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大道观后感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滨江大道观后感 篇一:《滨江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最终版)》

攀 枝 花 市

滨江大道水文站至渡口桥段

可行性研究报告

攀枝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3年7月

(滨江大道观后感)

目 录

目 录 ............................................... 1

第1章 项目总论 ......................................... 4

1.1 项目简介 ................................................... 4

1.2 项目概况 ................................................... 6

第2章 现状与发展 ....................................... 8

(滨江大道观后感)

2.1 项目研究区域概况 ........................................... 8

2.2 项目影响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9

2.3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 14

2.4 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 ................................. 18

2.5 项目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 24

第3章 交通分析与预测 ................................. 25

3.1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 ......................................... 25

3.2 其它运输方式相关线路的调查与分析 ......................... 33

3.3 预测思路与方法 ........................................... 33

3.4 交通量预测 ............................................... 35

第4章 建设条件与线路方案比选 ......................... 53

4.1 备选线路建设条件 ......................................... 53

4.2 线路方案比选 ............................................. 55(滨江大道观后感)

4.3 推荐方案 ................................................. 55

第5章 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 57

(滨江大道观后感)

5.1 建设规模 ................................................. 57

5.2 技术标准 ................................................. 57

5.3 通行能力分析 ............................................. 58

第6章 工程方案研究 ................................... 63

6.1 路基工程 ................................................. 63

6.2 路面工程 ................................................. 64

6.3 桥涵及人行通道 ........................................... 65 1

6.4 交叉工程 ................................................. 66

6.5 附属配套建筑工程 ......................................... 66

6.6 主要工程量 ............................................... 67

第7章 环境影响评价 ................................... 69

7.1 沿线环境特征 ............................................. 69

7.2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 69

7.3 环境影响对策 ............................................. 70

第8章 项目组织机构与工程管理 ......................... 73

8.1 项目组织机构 ............................................. 73

8.2 项目工程管理 ............................................. 74

第9章 建设工期与实施安排 ............................. 75

9.1 施工条件 ................................................. 75

9.2 工程特点 ................................................. 75

9.3 建设工期与事实计划 ....................................... 75

第10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77

10.1 投资估算 ................................................ 77 10.2 资金筹措 ................................................ 80 10.3 投资使用计划 ............................................ 80

第11章 国民经济评价 .................................. 82

11.1 评价方法 ................................................ 82 11.2 经济评价的依据 .......................................... 82 11.3 评价参数的选取 .......................................... 83 11.4 国民经济费用计算 ........................................ 83 11.5 国民经济效益计算 ........................................ 87 11.6 敏感性分析 .............................................. 95 11.7 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 96

第12章 社会评价 ...................................... 97

12.1 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 ...................................... 97 12.2 项目与所在地相互适应性分析 .............................. 98 12.3 社会评价结论 ............................................ 99 2

第13章 结论与建议 .................................. 100

13.1 主要结论 .............................................. 100 13.2 主要建议 .............................................. 100

第14章 附件 ........................................ 102(滨江大道观后感)

14.1 附表 .................................................. 102 14.2 附图 .................................................. 102 3

第1章 项目总论

1.1 项目简介

1.1.1 项目名称(滨江大道观后感)(滨江大道观后感)

滨江大道上段(水文站——渡口桥)

1.1.2 项目背景

滨江大道西起于渡口大桥,东到密地大桥,全长10.54公里。因为配合攀枝花市沿江小区开发建设(凤凰小区、湖光小区和白桦小区)的需要,该项目的建设实施了分段修建的计划,即先完成途径开发小区的下段(“炳四号线”与“沿江线”),最后完成上段(即本项目),打通滨江大道全段。

1.1.3 项目承办单位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年)》攀枝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7年9月。

