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自我鉴定】
论语
论语正视自我(一)
第1题.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其中四书是指《论语》《孟子》《荀子》和《中庸》。(3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第2题.钱逊老师对赵普所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持否定的态度。(3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3题.孔子曾任“中都宰”、“司空”和“大司寇”官职,其中司空的职权是管理财政,大司寇是管司法。(34.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判断题 (共3道,100.0分)
第1题.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孔子正名的提出,是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状态提出来的。(3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2题.钱逊老师认为孔子治国为政思想的核心是政者正也。(3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3题.孔子认为,正名的根本在于正文。(34.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第1题.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这句话中,孔子将以下哪个选项的两种治国思想进行了比较和评价?(15.0分) A.法家和道家
B.法家和儒家
C.道家和儒家
D.墨家和法家
正确答案:B
判断题 (共2道,85.0分)
第1题.孔子认为“治国为正”的实质在于管制。(42.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论语正视自我】
第2题.钱逊老师在本讲中提到了“阳儒阴法”,阳儒阴法是一种外松内紧的统治策略,表面仁政,实际法治,既能笼络民心,又能保证专制。(4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1题.孔子提出正人的目标是希望人们成为()。(15.0分)
A.圣人
B.官员
C.君子
D.隐士
正确答案:C
判断题 (共2道,85.0分)
第1题.“礼乐射御书数”就是古代所谓“六艺”,即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其中“御”指驾驭马车的技术。(42.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2题.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其中“刑”为刑罚的意思。(4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5
第1题.儒家的核心价值为义以为上,群己统一。(50.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2题.本讲中钱逊老师所讲的“孔颜之乐”反映出了孔子和颜回把物质生活放在首位。(50.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6
第1题.中国古代讲勇,首先在于能够不怕牺牲。(3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第2题.本讲的主题是“义与利:无奈却必须直面的抉择”,钱逊老师认为,要达到仁以为己任,就要从见义勇为做起。(3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3题.“见利思义”中讲到利的取舍是以义为标准的。(34.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7
第1题.道德的至高境界是仁义。(33.0分)【论语正视自我】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2题.孟子认为生命和道义两者比较起来,生命的价值高于道义。(3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第3题.孟子提倡舍生取义,孔子强调杀身成仁,实质上是否定了个人的人格独立。(34.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共1道,15.0分)
第1题.孔子认为仁的根本是()。(15.0分) A.孝悌
B.忠君
C.爱国
D.为己
正确答案:A
判断题 (共2道,85.0分)
第1题.“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指的是对君子的要求,“文”指“仁”,“质”指“礼”。(42.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第2题.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道”与道家所讲的“道”是同一个意思。(4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得诀归来好用功
论语正视自我(二)
得诀归来好用功---杜忠浩
时间:2007-12-25 来源: 作者:杜忠浩
推荐者的话:这是篇南怀瑾先生的一位学生杜先生的坦然之作,所谓坦然是指杜先生没有丝毫隐讳,完全面对自己,正视自我,从很高程度上体现了“直心是道场”的原则。对一般人困于习气,大多侈谈于光荣历史,而鲜谈及已有过失而言,确有过人之处,而正体现南先生门中尊师重道,谦逊好学,恢弘大度,空灵慈悲,见地修证行愿并重的道风。文章乃南先生与学生杜忠诰机锋的相对,南先生对杜先生痛下针砭,密密钳锤,终于使杜先生有了转处。其中杜先生的修行用功过程——功夫与见地曾经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诚为有心修道用功者之所借鉴与反省。见地盲目,得少为足,似乎是举世通病,所谓成佛与成魔只在一念之间确有深意在,难在恒久的一念,学佛至深,却颇违初心,往往一念成弊,为积习所转而无所知。大概因此而成为小器与大器之分水岭。然而谁愿承认自己器小?能正视自己的器小已实是初具大器的心量了!这也是自我一无所成未能成器有负圣望的慨叹,望发心同修不可学我!文中还披露了大光明定的修法,是难得的法宝,诸位不要轻易看过。文中诸多场景犹如精彩的戏剧一般,忘我地看进去,仿佛身如其境一样,自有一番不大不小的收获。说其不大,犹是化城门口,还有至深化境,更易迷人,后至了无化境,了无可得而一切皆得,才是我辈修行佛法者的用心,是以此作为入道的门径。语其不小,正可对照自我一时器小,得少扬。诸多同修往往向往先生历经十年八年,对先生至诚恳切的期盼教诲,其间或读书,打坐,交流,比较,写信给先生,得到指教,跟先生接触或无;如果只有对先生动情,以礼拜侍奉先生,以热泪挽留先生,期不舍弃简陋,未免有以小博大,小殷小勤之憾。菩萨因众生而入世,以烦恼为菩提,一定不愿轻易放弃众生,只有我们的热情和努力地修持,先生一定会应时应机施教的。一切恍如梦中呓语了!
