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队伍分析报告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分析报告》
职工队伍分析报告 第一篇

保修二厂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分析报告

为了解和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我厂每季度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到一线班组走访等形式,对职工思想动态进行调研分析。调查结束后,党群工作部将走访和问卷调查获取的资料进行了汇总和分析。现将调查结果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人员的基本状况

我厂现有职工832人,其中,男职工763人,女职工69人,35岁以下334人,大专以上学历186人,初级工176人,中级工203人,高级工403人,技师5人。外阜职工128人。

二、开展调研工作情况

厂党总支召开支部书记会就进行职工思想状况调研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对各车间进行走访调查,召开部分职工座谈会以拉家常的形式进行座谈,发放职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对职工的思想状况进行调研。调查结果表明:

(1)绝大多数职工的思想状况稳定,对企业的方针政策改革发展能有正确的认识,能正确对待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生产结构调整。认为宣传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抓得较好,能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及时向职工宣传企业方针政策。近期通过三年包干机制的大讨论职工们能认识到,三年包干机制对于我们是一场挑战,再给我们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我们机遇,我们应该认清形势变压力为动力,全厂上下干部职工团结一心,风雨同舟,共度难关,共担风险,抓住机遇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走出困境把今后的工作做好。职工认识到当前的主要工作一是尽快提高保修技术,通过精准判断,准确排除故障,减少零配件反复更换所造成的材料浪费以此来降低保修费用,二是向管理要效益,开展好增收空亏

节能降耗。

也有些职工觉得在两个效益都要兼顾的条件下前景不太乐观,产生为难情绪。

(2)职工还认为企业要科学发展稳步发展,以人为本是关键,企业要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要有长远目标,培养各层次的技术人才,增强职工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水平。为了努力实现“两个零”目标,就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职工普遍认为目前自身的技术还不过硬,希望能有更多的培训活动来充实自己“建设运营满意新保修”要求的提出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职工现在更加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更加关心运营单位的需求,关心企业的效益,尤其是在三年大包干环境下,职工更是把企业的兴衰同自身相结合,企业发展,自身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3)多数认为职工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开展“创先争优”、“四优四强”活动以来,各级领导积极主动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职工食堂改造扩建后大大改善了职工的就餐环境。通过开展送温暖、送凉爽等活动,走访困难职工,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困难职工能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企业对他们的关怀。

外站抢修工思想稳定,觉得厂领导车间领导部室人员与外站抢修组挂钩活动开展以来,帮助抢修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促进了抢修组的工作,同时也增进了干群关系,拉近了与抢修组职工的距离。

工资待遇方面一些职工觉得虽然工资进行调整,但是工资收入还是偏低。

(4)职工们认为厂务公开、党务公开、班务公开方面比以

前更加透明,特别是在重大敏感问题上,能够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充分保障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保护职工利益。关心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厂内重大事项,生产经营情况,各项生产指标完成情况,干部的任免、聘用都能及时公开、公示,发扬民主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5)大多数职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职工文体活动开展的较好,职工书屋、职工活动室的建立丰富了职工的工余生活,但还应多开展亲和力强的活动,增进干群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调查后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建议

通过调查,使我们对职工思想现状有了一个基本认识,综合调查情况,针对职工的问题和需要,提出以下建议:

(1)企业要进一步搞好对转变观念的教育,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下新体制和新机制的新观念,进一步增强职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对改革保持一种相对平稳的心态。

(2使员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使广大员工对当前保修企业发展和经营工作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宣传好明年甚至今后的工作思路,战略思路,保护好职工的积极性,解决好员工当中的模糊认识。

(3)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建设、文明单位创建等有效载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使他们爱业、敬岗,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

(4)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好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积极投入到生产经营中来。

(5)要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角度出发,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多开展交流座谈会等活动,与职工进行双向沟通,帮助职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精神上、生活上多关心职工,减轻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职工和企业同生存、共发展。

