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街道环境调查报告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村庄街道环境调查报告 第一篇

如何搞好农村的环境卫生

党的十七大关于农村工作明确提出了农村环境卫生及环境工作的要求,针对我区乡、镇、街道的卫生状况,必须进一步的落实和完善乡镇乡容镇貌环境卫生的管理标准,才能进一步打造目前我市所争创的“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农村环境卫生建设作为全市、全区整体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创建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村的环境卫生,必须以改善全区农村环境卫生为切入口,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落脚点,坚决彻底改变农村“粪堆堵门口、行人绕着走,冬天是冰水、夏天污水流”的现状,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是摆在我区各级领导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作为环境卫生管理的职能部门,我们就农村环境卫生的状况,在分析我区农村环境卫生现状的基础上,提几点建议。

一、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多次作出了专项部署,有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效果甚微,不能保持持之以恒,上级检查了、抓得紧了,或者行政和经济处罚了,能触及到一些乡、镇部门、街道的一点神经,可是活动一过去又如过眼烟云,没有能够引起乡、镇、街道部门的高度重视,导致全区乡镇、街道的环境卫生反弹,时好时差,目前我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严重的滞后,全区环境卫生、乡容、镇貌依然较差,具体体现在:

1、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对环境卫生整治思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不扎实,措施不得力,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可以说是纸上谈兵,抓整治力度不够。

2、乡、镇、街道、乡村道路路肩管护不到位,路边、沟边杂草不能及时清除,沿线居民垃圾随意沿路或者沟边乱扔乱倒。

3、乡、镇、街区卫生死角较多,村居民区房前屋后杂草、砖头、树枝、杂物遍地,露天厕所脏、乱、差,沟边、路边乱扯乱挂,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依然较多。

4、乡、镇、村级环境卫生意识普遍不强。农村的干部是抓农业生产或一些其它的政务,普遍忽略了环境卫生的管理,部份干部、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较差,由于农村人员占我区人口比例大,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卫生工作开展的难度,广大农村居住人员缺少卫生知识教育,缺乏良好卫生习惯,对于搞好卫生有助于防病的意识薄弱,同时,各级领导对于搞好此项工作也重视不够。

5、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不到位。到目前为止,全区乡、镇、街道仍然有大量的露天简易厕所,有的村还没有接通自来水,乡、镇街道、村一级公共厕所、垃圾箱配备不到位,新建改建公共厕所等严重不足和不配套。垃圾处理、填埋依然没有按市、区规定处理。

6、环卫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目前我区各乡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还没有完全纳入专项资金投入,各乡镇的情况也因自身经济实力原因不尽相同,部份镇有一定的投入,部分乡镇则基本上没有投入,由于资金缺乏,无力进行长效的管理和维护,所以也再度出现了脏、乱、差现象。

7、缺乏长效管理手段。我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责任较差,各自为政的情况,垃圾从公路扫到绿化带,河里、沟里捞起的漂浮物扔有岸上的现象屡见不鲜,沟塘、田边随处可见乱丢乱弃的麦、稻草和桔杆,垃圾的收集运转、处理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同时,我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没有列入对各级领导的考核范围。此外民办保洁员也未作岗前培训,更没有配足配齐保洁人员。

8、村一级规划不全,执行不力。与城镇规划相比,农村规划脱幅太大。在现有的村规划中缺少公共卫生设施配置方面的标

准及要求。城中村和近郊村乱搭乱建现象较多,出租市场管理混乱,村民与外来人员混住,造成环境卫生恶化。

二、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环境卫生意识。乡、镇、村领导首先要提高认识。严格按宿迁市宿城区乡镇容貌环境卫生管理标准,09年乡镇环境卫生要达到:

⑴镇区内要达到无裸露生活及建筑垃圾,无禽畜粪便,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杂物,无乱贴乱画,无10cm以上杂草、无草垛、无散放家禽家畜、无简易旱厕。

⑵要有专人全天候保洁路面,配足配齐果壳箱,及时收集清运填埋垃圾。

⑶全面治理水塘、水沟,达到水面清洁,无漂浮物,周边无垃圾、无杂草。

⑷加强自办市场管理,杜绝摊点外溢、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做到地面整洁、无垃圾、无污水。

