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图强第二小学数学教学用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里程表(一)教案
侯秀娟
教学内容: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 巩固三位数加减法以及连枷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认识里程表,掌握观察里程表的方法,学会从里程表里抽象出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从里程表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观察里程表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里程表,掌握观察里程表的方法,学会从里程表里抽象出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引导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
问题
1、看图(小黑板出示)学生找信息。指名回答
2、下面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北京到郑州有( )千米,北京到西安有( )千米。
2)保定到洛阳有多少千米?
3)保定到郑州与石家庄到洛阳这两段铁路,各长多少千米?哪段铁路长?长多少千米?
二、探索交流,获得心智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课本上的火车里程表。
1)谁来说说从里程表中指导了什么数学信息?(表格里反映出来的内容就是数学信息,尽量让学生说表格中的内容即可,)
2、算一算
1)让学生读懂里程表
把里程表和铁路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保定到
石家庄有多少千米?从里程表中看出北京到石家庄有277千米,北京到保定有146千米。(在铁路图中找出相应的部分),这幅铁路图起到了线段图的作用,从图中很容易看出,用277—146就是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然后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画线段图来理解。
277—146=131(千米)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铁路图中划一划,算一算。 同学们算算看,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问老师。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
689—146=543(千米)
从图中可以看出,求保定到郑州有道少千米,就是求北京到郑州减北京到保定的距离。
3、813—689求的是那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划一划,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分析:813表示北京到洛阳的距离,689表示北京到郑州的距离,两者相减表示郑州到洛阳的距离。
4、试一试
出示课本练一练,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知名回报方法。在学生汇报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可以指一到两
名同学板演)
设计意图:有效的练习时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只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级来设计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冰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5、小结:
师:我们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可以根据学生说的适当进行板书。
6、质疑:本节课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三、巩固练习
课本25页第一题
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在今天这节课中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成功体验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基础)
板书设计
里程表
277—146=131(千米) 689—146=543(千米)
郑州——洛阳
教学内容: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新的计算方法后,有利用新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类比导入,激发兴趣。
(一) 尺子上的测量——铅笔有多少?
1、 第一层次:从尺子上的“0”刻度开始量,铅笔的终点(笔尖)指向哪一刻度,铅笔就有多长。分别测量了7cm、9cm和5cm长的铅笔。
2、 第二层次:从尺子中途刻度开始测量,铅笔的长度就是“铅笔笔尖的终点(笔尖)所知的长度”减去“尺子0刻度到铅笔笔尖的长度”。如7—2=5cm、8—3=5cm、9—2=7cm。由于第一层次的预设,第二个层次虽费时不多,效果却不错。
设计意图: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 理解“路程”中的“距离”
如果说上面的尺子是标准规范的“长度”,那么下面的路程和行程就是变形弯曲的距离。
1、火车里程表
2、下面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北京到郑州有( )千米,北京到西安有( )千米。
2)保定到洛阳有多少千米?
3)保定到郑州与石家庄到洛阳这两段铁路,各长多少千米?哪段铁路长?长多少千米?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教师切记急于求成,代替学生提出问题。当然,三年级学生的提问能力还有待培养,又是学生的提问旺旺踩不到点上。这时,教师应注意及时点播引导,指导提问方法。在学生描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共同进行梳理用较为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述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呈现文字叙述的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二、探索交流,获得心智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课本上的火车里程表。
1)谁来说说从里程表中指导了什么数学信息?(表格里反映出来的内容就是数学信息,尽量让学生说表格中的内容即可,不要再这个地方浪费时间)
2)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条理的整理的能力。提出问题试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这一情景给学生提出问题创设了空间。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是我们教学的理念之一。
2、算一算
1)让学生读懂里程表
把里程表和铁路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保定到石家庄又多少千米?从里程表中看出北京到石家庄有277千米,北京到保定有146千米。(在铁路图中找出相应的部分),这幅铁路图起到了线段图的作用,从图中很容易看出,用277—146就是保定到石家庄又多少千米。然后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画线段图来理解。
277—146=131(千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来理解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铁路图中划一划,算一算。
同学们算算看,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问老师。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
689—146=543(千米)
从图中可以看出,求保定到郑州有道少千米,就是求北京到郑州减北京到保定的距离。
设计意图: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813—689求的是那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划一划,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分析:813表示北京到洛阳的距离,689表示北京到郑州的距离,两者相减表示郑州到洛阳的距离。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学生个体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
4、试一试
出示课本练一练,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知名回报方法。在学生汇报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可以指一到两名同学板演) 设计意图:有效的练习时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只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级来设计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冰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5、小姐:
师:我们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可以根据学生说的适当进行板书。
6、质疑:本节课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下面是“北京——乌鲁木齐”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北京到洛阳有多远?