《员工队伍思想状况分析报告.》
职工队伍分析报告 第二篇

绍兴立交桥项目部 一 月员工队伍思想状况分析报告

绍兴立交桥项目部 二 月员工队伍思想状况分析报告

绍兴立交桥项目部三月员工队伍思想状况分析报告【职工队伍分析报告】【职工队伍分析报告】

绍兴立交桥项目部 四 月员工队伍思想状况分析报告

绍兴立交桥项目部 五 月员工队伍思想状况分析报告

《职工队伍状况与思想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职工队伍分析报告 第三篇

******车间职工队伍状况与思想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车间职工队伍状况与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多方面工作,从2011年8月份开始,******工会组织了**职工队伍状况与思想状况调查,重点了解当前**职工的队伍状况与思想状况,共向全**9个工区不同岗位及工种的职工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共计22题:是依照******工【2011】***号文件《关于在全******干部职工中开展“爱我**你我同心”大讨论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车间的特点,着重从思想观念上去了解职工想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问题涉及职工对车间未来发展前景及个人前景的看法、经营改革过程中职工的适应性、态度、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车间建设及干群关系等几个方面。

一、调查资料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的范围是:9个**和1个**办公室,职工总人数 254 人,共发放问卷调查表80份,收回80份。调查普及率达到 31.49%,问卷回收率31.49%。调查表回收情况如(附件一:**车间职工状况调查问卷汇总)

(二)座谈会

2011年8月,车间工会安排人员分别在**工区、**工区、**工区、**工区、**工区、**工区等工区,以座谈的方式开展了10次“职工思想状况座谈会”,座谈对象包括各工区工班长、安全员、工会小组长等部分职工。

(三)个别访谈

针对问卷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及座谈会中个别工区反映的问题,与相关岗位职工进行个别访谈,对问题进行认真、详细了解,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提

出今后工作的改进意见。

二、车间工会问卷统计与分析【职工队伍分析报告】

(一)基本构成

1、**车间担负**、**、**、**4地区的**工作,管**、**、**等沿线33个**维修、**工作。全**现有职工254人,车间级管理人员12人,占总人数的4.72%,一线生产职工234人,占92.12%; 40岁及以下74人,占总人数的29.13%,40岁以上180人,占70.86%;高中及以下214人,占84.25%、中专和大专段30人,占11.81%,本科及以上学历10人,占3.93%。

2、本次问卷男性为45人,占问卷总数的56.25%,女性为35人,占问卷总数的43.75%,表明车间男性职工与女性职工的问卷比例相差不大。

3、职工中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人数为2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5%;年龄在25—30岁之间的人数为2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5%;年龄在30—45岁之间的人数为45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6.25%;45周岁以上人数为31人,比例为238.75%。表明车间职工从年龄结构上属于中老年化态势分布,以40岁以上职工居多。

4、在被调查者当中,“一线工人”人数为70人,占总人数的87.5%, 其次为“工班长”和“车间级管理人员”,分别为8.75%和3.75%。

从岗位性质与年龄的关系比例上分析,“一线工人”中,40岁以上人员占其本岗位人数的75%, “工班长”中,40岁以上人员占其本岗位人数的77.77%,“车间级管理人员”中,40岁以上人员占其本岗位人数的83.33 %。统计数据表明,“一线工人”、“ 工班长”中老年化趋势明显,原因是中老年职工在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水电行业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同时在“车间级管理人员”中,相比较其它队伍其年轻化趋势不明显。

因此**车间的基本情况是:车间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基本合理,是一支富有朝气,具有很强竞争力的队伍。今后将更加注重加强车间职工的思想

政治工作,关注车间职工的工作生活,力争不断提高车间凝聚力和竞争力。

(二)思想倾向

1、思想素质方面。车间的广大职工均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敬业精神。他们思想素质好,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水电回收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自己的事业,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对待水电回收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关心车间的改革与发展,关心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车间的未来与发展有着剪不断的情愫。

2、职工业务能力方面。广大职工工作勤奋,有奉献精神。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训和提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注重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工区正副工长全部实现竞聘上岗。安全管理、水电回收、宣传、车间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上级部门的好评。

3、职工品德方面。广大职工认真自觉地遵守**、**、车间相关规定,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职工道德规范,坚定为用户服务的理念。

(三)主要诉求

1、职工十分关心段今后改革的问题,关心车间今后的改革与发展。

2、职工十分关注与切身利益有关的实际问题。如职工的福利待遇问题、住房问题、人事制度改革、奖金分配的问题等等。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尽快考虑加大职工经济适用房修建力度,缩小收入及奖金分配系数,提高职工待遇。

3、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给职工心态带来不良影响。如有的职工对当前的物价上涨快、房价高、看病贵、上学难等突出的社会问题忧心忡忡;有的对目前的社会分配不公、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等表现出强烈的不平衡心理;有的对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表示不满;有的对个别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深恶痛绝等。这些往往成为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诱因。

