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0二则

| 课件 |

【www.guakaob.com--课件】

论语二则
论语10二则(一)

《论语》二则
论语10二则(二)

教学内容:27 《论语》二则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词句的意思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论语》里面的内容吗?谁来说说。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论语》里面的其他内容。出示课题《论语》二则

二 引导探究

(一)自读课文(根据预习检查)

1、指名读

2、教师指导朗读

朗读时,“曰”的声音要拖长,不要顿住,把冒号的提示意义显示出来;后面的话可以按照“五言诗”的“二、一、二”的节奏来读,“故”“新”“师”是语义的重点,要读得突出一点,声音重一点、长一点。

3、指名读

4、全班读

(二)谁来说说,通过读《论语》二则你读懂了什么?

(三)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教学

1、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汇报、全班交流。

(四)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1、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提问“故”、“新”、“罔”、“殆”字在这句话里的意思。

2、连词的“而”、“则”,语气助词“矣”在句子中的作用。

【论语10二则】

3、再找同学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4、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三 巩固练习

1、创设情景让学生表演孔子与弟子们对话的情景。

2、用古文回答练习朗读、背诵。

3、用白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从孔子的这两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四 小 结

1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 作业

将课文译成白话文

教学内容:27、《论语》二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为”)

2、正确地默写课文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学会本课4个生字。

难点:学会本课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论语》二则

1、谁来背诵一下课文内容

2、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二 新 授

这节课我们来接着认识本课的生字朋友。

【论语10二则】

1、指名读生字;

2、说说每个生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3、重点指导

(1)谁来说说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重点分析“罔”

(2)分析“罔”字的组成,同字框,里面不是光芒的“芒”,而是“点”、“点”、“横”加上“亡”。

(3)带领学生进行书空加深记忆

(4)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小组学习其他三个字

(1) 分组汇报学习结果

(2)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3) 指出“为”是多音字,注意读音。

三 巩固练习

一、按要求填空

1、矣,部首是( ),它的最后一笔是( )。

2、为,是独体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

3、 罔,是( )结构,第三笔是( )。

二、多音字组词。

)( )

)( )

四 小结

你还知道论语中的哪些句子?

10 《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教案-
论语10二则(三)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论语10二则】

1.启发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2.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及其思想。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

2. 教学重点/难点【论语10二则】

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课堂实录

一、预习展示【论语10二则】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孔子及《论语》简介:

(1)《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

主,涵盖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论语》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的《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誉为中国人的《圣经》。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初读前三则,扫除语言障碍。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n)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罔人不知而不愠(yù

【论语10二则】

i) 箪:(dān) (wǎng) 殆(dà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六则。

【设计意图:意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前六则,并当堂背诵。】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时:按时; 说:愉快、高兴;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多次;省:反省; 为:替、帮;谋:考虑事情;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4.朗读、背诵。

第三则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故:学过的知识;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4.朗读、背诵。

第五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4.朗读、背诵。

第六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雍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3)乐:乐于学。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4.朗读、背诵。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一至六章,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为后世做出的杰出贡献。大家看到的这幅画像就是唐代吴道子根据史料画的。两边的对联是后人对孔子一生的评价——学为人师学不厌,行为世范教不倦。我提议咱们用现代人的鞠躬礼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吗?

课后习题

理解背诵前六则,并背写。

板书

第一章 学习方法

第二章 品德修养

第三章 孔子一生

第四章 学习方法

第五章 学习方法

第六章 称赞颜回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10二则(四)

[篇一:<论语十则>读后感]

通过读<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的方法与处世之道!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论语十则读后感。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自己的祖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应当像他一样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环境,保守自己的节操!我们应勇于挑战困难,像松柏一样在寒风中挺立!

<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篇六:<论语十则>读后感]

今天老师教我们论语十则,我没一边读老师又让有的同学说意思,尤其是读到这一句让我深受感悟。

读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我感受到:只要学习学过的知识你就比别人学的多了,做别的事也要这样做,你就懂这方面的知识了,就比别人学的多了。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10二则(五)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400630.html

    上一篇:诚实信任的意思

    下一篇:雨点,心情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