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突出问题调研报告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党员队伍调研报告
党员突出问题调研报告 第一篇

关于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党员队伍建设的好坏,党员能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关系着党的先进性、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关系着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做好充分准备,近期,我们抽调48名熟悉党务工作、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善于思考分析的同志,组成12个调研组,分赴全区12个党(工)委,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入户走访、召开座谈

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区的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共听取汇报12次,召开座谈会8个,入户走访68家,发放调查问卷1200

份,回收1198份,回收率达99.8%。基本情况如下:

1.党组织情况

我区现有党组织177个,其中,党(工)委13个,总支7个,支部157个。

2.党员队伍情况

我区现有党员2931名。(1)群体结构:党政机关党员576名,事业单位党员498名,国有、集体企业党员351名,离退休党员1059名,下岗失业党员47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77名,农民党员231名,流动党员56名,其他党员46名。(2)年龄结构:年龄35岁以下718名,占24.5%;36岁至45岁584名,占19.9%;46岁至54岁496名,占16.9%;55岁至59岁191名,占6.5%,60岁以上942名,占32.2%。(3)知识结构:研究生学历75名,占2.6%;大学本科学历412名,占14.1%;大学专科学历759

名,占25.9%;中专学历298名,占10.2%,高中以下学历1387名,占47.2%。

3.党员作用发挥情况

入户走访和问卷调查中,对当前党员先进性状况的总体评价,认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89.2%,不满意和和问题较多的占10.8%;认为有必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占92.3%。从调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党员素质较高,组织观念较强,能够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党员标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党员突出问题调研报告】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宣传党的路线,带头履行党员义务,带头参加党的各项活动。可以肯定,当前我区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正确的,党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得到了全区党员的认同。同时,全区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地开展党员

教育,扎扎实实地抓好党员管理,也使全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二、主要做法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党员标准,认真做好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严格党员发展质量,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树立党的光辉形象”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实施党员“素质工程”,深入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使全区党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党员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一)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探索机制,确保新党员质量

1、加强指导,规范组织发展工作。结合上街的实际,从“讲政治”的高度,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紧密联系新的形势和任务,认真研究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加强指导。一是利用电视、广播、板报形式,广泛宣传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意义;二是深入到各党(工)委、各支部搞好调查研究,找准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三是选派党性强、觉悟高、有党建工作经验的党员担任联络员,分别到基层党委、总支、支部指导工作;四是由组织部门负责,纪检、检察、宣传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确保新党员质量;五是将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形成区委、基层党委、支部

(总支)三级联动的发展党员工作新机制。

2、抓好源头,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发展党员工作的源头和基础。我们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时,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同时注重工作实绩、工作作风、生活作风,

从源头上把住党员“入口关”。

一是建立考察机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前,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档案等形式,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对民主测评合格票不超过三分之二或谈话中发现有问题的,不予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待

调查核实后再作处理;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由党支部指派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党员对其进行跟踪考察,

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工作动态。

二是建立培训机制。坚持两年一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制度,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认识和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对没有参加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不予确定为发展对象;对培训中考试不合格的,也

不予确定为发展对象,重新参加培训。

3、突出重点,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和分布。一是深入实际,调查摸底。为了做好生产一线、青年、妇女党员的发展工作,每年年初,我们深入到机关、学校、街道、企业、农村,对全区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员进行统一的调查和摸底,及时地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思想状况。二是突出重点,加强培训。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考察,并认真听取各党(工)委、支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政治表现、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工作作风等,有重点地选取120名比较优秀的同志,作为党员后备力量进行强化培训。三是跟踪考察,重点培养。各支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进行推荐,推荐为培养对象的,由支部进行考

察,重点培养。

4、推行“3+2”模式,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为了确保新党员质量,我们针对组织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公示和考试的优点,在全区范围内普遍推行了发展党员“3+2”模式,即“三关公示”加“两次考试”。(1)三关公示。入党申请人经过党组织的长期观察考察和支部大会、支委会的讨论研究,在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并报上级党委审批时;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经过培养人和支部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并经过全体党员大会通过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报上级党委审批时;预备党员经过一年预备期的培养考察,经全体党员大会讨论通过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报上级党委审批时,这三个审批的关键时期,要由上级党委负责分别向其所在单位党内外群众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群众对组织发展工作的意见。公示的内容主要包括:公示对象的主要情况、支部召开会议的时间、形成的决议情况、举报电话、公示的起止日期等。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5天。公示期间,区委组织部和各基层党委同时受理群众的举报,凡群众举报有重大问题,不论是属于公示对象本身的还是属于所在支部的,区委组织部和基层党委都要认真登记,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对查证属实的,一律取消公示对象的资格,并对其所在支部进行通报批评,违反党纪的还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2)两次考试。在入党申请人“过三关”的同时,还要通过两次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和考试,一次是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和考试,一次是预备党员党的基本知识考试。凡没有参加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和考试,或者培训考试成绩不及格的不得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预备党员无故不参加考试或考试成绩不及格的,不得按期转正,并要进行补考,补考仍不及格的,不得转正并取消其预备党员的资格。“3+2”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保证了党

员队伍的纯洁性,增加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增强了党组织的吸

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5、建立责任追究制,强化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一是实行推荐责任制。对党小组向党支部、党支部向基层党委推荐不公开、不慎重,影响了发展党员质量的,追究党小组长和支部书记的责任。二是实行考察责任制。对入党介绍人和培养人没有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情况,致使发展党员工作出现失误的,追究入党介绍人和培养人的责任。三是实行审查责任制。对党支部不按程序发展预备党员或办理预备党员转正,材料不齐备、填写不规范、发展不公示、公示不规范的一律重新办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四是实行审批责任制。对基层党委把关不严,违反规定发展党员,或未及时召开党委会审批的,追究分管领导责任。该项制度的实施,严格了组织发展程序,克服了组织发展中的暗箱操作,杜绝了党员发展人情关,

强化了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

(二)实施党员“素质工程”,全面提高党员素质

近年来,我区以“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树立党员光辉形象”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实施党员“素质工程”,深入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举办党员培训班,加强对《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在培训内容上,除安排学习新《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以外,还安排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授课与播放电教片、优秀党员现身说教、分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在培训效果上,建立组织措施,实行目标管理,量化教育和培训内容,完善培训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自学制度等,使党员培训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培训经费上,采取“党费拨一点,单位筹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形式,保证培训费的落实。我区每年都要从留存党费中拿出3000元,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在培训渠道上,除继续发挥党校、农校、党员活动室等主渠道作用外,还与专业、业务相接近的院校、先进地区等单位联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技能培训等。截止目前,全区共