我的学佛因缘/杜忠诰
空有皆是 莫管
真好常住 亦忘
我佛垂慈 顶礼
世世普行 才算
杜忠诰------一九四八年生,台湾省彰化县人。日本国产筑波大学艺术学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作品曾获吴三连文艺奖历任教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著作有《书道技法一二三》、《杜忠诰书艺传集》、《说文笔文论形研究》等。
一 童真岁月与观世音菩萨名号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假日或放学回家,经常得到田园协助农务种作,并且多半做到天黑方才收工。我家住在台湾中部彰化县埤头乡的十号村,家有两区田园却坐落相邻的九号村。两村之间,隔着一条水深及腹、约一百公尺宽的深溪,每回走过三、四公里长、两旁竹树丛生的漆黑乡路,心里不免生起种种莫名的恐慌。长年吃早斋的阿母知情后,教我一心高声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之后,不仅是夜渡这条溪水,凡遇黑暗无助、心生怖畏之时,便依阿母所教,猛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果真都有效验,安然无事度过童真岁月。这算是我受益于佛法,最原始的粗略印象了。
二 初步接触佛学的机缘
民国六十五年秋间,我担任小学教师服务五年期满,经由保送进入师大国文系二年级就读。当时南老师原本在《青年战士报》上连载的《论语别载》,正好印成专书发行。我被书中深入浅出、逸趣横生的内容所感动,而发心向日夜间部同学大力推介。反应之热烈出人意表,据说也令人文世界杂志(即老古文化公司前身)的同仁们忙乱了好一阵子,也因此结识了当
时承命接洽此事的业务经理古国治先生。
后来,国治兄前来结清尾款时,南老师托带了两件礼物送我,一件是《南师怀瑾近作诗词拾零》;另一件是略带浅蓝色极华贵的西装料一套。前者我欣然接受,后者则因实在用不上,固辞不受(这件料子,我先前已婉拒过两次)。国治兄看我意甚坚决,乃不相强,还邀我去玩。他述南师的话说,“此人能在短短半个多月之内,独力销出三百部,必极有才干,又极富号召力”,说南老师很想看看我。我说:“其实,真正的号召力是能将儒家孔门的悦乐精神,解译得如此活灵活现的这部书啊!书写得好,大家又都有此需要,才容易引起共鸣。要说‘号召力’,那真正有号召力的,是这部书的作者南先生啊!就因为他写的书震动了我的心弦,才让我心甘情愿,义无反顾地去帮推销。这就如同有人吃过某种嘉肴异味,不忍独享,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的一点心意罢了!南先生过奖了,真是愧不敢当。不过,我对南先生心仪已久,正苦于识荆无门,若有机会学真想前去拜见请益呢!”国治兄说:“若想去见,要趁早,最近他即将退隐。”我问为什么?“因为南老师近来觉得所花心血不少,却并未教出什么好学生,故萌退志。大约在过年以后。”于是,我决定在寒假期间前往拜见。
