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知识点

| 课件 |

【www.guakaob.com--课件】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知识点(一)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总结知识点大集合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光年(l·y)、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和纳秒(ns)

6、单位换算关系:

(1)长度单位:

①1l.y.=9.4605×1012km=9.4605×1015m ; ②1km=1000m=103m;

③1dm=0.1m=10-1m; ④1cm=0.01m=10-2m;

⑤1mm=0.001m=10-3m; ⑥1µm=0.000001m=10-6m;

⑦1nm=0.000000001m=10-9m

(2)时间单位:

①1h=3600s=3.6×10s; ②1min=60s; ③1ms=0.001s=10s;

④1µs=0.000001s=10-6s; ⑤1ns=0.000000001s=10-9s

(3)面积单位:

①1km2=1000000m2=106m2; ②1dm2=0.01 m2 =10-2m2;

③1cm2= 0.0001 m2 =10-4m2; ④1mm2=0.000001 m2 =10-6 m2

(4)体积单位:①1dm3=1L=10-3m3; ②1cm3=1mL=10-6m3

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4)记。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8、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 3-3

9、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例:测量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化曲为直法(例:测一段曲线长度、从地图上测京广线的长度)

(3)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例: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

10、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 ①先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沓纸的厚度为D,②数出这沓纸的张数为n(注:张数不等于页数,一张纸等于两页),③一张纸的厚度d=D/n。

11、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的方法:(1)方法一:①用一细线沿硬币边缘一圈后做好记号,②把细线拉直后放在刻度尺上测量出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③硬币直径为d=L/π;

(2)方法二: ①把硬币放在刻度尺上滚一圈后测量出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 ②硬币直径为d=L/π;

(3)方法三:①用刻度尺在纸上画一直线,把硬币沿直线滚一圈并作好记号,②用刻度尺测量出硬币滚过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③硬币直径为d=L/π。

(4)方法四:用两把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配合可直接测量出硬币直径(如图1-1所示)。

(图1-1) ( 图1-2)

12、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的方法:(1)方法一:①把圆规打开一个小角度,并用刻度尺测量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L0,②用此圆规在曲线上量出总段数为n,③曲线

长度为L= L0/n。

(2)方法二:①用硬币紧贴着曲线,从一端滚动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为n,②测出硬币的圆周长为L0,③曲线的长度为L=n L0。

13、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方法: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②用刻度尺量出N圈细铜丝的长度为L ,③细铜丝的直径为d=L/N(如图1-2所示)。

14、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或量杯中,观察液面到达的刻度,即为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处相平。 ..15、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1)、先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记为V1。(2)、用细线拴好固体,并放入量筒

中,记下此时水的体积V2。(3)、固体的体积V= V2-V1。

16、科学探究的过程: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17、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重和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一....

次所需的时间越长。

18、在探究钟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如果你家的摆钟老是走得比实际的要快,你可以将摆锤下面的螺丝向下调节,增长它的摆长。 ..

19、正确估读三法:在物理实验中测长度往往要求更精确些,这就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怎样才能正确地进行估读呢?分下面三种情况:

(1)被测物体的末端落在刻度尺的两条最小分度线之间。如图1-3,此时直接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可。图中物体的长度为2.32cm,其中的0.02cm即为估读值。

(2)被测物体的末端恰好落在刻度尺的某条分度值线上。如图1-4,此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应为0。图中物体的长度为1.70cm,其中最后的一位“0”为估读值。

(3)被测物体的末端恰好落在某条大刻度线上。如图1-5,此时应特别注意,对应的0刻度线的估读值为0。图中物体的长度记为2.00cm,其中前面的“0”表示对应的分度值线是0mm刻度线,后面的“0”是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的0。

(图1-3) (图1-4)

(图1-5)

20、四位同学做一道单位换算题,过程抄在下面。其中正确的是( )

A、25.64㎝=25.64×

0.2564m 11001100㎝=0.2564m B、25.64㎝=25.64㎝× m=

C、25.64㎝=25.64÷100m=0.2564m D、25.64㎝=25.64×

0.2564m 1100 m=

【解析】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正确步骤应为:数字不变,乘以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即可。 ..

【答案】 D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1.声音的产生:(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3)人说话时靠声带振动发声的;清脆的蟋蟀叫声和蜜蜂的嗡嗡声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乐器中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 ..