建立业余基层党校12所,农校1所,党员活动室154个,为党员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是坚持分门别类开展支部书记培训。采取分散自学与集中授课、实地考察、现场观摩、经验交流、表态发言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计划,分门别类,对机关、街道社区、农村、学校、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如针对社区特点,组织社区党支部书记参观金水、二七等社区党员工作先进经验;针对农村特点,组织农村党支部书记参观辉县回龙村,学习张荣锁一心为民的先进事迹;针对非公

经济组织特点,座谈讨论如何发挥党组织在非公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等。

三是发挥电教优势,增强党员服务意识和致富本领。近年来,我区始终把党员电化教育作为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富民本领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实现“三个一”的目标要求,即提高一个意识,打好一个基础,突出一个收看效果,使党员电化教育在农村和社区得到了普及。全区7个农村和17个社区均建立了党员电教室,配备了电视机、录放机、VCD机,健全了党员电化教育制度。我们还从留存党费中拨出了20000多元为基层购置了党员电教光盘,征订了《党员电化教育》杂志,发放了《党员电教片播放收看工作手册》。配合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组织片源,大力宣传卫生知识,增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防非”意识。去年4至8月,全区在区电视台、长铝公司电视台先后播出卫生科学知识476条,创作“防非”漫画、豫剧、小品等节目20余篇。配合“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运用电教手段,调动了全体组工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公道正派的理解和把握,优化了学习效果。为实现党员思想常抓不懈,区电视台根据不同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先后开辟了“为党旗增辉”、“社区共产党员风采”、“单位下班、社区上班”等栏目,制作了《三讲一树结硕果》和《军地共结光荣花》两部电教片,各社区党支部都能按要

求组织党员收看和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广泛开展主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我们针对不同的党员群体,采取不同的形式,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党员主题活动。在机关,围绕增强干部队伍活力,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广泛开展“心系群众,当好公仆”活动。各机关党组织推行办公文明用语,既规范了办公行为,又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各机关支部分别建立了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定期召开群众座谈会、走访群众、听取群众意见等形式,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帮助群众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区工商分局党总支结合工作实际,开展“523”工程活动,即每个党员联系5家困难个体户、2家企业,一年为企业办3件好事。活动中,他们把具体联系商户登记备案,及时提供政策、法律咨询,解决商户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全年共为商户办好事100多件,赢得了广大商户的好评。在社区,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服务社区、共建家园,树立党员新形象”为载体,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岗和党员奉献日活动,让社区党员“单位下班,社区上班,住于社区,关心社区”,为社区党员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舞台,有力推进了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仅2003年,我们开展的党员奉献日活动共有50000多人次参加,广大社区党员共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4000多件次。在企业,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我们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组织开展了“我为企业献良策”活动,各企业党组织分别成立了技术创新办公室。在这项活动中,企业党员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86条,被采纳192条,为企业的技术革新、降耗增值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郑州市蝶

当前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治理对策调研报告
党员突出问题调研报告 第二篇

当前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

治理对策

党的作风体现了党的宗旨,反映了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世界观,关系着党的形象,决定了人心向背,关乎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近年来,随着中央不断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力度,党员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理念得到巩固,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得到加强,干部作风有所转变,机关效能有所提高。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少数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方面离形势任务的要求和人民的希望还存在一些差距。

一、当前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思想消极,进取心不够强。有的党员干部胸无大志,因循守旧,满足于当“太平官”,做“太平事”,守摊子、保位子,在工作中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避难就易,为官一任,一事无成。有的好人主义严重,不愿说真话,不敢抵制和反对歪风邪气,不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哲保身。有的对前途悲观失望,自以为怀才不遇,工作热情不高。提拔无望的,工作得过且过;即将退位的,时时告诫自己“栽花不栽刺”。

2、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有党员干部的官气十足,只愿做“官老爷”,高高在上,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喜

欢坐办公室,疏于下基层,不愿深入群众,忽视调查研究,有时调查了也是隔着玻璃看一看,不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基层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对策。有的公仆意识淡薄、群众感情淡漠,对群众的愿望不上心,对信访申诉动辄即以无理取闹或没有政策依据而加以驳斥,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的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不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甚至把群众看成“刁民”,把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当作“恩赐”,把同群众的关系由“鱼水关系”搞成“油水关系”,甚至搞成“水火关系”。

3、廉洁自律要求不严。部分党员干部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风气影响,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享乐安逸才是“现实”。 有的认为廉洁自律主要是针对上级领导,自己处在最基层,没多大的权力,缺乏滋生腐败的土壤,强调廉洁自律是小题大做。有的斤斤计较个人待遇,讲待遇多、讲奉献少,整日围着票子、车子、房子、位子转,工作多做一点就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就觉得委屈。有的上班时间打游戏、看电影、炒股票,晚上加点班就喊累,但玩牌、打麻将却通宵达旦。

4、学习被动,与实际相脱节。各单位一般都制定了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和学习日制度,但能够坚持学习的不多。有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脱节,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拍脑袋”决策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把学

习当作一种负担,不愿学习和思考,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

二、当前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

党员干部作风为什么会存在诸多问题?从调研的情况看,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在一些单位,干部作风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究其原因是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务虚的较多,重视不够。同时受各种社会思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部分党员干部受一些庸俗价值观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对权力和金钱的欲望膨胀,对自身的位臵、责任和使命缺乏清醒的认识,造成了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混乱、道德标准的下滑。

2、廉政学习流于形式。基层党组织除上级统一部署和集中学习外,大部份党支部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未结合实际,形式老套,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效果不佳。导致有的党员干部不重视理论学习、修养的提高和党性的锻炼,对于有关廉洁自律方面的知识学习抓而不紧,对廉洁自律方面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致使廉洁自律意识不强。错误地认为“当今社会吃点、喝点、拿点不要紧,上升不到廉政问题。”

3、监督制约机制缺失。基层监督机制软化,监督不力。很多单位有章可循但制度滞后。近几年来,随着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视度不断增加,一些原来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守则,逐步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有的没有及时删减、修订和完善。有的单位管理制度制定的很完善,但认真执行的少,只是挂在墙上、喊在口头上,或者是松一阵紧一阵,执行缺乏连续性,落实没有实效性。有的单位监督管理手段较落后,没有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监管,在监督管理上还是老一套,有震慑力的惩处措施有时尚显不足,致使在行使监督管理权力上先天性疲软,监管有时不够到位。

