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工作总结】
建安全高效茶园 做大做强茶产业 ——XX县茶叶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XX县位于XXXXXX,生态环境优越,产茶历史悠久,享有“XX之乡”的美誉。全县幅员面积16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5万亩。地形由丘陵、低山、平坝及沟谷组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多介于350-450米之间。最低海拔288米,最高901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全县辖27个乡镇,人口70万。
近年来,我县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不断创新机制,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努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现代茶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使我县茶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XXX万亩,其中,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32500亩,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整体推进,并获得认证,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绿色食品茶叶基地的申报和认证工作。建立重点茶叶基地乡镇10个,2010年,全县茶叶产量6500吨,产值12000万元,茶叶均价18.5元/公斤;其中名优茶产量1100吨,占总产量的16.9%,产值6400万元,占总产值的53.3%。为强力推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规划,优化基地布局
按照我省优势茶叶产业发展总体要求,结合我县生产实际,
科学规划,把茶叶基地布局到生态良好,基础较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最适区域,大力推广优质良种,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转变管理粗放,零星分散生产方式,改变品种老化现象,着力引导生产要素向基地集中,把具规模的优势区域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乡等乡镇,作为我县茶叶重点生产基地来扶持、培育,集中力量,精心打造。同时发展一批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较高的茶叶专业村,力争到2015年将茶园面积发展到10万亩,产量达到12500吨,产值达到1.7亿元。2010年新发展5700亩良种茶园,目前已全面完成栽植工作。
二、科技支撑,提升产业水平
1、大力推进以良种化为核心的茶叶科技进步。
我县从98年开始推广茶树良种,XX县XXXX站以XX镇、XX镇、XX镇、XX镇为中心,辐射XX、XX、XX、XX等乡镇的茶叶茶业带来发展规划。98年茶叶站引进“福选9号”和“名山131”,在XX乡XX茶场试验示范,通过观察比较确定了初期以发芽特早的“福选9号”为推广品种。后来,各乡镇紧紧抓住国家“退耕还林”项目实施的机遇,不断引进高产、优质的茶树新品种,并带动了一大批农户自主发展,确保我县茶树良种的茶园覆盖率。到目前为止我县引进推广的品种有福鼎大白、福选9号、名山131、名山311、福云4号、名山213、平阳特早、安吉白茶、清心乌龙等十余个品种,2010年茶树良种化率达52%。
2、积极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示范基地建设。
以茶叶优质高效生产为重点,全面推进生产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一是全力做好宣传动员和技术培训工作,XX茶叶生产技术推广站先后在XXXXXX等乡镇进行茶叶生产发展的宣传动员,共印发《推广茶树良种,提高种茶效益》的宣传资料2000余份,召开宣传动员会20余场(次);先后在XXX等乡镇召开各种技术培训会80场(次),培训人员5000余人(次)、印发《茶叶优质丰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手册》5000余份,印发各种单页技术资料3000余份。二是全面推进基地建设的无公害化,组织无公害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培训20余期1000余人次,整体认证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6万亩,建成标准化示范乡镇4个;推行绿色防控技术,采取统防统治措施,指导业主、农户科学防治病虫害。三是开展茶园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推广茶园机械150台,作业面积达到3000亩,提高经济效益150万元。四是组织加工企业学习名优茶生产技术,使区域内名优茶产值逐年提高,平均亩产值达到了1022元。五是大力推行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目前,我县XX局XX站和XX站的技术人员正对XX镇XX村、XX村、XX村的3个试验点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技术推广工作,拟通过土样的测定结果进行配方施肥,指导茶农改变传统习惯,实行科学施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三、培育龙头,提高经营水平【产业基地建设】
为提高茶叶市场占有率和资源利用率,近年来我县积极培育市场营销龙头企业发展,大力推行“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搭建产业链,不断增强了产业化经营水平。我县有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茶叶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家,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3家,通过QS质量安全认证的企业4家,已申报有机茶认证的企业有2家,建有初精加工厂40余个,名优茶机械加工设备200余台(套)。并于2008年成立了XX县茶叶协会,目前全县共有乡镇茶叶专业合作社10个,促进了企业和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核心生产基地,大力开拓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创新机制,增强产业活力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原则,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管、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各行业有志之士参与茶叶产业的发展,为产业发展搭建平台。二是构建政府引导、业主投入、银企合作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发展机制。鼓励种植大户通过转包、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政府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同时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现有的退耕还林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来发展茶业产业;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产业专项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鼓励企业和茶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银企合作,加大信
贷支农力度;大力招商引资,争取省内外茶业龙头企业和其他有志之士在我县发展。三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茶叶商品博览会、交流会,开拓市场,提高品牌影响力。2010年10月22日-26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我县就有XXXXX等企业参加,以此次西博会为契机,发挥经贸、合作和开放的作用,推动我县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目录
一、总论 ........................................................................................ 4
(一)项目概况 .....................................................................................................4
(二)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5
(三)可研报告编制主要内容 .............................................................................6
(四)可研报告结论意见 .....................................................................................7
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 9