(2) 《攀枝花市道路网规划(2000~2020年)》,攀枝花市交通局,2000年10月。

(3) 《攀枝花市公路基础设施五年建设规划(2003-2007年)》,交通局,2003年2月。

(4) 《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共攀枝花市委。

(5) 《攀枝花市2003~2007年国民经济五年翻番的规划》中共攀枝花市委。

(6) 《攀枝花市对内对外开放“十五”规划》,中共攀枝花市委。

滨江大道观后感 篇二:《徐汇滨江大道介绍(riverside promenade)》

徐汇滨江大道简介

徐汇滨江大道东临黄浦江,西至丰溪路,南起中航油库,北到瑞宁路,全长3.6公里。打浦路隧道和龙耀路隧道把浦东世博园与徐汇滨江大道连接相通。一期工程有4个徐汇公园大小,公共绿地面积达14万平方米。开放空间的交通系统由景观大道、休闲自行车道、亲水步道和一条为今后发展而预留的车道组成。这一带原来是龙华飞机场的地盘。现在都开辟成大马路,沿江码头也被改造成亲水景观。绿树成荫的大路,光亮幽幽的艺术路灯,深入江中的木栈道,还有故意留下的船舶靠岸时扎缆绳用的铁墩头、旧橡皮圈、塔吊等。沿路走去,还可以看到水泥厂预均库、煤炭传输带、北票码头塔吊、南浦站货运仓库等历史遗存。还有一座水塔被改造成一枝硕大的艺术白玉兰,在黑夜里散发着五彩的光芒。新造的龙华港桥被泛光灯打扮成五光十色,煞是好看。漫步滨江大道,听江水涛涛,看波光粼粼,迎面江风习习,仰头月亮盈盈,近看江水拍岸,远眺世博园美景。漫步者中有情人、有夫妻、有朋友、有同事、有母女、有父子,坐累了,就坐在木椅子上休息,或窃窃私语,或谈笑风生。小孩子们或满地奔跑,或溜冰滑板,玩得不亦乐乎。

以下是我以前拍的滨江大道的照片

漂亮的人行道

步入滨江大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处的卢浦大桥

保存下来的铁墩头和塔吊

宽阔的滨江大道

滨江大道边的老式机车

滨江大道观后感 篇三:《参观上海科技馆有感》

参观上海科技馆有感

根据培训中心的安排,今天参观上海科技馆。

途经滨江大道时,车子停了下来,给我们半个小时拍拍照。据说,这儿晚上夜景很美,游人如枳,可能因为现在是早上,游人不多,我们看到的只是浑浊的黄浦江水,与两岸美丽的风景和宏伟的建筑极不相称。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拍了照,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曾经来过这里,抑或是为了作个纪念。拍完照,我们上车直奔上海科技馆。

在车上,听来过的同志说,上海科技馆是上海市政府在新世纪投资兴建的第一个重大社会文化项目,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以提高公众科技素养为宗旨,是上海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2001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是在此举行的。

到了门前,才感觉到这个科技馆的建筑的确很恢弘,远观不方便,近观又看不到整体,所以只能是感觉。进了大厅,从宣传架上拿几本小册子翻翻,知道科技馆由天地馆、生命馆、智慧馆、创造馆、未来馆等五个主要展馆和临展馆组成,设有地壳探秘、生物万象、智慧之光、视听乐园、设计师摇篮、儿童科技园、自然博物等七个展区和立体巨幕、球幕、4D等三个影院。因为11点要到球幕影院观看《月球漫步》,所以,只能走马观花式地在五个主要展馆内转转,以至于在地壳探密展区根本就没有体验到各种地质的变化;在生物万象展区,也没有感受到雨林地形、热带植物、奇妙物种和生命的奥妙;在智慧

之光展区也无暇去尝试演示多种科学现象;在视听乐园展区的感觉也只不过是眼花缭乱;陈列逾三千件的人类、动物、古生物珍贵标本,讲述生命传奇的自然博物馆倒是让我感觉人类的伟大。说实在话,在科技馆里,大到宇宙苍穹,小到生物细胞,众多科学原理和科技成果在这里得到声情并茂的展示,的确能够给人以启迪和教育。IMAX立体巨幕影院、球幕影院以及四维影院也完全能够给人以全新感受和强烈的震撼。但我们只是认真地观看了球幕影院播放的《月球漫步》,其余的只是作为风景浏览了个大概。说时间紧张只是借口,科学素养的贫乏才是真正的原因,有许多我们是看不懂的,看不懂的我们也懒得去探究,因为我们缺乏好奇心,因为这对我们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没有多大作用。参观之前,我对同行的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孩子、青少年学生来看看,但他们又有多少人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呢?常州市前黄中学的学生是幸福的,今天,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得以参观学习,而全国绝大多数学生是没有这样机会的。一是因为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要说农村的学生,就是城市的学生如果距离上海很远,他们的学校和家长也绝对不会出资允许他们来参观的;第二个原因主要就是人为因素,在“安全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即使科技馆教育功能再大,学生再感兴趣,学校领导也只能因噎废食。