4、考评制度不够完善。当前对党员干部的任用中,较为普遍的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不良倾向。现行的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精神激励、惩戒等机制和工资、津补贴制度等还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作用。在具体的执行中,有的单位认为具体业务才是硬指标,抓作风建设是软指标,没有正确处理好抓作风建设与抓中心工作的关系,对作风建设消极应付,没有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治理对策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全面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促使党员干部真正

【党员突出问题调研报告】

做到服务群众的重要保证。

1、加强思想学习教育。加强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廉洁自律教育,丰富教育内涵。要学理论、学业务、学科学知识,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宗旨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大胆改革学习培训方式,切实突出学习教育的目的。在时间上要把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相结合,在对象上要把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采用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教育。将学习与社会调研、经验交流、有奖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相结合,扩展和丰富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要坚持把理论教育作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工作经常抓、长期抓,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学习贵在经常性、连贯性、长期性,要从身边发生的小事入手,抓好廉政教育,使领导干部时时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要让党员干部根据自身工作实际,使“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新理念、破解难题的新思路。通过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基本前提。对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狠抓落实,对不够完善的制度,要进行修订完善,增强可

2015党员调研报告
党员突出问题调研报告 第三篇

党员调研报告(一)

为真实了解基层连党员工作现状,聆听来自基层党员的心声,解决制约党员发展的瓶颈,提升全矿党员整体素质。渝阳煤矿于20**年元月在全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党员旗帜工程活动,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该项工程在基层连队运转是否良好,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没有。为此我花了2天时间,到10个左右基层连队就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好的方面;

一、党员旗帜工程整体效果良好,现在基层连队党员在安全意识方面超前、连队安排的生产任务不讲价钱,欣然接受、工作态度端正,和普通员工有着本质的区别。党员在对后进同志帮扶、合理化建议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在安全工作中,党员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普通员工中树立了好榜样。现在基层连队普通员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党思想更加坚定,思想觉悟在党员同志的潜移默化下自然提高。各基层支部无党员班组明显减少。

三、通过每月的党员谈心学习活动,相互交流好的意见和建议,党员素质得到了共同提升。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党员在班组中分布不平衡,有的班组一名党员没有,有的班组有几名党员现象存在。还有的班组党员因为工作调配,使无党员班组在采掘连队有增加现象。

二、党员的政治思想工作是薄弱环节,应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有个别党员自觉性差,不愿意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表现在人虽然是党员,工作中与一名共产党员政治觉悟还有差距。建议矿上通过下面几个途径解决:

1、多组织集中培训,培训方式应新颖,不应以老套的领导讲,党员听这种模式学习,应注重学习的实际效果。

2、基层大部分党员文化程度都是初中和小学。接受认知能力较差,教育方面是否简易,让员工通俗易懂。

3、通过请外面的教员来本矿讲课,结合多媒体或者光盘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党员收看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

三、个别队的战线点多面长,隐患和考核较重,在党员旗帜过程中,一部分党员同志工作了,已尽职了,但党员旗帜工程的钱拿得很少,甚至有个别党员拿不到,挫伤了党员同志的积极性。建议能否考虑各工种的具体情况,分头面进行考核。有个别支部党员旗帜工程待遇按二线连队计发。

四、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党员填写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对于基层单位填写的合理化建议,各部门应将采纳和落实的情况通过oa邮件的方式,反馈给基层连队。

五、党内活动搞得太少,形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基层连队党员因工作原因,搞党日活动党员来得不是太齐。矿上应多集中组织党员同志到外面接受红色教育,或者送党员外出轮训。

六、员工在工作中配合班组长和安全员方面较好。党员在查处员工违章方面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员工配合党员的工作被动,还有的员工根本就不配合。

七、党员旗帜工程经济投入力度能否再加大,只有以经济为支撑,让员工看到入党的实惠和好处,既能保证安全,又能调到基层党员工作的积极性。

八、连队党员合理化建议和金点子填写手册中能否加入党员率先垂范的事例,每月一条即可,主要是介绍党员本人在安全和生产方面先进经验,对党员提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党员调研报告(二)

在县妇联的正确指导下,刘庄镇妇联对全镇女党员,主要是农村女党员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通过调查发现全镇农村女党员的现状不容乐观。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入选。

一、农村女党员现状不容乐观:

1、女党员数量不容乐观:

刘庄镇农村党员共有789人,其中农村女党员仅63人,占农村党员总人数的7%,刘庄镇共有成年女性9000多人,女党员人数占成年女性总数的1%还不到。由此可见,农村女党员不管是在党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在女性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都低得可怜。

2、女党员结构不容乐观:

农村女党员的结构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本土结构,一个方面是年龄结构,一个方面是素质结构。目前农村女党员本土结构比例偏低,现有的63名女党员中,长期生活工作在农村的仅有43名,且本土的女党员出现严重的老龄化,现有的43名本土女党员中,30岁以下的有3个,30岁至50岁之间的有19个,其余的21个全部在目前50岁以上。这43名本土女党员中,高中以上学历的仅3个(含中专),初中学历的25个,其余15人均为小学文化。

3、本土农村女党员发挥作用的现状不容乐观: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女党员在经济建设中,在乡风文明建设,参政议政中都能发挥出特色和优势,发挥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参与经济建设的情况看,50岁以下的女党员大多数都有经济实体,在家庭创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情况来看:这43名女党员中,有几名优秀的典型代表。从参政议政的情况看:43名女党员目前有6人在村委任职,有一个县人大代表,没有县政协委员。由此看来,我们的农村女党员经济意识比较突出,都能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争得一席之地,但是参政议政和参与文明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水平相对较为薄弱,比普通的农村妇女并没有凸显出明显的优势。

4、农村女党员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这里指的发展趋势仅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女党员队伍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党员队伍中的女党员自身的发展趋势。通过调查发现,比女党员的数量少更让人担忧的是女党员几乎没有发展。不少行政村中甚至没有女党员,也不发展女党员,照此,(

二、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分析:

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几千年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还有一些残余,直接导致女性参政议政的不良社会环境。越是落后的村,村支两个委主要负责人年龄越大村的女党员的人数越少。很多女性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

2、女性自身的不足是重要原因

女性自身也存在着很多不足。首先是思想上的原因,大多数女性对政治不感兴趣,对政治不闻不问,行动上对政治不关心。最终的局面是即使有机会,对一些女同志来说,不是思想上不接受,就是行动上不配合,或者说素质上跟不上。

