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抽烟多读书的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

【www.guakaob.com--心得体会】

篇一:《方法总比困难多读书心得体会》

方法总比困难多读书心得体会

通过近段时间对此书的学习,本人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个想有所建树的人,必须坚持“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困难找借口的态度”。失败的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太善于找出种种借口来原谅自己,也使别人原谅。平庸的人之所以沦为平庸,是因为他太善于搬出种种理由来欺骗自己,也使别人受骗。而一个想成功的人,事前头脑中只有“想尽一切办法”,事后头脑中只想“这是我的责任”或“这是我的错”。

2.把主动工作当成一种习惯,而主动就是永远不让自己成为工作的旁观者。积极行动,把工作本身当作一种乐趣,而工作本身也就会成为一种享受。机会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去创造的,也惟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有些时候,我们不是找不到方法去解决困难,而是在困难面前,我们是否努力过。

3.坚持“方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勇于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战胜对困难的恐惧。

4.提高工作效率,第一时间面对困境。对于不合理的问题要立即扼杀在摇篮之中,绝不能姑息。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最好时机,莫过于在它们刚刚萌生之时。

5.困难也能变机会,成功一定有方法。许多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竭尽所能地去尝试,而这些努力正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机会往往和困境联系在一起,困境或危机通常都蕴藏着新的机会。

企业的发展最终靠的是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每个人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高桥小学 王芳

我们高桥小学近年来努力建设“书香校园”,不仅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更要求老师们身先士卒,给学生做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榜样。 最近我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非浅。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也有不会的东西,对小学生而言,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别快,大多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用艺术来‘宣泄’其实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其实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入了进去,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会使人十分满足。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无比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自己加强要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郑杰校长在书上论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少抽烟多读书的心得体会

容纳别人的想法。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称职的服务者》,就是说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为帮助学生的学习服务。那么我们又是怎样服务于学生呢?我觉得在我现在的教育中,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醒悟,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又如《谁是学校的主人》让我知道了学生、领导、教师谁是学校的主人呢?我们常说学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学生应该是学校的主人。可是决定学校大事的时候学生有没有决定权呢?那么学生何来主人之言。那么教师是吗?领导是吗?我觉得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一切,那们你就是学校的主人。还有很多内容如《把困难当作机会》„„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一百条建议都比较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篇三:《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宋庆洲

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德,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通过读书,让我们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资本,通过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情怀。 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只有读书,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进专业发展,超出“匠”的局限。 读书,能够促进教师的精神生长。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这种“更可悲”状况的最可行的办法唯有读书。

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读书,才能消除“职业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书籍中,那些大师充满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会使我们变得特别开阔、灵动、开放、乐观、旷达。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总是难以潇洒起来的,惟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享受读书的乐趣;当我们交往的时候享受读书带来的文雅和气度;当我们创造教学生活

和生命的时候享受读书而获得的魅力。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书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灵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历史,就是他的读书的历史。教师作为传承文化的使者,必须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而超越自我。少抽烟多读书的心得体会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是课改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尖锐而有力的挑战。新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那样统一机械、墨守成规,很少变通,而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价值取向,决定了教学目标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个别化教学决定了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综合性的加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确定;师生共同探讨新知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作为课程具有的自主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个娴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学设计者、决策者、支配者、智者、专业知识的发展者和创造者。尤其是那些无法预见的、实践性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更需要教师具有临场多向想像、迅速选择、敢于决断、巧妙引导等各种创造能力。这些,如果不是一个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是绝难胜任的。实施新课程首先要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用新理念置换旧观念的痛苦的改造过程。实现这个痛苦的改造过程,唯有读书。

“一桶水”总有耗尽的时候,一支“蜡炬”总有燃尽的时候,不读书,又去哪里寻找“活水的源头”呢?

不读书,就不知道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观念落后到什么地步,自己过去的教学是多么可悲、可笑。只要一读,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里就会敞亮多了。

要读教育改革的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读哲学,读文学,读历史,读科学„„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

书读多了,认识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识渊博的教师,教育要培养出智慧的人材,而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少抽烟多读书的心得体会

让书的精髓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让我们多读书吧。少抽烟多读书的心得体会

安徒生童话的读书笔记喜欢童话倒并非因为留恋童年,事实上除了个别篇章以外,我从来也没有喜欢过安徒生童话。我印象中,童话是美丽的纯真的,像灰姑娘、睡美人和白雪公主那样的才是童话。但是,不喜欢的东西有时却反而更加影响人的思想。有时回首看过去,我也感觉惊讶,无法衡量在我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建立的过程中,她给予过我多么重要的启迪,甚至可以和武侠、科学作品鼎足而立。在那个梦想高过一切的五年里,安徒生童话——而不是格林童话——伴随我度过小学二年级开始那些不肯上床睡觉的夜晚。

