幼儿在舒适、富有情趣的餐厅享受教师、保育员亲切的服务,色香味美的佳肴,这样一个简单的吃,就蕴涵了全新的保育理念。再如,如果我们将传统的统一供量、统一内容的午点改成为孩子准备各式各样的小点心,孩子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食品,选择不同的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可以使孩子们拥有学习生活的空间,学会独立思考的空间,学会自理能力的空间,这就是渗透了培养幼儿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保育理念。

无论是保教人员还是社会、家庭都应从现代健康观出发,以正确的保育观、适宜的保育行为养育幼儿,增强保育对人成长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力强保育队伍建设,提高保育员整体素质

幼儿园保育质量的提高,与保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从目前状况看,保育员与教师的水平相距甚远,无论是学历层次、物质待遇都偏低,保育员中的相当一部分缺少正规的岗位培训,同时行政及业务部门对保育人员缺少系统的培训计划,种种原因造成了人员不稳定、业务能力不强、培训渠道不畅、经费投入甚少的局面。

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使得保育工作的科学化、教育化含量不断增加。懂科学、懂教育、高水准的保育员队伍是实现现代保育的保证。幼儿教育涉及教育、心理、卫生等多个领域,

加之独生子女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使得保育的广度、难度增加,质量要求提高。因此,开展正规培训,形成培训网络,使保育员能全面科学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为保育员的进修培训给予优惠政策,通过增加经费投入,引进竞争机制、采取优胜劣汰、协调互补等手段,优化保育员队伍,使之逐步达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幼儿园也应根据保育员的实际水平,结合幼儿园的保育实践,采取参与式的培训方式。一是专题讲座。由幼教专家及儿保医师对保育员进行“现代育儿观念”及“肥胖儿、体弱儿、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突发事件处理”等专题讲座,并进行座谈研讨。二是示范表演。由保育班组长进行常规工作的示范表演,全体保育员学习规范操作流程,反思日常工作,及时改正不足之处。三是观摩竞赛。组织保育员工作观摩、评比活动。四是参与研究。保育员选择,参与适合自己工作的课题研究小组,在园长及医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可对特殊儿童的日常护理及矫治、常规工作中幼儿进餐护理、体育锻炼的配班等进行情况分析、资料收集等,学习科研研究方法,拟订实验措施,并及时对各种实验进行测试评价分析。

3、建立评估体系,规范保育员管理

目前,许多幼儿园对保育员无个体要求与衡量标准,保育员也将其工作视为简单家务劳作,凭自身的生活习惯、经验行事,造成了保育工作随意性大、效率低、效果差,影响了保育质量。因此,加强保育员管理,健全保育措施,规范保育员行为是提高保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制定园长保育工作管理职责。加强其对保育工作的管理力度,确立保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将“保教并重”的原则真正落实到实处,切实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②制定保育员工作要求及具体操作细则,使之形成科学有序的操作系统,规范保育行为,以达到保育过程的管理。

保育工作目标,使保育工作得以落实。工作程序体现操作过程的有序性,根据幼儿园日常情况,将保育工作较为合理地进行整理、排序,是改变工作的盲目、随意和无序状态,提高工作实效的有效措施。专项操作要求体现操作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减少保

育操作过程影响幼儿健康的潜在不利因素。措施内容要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既能体现目标,又能体现可操作性,即保育工作目标———日常保育工作要求与对策——一日保育工作程序——生活环节操作细则——专项操作细则,逐步细化。

开展专项评估。通过评估对保育员管理、保育员工作成效进行判断,为日后工作提供反馈信息,进行合理调控。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为保育员的等级评定、工作质量临近提供有效证据。

管理者要为保育员开展工作创设条件及提供渠道,鼓励保育员形成各自鲜明的保育特色,在保育领域中充分展示她们的特长。

保育员在幼儿园中的地位(篇四)
《上海市幼儿园保育员现状》

上海市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员现状和成因的

分析研究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 黄娟娟(执笔)