3、乡镇党委缺少足够重视

各乡镇党委每年都要发展一、二批农村党员,每个乡镇都会有几十个发展农村党员的名额,但是很少有要求按比例发展女党员。一般是顺其自然,发展来发展去,最后每年也只能发展两三个女党员。

三、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女性同胞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条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健要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加大对女性的培训力度。提高女性参政议政参与文明建设的能力水平。

2、组织上予以特别关心也是重要的解决之道

镇党委如果平时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一些女性向组织靠拢,发展时有意识地发展一、两个带动一下,这种局面将会有大的改观。比如像此次换届过程中对女性候选人提供如此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组织动员,我们相信,女党员的发展状况会有明显好转。

3、妇联组织多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引导

妇联组织的引导、培养,也是女性成长的重要催化剂。在县妇联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妇联截至目前为止对妇代会主任进行了两次专门培训,由于水平有限以及力度与措施的不尽完善,培训的范围仅止于妇代会主任一个队列,仍没有办法扩大到全体女党员、全体致富女能手甚至全体妇女。

党员调研报告(三)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x年x月,x共有流动党员6人,其中流出党员6人,流入党员0人,流出党员占党员总数660人的1%。其中:外出务工党员全部是男性,共计6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3人、35岁到45岁2人、45岁到55岁1人;学历结构为:高中学历4人、本科2人。分布情况为:省内5人,省外1人,均是外出3个月以上流动党员。

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党员流动方位很难掌握

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一是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到位,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导致流入和流出党员无登记,使部分党员“来去自由”。二是有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心态和家庭等情况对党组织报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二)流动党员党组织活动不好开展

一是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二是流动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不说自己是党员。有的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不能正常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流动党员管理存在不足

【党员突出问题调研报告】

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要求难以落实。

(四)流动党员组织隶属关系难接转

流动党员的接转组织关系程序较多,繁多的接转程序导致党员不情愿心态,有的成为了口袋党员。

(五)流动党员身份不好确定

一是要了解流动党员的身份,只是靠本人自己说,没有有关的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定其身份;二是有的党员在私营企业务工,由于工作时间紧和工作量大原因,没有时间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或不愿暴露党员的身份。

三、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抓好教育

一是要求外出党员要主动与所在地区党组织取得联系,按规定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二是对未能及时转出组织关系的,要出具《流动党员活动证》,要求党员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所在党组织的活动,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任务;三是要求流动党员主动通过适当方式与党支部保持联系,每季度汇报一次以上在外的思想、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四是要求外出党员返乡时及时与支部联系,如实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把《流动党员活动证》交支部查验。

(二)建章立制,强化约束

要把外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关措施、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外出党员管理机制。一是政治和道德观念教育;二是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外出时间、地点、就业情况、工资报酬、参加流入地党支部的活动情况等情况要有详细的记录;三是建立联系制度。党支部要确定一名正式党员的预备党员,流入地党组织要提供其现实表现情况,原所在党组织要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做好跟踪考察工作。

(三)创新载体,发挥作用

要把流动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好、组织好,促使带富一方群众,搞活一方经济,必须寻找活动载体,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组织要在每年春节期间和借党员回家之机,召开党员座谈会,向他们介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家乡出流动党员的家庭解决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外出务工党员送去组织的关心,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温暖。

(四)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业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多数的在原支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组织,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仅能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又确保了企业团组织、工会组织等能够发挥正常作用,促进企业沿着健康正常轨道发展。

(五)流入地是流入党员的管理重点

流入地党支部要与流出地党支部取得联系,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建立流动党员档案;流入地党组织要把流动党员吸纳到邻近的一个党支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以及学习培训,同时协调好流动党员与用工单位的关系,处理好劳动和学习的关系,让流动党员既安心工作赚钱又可以正常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尽量让每个党员找到自己的一个“家”,避免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对流入本地居住或工作3个月以上并持有《外出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流动党员,本地要负责登记备案,编入一个党支部或党小组过正常组织生活;在本地居住工作6个月以上,而没有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的流动党员,其工作单位党组织或其居住地党组织要督促其办理组织关系迁移手续;对持有《外出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流动党员,按有关规定做好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六)对务工经商党员上级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

流动党员的流入管理十分重要,但很难解决党员的真实性问题和不暴露党员身份的问题。一要进一步加强“流出地”对他们的管理;二是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必要的联系,形成管理网络;三是加强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切实解决流动党员“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了”的情况。

2016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党员突出问题调研报告 第四篇

**区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党员突出问题调研报告】

中国共产党**区委组织部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以来,区委组织部深入乡镇、街道、农村、社区、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调研,通过走访党员、座谈讨论、听取意见、个别谈话等形式,对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近年来党员队伍建设所采取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思考,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对策及建议。

一、基本情况

**区现辖10个乡镇、街道,45个行政村、31个社区。区委下设21个党委、总支,其中乡镇、街道党委10个、行业党委6个、企业党委1个、直属总支4个,基层党支部484个。现有党员10291名,其中,女党员3074名,占党员总数的29.87%;少数民族党员63名,占党员总数的0.61%;党政机关党员1221名,事业单位党员1849名,国有、集体企业党员195名,离退休党员2551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441名,农民党员2228名,其他党员1806名;35岁以下2164名,占21.03%,36-59岁的5198名,占50.51%,60岁以上2929名,占28.46%;大专以上4420名,占42.95%;中专(高中)及以下5871名,占57.05%。

二、主要做法

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跨越发展"的目标,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按照"严格党员发展质量,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树立党的光辉形象"的要求,全面贯彻发展党员的工作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狠抓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使全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全面提升党员队伍质量为重点,规范党员发展工作

在区委全面部署、区委组织部协调指导的基础上,统筹兼顾,有序推进,有效提高全区党员干部队伍质量。

一是强化认识抓保证。首先,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就发展党员工作做专题培训讨论,反复组织学习有关规定,讲清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深化认识,不断提高基层党委书记和分管党务工作副书记的素质。并要求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参与到发展党员工作中,进一步明确职责,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把提高组工干部的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每年举办1-2期发展党员工作培训班,通过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不断丰富组工干部知识,强化组织干事的素质,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第三,充分发挥区委党校和乡镇党校主阵地作用,举办村(社区)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不断强化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强化质量重培养。抓规划。每年年初根据各党组织上报的发展党员计划,结合实际,制定下发全区的发展党员计划,通过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发展重点,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结构较合理、规模适当、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抓基础。在宏观上,注意把握好五个比例:即每年退休党员和发展新党员的比例;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比例;发展新党员中生产一线和管理人员的比例;35岁以下新党员和新发展党员的比例,高中以上学历新党员和新发展党员的比例,通过努力,近五年新发展的党员中,青年党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生产一线党员都实现了规划的目标,保持了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1:2:4的塔式结构,始终保持一支近1300人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抓标准。在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的基础上,为真正体现党员先进性,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提出了发展党员要把好"德、才"兼备的标准关。"德、才"兼备的原则:即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吸收入党时必须把思想方面、工作方面和生活方面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在严把标准的基础上,坚持做到了"五个不批",即对发展党员过程中材料不齐全的不予批复,程序不规范的不予批复,未经政审的不予批复,未参加培训的不予批复,团员入党不经团组织"推优"的不予批准。