迄今为止,我也只读过一套安徒生童话,出版时间很早,现在精装的绘有完美彩图的版本,我是看不进去的。应该说,安徒生童话一直没有给过我优美的感觉,也许是因为那些繁体字的晦涩,或者是铅笔画插图的线条,又或者是仿宋体冷硬的字体,也许,是因为那些故事本身。我从来也没有觉得安徒生童话是童话,那些故事中所包含的深沉的生活现实和婉转表达出的含义常常让我不寒而栗——也许不过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但不管怎样,读那些故事时的感觉,无论是带着梦幻的迷茫,还是抱着嫌恶的恐慌,总是难忘。

读书笔记——安徒生童话

喜欢童话倒并非因为留恋童年,事实上除了个别篇章以外,我从来也没有喜欢过安徒生童话。我印象中,童话是美丽的纯真的,像灰姑娘、睡美人和白雪公主那样的才是童话。但是,不喜欢的东西有时却反而更加影响人的思想。有时回首看过去,我也感觉惊讶,无法衡量在我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建立的过程中,她给予过我多么重要的启迪,甚至可以和武侠、科学作品鼎足而立。在那个梦想高过一切的五年里,安徒生童话——而不是格林童话——伴随我度过小学二年级开始那些不肯上床睡觉的夜晚。

迄今为止,我也只读过一套安徒生童话,出版时间很早,现在精装的绘有完美彩图的版本,我是看不进去的。应该说,安徒生童话一直没有给过我优美的感觉,也许是因为那些繁体字的晦涩,或者是铅笔画插图的线条,又或者是仿宋体冷硬的字体,也许,是因为那些故事本身。我从来也没有觉得安徒生童话是童话,那些故事中所包含的深沉的生活现实和婉转表达出的含义常常让我不寒而栗——也许不过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但不管怎样,读那些故事时的感觉,无论是带着梦幻的迷茫,还是抱着嫌恶的恐慌,总是难忘。

现在就开始从那篇著名的《海的女儿》,回顾我对安徒生童话的印象吧。

少抽烟多读书的心得体会

(《海的女儿》是我常常在幻想中——也就是白日梦——不断重复想象的故事,也许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我模糊地认识了爱情的牺牲精神。因为爱你,所以我敢于去做任何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去忍受好像无法忍受的痛苦,去经历超过地狱的苦难。这个理念,在后来的另外一个童话中得到加强——那说的是亲情的牺牲精神——那个拥有11个哥哥的天鹅公主用夜半墓地上采来的荨麻编制衣服的故事。牺牲,是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伟大的情操。它所包含的对付出的无限放大和对索取的无限缩小,始终像是遥远的光明,吸引我向它前进。我不喜欢利他主义这个词,它有很强的目的性,而牺牲却带有一种空旷的灵性,不可琢磨,神圣而洁净。)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矢车菊和风信子,仿佛是为童话而生的,不知道它们的样子,但在想象中美丽无比。)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连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不过人们千万不要以为那儿只是一片铺满了白砂的海底。不是的,那儿生长着最奇异的树木和植物。它们的枝干和叶子是那么柔软,只要水轻微地流动一下,它们就摇动起来,好像它们是活着的东西。所有的大小鱼儿在这些枝子中间游来游去,像是天空的飞鸟。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宫殿所在的处所。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它那些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做成的;不过屋顶上却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地开合。这是怪好看的,国为每一颗蚌壳里面含有亮晶晶的珍珠。随便哪一颗珍珠都可以成为皇后帽子上最主要的装饰品。(这两段的描写,在很长一段时间,完全构筑了我对于海洋的直观认识,它和我从科学书籍上看来的海底世界从来都没有碰撞过,两个海洋在我的脑中始终并存,科学的和童话的。也只有童话的海洋才可以诞生出小人鱼这样纯美的形象,孕育出她那样无暇的外表和心灵。)

住在那底下的海王已经做了好多年的鳏夫,但是他有老母亲为他管理家务。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可是对于自己高贵的出身总是感到不可一世,因此她的尾巴上老戴着一打的牡蛎——其余的显贵只能每人戴上半打。除此以外,她是值得大大的称赞的,特别是因为她非常爱那些小小的海公主——她的一些孙女。她们是六个美丽的孩子,而她们之中,那个顶小的要算是最美丽的了。(童话中,最小的总是最美的,这和中国的神话完全一致。这算不算是处女情结的一种反映,我不晓得。记得有一个童话作家的作品中,最美的却总是大姐,有趣的是,这些作品恰恰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多美。形容美丽的事物,一定要用另一些美丽的事物。“皓腕凝霜雪”、“腰若流纨素”就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像那句著名的“螓首蛾眉”,螓和娥,多恶心呀。)不过,跟其他的公主一样,她没有腿:她身体的下部是一条鱼尾。(感觉很奇妙。在认知了鱼的生理构造很久之后,一天我对着鱼缸里的红剑发呆,忽然想起一个古怪的问题,人鱼的排泄孔在哪里。登时觉得十分煞风景,宁肯不知道,也不愿意再想下去。)

她们可以把整个漫长的日子花费在皇宫里,在墙上生有鲜花的大厅里。那些琥珀镶的大窗子是开着的,鱼儿向着她们游来,正如我们打开窗子的时候,燕子会飞进来一样。不过鱼儿一直游向这些小小的公主,在她们的手里找东西吃,让她们来抚摸自己。(不知多少次幻想自己是个人鱼,坐在窗子里,看小鱼一群群在手中滑来滑去。)