那么,对那些和我们一样,有机会来参观学习的人来说又学到了什么?作为上海市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上海科技馆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以促进全体市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宗旨,融展示与参与、教育与科研、

合作与交流、收藏与制作、休闲与旅游于一体,以学科综合的手段及寓教于乐的方式,使每个来参观的观众能在赏心悦目的活动中,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熏陶。然而,许多人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人类的伟大、祖国的伟大、科技的发达,除此之外恐怕也就甚少了。

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真的希望有识之士能够关注一下国民的科学素养问题,尤其是关注一下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滨江大道观后感 篇四:《十送红军观后感》

文/中岛

这是我看中国历史战争题材唯一一次不停感动的电视连续剧。说感动,是因为在这48集电视连续剧<十送红军>里自始至终都在表现红军小人物的生命经历,由他们真正完成了世界史诗般的红军长征画卷,这也改变了以往类似影视剧所表达的中国江山的“大人物”的完全历史作用。

不错,我们现在就是站在他们敢于担当、敢于牺牲的生命灵魂上,享受着先驱们为我们打下的和平天地,美好地生活着。至少这让我感受阳光、雨水、自然和食物的美好和香甜,我要感恩,我要每日为这些亡灵祈祷!

我特别喜欢哼哼<沂蒙小调>,它完全是山东沂蒙山区最底层百姓拥军支前的写照,曲子温暖感人,而其场景却是险恶的战争环境。十送红军观后感

在明星阵容中,刘威是第一位出场的重量级演员,也是电视剧最出彩表演最生动的演员之一。剧中他扮演四个红军儿子的父亲钟石发,而自己也已经是“老资格”的红军。就像他几个儿子经常挖苦他,在军团长对他下达“特殊”命令后,他辗转各个战场去找他们的儿子,却屡屡失败,其中目睹了四个儿子和无数位红军战士在不同时间在战场上牺牲,这样的痛苦没有人可以挺住。剧中他诙谐幽默自然天成的表达为血腥的场面化解了观众悲痛之心,使电视剧又有了小清新小调侃的黑色幽默的色调,让电视观众们看了不是很累。十送红军观后感

另外,像佟大为(饰张二光)、罗晋(饰高福星)、徐玉琨(饰贺老憨)、张浩天(饰邓秋生)等等,都表演得非常感人出色。值得一提的是戴澜(万茜饰)女扮男装掩护大部队渡河,在战友李复生的枪口下自毁花容和自残歌喉,看了让人揪心。戴澜的象形被万茜塑造得淋漓尽致,在表演艺术上也具有了残酷的美。

应该说,这部电视剧<十送红军>的创作灵感是来自于那首极着名的同名歌曲,歌中表现长征一路经过的穷人们在不同地点分别送走红军战士上路,并热盼其归来的深情厚谊,但电视剧的立意显然更为宏大,分别选取于都撤离、湘江血战、抢渡乌江、飞夺泸定、过草地等10个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为背景,突现其中10个小人物的10个小故事,小中见大,平中见奇,观从既可以俯下身来品味每一个小故事,又可以抬起头来观止大历史;尤其是对当下的年轻观众,剧集挑选的重要角色都是演技一流又非常有偶像色彩的当红明星,我相信,演员们在感动中表演,观众们一定会在感动中感动。

其实,打小,我们就在没有缘由地仰视那些“大人物”,感觉他们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唯一,完全忽视了这些最底层人的存在,这也是崇拜时代的错觉。