期末考试最后一科终于在六十六年二月六日上午考完,我依约在午前十一点准时到达信义路的杂志社办公处。南先生把该社同仁(多半是他的学生)逐一介绍给我认识,很快的大家便都打成了一片,气氛至为融洽。我看大伙儿都称南先生为“南老师”,我也自然改口跟着大家称“南老师”了。我们天南地北谈得不少,我问南老师:“好久以来就想研读佛书,可有一本较为精要的佛经推荐给我?”南师一面回说“有”,一面转头吩咐国治兄到书房拿出一本原文的《楞严经》来,并在封面上写下“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两行字,令我印象深刻。吃过午饭,临别前,南老师还送给我不少书,包括他老人家已出版的整套著作(手头已有的不拿),及《法苑珠林》、《渊鉴类函》、两套私人藏书,真是喜出望外。我既是个爱书人,以个人当时的条件,也实在买不起什么好书,自然也就老实不客气地照单全收,因而满载而归,我回来还搭计程车呢!其中如《禅海蠡测》、《习禅录影》、《楞严经》、《楞严大义今译》、《楞伽大义今译》、《法苑珠林》等书,都是谈论佛法的专门书。这既是我与南老师的初次会面,也是我正式接触佛经之始。
三 首度禅修的重大收获
民国六十八年春节期间,我与王财贵兄承蒙南师特别恩准,以全无禅修经验的菜鸟身分,参加了南师在台北市辛亥路国际青年活动中心所主持的禅七。由于我的基础太薄弱,功效自然有限。整天几乎都只是在跟自己酸麻的双腿战斗,哪谈得上什么悟道不悟道的。禅堂既与外界隔绝,依规定不得散心杂话,又不准作笔记。一个七期下来,每天盘腿静坐,尽管妄念纷飞,临流不止。然而在宛似倒带观看自己过往所言所行的录影之余,却也为自己提供了一个自照反省的机会。
在此之前,我跟已经交往多年,相约一起到师大国文系进修,也曾论及婚嫁的女友(内子)分了手。理由是彼此性情不合,经常吵架,乃有‘合则两伤,分则双美’之歪论。事实上,按这位女友的表现,要打个分数的话,总该有个九十分之谱!可惜我这狗却只看到她不满一百分的那十分,每回见面总不免要戴着有色眼镜挑剔一番,以致经常弄得不欢而散。却从不曾自我掂量一下,原来自己也只不过是五十九点四分,四舍五入还不及格的人,却恬不知羞地要求对方十全十美呢!
在我们分手以后,我试着要寻觅一位具有原先女友所不足的那十分的女孩,后来也果真被我找到了。交往一阵之后,方才发现,这位新女友固然具有前女友所不足的那十分,但前女友身上所具足的那九十分部分,这位新女友却只有五六十分。加、减、乘、除,算盘一算,我又迷糊了。不禁自问,我到底要的是什么?此外,前女友对于我这个‘有恒心而无恒产’,赤手空拳的书呆子,不顾其家人的劝戒,似乎也从未介意过。而这位新女友,当其家人在得悉我的家境情况而极力反对时,她的反应态度却显得六神无主,揺摆不定。就在这个进退彷
徨之际,我参加了南老师所主持的禅七,也照见了自性丑陋的一面,悲痛万分,深为过往种种无知的行径而愧悔不已。
解七回来后,为了解决情感问题,我写了两封信,一封寄给新女友,表明‘不合则去’的心情;另一封长信则寄给前女友,一方面向她述说初次打七的心得,同时也向她表白我的忏悔之意。长函付寄之后,有如石沉大海,未蒙理睬。但那也是意料中事,换成是我,也必然如此。你把我看成是什么东西!岂有挥之即去,招之即来之理?我因此打定主意,除非她先嫁人,否则我一定继续努力追求,不再另交其他女友。直到后来,她大概也发觉我这个家伙似乎是真的有所悔悟的样子,才慢慢假我以颜色,给我以补过赎罪的机会。至于那位新女友方面,当她接到信函,知道我坦泰的心情决定跟她分手,她才如释重负地坦率告诉我说,她原本就有跟我分手的打算,只是怕我想不开而不便启齿罢了!如今大家坦然说开了,彼此退回到普通朋友关系,也算圆满地分道扬镳而去。
民国六十九年,在师大毕业的隔年夏间,我跟前女友,也就是我现在的妻子翠凤女士正式结婚,婚后育有二男二女。其中的老二(长男),还是一个智能不足的唐氏症儿,养育照顾,倍极辛劳。七年后,我以不惑之年,单身还赴东瀛留学三年,她是我的最佳后勤人员。回国后的第三年我考入师大国文研究所博士班,一读又是九年,她始终无怨无悔地为我俩所构筑的这个家,作出毫无保留的牺牲与付出,让我无后顾之忧,得以潜心读书和写字。回首前尘,除了生育照顾我的父母以外,今生帮助我最多、恩情最深最大的,便是这位我差一点就失之交臂的爱妻了。没有她,我的这后来二十年绝不可能过得这么平稳顺利,是她成全了我。饮水思源,南老师无形中扮演了我们的间接媒人。这首度的禅修,竟成了我后半生命运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四 初尝法味