三是强化重点抓实效。围绕区委的中心工作,各乡镇党委坚持把发展农民党员的重点确定为:优秀回乡青年和青年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做好在妇女中发展党员。五年来35岁以下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占发展农民党员总数的8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新党员占发展总数的85%左右,妇女党员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39%。同时,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注重做好两个衔接:即妇联和共青团组织"推优"计划与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计划衔接;妇联和共青团组织教育考核与党组织培养考察衔接;五个倾斜:即一是向相对后进村倾斜,以先进带后进,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打好基础。二是向农村致富带头人倾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打好基础。三是向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倾斜,为培养选拔"双带"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干部打好基础。四是向35岁以下、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倾斜,着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五是向妇女倾斜,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采取"三定"措施,认真抓好妇女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首先是定人培养。对每个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确定1-2名正式党员作为培养人,负责对其培养教育,每季度进行一次思想汇报。其次是定岗锻炼。要求各总支、支部适当对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压担子,有意识地给她们安排一些较为重要的岗位,交派一些急、难、重的任务,提高综合素质。第三是定期考察,要求各总支、支部每半年对妇女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谈话,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做到好中挑好,择优发展,为党组织输送合格人才。同时,我们把发展党员工作与团妇工作相结合,通过"巾帼建功"、"青年文明号"等有效活动载体,考察妇女积极分子的政治思想和工作表现。

(二)以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为目标,进一步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

紧密结合全区实际,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党员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方法,重点做好党员教育培训,流动党员、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分类管理教育,使党员管理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一是夯实基础,强化措施,着力提升党员队伍素质。近年来我区以"造先锋模范党员队伍、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目标,制定了党员教育培训三年规划,狠抓党员的教育培训。一是明确培训对象。每年将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居民群众党员作为培训重点。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对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重点是党的基本理论、法律法规。居民群众党员培训的重点是党的基本理论、法律法规、区委政府的重要部署及再就业培训等相关内容。2016年以来,全区共培训党员5192名,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党员2696名,企业党员57名,"两新组织"党员17名,城镇党员、农民党员2056名,基层党组织书记187名,党务工作者179名。二是落实培训经费。区委将党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从党建经费中解决用于各乡镇、街道开展的党员培训经费。2016年以来,区财政补助20万元用于党员培训工作,对全区党员队伍培训的各类培训主体班次,给予全额补助。三是创新培训方式。通过采取各乡镇培训、区委党校培训、基层党组织培训、选派到上级相关党校、外地考察等多渠道的培训形式,不断提高了广大党员的素质。2016年,区委以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为契机,从区纪委、组织、宣传、信访、农业、科技、司法、民政、综治、计生等部门单位选聘37名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党校兼职教师,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对全区党员干部进行轮训。

二是优化设置,创新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员队伍管理。为了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建立党员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我区以"三抓三创新"(抓创建,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抓机制,创新管理教育方式;抓实践,创新党员活动载体)为载体,进一步创新组织设置,创新管理模式,拓展活动领域。一是建立健全非公经济党组织设置。2016年区委组织组织部指导将原**区非公经济党工委划分到**工商分局,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工商分局非公党委、**西区工商分局非公经济党委、**高新分局非公经济党委3个非公经济党组织,在全区1755家非公经济中建立党(总)支部181个,并将属于城市社区的非公经济党组织负责人纳入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网络。各街道党委按照"一社区一党组织"和便于党员集中活动的要求,纺织路街道长安路社区成立了党支部,工农路街道火车站社区、人民路街道人民路社区等11个社区针对党员人数增加的特点,及时成立了社区党总支。公园路街道胜利路社区、建银社区、银光路社区、兰包路社区在成立党总支的基础上,创新设置,下设了离退休党员党支部、下岗无业党员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等特色党支部,并将党组织向小区和楼栋延伸,在社区居民楼栋、楼宇建立党建立党小组135个,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213个,聘任270余名社区党员担任"楼栋长",担当社区与居民之间的信息传递员、政策讲解员。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网络。在区党建网设立大学生村官"网络型"党支部,通过视频对话、QQ群、飞信等形式,每季度开展"上一次党课、召开一次工作交流会、发表一篇党员微博、汇报一次思想动态"的四个一活动,帮助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目前已完成网络页面设计,计划于9月底投入运行。在水川、四龙两镇采取"农家乐+支部"的形式建立党支部;在**、强湾两乡采取"运输协会+支部"的形式建立个党支部;依托种植、养殖产业优势,先后建立"合作社+支部"、"公司+支部"等8个"产业型"党支部,利用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为党员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特色种植养殖技术引进等服务,形成党建互动、发展共谋的生动局面。

二是摸清底数,严格程序,加大流动党员管理力度。区委组织部按照"一月一摸底、一月一上报"的要求,及时、准确掌握流动党员管理信息,从程序上严格把关,加大流动党员管理力度。目前,我区现有外出流动党员275名,接收外来流动党员17名。对外出的流动党员,主要是实行跟踪式管理。一是及时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或《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教育工作,教育党员外出后要主动与所去地区或单位党组织取得联系,按规定及时转移组织关系或出示《流动党员活动证》,积极参加所在单位党的组织生活,按期交纳党费;二是建立定期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制度,如实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及时传递信息;三是建立工作联系制度,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外出党员保持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四是建立查验制度,对转移组织关系的外出流动党员归来时,要查验所去地区或单位党组织出具的外出期间表现证明;对持活动证外出的流动党员返回时,及时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中记载的内容,详细了解外出期间的表现。对接收的外来流动党员,主要是实行"挂靠式"管理,对在同一单位内工作半年以上的流动党员,督促他们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入所在党组织;在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应持《流动党员活动证》转入临时组织关系,参加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活动;工作单位不稳定,但住处固定的流动党员,就地转入组织关系,参加社区党组织的活动。