⑸厕所管理规范,整洁卫生、方便使用,定期消毒,确保无蝇蛆、无恶臭,墙面无尘土、无蜘蛛网、无乱写乱画,厕所周围无杂草、杂物。

⑹镇区范围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绿化美化无死株、缺株,卫生整洁,无垃圾、痰迹。办公室内外窗明几净,地面、楼梯、墙壁等处无积尘、烟蒂、纸屑、无蛛网、无乱贴乱画。

在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上,加大力度抓好这项工作。各乡、镇、村领导要树立“城市管理延伸到农村,城镇规划覆盖到农村,经济财力倾斜到农村”的新观念。同时运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村环境建设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强烈的社会舆论

氛围,使广大村民和外来人员增强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健康意识、文明意识,增强参与环境建设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镇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

2、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农村“创卫”工作力度。一要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责任主体,形成以块为主的管理方法。由乡镇主管牵头部门,将相关保洁职责、经费集中落实到各乡、镇,实行属地管理,各镇村应对所辖范围内的公路、河道、村庄卫生保洁实行统一管理。 二要积极借鉴城市卫生管理的经验,尝试推广“城乡一体化”和市场化管理的先进做法,逐步做到村保洁,镇收集、压缩、运转,统一填埋或焚烧,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三要建立环境卫生工作层层考核机制。制定并实施好对乡镇、乡镇对村、村对保洁员的层层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他们的经济效益挂钩。四要建立一支农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专业队伍,各村按比例配备卫生保洁员。在09年村居环境卫生要达到:

⑴道路两侧视野范围内无积存垃圾、无人畜粪便。

⑵道路两侧电杆、墙面等无乱贴乱画。

⑶路边沟旁无10厘米以上的阔叶杂草。

⑷路边无草堆、树枝、砖瓦、砂石。

⑸无坟头、无简易厕所、猪圈。

⑹所辖路段无梗阻、无沟坎。

⑺生活垃圾专人收集、专门地点填埋,道路平坦、整洁、每天正常打扫。

⑻沟、渠汪塘水面无漂浮物。

⑼无占道打谷晒场,无焚烧秸杆。

3、注重硬件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一是加快改水改厕工作步伐,制定完成此项工作的时间表。要尽快解决公共厕所等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问题,力争年内彻底消灭露天粪坑,确保无公害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100%。二是居住较为集中的行政村,要建有垃

圾收集站,并配备垃圾箱、转运车等环卫设施。各乡镇要建好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要及时对已建的垃圾箱、公共厕所等卫生设施进行维修,确保卫生基础设施完好。三是切实加强农村河道整治。继续做好农村河道清漂工作,重点实施好河道疏浚工程,特别是各乡、镇沟渠、路道的整治,制订切实可行的清淤方案,并分步实施,真正改善农村水环境。

4、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有关部门用于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款项由镇村统一扎口管理使用;有条件的村集体资金挤出一点,支持配套设施建设;村上企业和出租户承担一部分,并发动广大村民积极出资,用于环境卫生建设投入。建议设立“农村卫生保洁基金”,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经费,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专款专用,充分发挥其效益。

5、抓紧制订乡、镇村规划,大力推进集中建设。新农村建设已列入我市“十一五”规划之中,要抓紧研究制定我市镇村体系布局,调整完善镇、村规划,及早明确新农村规划中公共卫生设施配置的标准和要求。要制定新农村建设的实施计划,搞好试点工作,以典型引路,大力推进集中建设。建议用1-2年的时间,重点培育几个乡村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良、生产生活便利的典型示范村,为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典型示范。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注意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村容整洁”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2009年工作思路

(一)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加快农村乡、镇环卫工作的管理督查、考核、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环卫管理目标任务的落实。达到周督、日汇总、季度总结,每月出一期乡、镇环境卫生情况通报,按达标情况排名,落实奖惩措施,以此推动乡、镇环境卫生工作的提高。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调研报告》
村庄街道环境调查报告 第二篇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调研报告

【村庄街道环境调查报告】

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村容村貌整洁,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及农村污水、垃圾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摆在了突出位臵,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县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仍有部分村庄脏、乱、差现象突出,全县农村环境整治的任务依然艰巨。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全县农村环境现状

