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 介绍信 |

【www.guakaob.com--介绍信】

《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如何》
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第一篇

大家对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可能了解不是很多,其实柏子仁的作用是蛮大的哦,常吃还能美容呢。你是不是特别想知道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呢?那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

一、柏子仁性状:

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Biotaorientalis(L.)End1.的种仁。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长0.3-0.7cm,直径0.1-0.3cm。新货黄白色或淡黄色,久置陈货则呈黄棕色,并有油点渗出。种仁外面常包有薄膜质的种皮,顶端略尖,圆三棱形,基部钝圆。质软油润,断面黄白色,胚乳较多,子叶2枚,均含丰富的油质。气微香,味淡而有油腻感。

二、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

柏子仁含有脂肪油约14%,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还含有少量挥发油,皂甙、蛋白质、钙、磷、铁多种维生素等。柏子仁性平味甘。具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等症。《日华子本草》载“治风,润皮肤。”《药品化义》载“柏子仁香气透心,体润滋血。”常食有健美作用。

三、柏子仁的禁忌:

1.该品易走油变化,不宜曝晒。

2.便溏及痰多者不宜用。

3、心神失养,惊悸恍惚,心慌,失眠,遗精,盗汗者宜食;老年人慢性便秘者宜食。大便溏薄者忌食;痰多者亦忌食。

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大家都了解了吧,那可要记得经常食用哦,不仅能治病,还能美容,真是不错。

《柏子仁》
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第二篇

柏子仁 编辑词条

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Biotaorientalis(L.)End1. 的种仁。含有脂肪泊约14 %,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还含有少量挥发油,皂甙、蛋白质、钙、磷、铁多种维生素等。柏子仁性平味甘。具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等症。《日华子本草》载“治风,润皮肤。”《药品化义》载“柏子仁香气透心,体润滋血。”常食有健美作用。

目录 柏子仁 植物属性

1. 植物形态 中药属性

1. 2. 3. 4. 5. 基本信息 功能主治 禁忌 炮制方法 常用方剂 现代研究

1. 2. 3. 4. 5. 概述 化学成分 临床应用 作用 用药禁忌 展开{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编辑本段柏子仁

柏子仁,别名:柏子仁、柏仁、柏子、柏实、侧柏仁、柏麦、柏子仁霜,香柏。为柏科植物侧柏Biotaorientalis(L.)End1. 的种仁。含有脂肪泊约14 %,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还含有少量挥发油,皂甙、蛋白质、钙、磷、铁多种维生素等。柏子仁性平味甘。具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等症。《日华子本草》载“治风,润皮肤。”《药品化义》载“柏子仁香气透心,体润滋血。”常食有健美作用。 编辑本段植物属性

植物形态

柏子仁植物以及药材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可达1m。树皮薄,浅灰褐色,纵裂成条片。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叶鳞形,交互对生,长1-3mm,先端微钝,位于小枝上下两面之叶露出部分倒卵状菱形或斜方形,两侧的叶折覆着上下之叶的基部两侧,呈龙骨状。叶背中部均有腺槽。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雄球花黄色,卵圆形,长约2mm。球果当年成熟,卵圆形,长1.5-2cm,熟前肉质,蓝绿色,被白粉;熟后木质,张开,红褐色;种鳞4对,扁平,背部近先端有反曲的尖头,中部种鳞各有种子1-2颗。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形,长4-6mm,灰褐色或紫褐色,无翅或有棱脊,种脐大而明显。花期3-4月,球果9-11月成熟。 编辑本段中药属性

基本信息

【来源】:本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全国各地均产,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省。

【汉语拼音】:Boziren{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英文名】:SEMAN PLATYCLADI

【主要成分】:含大量脂肪油及少量挥发油,并含皂甙。

【性状】: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长0.3-0.7cm,直径0.1-0.3cm。新货黄白色或淡黄色,久置陈货则呈黄棕色,并有油点渗出。种仁外面常包有薄膜质的种皮,顶端略尖,圆三棱形,基部钝圆。质软油润,断面黄白色,胚乳较多,子叶2枚,均含丰富的油质。气微香,味淡而有油腻感。{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功能主治

【性味】:甘,平。归心、肾、大肠经。

【主要功效】:

