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气观察

| 工作总结 |

【www.guakaob.com--工作总结】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练习(修改)》
下雨天气观察 第一篇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练习

一、选择题:

1、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说明( )。

A、下雨 B、晴天 C、阴天

二、判断题。

1、对天气观察记录中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2、从“日期——气温”柱状图中,我们无法计算出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 )

3、利用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我们可以了解一段时间的降水情况。( )

4、从我的观察记录看,这个月的晴天天数要比雨天天数多。( )

5、从我的观察记录看,这个月的降水形式主要以雷阵雨为主。( )

6、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都不敏感。( )

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

8、某些植物和动物的行为为我们察觉天气的变化提供了信息。( )

{下雨天气观察}

9、当松果的鳞片打开时,表示即将下雨。( )

10、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都不敏感。( )

11、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 )

12、生物能准确地预报天气,有了他们,我们就可以不听天气预报了。

13、下雨前,燕子会低飞,蚂蚁会爬向高处。

三、简答题

1、天气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有经验的人不用听,看气象预报,观察一下天象,就能知道天气的变化,流传在民间的一些谚语是许多人经验的积累.请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如:松果的鳞片紧闭,说明将要下雨;蜻蜓飞得很低说明要下雨:鱼儿经常浮出水面,说明可能要下雨。

2、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

(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3、人们永远无法改变天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人工降雨就是人类利用科学的力量改变了天气。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改变天气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四、小明记下了某天的天气情况,请根据小明提供的信息,在方框中打“√”。

{下雨天气观察}

早上:白茫茫的,看不清50米外的物体;穿上厚厚的外套,戴好手套,在书包里塞了把伞。 中午:操场上到处都是水,大树被吹得直摇摆;只好呆在教室里看书。{下雨天气观察}

傍晚:天空依然阴沉沉的;炊烟快速地往东飘去;路灯也比平常亮得早。

天气情况:( )晴天 ( )多云 ( )阴天 ( )雨天

早上情况:( )有雾 ( )有霜 ( )有冰 ( )有露

气温情况:( )炎热 ( )温暖 ( )凉爽 ( )寒冷

云的情况:( )积云 ( )层云 ( )卷云

风的情况:( )东风 ( )南风 ( )西风 ( )北风

风速情况:( )无风 ( )微风 ( )大风

五、分析题

根据小明提供的一天的天气信息,认真分析,在下面表格中相应的栏目打上“√ ” 早上上学时---汽车亮着灯,缓慢的行驶;人们都穿着棉衣;许多人带着雨伞。

中午时----大树直摇晃;打开窗户,雨水打了进来。

傍晚放学时---天空布满了灰色的云层;炊烟向西南飘去。{下雨天气观察}

天气情况 ( )晴天 ( )多云 ( )阴天转雨

早上天气特点 ( )有雾 ( )有霜冻 ( )有露

气温特点 ( )温暖 ( )凉爽 ( )寒冷

云的类型 ( )积云 ( )层云 ( )卷云

风 向 (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风 速 ( )无风 ( )微风 ( )大风

六、分析与思考。

1、根据小明提供的一天的天气信息,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在下面表格中对应的栏目后打“√”。 早上上学时——汽车亮着雾灯,缓慢地行驶;人们都穿着棉衣;许多人带着雨伞。 中午时分——大树直摇晃;打开窗户,雨水打了进来。

傍晚放学时——天空布满了灰色的云层;炊烟向西南方向飘去。

1.阴有雨(√) 2.有雾(√) 3.寒冷(√) 4.大风(√)

5.层云(√) 6.东北风(√)

七、根据小明提供的某一天的天气信息,在下表的相应位置打“√”。

上学时——能见度1O米;需要穿毛衣;许多人外出时都带了雨伞。

中午时——汽车开过时,许多地方都溅起水花;大树被吹得直摇摆。

八、根据老师提供的一天的天气信息,认真分析,说出这天的天气情况、早上天气特点、气温特点、云的类型、风向和风速。(画“√”)

{下雨天气观察}

早上上学时,汽车亮着灯,缓慢地行驶;人们都穿着棉衣;许多人撑着雨伞。

中午时,大树直摇晃;打开窗户,雨水打了进来。{下雨天气观察}

九、小方明天一大早要去秋游,晚上听到的天气预报是:明天晴转多云,最低气温18摄氏度,最高气温28摄氏度。

请问:(1)小方明天需要带伞吗?为什么?