(一)项目建设背景 .............................................................................................9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1
(三)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5
三、市场需求分析 ....................................................................... 18
(一)宏观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8
(二)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21
(三)本地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趋势 ...............................................................22
四、项目总体规划 ....................................................................... 26
(一)规划原则和依据 .......................................................................................26
(二)规划指导思想 ...........................................................................................26
(三)总体规划内容 ...........................................................................................26
五、项目选址方案 ....................................................................... 30
(一)项目位置 ...................................................................................................30
(二)地理位置优势介绍 ...................................................................................30
(三)****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蓝图 ...........................................................31
六、项目建设方案 ....................................................................... 32
(一)项目建设的初步方案 ...............................................................................32
(二)项目建设的用地分析 ...............................................................................33
(三)项目建设招标方案 ...................................................................................33
七、工程建设方案 ....................................................................... 34
(一)项目编制依据 ...........................................................................................34
(二)规划建设原则 ...........................................................................................34
(三)工程建设方案 ...........................................................................................35
八、配套工程............................................................................... 39
(一)给排水工程 ...............................................................................................39
(二)采暖通风、空气调节 ...............................................................................40
(三)电气系统 ...................................................................................................42
九、环境保护、节能 ................................................................... 47
(一) 环境保护 .................................................................................................47
(二)节能措施 ...................................................................................................49
十、劳动安全卫生 ....................................................................... 51
(一)编制依据 ...................................................................................................51
(二)劳动保护和安全措施 ...............................................................................51
十一、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 54
(一)组织机构及配置 .......................................................................................54
(二)运营管理保障制度 ...................................................................................55
十二、项目实施进度 ................................................................... 57
十三、项目招投标方案................................................................ 58
(一)编制依据 ...................................................................................................58
(二)招标组织形式及方式 ...............................................................................59
(三)招标投标工作的安排 ...............................................................................59
(四)招标方案 ...................................................................................................60
十四、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 63
(一)投资估算 ...................................................................................................63
(二)资金筹措方案 ...........................................................................................64
十五、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 65
(一)经济效益分析 ...........................................................................................65
(二)社会效益分析 ...........................................................................................65【产业基地建设】
十六、结论 .................................................................................. 67
一、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服务平台
2.项目建设单位
*****科技园有限公司
3.项目地址
***市***区***块块
4.项目建设性质
改建
5.项目建设内容
**年**月-**年**月,项目建设单位投资***万元在***市***区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其中,投资3550万元建设该基地的业务支撑和对外服务平台,即本项目。
本项目占地面积***平米,建筑面积***平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依托并服务于*******业务,链接全球***产品制造商等上游供应商和下游产业链,提供网上交易、电