1.补心养血:用于血不养心的惊悸怔忡、虚烦不眠,思虑过度、心脾受损等,如(<证治准绳>养心汤)。 [2]

2.润肠通便:用于阴虚血少的肠燥便秘等,如(<世医得效方>五仁丸)。

3.盗汗自汗:用于阴虚多汗等症,如<柏仁丸>。[1]

【用法用量】:煎服6-15克。{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禁忌

1.该品易走油变化,不宜曝晒。2.便溏及痰多者不宜用。

宜:心神失养,惊悸恍惚,心慌,失眠,遗精,盗汗者宜食;老年人慢性便秘者宜食。

忌:大便溏薄者忌食;痰多者亦忌食。

【制法】:柏子仁:除去杂质及残留的种皮。柏子仁霜:取净柏子仁,照制霜法(附录Ⅱ D)制霜。柏子仁基本形态(9张){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贮藏】:放缸甏内,置阴凉干燥处,宜在30℃以下保存,防蛀,防热,防霉,防泛油变色。

炮制方法

柏子仁粥柏子仁:拣净杂质,除去残留的外壳和种皮。柏子霜:取拣净的柏子仁,碾碎,用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榨去油,研细。《雷公炮炙论》:凡使柏子仁,先以酒浸一宿,至明漉出,晒干,却用黄精自然汁于日中煎,手不住搅,若天久阴,即于档中著水,用瓶器盛柏子仁,著火缓缓煮成煎为度。每煎三两柏子仁,用酒五两,浸干为度。

常用方剂

柏子仁丸

柏子仁丸-医药样本药物组成:柏子仁50克,熟干地黄75克,防风1.5克(去芦头),黄耆1.5克(锉),人参1.5克(去芦头),麦门冬75克(去心,

焙),当归25克(锉,微炒),续断1.5克,羚羊角屑25克,白茯苓1.5克,泽兰50克,桂心25克,芎䓖25克,白术25克,酸枣仁1.5克(微炒),紫石英50克(细研,水飞过),附子1.5克(炮裂,去皮脐),甘草0.5克(炙微赤,锉)。

处方来源:《圣惠》卷八十一。

方剂主治:产后风虚劳损,四肢羸弱,心神虚烦,不能饮食,少得眠卧。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温酒送下。

柏子仁散

柏子仁散-医药样本药物组成:柏子仁50克,巴戟50克,天雄(炮裂,去皮脐)50克,牛膝(去苗)50克,天门冬(去心,焙)50克,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50克,菟丝子(酒浸3宿,晒干,别捣)50克,肉桂100克(去皱皮),石南1.5克,续断1.5克,当归1.5克。

处方来源:《圣惠》卷二十七。

方剂主治:风劳。

方剂功效:益气血,利四肢,强腰脚,除湿痹。

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调下。

柏子仁汤

柏子仁15g[3],猪心1个。制作时,先将猪心清洗干净,横向切成厚片,然后在热水中焯一下,除去血腥和内脏的涩味,再将猪心片直接倒入沸水中,改文火煮20分钟左右,保持微沸,下柏子仁至沙锅中,炖玛猪心软烂后,加适量盐、酱油、料酒和葱花等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此煲有补血养心,安神定志,润肠通便之功。用于中老年人及产妇保健较宜,亦可用治心血不足,神不守舍所致的心悸不宁,失眠多梦,伴便秘不通者。建议每3日1剂,分次佐餐饮食,可常食.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柏实,味甘平,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风湿痹,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

2.《本草纲目》:“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胃。” 编辑本段现代研究

概述

1.化学成分:含脂肪油,并含少量挥发油、皂苷及植物甾醇、维生素A、蛋白质等。{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2.药理作用:柏子仁单方注射液可使猫的慢波睡眠深睡期明显延长,并具有显著的恢复体力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柏子仁、当归等量制丸,每次9g,每日三次,治疗血虚之脱发,效果满意(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1972,373)。另有用柏子仁等治疗变异性心绞痛、梦游症、男性脏躁证等。

化学成分

种子含柏木醇(cedrol0),谷甾醇(sitosterol)和双萜类成分:红松内酯(pinusolide),15-16-双去甲-13-氧代-半日花-8(17)-烯-19酸[15,16-bisnor-13-oxo-8(17)-labden-19-oic acid],15,16-双去甲-13-氧代-半日花-8(17),11E-二烯-19-酸[15,