电视连续剧<十送红军>却完全颠覆了这些,让我们看到了当时非常残酷历史事实,那可是踩着战友的身体向前的历史,那可是鲜血流成河的时代。不是电视连续剧的血腥在刺激我,而是因为80年前这样的“死也要死在改变世界的路上”的豪迈与血洗的时代的残酷在告诉我,一定要懂得今天,珍惜今天。

以往类似影视剧作品的触角基本都是围绕红军中的“大人物”来进行,几乎泯灭了因为共同心愿而牺牲的小人物的历史作用。他们堆积如山的死亡生命换来的和平世界不能仅仅因为他们的地位而被忽略,历史需要还原,历史需要给他们更多的表达,这才是历史影视剧要追求的真正艺术生命。

导演毛卫宁说电视连续剧<十送红军>:“它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我想,这样的“伟大”当之无愧。

电视剧中排山倒海的死亡正是在诠释“伟大”的来源。这要比我们理解的“伟大”更具有震撼力,因为,无论我们如何看待历史脚步都没有这次来得猛烈来得更有说服力。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没有人民血流成河的悲壮就不可能让我们今天的彩旗飘扬,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大中国盛世。不要忘记他们,怀念他们。


十送红军观后感(二)

电视剧<十送红军>在中央一台播放,那是在黄金时间播出的,早没有注意到这部电视剧,看了感觉还是挺好的,有着新鲜感,每天晚上几乎都看怕是看上瘾了。不过在看的过程当中,都是放的掉队的个别的红军在与国民党军队作战的镜头。红军大部队在不断的前进,躲过敌人的追赶,可是那些掉队的小股红军是吃了苦头了,死的死,伤的伤,跑的跑,这都是很自然的规律,不跑你就得死,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这是在看电视剧的。不记得是多少集看到的,假红军的镜头和真红军穿的衣服是一样的。这也许是真假红军的特色,在我个人看来。真假红军同样都是在搞革命,他们的信仰都是一样的,唯有他们的旗子是不一样的,看起来挺有意思,我认为只是一种艺术的手段吧了。

而国民党的军队是见到红军就是枪杀,这在电视剧里是一点都是不假的。两党相争是避免不掉的事情,可以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争夺。结果呢,还是红军胜利了。看那些枪杀的镜头,是那么特别的残忍,有的枪杀的镜头都不忍心去看。而老百姓逃的逃,死的死,这都是战争带来的危害。有的时候想一想,战争可以带来和平同样的是战争也可以带来灾难,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记得戏里有一位女红军,历经艰难,才找到了大部队,才算活了下来,在当时的环境下是那么的艰苦,还能活着找到部队,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国民党的枪下了,那些战争年代,都是很残酷的。

那些假红军没有什么的作战经验,还是真红军帮他们练兵,可是到最后假红军也变成真红军了。也是有很大的伤亡,几乎全军覆没了,因为国民党的军队实在是太多了,而假红军一个师只有三十几号人,国民党的军队是那么的多,可见红军的精神还是充沛的。那些一个个充满血腥的镜头,看了实在叫人揪心,没有办法还是要去看这么好看的电视剧的。我个人本身就非常的喜欢看战争片,而那些影片中总要出现英雄的镜头,有的为了帮助别的红军逃出,国民党的军队的追赶,而牺牲了自己。

看电视就要看个过瘾,这也是精神上的享受。看电视还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看电视是因为时间过得比较快的。()那些枪杀的镜头看了很是同情,也很是过瘾。看了几集电视剧<十送红军>我就喜欢上了这部电视剧了,国民党的军队是那么的惨无人道的杀戮,是不可直观的,也许这是见证历史的记录我想。因为历史就是历史,想必这是人们在追忆历史,这段史实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电视剧<十送红军>是通过点和面来进行讲述故事的,红军的故事是很多的。不感兴趣的电视剧,我想我不会去看的,这样会浪费很多的时间的,看了不过瘾的电视剧,证明这部电视剧是一部不好的电视剧。要看就看了精彩,没有精彩的电视剧怎么会有人去看呢?