(2)小芳明天最适合穿的衣服是( )。

A.棉衣 B、衬衫加外套 C、衬衫

十、下表是小明所作某月的降水量记录,请你帮助他完成降水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某月的降水量记录(单位:毫米) 记录人:陈小明{下雨天气观察}

我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下雨天气观察}

(1) 本月中,下雨天共( )天,其中小雨( )天,中雨( )天,大雨( )天,暴雨( )天,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天。

(2)本月中,每周的降水量统计如下:{下雨天气观察}

十一、我能操作:

1、根据一月的降水量记录情况,完成降水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1)在本月中,下雨共( 16 )天,其中小雨( 2 )天,中雨( 8 )天,大雨( 3 天;暴雨( 2 )天,大暴雨以上( 1 )天。

(25毫升的降水量,我把它归为中雨里面了)

(2)在本月中,每周的降水量统计如下:

2、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绘制气温变化柱状图。

《野外天气观察》
下雨天气观察 第二篇
{下雨天气观察}

一、 户外旅行溯源

二、 户外旅行的意义

三、 户外旅行中的地理知识

野外天气观察

(一)观云识天气 抬头观天,从天色、云的种类、风的情况、日月星晨之光线聚合情形,即可预测天气变化,此即所谓观云识天。天气对于从事野外活动影响极大。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就能顺利进行、度过野外生活。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下,晚霞千里,预示天气晴朗,朝霞满天,则有很大的可能下雨。天空出现卷云,即云朵呈现纯白的马尾状,但慢慢变成暗色的,意味着眼下是晴天,但一天后可能下雨。天空出现积乱云,即云层色暗层厚,预示将有雷雨和强风。天空中有薄薄的卷层云,像海滩边白色的石子,半天之后可能下雨。 春季的夜晚,朦胧,天空中却出现阴沉的乱层云,像波涛起伏的海面,表示数小时后会下雨。月亮或太阳周围出现晕圈,第二天非风即雨(日晕而风,月晕而雨)。如果山头不再有云雾围绕,人的郁闷感觉减少,表示短期内不会下雨。

(二)从动物的行为辨别天气 好天气的征兆 1、早晨麻雀鸣叫表示天气晴朗——麻雀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天气愈好的日子里,叫得特别厉害。 2、云雀叫声提高表示天晴——从远方传来云雀轻快的叫声,就可证明是空气干燥的好天气。 3、蜘蛛网上有水珠表示天晴——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早上温度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挂在蜘蛛网上闪烁着,通常天气不会下雨。 下雨的征兆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另外还有几种: 1、蚂蚁过马路——在地面挖洞生活的蚂蚁,感觉要下雨洞就会淹水即会在下雨之前逃之夭夭。 2、蚯蚓出洞——地面潮湿柔软,蚯蚓会爬出地面,表示天将下雨之征兆。 其他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等。

(三)观天象识天气 1、清晨,太阳末出之前,看东方黑云,如鸡头、龙头、旗帜、山峰、车马、星罗,如鱼、如蛇、如灵芝、如牡丹,或紫黑气贯穿,或在日上下者,主当日有雨,多在13~17时。 2、夜晚,看月亮颜色,或青或红,主次日有雷雨。月亮周围有白云结成圆光,或大如车轮者(月晕),主来日大风。所谓"日晕则雨、月晕则风,何方有缺、何方有风"。又日"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础润者,即柱脚石是有水珠渗出,主不日有雨。结合现代情况有人总结出"暴热生风、管润生雨",即:突然暴热数天,一两日必有大风,自来水管管道上面有水珠渗出,擦去后仍渗出者,主一两日内有雨。 3、星光闪烁,必定风作。白云遮住北斗星的2~4小时。"天公作变,水面生靛",夏日水底生苔、水作靛青色,主有暴雨。水有泥腥味或有香味时,主雨水将至。下雨时,泥腥味甚浓者,一二日内难晴。 4、阴历正月初七、初八,北风必定发。阴历二月初三、三月清明、四月夏至、六月十二日主阴天或雨天。 5、云向东,刮黄风;云向南,雨漂船;云向西,水滴滴;云向北,晒干麦。东风虽主降雨,然在黄梅时节,大伏之中,刮东风则天晴,秋日吹北风每每降雨,但秋夜吹北风则主天气晴朗。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的差异,所以在参考上述经验的同时注意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当地的情况,作出较为额观的判断。{下雨天气观察}