我少小经常参与农务耕作,也曾跟着家父练过一些土拳,身体一向硬朗。但自从民国六十五年的七、八月间,为了血尿(尿中有红血球)而住进台大医院进行膀胱镜检查,被粗心的检查医师伤到了输精管。起初流血,后则流精。严重时,脉搏只剩四、五十下。住院检查,原本是为了要抓鬼,哪知想抓的鬼没抓到,无端却又塞进了一只大鬼来,形成往后二十多年来挥不掉的梦魇。
半年以后,有幸得南老师(嘱古国治兄)教我练习五禽戏的鸟伸功法(据云此法专治男人遗精)。每天早晚各做三十六下,前后勤练约三个月,因而精关渐固。这期间,又经王振德兄介绍新加坡留学生陈平福先生免费为我针灸。犹记当时每日或隔日必前往针治一次,并配合处方服食四君子汤。平福兄甚至发出豪语说,在他两个月后返回新加坡之前,将使我康复如初。后来也大致如他所料,四月中旬脉搏五十八下,五月中旬则六十几下,到了六月中旬,脉搏果然也恢复了正常的七十二下。然而,经此伤害,元气亏损,丹田力转弱,体重也由原本的六十八公斤,一下减为五十七公斤上下。我这一向执迷于毛笔与书本的贱骨头,身体经此非常之破坏后,并未相应做出非常之建设,在脉搏恢复正常跳动之后,便放弃了本该乘腾追击的练功活动,竟又成天耽溺到扬笔弄翰及书本堆中入海算沙去了。
十年后,在留学的日本筑波大学附属医院作检查治疗时,还曾被该院医生判定为‘再过五至十年,须用人工肾脏’。正当我在为此沮丧发愁之际,又遇到由上海前去筑波大学,精通各种气功功法的客座教授温中申先生。他教我各式气功,我教他书法,两人交换教学,因此得以安然逃过此一劫关。
民国七十九年春、夏之交,我从日本留学归国以前,除了花费不少心力撰写硕士论文外,还经由日本名书家今井凌雪和谷村义雄的联合推荐,在东京银座的九居堂书廊举办了一场书法个展,把身上的能源都用到底层的警戒线下。后来,人虽然回到台北,身子却疲惫不堪,欲振乏力,什么事都懒得做。当时还曾得到正在澳洲弘法的忏云法师特许,前往水里莲因寺住庙静养十日,骨气才稍见康复。次年四月,得友人马荣义居士之引介,到灵泉寺,在惟觉老
和尚的主导下打了一次禅七。对于老和尚所扬的中道宝实相禅观法门,甚相契合,获益不少。由于上山前曾将南老师的《禅海蠡测》及《习禅录影》再度翻读一遍,大致抓住了“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的修行方向,放下诸缘,全心修习。故从第三天的下午起,便常有很好的定境出现,也初次真正体会到禅定之喜乐。这算是继十一年前,参加南师主持禅七以来的第二度正式禅修。四年后,我也曾在老和尚的特许下,怂恿内人张翠凤女士上山,参加了她平生第一次的禅七修习。
之后,灵泉寺迁往埔里,扩建为中台禅寺,我也曾两度前往参加禅七活动。其中一回,坐到第四天的第五支香,背后由颈椎下方,有一股强大的气流向下流动,随即通身清凉,身心一片空灵。经于小参时向老和尚报告请示,是否与所谓任督二脉之通畅有关,老和尚说“超过这个”并且告诉我:“就如同养蚌生珠,珠子虽然还小,倘能善加保任涵养,久而久之,珠子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圆明。”归来以后,特别取了一个别号---“小珠山人”,作为纪念,用来表白我个人生长乡间的野逸性格。