我县下辖12个镇(街道),共有村庄448个,农村人口40.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3.7%。近年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较快发展,但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相比,多数村庄的环境面貌变化不大,甚至个别村庄出现退步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污染环境。农民大量施用农药、化肥,部分有害物质通过田间沟渠或者地下水系流入江河,严重影响农村用水安全;农民废弃的化肥包装袋、农药瓶等污染物,由于得不到统一收集、处臵,大量存在野外农田,既影响乡村景观,又污染水源;畜禽养殖场由于规划不合理,排放的污水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二是生活污染不断加

剧。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但是旧的陈规陋习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变,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随意倾倒,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长期受到太阳曝晒、雨水冲刷,恶臭难闻、污水横流,甚至有些村的生活垃圾被直接倾倒到河流中,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我县不少农村的真实写照。另外农村传统的圈厕、畜禽放养、?三大堆?等,对群众生活质量、居住环境也造成直接的影响。三是工业污染严重影响农村环境。由于城镇的环保?门槛?越来越高,有些高污染的工业企业很难在城镇立足.于是转向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这导致了很多村庄周围小工厂、小作坊林立,并且这些土小企业大多生产方式粗放,经营手续不全,其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导致农村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村民健康。四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实力和重视程度有差异,各镇(街道)、村之间环境卫生状况有较大差距。从总体上来讲,我县南部农村环境要好于北部村庄,靠近国省道的村庄环境要好于远离重要干线的村庄,有帮扶单位的村庄环境要好于没有帮扶单位的村庄。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村民思想意识有待提高。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村民卫生习惯较差,对农村环境的严重性和整治工作的迫切性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公共卫生意识,只顾个人方便,随意乱倒、乱丢垃圾,对于在农村中展开的环境整治活动,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在环境整治取得初步

成效后,总有部分村民仍沿用不良的生活习惯,破坏整治成果,对于公共设施不予爱护,对于栽植的树木随手破坏,垃圾依旧按习惯扔在老地方。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部分镇、村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增收渠道不多,镇、村财力薄弱,环境整治所需资金缺口大;个别镇(街道)和帮扶部门只做?表面文章?,有想法无行动,有形式无内容,有动作无效果,主观上看还是存在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大局意识、执行能力薄弱等问题;资金保障机制不健全,有的镇办过分或单纯依赖上级投入和支持,在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方面缺思路、少办法,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好。

三是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差距较大,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小、配臵不均、经济性差,各镇(街道)的垃圾中转站建设尚未到位,缺少大型的垃圾清运车辆,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各镇(街道)虽然设立了垃圾暂存点,有的村庄也配臵了垃圾桶、修建了垃圾池,但是缺少保洁员,且运转和维护不到位,导致垃圾清运不及时,离?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网络相距甚远。

四是执法巡查力度不足。近年来,各镇(街道)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发展了一大批企业。虽然大部分企业能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但仍有个别企业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

五是长效机制不健全。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大部分镇、村重视集中整治,却轻视长效机制的建立,往往导致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反弹严重。再就是个别镇、村整治力度不大,流于做表面文章,对乱搭乱建、店外经营、广告牌匾不统一和广告牌匾破旧等问题整治不到位,卫生死角清理不彻底。国省道两侧拆迁力度不大,甚至有的镇存在边拆旧边建新现象,且绿化带内积存垃圾杂物,虽然各镇、村成立了专业巡查队伍和巾帼环卫队、保洁队,但是没能做到定期巡查和清扫,导致整治好的环境无法得以保持。

三、我县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采取的措施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过成立领导机构、召开动员会议、现场观摩督导、年终考核评比等多种措施,扎实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农村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一是整合资源,积极做好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自2008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按照?突出‘四动’, 围绕‘十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重点抓好120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并实现了全面达标,涌现出寨郝、耿郭、阎陈、伏田、安家、东河东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典型。

二是治管并重,扎实开展村庄绿化及环境整治工作。自2010年起,我县以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及其它主干线公路两侧1公里范围内的村庄为重点,以打造“粮丰林茂、北国江南、生态优美、和谐文明新博兴”为目标,以绿化、亮化、净化、美

化、硬化?五大工程?为载体,广泛发动沿路村庄群众加大村庄绿化力度,清理柴草堆、粪堆、垃圾堆,力争做到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溢流、无卫生死角,积极创建?绿化文明示范村?,村庄面貌得到较大改善。