(四)山里的气象 春季山中的天气 移动性高气压和低气压最常在四月通过,天气转变非常激烈,每天温差也大,山中的温度会突然转冷。进入五月后,平均每三至五日为一变化周期维持至下旬为止。在云和雾笼罩之下转为多雨。 夏季山中的天气 有梅雨的地方,若梅雨维持近一个月,就进入了一年四季中最稳定的季节。从事野外活动就选在梅雨终止之后的月份,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入梅时间不一,根据实际选择出游时间。夏季常有午后雷阵雨,来势很快,需特别注意防范,甚至可能下冰雹。 秋季山中的天气 夏末秋初台风仍然频繁,十月又秋雨纷纷,继续到十月上旬为界,山中温度开始下降,山也一副准备过冬的景象。气温变动很大,有时已略有严冬的征兆。多为白天时间渐渐变短的好天气。 冬季山中的天气 冬季型气压一出现,即转为严寒的冬天,且常一连多日地下着暴风雨。白天气温因为有日照而比较温暖,但晚上立即转凉,高山上偶尔还会下雪。冬季危险最大的是寒流,可以使温度剧减十来度,造成严重的冻伤。 冬季气候变化有一定周期,所以从事野外活动最好选在阳光普照的温暖日子里。

野外方向判断{下雨天气观察}

在野外活动,诸如地质考察、登山、徒步旅行、探险、旅游等,为防止迷路,正确地判定所在位置和方向,必须掌握定位和侧向方法。在自然界,某些动物具有辨别方向的本能,如鸽子,人类的某些成员也具备这种能力,但绝大多数人不具备,或者只有这种潜能,因此野外确定方向主要依靠经验和工具。 野外判定方向和位置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利用罗盘或指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此时磁针静止后,其标有“N ”的黑一端所指的便是北方。 除了测出正北方向外,罗盘或指北针还可以测出某一目标的具体方位,方法是开罗盘将照准器对准目标,或将刻度盘上的0刻度对准目标,使目标、0刻度和磁中点在同一直线上,罗盘水平静止后,N端所指的刻度便是测量点至目标的方位 ,如磁针N端指向36°。 则目标在测量位置的北偏东36°。 利用罗盘或指北针辨别方向虽然简单快捷,但需要注意: 1、尽量保持水平; 2、不要离磁性物质太近; 3、勿将磁针的S端误作北方,造成180°的方向误差; 4、掌握活动地区的磁偏角进行校正。 怎样在野外识别方向?{下雨天气观察}

(二)利用太阳 在晴朗的白昼,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东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断方向,但只能是大致的估计,较准确的测定有下列几种方法: 1、手表测向 “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向太阳,12时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14:40的时间,其一半为7:20,把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置手表,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时针与12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必须注意:(1)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2)在南、北纬20°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即以标准时的经线为准,每向东15°加1小时,向西15 °减1小时。 2、日影测向为晴天,在地上竖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为南北方向。 在一张50×50cm的绘图纸上绘制一系列同心圆,同心圆的半径以1cm递增,钉在平板上并水平固定好,将一根12-15cm长的细钢针或针状物垂直插在圆心上。当太阳位置变化时,影子的端点总会与同心圆相交,标绘出这些点,然后把同一个圆上的两点直线相连,把这些直线的中点与圆心相连,这条连线就是南北方向线,圆弧顶的方向为北方。

(三)夜间星体 当夜晚时,可根据北极星和南十字星来判断方向。 1.北极星 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其出露高度角相当于当地纬度,据此可以很快找到北极星。通常根据北斗七星(大熊星座)或W星(仙后星座)确定。 北斗星为七颗较亮的星,形状象一把勺子,将勺头两颗β向α连线并延伸约5倍处便是北极星。 当看不到北斗星时,可根据W星,即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 仙后星座由五颗较亮的星组成,形状象“W”字母, 字母的开口方向约开口宽度的两倍距离处是北极星。 2.南十字星 在北纬23°30′以南地区,夜间有时可见南十字星,由四颗较亮的星组成,形同“十”字,在其右下方,由γ向α两星连线长度的四倍半处(无星)为正南方向。

(四)地物和植物特征 有时野外的一些地物和植物生长特征是良好的方向标志,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你快速地辨别方向。 1、地物特征 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突出地物: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 你还可以从蚂蚁的洞穴来识别方向。因为妈蚁的洞口大都是朝南的;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苍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 2、植物生长特征 一般阴坡,即北侧山坡,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比阳面更加发育。 单个植物的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向北的阴地树干则可能生长苔藓。 我国北方的许多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较为疏稀,向北一侧则年轮较紧密。