后来,也曾报名前往高雄古严寺参加过葛印卡老师(只听录音,未见其人)的十日禅观之修学,体会到另一种与中土迥异的禅风。十天下来,自觉与此法不甚相应,还不及南老师与惟觉老和尚所授法门之契合我心,因而去了一回,便未再参加。
在此之前,也先后前往复青大厦十方学院,听南师讲解《金刚经》、《宗镜录》等课程。其他如《楞严经》《六祖坛经》《维摩诘经》《圆觉经》《妙法莲花经》以及《指月录》《永嘉禅宗集》《圆觉经直解》《禅宗直指·大事因缘》(后收入《参学旨要》一书中)《顿悟入道要门论》等佛教有关经论,也还读了一些。但由于欠缺实际修证,充其量也只是懂得一些空泛的知见,对于真正的佛法,乃至连念佛诵咒,都没能真正老实用心的修习过,因此也就无法真实受益。然而,对于白居易所说“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的警语,却经常萦回脑际。
曾经几度听南师说过,倘若修学佛法得力,色身气质没有不转化的。以此自我勘验长久以来,我的色身始终处在虚羸边缘,当该是学佛不得力之故。有此警悟,因而生起打佛七或修习准提法的念头。
直到八十九年春节期间,有缘得首愚和尚指导,在新竹峨眉的十方禅林,修习准提法门。将过去习得的所有知识见解,全皆抛开。一切依照南老师所授的仪轨,从幼稚园学起,老老实实地打了两个七。在气机连续发动后,全身体质起了极大的变化。二十多年来的羸病阴霾霍然扫除,神气转旺,深切体悟到“身”、“口”、“意”三密的神奇效验。过去,我虽然断断续续有在打坐禅修,却从未经受过如此深刻的体验。从此,像打了一剂强心针,睡眠时间明显减少,却仍有足够的精神从事写作。十四个月后,就在紧要关头把博士论文撰写完成,如期提交出去,免去了险些胎死腹中的尴尬。故此,对于修习此法,深具信心。
当然,这个准提神咒的修行法门,原本是南老师在民国七十四年离台赴美前慈悲传授的。台谚所谓“食果子,拜树头”,除了感激主七的师父首愚和尚外,更加感谢法的怀公夫子。因此,禅修回来不久,我就专程跑去香港向南老师拜谢请益。南师见我法喜充满,说我这是“初尝法味”。并且问我说:“山上修法时的境界,现在还在吗?”我略一沉吟,说:“似乎已经不在了。”老师接着说:“修了就有,不修就没有,那是生灭法,不是菩提道。凡是有生有灭的,都是不究竟的。要学,就要证到那个不生不灭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真要学佛,去看佛经,知见不正,盲目念咒是没有用的。”又说“学佛要想有成就,见地、工夫和行愿,一样都少不得。”
老师既知我跟这个法门相应,怕我盲修瞎练走冤枉路,还嘱咐宏忍师进去拿了一本道辰法师《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送给我。此书字数不多,回来后不久就看完了。既知咒语是成就无上正觉的种子,又知准提神咒实含攝其他诸咒语,一心持诵此咒,具有除罪消障,成就一切功德的不思议妙用。也意外发现这位历代五台山金河寺法师道辰和尚,他的俗家还跟我有同宗之谊呢!后来,又阅读了首愚和尚送给我的《准提法本》(蓝吉富教授编),对于这个法门,
才渐渐有了概略的认识。
五 从“低级的”修起
去(九十)年十一月,我专程到香港探望南老师,乘间请教,问了一个早就该问而始终未问、极为切身的问题:“怎样才能迅速补充能源,而减少能量的耗费呢?”
“你要高级的?还是低级的?”
“高级的怎样?低级的怎样?”
“你不能什么都想要,到底要哪一样?”
“那么,我要高级的。”
“要高级的,那还不简单!心空一念,便什么都有,什么都到了。”
老师见我一脸茫然,霎时愣在那儿。便又说道:“你看!高级的又不懂,那就学低级的吧!要学低级的,请宏忍师教你九节佛风和宝瓶气。看看宏忍师愿不愿意教你?”
