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 活动总结 |

【www.guakaob.com--活动总结】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备课组 小学语文组
备课课题 14《鲜花和星星》
出席人员 陈美霞、周亚平、王文伟、邱俐、周晓虹、符丽虹、钟薇、李初芳
主持人 陈美霞 中心发言人 周亚平 记录 钟薇
 
 
 
 
 
 







 
 
 
 
 
 
 
 
 
陈美霞:《鲜花和星星》是苏教版语文第二册中的一首儿童诗。全诗共分两部分,分别描写地上的鲜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与向往。《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文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课文,与诗中的小诗人一起体验夏天满地的鲜花,夜空满天的星星。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周亚平:《鲜花和星星》是一首儿童诗。全诗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本课时,还应注重学生的读书实践。整篇课文都是通过读来感悟,揭题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的方式感悟课文,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灵活多样的读法是相当重要的。
邱俐: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老师还应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符丽虹: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媒体创设画面,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
李初芳: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要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必须引导学生入其境、感其情。一年级的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色彩鲜明画面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他们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钟薇: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也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教学时,借助插图,让学生还原并丰富词语的形象;再读词语,使其感知春天的丰富、生动和美丽,并在读中产生“画面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词语的呈现和朗读的指导,均从学情出发,不生拉硬拉,较好地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活动反思与建议
 
 
实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对我们每个教师都大有益处。我们既要实行集体备课,又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可以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我会继续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在互动提高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教师在提问时,要尽量要做到精炼、准确,这样学生在思考时就有针对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42810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