[摘 要]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幼儿园保育员和营养员来源、年龄、工龄、职业技术等级、工资、职前培训等现状的调查,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从三个不同层面提出了建议:市、区(县)行政管理人员——行使管理职责,加强管理;园长——重视建立完善的园本培训体系,提高保育员、营养员业务素质;保育员和营养员——重新认识保育内涵,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专业思想。

[关键词]保育员 营养员 现状和成因 调查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保育员、营养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侧重“卫生消毒”变为兼顾“配班参教”;由侧重“保育”到注重“保教结合”。这些变化既要求保育员、营养员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及角色,又要求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环境,采取多种手段,努力提高保育员、营养员的素质。诚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总则中第五条明确指出的那样,“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要把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为此,由上海市托幼协会组织对全市(除集办以外)所有幼儿园的保育员8145人、营养员3422人开展调查。本调查力图通过对上海市幼儿园保育员和营养员来源、年龄、工龄、职业技术等级、工资、职前培训等现状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既能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作出决策提供现实依据,又能促使幼儿园园长及时做出调整,以更好地推进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

一、调查结果

1.保育人员配置偏低

由调查可知,目前上海市幼儿园平均每班保育员0.84人(包括寄宿制幼儿园在内)。根据1987年颁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规定:全日制幼儿园平均每班配0.8-1名保育员;寄宿制幼儿园平均每班配2-2.2名保育员,但现实状况是配备的保育人员数还未达到标准规定的人数。

2.四分之三保育员、营养员是没有编制的

由表1结果可见:目前在岗的上海市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员的来源,按比率由高至低均依次为:(1)“下岗协保等”,(2)“退休聘用”,(3)“在编”,(4)“外来务工”。从中可见,目前上海市幼儿园绝大多数保育员、营养员的编制没有解决。

3.保育员、营养员年龄偏大

由表2结果可见:上海市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员年龄偏大,46岁及以上的分别占48%和65%,年富力强的40岁及以下的中青年分别只占28%和15%。

4.保育员、营养员工龄较短

由表3结果可见:上海市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员工龄5年及以下的分别占64%和53%,其中一年以内的分别达20%和16%,说明超过半数的保育员、营养员工龄较短,缺乏相应的经验。

5.保育员、营养员职业技术等级呈偏态分布

由表4结果可见:上海市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员职业技术等级按比率由高至低均依次为:

(1)初级(五级),(2)中级(四级),(3)没有职业技术等级,(4)高级(三级)。 值得注意的是:保育员、营养员没有职业技术等级的比率高达18%和28%。

6.保育员、营养员中下岗、协保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偏低

由表5结果可见:上海市幼儿园保育员来源是“下岗、协保”、“外来务工”的,其月工资在1000元及以下的分别占65%和62%。

上海市幼儿园营养员来源是“下岗、协保”、“外来务工”的,其月工资在1000元及以下的各占53%。其实,退休聘用人员的工资也很低。

7.保育员、营养员中未缴金占一定比率

由表6结果可见:幼儿园为保育员、营养员中下岗、外来务工人员缴纳金的总体趋势一致,按比率由高到低:(1)三金,(2)未缴金,(3)综合金,(4)四金。“未缴金”分别占25%和29%,比率较高,感觉生活没有保障。

8.保育员、营养员都进行了职前培训

由表7结果可见:上海市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员都100%接受职前培训,其中正规市级培训比率最高,其次是区级培训,第三是自培。

二、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员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保育员、营养员年龄和工龄间反差大,说明保育员、营养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向社会招聘的人员“自由度”大。在编的保育员、营养员分别只占18%和25%,保育员、营养员一般都是向社会招聘的合同工,幼儿园对她们的“控制”十分有限,她们随时都可以选择离开;原因之二是:保育员、营养员待遇低、留不住人。超过50%的下岗、协保和外来务工人员每月工资只有1000元左右,如此低廉的劳动所得,面对如此疯涨的CPI指数,因此一些有能力、高职称的保育员、营养员,只要看到工资待遇高、又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就会随时离开;原因之三是:保育员、营养员缺乏保障机制。还有25%-29%的幼儿园未为保育员、营养员缴纳金,让她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感觉生活没有保障。