子配送、仓储、运输、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功能,降低企业自身和合作伙伴的供应链成本,提升企业自身和合作伙伴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将开拓***行业以外的业务。从而实现该基地的对外服务功能,并对本地区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起到完善产业链和提供增值服务的作用。
6.法定代表人
*****
7.注册资本
******
8.项目负责人
******
9.联系人
*******
(二)可研报告编制依据【产业基地建设】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第十七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在我区城郊地带布局六大产业基地,为扎实工作、深入推进六大产业基地规划策划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六大产业基地规划策划工作必要性
未来五年我区将通过在城郊西部、西南部区域布局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产业基地、总部基地、文化创意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布局合理、配套齐全、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形成全区发展新空间、产业聚集新格局和经济增长新引擎。加强六大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策划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规划是产业基地建设的龙头,决定了基地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品质,是指导整个区域产业发展的“路线图”;策划工作,特别是招商策划是落实产业规划的重要抓手,是产业基地产业项目的准入标准,是下一步招商选资工作的依据和准绳。因此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产业规划和招商策划方案,为领导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才能促使六大产业基地建设走上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主要工作要求和责任分工
(一)认真研究发展思路,努力推动规划策划顺利进行。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正确理解区委、区政府的总体思路,明确六大产业基地规划策划内容要求,研读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各类产业基地建设标准,同时对基地内现有企业情况、土地存量、基地运作模式、周边环境、招商方向、政务服务、税费土地优惠政策等情况认真调查分析研究,尽快形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我区产业和空间布局要求的六大基地产业规划和招商策划方案,并就其可行性进行专家论证,与上级部门加强沟通联系,积极争取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六大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
(二)统一规划布局,分步建设实施。在我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基地由牵头单位负责,根据各自功能定位、产业定位、运作模式和国家产业政策等要求,重点进行详细规划,完善重大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根据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做到基础设施优先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优先发展、生态环境优先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产业基地在资源配置、服务平台、市场网络、产业链条、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协同发展,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生产成本,确保各基地功能完善、建设到位,促进六大产业基地健康持续发展。
(三)创新招商选资,强化招大引强。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深入研究各产业发展动态,及时捕捉专业产业基地扩展动向,明确六大产业基地招商方向,确定招商引资有效的方式,严格准入标准,提升产业空间的地产强度和空间价值,主动加强沟通联系和服务对接,打造区六大产业基地品牌形象,以品牌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通过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各大产业基地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提升环境招商能力,在做好软、硬环境的基础上,各相关单位要明确招商重点,大力推进主题概念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规模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财政贡献突出的优质龙头带动项目,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明确分工责任,同步推进六大基地产业规划和招商策划工作。六大产业基地规划策划工作由区发改委负责统筹协调,对内制定工作方案,搭建好协调配合、信息传递平台,做好衔接协调与督促落实工作,对外做好业务沟通,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及联络专家学者等工作。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方案时间要求及责任分工做出六大产业基地产业规划和招商策划方案;方案初步完成后,组织专家论证会,多方借智,以加强规划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区政府督查室负责工作督导。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共同深入扎实的推进六大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工作。
1、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重汽集团为龙头,整合周边资源,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的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牵头单位:区经信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党家街道办事处。
2、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西客站片区智能经济区(腊山)为核心,依托西门子等高科技企业,打造人力资源丰富、科技成果显著、发展潜力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牵头单位:区科技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经信局、区商务局、腊山工业基地管委会、腊山创业服务中心、白马山街道办事处。
3、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以新城工业基地为起步区,积极引进大型现代物流项目,在党家和陡沟区域打造组织化程度高、集散能力强、带动作用突出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区商务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新城工业基地管委会、七贤街道办事处、白马山街道办事处、党家街道办事处、陡沟街道办事处。
4、岳而总部基地:结合城中村改造开发,在岳而片区加快引进聚合总部办公室、研发设计、中试成果转化等高端业态,打造制度环境良好、服务体系完善的总部基地。牵头单位:区投资服务中心,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经信局、陡沟街道办事处。
5、文化创意基地:着力打造高知识性,强融合性的文化创意基地,加快郑庄产业园的规划建设。牵头单位:区文化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陡沟街道办事处。
6、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以郑庄产业园为平台,加强与专业化园区运营机构合作,搞好郑庄外包产业园基地的规划策划。牵头单位:区商务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陡沟街道办事处。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开展调研,掌握情况(2016年2月16日-3月4日)
牵头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对产业基地进行全面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附调查表格,表样不做统一,根据各自产业特点自行编制。
(二)对照标准,形成框架意见(2016年2月27日-3月11日)
牵头部门在已形成的调研报告基础上,对照国家、省、市对产业基地的建设标准、招商条件及优惠政策,初步形成规划策划方案框架意见。
