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的近义词

| 自我鉴定 |

【www.guakaob.com--自我鉴定】

篇一:《“炎黄子孙”称谓的来龙去脉》

“炎黄子孙”称谓的来龙去脉

‚炎黄子孙‛是海内外华人引以为荣的自我称谓。这个词的真正出现与广泛使用是在清朝末年,但其雏形‚黄炎之后‛、‚炎黄苗裔‛、‚黄帝子孙‛等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有了,这些都是‚炎黄子孙‛称谓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现形态。《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 成。‛炎黄时代没有文字,也不可能有‚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这样的名词,但却为后世此类名词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诸子争鸣,‚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淮南子·修务训》)孔子称赞黄帝‚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庄子认为‚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史记·封禅书》载:‚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大约半个世纪以后,齐威王铸敦铭记‚高祖黄帝‛,自认为黄帝子孙。《国语·鲁语》说:‚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说明舜、禹皆为黄帝之后。《国语·周语》说:‚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间之,故亡其姓氏。……夫亡者岂系无宠,皆黄炎之后也。‛ 秦汉时期是‚黄帝子孙‛等称谓出现并得到认同的时期。汉高祖刘邦编造了赤帝(炎帝)子斩白帝子的故事,为以汉代秦制造舆论。汉初黄老学盛行,‚百家言黄帝‛。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率10余万大军北巡朔方,归途中‚祭黄冢桥山‛,开创了黄帝陵祭。王莽代汉时自称黄帝之后,声称‚姚、

妫、陈、田、王凡五姓者,皆黄虞苗裔,予之同族也。‛真正把黄帝华夏始祖之地位确立下来的是司马迁。翻开《史记》,第一位进入我们视线的人物就是黄帝。在司马迁的笔下,不仅尧、舜、禹、汤、文王、武王这些圣贤明君是黄帝子孙,而且秦、晋、卫、宋、陈、郑、韩、赵、魏、楚、吴、越等诸侯们也是黄帝之后,甚至连匈奴、闽越之类的蛮夷原来亦为黄帝苗裔。如此一来,便把各族统统纳入到以黄帝为始祖的华夏族谱系中去了。司马迁坚持大一统历史观和民族观,将黄帝民族共祖的地位典籍化,上承‚百家杂语‛,下启二十四史,对于国人自称‚黄帝子孙‛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汉元帝、成帝时,博士褚少孙补《史记·三代世表》时称‚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王充在《论衡·案书篇》中亦云‚《世表》言五帝、三王皆黄帝子孙‛,这说明‚黄帝子孙‛一词在汉代主要是指圣贤明君,并未泛指平民百姓。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称炎黄之后者不乏其人。贵族墓志中祖述炎黄者不胜枚举。这么多人竞相自称炎黄之后,未必合乎历史事实,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时人对以黄帝为核心的民族先祖谱系的认同。 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说:‚姓氏之学最盛于唐‛。唐人林宝的姓氏名著《元和姓纂》‚其论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于世本、风俗通‛。而《世本》简直就是一部黄帝和炎帝的族谱。唐代族谱已不可见,宋明以后的族谱大都攀附历史上的同姓名人,甚至远祖炎黄二帝,故而梁启超感叹‚寻常百姓家谱,无一不祖黄帝‛。宋王朝尊奉炎帝为感生帝,宋真宗尊黄帝崇道教。与宋对峙的辽统治者自称炎帝后裔。《辽史·世表》曰:‚庖羲氏降,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王畿之封建有限,