2.保育员、营养员的专业素质与本职工作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保育员、营养员职后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渠道不畅通。他们上岗后忙于应付幼儿园日常的工作,没时间、没机会参加培训,信息闭塞。目前实际情况是:保育员的专业素质与“九五”规划还有一定的距离,营养员比较接近“九五”规划。原因之二是:在二期课改背景下,对保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围绕二期课改对保育员、营养员的专门性培训微乎其微。因此,如何将保育工作与二期课改相融合;使保育员、营养员能适应并胜任二期课改对保育工作的需求,保育员、营养员对此可能全然不知。其实,

在保育员、营养员与幼儿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潜课程,这些潜课程是幼儿获得经验与发展的另一重要途径,然而,大多数保育员、营养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原因之三是:这些人年纪大,文化程度低,参加培训后,害怕考试考不出,因此,他们认为反正待遇低,宁可不做也不去参加培训,导致还有部分人还没有上岗证。原因之四是:在目前幼儿园低门槛、低收人的招聘条件下,保育员、营养员由于自身素质有限也无法承担起这样重要的教育者角色。

3.保育人员配置不到住,工作负荷很重

造成保育人员配置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上海市普教系统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比例标准》(试行)(沪编[1993]115号、沪教[1993]38号)文件中,没有涉及保育员、营养员的岗位,造成各园保育员数的配置随意性很大。原因之二是:保育员没有编制,因此,招聘来的保育员工资等费用全部由幼儿园承担,这样,绝大多数幼儿园给予这类人员的待遇只是劳动保障部门规定的最低保障线,同时,幼儿园为节省开支,尽可能将用人压到最低限度。

造成工作负荷很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1996年6月1日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八条中明确提到:幼儿园保育员的主要职责如下:(一)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二)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三)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各园都在按照这一《规程》执行。原因之二是:按照《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DG/TJ08-45-2005),幼儿园活动室、卧室、卫生间、小餐厅等面积都较上世纪九十年代增大了很多。目前,幼儿园保育员平时具体做的事情是:早上7:30到,先打扫,再准备幼儿点心、洗漱,配合教师开展运动等活动,11:00开始午餐,洗碗、洗毛巾,再消毒,接下来打扫班级的全部领地,教室随时要保持清洁,比如门框、桌子椅子,值午睡看临时的安排,2:40幼儿起床,必须管理,帮助穿衣慢的、叠被子慢的幼儿,之后要负责幼儿的点心等。基本上一天之中,随时要做事,必须保持每个地方的清洁,闲下来的时间很少。在保育员人员配置不到位的情况下,既要承担保育工作,还要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因此工作负荷很大。

三、转变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员角色,促其胜任工作的建议

为提高保育员、营养员的素质与工作水平,应转变观念,树立全面保育观;应加强管理力度,促进保育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应提高上岗门槛,稳定保育队伍;应提高培训质量,促进保育工作专业化;应尊重保育工作,增强社会认同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上海市的保教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下面从市和区(县)行政管理人员、幼儿园园长、保育员和营养员三个不同层面提出设想:

(一)市、区(县)行政管理人员——行使管理职责,加强管理

1.政府必须负起监管的责任。检查、督促《幼儿园工作规程》等规范、文件的执行情况,对不按照要求执行的,加大处罚力度。

2.健全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市、区(县)的培训网络,对保育员、营养员开展基本型和选择型(菜单式)的培训。

3.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管理力度。首先要制定保育员、营养员一日工作细则和工作要求。一日工作细则应体现操作过程的有序性、操作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措施内容要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既能体现目标,又能体现可操作性,即保育工作目标——日常保育工作要求与对策——一日保育工作程序——生活环节操作细则——专项操作

细则,逐步细化,使之形成一科学有序的操作系统,规范保育行为,以达到保育过程的规范化、量化管理。

其次要制定园长保育工作管理职责。加强对保育工作的管理力度,确立保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将“保教并重”的原则真正落实到实处,切实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再次要开展专项评估。通过评估考核对保育员和营养员管理、保育员和营养员工作成效进行判断,为日后工作提供反馈信息,进行合理调控,为保育员和营养员的等级评定、评优、优胜劣汰等提供有效依据。

