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文名句

| 自我鉴定 |

【www.guakaob.com--自我鉴定】

《经典古文名句》
经典古文名句 第一篇

经典古文名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淇奥》

像切,像磋,像琢,像磨。

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形容文采好,有修养。

《孔子》中引申意为: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就是指出自已观点和方法的人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听的人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发挥出群众的智慧.

2)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可:能够,可以。 以:用来。 攻:琢磨。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靡mǐ:无。 初:开始。 鲜:少。 克:能。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屈原

长太息:深长地叹息。掩涕:掩面流泪。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伤人民生活命运的艰难。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屈原

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涉江》屈原

变心:改变初衷。 愁苦:忧愁苦恼。 终穷:终身穷苦。

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1

短:不足。 长:有余。

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离骚》屈原

善:善爱,好的行为,珍爱,言行或理想。 虽:虽然,即使,纵然。

九:泛指多次或多数。 未悔:不会懊丧,不后悔。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就是让我九死(或多死)还是不后悔。表达作者为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后来人们在表达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常引用这一名句表达心志。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对楚王问》宋玉

曲:本意是指音乐歌声,而引申出来是指思想见解中的意趣。

弥:是极其的意思。高,本意是指声调音响,引申的意思是指意境思想上的高远脱俗。 和:本是指应对配合,引申意思是赞赏或者评价,指的是能够真正理解的人。

寡:是少有的意思。连起来原是指声乐难度大,别人难以配合伴唱,引申后是说某个人某种思想认识非常有深度,超越了常规见识,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曲高和寡就是知音难得的意思。{经典古文名句}

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着和唱的就越少。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自己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是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欲:想要。 患:忧愁,担心。 辞:言辞,指借口。

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经典古文名句}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辅:颊骨。 车:齿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将士用武力把他从原野上捉到,而一个女人一下子(立刻)就把他从国都中免罪(放走)了。

2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师:借鉴。

汲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亡:丢失。 牢:牲口圈。

羊丢失以后,才修补羊圈。比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酿成大错。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意为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失败。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2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

倚:依靠。 伏:隐藏。

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第七十三章

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才算真正聪明。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

25、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经典古文名句}

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26、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3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前一“老”(动词):尊敬。 第二个和第三个“老”(名词):老人、长辈。第二个“老”是自己的长辈,第三个“老”是别人家的老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个“幼”(动词):抚养。 第二个和第三个“幼”(名词):子女、小辈。第二个“幼”是自己家的孩子,第三个“幼”是别人家的孩子

及:推己及人。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 地利: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

人和: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

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

社:土神。 稷:谷神。 社稷: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

3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道:道义道德。 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道义,必定会陷入孤立。

3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生:使······生存。 死:使······死亡。

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 淫:使······扰乱。

移:使······改变。

威武:威胁暴力。 屈:使······服从。

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形容意志坚定)。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

3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章句下》{经典古文名句}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4

3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之《鱼我所欲也》

亦:也。 欲:想要。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舍:舍弃。 取:选取。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3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锲:雕刻。 不:表示否定。 舍:表示放弃,不坚持,停止。{经典古文名句}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蓬:蓬草。 而:表示修饰。 涅:黑土。

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3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溃:溃决。 蚁穴:蚂蚁的洞穴。

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比喻不注意小事则会酿成大祸或不注意小事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3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腐:臭。 枢shū:门轴。 蠹dù:蛀蚀。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

3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陋:本指简陋,这里指简单的知识。 寡:少。 闻:知识,见识。 自学而无师友指导切磋,人的学识就会浅陋,见闻不广。

40、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张:拉紧弓弦。 弛:放松弓弦。 文:指周文王。 武:指周武王。

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办法是有宽有严的,后泛指治理国家要宽严结合。也比喻工作和生活要劳逸适度,有紧有松。

{经典古文名句}

4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

《经典古文欣赏名句》
经典古文名句 第二篇

62篇经典古文(经典名句)

2010-10-22 12:52:12|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国学讲堂

1、《陋室铭》 刘禹锡(唐)字梦得 《刘梦得文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马说》 韩愈(唐) 字退之《昌黎先生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

3、《师说》 韩愈(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àn)。郯子之徒,其

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

以贻之。{经典古文名句}

4、《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 字茂叔《周元公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战国)名轲 字子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还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

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

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经典古文名句}

7、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劝学 《荀子》(战国)名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g)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gào)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í)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

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不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

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

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qiǎng)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duo),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经典古文名句}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

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

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0、《前赤壁赋》苏轼(北宋)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

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

蛟,泣孤舟之嫠妇。{经典古文名句}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1、《后赤壁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

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

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

之,不见其处。

12、《卖炭翁》 白居易(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白氏长庆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以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

翩翩两骑(jì)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经典古文名句}

将(jiāng)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jì)向牛头充炭直(值)。

13、木兰诗 《乐府诗集》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经典古文名句}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à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贴)花黄。出门看火(伙)伴,火伴

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骊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fú)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

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此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kuǎn)坎镗(tāng)鞳(tà)之声,与向之噌吰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骊元之所见闻,殆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

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骊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5、《五人墓碑记》 张溥(明) 字天如 《七录斋集》