三、车间情况统计与分析

1.职工对车间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56.46%的职工认为车间未来发展前景“危机与机遇并存,经过努力会有较大发展”,说明车间职工总体的“危机意识”认识到位,面对**目前的严峻形势,职工这种对车间的信心和信任比较难得,车间应当因势利导,调动职工积极性,才能争取更大发展。但是综合分析,34.76%的职工对车间前景的“悲观意识”过于强烈,其中21.19%认为车间“出现滑坡,经过努力才能维持现状”、13.57%认为“前景堪忧,势必被挤垮或兼并”。

2.职工对工作的感受:其中25.42%职工认为自己目前的工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50.69%职工认为“竞争激烈,压力越来越大,必须爱岗敬业”,可以看出职工认为**走向市场是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势在必行,大家必须爱岗敬业。对“能成为**的职工,我非常自豪”总体反映,非常同意的员工为10.62%,同意的为48.24%;对能否及时了解**、车间的动态、新政策等重大事项和大政方针同意以上的为50.97% ,表明车间在信息的沟通方面做得比较好。

3.生产经营改革过程中职工适应性及态度:对于**改革,超过88.32%的员工在“思想意识和工作技能”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并能适应改革需要。87.12%职工认为自己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能够适应,其适应工作压力的态度非常积极。对于车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49.81%认为主要是“设备老化”,其次35.89%认为“资金困难”、35.67%认为“**任务负担过重”、34.33%认为是“前景不明”。

从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对改革的适应性出现年龄梯度下的递减,这是正常现象,但是总体还有7.18%的员工思想观念没有明显转变,在思想上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旧观念,或者是表现出对改革的不适应,这也是今后车间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人群。

4.职工的思想状况:67.29%员工认为“收入偏低”是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的因素,超过42.46%员工认为“薪酬”是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确认的,其次26.91%员工认为“提高能力的培训机会”也非常重要。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89.9%的员工表现出积极进取、高度忠诚的态度,其中45.63%选择“进修学习”, 44.27%选择“与车间同甘共苦”。

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分析上,调查对象选择虽然相对分散,但主体和“收入”有关,其对“收入满意度”的评价也不高,说明职工对目前的分配原则充满改革期望,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的分配激励机制不尽完善,从而对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负面作用。

5.车间制度建设及干群关系:63.64%职工对“车间对职工提供的意见或建议是否重视”持肯定态度,大于认同者。56.7%员工对 “部门奖惩制度明确合理” 持肯定态度,也大于认同者。50.97%员工认为“能够及时了解车间的政策和方针”,但也有46.74%员工不这样认为。此外,46.06%员工认为车间有鲜明的企业文化,基本与不认同此看法者持平。63.12%员工认为车间“干群关系一般”,各工区内部,除“管理人员”外,认为干群关系“好”和“差”的比例基本持平。

虽然普遍认为车间干群关系“一般”应该算是没有功,也没有过,但是如果车间能够加强制度建设,奖励、激励、惩罚措施能完善并落实到位,让职工收入增加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状况有改善了,干群关系会出现好转。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不应当割裂开来,如果我们能够真地做到了解职工需要什么,并尽力去助其实现,相信我们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6.企业文化建设:10.62%的员工对车间文化非常认同,48.24%的员工对车间文化表示认同,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车间已经初步形成车间文化,并已经取得成效,得到车间职工的认同。但也有27.95%的员工不确定,11.43%的员工不同意,所以车间文化的建设还需深入。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职工队伍分析报告 第四篇

[篇一: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报告]

为协助公司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完善管理体制2009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加强定岗定员、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开拓人力资源视野,把握人力资源动态。

一、人力资源的状况

截止09年12月1日,公司员工总人数383人,其中总公司124人,锦荣商贸城215人,物业公司44人(含航海湾),为保证可分析性,本报告只对总公司人力资源进行分析。

(一)人员结构

(二)年龄结构

(三)学历结构

(四)人员净增长率=(入职人数-离职人数)/年初数=%

(五)人员流动率?=当期离职人员数/(期初人员数+期末人员数)/2*100%

二、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领导虽有先进理念,但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认识

