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的小伙伴,后记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课外活动的小伙伴,后记(一)
三年级美术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课外活动的小伙伴》(答文奇)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

课外活动的小伙伴,后记(二)
教学后记及活动总结

《读书是否是唯一出路》教学后记及总结

《读书是否是唯一出路》辩论会是初三(2)班第一次正式地举行辩论会。辩论会不仅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而且为同学们提供锻炼自己,表现自己的舞台。一周前,我们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首先讲解辩论会的主题和规则,确定双方辩手、计分和评委等工作人员。把辩论会的具体安排贴到公布栏以供同学们了解。然后在

课间召开了两次会议,第一

次主要是布置双方的观点,

强调辩论会的程序和安排。

布置她们搜集资料。第二次

会议是了解她们准备工作

的进度,作辩论技巧的指导。同学们非常期待辩论会的。

作为年轻老师,第一次组织大的班级活动,心里忐忑不安。怀疑初中生能辩论起来吗?她们会筛选资料吗?会用辩论技巧吗?然而她们的状态也不尽人意,部分同学懒散,让我都感到头疼。曾经想直接把资料给她们,让她们演一场辩论赛。这也不是明智的办法。总要让她们自学。心里准备第二个对策,是如果辩论不起来,由我来讲读书的好处,务求达到目的。当一场激烈精彩的辩论赛展现于我面前时,我惊讶不已。学生的表现让我喜出望外。告诉我之前所有的想法都错了。我应该相信他们,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的思考能力。放手让他们尽情地展现自己,

表达自己的声音。辩手们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双方能言善辩,有理有据。双方都出现了漏洞,但都能及时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攻击。出现了许多新颖的观点。有两位同学表现尤其突出。能够从读书对中学生身心的影响来进行攻辩。能够利用当场的观众为自己提供证据。例如“在座的哪位没有读过书?”“请问老师,现在学生的书写质量是提高还是降低?”做到了辩手和观众很好地互动。而观众营造出热烈的气氛,当出现精彩的观点,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在观众提问环节,有观众在问题中设置了陷阱,让对方辩手回答自打嘴巴。例如,请问反方平时有没有读书?反方辩手冲口而出:有!全场哄笑起来。幕幕精彩的场面接连不断地出现,把辩论会推向高潮。最后,我对辩论会的情况做了点评,从结合具体情况多方面赞扬了同学们的表现。

初三2班,好样的!这次辩论会能成功地组织离不开充分的准备,我用了一周时间查找各种辩论会的知识,选取了一些基本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而且,学生喜欢搞活动,喜欢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这次辩论会的成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辩论赛流程(仅供参考)

一、辩论赛程序(由主持人执行)

1. 确定辩题(认证分析 要有可辩性 题目严谨 正反方题目必须明确)

2. 根据学生文化、思维水平 确定评分标准邀请评委明确评分标准(如果是学生还需培训)

同时 选拔活动主持人

3. 明确辩论环节:一辩 二辩三辩 四辩依次轮流发言

4. 组织辩论组 抽签—— 准备辩论——开始辩论——评委点评

【课外活动的小伙伴,后记】

二、辩论流程(摘要)

1. 辩论赛开始

2. 宣布辩题

3. 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

4. 介绍参赛队员

5. 介绍规则评委及点评嘉宾

6. 辩论比赛

7. 规则评委及点评嘉宾退席评议

8. 观众自由提问时间

【课外活动的小伙伴,后记】

9. 规则评委入席,点评嘉宾评析发言

10. 宣布比赛结果 (包括最佳辨手)

11. 辩论赛结束

1、陈词阶段 正方一辩发言(三分钟) 反方一辨发言(三分钟)

2、攻辩阶段

(1)攻辩由正方二辩开始,正反方交替进行。

(2)正反方二、三辩参加攻辩。正反方一辩作攻辩小结。正反方二、三辩各有且必须有一次作为攻方;辩方由攻方任意指定,不受次数限制。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本轮攻辩,不得中途