(五)影钟法 在一块平地上,竖直放置1米多长的垂直树干。注明树影所在位置,顶端用石块或树棍标出(图中a)15分钟后,再标记出树干顶端在地面上新的投影位置(图中b)。两点间的连线会给出你东西方向——首先标出的是西。南北方向与连线垂直。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经纬度地区,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只是必须有阳光。用它可以检测你移动的方向

(六)简易指南针 一截铁丝(缝衣针即可)反复同一方向与丝绸磨擦,会产生磁性,悬挂起来可

以指示北极。

野外旅行地图与指北针之认识与使用

地图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地图,如县、市地图;街道图;游乐区简图;全球地图„„等,然而户外活动尤其是登山,它最需要的地图是等高线图,此种地图能显示地表的各种地形如高山、溪谷、险或缓坡、悬崖或峭壁都能表露无遗 。

(一) 在外旅游怎样使用地图 在外旅游怎样使用地图 出门在外要经常查阅地图,地图上所未记载的路线可能有几种情况。

首先,可能是该地图发行之后,才完成的新道路,该道路又分为新辟建的道路塌方不能通行而另辟的便道等两种。这种道路完全靠人力开辟而成,沿途指标与油漆标志均设置完善,从外表一看,即知该路线的各种情况。休息地或当地居民为了便利采用新路线。亦十分留意提供有关该路线的资料。倘根据路标可确认是通往目的地之路线,则不妨安心地选择该路前进。

其次,可能是通往河流的小路,通往休息地的捷径、活动者自行开辟的捷径等。这些小路所设置的指标稍不留意很容易就疏忽,而且根本未设任何标志的情形亦很多。一旦闯入这些小路之时,毕竟不同于一般人所走的道路,且毫不知悉其通往何处,因此,难免感到不安。 由于通往河流的小路,一旦降临溪谷地区即无路可走,所以,试走一段当可辨别出来。通往休息地的近道,本为了确保野外活动者的安全,应该确实设置路标,但也有野外活动者自行安设的。那种路,不同于正规的路,很少有整修得很完善的,可以感觉到乃勉强开辟出来的路线。甚或有直上峭壁、行经岩壁、或通过危险地区的情形。倘不愿遭遇危险的困境,且时间上亦无太大差别,就应舍弃近道,选择正确的路线。

最后,地图再详尽,亦往往碍于各种限制因素,难免挂一漏万;所以,地图上未记载的路线,并不限于上述的近道,修峻完善的道路亦在漏记之列。故为避免错过路标,亦应向附近民居的主人或其他活动者仔细打听,以利识别。 也有些是容易误闯的特殊路线,而这些路地图上不可能有所记载,倘不留意,有时亦将招致极大危险。倘一经发觉不对,应当机立断,毅然折返,千万不可逞强。这些路线包括: 积雪期使用的小路——这与夏季的路的不同点在于直攀而上的部份较多,且通过许多山谷等难以攀登之处。因为冬季完全冻结,所以反而易于攀登。另外,亦残留着冬季所使用的红布条或旗竿、以及在岩石上、树根部可发现登山钉鞋刮过的痕迹等。 为救助罹难者所开辟的小路——这种地方的路有何特点呢?当您目睹时,必定感到很不自然。因为该路多半通往岩壁或山谷。危险地方既多,且残留着救援之际所劈出的刀口、以及峭壁上盘出的环钩痕迹等。 供伐木、或高压线架设工程使用之道路——也有修峻得相当完善,易与登山路混淆者,但是,多半远离正常路线、且留置有砍伐的木材或工程器材等。

(二)等高线地图的基本标示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像,若地表出现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之间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比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方位偏角度。

比例尺是地图必须标示的符号,它是显示地表实际距离与地图显示之距离的比例相关性,例如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即实际距离为一公里,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即实际距离为五百公尺,对于不同程度比例的地图与实际距离的精确度而言,小比例尺的地图精确度较高。

图号是代表地图名称的编号,不同比例的地图均编订各自系统的代号,而它是以经纬度为单位制定,如此每幅地图就能紧密接合。

方位偏角度是表示正北(地球北极),磁北(磁针显示北方),方格北(地图指示北方)之间的关系与彼此偏差的角度,同时图下方并注有该逐年磁变数值,当我们使用指北针指示自身位置再对照地图就能很快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且知道下一步往何方向去与周遭的地形变化。

图例是说明地图各种符号的意义,一般登山者较会注意的符号为三角点、崩壁、河流、湖泊与坡度。 等高线地图与地形分析等高线的种类当我们细观等高线地图会发现绘制地图的线条有粗细两种线条,这

