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图片及功效与作用

| 介绍信 |

【www.guakaob.com--介绍信】

藿香正气散的处方及功效
藿香图片及功效与作用(一)

藿香正气散的处方及功效

我们现在常用的藿香正气水的最初的制剂是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在很多医书上都有记载,具有很好的行气解表、止呕化湿的功效,下面我们来看看藿香正气散的配方及相关介绍。

【方剂名称】:

藿香正气散

【方剂出处】:

【藿香图片及功效与作用】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

方中主以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能解表;辅以苏叶、白芷解表散寒而兼化湿滞,三药合用,其解表化湿之功,相得益彰;佐以厚朴、大腹皮去湿消滞,半夏、陈皮理气和胃、降逆止呕;桔梗宣肺利膈;湿滞之成,由于脾不健运,脾运则湿可化,又佐以茯苓、白术、甘草、大枣益气健脾,以助运化。各药合用,使风寒得解而寒热除,气机通畅则胸膈舒,脾胃调和则吐泻止。

【组成】

【藿香图片及功效与作用】

藿香9克、紫苏6克、白芷6克、大腹皮12克、茯苓12克、白术9克、陈皮6克、厚朴9克、半夏9克、桔梗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2枚。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口淡,舌苔白腻等。

【正文】

用法:作丸剂、散剂及煎剂均可。

功用:芳香化湿,和中止呕,行气解表。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湿滞的四时感冒的常用方,尤其是夏日暑湿外感而见肠胃不和更宜采用,以恶寒发热、头痛、脘腹闷痛、呕恶泄泻、舌苔白腻为辩证要点。现常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等属外感兼内湿者。

【藿香图片及功效与作用】

(2)临床上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重苏叶以祛风解表;如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积导滞;如湿偏重可以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腹泻较甚者,可加炒扁豆、炒薏苡仁以祛湿健脾止泻;小便短少,加木通、泽泻,以祛湿利水。

(3)对水土不服所致的呕吐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藿香正气散的处方及功效,藿香正气散对于感冒、呕吐都有很好的治疗功效,在服用藿香正气散时要清淡饮食,不要吃滋补类中药。

藿香的功效与作用
藿香图片及功效与作用(二)

 藿香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养胃健胃 补气 祛湿【藿香图片及功效与作用】

禁忌人群:阴虚火旺、邪实便秘者禁服藿香。

适宜人群:藿香适宜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呕吐腹泻者、胃肠型感冒患者、中暑、晕车、船、消化不良致腹胀、腹泻、腹痛者、宿醉未醒者。

详细信息

目录

藿香的食物介绍藿香的保存秘诀藿香的选购技巧

藿香的食物介绍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和藿香的地上部分。广藿香为一年生草本,原产菲律宾等亚洲热带国家。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有栽培;藿香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或路旁。多栽培。分布于东北、华东、西南及河北、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广藿香水田栽培者6至8月、地皮地栽培者8至11月采收;藿香于6至7月花序抽出而未开花时采收。选晴天收割地上部分,摊晒数小时,待叶成皱缩状时,分层重叠堆积,盖上稻草用木板压紧,让其发汗一夜,次日再摊开日晒,然后反复发汗,反晒至全干。【藿香图片及功效与作用】

藿香的保存秘诀

藿香置于通风阴凉处。

藿香的选购技巧

藿香以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阿尔泰扭藿香的功效与作用
藿香图片及功效与作用(三)

阿尔泰扭藿香的功效与作用

【拼音名】ā ěr Tài Niǔ Huò Xiā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阿尔泰扭藿香的全草。【藿香图片及功效与作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phanthus krylovii Lipsky

采收和储藏:6-8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阿尔泰扭藿香,多年生草本,高20-30cm。茎多数,直立或上升,分枝或不分枝,茎、枝均四棱形,被微柔毛及腺毛。叶对生;叶柄短,大多数不超过1cm,在上部的近无柄;叶片卵圆形或卵状心形,稀1-2.5cm,宽0.8-2(-3)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多数心形,稀近截形或圆形,边缘具圆齿,两面密被短柔毛及腺点,网脉在下面凸起。聚伞花序腋生,总梗极短,长5mm至近无柄苞片小,线状披针形,被短柔毛;花萼管状钟形或近管形,长8-9mm,具12-15脉,外密被短柔毛及腺点,内面在喉部具毛环,萼齿5,二唇形,齿狭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上唇3齿较高;花冠蓝色,长16-18mm,外被短柔毛,冠筒外伸,向上扩大,冠檐二唇形,上唇3裂,中裂片较大,先端微凹或浅2裂,侧裂阔椭圆形,下唇2深裂,裂片近圆形;雄蕊4,仅前对外伸;花柱外伸,先端2裂,裂片近相等。小坚果长圆状椭圆形,长约2mm,暗褐色。花期6-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500m的山谷阴处或泉边及岩脚。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化湿消暑;行气和中。主夏月感寒饮冷;腹痛吐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405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