【党员突出问题调研报告】

【党员突出问题调研报告】

(三)以深入开展党建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我区针对不同的党员群体,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选准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找准党员队伍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一是深入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党员内动力。近年来,我区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为载体,在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创模范带头人",争创"**先锋",争当"双强"(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优秀村干部,争做"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先富好党员等活动。在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对照活动方案,紧盯列入中长期整改和尚未整改的问题,逐一拉出了清单、排出了时间表、制定了方法措施、列出了时限要求,采取挂牌督办、跟踪问效等形式,进一步巩固扩大活动成果。目前,全区第二批活动列入整改的559个突出问题,已整改落实549个,整改比例为98.2%;第三批活动列入整改的889个突出问题,已整改落实845个,整改比例为95.1%。同时,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切实可行、解决问题的原则,认真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废、改、立"工作,共废止制度315个,修改和完善851个,建立新制度512个。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中,**区528个党组织和10291名党员以"强堡垒、夯基础,抓队伍、树形象,促进科学转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主题,以"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和"**先锋"工程为载体,紧紧围绕区委"一二三四"的工作总体思路,努力在推动发展上争创佳绩,在促进和谐上争当表率,在展塑形象上当先锋,为实现"十二五"再造一个新铜城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全面实施"联动强基"工程,搭建党员服务平台。2016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实施了"三级联创"、"双联双带"暨"四联四帮"活动,在夯实基层发展基础、增强基层发展后劲、帮助党员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继续实施以"城乡联动,结对帮扶,强化基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联动强基"工程,全区30名县级领导干部、81名科级领导干部,81个区直部门联系帮扶79个村、社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213户农村困难户、党员困难户或城市下岗职工户,深入开展"六个一"(共同过一次组织生活、走访慰问一次党员群众、开展一次党性实践活动、联系培养发展一名新党员、制定一个发展计划、办一件实事好事)活动,帮助村、社区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发展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区水务局负责人深入联系村四龙镇永兴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现场商讨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初步确立了今年帮扶实施的1个小水工程和1个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区农牧局、科技局、扶贫办等部门技术人员与农民党员、产业大户结成31个帮扶对子。区司法局等26家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主动深入联系村、社区和联系户中了解情况,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离任村、社区干部260余人次。目前,各联系单位已帮助45个村、34个社区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任务,共计兴办实事好事76件。

三是创新党员活动载体,丰富党员活动内涵。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选准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找准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一是用"活"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乡镇、村"全覆盖"的资源优势,以区党建网为龙头,以远程教育培训等为主渠道,组织农村党员每季度开展一次"四个一"(上一次专题党课、召开一次工作交流会、撰写一篇党员心得、汇报一次思想动态)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农村党员的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制定相应工作措施,帮助农村党员致富创业、为民服务。截止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0次,培训党员1552人次。二是激"活"社区党员资源。围绕社区"特色型"党支部党员职业相近、经历相似、居住相邻的特点,结合社区治安、绿化、安全等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党员"三定"、党员责任区、"双服务"(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等党性实践活动;利用各类文化广场和体育设施,组织党员开展红歌大家唱、曲艺演出、全民健身等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发挥城镇居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公园路街道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7个社区服务站,广泛组织开展了"双服务"活动(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居民)。三是盘"活"党员活动资源。依托村、社区活动场所,健全相关配套机构,活动场所整体功能得到明显增强。农村活动场所设立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计生工作室等,80%以上的村达到八有标准。在社区设立党员咨询服务站等,条件成熟的16个社区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活动场所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较好发挥。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区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党建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虽然近年来党的建设已得到明显的加强,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党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高。一些基层党组织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存在着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针对性,搞形式走过场的情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些基层党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忙,疏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有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一些党员过分自我保护,缺乏责任意识、监督意识,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对党内一些不正常现象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另一方面只满足于洁身自好,自己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就行了,对形形色色的不良现象看不惯,但不斗争、不抵制。

二是党员老龄化、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突出,活动开展难。传统的党员管理方法与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党员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三难现象。一是流动党员管理难。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党员队伍的流动性不断增大,每年都有大量党员外出从商或者离乡打工,有的外出期间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无法参加党性实践活动,有的甚至几年都见不到面。对其的管理、教育出现真空。二是老龄党员管理难。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等问题突出。这些老龄党员,有的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参加支部组织活动,有的不愿参加组织生活。加之农村贫困老党员生活来源无着落,其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较为低下,或者只参加一些发放误工费的党支部会议和活动,影响了党员的整体形象。三是活动开展难。由于流动党员的不断增多、老龄党员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农村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往往面临着无党员参与的尴尬境地。由此引发了一些有选举任务的会议上,党组织不得不采取发放误工费或补贴的形式来吸引党员参加会议的不良风气。

三是入党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不均衡。这一现象在一些农村、非公经济基层组织中比较明显,存在着党员平均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结构不合理,非公经济组织入党积极性不高。根据与乡镇的同志座谈了解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这几年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发展农村年轻党员、致富党员力度不够;二是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在农村有所抬头,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征地拆迁等方面因利益纷争,一些党员干部对此不敢管不敢问,削弱了党员、党组织在农村青年心目中的影响力;三是一些党支部书记怕新入党的人与自己竞争,怕自己会在以后的组织选举中落选,不愿不敢吸收他们入党。加之一些村支部发展党员只搞近亲繁殖,挫伤了群众的入党积极性。

四是基层党组织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正常开展工作。在村级组织中,经济发展滞后,经费比较紧张,村集体没有积累,组织活动经费没处解决。有的基层党组织也想开展一些活动,但是却苦于没有经费,如救济贫困党员、帮助党员发展经济、设立党员活动室等;一些党员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党务工作者没有精力、财力、时间,与他们联系。以至出现了这些党员与组织两不找的现象,党员不过组织生活,生活、工作中有困难无人过问,村里或单位有事党员也不闻不问、不关心,这一现象在困难企业及后进村存在。