(三)集思广益,完成详规(2016年3月12日-4月1日)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发展思路及规划策划初步方案,各牵头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召开论证会,积极听取各方面建议和意见,集思广益,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拿出园区详细的规划策划方案。
(四)明确扶持政策,完善招商策划方案(2016年3月26日-4月15日)
在落实国家、省、市已有产业基地招商政策的基础上,明确招商方向,制定准入标准,同时努力探索有利于产业基地内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省市相关政策支持。
(五)论证审议,形成正式规划策划文件(2016年4月16日-4月30日)
将已经过专家论证的六大产业基地产业规划和招商策划方案提交区委区政府审议,方案通过后,报请区政府出台正式文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牵头部门要高度重视,把该项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抽调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具体工作,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财力保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部门要积极发挥各自优势,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做好经费保障和资金调度工作,保证各项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确保产业规划和招商策划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监督检查,实施分类指导。加强对各个产业基地的检查指导,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行,并结合工作实施进度和遇到的实际困难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各产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搞好基地形象策划、项目推介和信息发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六大产业基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断提升我区六大产业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增强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资源环境的条件约束、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各国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推动我国经济依靠技术进步驱动实现“内涵性增长”,近几年,胡锦涛同志在多个场合就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刻论述。2016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基地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特色是产业繁荣的灵魂所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以特色基地建设为依托,走集约集聚之路,推动技术突破向产业化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水平,强化要素集聚和技术集成,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新兴产业特色基地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孵化场所,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科技与经济联姻的重要孕育区。日前,由市社科联的牵头,市委党校、市发改委和市科技局组成联合课题组,对的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建设发展状况开展了调研,并就此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一、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发展现状
调研表明,近年来,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大气候,依靠长三角乃至我国经济转型的小环境,将大气候的必然性要求与小环境的应然性需求紧密结合,把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致力走具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贴近实际谋划,推动了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的发展。
(一)政府高度重视,推动基地快速发展。调研发现,目前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新兴产业放到优先位置,坚持优先把政策的“先行先试”任务交给基地,着力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近两年来,围绕市《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瞄准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计划目标,把重点培育和发展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等七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产业加速升级的重要抓手,立足自身优势和现实基础,以加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培育为主要抓手,以加快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为主要突破口,加快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学研合作力度,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已建成三个新兴产业特色基地: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基地、港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如城镇新型电力装备特色产业园。在建的还有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特色产业园、特色创意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园。政府的高度重视加速了新兴产业特色基地的建设发展,显然,这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政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还出台了《市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鼓励加快软件园发展的意见》,完善了科技创新政策,对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了新兴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点燃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引擎。
(二)“点、线、片、链”,基地发展状况良好。围绕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着手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点”,支持集成总装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长性好的优势企业,支持综合实力强、在六大新兴产业若干重要环节上能起支撑作用的骨干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二是抓“线”,呼应沿海开发战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特点,形成错位发展;三是抓“片”,重点打造六大新兴产业特色园区;四是抓“链”,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强化基地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截至2016年11月,共有新兴产业146家,实现产值259.82亿元,同比增长21.6%,占规模工业比重28.2%。其中,新能源完成销售33.19亿元,同比增长21.4%,占新兴产业总产值比重为12.8%;新材料完成销售119.24亿元,同比增长38.6%,占比45.9%;智能设备完成销售15.99亿元,同比增长22.6%,占比6.2%;智能传感完成销售19.69亿元,同比负增长14.2%,占比7.6%;新医药完成销售30.79亿元,同比增长7.5%,占比11.9%;节能环保完成销售35.18亿元,同比增长26.7%,占比13.5%;海洋工程完成销售5.74亿元,同比负增长26.3%,占比2.2%。