2、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均可作传声的介质。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4)单位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

中慢些,气体中最慢;在同一介质中,声速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

(6)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的接听过程:(1)人耳的主要结构有外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神经。

(2)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个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知识点】

4、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到学生的耳朵,引起耳内鼓膜的振动,,再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

5、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1)声音的高低——音调。①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每秒振动的..

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②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③可用波形来比较频率,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多,频率高,音调高。 (2)声音的强弱(即大小)——响度。①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②用波形来比较振幅,振幅小,响度小。

(3)声音的品质——音色。①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②在许多人同时讲话时,即使未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不同的乐器,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凭听觉我们也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原来,这些都与声音的音色有关。③各种发声体,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出响度与音调都相同的声音,由于音色不同,人对声音的感觉也不一样,它们声波的波形是不同的。

6、回声是指声音碰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1

15s,所以要想听到回声,说话者要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11.3m。

7、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长短、张紧程度和粗细有关。①当弦的粗细、张紧程度........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②当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③.........当弦的张紧程度、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8、声音的利用:(1)现代建筑如礼堂、音乐厅等,都有着很高的声学要求,它们通过采用不同的吸声材料,设置不同方向的反射板等,使听到的声音更为清淅、丰满。

(2)人通过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欣赏立体声。

(3)三音石和回音壁都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 ......

(4)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

(5)总的来说,人们对于声的利用有两大类:一是利用声传递信息;二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6)超声波的利用:①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成B超仪成超声波洗衣机、超声波洗碗机等;④利用超声波的穿透力强,可制成超声波探伤仪,用来检查金属内部的裂纹;⑤医学上还用超声波粉碎肾结石,生活上利用超声盲人探路。

(7)次声的应用:①利用次声定位系统可以确定火箭发射和着落地点的位置;②利用次声监测系统可以判断出核爆炸的时间、地点、强度和爆炸方式;③利用“水母耳”次声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火山和地震活动等。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知识点(二)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考点梳理★ 被 反射 的现象叫回声.若回声比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原声到达人耳晚 0.1s 以上,人耳米 ,符号是 m .时间的主单位是 就能把它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秒 ,符号是 s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系: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1.人靠耳朵听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换算关系为: 引起 鼓膜 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

3-1-21km=10m;1dm=10m;1cm=10m;使人听见声音.

-3-6-91mm=10m;1μm=10m;1nm=10m.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

2.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刻度尺 ,测神经,引起听觉.科学家把这种传导方式叫量时间的工具是 秒表 . 做 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要观以利用这种方式听见声音.骨传导的传声察刻度尺的 零刻度线 、 量程 和 性能比空气 好 .

分度值 ,在读取测量值时,要估读到 最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振动小刻度值 的下一位. 频率在 20 Hz到 20 000 Hz

4.对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应包括 之间,b.要有传播声音的 介质 ,c.有数据 和 单位 . 正常的人耳 .

5. 测量 值和 真实 值之间总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会有差别,这就是 误差 . 不同,声音传到两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

6.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只可以 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发声体减小 ,不可以 避免 . 位置 的重要基础.

7.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选用 更加三、声音的特性

精密 的测量工具;(2)改进 测量方1.音调

法 ;(3)多次测量求 平均值 . 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音调★考点梳理★ 由 频率 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频率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 次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源 .一数 ,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物理量,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越慢,频率越低.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

2.声音传播途径:声音靠 介质 赫,符号为 Hz .如果物体在1 s的传播,声音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任时间里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Hz. 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2.响度

的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 声波 的响度是指声音的 大小 (或强形式传播,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通常弱).响度与发声体的 振幅 有关.情况下,声音在 固体 中传播最快,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液体中次之,在 气体 中最慢.15℃小.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 远近 有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 关系.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响度与m/s. 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关,声音越集中,响度

3.回声: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就越大.

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拉近听传播屏障)、吸声(吸收声音,减少反射). 者与声源的距离;控制声音的分散.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 噪声的等级用 分贝 来划分(符号 最大距离 叫振幅,物理学中用振幅来dB ),噪声污染轻者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重者会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3.音色 ★考点梳理★

音色是指发声体发出的 声音 特色一、光的直线传播

(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1.光源:自身能够 发光 的物体叫身(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光源.太阳、萤火虫是 自然 光源,篝火、因素决定的),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蜡烛、油灯、电灯等是 人造 光源. 色是不同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2.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根据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是沿 直线 传播的.生活中利用光的直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例如:线传播的例子有: 影子的形成 、 小有经验的工作师傅,可以通过听声音而得孔成像 、 激光引导掘进机开挖隧道 知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 等.