王政之布濩无穷,故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而自服土中者本同出也。‛契丹人究竟是不是炎黄之后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这正是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 魏晋以降至清末以前,虽然炎黄二帝备受尊崇,但‚炎黄子孙‛、‚黄帝子孙‛等词语却隐而不显,很少使用。究其原因,大概与古代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较淡,对炎黄二帝的尊崇文化性大于血缘性,‚炎黄子孙‛一词的指代范围较小等因素有关。古代中国是‚王朝国家‛,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王朝国家更需要的是本朝本宗之祖,正如杜佑在《通典》中所说:‚远祖非一,不可遍追,故亲尽而止。‛窃以为‚炎黄子孙‛一词的含义与使用,可能经历了一个由直系到旁系,由贵族到平民,由血缘到文化,由实指到泛指的演变过程。也就是说,尽管炎黄二帝在古代备受尊崇,但其‚文明初祖‛和‚帝王鼻祖‛的形象较之‚民族始祖‛的形象更为突出,故而‚炎黄子孙‛、‚黄帝子孙‛等词语无法成为普遍使用的称谓。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侵华加剧,清廷治国无方,中华民族危机,民族主义传入,长期蛰伏不显的‚炎黄子孙‛等称谓好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频频见诸于书刊报纸,成为广泛使用的流行词语。改良派是这一现象的始作俑者,而革命派则是真正的主导者。二者虽然同样使用‚炎黄子孙‛,但含义却明显不同,改良派认为‚我国皆黄帝子孙‛,革命派却认为‚炎黄之裔,厥惟汉族‛。以‚发明国学,保存国粹‛为己任的国粹学派,视黄帝为国粹、国魂。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诗云:‚人生亦有祖,谁非黄炎孙?归鸟思故林,落叶恋本根。‛满族贵族盛昱大声疾呼:‚起我黄帝胄,驱炎黄子孙的近义词

彼白种贱,大破旗汉界,谋生皆自便。‛清末‚炎黄子孙‛称谓的勃兴一方面促进了反清革命的兴起与胜利,另一方面在促使‚炎黄子孙‛真正成为国人广泛使用的自我称谓的同时,又缩小了‚炎黄子孙‛一词的指代范围,不利于民族国家的构建。辛亥革命后,‚五族共和‛取代了‚驱除鞑虏‛,‚炎黄子孙‛亦由汉人的同义语转变为中国人的代名词。经过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的洗礼,国人进一步形成了‚中华民族之全体,均皆黄帝之子孙‛的共识。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空前觉醒、浴火重生的时候。‚炎黄子孙‛称谓终于在抗战的烽火中定型为中华民族的指代符号,成为号召与激励海内外华人共同抗战的一面旗帜。中共中央在给中国国民党的电报中称‚:我辈同为黄帝子孙,同为中华民族儿女,国难当前,惟有抛弃一切成见,亲密合作,共同奔赴中华民族最后解放之伟大前程。‛蒋介石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中指出:‚我们大家都是许身革命的黄帝子孙‛。国共两党同祭陕西黄帝陵,毛泽东亲撰祭黄帝陵文,蒋介石亲题‚黄帝陵‛三字,他们都以‚炎黄子孙‛自居。学者们纷纷以笔代枪,弘扬炎黄二帝伟绩,激励军民抗战士气。陈子怡先生在《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一耶?二耶?》一文中指出:‚非黄帝子孙者,皆纳入黄帝子孙之中,而无论何姓,皆黄帝子孙矣‛;‚所以后世之人,咸谓中华民族皆黄帝子孙也‛。钱穆先生在《黄帝》一书中认为,‚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是很有道理的。‛表达了对‚炎黄子孙‛、‚黄帝子孙‛称谓的认同。 ‚炎黄子孙‛称谓与其说是一个血缘符号,不如说是一个文化符号。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

的认同,是‚文化寻根‛和‚文化自觉‛的需要。因此,只要这种认同心理继续存在,‚炎黄子孙‛称谓就会继续使用下去。

篇二:《炎黄子孙的由来》

炎黄子孙的由来

相传在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

黄帝和炎帝就是其中两个大部落的首领。那时候,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灾,就得搬家。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时候,来到了黄帝部落占据的地方,他们看到那里条件很好,就决定长期住下来。可是黄帝部落的人不愿意,结果双方互不让步就打起仗来。经过三次战斗,炎帝部落被打败了。炎帝向黄帝认输,表示愿意听从黄帝的命令。

黄帝就答应了炎帝部落住下来的要求。 黄帝的妻子亲自教给炎帝部落的人养蚕缫丝,黄帝让人把造车、造船的技术教给他们。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药送给了黄帝。他们相处得很好。后来,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

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自称是“炎黄子孙”。黄帝陵就在中国陕西省黄陵县的一座长满了苍松翠柏的山上,现在每年清明时节,都有许多海,内外炎黄子孙到那里去祭祖。

炎黄子孙的近义词

杰出的华人炎黄子孙的近义词

1、世界著名武术家李小龙,把中国武术发扬到了全世界。

2、现代派建筑设计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

3、丁肇中发现丁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李政道,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 诺贝尔物理奖,1957 爱因斯坦科学奖。

篇三:《炎黄子孙的来源》

一、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巨人神。根据三国·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及《古小说钩沉》辑的《玄中记》的类似记载,描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而南朝·萧梁·任昉所著的《述异记》中则描述盘古死后身体化为天地万物!