五人者,盖当蓼(liǎo)洲周公之被逮(dài),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

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jīng)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jiǎo),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wèi)士先者,为(wéi)之声义,敛赀(zì)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tí)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chì)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hùn)藩以免。

《最牛逼的经典古文名句名言集锦》
经典古文名句 第三篇

最牛逼的经典古文名句名言集锦

1、吾有几许肺腑若伊得闲可愿受此叨扰之苦

2、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苏轼

3、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墨子《墨子〃小取》

4、言而不到,顾所谓无信也!其蔽之!吾听风雨,今不可复得矣!奈人不知何?徜注矣,而人仍不知,又将奈何?{经典古文名句}

5、金粉未消亡,闻得六朝香,满天涯烟草断人肠怕催花信紧,风风雨雨,误了春光。——孔尚任《桃花扇》

6、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庾信《哀江南赋》

7、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卿云歌》

8、"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初夏》"

9、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丘迟《与陈伯之书》

10、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阮籍《晋书〃阮籍传》

1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12、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王勃

1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14、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礼记〃中庸》

15、"吾亲,近来闻你身体抱恙,舌如针刺,身犹甲胄寒衣,望勤加珍重,勿以塑身而损脾胃,甚是挂念担忧,劳食果蔬,望早日如初,甚想如影随形,可我无力回天,尤悲"

16、蝶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别号。——张潮《幽梦影》

17、此情若有名,当恋无别她。

18、《水浒传》,武松诘蒋门神云:“为何不姓李?”此语殊妙。盖姓实有佳有劣,如华、如柳、如云、如苏、如乔,皆极风韵。若夫毛也、赖也、焦也、牛也,则皆尘于目而棘于耳者也。——张潮《幽梦影》

19、吾之道法道者,不道也!欲道道之,知道之非我道之,不道道之非我道,故道者不道也!法者,无法也!得法法之,心法之非意法之,无法法之非心法,方法者无法也!得道而法之,顾自我之所惫,法法之而失其道。得法而道之,乃众人之所云,道道之而失其法。万道俱为孤身行,身行独我,无道之道,自得其道。万法皆由心意转,定心明意,无法之法,然现其法。文者矣,以无法之万法,法法通玄机。韧者罢,于无道之万道,道道证因果。道法道法,无道无法,何以悟生死?万道万法,何以观无常?且之,过之,生死何须知,随之,任之,无常又何妨?变道为法,易法为道,岂有终焉?道法足矣,就此为终,就此为始!

20、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21、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苏轼《寒食诗帖》

22、黄鲁直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黄庭坚《黄庭坚文集》

23、梦凝小筑梨木屋小檐处燕子深情难支吾梧桐古叶飞舞月总成缺泪痕抹浮生繁华扰梦城池沙场纷争男儿志谁能懂默把旧

甲新缝刀枪弓弩漫城箭雨血泪风杀破城弃甲孤城一将是否有人魂牵梦挂雷霆战鼓倾城而入剑指云霞君临天下伊人却泪若梨花王候将相之路乱箭废石白骨英雄叹谁知晓悔恨为何当初梦凝小筑荒草处木檐青苔小露燕已去还能向谁诉梦凝小筑尽头路石冢旧痕黄土人成故只想对你诉

24、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苏轼《墨君堂记》

25、至今仍无勇,多事不能自解矣,愿早出自立心结。

26、始而寄慧于憨,终而寄情于恝。乃知憨者慧之极,恝者情之至也——蒲松龄《聊斋志异》

27、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关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小窗幽记》

28、世人皆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世间花迎鸟笑,尘世不尘,海亦不苦,彼自苦其心尔。——洪应明《菜根谭》

29、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30、见天子庸知非福!——武则天

3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魏学洢《虞初新志》

32、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

《古文名句大全》
经典古文名句 第四篇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古文名句大全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8、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古文名句大全

12、合抱之木,1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1、是可忍,孰不可忍。

22、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2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2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2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3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3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4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42、尽信书,不如无书。

4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4、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4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6、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4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48、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4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5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5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5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9、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6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1、言必信,行必果。

6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6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6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6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8、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6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7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7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4、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75、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7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7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8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8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8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84、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8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8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87、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88、朝闻道,夕死可矣。

8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9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9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9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9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9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96、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9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9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9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1、欲加之罪,何患辞。

10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0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04、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0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6、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07、既来之,则安之。

10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9、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0、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117、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18、满招损,谦受益。

1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2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21、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12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2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2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2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2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3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1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3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34、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135、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13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3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8、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3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40、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14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4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4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4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45、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14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4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48、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14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15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51、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15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5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5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5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5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57、曲则全,枉则直。

15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5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6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6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6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6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6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65、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6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6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6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6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17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7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73、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174、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7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76、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177、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7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7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8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81、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18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8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84、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18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8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87、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18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89、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90、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91、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9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9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94、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19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9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9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9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0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0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0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07、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20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9、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1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1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1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1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14、将欲取之,必先之。

215、多行不义必自毙。

21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1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18、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2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0、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221、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2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23、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22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古文古语的励志名言
经典古文名句 第五篇

古文古语的励志名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文古语的励志名言。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368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