(二)园长——重视建立完善的园本培训体系,提高保育员、营养员业务素质

1.明确保育员、营养员工作目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让保育员和营养员明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树立正确的育儿观,认真贯彻保育工作目标,使保育工作落到实处。

2.提高保育员、营养员业务水平。为加快提高保育员文化和专业水平,应努力营造“学”的氛围——自学、集体学、专题讲座等方式,提供“练”的平台——技能大比武、相互观摩评析等,使保育员搞好保教配合,为提高保教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3.月工作具体安排。将学期培训计划合理的安排在每个月中,使保育员、营养员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提高。在日积月累的学习提高中,实现由关注物向关注幼儿的转变、由被动配合向主动协作的转变、由消极干预制止向积极支持引导的转变、由理论与实践分离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转变。

(三)保育员和营养员——重新认识保育内涵,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专业思想

1.加强对自身工作的认识。首先应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保育内涵,逐步形成保育理念。明确幼儿园的任务和要求,理解保教并重的含义;明确保育员、营养员和教师同等重要,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将影响幼儿的一生;明确保育工作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打扫,而应包括对幼儿身体各方面的保护与促进、对幼儿心理等方面进行保育;明确保育员、营养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

2.保育过程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无论是生活设施设备的提供,还是保育的操作行为都要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为本,创设和提供增进幼儿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重视幼儿的心理需要,切实提高幼儿生活质量。“以人为本”还要求保育员、营养员理解孩子,这种理解不仅是要观察幼儿的某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及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全面的认识;不仅包括对幼儿某—种行为客观隋况的了解,还涉及对他们行为理由的理解。这种理解是—种设身处地、同情共感的介入性理解或者叫做“成人悬置”性理解。

保育员、营养员能胜任角色和工作内容的需要,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而且需要教育系统内、外部的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丁巧灵.顺应课改需要,提高保育员素质[J].学前教育研究,2005,(2):54.

[2]郑令德主编.上海教育年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16-117.

[3]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黄翠萍 钱爱兰.加强园本培训,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J].学前教育研究,2006,

(4):48.

保育员在幼儿园中的地位(篇五)
《保育员素质及工作现状的个案研究》

2007年第05期(总第149期)

学前教育研究

StudiesinPreschoolEducationNo.05,2007SerialNo.149

保育员素质及工作现状的个案研究*

李姗泽**

杨文婧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摘要]保育员对幼儿的影响并不亚于教师,应当成为幼儿园中的重要教育者。但是当前

社会地位不高、幼儿园管理者不重视、家长不信任等客观保育员的素质整体较低,加之其待遇低、

因素的制约,其入职门槛低,队伍不稳定;其工作琐碎,方法有待改进。幼儿园和社会应改变对保育员的看法,重视保育工作,提高其职业待遇,以促进保育员队伍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

保育员;保育员素质;保育员工作现状

历教育事件的分析,可以为我们思考幼儿园保育员的专业发展提供诸多启示。

二、保育员的素质与工作现状

(一)保育员整体素质不高、队伍流动性大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这位保育员认为自身条件有限“,没有本事”,不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更好“都是些出力气”的保的工作,只好选择了如她所说

育工作。而且,从她的谈话中我们还了解到,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是人们不愿意选择做保育员的重要原因“,每月工资只有三四百的样子”,因此只要有好一点的工作,保育员就会随时想着离开,被迫留下来通常是因为受到自身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的结果。正如这位保育员所说,在这儿干”。从中可见,幼儿园保育员的整体素质很难得到保障,[2]加之保育员一般都是合同工,幼儿园对她们的限制十分有限,她们随时都可以离开,从而也造成了保育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客观上使幼儿园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二)保育员对保育工作定位不高,对工作内涵认识不足