是方便使用者阅读而设计,粗线条称计曲线并标示海拔高度,而计曲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2公分,细曲线称首曲线,它是介于计曲线之间,具方便分析地形之功能,每两条计曲线之间有四条首曲线,如此每条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04公分。

等高线的盲点 比例尺愈高的地图,精密度愈差,原因是等高线之间实际距离太宽造成此空间的地形无法明确分辨而出现盲点.以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为例,每曲线之间距的实际距离为20公尺(相当于建筑物七层楼的高度)。

坡度 坡度是等高线地图最易辨识地形特徵之一,我们粗略的观察地图就能了解各山峰的坡度,例:曲线之间距愈窄,坡度愈陡,曲线间距愈宽,坡度愈缓。山峰之曲线间距均匀表示该地段为等坡,若上方的间距小于下方间距,表示该地段为凹行坡,反之则为凸形。

绘制与阅读等高线地图 当我们购买等高线地图必须看清楚是否完全含括我们预定活动区域,通常会遇到必须购买并拼凑两张到四张地图,通常我们不会将原版地图携带至野外,

1.优先将预定活动区域的地图影印并重新拼贴;

2.详阅地图分辨主、支棱线(即两座山峰相连之线)、溪流、坡度、悬崖、崩壁等地形特征;

3.利用不同颜色莹光笔绘出主棱线、溪流、与标示预定路线和宿营地;

4.利用透明胶带将地图与活动预定行程之计划书完全黏合密封,如此携带方便且有防水功能。

(三)常见地形指北针作业 指北针是登山健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场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地图寻求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处的位置。 目前市售的指北针式样繁多,这里将依据登山健行最广泛使用的透明底板指北针简称森林指北针叙述如何运用指北针定向的方法。

1、指北针归零作业 指北针归零作业是使用森林指北针相当重要的前置作业,它的步骤是:(1)、将指北针水平放置。(2)、将环外的北方零刻度与环内的指针指示北方的位置重叠,如此完成步骤即是完成指北针归零作业。 目标方位角:测量目标方位角时,必须现场的北方与地图的方格北平行,然后将指北针之红色进行线对准目标地,读出目标与方格北的角度并校正地图的方位偏差角,即为目标方位角。

2、实地定位 运用地图与指北针的主要目地就是使用者要了解自己与目的地之间的相关位置与地形变化并能标示于地图。

3、定向线交会法 此种方法是利用两个地图之已知点各自测量另一个地图之未知点的目标方位角,此两目标方位角之延伸线必交会于此未知点。

例一、当我们看到远处一座不知名的山峰且欲了解山峰确切位置,我们就可以利用此方法。

(1).我们优先在地图标示自己身处的位置点(a点)同时测量此未知峰(c点)的目标方位角。

(2).当我们行进一段路程到达另一处可标示于地图的已知点(b点)并测量此未知峰的目标方位角。

3.我们将两条目标方位角的延伸线绘制于地图就可以划出两线交会点即是未知峰(c点)。

例二、当我们迷失方向或欲知自己于地图位置点(c点),我们先环视周遭地形山峰,选择两个能明确标示于地图的目标点(a、b点),如此我们就可以测量已知点(a、b点)的目标方位角,同时此两方位角延伸线的交会点就是我们的位置点(c点)。

野外生存寻找水源和取火

(一)你会在野外寻找水源吗?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对于户外探险者和野外工作人员,更是生死攸关的命脉。那么,如何在野外寻找到可饮用的水源呢? 其实,水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只要留心去观察,就可找到饮用的水源。 听 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听听山脚、山涧、断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鸣和水鸟的叫声等。特别是在凌晨或有雾的早晨,由于空气中所含的水分子和负离子较多,所以声音能传播得很远。如果能听到水,可以直接饮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当作流水的声音,那样会使自己误入歧途,身陷困境,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迷路。 嗅 通过鼻子的嗅觉,尽可能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刮风带过来的泥土腥味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向寻找水源。当然这得具备一定的训练素质和经验的积累。 观察 凭着