十送红军观后感(三)

文/朱国飞

近年来,我国影视剧中描写革命历史见长又好看的并不多,倒是一些所谓的抗日雷剧充斥荧屏,被我们称道的只有几部,譬如<亮剑>,譬如<长征>。好的影视剧看了还想看,因为它的思想水平,因为它的精神追求,因为它的艺术价值,还因为它的刻骨铭心的动人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最近的一部叫做<十送红军>的电视剧,非常吸引人。

<十送红军>将作为红军战士个体的具体经历与长征这一宏观历史事件相结合,将微观的人性表达和一代人的理想信仰相映照,使得这部描绘长征途中小人物的作品,获得了史诗般的品格。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座丰碑,长征拯救了红军,也拯救了中国革命。红军在长征途中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传奇,在数百倍于红军的强敌面前,弱小的红军开始了从红色根据地突围出发,经历了告别瑞金、湘江血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翻越雪山、穿行草地、吴起会师等重大事件,无数次的战斗,无数次的生死,无数次的危难,无数次的穿越,在这条用鲜血铺就的道路上,红军战士的无畏无惧,浴血奋斗,在洒满鲜血的大道上开满了异样的鲜花,这鲜花就是普通红军战士的一曲曲英雄赞歌。<十送红军>用连环相扣的叙述手法,通过十个故事,塑造出敢死队员、神枪手、政工干部、炊事班老兵、战斗模范、文艺女兵、卫生员、甚至于天生残疾的傻子士兵等人物形象,展现英雄群像,彰显出个体生命的本相质感,给革命英雄主义一种别样的解读。

红军老爹钟石发要从四个当红军的儿子中留下一个到相对安全的中央纵队去,结果四个儿子都选择了赴死与强敌决斗,老爹活生生地目睹三个儿子牺牲,且死得很悲壮,最后老爹与当机要员的二儿子为掩护大部队转移而将自己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壮烈牺牲。

红军文艺女兵戴澜,为寻找部队不惜自毁容颜和嗓子,在血与火的肉搏中变得无比坚强,一次次的磨难中亲手宰杀顽敌。她虽然失去了外貌的美丽,但她内心蕴藏着精神力量的纯洁之美。

剧中有两个名叫邓秋生的战士,在战斗中成长为战斗模范。第一个邓秋生是被部队颁奖的战斗模范,第二个邓秋生是被部队无意中派去照看受伤的邓模范的。邓模范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脱险受伤被敌人俘虏了,第二个战士邓秋生模仿邓模范的样子接替邓模范指挥尖刀班继续战斗,结果在连续的几次突击战斗中表现得无比的英雄而被战士们敬捧为邓模范。自此,邓战士被部队邀请轮番上讲台做模范报告。邓战士也一度被几个认识他的老兵拆穿身份欲报告首长。邓战士这个“假模范”一度陷入两难的痛苦之中。政治干事知道这件事后,鼓励邓战士继续当这“邓模范”,因为红军在特殊的时刻需要像邓战士这样的“战斗模范”鼓舞士气,浴血杀敌。这个“冒名顶替”的事件在政治宣传干事的鼓动下继续演绎着,后来冒顶的邓战士又在战场上营救了真模范邓秋生。但这个邓秋生已经被敌人折磨的身心摧残,几乎拿不动枪了。假模范想把这“模范的身份”还给真模范,演绎了一出真假模范的思想变化与现实承担责任之间的折腾戏,最后被部队的团长下命令说,不管你们谁是真模范,现在面对强敌,你们都要以模范的身份和姿态去战斗去完成作战任务。最后两个战斗模范双双战死在战场上。两个邓秋生的身体和精神合而为一体,他们的战斗故事在部队中传扬。残酷的战争锤炼了他们,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升华。

<十送红军>从一个新的视角、以一种新的形式,对一个人们早已熟悉了的主题进行富有新意的发掘,为主旋律题材拓宽了艺术表达的空间。剧中戏剧冲突的极致化,人物命运的极致化,对于人物之间关系的深入描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对小人物在重大题材中焕发出来的那种极致的精神诉求,给我们最新鲜的艺术感受和视觉盛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38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