公司领导层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观,尚未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战略发展紧密集合起来规划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完善和发展。公司领导也没有对人力资源部门提出战略管理要求。人力资源分析报告。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尚处于结合阶段,尚未起到为企业高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充当助手的作用。公司长期忽视或轻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工作,现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所设岗位及人员配备不足以胜任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任。

2、公司未形成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适应等方面没有放到重点上来;员工缺乏娴熟的与人交往的沟通技巧和技能;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上交;缺乏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致使有些方面人际关系紧张,不善于应付工作压力。

9、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衡量公司各部门及员工工作表现及工作进度的标尺。然而我公司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及绩效考核方法缺少严重的执行力。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各部门领导不能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的作用,推诿拖拉、不负责任,以“应付差事”的心态上报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分数。这样的成绩水分很大,不能体现到部门员工的真实水品,最终导致了绩效考核成绩的不真实性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浪费。

10、薪酬

薪酬激励体系是公司较为薄弱的环节。有的员工对薪酬分配制度不满,也对实际分配的公平性产生怀疑。员工不仅仅关心报酬的绝对数量,也关心报酬的相对数量。总把自己的投入与产出与其他人的投入与产出进行比较,对自身的价值、贡献及产出没有明确认知。

11、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思想、基本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领导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从而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形成企业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

至今企业文化并没有系统形成,首先公司上下未形成企业文化立业的共识,公司高层对企业文化的重要具有一定认识,中间管理层起并没有多大的认识,或是口头叫得响,行动看不见,基层员工认为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认为就是高层领导的事情。

公司事实上并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推进工作。

三、建议

1、降低员工流动率

1)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

“九分使用”说的就是发展,把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做好规划。“十分待遇”就是指公平的薪酬和良好的福利待遇,在可能的情况下,需要对公司的整体薪酬重新梳理,前提是结合市场薪酬水平开展,使公司的薪酬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提前储备才能失之不慌

尽管员工流失对企业来说不是利好消息,但员工流失不可避免。当然,完全不流动也未必是好事。

既然,“总有人要走”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不妨认清事实,对关键岗位给予人才梯队建设,项目部的人员配置给予一定幅度的机动名额设置,从招聘开始就发挥前瞻性,保证人才不断档、工作不脱节。当然这需要企业更多的财力投入以及对经营前景的一个预见性。

3)领导加强和员工之间的员工主动沟通。

要引导员工主动沟通,主动把问题、想法告诉上级。以便于充分发挥部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一位集团老总曾经说过“善于思考的员工才是好员工”,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工作很重要,能够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以便于更好的统筹管理和开展团队建设。

2、人才的合理化使用

人才,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合理的使用人才,可有效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保证企业战略规范化推进。我们应积极的发掘员工的各项优势,结合“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将其适当的放置在合适的岗位,确保公司人才的合理化使用。

目前公司现有部分员工不符合其岗位任职条件,建议进行人员调整,名单如下:

3、加强培训开发工作

1)建立并确定培训体系,加大培训的预算投入,丰富培训的形式。相对而言,外聘或外训对员工的诱惑性更大些,培训效果更佳一些。能够外聘一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从而更有说服力加深认知力。每年能够有一些接受外训的名额或指标,奖励那些在工作中绩效突出的员工。

2)组建公司内部讲师队伍,积极调查各部门及员工的培训需求,开发新课程,并鼓励员工积极加入内部讲师团队,提高公司全员学习风气。

3)加强新员工培训及在职员工制度培训,使员工熟悉公司各项管理规定,加强员工规范化意识,了解薪金、福利等与自身相关的政策规定,同时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明晰员工的发展空间及职业导向,保证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

4、取消“项目绩效考核制”,实行“项目奖金制”

公司目前的绩效考核制度在实施过程当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且缺乏执行力,监督及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成绩不真实。针对绩效考核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从根本上现阶段很难实现系统的改变。

公司处于发展建设初期,如何才能节省成本,规避风险,保证项目作业的顺利开展?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建议公司取消“项目绩效考核制”,实行“项目奖金制”。下面针对“项目奖金制”做出分析:

“项目奖金制”是指根据项目工程量及项目造价,在项目竣工验收完成后一次性给予项目组发放的奖金。

“项目奖金制”的优点:

1)符合现阶段公司发展要求,为今后的绩效考核完整、合理的实施奠定基础,便于公司发展后绩效考核的平稳过渡;