宫殿外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里边生长着许多火红和深蓝色的树木;树上的果子亮得像黄金,花朵开得像焚烧着的火,花枝和叶子在不停地摇动。地上全是最细的砂子,但是蓝得像硫黄发出的光焰。在那儿,处处都闪着一种奇异的、蓝色的光彩。你很容易以为你是高高地在空中而不是在海底,你的头上和脚下全是一片蓝天。当海是非常沉静的时候,你可瞥见太阳:它像一朵紫色的花,从它的花萼里射出各种色彩的光。(梦想就是这个样子的。童话里的世界,除了用奇妙来形容,真不知道该怎样描述。有时毫无道理,却引人入胜。这末句对太阳的描写,和《拇指姑娘》中断成三段的长出一朵洁白的花的大理石柱,以及《小意达的花儿》中弹钢琴的黄百合,无数次在我的想象中出现,仿佛带着梦幻般的微光,美妙到不可理喻。)

在花园里,每一位小公主有自己的一小块地方,在那上面她可以随意栽种。有的把自己的花坛布置得像一条鲸鱼,有的觉得最好把自己的花坛布置得像一个小人鱼。可是最年幼的那位却把自己的花坛布置得圆圆的,像一轮太阳,同时她也只种像太阳一样红的花朵。她是一个古怪的孩子,不大爱讲话,总是静静地在想什么东西。当别的姊妹们用她们从沉船里所获得的最奇异的东西来装饰她们的花园的时候,她除了像高空的太阳一样艳红的花朵以外,只愿意有一个美丽的大理石像。这石像代表一个美丽的男子,它是用一块洁白的石头雕出来的,跟一条遭难的船一同沉到海底。她在这石像旁边种了一株像玫瑰花那样红的垂柳。这树长得非常茂盛。它新鲜的枝叶垂向这个石像、一直垂到那蓝色的砂底。它的倒影带有一种紫蓝的色调。(我也因此爱上紫蓝色。)像它的枝条一样,这影子也从不静止,树根和树顶看起来好像在做着互相亲吻的游戏。(这句话让我害羞很长时间。)

她最大的愉快是听些关于上面人类的世界的故事。她的老祖母不得不把自己所有一切关于船只和城市、人类和动物的知识讲给她听。特别使她感到美好的一件事情是:地上的花儿能散发出香气来,而海底上的花儿却不能;地上的森林是绿色的,而且人们所看到的在树枝间游来游去的鱼儿会唱得那么清脆和好听,叫人感到愉快。老祖母所说的“鱼儿”事实上就是小鸟,但是假如她不这样讲的话,小公主就听不懂她的故事了,因为她还从来没有看到过一只小鸟。

“等你满了十五岁的时候,”老祖母说,“我就准许你浮到海面上去。那时你可以坐在月光底下的石头上面,看巨大的船只在你身边驶过去。你也可以看到树林和城市。”

在这快要到来的一年,这些姊妹中有一位到了十五岁;可是其余的呢——晤,她们一个比一个小一岁。因此最年幼的那位公主还要足足地等五个年头才能够从海底浮上来,来看看我们的这个世界。不过每一位答应下一位说,她要把她第一天所看到和发现的东西讲给大家听,因为她们的祖母所讲的确是不太够——她们所希望了解的东西真不知有多少!(“十五及笄”,多奇妙的巧合!在达到这个年龄之前,15岁因此在我心中有着无限的吸引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划时代的意义,开天辟地的变化。)

她们谁也没有像年幼的那位妹妹渴望得厉害,而她恰恰要等待得最久,同时她是那么地沉默和富于深思。不知有多少夜晚她站在开着的窗子旁边,透过深蓝色的水朝上面凝望,凝望着鱼儿挥动着它们的尾巴和翅。她还看到月亮和星星——当然,它们射出的光有些发淡,但是透过一层水,它们看起来要比在我们人眼中大得多。假如有一块类似黑云的东西在它们下面浮过去的话,她便知道这不是一条鲸鱼在她上面游过去,便是一条装载着许多旅客的船在开行。可是这些旅客们再也想像不到,他们下面有一位美丽的小人鱼,在朝着他们船的龙骨伸出她一双洁白的手。(

现在最大的那位公主已经到了十五岁,可以升到水面上去了。

当她回来的时候,她有无数的事情要讲:不过她说,最美的事情是当海上风平浪静的时候,在月光底下躺在一个沙滩上面,紧贴着海岸凝望那大城市里亮得像无数星星似的灯光,静听音乐、闹声、以及马车和人的声音,观看教堂的圆塔和尖塔,倾听叮当的钟声。正因为她不能到那儿去,所以她也就最渴望这些东西。

啊,最小的那位妹妹听得多么入神啊!当她晚间站在开着的窗子旁边、透过深蓝色的水朝上面望的时候,她就想起了那个大城市以及它里面熙熙攘攘的声音。于是她似乎能听到教堂的钟声在向她这里飘来。(多传神的描写。我很多次在想象中,随着大姐浮上水面。)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339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