16-bisnor-13-oxo-8(17),11E-labdadien-19-oic acid],14,15,16-三去甲半日花-8(17)-烯-13,19-二酸[14,15,16-trisnor-8(17)-labdene-13,19-dioic acid],二羟基半日花三烯酸(12R,13-dihydroxycommunic acid).又含脂肪油约14%,并含少量挥发油,皂甙。

临床应用

在中国,柏子仁入药尤早,其气微弱,味甘性平无毒。远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作上品,说它能治疗“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名医别录》还称其“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能令人肥健”。目前,中医界普遍认为柏子仁的功用是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可以治疗虚烦不眠、惊悸怔忡、自汗盗汗等症。近代药理证实,柏子仁确有镇静、催眠作用。有人曾作试验,用柏子仁煎剂给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无论白天或黑夜,均表现出良好的镇静及嗜眠效应,并认为柏子仁与炒柏子仁的镇静效果无明显区别,并巳没有任何副作用;还有报导说,柏子仁有持续性降低血压的功能。因此,柏子仁煮粥食用,对长期失眠、心慌心悸,或自汗盗污多汗的中老年人来说,极为合适。柏子仁粥在中国医药古籍中早有记载, 宋《太平圣惠方》中就说:“治骨蒸不眠,心烦:用柏子仁一两,水二盏,研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 再煮匀食。”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还称; “柏子仁粥治烦热,益胆气。”因此,只要能够坚持食用,一定会收到养心安神的效果。 中医论证认为,柏子仁味甘、酸,性平。能滋养心肝,对于轻度失眠具有一定的疗效。在临床上面,采用柏子仁进行失眠治疗,对于轻度或是重度失眠均可取得较为显著理想的疗效。另外,失眠患者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失眠症状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 作用

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胃,盖上品药也,宜乎滋养之剂用之。

柏子仁香气透心,体润滋血。同茯神、枣仁、生地、麦冬,为浊中清品,主治心神虚怯,惊悸怔仲,颜色憔悴,肌肤燥痒,皆养心血之功也。又取气味俱浓,浊中归肾,同熟地、龟版、枸杞、牛膝,为封填骨髓,主治肾阴亏损,腰背重病,足膝软弱,阴虚盗汗,皆滋肾燥之力也。味甘亦能缓肝,补肝胆之不足,极其稳当,但性平力缓,宜多用之为妙。

1、柏子仁治老人虚秘:柏子仁、大麻子仁、松子仁,等分。同研,熔白蜡丸桐子大。以少黄丹汤服二、三十九,食前。(《本草衍义》)

《中药功效与作用》
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第三篇

荆芥的止血作用能有效的缓解妇女产后血晕。荆芥有助于发汗,帮助发烧患者尽快退烧。睡觉前煎服一剂荆芥,发一阵汗,睡觉过后会感觉浑身轻快很多。镇痰、祛痰。荆芥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因此如果有咳嗽痰多的症状,荆芥再配上白矾煎好服用可以有效的祛痰,减轻咳嗽症状。怯风、凉血。荆芥微温不烈,药性缓和,能很好的去除风寒症状。荆芥有辛散作用,常与薄荷通用,可以治疗麻疹透发不畅。

防风:(解表:发散风寒药)辛、甘,微温。归肺、膀胱、肝、脾经。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主要用于感冒风寒所致的头痛、身疼、恶寒等。常与荆芥相须为用,或与紫苏配伍,均可增强祛散风寒的作用。若属风热壅盛,目赤肿痛之证,亦可用本品与荆芥、薄荷、黄芩等配伍,以祛风清热。 2、用于感风湿或风湿痹痛。常与羌活、独活、川芎等配伍,以增强祛风除湿和止痛的功效,如羌活胜湿汤。 3、可用于破伤风。常与天南星、天麻等配伍,内服或外敷,取其祛风止痉,如玉真散。使用注意: 痉病不因外风影响者慎用。