2)激励机制、节省成本、规避用人风险。

项目奖金在项目竣工验收完成后发放,可以促进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稳定性,避免了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相关由于人员的替换导致的对项目工作不熟悉,致使出现偏差和延误工期的现象。

“项目奖金制”的实施可以使充分发挥项目组的能动性、积极性。项目组目标明确,既可自主管理,也降低了公司的管理成本。

5、调整薪资结构

薪酬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而具有吸引力的薪酬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员工努力去实现企业的目标,提高企业的效益,而且能在人力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条件下吸引和保留一支素质良好、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薪酬专家、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研究咨询部部长刘占军博士认为:“人力资源结构、薪酬制度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不是薪酬越高越好,学历越高越好,而是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没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收入再高,大家心理也不会平衡,但结构合理,即使收入相对低一点,也能稳住人才。”下面针对我公司的薪酬结构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1、薪资结构过于简单,不能发挥出薪酬的优势;

我公司现执行的薪资结构为:岗位工资+司龄工资+绩效工资。结构过于简单。薪酬结构是企业总体薪酬所包含的固定部分薪酬(主要指基本工资)和浮动部分薪酬(主要指奖金和绩效薪酬)所占的比例。其中,基本工资又分为基础工资、工龄工资、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等。据咨询和调查显示,我公司现执行的工资水平在同行业中差别不大,而且略微偏高,但现执行的薪资结构,不能够体现出公司薪酬体系的竞争优势。

2、无“差异化”,员工多有抱怨;

薪资差异化,是近些年人力资源引入的新理念,是体现“同岗不同酬”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企业用人时,会根据该员工自身的经验 、学历、专业等多方面综合能力因素来制定该员工的工资,当该员工的工资水平高于岗位其他员工时,就会听到很多员工的抱怨声,使薪酬失去本来的激励作用。“差异化薪资”是将基本工资深层次剖析和明晰,从而促进薪酬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

3、建议:

鉴于我公司的情况,我部门经过研究,建议将公司现执行的薪资结构在工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建议调整为:“岗位工资+司龄工资+学历津贴+职称津贴+住房补贴+降温(保暖)补贴+绩效(项目)奖金”(该调整结构仅供参考,具体实施中另作调整)

人力资源战略的总体设想是人才为本、激励创新,努力培养、吸纳、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管理水平,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篇二:人力资源案例分析报告]

1、冯如生在编制人力资源计划时在考虑哪些情况和因素?

2、他该制订一项什么样的招招聘方案?

3、在预测公司人力资源需求时,他能采用哪些技术?

案例分析

1、答:冯如生在编制人力资源计划时在考虑以下的情况和因素:

(1)从本公司现状出发,统计本公司的各阶层人数,了解本公司的基本情况。

(2)公司的人事变动情况。了解近五年来职工的平均离职率。发现不同类别的职工离职率并不一样,生产工人离职率高达8%,而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只有3%。广泛的收集公司的内部各种相关信息。

(3)公司的生产计划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4)密切留意政府政策的公布,留意公司外部信息,令公司始终走在前面:本地政府颁布了一项政策,要求当地企业招收新职工时,要优先照顾妇女和下岗职工。但本公司一直未曾有意排斥妇女和冯如生下岗职工,所以冯如生在编制人力资源计划时,也把这些包括在内了;密切注意社会环境的变化,分析市场的动向,要为公司深谋远虑。

(5)技术的更新换代,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刚开发了几种有吸引力的新产品,预计公司销售额5年内会翻一番,这也是冯如生应该考虑的因素。

(6)站在高瞻远瞩的位置上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适当的人力资源供给及培训。

2、答:冯如生将制订一项行之有效的招聘方案,其中包括:

(1)增加白领、销售员、技术员和基层职工的招聘,其中工作的重点放在白领职工与销售员的选拔招聘上。

(2)他要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在公平的原则下,优先照顾妇女和下岗职工。贯彻执行不歧视政策,对女性职工予以特殊照顾。

(3)结合公司未来的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招聘具有高创新思维的人,带领公司走在同行的前列。

(4)为了应付公司的快速发展,应当进行适当的人才储备。

3、答:在预测公司人力资源需求时,他能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1)总体需求结构分析预测法。利用公式nhr=p+c-t。其中nhr是指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的人力资源;p是指现有的人力资源;c是指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增减的人力资源。t是指由于技术提高或设备改进后节省的人力资源。