三个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发展状况良好。港船舶海工及配套产业基地目前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1家,1-6月份累计实现应税销售50.68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应税销售的19.9%。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有规模以上企业51家,1-6月份累计实现应税销售44.38亿元,同比增长25.91%,占全部规模工业应税销售的17.43%。如城镇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3家,其中新兴产业规模企业4家,2016年实现应税销售21.26亿元,新型电力装备实现应税销售2.79亿元。其他产业基地也在快速发展,如城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目前已有规模以上企业26家,1-6月份累计实现应税销售18.7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应税销售的7.37%。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已有规模以上企业13家,1-6月份累计实现应税销售25.17亿元,同比增长7.43,占全部规模工业应税销售的9.89%。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特色产业园3年来累计引进软件企业176家,2016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18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7.3%;建成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中国呼叫中心产业标准化建设基地”。
(三)基地中重大企业培育成效显著,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迅速。的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基地中重大企业培育成效显著。2016年1-10月份,新兴产业企业中共有亿元以上企业59家,实现销售收入196.88亿元,占新兴产业总产值的86.4%。其中1-2亿元企业30家,2-5亿元企业18家,5-10亿元企业8家,10亿元以上企业3家(双马化工32.69亿元,九鼎集团12.43亿元,天泽化工10.23亿元)。去年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6.27亿元,德源高科实现工业总产值14.8亿元,华灿电讯实现产值13.57亿元,如高高压实现总产值10.24亿元。其中九鼎新材、德源高科、如高高压成为我市新兴产业领域首超10亿的企业。基地中目前已建成省输变电设备复合外绝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内的省级工程技术创新平台3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孵化器2个(科技创业园和软件园)。今年上半年共新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省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德峰药业,已批复),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熔盛重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双钱轮胎、锻压),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隆昌化工、电站阀门、泰慕士服饰)。
二、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尽管在建设新兴产业特色基地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政府重视,明确了发展思路和保障措施,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地产业分散,集聚程度不高,基地规划编制不高。新兴产业特色基地集聚程度不高,基地内产业分散,同行业企业分布混乱,大都分布在不同乡镇、园区,难于统一管理和整体规划。如如城镇重点打造了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园、光热产业园、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以及装备制造(风电)、新材料产业园等四大专业园区,而汽车零部件产业在经济开发区规划中也有,而且有规模较大的双钱轮胎制造企业,新材料产业园在港规划中也有,并已建成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属于新能源范畴的如城镇的光热产业,产业链条完整,大大小小企业200家左右,而经济开发区的光伏产业园区中也有几家企业,同属新能源范畴,光热光伏分散在不同的规划领域。镇、区、园的产业规划没有一个市级层面的规划引领分布,这样集聚程度既不高,不利于基地建设,又难于统一管理,内部容易形成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新兴产业园区及特色基地的规划和编制缺乏高起点和高定位。在以往的产业招商与项目服务中,往往重项目招引轻园区规划,导致园区基础建设与整体规划跟不上产业发展要求,招引的项目产业配套能力较低,产业不聚集较分散,产业发展的集中度和集聚度较低,严重影响新兴产业企业的规模化和抱团发展,影响特色基地的发展建设。
二是基地产业定位同质化现象严重。新兴产业整体发展缺乏全局性和长远性规划,与周边县市同质性很高,对传统产业企业与新兴产业企业划分不清楚,对前瞻性和长远性的产业定位不准,不利于新兴产业的整体提升和培育。从已有的统计资料分析,海安重点打造以太阳能、风能为方向的新能源产业,以节能照明光源为方向的新光源产业,以高分子合成材料、特种材料为方向的新材料产业,以天楹环保为代表的环保产业,以清华启迪(海安)软件园为代表的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以亚太轻合金、通润汽车配件等项目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523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海门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现代物流及服务外包等五大新兴产业;启东提出壮大海工装备、新能源及光电、电动工具、新医药和节能环保五大产业集群,已建立启东电动工具特色产业基地和启东滨江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不难发现,重点打造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中的海洋工程和软件服务外包与周边县市同质化。
三是基地产业总体规模偏小,配套关联度不高。新兴产业链条不完善,缺乏前延后伸,重点规模型龙头企业引领力不够,配套型产业链没有形成,如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陆地方舟独领风骚,周边相关配套的企业屈指可数,没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这样又何谈发展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特色产业基地虽然3年来发展迅速,但软硬两张皮,软件产业的发展没有的制造业有力支撑,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难以实现。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像输变电特高压电力设备及配件产业基地,主要以研制、开发服务于输变电产业的各种复合绝缘子、电力金具、互感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风电机组及叶片、风电钢球、远程抄表及控制系统等电力设备及配件的企业为主。截至2016年底,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已汇聚了74家输变电特高压电力设备及配件企业,以及其他一些关联企业和专业化科技服务载体等,形成了以神马电力、如高高压、思源赫兹、祥源电气等骨干企业和大批中小型科技企业集聚发展的态势。但其中新兴产业项目单体规模大多仍在2亿元以下,5亿元、10亿元以上的中大型新兴产业项目较少,后发力量不足(见下表)。
四是基地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人才、技术、融资等瓶颈制约发展。调研发现,新兴产业企业科技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工作相对比较落后,新兴产业科技研发力度亟待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双自”企业数量偏少,产品科技含量亟需提高;领军型科技人才相对匮乏,研发队伍组建滞后;投融资渠道不畅。再加上特色产业基地大部分处于建设初期,在土地、税收、贷款等方面实行过度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以此推动基地的迅速成长。这种“倾销式”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些利用当期效应而非远期效应的企业加入基地,一旦这种突出的成本优势不再明显,而且基地内创新创业软环境表现出不可持续性时,这些企业就可能会追逐其他地区的优惠政策而“流动”,因此如何使特色产业基地健康、成熟发展是眼下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三、推动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快速发展的建议