四、对策建议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育,强化管理,严格监督,多管齐下,着力提高党员素质,塑造党员新形势,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一)党员教育上突出实效性。以远程教育为载体,把农村党员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最新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作为农村党员教育的重点,解决好农村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等问题,以及根据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的千差万别,做到区分层次,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对那些思想守旧,无开拓创新精神的农民党员要作为主要工作目标,采用集中培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用身边的人和事,用新技术带来的可观效益促其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那些科技素质低,缺乏致富本领的农民党员有计划地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使党员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增强致富能力;对那些头脑灵活,率先致富的青年党员,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远程教育培训,逐步、有意识地使他们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二)党员管理工作上突出灵活性。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和从业特点,决定了党员管理工作的多样性。一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健全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各项党员规章制度,走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二是适应形势,分类管理。以实施"六项工程"为契机,进一步细化对流动党员、非公党员、农村党员、社区党员、(

(三)党员发展问题上突出严肃性。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是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主攻方向。发展党员上要摆脱束缚,放宽视野,重点从各行各业中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率先富起来的致富能人,单位骨干力量,从复退军人和村干部中发展党员,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不断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和审批关,注重质量,不求数量,做到发现一个,培养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四)党员组织活动上突出多样性。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各类党员队伍的实际,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一是以党员远程教育为主,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党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网上的学习与交流,激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二是从集中活动向小组活动转变,按照党员特点和行业分布,划分若干个党小组,平时以党小组活动为主,支部按季活动一次,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三是以党性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党员促其发挥作用,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五)壮大集体经济上突出必要性。壮大集体经济,为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没钱不行,从根本上说,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党群关系,还靠发展农村经济,集体有钱了,各项工作也就好做了。因此,选好配强领导班子,积极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解决有钱办事。这样才能给农民更多的实惠,为职工谋求更多的福利,各类公益事业才好发展,干群关系才能得到缓和,各种矛盾才易于化解。

2016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问题调研报告
党员突出问题调研报告 第五篇

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问题调研报告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我县目前共有400个行政村,农村党员17018人,村两委主要干部730人,其中党员干部516人。从总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党员干部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在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方针、维护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农民安居乐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从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个别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还是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许多方面做得还是不尽如人意。通过我们的走访调研,讨论分析,现就我县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突出存在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责任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

少数党员干部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从思想深处没有树立起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的观念,看问题、办事情出发点不是以群众利益为重,而是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有利则干,无利就推;还有个别党员干部摆不正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许多上呈下达的事务或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不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说了就算,致使群众对其信任度降低,说严重点,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二)法制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

有的党员干部任职时间长,平时不注重学习提高,凭经验办事,乱表态,瞎指挥。有的作风霸道,私心重,处事不公,群众反映强烈。有的缺乏民主意识,不懂领导方法和领导要求,拉帮结派、互不团结,导致“两委”工作不配合,领导班子的凝聚和战斗力不强。个别党员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面现象,缺少理性思考,不做深层次分析,处理问题简单。有的作风粗暴,甚至违纪违法,激化了班子内部和干群矛盾。个别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观念淡薄,缺乏耐心说服的细功,群众稍有微词,就采取过激行动,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农村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三)党性观念不强,组织纪律性差

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村务上优亲厚友,甚至假公济私。如在发放各类款项、发展新党员等方面,标准不一样,条件不一致,不能一碗水端平。部分党员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或经营上,把管理村务当作兼职,一些干部懒、散、拖,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由于大部分农村干部家在农村,自己也是农民,长期大量的农村工作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每年领取一定的补助与付出的不相适应,使得少数村干部有吃亏的思想,不愿干和不想干,不严格要求,缺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遇到问题绕道走,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在小团体利益与大局利益发生冲突时,竭力维护小团体利益,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个别地方发生了不稳定的问题时,党员干部不是勇敢地站出来,以积极的态度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有的临阵退缩,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甚至唯恐事情闹得不大。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党员干部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体制、制度等客观原因,综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教育不深入

目前,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仅仅是阶段性的教育,不能系统地进行党的政策、法规教育;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党员干部重使用轻教育,只顾眼前利益,能干就先使用,出了问题再换人;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三会一课”制度都坚持不好,致使党支部在党员中的号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减弱,支部的战斗力弱化,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综合素质不够高

据统计,全县17018名农村党员中60岁以上的达5105名,35岁以下党组织书记10人,36岁-50岁党组织书记220人,51岁-55岁党组织书记102人,56岁以上党组织书记65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7岁,农村党员干部整体年龄偏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党员6807名,党组织书记199人。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等现象也是作风建设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

(三)党员干部压力大

目前,我县400个行政村中人口最多的村达5000多口人,50名党员以上的村达124个,而村“两委”干部仅仅只有3-5人。方圆数公里、人口几千人、党员几十甚至上百人的行政村,仅靠3—5名党员干部承担着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再加之各级安排下去的各项具体工作十分繁杂,事无巨细都得经过这仅有的几名党员干部,重压之下也会产生一些作风方面的不良习气。

三、建议和对策

搞好农村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农村工作实际,从加强教育管理入手,强化约束激励机制,大力弘扬先进典型,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多项措施才能真正把农村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抓根治本,强化教育,夯实农村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基础

农村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质上是思想政治和综合素质不高的反映。因此,从根本上说,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素质,是搞好农村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基础。一是宗旨信念教育,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真正把对上级负责与群众负责统一起来。三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为民造福、为民分忧当作自己的本职去做。四是纪律与法制教育。认真学习党纪党规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同时,要注意改进方式方法,强化教育效果。在教育过程中,紧密联系农村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实际,明确学习重点,精心设计专题,优化教育内容,注意不同对象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提高教育效果。

(二)抓好建章立制,着眼监督制约,为农村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提供严密、规范的制度保证

在制度建设上,除了要坚持已建立的有关制度,如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制度、廉洁自律制度等,还要建立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汇报制度,不仅在民主生活会上汇报,还要定期向上级组织汇报。在监督机制上,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强化群众监督和农村党员干部违纪举报机制,把好农村党员作风建设的第一道关口,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善于从群众反映中发现农村党员干部违法乱纪的线索。要定期开展党员评议活动,由群众对身边的党员干部进行评议,对于评议较差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问题重大的要严肃处理。

(三)抓好实践载体,树立典型榜样,带动和促进农村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

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农村干部素质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有效形式。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中,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凝聚党心民心。要把带民致富、共同发展作为党员干部的中心目标,激发农村党员干部组织和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发展经济的热情。要使农村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就必须千方百计带领广大群众把经济搞上去,开辟更多的勤劳致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路子。为此,可以开展党员干部示范点、示范户评选活动,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带动广大群众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要从党员干部的自身抓起,增强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自觉性,同时要严格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使党员干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真正树立起崇高的威信,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运用先进典型,以点带点,加强宣传引导是农村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有效形式。一方面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继续深入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教育他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另一方面要大张旗鼓地多层次表彰宣传农村党员干部中的先进典型,组织学习讨论。通过树典型、搞表彰,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对照先进找差距,激发他们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编辑:露露)