一、问题提出

保育员不仅是关照幼儿生活的一群成年人,也是重要的教育者。长期以来,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的重心是对幼儿生活方面的照顾,这就使得她们与幼儿接触的时间相当长,在某种程度上保育员对幼儿的影响并不亚于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只是影响的途径不同而已。在保育员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幼儿随时会向她们提出许多问题,她们的一言一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社会性发展。同时,在保育员与幼儿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潜课程,这些潜课程是幼儿获得经验与发展的另一重要途径。

然而,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保育员入的招聘条件下,保育员由于自身素质有限也无法承担起这样重要的教育者角色,她们通常没有意识也没有能力去挖掘和利用潜在的课程资源,使幼儿错过了许多重要的学习机会。

本文通过对一位保育员的观察、访谈,[1]分析了其素质和工作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虽然这只是一个个案研究,缺乏普遍性,但对其所经

收稿日期:2007-1-15

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在目前幼儿园低门槛低收“都是四十几岁的人了,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只有

“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游戏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04JWSK193)、重*本文受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民间游戏与幼儿园可资利用的教育文化资源研究”(项目批准号:04—GJ—077)、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度博士基金项目“幼儿园对民间游戏的开发与运用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130—432110)资助

**通讯作者:李姗泽,E-mail:lishanze0433@vip.sina.com

当问及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时,这位保育员回答说“:其实很简单,吃得苦就行,就是做家务事,自己也带过孩子,觉得还是不难”。可见,她把保育工作等同于做家务,而且做好这份工作,只需要有曾经带过小孩的经验就可以了。

当问及保育员之间的交流情况时,她的回答是总体来说很少有时间聊天,只在每天给幼儿打饭或领水果时,聊些家常,即便聊到自己班上的幼儿,也只是“瞎聊,谈谈哪个乖些,哪个调皮些”而已,没有有意识的工作上的交流。这与她们的文化水平有关,也与其实际工作内容紧密相联。她们平时的工作重心就是照顾好孩子的身体、打扫好卫生,没有意识到自身作为幼儿生活中重要他人的地位和相应的工作职责。可以说,认识上的局限和繁重的工作使她们很少有时间去反思自己的工作,或与同行交流工作的心得与体会。[3]

(三)保育员工作繁琐,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当笔者谈到午睡后,这位保育员给动作慢的小孩穿衣服时,保育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帮忙其实是使幼儿失去了一次锻炼独立能力的重要机会。保育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客观上的原因是工作时间太紧“,马上要接着准备孩子,她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去培养幼儿的自的点心”

理能力,只能包办代替算了。这种贪图省事的心理和做法,在笔者看到的其他几个工作情景中同样存在。如某天中午,厨房师傅告诉先来领水果的保育员说有香蕉和梨子两种水果可以选择,结果先来的“香蕉好弄一些,不几位保育员都选择了香蕉,因为

用削皮”,以致后来的保育员只有梨子可拿了,而且后来的人还自言自语说“:明天早一点来,才领得到香蕉”。也许是因为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简单容易就成了她们做事的标准,而根本不去考虑幼儿需要多样化的水果。

此外,笔者还在幼儿园观察到如下情景:下午开始上美术课了,老师教小朋友画自己心里想像的海洋。每位小朋友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老师不可能全部顾及到。一时间教室里开始乱了起来。这时保育员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也走进了教室。一些孩子看见保育员进来了,急忙向她展示自己的作品。保育员蹲下身来,仔细地看孩子们的画,并不停的询问老师“:老师,海草可以这样画吗……”在得到老师的认可后,她又给小朋友讲。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保育员和老师在孩子们眼中是没有区别

的,教室里的每一位成年人都是他们的老师,都是他们可以提问和学习的对象。然而,目前幼儿园中保育员的素质是难以承担这样的重任的,从保育员频频询问老师有关画画的知识这一行为中就可以看出来。

从笔者观察和访谈到的这些情况来看,尽管幼儿园保育员对很繁琐的日常生活事务大都能够有计划地、任劳任怨地做好,但仍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工作方法不当、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信心不足等。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对幼儿心理活动、认知特点的了解,使她们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语言很少,甚至由于考虑到时间很紧,而对幼儿的生活包办代替。在处理一些生活细节问题时,出发点通常是她们自己如何方便做事,而不会去考虑幼儿的需求。