防风的功效: 1.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 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2. 用于风湿痹痛 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3. 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术、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桂枝 性味辛温,有散寒解表的作用 常配合麻黄治疗无汗的风寒感冒,有助麻黄发汗解表的作用。配合白芍治疗有汗的风寒感冒,有调和营卫,解肌止汗的作用。桂枝还能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可配合当归、赤白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治疗月经后错或经闭不潮以及行经腹痛、腹部症块等证;配合片姜黄、防风治疗因风寒阻络、气血不畅所致的肩臂疼痛;配合赤芍、红花、伸筋草等治疗骨节拘挛难伸、肢体疼痛等;合羌活、独活、防风、威灵仙、当归、附片等,可治疗风、寒、湿所引起的关节疼痛、四肢疼痛,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桂枝还有助心阳和温化水饮的效能。常配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苏子、桑皮、炙甘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等;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疗心阳不振而致的胸痹心痛。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常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但要注意辨证论治,不可用于有热证的病例。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又为上肢病的引经药。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特殊情况下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

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1

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白芍的作用与功效?【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川芎的作用主要如下 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功用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当归头和当归尾偏於活血、破血; 当归身偏於补血、养血; 全当归既可补血又可活血。 当归须偏於活血通络。 注:破血,活血法之一,即用祛瘀药中比较峻烈的药物祛瘀滞、散症结的方法

熟地具有补血滋阴作用,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熟地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如熟地配以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疗血虚症的“四物汤”。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脾胃气滞,痰湿内阻的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服。药用时可煎服,10~30g。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1、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2、肾阴不足,遗精,盗汗等.3、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等.4. 熟地黄吃多了会有碍消化,使得痰多,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 功效:熟地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如熟地配以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疗血虚症的“四物汤”。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脾胃气滞,痰湿内阻的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服。药用时可煎服,10~30g。性状鉴别:为不规则的块状,内外均呈漆黑色,有光泽,外表皱缩不平。断面泣润,中心部往往可看至光亮的油脂状块,粘性大,质柔软。味甜。 以块根肥大、软润、内外乌黑有光泽者为佳。药膳:地黄花粥、生地黄粥、百合地黄粥。方剂:清营汤、青蒿鳖甲汤、四生丸、增液汤、六味地黄丸。禁忌:用时宜配砂仁、陈皮等,以防腻滞碍胃。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慎服。

[性味功能] 甘、涩,平。敛气逐湿,止盗汗,安神,涩精止血。 [主治用法] 治夜卧盗汗,梦遗,滑精,肠风下血,泻痢,吐衄血,崩带。外用可敛疮口。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患处。

牡蛎的功效与作用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 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疠痰核,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

酸枣仁的功效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①《本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 ②《别录》: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 ③《药性论》:主筋骨风,炒末作汤服之。 ④《本草拾遗》: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 ⑤王好古:治胆虚不眠,

2{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寒也,炒服;治胆实多睡,热也,生用。 ⑥《本草汇言》:敛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⑦《本草再新》:平肝理气,润肺养阴,温中利湿,敛气止汗,益志定呵,聪耳明目。 柏子仁功效与作用静心安神、滋阴固肾、润肠通便。主治心阴血亏、-肾阴不足、阴虚肠燥引起的失眠健忘、腰膝酸软、遗精盗汗、大便秘结等症。 柏子仁含脂肪油,并含少量挥发油、皂甙、植物甾醇、维生素A样物质及蛋白质等。柏子仁的水及乙醇提取物均有改善记忆作用;其醇提物有镇静作用;所含大量脂肪油而有润肠通便作用。 柏子仁去油制霜用,宜于心神不宁而大便溏泻者。有研究表明,柏子仁霜的镇静催眠作用明显强于生柏子仁。功能主治【性味】:甘,平。归心、肾、大肠经。【主要功效】:1.补心养血:用于血不养心的惊悸怔忡、虚烦不眠,思虑过度、心脾受损等,如(<证治准绳>养心汤)。2.润肠通便:用于阴虚血少的肠燥便秘等,如(<世医得效方>五仁丸)。3.盗汗自汗:用于阴虚多汗等症,如<柏仁丸>【用法用量】:煎服6-15克。禁忌1.该品易走油变化,不宜曝晒。2.便溏及痰多者不宜用。宜:心神失养,惊悸恍惚,心慌,失眠,遗精,盗汗者宜食;老年人慢性便秘者宜食。忌:大便溏薄者忌食;痰多者亦忌食。【制法】:柏子仁:除去杂质及残留的种皮。柏子仁霜:取净柏子仁,照制霜法(附录Ⅱ D)制霜。柏子仁基本形态(9张) 合欢皮为豆科(Legumin0sae)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呈卷曲筒状或半筒状,长40~80cm,厚 合欢皮0.1~0.3cm。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性味甘、平。有解郁、和血、宁心、消痈肿之功。有治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痈肿、瘰疠、筋骨折伤之效。功效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树皮,合欢皮别名合昏皮、夜台皮、合欢木皮,合欢皮有安神解郁、活血消痈的功效,合欢皮有治疗心神不安、忧郁、不眠、内外痈疡、跌打损伤的作用,溃疡病及胃炎患者慎服合欢皮,风热自汗、外感不眠者禁服合欢皮。