(2)人力资源成本分析预测法。利用公式nhr=tb/[(s+bn+w+o)*(1+a%。t)。其中nhr是指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的人力资源;s是指目前每人的平均工资;bn是指目前每人的平均奖金;w是指目前每人的平均福利;o是指目前每人的平均其他支出;a%是指企业计划每年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的平均百分数;t是指未来一段时间的年限。

(3)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法。利用公式nhr=a*[1+(b%-c%)*t]。其中nhr是指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的人力资源;a是指目前以有的人力资源。b%是指企业计划平均每年发展的百分比;c%是指企业计划人力资源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百分比差率;t是指未来一段时间的年限。

(4)人力资源学习曲线分析预测法。利用生产率预测法的公式:nhr=tp/xp。其中tp是指生产总量;xp是指个体平均生产量。也可利用进步支书预测法。

老师批语

[篇三:人力资源案例分析报告]

姓名

蔡贤炯

专业

工商管理

学号

2000041029

班级

工商管理a

完成日期

2001、10、9

案例名称

国企技工流失为哪般

要求

1、请归纳国企技工流失的主要原因。

2、请分析一些企业在留住国企技工方面的做法的利弊,你认为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案例分析

1、答:国企技工流失的主要原因:

(1)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的高收入、高待遇是吸引技术工人改换门庭的主要原因。

(2)企业内部待遇不平等。技工所创造的效益与得到的回报严重失调,有的企业甚至技能与工资脱钩,容易挫伤青工的积极性。

(3)评定技师要求过高、程序繁复、审核过严,导致企业和工人双方对评定技师的积极性都不高,也是技工流失的主要原因。

(4)现在不少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技术等级不升,工资就不长。工人只能通过考试才能长工资,但是却有着谁也说不清的土政策,限制了工人的考试晋级。

(5)国家的政策与某些企业内部的规定有摩擦,这些企业单方面追求利润,而忽略了工人的个人要求;而且,有些企业盲目的追求高学历,而忽略了工人基本技术素质教育,不肯花钱培养工人技师。

(6)在职称评定上也有欠公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工人考技师的积极性。正是企业内部这种种不平等,使许多技工产生了“低人一等”的心理,所以一有机会,就必然另谋新职。

2、答:企业在留住国企技工方面的做法各有特色,其中有利也有弊:

(1)一些企业开始推行签定劳动合同制度,用契约的形式把职工同企业的劳动关系固定下来,违约者要承担责任,赔偿损失。这种方式在短期内是有一定作用的,它与技工的切身利益有联系,能够使技工安下心来工作,免除了他们对生活的担忧。但这不是长久之策,往往只能留“身”而不能留“心”,如果企业内出现了令技工不满意的状况时,技工会故意怠工,不认真地对待工作,使生产率下降,而企业又不能在劳动合同未满,解雇工人,这样会令企业遭到损失。技工也工作得不快乐。而且,一个具有高技能的工人,他想跳槽,我想一定会有公司为他付违约金的,这样一个好的技工也会流失。

(2)有些企业则是“软硬兼施”,在推行合同制的同时,还通过提高技术工人福利待遇、为青年技工提供成材环境、填平职工身份鸿沟等办法,使其物质和精神的追求都能得到满足 ,从而把心与企业合为一体。这种方法不单令到工人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更使工人具有一个很好的心理环境。这是一个比较可取的方法。在企业创造的这种工作环境中,技工能很好的工作,效率理所当然的会有所提高。但是,企业只是专注于对内部技工需求的满足,而忽略了对技工技术培训,提高。

(3)我认为,技术工人流失的问题不是一两个优惠政策就能解决的,有关部门应该和企业一起为留住技工而努力,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相关政策,完善用工制度改革,规范企业用工竞争,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支持国企为减少技工流失所付出的努力。而企业也应该根据技工的需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入手,从行动上真正解决好技工的问题,那他们真心的愿意留在企业里。

[篇四: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1)人力资源类行业产能/产量分析

是指统计分析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可生产出的商品总量以及已生产出的商品总量;同时分析这一时期内人力资源类行业产能/产量结构(区域结构、企业结构等)。