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根据地形地势(地理环境)判断地下水位的高低。 如山脚下往往会有地下水,低洼处、雨水集中处,以及水库的下游等地下水位均高。另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往下挖掘2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浆较多,需净化处理后,方可饮用。此外,还可站在山峰的高处观察四周的环境,看近处是否有大河、河道、瀑布、水库等,此类地方,也可找到饮用水源 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的情况寻找水源 如在炎热的夏季地面总是非常潮湿,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地面久晒而不干不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在秋季地表有水气上升,凌晨常出现像纱巾似的薄雾,晚上露水较重,且地面潮湿,说明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在寒冷的冬季,地表面的裂缝处有白霜时,地下水位也比较高;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和冬季封冻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高。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 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也称黄花)、水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且水质也好;生长着灰菜、蓬蒿、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味或涩味,或带铁锈;初春时,其他树枝还没发芽时,独有一处树枝已发芽,此处有地下水;入秋时,同一地方其它树叶已经枯黄,而独有一处树叶不黄,此处有地下水;另外,还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这些植物只长在有水的地方,在它们下面肯定能挖出地下水来。另外,在丛林茂密的山谷中,都会有溪水流出。 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寻找水源 夏季蚊虫聚集,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另外,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再有,鹌鹑傍晚时向水飞,清晨时背水飞;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等也告示着水的所在处。 根据天气变化寻找水源 天空出现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乌黑的带有雷电的积雨云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在总有浓雾的山谷里定有水源;靠收露水也可缓解些燃眉之急 直接从植物中取水 在南方的丛林中,到处都有野芭蕉,也叫仙人蕉。这种植物的芯含水量很大,只要用刀将其从底部迅速砍断,就会有干净的液体从茎芯中滴出,这时你便有了可饮之水。提示:野芭蕉的嫩芯也可食用,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充饥。此外,还有一种竹子,靠根部的几个空竹节中有水。摇晃那些老的、发黄的竹茎,如果听到里面有汨汨的水声,就在第二个竹节的底部用刀切个小槽口,倒出里面的水便可饮用。如果能找到野葛藤、葡萄藤、五味子等藤本植物也可从中获取饮用水。另外,在春天树木要发芽之时,还可从桦树、山榆树等乔木的树干及枝条中获取饮用水。注意:千万不要饮用那些带有乳浊液的藤或灌、乔木的汁液,有毒。 另外,还可以从芦荟、仙人掌及其果实中获取饮水。椰子、番石榴、菠萝、甘蔗以及未成熟的丝兰花和龙舌兰的花茎等也都含有很多水份。 提示:从植物中获取的饮用“水”,容易变质,最好即取即饮,不要长时间存放。 上述取水方法在野外缺水时是有效的。然而,单纯的依靠上述方法寻找水源却不是长久之计,且较复杂也很辛苦,只限于少数人员和短时间,不适合人员众多或时间过长。就安全而言,希望朋友们最好不要远离水源一两天的路程,也不要单枪匹马独闯丛林。因为在自然界里,离开群体的人,能力是极其微弱的。 当你在极度疲惫干渴之际,找到了水源,最好不要立即狂饮,应该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和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水而中毒或染上疾病。

(二)您掌握生火的技术吗? 火可以遏制死亡,增添生机。它不仅可以将食物煮熟,而且有更广泛的用途:火苗释放热量产生暖意,会节省体内热量散失;可以烘干衣服;薰过的肉食可以较长时间保鲜;火可以吓跑危险的野兽;烟雾可以驱走害虫,另外还可锻烧金属打制工具,削尖木棍。因此必须学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地方生火。 1. 正常情况下,打火机和火柴是最重要的点火工具。出发前在火柴上滴蜡,防止火柴变潮。火柴万一潮湿,将它放在头发里面磨擦一番,头发产生静电可使其干燥,另外,要记住:一只小蜡烛只损耗最小的能量就可以维持很长时间,而且蜡烛是良好的助燃剂。 2. 使用凸镜:强烈的阳光通过凸镜聚集后可以产生足够的热量点燃火种。放大镜、望远镜或照相机凸镜都可以代替凸镜为您服务。 3. 电池生火:用导线连接车辆、手电筒或收音机中电池的正负极时发出的火花可用来点火。 4.钻木取火:这是一种简易的生火技术,但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用一块坚硬的纺棰状木头在一块软木底座上磨擦钻孔,起初会落下细碎的木屑,尔后磨擦处会变热,为便于钻木,往往将硬的纺棰状木头缠在自制木弓上,加快转动速度,尽快引燃火种。 火的引燃及实际应用: 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燃物:如枯草、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 其次是捡抬干柴:干柴要选择干燥、

《天气观察日记
下雨天气观察 第三篇

篇一:今天很热

   今天又是一个很热的天气,气温在31度。我本来想出去逛一逛,清醒清醒。可上午大风光临了我们这里,扬沙和塑料袋还有各种生活垃圾漫天飞舞,我沮丧的说道:“这样的天气,真是烦死人了,这要是出去一遭,还不知会呼吸进鼻子里多少细菌呢!这样的天气,我才不出去呢!”
唉!只能在家写作业看书了,电脑妈妈又不让玩,我也必须改掉玩电脑这个坏习惯,认真努力学习,争取期末考试考好!