4.超声和次声 同种均匀介质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同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一种介质,二是这种介质的密度均匀.如果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 20 介质不均匀,光在其中的传播方向也会发Hz到 20 000 Hz,高于20 000 Hz的声生弯曲;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音叫 超声波 ,低于20 Hz的声音叫 次向会发生改变.

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都听不见,影子:在灯光、阳光或月光下会出现但有些动物能够听见. 影子,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如果光能拐弯,它就能绕过物体跑到物体

1.噪声的来源 的背后去,物体背光的地方就会亮起来,噪声与乐音的分类:从物理学(客观)就不会有影子了.

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 日食:当太阳、月亮、地球转到一条时发出的声音;而乐音是发声体做 有直线上时,如果月亮在中间挡住太阳光,规则振动 时发出的声音. 使地球上位于月亮影子区域的人看不到完

从环境保护(主观)的角度看,凡是妨整的太阳,就发生了日食.

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月食:当太阳、月亮、地球转到一条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直线上时,如果地球在中间挡住太阳光,于噪声;而凡是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的都是使月亮全部或部分位于地球的影子区域乐音. 里,人看不到完整的月亮,就发生了月食.

2.减弱噪声的途径 3.光速:光在不同 介质 中速度不噪声的控制:噪声的减弱方法:(1) 同,光在 真空 中速度最大,光在真空

8在声源处减弱 ,如给内燃机加消声器;中速度c= 3×10m/s .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如加隔音设二、光的反射

备,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3) 在人耳处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减弱,如戴耳塞.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消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声(消除或削弱噪声源)、隔声(设置噪声的光线分居于 法线 的两侧, 反射 角

等于 入射 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的方射到两物质的界面上,那么折射光线可逆 的. 将逆着 入射光线 射出,这就是折射光

2.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路的 可逆性 .

是 镜面 反射,其反射表面是光滑的,五、透镜

如黑板“反光”这一类现象;另一类是 1.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的透镜漫 反射,其反射表面是粗糙的,如我们叫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又叫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两会聚透镜.

类反射都 遵守 (填“遵守”或“不遵2.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的透守”)光的反射定律. 镜叫凹透镜.它对光线具有 发散 作用,

三、平面镜成像 又叫发散透镜.

1.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的大小 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相等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通过透镜后将 会聚在主光轴上的 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 垂直 .物体在平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面镜里成的像是 虚 像. 焦距 ;一般用字母“f”表示.

2.平面镜的应用:既可用来成像,还4.凹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可用来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其原理是光通过凸透镜后发散, 折射光线的反的 反射定律 . 向延长线 在主光轴上的交点,叫凹透

3.球面镜:一类是 凸 面镜,如汽镜的焦点.由于凹透镜的焦点不是真实光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这种线的会聚,所以叫 虚焦点 .

面镜对光有发散 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六、生活中的透镜

另一类是 凹 面镜,如太阳灶,它对光老花眼镜是 凸透镜 ,近视眼镜是 有 会聚 作用. 凹透镜.照相机利用了 凸 透镜成倒立

四、光的折射 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照相时,被照物体必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 斜须在照相机镜头的 二倍焦距 以外;投射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 倒立 、放大 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实像的原理,投影仪中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2.折射规律: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改变光路 ;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光线向 靠近 法放大的 虚 像的原理,使用放大镜时,线方向偏折;光从水、玻璃等透明物质射被观察物体必须放在凸透镜 一倍焦距 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 远离 法线的以内.

方向偏折. 七、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

3.折射使眼睛受骗:光从一种介质射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 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会发生一些与透镜 、 光屏 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如池水看起来比实度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 光屏中际的 浅 ,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 心 .

上 弯折,从水下看岸边的灯变 高 等.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4.如果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方向射到平面镜上,那么反射光线将逆着 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 焦点上 ;入射光线 射出,这就是反射光路的光路③ 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可逆性;如果使入射光线逆着原折射光线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

焦距,成像在 极远处 ,光具座的光屏“负”).