药名:合欢皮别名:合昏皮、夜台皮、合欢木皮。心经;肝经。功效:安神解郁,活血消痈。主治:心神不安;忧郁,不眠,内外痈疡,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来源: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树皮。

秦皮的作用与功效?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胆经。

【功用主治-秦皮的功效】清热燥湿,平喘止咳,明目。

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牛皮癣。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清热凉血用于内热引起的咽喉肿痛,目赤,口干舌燥等症解暑用于夏季中暑,证见燥热汗出,口渴难耐,四肢无力,虚脱休克等。除蒸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益气治疗脱发,白发,视物模糊,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凉血利尿用于小便不利,小便短赤,大肠风热下血,退五种劳热,发烧怕冷。{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白芷(学名:Angelica dahurica)为伞形科当归属的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东北及华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

3

地。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中药材库查询中药材杜仲。

夜交藤的功效与作用镇静、催眠作用夜交藤煎剂灌胃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与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呈协同作用。大鼠睡眠多导图显示总睡眠时间延长,主要是慢波睡眠时相延长,异相睡眠时相缩短。降血脂作用夜交藤醇提取物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及TG含量,并使高脂血症鹌鶉的TC含量降低,HDL-C/TC比值明显升高,主动脉光滑,无斑块形成。表明夜交藤有一定的降血脂、抗AS及预防脂肪肝的作用。治皮肤瘙痒夜交藤、苍耳子各适量,煎水外洗。(《安徽中草药》) 治腋疽首乌藤、鸡屎藤叶各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疗疥疮 用法:10岁以上,用夜交藤200g加水1000ml浓煎,每日分2次外洗,为1日治疗量;10岁以下,用夜交藤100g加水700ml。治疗46例,取得满意疗效。病程最长的1年2个月,最短的2天。治疗精神分裂症夜交藤90g,何首乌90g,红枣2-6枚,制成煎剂,每日服1剂,分上、下午2次分服,15日为1疗程。共治疗95例,结果治愈8例,显效47例,进步11例;经随访30例,其中痊愈14例,显效16例,患者病情稳定。治疗周身酸痛夜交藤既有养血作用,还可通利经络,治血虚周身酸痛,可配合当归、地黄、鸡血藤、络石藤等同用。 降血压罗布麻叶、牡蛎各15克,莶草、夜交藤、吴茱萸各10克,加水适量煎沸后,待温沐足,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补脑安神功效,可降血压。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可以生用,捣碎生用即可,生品有毒。生品消风止痒功效较强;还可炒制,建议直接购买炒苍耳子,炒后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度服用易中毒。

辛夷花

【性味和功用】::辛,温。归肺、胃经。祛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功用主治】祛风,通窍。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①《本经》:"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酐。" ②《别录》:"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去白虫。" ③《药性论》:"能治面生酐。面脂用,主光华。" ④《日华子本草》:"通关脉,明目。治头痛,憎寒、体噤、瘙痒。" ⑤《滇南本草》:"治脑漏鼻渊,祛风,新瓦焙为末。治面寒痛,胃气痛,热酒服。" ⑥《纲目》:"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并用研末,入麝香少许,葱白蘸入数次。" ⑦《玉楸药解》:"泄肺降逆,利气破壅。" ⑧《江西中药》:"外用能促进子宫收缩,具催生作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塞鼻或水浸蒸馏滴鼻。【宜忌】阴虚火旺者忌服。

4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361290.html

    上一篇:枫叶的介绍

    下一篇:文明的骂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