三是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自2011年起,我县以国省道、铁路等主干道两侧500米范围内的村庄,镇(街道)驻地,旅游景区周边村及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中心社区为重点区域,并辐射延伸全县范围内的所有村庄,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暨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2011年共完成创建市级生态文明村14个、县级生态文明村125个,2012年计划拟创建市级村45个,已完成总任务的91%;拟创建县级村160个,已完成总任务的81%,村村制定了?五化?创建方案,组建了保洁队伍。

四是突出重点,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2011年8月份,我县以建设?粮丰林茂、北国江南、生态优美、文明和谐新博兴?为目标定位,在全县集中开展了以生态文明村创建、旧城改造合村并居、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突破乔庄吕艺村庄道路硬化、城镇驻地环境综合整治、环保整治及违法占地清理等六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城乡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五是广泛参与,全力开展“环境卫生突击月”活动。2012年3月至4月底,我县以国省道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城镇驻地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整治三大工程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环境卫生突击月?活动。进一步加大对全县城乡环

《某某区某某街道某某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报告》
村庄街道环境调查报告 第三篇

***街道**村农村环境 综合整治项目

【村庄街道环境调查报告】

项目名称:***街道**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项目主管单位:**区***街道办事处

项目实施单位:***街道**村

项目建设性质:改、扩建

项目建设地点:**区***乡**村

目 录

【村庄街道环境调查报告】

一、 总论

二、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三、 项目的实施原则及内容

四、 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村庄街道环境调查报告】

五、 项目的实施进度安排

六、 项目的效益分析

七、 结论

***街道**村农村环境

综合整治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第一章 总 论

一、 建设项目名称

***街道**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二、 项目建设地址

**区***街道**村新开塘、石里、上里珠、下里珠等15个自然村。

三、 项目建设单位【村庄街道环境调查报告】

**区***街道

四、 建设单位及项目实施地基本情况【村庄街道环境调查报告】

***街道位于信江河以南,与**市区隔河相望,总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下辖8个行政村,闻名遐迩的****旧址(***烈士陵园)坐落于此。街道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达到37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

**村位于**区三江南部边缘,为****景区所在地。全村总人口2560人,总户数570户,耕地面积1280亩,林地面

积9700亩,自2008年以来村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新农村建设颇有成效。另外,**水库(小一型水库)位于村内,水质优良,饮用及灌溉人群达6万。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资源、环境、体制机制矛盾凸显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要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统领农业、农村的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村可持续、和谐发展。

2、环境保护的需要

由于**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人口的日益增多等因

素,**的生活污染正在逐渐加大。**村还有一个6万人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库,作为水源地的所在村,**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3、人民群众的呼声

随着****游客增多,城郊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垃圾的乱堆、乱放,已逐步成为导致我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以**村为主体,辐射周围3个村庄,共有人口8060人,日均垃圾积蓄量已达8立方米,生活垃圾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严重影响了**

村的整体形象。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提升**旅游品味,构建生态和谐**,我街道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而且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实行小康村的要求相去甚远,通过实施**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可以逐步实现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村生产清洁化、村庄发展生态化,真正让群众生活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良好环境中。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健康的战略举措。

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本建设项目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方针。

(1)国家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并将其作为农村小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改善农村面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防治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

(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给农村环境保护创造了条件;

(3)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农村环保工作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

(4)农村环境保护在流域水污染防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环境调查报告》
村庄街道环境调查报告 第四篇

[篇一:环境调查报告]

这是一张人们破坏环境的照片。照片里是一堵被画花的墙壁,照片旁边还写着一句话:“还墙壁一张的脸。”它提醒我们无时无刻都要爱护环境。

我在活动中,尝到了现代科技的甜头,用数码相机更加清晰;电邮让沟通更加舒畅。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你我他,环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爱环保,我们的周围环境就更美好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这种现状。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家乡环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

1、森林面积减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认为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开发森林资源,然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补进;

2、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土壤变得松散,雨水下来,泥土冲进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换新,形成污染;

3、森林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

(四)整治仍不彻底。在城区,鸡鸭屠宰点和烧肉摊点污染严重;花盆和盆景中烟头、纸屑较多;摊点商户占道经营较多;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牛皮癣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倾倒垃圾依然严重,河水污浊。在乡镇街道,乱丢乱吐乱倒现象严重;农贸市场垃圾较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小食店清洁卫生问题突出;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干道公路沿线轻边远村社的现象;部分乡镇对场镇和主要公路沿线外的村社还未开始环境整治。在农村,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较为普遍。