无法移到该位置.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由于晶状体

3.凸透镜成像规律

太扁平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 太短 ,

将光会聚在视网膜 后面 ;需要在眼睛前放一个 凸 透镜来矫正.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 正 数(填“正”或“负”). 九、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具有 放大 作用,被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其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 像,相当于一个 幻灯机 ,其目镜使物体成一 正立、放大的虚 像,相当于一个 放大镜 镜. 2.望远镜:被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有增大 视角 的作用.其物镜使物体成一 倒立、缩小的实 像,相当于一个 照相机 ,其目镜使物体成一 正立、放大的虚 像,相当于一个 放大镜 镜. 十、光的色散 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即物距在一倍焦距1.光的色散 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二焦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屏上就形成一条红、橙、黄、绿、蓝、靛、的像);物近像远大(物体离焦点越近,像紫七彩的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离焦点越远,像也越大),物远像近小(物2.色光的混合 体离焦点越远,像离焦点越近,像也越小),光的三原色是 红、绿、蓝 .红、绿、虚像同侧正(成虚像时,像与物体在凸透蓝三种色光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镜的同侧,像是正立的),实像异侧倒(成外两种光合成.但红、绿、蓝三色光却能够实像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异侧,像是合成出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只要适当倒立的)。 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色光的合成在八、眼睛和眼镜 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 彩色电视机 就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 凸 透镜,眼是一例. 球好像一架 照相机 ,来自物体的光会3.物体的颜色 聚在视网膜上,形成 倒立 、 缩小 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允许透过的色光实 像. 的颜色决定,也就是说,只能透过与自身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由于晶状体 颜色相同的光,其他色光全部被吸收.例太凸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 太长 ,如:①红色玻璃只允许透过红光,其他色将光会聚在视网膜 前 ;需要在眼睛前光被红色玻璃吸收②蓝色玻璃只允许透过放一个 凹 透镜来矫正,凹透镜(近视镜蓝光,其他色光被蓝色玻璃吸收③无色透明片)的度数是 负 数(填“正”或玻璃允许透过各种色光;因此,在烈日下,

常常戴上墨镜来保护眼睛,比如是红色墨中都有紫外线,日光灯发出的光中也含有镜,只有红光能透过镜片射到眼睛上,其紫外线.紫外线与紫光不是同一回事,紫光他的色光均被镜片吸收,从而减弱射到眼是人眼能够看到的光,在光谱上;紫外线睛上的光的强度. 是在光谱的紫光以外的一种不可见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紫外线也具有三个特征:

定.也就是说,只反射与自身相同颜色的(1)化学作用强 (2)生理作用强 (3)光,其他色光全部被吸收.例如:①红色物荧光效应

体吸收非红色光,而反射红光,反射的红★考点梳理★

光进入人眼后,人眼看到了红色的物体,一、温度和温度计 ②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即反射白光,1. 物体的冷热程度 叫温度,其常使物体呈白色,③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用单位是 摄氏度 ,用 ℃ 表示.

即不反射任何光,物体呈黑色.因此夏天穿2.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白色衣服比穿黑色衣服凉快,是因为白色液体的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衣服能反射各种色光,而黑色衣服能吸收3.在标准大气压下把 冰水混合物 各种色光,另外大型煤气罐、石油罐的表的温度规定为0℃, 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面漆成银白色,是为了提高它们反射阳光100℃.两者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是 的能力,使罐的温度不致升得过高,以免1 ℃.

发生事故. 4.地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63℃左右,

十一、看不见的光 读作 六十三摄氏度 ;水银的凝固点

1.红外线 是-39℃,读作 负三十九摄氏度 .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5.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

有热效应;红外线的 热效应 最强,太①观察它的 量程 和 零刻度阳的热主要是以 红外线 的形式传送到线 ,认清它的 最小刻度值 .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②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 浸没在 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 底 或容器 越强.物体在向外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壁 ;

吸收红外线,物体吸收红外线后温度会升③待温度计示数 稳定 后再读数; 高.红外线的应用很多,如红外线快速测温④读数时 温度计玻璃泡 要继续留仪、红外线夜视仪等.红外线与红光不是同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 液柱 一回事,红光是人眼能够看到的光,在光的上表面相平.

谱上;红外线是人眼所不能看到的光,是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 ℃至 没有颜色的,在光谱的红光之外. 42 ℃,分度值是 0.1 ℃.

红外线具有三个特征: 二、熔化与凝固

(1)热作用强 (2)穿透能力强 (3)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 熔可用来遥控 化 ,从 液态 变成 固态 的过程叫

2.紫外线 凝固.