(四)幼儿园对保育工作重视力度不够笔者访谈的这位保育员在上岗之前,幼儿园没“这些事有对她进行过培训,以致她认为对保育员情,聪明点看着就会了,都是些简单的事,只要孩子。这种上岗培训的缺失能够吃饱,不生病就可以了”

使保育员从一开始就不可能获得对工作全面、正确的认识。与此同时,幼儿园虽然会对保育员进行有关如何了解孩子以及健康、消毒方面的职后培训,这位保育员也认为学习这些知识对工作有帮助,但总体上对业务学习并不十分感兴趣,而且由于工作太忙,往往也没有时间去仔细思考培训的内容,使得培训的效果不佳。

目前,幼儿园对保育员通常缺乏明确或全面的工作要求,所以当笔者问及平时都具体做些什么事情时,这位保育员的回答十分笼统,拿她自己的话来说,基本都是些“家庭妇女的活:早上7:30到,先打扫,再管幼儿早餐;10:00左右吃水果;11:10开始午餐,洗碗、洗毛巾,再消毒,接下来打扫班级的全部领地,教室随时要保持清洁,比如门框、桌子、椅子;值午睡看临时的安排;2:40幼儿起床,必须管理,帮助穿衣慢的、叠被子慢的幼儿;之后要负责幼儿的点心;5:00晚饭的时间,负责晚饭,饭后事宜。基本上一天之中,随时要做事,必须保持每个地方的清洁,闲下来的时间很少。”幼儿园对保育员的工作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必然会影响保育员对自己工作的定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4]同时也必然使幼儿园对她们的管理存在忽略之处。如这位保育员所说,幼儿园对保育员的管理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考勤上,至于照顾幼儿是否合理、与幼儿交往过

程中所采取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等方面的管理基本上没有。即便对清洁卫生的抽查,通常也只是表面上做做,没有采取实质性的奖惩措施,因为她们的工资本来就很低,再扣的话必然影响这些保育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可见,目前有的幼儿园只把管理重心放在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上,对保育员的要求还停留在传统的认识上,没有全面认识到保育员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五)家长对保育员缺少应有的尊重

当问及家长对待保育员的态度时,这位保育员认为家长通常都是把她们定位在保姆的位置上,并且只“相信老师,对她们的工作不信任”。对此,这位保育员表现出了不满,但同时也很无奈。正是因为这种不太和谐的关系,使得保育员与家长之间缺少交流。这一方面影响了保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另一方面家长的错误认识也会影响到保育员对自身工作的正确定位,阻碍了保育员以幼儿园重要教育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5]

总体来看,幼儿园保育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都是不令人满意的,这除了她们自身的素质偏低这一主观原因之外,也与保育员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

幼儿园管理者不重视、家长不信任等客观因素紧密相关。为提高保育员的素质与工作水平,笔者认为应转变观念,树立全面保育观;应提高上岗门槛,稳定保育队伍;应提高培训质量,促进保育工作专业化;应加强管理力度,促进保育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应尊重保育工作,增强社会认同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少梅.质的研究与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4,(1):29 ̄30

[2]庄爱平.努力加强保育员队伍建设.学前教育研究,1997,(6):37 ̄39

[3]史琳琳.提高保育员素质及实际操作能力初探.学前教育研究,2001,(5):58

[4]丁巧灵.顺应课改需要,提高保育员素质.学前教育研究,2005,(2):54

[5]梁玉华.师幼关系中幼儿教师的角色意识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06,(3):41 ̄43

ACaseStudyonChild-careWorkers’QualitiesandWorkingSituations

LiShanze,YangWenqian

(theResearchInstituteforEducationandPsychologyofSouthwesternEthnicGroup,

EducationSchoolof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

Abstract:Child-careworkers’influencetochildrenisnotlessthanteachersinkindergarten.Theyarealsotheimportanteducators.Butthecasestudyshowsthattheirqualitiesarelowandworkingsituationsnotsatisfactory.Kindergartenandsocietyshouldchangetheirattitudestotheseworkers,andprovideconditionstopromotetheirprofessionaldevelopment.