宏忍师点头说“愿意”。南师又说:“既然如此,那就好好地教他,详细地教他。”说完,又以严肃的语气,对着我说:“回去以后,每天早晚一定要做。”
事实上,早在三年前,我跟周勋男、候秋东两位学兄在东西精华协会,为老古文化公司出版的国学读物编选教材的讨论会后,美姐已经教过我,并为我示范了相关动作。由于本身慧力不够,未能持恒多做,以致效果不彰。如今,听到南师如此强调,不觉心头为之一震,方知这可是南老师的一个宝贝法门,因即应声答道:“一定依教奉行,再不敢偷懒。”
随后,宏忍师不厌其烦地为我边示范边解说,在“九节佛风”中,比素美姐教我的还多了一道观想;在宝瓶气里,则多了一个闭气时默诵心经的节目之启示。我也跟着一边听一边学着做。练过以后,身子果然变得暖热而有轻微发汗现象,使我更加深切认识到这个法门对我的重要性。回到台北以后,不管事情我忙,这九节佛风与宝瓶气成了我每天基本必修的早晚课。 由于两年前初步修习准提法,身体气脉起了极大变化,尝到了甜头。故在去年六、七月间,博士学位论文相关事务告一段落之后,便决意找机会再度上山潜心修学。今年农历正月初五,我又上峨眉十方禅林参加由首愚和尚主持的冬安居准提七。在两年前的连续两个七期中,一切与气机发动、身体旋转、电流充布的种种如幻觉受,以及心气合一时,大哭、大笑悲感反应,几乎全属瞎猫碰到死老的误打误撞,完全不明其所以然。首愚和尚对此虽不免也有呵责,但他知道我这是初次气机发动,又见我并无太大偏差,也就任我玩去!相对的,我自己当时也只有听之任之的份,丝毫做不得主。
后来,重读《习禅录影》,发现书中记录了某回七期,有某位法师在禅坐时气机发动了,南师告诫他“不要随气转”,于是法师的身体就真的顿归于静止。我这才恍然大悟,气机发动不仅可以控制,并且是应该加以控制的。后来在录音带里,又听到老师曾严重警告过在场修习的僧俗二众,若有气机发动现象,务必立刻离场,不得妨碍大家习静。更加令我全身发汗,无地自容。这虽只是一点小的讯息,但对于我的下一步修行而言,却具有关键性的突破意义。 这回修学准提法,遇到气机发动时,我便尝试以鼻孔猛吸一口气,气沉丹田,然后闭住。嘿!果然有效,身体便因此不再摇动。甚至有一回,大家在行香时,突然间一念想笑,头部上下左右地快速摇摆,整个身子就如乩童般地跳跃起来。才觉即转,猛然吸气,如法而试,屡试不爽,内心暗自欢喜。不过,日前向南师报告此事时,老师却纠正我说:吸进来不对,要呼出去才对。
但不管如何,能控制得了气机之发动,总是好事。过去,气机动了,就让他发动,难得产生的一点能量,就在发动中被耗费掉了。因而修了老半天,却没有多少盈余的储蓄。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种种修行效验,便成了画饼的空想。这回既学会了能自主地控制气机之发动,才使得气机有了归元蕴积的机会。
在两年前的初次准提法修学中,有一回,我几支香连着坐下来。午间趁着大家小静时段,我独自在空荡的禅堂内,继续用功。由二十九字的咒语,改为念“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十
论语精选
论语正视自我(三)
论语精选
学而第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巳。” 子贡曰:“贫而无 ,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巳 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一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庚哉,人焉庚哉?”