更替。

(3)攻辩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提问和回答都要简洁明确。重复提问和回避问题均要被扣分。每一轮攻辩,攻辩角色不得互换,辩方不得反问,攻方也不得回答问题。

(4)正反方选手战立完成第一轮攻辩阶段,攻辩双方任意一方落座视为完成本方攻辩,对方选手在限时内任意发挥(陈词或继续发问)。

(5)每一轮攻辩阶段为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若攻辩双方尚未完成提问或回答,不作扣分处理。

(6)四轮攻辩阶段完毕,先由正方一辩再由反方一辩为本队作攻辩小结,限时1分30秒。正反双方的攻辩小结要针对攻辩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状况的背稿。

4、自由辩论阶段 由正方首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正反方依次轮流发言。(各四分钟)

5、总结阶段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四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四分钟)

时间 1、陈词共6分钟 (1)正、反方一辩发言各3分钟

2、盘问阶段共6分钟 (1)提问用时10秒,回答用时20秒 (2)二辨陈词共3分钟,

3、自由辩论阶段共用时8分钟,每方用时4分钟

4、总结陈词阶段共用时8分钟,每方用时4分钟

规则 1、盘问规则 (1)每个队员的发言应包括回答与提问两部分。回答应简洁,提问

应明了(每次提问只限一

个问题)。 (2)对方提

出问题时,被问一方必须

回答,不得回避,也不得

反驳。

2、自由辩论规则 (1)自由辩论发言必须在两队之间交替进行,首先由正方一名队员发言,然后由反方一名队员发言,双方轮流,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2)各队耗时累计计算,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用时。 (3)在总时间内,各队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用时不限。 (4)如果一队的时间已经用完,另一队可以放弃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直到时间用完为止。放弃发言不影响打分。

3、辩论中各方不得宣读事先准备的稿件或展示事先准备的图表,但可以出示所引用的书籍或报刊的摘要。

4、比赛中,辩手不得离开座位,不得打扰对方或本方辩手发

课外活动的小伙伴,后记(三)
识字三课后记

识字三课后记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个是新认识的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最好编儿歌来记。小朋友编出了“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等记生字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习的方法等。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我以为农村的孩子思路不开阔,可能编不出儿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编。结果,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编出了字谜,而且有几个同学编得相当好。

课外活动的小伙伴,后记(四)
29我和小伙伴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外活动的小伙伴,后记(五)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识字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

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课外活动的小伙伴,后记】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观察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

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指导写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课外活动的小伙伴,后记】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教学反思:对于刚走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1》中的词语比较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就将“感悟词语的意思”列为教学难点,然后加大难度,将生字离开词语,并且没有拼音,让学生准确的读出,用各种方法来认读,指明读,领读,开火车读,接着讲解这些要读和要写的生字要怎么来记住他们,要用哪种方法来记住他们,最后才在课文中让学生去感悟词语的意思。

1、秋天的图画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挂图、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问: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外活动的小伙伴,后记】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3、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4、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

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反复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的美。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2、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 加偏旁 换偏旁 做动作

3、组词语理解字义

4、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四、课外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

五、课堂作业:抄写生字。

教学反思: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本课生字不多,可以先集中识字,再朗读课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读生字,用猜字、玩字卡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如,编字谜猜字、做动作猜字、摘苹果识字、说字找字等。同时,通过组词语记住字形,了解字义。识字的巩固和检测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把记生字与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结合起来。

2、黄山奇石

一、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生观察图说像什么?

三、初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标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3、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什么。

四、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3、识记生字交流: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检查识字情况:变序开火车读。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

2、小组练读课文。

3、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奇特、有趣)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课外活动的小伙伴,后记】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开火车多种形式认读。

2.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

3.挑选会认的字说词语,说说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

二、学习新课。

1、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

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2、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

(1)学习“仙桃石”:谁愿意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猴子观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3)学习“仙人指路”:比赛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4)学习“金鸡叫天都”: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

3、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

4、读最后一段.

问:这段又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三、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四、拓展延伸:出示一幅怪石图训练学生想象力,先说话,再写话。

五、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奇特 仙桃石 猴子观海

有趣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教学反思:《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既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 “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526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