附《三五历纪》开天辟地原文: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生于太无之先,禀自然之气,初称元始天王。东晋葛洪的《枕中书》称:“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元始天王,开天辟地,治世成功以后,蜕去躯壳,一灵不昧,游行空中,见圣女太元,喜其贞洁,即化成青光投入其口。圣女怀孕十二年,始化生于背膂之间,言语行动常有彩云护体。因其前身是盘古、元始天王,就称为元始天尊。《历世神仙体道通鉴》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

居天最高: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称,神灵所居之处是“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居其“上第一中位”,即三十六天中之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天之最高位,即三十五天之上。玉清境内,有紫云之阁,碧霞为城。众神仙按时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

秘道度仙:《隋书经籍志》称元始天尊以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即授以秘道,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

道教关于元始天尊与盘古的演化过程:太上老君一共81化,老子是第十七化--老君生于天地之先,空洞之中。所谓空洞,便是真一之气,此一气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而生上三气,每气又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气相合,生无上,也就是虚皇天尊(元始天尊的真寂不动之身,“真灵位业图”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便是此义) ,无上生后,又经过如上的岁数,生中三气,每气又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气相合,生玄老,也就是元始天尊。玄老生后,又经过如上的岁数,生下三气,三合成德,生太上,也就是太上玉晨大道君。道君生后,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而生前三气,每气又各相去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三气相合,生太上老君。老君生后,才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这五运的天地变化。这是第一化。

第二化:空洞之中,又生太无,太无之内生玄元始三气,三气混沌,凝结变化,化生玄妙玉女,也就是无上元君。老君于是化作五色弹丸,流入玉女口中,积八十一年而生,不过此时,还是天地未分。老君生后,便分辟三气,其中轻气上升为天,重气下沉为地。中气化为水气,化生万物。

第三化:太虚之气往来乱射,经百亿万气之后,其气才慢慢的往来流行,又号弥罗万梵之气。又经过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亿气之后,结吉祥之气,成一圣人,自号元始天王( 这是元始天尊的化身)。同时生五老(五行之主) ,立年号龙汉。

又经如上气数,化生太上道君,立年号赤明。同时生九老,分为九天。又经如上气数,再生太上老君,立年号上皇,时生八公。老君又结阴阳二气,分布天地,万物才齐备。

二、三皇五帝

“三皇”按照流传最广的道教文化来说是:伏羲、女娲、神农(炎帝)

“五帝”《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三皇五帝

伏羲 · 女娲 · 神农 [1]

三皇 伏羲 · 神农 · 黄帝 [2]

燧人 · 伏羲 · 神农 [3]

黄帝 · 颛顼 · 帝喾 · 帝尧 · 帝舜 [4]

五帝 少昊 · 颛顼 · 帝喾 · 帝尧 · 帝舜 [5]

太昊 [6] · 炎帝 · 黄帝 · 少昊 · 颛顼

传说燧人氏教百姓钻木取火;伏羲氏教人计数,发明乐器;女娲氏炼七彩石补天,并创造了人类;神农氏遍尝百草,区分出作物、药材,使人类有药可医。而有巢氏最大的功绩,则是率领古人筑巢为室,古人得以安居一处,家园的梦想终成现实。最早的巢居又称为“树上居”,顾名思义,是建在树上的,后来才延伸到了平地上。炎黄子孙的近义词

燧人 即 燧人氏 。燧人氏,又称“燧皇”,或简称燧人,名允婼,三皇之首,上古时代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为华胥氏之夫、伏羲与女娲的父亲,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被授予“火文化之乡”称号。

燧人氏的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是神话中以智慧、勇敢、毅力为人民造福的英雄。燧人氏死后葬于今天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建有燧皇陵

女娲,中国上古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娲娘娘,是古代传说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社稷福德之正神。

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补天的神话传说。她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大母神和始先神。

世界开辟之初,天地上下分离形成,阴阳二气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残留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作虫鱼鸟兽,替这死寂的世界增添了生气。[3] 这时

女娲造人

,有一位神邸名为女娲,在这莽莽榛榛的原野上行走。她放眼四望,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驰,水中鱼儿嬉戏,草中虫之豸跳跃,这世界按说也点缀得相当美丽了。但是她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烦,孤寂感越来越强烈,连自己也弄不清楚这是为什么!