了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了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八佾第三
定公问:“君使臣,臣使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计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之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立而敏于行。”
子游曰:“事君数,欺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第五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 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雍也第六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往,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述而第七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乎!”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守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伯第八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竟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乎!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呜也哀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载能力容貌,斯远暴慢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论语正视自我】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地,,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罕第九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上,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衣敝温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zang?’”子路终身颂之。子曰:“是道也,何是以zang?”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乡党第十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己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己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父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有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进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 ,选 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之。”
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敬而巳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乡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 之。“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宪问第十四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惑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德,以德报德。”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贡问其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矝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道不同,不查为谋。”
季氏第十六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燥,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面而言谓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阳货第十七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微子第十八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之,何必去父母之邦。”
论语读后感800字
论语正视自我(四)
[篇一:<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论语读后感800字。“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百态,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锋利的箭,让我们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它的思想主张启迪着我们,熏陶着我们……
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i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篇四:<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800字
我读完<论语>,也算是对<论语>有了些了解,还有了些兴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学问又有思想,一部<论语注释>流传至今好几千年,被人们捧若圣经,怪不得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都说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欢的莫过于德行优异的颜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样。我喜欢的既不是以德行见长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语见长宰我、自贡,更不是大政治家冉有、季路和文学家——老挨批评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华了。别看他的笔墨不多,但他绝对是最受欢迎的一位了。孔子对他的评价是: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说公西华很善言辞,如果他生活在现代,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当上外交部长了。据说他当年白净的脸上长着有型好看的络腮胡子,比现在的电影明星还帅啊。像他这样仪表堂堂能说会道的男人,即使没有得到孔子的重用,在当时,怎么着也算得上是特别得体的了吧。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从这段故事里可看出,当年公西华在那个大家庭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了吧。受欢迎,那是不用说的。不然分米的人怎么主动要求给他家那么多米?富贵,那更是显而易见的。既然他已经到了“乘肥马,衣轻裘”的程度,在那时还有几个比他更富的?现在又有多少人开着宝马穿着裘皮大衣的?在史书上,似乎没有记载公西华家世的。也就是说,他绝对不是“富二代”。公西华的富贵,应该与他的能力与才干是分不开的吧。
“自贡问曰:‘乡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下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这是我在这本<论语>中最喜欢的一段话。像颜渊那样,唯唯诺诺,谁都喜欢的弟子虽然缺乏争议,但是过得很是不爽。倒是公西华,淋漓尽致地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在生活中,我更像公西华,反正也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何必那样束缚自己呢?
[篇五:<论语>读后感]
妈妈告诉我,十三岁之前是人记忆最好的时候,所以,我一直坚持诵读经典。四年级的时候,我背完了<论语>上册,班上进行“国学经典”考查时,我总是高高地举起手积极回答问题。每次我背诵原文都很流利,但老师让我讲解意思的时候,我却很多都不知道,于是便下定决心要好好看看<论语>的译文。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论语>上册,书中在每一句原文下都做了解释,阅读这本书可以一边复习原文,一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这使我收获很大。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学而第一”,这是<论语>的第一篇,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关于“学习”主题的对话讨论,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学习”,还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
有子,姓有名若,他是孔子的学生,他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经常提出孔子的优点,并心向孔子学习。其为人处世也深得孔子的赞赏。
曾子,姓曾名参,也是孔子的学生,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他的学习方法之一,他每天都会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了心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都复习了呢?”
子禽,姓陈名亢,孔子的学生之一,他的特点是非常好问,遇到什么小问题也要请教孔子,所以进步总是又快又大。
孔子是一位知识渊博、很有智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无数,同学们又称他为“圣人”和“师仙”。在学生有困难时他总是乐于帮助并耐心讲解。他那么博学却始终保持谦虚,很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人们夸他他也从不骄傲。他总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如果三个人走在一起,当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长处去学习,以他的短处为自己改正的参照。”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懂得了: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就算有天大的学问,也要像孔子那样谦逊好学。
有子懂得欣赏他人,曾子坚持每日三省,子禽总是勤学好问,孔子更是善于以他人为师,这些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以后我还要进一步研读<论语>,做一个有思想、有学问;爱反省、善学习;不骄傲、不自满;懂礼貌、又孝顺,拥有美好品德和更多学识的真正优秀的人。
[篇六:<论语>读后感]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
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论语为政篇第二
论语正视自我(五)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论语为政篇第二。”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知道有不能由人力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篇第二。”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的(已经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2、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1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这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上一篇:警校生的自我评价1000字
下一篇:适合吵架时发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