2016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专题调研报告
党员突出问题调研报告 第六篇

一、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

县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33.1平方公里,辖16个村(居)党支部,其中社区党支部13个、村党支部3个,有党员668人,其中预备党员27人,女党员68人,有村(居)干部82人,其中女干部19人。共53600户、213500人。

二、解决群众路线活动”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

按照中央省市县委的部署,街道党工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牢把握总体要求,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把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和“末梢神经”。人的身体一旦“末梢堵塞”,则身体有病,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且不“通瘀”,则危及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本目的就是要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端正对群众的态度,端正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态度。

当前,我们个别党员干部的上班场所仅在机关,对基层的情况了解甚少,一些人只停留在看材料,听汇报阶段,与基层群众的鱼水情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负面例子时有发生,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动走进乡村社区,串门入户、嘘寒问暖,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主动听取基层群众的难事、烦心事,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善待基层群众,为民排忧解难,唯有这样,党的群众路线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掌声。走群众路线,最害怕的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最期盼的是基层领导干部能“常来走,多来看”。我认为群众路线绝不是空口白话谈出来的,而是靠脚踏实地干出来的。群众路线教育的生命和灵魂就在于一个“实”字,重在以具体举措落到实处,才能取得实效。因此,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扎实,“四风”问题查摆整改到位的重要标尺。

三、当前我们在服务群众中存在“最后一公里”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际工作调研和意见征求,当前我们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村水利农田灌溉,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有的塘库堰渠因自然灾害和其它原因造成部分损毁,需整修赔补。

二是有的村在修公路方面,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断头路现象,也有一段路未通的现象,有路面损坏暂不通的现象。

三是有的村(社区)卫生站建设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有的有站(所)场地、医生,但医疗设备不足或差的现象,有的有医患、医难现象,有的有医德、医风不良现象。

四是水果蔬菜从产地到百姓的餐桌经历上,有物价高、环境污染和不净不洁方面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五是对老百姓诉求、信访解决不及时等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六是党群干群关系不到位,帮办老百姓办好事、实事等方面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七是在解决老百姓疾苦,党员干部在“挂包帮扶”工作中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八是民生民惠政策在落实兑现以及一些问题处理上还存“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怎样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一,认真排查和发现“最后一公里”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排查问题环节要求非常明确,把查摆问题贯穿始终,我们将继续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切实找出部门和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要尽心尽力,要促进进村入户体察民情常态化,不仅身到,更要心到。要以心换心,真正放下姿态、俯下身子体恤群众、关心群众,切实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下基层联系群众,应多临时停车,多不请自来,多走泥泞的路,多进漏雨的屋,尝尝群众锅里的饭,品品群众碗里的水,切实体恤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所想所期所盼,俯听群众所恨所怨所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不到群众中听意见,听不到真心话,不认真排查,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熟视无睹,或是夸夸其谈,避重就轻,怎能发现自身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二,深入查找造成“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那就是要抓住基层,基层与群众接触最多,涉及的群众问题,很多都需要基层去解决和落实。基层是党和群众联系的最后一个环节,党的政策需要基层去落实完善。基层要坚持做到问题排查不到位不放过,问题解决不到位不放过。要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想群众之所想。如果党组织建设薄弱,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没能配强配优,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也就难以发挥,这就在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无形中产生了一堵墙;有的村和社区便民服务跟不上,有的便民大厅虽已建成,但人员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在心或服务态度生、冷、硬,便民大厅成了摆设,人民群众依然办事难;有的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差,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养老、医疗等惠民政策总是“走在路上”,就差那么一点点,造成“近在咫尺,远隔天涯”瓶颈。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就必须找清“病根”才能追根溯源,寻找到根治的“良方”,而如何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则是干部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至关重要的一步,那么干部要如何迈好这一步呢?多走土路讲土话,多接地气才能做好群众工作。磨破嘴皮不如走破脚皮,说得再好都不如多走走“小路”,多看看民情,多听听民声,才能汇聚民意,才能与群众接上气,多说土话才能做好群众的“亲戚”,才能密切干群之间的联系,群众才愿意向干部敞开心扉,才能让干部寻找到“病根”。勇于担当,狠抓落实,提高干部的办事效率。走进群众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难题,面对问题干部就是要勇于担当,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敢于走在前头,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到实处,不断地转变作风,提高执政水平,才能提高办事效率,赢得群众的好评。

第三,认真剖析整改“最后一公里”存在问题。剖析和整改是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问题要查得“水落石出”、自我批评要“体无完肤”,道理分析要“鞭辟入里”,整改问题要“入骨入心”。剖析要从深处挖,危害要从大处想,病根要从痛处找,诊疗要对症下药,从重从快,药到病除。要认真分析产生“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体制机制原因,切实加以整改。对体制机制上出现的问题,要从深化改革入手,对极少数人恃权弄权而使政府的惠民举措落不到实处,形成“末梢堵塞”的必须严肃问责。

第四,严格建立严防“最后一公里”长效机制。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不是唱高调、走过场、摆样子,也不是活动一结束就不再联系服务群众,而是新形势对于党员干部的高要求,要在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上下功夫,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使广大党员能够坚持尽职尽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加强党建创新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要配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要加强基层便民办事大厅建设,让便民利民设施真正为民服务,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建立长效机制,严防“最后一公里”现象改头换面,披上“马甲”以新面目出现。切实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真正送给群众,把党的惠民政策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

第五,建设坚强“两支队伍”,是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教育和实践“两手抓”,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就要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领导班子,按照“选优、育强、聚能、引智”的思路,选拔培养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花大力气建设作风过硬、甘于奉献的党员骨干队伍。要通过学习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干部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愿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相关技能培训,使其“懂服务”;努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和水平,使其“会服务”;采取督促推动和监督检查等措施,保证其“服务好”。由他们来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才能落到实处。

第六,健全建好为民服务平台是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快服务场所建设,建立和完善村、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站、点)。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进一步强化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与便民服务、公共服务等有机融合,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探索信息化服务新方式,建设以工作网站为重点的服务信息发布平台、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重点的党员教育平台、以手机党报为重点的党内信息互通平台、以微博和微信等为重点的党群即时互动平台等,通过网络阵地为群众提供服务。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上级党组织要求,积极创新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和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把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工作细化、深化、具体化,真真切切把服务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的“零距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52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