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通过加快整合产业链,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建立与周边县市乃至个广大区域错位发展的新兴产业增长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其中,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突破口和主抓手。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既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成长的特殊要求,因此新兴产业特色基地要坚持高端化、特色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基本方向。高端化是核心驱动,特色化是竞争优势,集聚化是重要依托,国际化是必要条件。
(一)加强规划引导,提高编制起点,促进产业集聚化发展
政府是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组织者,也是加快区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引导,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形成高效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和协调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精心加以规划、引导和培育。
一是加强对特色基地产业集聚发展的规划引导。这是目前建设特色基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统一的市级层面的规划引领,谈不上集聚发展,更谈不上基地建设。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打破城乡和行政区域界限,统筹规划产业集群布局,科学定位现有产业集聚区功能,实行相对集中的开发建设,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围绕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发展基础,认真规划引导并大力培育具有特色的“板块经济”。
二是采取集群招商方式,招大引强与产业配套结合。招商引资是政府参与市场竞争、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现实途径。招引一个大项目的同时,还能带来一大串配套企业,有利于发展壮大现有产业,还可以催生一个新产业。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以集聚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培育优势支柱产业为主要内容的集群招商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也应作为今后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式。一方面,集群招商要着力招大引强。要紧紧抓住上海等国内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移、资本转移的机遇,深入研究新兴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配套+产业基地”、支柱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等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模式,以浙江、上海、苏南等地为重点区域,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企业,集中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友好型的大项目,经济贡献大、群众受惠多、运营成本低的大项目。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重大项目布点,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重视集群招商的产业配套。注重在做强链扣、补完链条上下功夫。认真研究和掌握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根据现有产业门类、产业基础,立足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明确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产业集聚、集群规划,明确产业集群招商重点和项目类型,有选择地引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配套项目、提升本地资源附加值的资源加工型项目、以存量项目吸引外商的增资扩股合作项目,促进和加强与外地企业的联系协作,招引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与产业配套的小项目有机结合,不断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升级进程。
三是对我市现有产业进行进一步优化整合。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对现有企业按产业、产业链进行专业化整合,推动集群发展。市级层面出台政策,将镇区发展功能进行统一规划,以现有龙头企业为基础,打破同一产业镇区散乱分布的格局,对各镇区园现有企业和新招引企业实行产值和利润置换,引导同类生产要素相对集聚,推动同类产业内部企业的有序分工和协作生产,最大限度推动产品、企业和行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基地型特色产业发展模块。如经济开发区的光伏产业与如城镇的光热产业,区位接近,合并管理。
(二)打造产业载体,突出地方优势,彰显基地特色化发展。
特色基地的载体主要是各类工业园区。目前,我市拥有一家省级开发区,一个省级软件园和一个一类开放口岸,还缺乏专门承载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专业园区,在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软件园、综合保税园等创建上基本处于空白。苏南各市和苏中泰州市都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苏锡常宁均拥有国家级软件园。如何补上这个方面的短板,目前除了积极创建各类政策性园区之外,必须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园区,努力开发园区功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开发区要突出做“强”,大力增强产业集聚功能、配套功能,发挥人才多的优势;乡镇工业园区要突出做“特”,形成更多的特色园区;港区突出做“优”,提升承载大产业及其大项目,努力成为新兴产业的崭新载体。此外,要以开发区、软件园等已有创新园区为基础,努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园区。要学习天津市的经验,探索创建自由贸易园。
发展特色产业基地,要突出地方优势,差别竞争,错位发展。要根据的产业发展布局,的产业基础,有重点地选取自己的特色,加快培育发展。根据的产业布局,海洋工程以启东、、通州等为重点,新能源以如东、启东为重点,新材料以、海门、海安为重点,生物和新医药以港闸、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启东为重点,智能装备以通州、如东、为重点,节能环保以崇川、海安、通州为重点,软件和服务外包以市区、海安、为重点。以为重点之一的主要是海洋工程、新材料、智能装备和软件服务外包四大领域。而目前规模工业占新兴产业总产值占比相对高的主要是新材料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的,在整个发展相对有优势的是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智能装备领域,以神马为代表,研发基础好,人才优势明显;船舶制造产业(海洋工程)在港区以熔盛重工为龙头,周围配套企业数多。船舶产业还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研发优势。我市船舶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熔盛重工等重点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领军人才提升研发能力。二是高技术优势。船舶企业生产的船型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或世界先进水平。三是转型升级快的优势。熔盛重工建造中海油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已在搭载阶段。而且滨江,环境容纳量大,淡水资源也充沛,港口潜力巨大。这样的优势,对于新兴产业来讲,发展海工船舶、新材料和电力装备产业都是适宜的,钢铁冶金和石化产业迟早也会向沿海集聚。因此,发展新兴产业的方向应该是海工船舶、化工新材料和电力装备产业,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因此要充分认清自己的竞争优势,突出地方特色,错位发展。
(三)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要着力开发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掌握主导产品核心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围绕产业持续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基地高水平发展和高质量建设。