紫外线:在光谱上紫光以外有一种看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热,温度却保持 不变 ,这类固体我们发光;紫外线可用来 灭菌 .高温物体如称为 晶体 ,如 海波 、 冰 、 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的物体发出的光各类金属 等等.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知识点(三)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力和机械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物理意义:质量是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

1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18.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19.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20.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21.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

22.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3.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24.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25.公式:F=1

n(G+G动) S=nh V绳=nV物

第七章 力和运动

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

7.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8.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9. 根据可求路程:s=vt和时间:t=s\v

10.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1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1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质量是惯性唯一量度。

1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1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平衡,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1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6. 物体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会改变。

第八章 压强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和容器形状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第九章 浮力知识归纳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ρ液 < ρ物, 下沉;(2) ρ液 > ρ物 ,上浮漂浮 (3) ρ液= ρ物,悬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 gv排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液 ,(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 gv排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汤姆逊的枣糕模型,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又叫核式结构)

7.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8.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9.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1.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2)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3)水的密度:1.0×103kg/m3 4) 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5)g:9.8N/kg或者10N/kg 物理意义:质量是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6)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

7)1cm2=10-4m2 1cm3=10-6m3 1m / s = 3.6 Km / h 1 g / c m3 = 103 Kg / m3

2.物理史知识:

(1)阿基米德

杠杆原理:F1 L1 = F2 L 2

浮力原理:F浮 = G排 =m排g=ρ液g V排

(2)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4)托勒玫“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

(3)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

(5)汤姆逊 发现电子 (6 )卢瑟福 发现质子

枣糕模型

(7)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8)帕斯卡裂桶实验-------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

(9 (10)托里拆利实验 ------- 测定大气压强值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知识点(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知识点(五)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粤沪版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6.1 怎样认识力

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

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读数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 6.3 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

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

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

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①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沪粤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知识点】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0、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使接触面更粗糙。

21、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③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④用滚动代替滑动。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2、杠杆:能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3、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4、力臂(L):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25、杠杆上有二个力,分别是动力(F1)和阻力(F2)

二个力臂,分别是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26、杠杆平衡: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杠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转动叫杠杆的平衡。

27、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公式中:F的单位是N,L的单位是m)。

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杠杆的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 28、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杠杆要保持

水平静止。

钩码的重作为作为动力(F1)或者阻力(F2) 29、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长度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如:撬杠,起子,铡刀,手动抽水机)

特点:省力但是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长度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如:钓鱼竿,筷子,手前臂)

特点:费力但是可以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长度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如:天平)

特点为:不省力也不费力,也不省距离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30、滑轮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31、定滑轮:

(1)使用时滑轮轴位置固定

(2)特点:不省力,拉力F=G物,可改变拉力方向【沪粤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知识点】

(3)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32、动滑轮:

(1)使用时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 (2)特点:省一半的力,拉力F=(G物+G动)/2

但不能改变拉力方向 (3)使用动滑轮时,拉力要匀速竖直向上。

(4)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 33、滑轮组

(1)滑轮组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 (2)滑轮组省力判断: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公式:F=(G物+G动)/n (3)根据要求绕滑轮组,先确定绳子拴在哪一个滑轮:奇动偶定。

第七章 运动和力

7.1 怎样描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判断物体否运动时被选作参照的物体,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择地

面作为参照物。

(3)运动: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

置改变

(4)静止: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

置没改变

3、运动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取

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4、运动的普遍性: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

都是运动的。【沪粤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知识点】

5、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

的运动。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6、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②相同的时间比较所走的路程

7、速度(v)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

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叫速度。

vs

(3)速度公式:

t (4)公式中:S表示路程,单位:m(Km) t表示时间,单位:s(h)

v表示速度,单位:

m/s(Km/h)

(5)1m/s=3.6Km/h

(6)速度公式应用: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

t=s/v

(7)测量速度实验:测量路程s和时间

t,用公式v=s/t算出速度。

(8)人步行的速度:1.4m/s,自行车的

速度:5m/s

8、机械运动分类

(1)按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按速度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

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9、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

的原因。

10、伽利略观点: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

持,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摩擦阻力。

11、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 (1)小车要从斜面同一高度放下:使小车在水平面上的速度相同

(2)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

(3)推理: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2、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一切物体如果不受外力,都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科学推理得出—理想实验。不能用实验验证。 (4)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要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3、惯性

(1)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普遍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4)惯性大小和物体的’

(5)惯性的利用和防止现象:汽车启动—向后倒;汽车刹车—向前倾.(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能起到缓冲的作用)。 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14、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力互相平衡或二力平衡。 15、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16、物体受平衡力,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17、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

18、力和运动关系

(2)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力是改变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52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