2)从敦煌到郑州有多远?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试解答。
学生认真理解题意,说明是怎么想的,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及时订正反馈。
2、635+285 156+435+377 700—399+125
说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3、 小军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每天收车时,小军都记录了当时的里程表读数,共记录了五天。(单位:千米)
1)
2)
3) 星期三和星期四的里程表上的读数为什么相同? 周一行驶多少千米? 五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讨论题意,结合实际情况理解后组内合作完成,提出难点共同交流解决。
设计意图: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独立探索后,应及时组织反馈与交流,应到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思维活动,呈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在今天这节课中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成和体验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中共享学习的快乐)
里程表(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额加减法,并能利用线段图理解题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直觉,培养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理解里程表中的信息含义,能根据含义画出线段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一、 复习导入
(出示数线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它吗?
师提问:你能快速算出蓝格子中的数字,并说出计算过程吗? 生答: 550-350=200;770-550=220;
师提问:看来同学们都还记得数线这个老朋友,数线上面的数字越往右面越( ),数线中增加或者减少的数字都写在哪里?
师小结:今天我就用与数线道理相同的图形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去里程表(二)中看一看。(板书课题 里程表(二))
活动2【讲授】情境解读
二、 情境解读
师:(出示主题图)谁能给大家读一下给出的信息。
师:这里面的35是什么意思?
生:35是星期一早上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
师:表格中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生:是星期一到星期五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
师:这些读数是怎样达到的呢?我们来看看里程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走动情况?
(放视频,停在35)星期一早上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35)
师:星期一开始工作了,到了回家时里程表是(160千米),星期一一天是由多少开始走到多少?
生:星期一是由早上的35千米开始走到回家时的160千米。 师:这160千米是星期一一天走的吗?
生:不是,出车时是35,回家时是160,中间多出来的才是星期一一天走的,用160-35=125。
师:同意吗?
师:边放视频边解释:里程表继续走,星期二是从什么时候的读数开始走。
生:星期二是由星期一回家时160开始走。
师:星期二是由多少走到了多少,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生:星期二由星期一回家时的160走到了星期二回家时的350
师:我们来继续看里程表的走动,大家注意看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里程表的走动。
(边放视频、边解释)师:这是星期三的走动,这是星期四的走动,这是星期五的走动
师提问:通过观看视频和表格中的信息,你能和你的同桌完整地说说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都是由多少开始走到多少吗?
生1:星期三是由350走到555
生2:星期四是由星期三晚上的555走到了745
生3:星期五是由星期四晚上的745走到了955
活动3【讲授】探究交流
三、 探究交流
1.理解图意
师:现在大家对于里程表的走动情况都清楚了,请出我们的新朋友与数线道理相同的线段图,我把数学信息表示在上面(演示由电子白板中拿出35和160和文字一)你能看懂吗?
生:从35到160是星期一走的。
师:这次呢?(演示把350和文字二拿出来,放在线段图上) 生:由160到350是星期二走的?
师:谁能把剩下的信息表示在图中?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线段图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上一篇:外研版新三起三年级下册教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