2)人力资源类行业进出口分析

是指统计分析同上时期内人力资源类行业进出口量、进出口结构、以及进出口价格走势分析。

3)人力资源类行业库存及自用量等分析

4)人力资源类行业供给分析

市场供给量不等于生产量,因为生产量中有一部分用于生产者自己消费,作为贮备或出口,而供给量中的一部分可以是进口商品或动用贮备商品。

5)人力资源类行业需求分析

是指统计分析上述时期内下游市场对人力资源类行业商品的需求总量分析;同时分析这一时期内下游行业需求规模、需求结构以及需求总量的区域结构等。

6)人力资源类行业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包括价格因素、替代品因素、生产技术、政府政策以及下游行业发展等。

7)人力资源类行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包括可支配收入改变、个人喜好的改变、借贷及其成本、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转变、人口数量和结构、对将来的预期、教育程度的改变等。

人力资源类行业供需分析报告是基于经济学中有关供需关系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成果。人力资源类行业市场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人力资源类行业市场需求指的是下游有能力购买,并愿意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欲望,显示的是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价格升降,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商品的数量。

[篇五:人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撰写提纲]

一、开展调查工作基本情况。

(一)组织领导

(二)工作措施(包括典型事例)

(三)工作成效

二、调查数据分析

在已经完成调查并建立合格台账的______个村,先后调查了______户农村家庭,调查总人数______人(其中男性______人,女性______人,分别占比______%和______%)。共调查出:

(一)劳动力总人数分析:

劳动力人数______人,占农业人口比例______%。

1、按性别分:男______人、女______人,分别占劳动力人数的______%;

2、按年龄分:16-25______人、26-40______人、40以上______人,分别占劳动力人数的______%;

3、按文化程度分:(不识字或识字很少______人、小学______人、初中

人、高中______人、职高______人、技校______人、中专______人、大专______人、本科______人、研究生______人,分别占劳动力人数的______%。

(二)在家务农人员情况分析

在家务农人员______人,占总人数的______%;其中从事高效农业92人,占务农人员人数的______%。(有主要从事传统农业、高效农业项目分析)。

(三)剩余劳动力情况分析

剩余劳动力______人,占劳动力总数的______(有产生剩余劳动力的原因分析)%。其中需推荐工作______人、占剩余劳动力的______%(有推荐工作的方向、工种分析);不需推荐工作人,占剩余劳动力的______(有不需推荐工作的理由、类型分析)%;

1、有就业愿望的剩余劳动力______人,占剩余劳动力的______%(有主要就业愿望分析);

2、有培训愿望的劳动力______人,占劳动力总数的______%(有希望培训的意愿、培训方向和培训专业、工种的分析);

(四)务工经商情况分析

务工经商______人,占总人数的______%、占劳动力总数的______%:

1、进单位务工______人,占总人数的%、劳动力总数的______%、务工经商人数的______%。其中:

(1)在本市务工______人,占进单位务工人数的______%(有行业分布、主要工种岗位、技术技能情况分析)。

(2)在本市外务工______人,占进单位务工人数的______%(有主要行业分别、工种岗位、技术技能情况分析)。

(3)在国外务工______人,占进单位务工人数的______%(有主要务工国家或地区、行业分布、工种岗位、技术技能情况分析)。

2、创业______人,分别占总人数的______%、劳动力总数的______%、务工经商______%(有主要创业行业分布、创业项目、创业效果、吸纳就业和创业典型分析);

(五)困难家庭情况分析

困难家庭户数______户,占调查总户数的______%;困难家庭人数______人,占总人数的______%;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劳动力______人,占总人数的______%。(有产生困难家庭的原因类型的分析,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劳动力的帮扶对策)

(六)被征地农民情况分析

被征地农民6217人,占总人数的5、7%;其中劳动力

人、有就业愿望劳动力______人,分别占比被征地农民人数的______%、______%。(有对被征地农民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劳动力的帮扶对策)

(七)社会保障情况及分析。

参加保险人数______人,占总人数的______%:

1、参加企保______人,占参加保险人数的______%。其中养老保险______人,占参保人数的______%;医疗保险______人,占参保人数的______%;失业保险

人,占参保人数的%;工伤保险______人,占参保人数的______%;生育保险______人,占参保人数的______%;农村养老保险______人,占参保人数的______%。(有今后企保扩面空间分析)。

2、参加农保______人,占参加保险人数的______%。(有今后农保扩面空间分析)。

三、调查中存在问题分析。

1、本次调查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2、调查数据反映出的问题。

四、对策建议。

1、对本次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数据产生的偏差)如何纠正处理。

2、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及社保工作方面的建议。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42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