篇二:气温逐渐升高

   天气温在三十二度,我穿着短袖身上还热得直出汗,口干舌燥,妈妈一次次的唠叨:“不吃饭还能学习吗?不吃饭身体会垮的。不想多吃少也得吃点,快点吃吧!”
我听着妈妈的唠叨,耳朵也好像长起茧子了。天气观察日记。在妈妈的催促下,我只好没精打采的端起了饭碗,吃着那难以下咽的饭菜……


篇三:晴空万里

   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滚烫;一阵南风刮来,从地上卷起了一股热浪,火烧火燎地使人感到窒息。杂草抵不住太阳的爆晒,叶子都卷成个细条了。每当午后,人们总是特别容易感到疲倦,就像刚睡醒似的,昏昏沉沉不想动弹。连林子里的小鸟,也都张着嘴巴歇在树上,懒得再飞出来觅食了!


篇四:好天气

   初夏,每一天都是好天气,暖暖的阳光洒满天空。
床边的那盆无名花也开得特别盛,中午了,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让人直打瞌睡。刺目的日光下,暖风轻轻的吹着,偶有一两个农民在地里锄草。


篇五:小雨天泥泞

   雨天是萧瑟凉意充斥的天气,即使是富有生命力的春雨,亦是给这个本就喘不过气的时间段增加了悲感。天气观察日记。若说童年的雨天气,那它拥有最泥泞的小路,可却又是记忆力最干净的曾经。只不过纵横到了如今,雨天里,少女的心思开始萌芽,三年的美好快要远逝,人生的第一个由我们自己掌控的转折点出现在视线的尽头,路与路的交接。