Keywords:child-careworkers,child-careworkers’qualities,child-careworkers’workingsituations

保育员在幼儿园中的地位(篇六)
《保育员培训简答题》

保育员培训练习题

一、简答题

1、 保育员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

答:⑴ 保育员的地位和作用要求保育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⑵ 保育员工作的对象和工作环境要求保育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2、 保育员职业守则

答:爱岗敬业,热爱幼儿

为人师表,遵纪守法

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尊重家长,热情服务

文明礼貌,团结协作

3、 我国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什么?

答: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4、 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什么?

答: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5、 我国学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6、 我国学前教育的原则是什么?

答: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的原则

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原则

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整体性的原则

游戏性原则

保教合一的原则

7、 保育员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下哪几

点?

答: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时,保育员应该及时对行为好的方面进行表扬和强化。

平时多用榜样、正面引导,避免讽刺、挖苦、说反话等。

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保育老师要耐心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后果,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孩子改正的机会。

8、 在教育过程中,保育员应做到以下哪几点?

答:注重一日生活整体的教育价值,不仅重视专门组织的学习活动,还要重视学前儿童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自由交往等。

儿童的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如洗手时可以教孩子如何节约用水、如何礼貌排队,搭积木时可以认识物体的形状。所以,我们要重视随机教育。

保育员要擅于对家庭和社区内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9、 幼儿园的任务包含哪些内容?

答: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10、 幼儿园保育员的主要职责包含哪些内容?

答:⑴、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

⑵、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⑶、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

⑷、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

11、 论述题: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保育员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答:幼儿园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要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必须树立科学的保育观。传统的保育工作是幼儿体检、生活作息、膳食营养、锻炼与安全、环境卫生、疾病防治等。长期以来幼儿园保育的地位常常迟于教育,许多教师认为保育是保育员的事,而保育员则往往比教师要“低一个档次”。《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保教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重教轻保”、只关注课程教学和教材教法,忽略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保健,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一个科学的保育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保育的观念从传统的“保护身体发育”扩展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从“安全保护与卫生”扩展到“实施教育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保健”,在这种新的保育观的基础上,保育不仅要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更要反映下一世纪社会与人才发展的实际需

求;不仅要搞好传统的保育工作,更要重视“保”与“育”的相互作用过程,将保育和教育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

12、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2)情感的丰富与深刻化;(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13、 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答:⑴ 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⑵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⑶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⑷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14、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答:⑴ 行为受情绪支配

⑵ 爱模仿

⑶ 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15、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⑴ 爱玩 会玩

⑵ 活泼好动

⑶ 思维具体形象

16、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是什么?

答: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

鼻:特点,婴幼儿鼻腔短小、狭窄,黏膜柔嫩,容易感染和鼻堵。 掌握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正确处理鼻堵的问题。

鼻易出血区

?????????????

17、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答:易冲动 易变化 易感染 易外露

18、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答:遗传 营养 体育运动和劳动 生活制度 疾病 生活环境 季节 污染

19、婴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答:吃手 遗尿症 神经性尿频 遗粪症 发育性口吃 夜惊 咬指甲 习惯性阴部摩擦 说谎

20、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首先是教育作用对儿童的体制的美德方面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体、智、德、美的全面素质提高,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的全面发展。

其次是儿童在家庭教育不足而造成的儿童发展上的不平等,使儿童在入正规学校之前在同一起跑线上,填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包括使儿童在托儿所,幼儿园得到在家受不到的或比家庭所能提供的更优越的教育,对家长提供帮助和指导,协调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甚至对特殊儿童{超长或缺陷儿童}早期发现和提供适宜的教育措施都有着重要联系。

21、保育员应当具有哪些专业素质

答:1、爱心 2、丰富的知识 3、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4、熟练的操作技能 5、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能力。

22、保育员应具有哪些熟练的操作技能?

保育员在幼儿园中的地位(篇七)
《浅谈教师与保育员的配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302881.html

    上一篇:年计划开头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