一是引进、开发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常常呈现出低端技术市场化与高端技术政治化并存的现象。关键核心技术引不来、买不到,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就现实而言,各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热情高、规模冲动强,但多处于高端制造的低端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空心化”是致命弱点。没有关键核心技术作支撑的产业扩张,可能造成新一轮的技术重复引进、雷同式布局和低层次恶性竞争;在微观层面,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规模越大风险越大,巨量投资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变为不良资产。“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就不能总是跟踪模仿别人,也不能坐等技术转移”,必须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下功夫。注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技术改造相结合,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强化技术创新,进而实现创新——技改——创新的良性循环,这样才有利于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积蓄基地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后劲。要积极引进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和研发机构,推动外资生产环节升级,竭力避免全球生产网络对的低端锁定。只有更多地将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环节配置在,外资企业才更趋向于在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产业特色基地才能呈现出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研发向本土化发展、技术向核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要以现有产业基地为基础,依据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基地龙头企业,在确定重点发展的领域,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影响和广泛市场需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提升特色产业基地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县域的永续发展力。基地要定期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进行调研评估,建立项目开发库,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突出重点,集成资源,分阶段组织实施;要以企业尤其是骨干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为主渠道,整合各方面科研力量,开放性配置各类资源,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努力在产业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开发中寻求突破;要关注对特色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前瞻性技术攻关,创办形式多样、环境优越、服务配套的科技创业服务设施,孵化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储备性技术。
二是培育掌握主导产品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构建以龙头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整合机制是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发展的突破口。龙头企业是整个产业技术创新链的组织者和整合者。针对新兴产业发展中上下游脱节、自主创新资源分散、整合能力不强,远未形成整体合力的现状,龙头企业必须尽快通过产业链整合战略,提高大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建立完善的创新资源整合机制,最大程度地集聚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创新资源的作用,推动产业链不同环节间的交互式学习和互动,加强基地内部和基地之间的合作,打通战略产业价值链,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龙头企业树立标准竞争的意识,在技术升级和技术断层中寻求机遇,实施恰当的标准竞争战略,通过与基地内外企业的战略合作,在技术研发阶段建立合作开发联盟,在技术扩散阶段建立技术转让联盟,并同上游和下游企业建立纵向联盟,形成核心层稳固的开放式战略联盟,在协调—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主的体系结构和产业标准。因此要重点支持基地内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技术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处于全国同行领先地位、对基地特色产业具有很强带动和辐射作用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普遍建立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特别是围绕特色产业共性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努力提高龙头企业在集聚创新要素和组织创新活动方面的能力和作用。围绕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招商,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中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国际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形成与产业链上下游高度相关、协作配套的生产和服务企业群体。重视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内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产品链上的节点性作用。要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通过技术改造、引进人才、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等方式,引导传统企业加速向科技型企业转变,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基地龙头企业队伍,做到“建设一个龙头,带动一条产业链,构建一支新的经济增长支柱,打造一个新兴产业特色基地”。重点服务与培育熔盛重工、华灿电讯、神马电力、如高高压、九鼎、思源电气等规模大、创新意识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龙头企业,积极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引导开发高新技术及产品,加速产业化,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挥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支持高科技企业参与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承担各类科技计划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是加强基地技术创新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根据全市特色产业基地集群发展的创新需求,结合县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布局,积极创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各种类型的创新载体。支持开发产业集群发展急需解决的重点共性技术,引进开发市场前景广、技术含量高、产品效益好的新技术,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立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教育院校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措并举不断加大自主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依托骨干企业,通过政府资助,以熔盛重工、神马电力、九鼎集团、华灿等工业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强化特色产业基地服务功能,建设一批直接为基地企业提供信息、测试、设计、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的整体需要,以基地已有的行业和企业资源为基础,加强特色产业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信息服务网络、专业性的数据库、专利检索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软件产品等特殊行业,优化合理布局,建设一批与其相配套的产品测试平台和国家权威部门认可或授权的产品测评中心;对新材料行业,建立新材料综合测试服务平台和专用材料测试分析中心。整合形成面向企业开放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企业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