篇六:今天下雨了

   雨不是很大。我的心情,还好不是很差。

《观察天气的日记》
下雨天气观察 第四篇

篇一:毛毛雨
     满天的乌云,灰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电闪雷鸣,下起了毛毛细雨。千万条细丝,荡漾在半空中,小雨点儿像飞行员一样,勇敢地从云朵上跳下来,给绿油油的田野洗了个凉水澡,麦苗喝足了水,不住地点头。蔷薇花经过雨水的冲刷,显得更加娇嫩了。观察天气的日记。马路上湿漉漉的,旁边肮脏的水沟成了雨点儿们的舞台,他们唱啊跳啊,开始的时候,我发现下起了小雨丝,滴滴答答的声音,就像一个小小的钟一样。
渐渐地,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大声的呼喊:沙、沙、沙!沙、沙、沙!就像开了一个热闹的演唱会一样。
接着,雨越下越小了,雨停了,打开门窗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太阳慢慢的出来了,大树又重新发芽了。嫩嫩的叶子也探出头来了。
今天的天气真是千变万化,大自然真神奇呀!
篇四:变化的天气
     早上起来,有点凉嗖嗖,地上有点湿湿的,天上飘着几片厚厚的乌云,有的淡些有的浓些。调皮的风娃娃呼呼的,吹得树枝乱摆,吹得我家的院子里的蔷薇花都掉了好几片花瓣,连我和妈妈羽毛球也打不成了。突然,两只麻雀飞来跟风娃娃讲理。一只麻雀说:[风娃娃,你东吹吹,西吹吹,把我刚搭好的鸟巢都吹掉了。"[是啊,是啊!"另一只麻雀叫道:[你也太不讲理了,我要告诉你妈妈。"风娃娃这才忙不迭的跑到太阳公公那儿,不好意思的说:[太阳公公,还是您来站岗吧!"过了大概半小时,太阳公公慢慢地升起来了,天空也亮了起来,云层慢慢散去了。我感觉身上一下子暖和起来,空气也好新鲜,我连忙跑进屋去喊:[妈妈,妈妈,又好打羽毛球了。"
篇五:特别的天气
     早晨我起床后,站在阳台上看着天空,天灰蒙蒙的,院子的树叶也不动,没有一丝风,天气很闷热。
     中午,上学时我刚走出家门就下起了蒙蒙细雨,我回家拿着伞就走。
     下午,放学时下起了暴雨,我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家。我的书包淋湿了,衣服也湿了,我变成了[落汤鸡"。
     今天的天气真特别!
篇六:美丽的云
     抬头仰望天空,美丽的云在空中飘动,会使我的心情像云一样轻松。 
     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如果你一不留神,它就会变成另一朵云,让你找不到它,它在慢慢移动,有时会像一条龙,有时会像张着大嘴的鳄鱼,有时会像一辆你从未见过的豪华的汽车- 
     看!离我最近的那朵云,它好象是一位美丽的天使,她正在看我,仿佛是在邀请我去做客;再看,遥远的天边的云,更是形状不同,每一个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特点,天边的云颜色很浅,就像是所有的云都汇集到了那里,铺成一片。有一朵云,很像一座白色的宫殿,在宫殿的四周,有许多小岛围绕着,它仿佛向我铺开一张地毯,好象想让我走过去的样子。 
     晚上的火烧云,甚是美丽,它和白天的云彩不同。但人们都期望它出现在傍晚。因为民间有一句谚语[早烧阴,晚烧晴。"它的意思是早晨的时候有火烧云就意味着这一天是阴天,如果在晚上出现火烧云就意味着明天是晴天,所以人们很期望它出现在傍晚。 
     我曾经仔细观察过火烧云的形态,它是橘红色的,这深深的颜色几乎渲染了半边天,非常美丽。再仔细看它,它的颜色由浅黄色变成了橘红色,和天空的颜色合为一体,就像是美术里的水彩画一样美丽。 
     当天漆黑的时候,天空完全变成了黑色,看不到一朵云彩,只能看到无数个小星星在眨着眼睛。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为行人照明了前进的道路。 
     云,美丽的云,洁白的云,姿态万千,从天的这边飘到天的那边。 
     不久以前,有一位学者告诉我:[如果有人抬头全神贯注的看着天空,那这个人一定很寂寞,只有他抬头看天空中的云,那么他所有的烦恼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我坚信这句话,每当我寂寞的时候,我都会抬头向天空望一下,真的如学者所说,我的所有烦恼都消失了。 
     抬头仰望天空,云在动,会使我的心情随着云一起飘动--
篇七:连雪观察天气的日记   一
     上周开始我们学习天气单元。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这要求我们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并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分析各种天气现象。涉及到气温、风向、观察云的形态,还有动植物的变化等等。这样的观察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还需在平时的学习中坚持。这段时间我们分小组进行了观察,这里记录了我们小组这几天的观察情况。
     9月15日          星期二       多云到晴 
     6点30分起床,拉开帘子,光亮透了进来,看来今天是个好天气。可走到阳台上,向东望去,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太阳有些大,橘黄色的,被周围灰蒙蒙的雾气遮障了,显得有些朦胧、无力。远看,视野也不像往常一样好。有空气在小跑,你的肌肤是能亲切地感受到她的轻抚的。可往下看去,紫薇直愣愣的立着,没有一丝动静,也许它也在享受这份空气的亲昵吧。
     到了教室后,拿出双金属温度计,它显示教室室内气温29℃,而水银温度计30℃。相差1℃是误差,我把它俩放在了一边。         
     9月19日     星期六       白天晴夜有雨
     照例还是6:30分左右,我站在了阳台上。不知道为什么,笼罩在上空的还是灰蒙蒙的一片。只是今天的太阳比昨天阳刚了一些,对望一眼有几分刺眼。风要大些,看,下面的蔷薇不时晃动着枝条,只是风儿没有了昨天的可亲,带着些焦热。我想今天气温要比昨天高些吧。可惜我没去教室看温度计。
     我急忙到学校,一看,双金属温度计31℃,应该比昨天热。中午时候,忽然在教室外听到了下雨声。我们小组几个同学走到科技楼回廊上,雨点打在顶棚上[啪啪"作响。不远的上空闪电露出狰狞的面容,不时拌着阵阵雷声。风也开始在耳边呼呼作响了。哈,风向标、风速仪都派得上用场了。这不,搬出来,试试吹得啥风?有几级的?随即,把自制的风向标和风速仪取出,放到操场上。没反应,因为风太小了。不一会,连续刮起了几阵大风,风向标转动了:北风,西北风,有时东北风。风速仪上的挡风板也被吹动着,幅度不大,测定最大风速2-3级。等我们回到教室,开始记录这一天的天气情况时,雨声似乎小多了。渐渐的,在里面不能察觉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377925.html

    上一篇:养老院总结

    下一篇:档案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