与山川草木诉说心中的烦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话;对虫鱼鸟兽倾吐心事,虫鱼鸟兽哪能了解她的苦恼。她颓然坐在一个池塘旁边,茫然对池塘中自己的影子。忽然一片树叶飘落池中,静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涟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动起来。她突然觉得心头的死结解开了,是呀!为什么她会有那种说不出的孤寂感?原来是世界是缺少一种像她一样的生物!

炎黄子孙的近义词

想到这

女娲补天

儿,她马上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她感到好高兴!炎黄子孙的近义词

捏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作“人”!

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人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 女娲那寂寞的心一下子热乎起来,她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她想这样下去不行,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女娲见 新方法奏了效,越洒越起劲,大地就到处有了人!

女娲在大地上造出许多人来,心中高兴,寂寞感一扫而空。她觉得很累了,要休息一下,到四处走走,看看那些人生活怎样!

一天,她走到一处,见人烟稀少,十分奇怪,俯身仔细察看,见地上躺着不少小人,动也不动,她用手拨弄,也不见动静,原来 这是她是最初造出来的小人,这时已头发雪白,寿终正寝了。

女娲见了这种情形,心中暗暗着急,她想到自己辛辛苦苦造人,人却不断衰老死亡。这样下去,若要使世界上一直有人,岂不要永远不停地制造?这总不是办法。 结果女娲参照世上物种传种接代的方法,把人类分为阴阳,叫人类也女男配合,繁衍后代。因为人是仿神的生物,不能与兽禽同等,所以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之有别于兽禽无序。后世人就把女娲奉为“神媒”。 相传女娲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宵,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

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决,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邪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

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女娲用泥捏了人类。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它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失败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见她的儿女们即将失去生存条件,着急万分,就决心炼石补天。可去哪里炼石?女娲遍涉群山,选择了天台山。这里山高顶阔,水足石多,是炼石的理想地方。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因石是五色的,形成了天上的彩虹、彩霞。

且说天补好后,女娲担心天塌下来。这时有一大龟从东海游来,献出了自己的腿。女娲过意不去,将自己的衣服扯下来送与它,从此龟游水不用腿而用鳍了。女娲用龟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两面的短些,故有“天倾西北”的说法。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塌陷,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神话所记录的是一个民族早期的唯心世界观,以纪念族群中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越朴实的神话,所还原的早期先民的生活和思想就越可信。

少典(Shào Diǎn),上古有熊部落首领,黄帝的父亲,上古中国华夏族人,他是第一个出现于史籍的男性,乃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孙、伏羲与女娲之子、黄帝之父。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曾说,原始社会时期,“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所以,关于黄帝的出生有好几种说法。最通常的说法是,有熊国国君少典娶了有乔氏的两个女儿作妃子,长妃叫女登,次妃叫附宝。有一天,长妃女登在华亭游玩,忽然有一神龙来伴。女登因此怀孕,生了炎帝,取名榆罔。传说他生下来三天能言,五天能走,七天就长全了牙齿,五岁便学会了许多种庄稼的知识。但是,因为他相貌长得很丑,“牛首人身,,脾气又暴,少典不大喜爱,就把他和女登母子俩养在姜水河畔,所以,炎帝长大后就以姜为姓,姓姜。

再说少典的次妃附宝,有一天到郊外游玩,忽遇暴雨,有大电光缠身,许久才离开,绕北斗而去。结果,附宝感而受孕,怀胎25个月,生下黄帝,起名叫云,黄帝长得“河目龙颜”,落地能语,性情和善,很受少典国君的喜爱,就带着他和附宝一同住在阴水河边。附宝生就的美容丽质,非常动人,被人们呼为美姬。她常阴水边洗衣淘菜,人们见多了,就把这段河叫成了姬水,黄帝长大以后,便也以姬为姓,名叫姬云。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35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