特色基地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更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以融入“沿海科技创业走廊”为契机,加快做大、做强、做优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推进光华创业园、汇华创业园、下原创业园、开发区创业中心、港区创业中心建设,努力在孵化器建设面积、建设层次和孵化成效上有所突破。进一步完善企业入孵优惠政策,建立种子基金,引进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增强孵化功能,提升孵化承载率,使科技孵化器成为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科技型企业家的摇篮。强势推进科技引项引智,大力引进高质量的科技项目,努力将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成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四)构筑人才高地,积蓄发展后劲,加强产业国际化发展。
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集聚政府、社会、企业各方力量,构建人力资源开发新机制,放大人才强市新优势。以人为本,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人才开发和培养体系。紧紧围绕“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科技型企业家、工程技术研发人才、职工技能人才”等五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引进、培养,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促进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以深入实施“千百亿能级企业人才引领”计划为重要抓手,强势推进“人才引进111工程”和技术人才“青蓝工程”。创新人才引进方法,建立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推动全国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更好地为我市发展新兴产业服务。高度重视创新型企业家群体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大人才政策宣传推介力度,营造重视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持续创新。集聚企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大力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发明成果的拔尖人才,培育一批善于组织科技研发团队、统领科技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的领军人才,造就一批善经营、会管理、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科技型企业家。确保熔盛重工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神马建成省级博士后和院士工作站,华灿电讯建成省院士工作站。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熔盛重工职业技术学校、市职教中心、市第一职业高中等为载体,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的专业与实训基地,重点培植特色学校、特色基地、特色专业,推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实行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创设高位对口就业环境,打造优质技术人才摇篮。
贡井区地处近郊,是市级综合副食品基地,畜牧业在我区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区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畜牧业生产以80年代中期奶牛的迅速发展为转折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型(以养猪为主)、家庭型、副产物需求型的发展局面,面向多元化、规模化、效益型转变,我区奶牛存栏、牛奶产量自94年以来一直稳占全市总产量的50%左右,为丰富城市菜篮子,解决全市人民牛奶的供应,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奶业竞争日益激烈,我区奶业发展仍存在着分散饲养与环境污染、小生产与大市场、低素质与高层次竞争等诸多矛盾,这就为贡井奶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建设奶业产业化基地示范区,发展高标准、高质量、无公害的奶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和市场需求。(一)必要性1、建设奶牛产业化基地示范区是调整畜牧结构的需要我区地处近郊,人多地少,粮食产量有限,以生猪为主的耗粮型牲畜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我区畜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饲料价格较高,食粮畜禽生产成本高,生产者利润微薄,且市场风险大;另一方面草食牲畜价格一直坚挺,但生产潜力没有得到挖掘,农民的经济收入得不到更快提高。在畜牧业生产上,要求我们采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方针,努力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奶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投资见效快,养殖效益好,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径,有利于我区畜牧结构的调整。2、建设奶牛产业化基地示范区是助农增收的需要实施奶牛产业化基地示范区建设,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既有利于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又有利于增加奶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还有利于市乳业公司实行订单生产,从而促进广大养殖户增收。3、建设奶牛产业化基地示范区是推进奶牛产业化进程的[1][2][3][4][5][6][7][8][9][10] ... 下一页 >>
今年,我县农牧业工作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和“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科技服务,切实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抓好草、病、改、管、农技推广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常规基础项目建设。
一是加大中低产地改造力度,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7200亩,实施耕地地力整治1500亩,实施改土工程500亩;加大农机化推广面,农机总动力达到58000千瓦,农机化效率达到1000亩/日;
二是结合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建设,在香格里拉镇仁村、蒙自乡推广优质葡萄基地400亩;在东义片区三乡、蒙自乡推广甜樱桃基地1000亩,实施蔬菜基地建设2000亩;
三是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提高特色种、养殖业的效益。全县建优质青稞基地10000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同时,加快藏猪、藏鸡养殖基地建设,推进藏猪藏鸡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在木拉乡拉木村改扩建藏猪养殖基地1个;在吉呷乡改扩建藏鸡现代化养殖基地1个,通过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基本达到“以点带片、以片带面、榜样示范、辐射全县”的预期效果。
(二)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一是加快实施国家生态功能支撑体系建设项目,拟投入130万元在东义片区建农村沼气400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00台,生物节能灶500台;拟投入383万元,在桑堆镇至亚丁景区公路沿线乡镇实施退化草地治理项目,目前,项目实施方案、要件已上报州发改委,待批复实施。同时,加强傍河左岸生态植被恢复项目等续建项目的跟踪和督查,年内全面完成该项目建设任务,总投资1110万元。
二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完成草地禁牧补助84万亩、草畜平衡补助572万亩、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5338户。
三是深化推进天然退牧还草工程建设,投入1012.5万元,实施草场围栏建设26万亩;
四是进一步拓宽玛咖种植面,增加农牧民收入。拟在桑堆、色拉、傍河、金珠镇、木拉乡、省母乡实施玛咖基地建设10000亩。
上一篇: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