(五)设施不够完善。一是环卫设施数量不够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路灯、人行道板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破损严重;二是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车场、水果市场、畜禽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六)、交通工具(车辆、轮船、飞机等)废气和噪音;

(七)、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八)、废水、废渣

[境污染的危害]

人类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环境污染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气体,影响呼吸,影响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1、视觉危害,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2、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保护环境的措施]

通过调查的我得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虽然家乡现在在的环境状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据调查,我们的政府正在努力进行环境保护的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向老百姓宣传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的环境白虎意识等;在政府的努力下,作为这片土地主任的人们,外面更应该努力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爱护它,保护它,从手上的事做起,不乱扔、乱折、乱吐;从身边的是做起,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成美好的家园。

[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牢记心中!

[篇四:关于环境的调查报告]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篇五:环境调查报告]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了很多问题,公共场合,只有57%的人垃圾进桶,说明半数多一点的人注重公共环境卫生,其余43%的人这种观念不强,说明大家卫生习惯很不好,我建议大家都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不要乱丢垃圾。

在少用塑袋的调查中,64%的人认识到这一点,53%的人没注意到,说明人们的头脑中环保概念不足,我建议政府何环保组织应该加强倡导的力度,并且政府应该加大经费投入。

在家庭生活中,废袋妥善处理的占到43%,随意的占到57%,问题很严重,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吧废袋处理好。

对满地废袋的感受习惯的占6%,说明很多人好没有意识到废袋的危害性。讨厌的占22%,说明大家对环境的审美意识还是有的。无奈的占到50%,说明多数人对废袋很讨厌,但囿于人们的自私和丑陋的习惯,无法纠正这一恶习,或者说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单靠一两个人无力解决。担忧的人占到22%,说明很多人担心环境的污染。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主力号废袋。

支持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人占到93%,说明大家认识到尾气排放的危害性。不了解的人6%,说明这些人还缺乏认识。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控制尾气排放,大家一起来努力,环境一定会好转的。

对包装袋太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有71%的人认识到了,这很好。对于食品分装太小,用袋太多以至于严重污染环境,有32%的人认识到。

其实最后两个问题是很严重的,而政府又是最没有注意的,我建议政府应该规定包装的规格,避免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

[篇六: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报告]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新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安全、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在适用地区都没有达到普遍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全市沼气开发利用在各地区发展也不均衡。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沼气入户率较高,而经济状况一般的地区,沼气入户率偏低,沼气池的利用情况也不均衡。在规模化畜禽养殖较高的地区,沼气池利用情况较好。沼气原料较少的农户,沼气池利用率偏低。

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参与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的自觉性。各级政府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科普讲座、举办培训班、农广校、农民夜校等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责任意识,增强参与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已建成的为数众多的文明生态村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象爱护自己的小家庭一样来爱护、建设“大家庭”环境。摒弃陋习,倡导新风,自觉投资投劳。引导他们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饮水问题是关系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大问题。政府应在原有饮水解困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饮水解困进度,使困难地区农民从根本上改变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三)普及与提高并重,加快沼气池健康发展。沼气池建设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也被广大农民认可。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这项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一是在普及率上有一个较快的提高。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本地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上下结合、促进发展。二是在普及同时,把管理与利用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方面,沼气日常安全管理要上位,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引导沼气向生产领域延伸,如搞沼气发电、生产有机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等。使沼气发展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四)增强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治污稳定达标。对于不符合环境评估条件的新上企业,一律不予批准。同时提倡农村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统一进行污染治理。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力量,不断提高对整个农村的环境保护覆盖面。

(五)深入开展农村水土保持工作。一是严格控制新的水土流失。对于无证开采、滥采乱挖、污染环境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要给予严厉查处。同时,要贯彻“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督导矿山企业通过封矿回填、恢复植被等方式做好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二是对原有水土流失区域的治理,要严格按规划,保质保量、达标治理,治理一片、巩固一片,使生态环境在十几年后有一个大的改善。

总之,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建设的力量源泉从来就植根于广大社会公众之中。在依靠政府加大环境治理保护力度的同时,必须动员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这既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更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43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