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报告】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2007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深入推进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建设,2007年,商务部委托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对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务主管部门、1335家城市市场、1209家农村市场和9305位城乡消费者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全面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市场秩序显著好转。城乡消费者食品安全关注度差距大幅缩小,对政府监管预期提高;绿色市场品牌影响力扩大,经营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显著增强;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观,但仍是食品安全薄弱环节。
一、城乡消费者食品安全关注度差距大幅缩小,对政府监管预期提高
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关注度提升近30个百分点。调查结果显示,86.1%的农村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比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与城市消费者食品安全关注度之间的差距由上年的24.5个百分点缩小为11.1个百分点,二者差距不再明显。城乡消费者对食品购买场所的选择也日趋安全,有21%的农村消费者选择去离家较远的“县城市场”购买食品,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选择到超市、便利店等场所购买食品的消费者比例高达94%;家庭日常饮食安全也得到进一步重视,51%的农村消费者能意识到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在家中分开备置生熟菜板。
消费者对政府监管预期提高,食品安全关注点更加具体和深入。调查显示,消费者已不仅仅简单关注政府是否重视食品安全,出台了哪些政策、法规、标准,而更关注它们具体规范的内容和是否被有效执行。在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对《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及商务部发布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商业行业标准《速冻面米食品》等均很关注。调查数据显示,受境外媒体不实报道等因素影响,消费者对政府监管信心在7、8月份一度下滑。认为食品安全形势“问题太多,令人失望”以及政府监管工作“不到位”的比例均比2006年有所上升。自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开展以来,随着政府监管工作的加强和正面宣传力度的加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度逐步提升,调查结果表明,按满分100分评价,83.3%的城市消费者和86.6%农村消费者给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打60分以上;评分80分以上的城市消费者和农村消费者分别达到35.6%和37.6%。北京城乡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评分80分以上的高达60%,比专项整治前提升了20个百分点。调查还显示,90%的消费者不再担心猪肉质量安全问题。
二、市场经营者逐渐自觉成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绿色市场品牌影响力扩大,推动市场成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共有71家农副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通过绿色市场认证,比2006年全年获证绿色市场数增加27个。目前,全国绿色市场总数已达到171家,各地的绿色市场试点、示范单位已有4000多家,进入高速推广阶段。调查还显示,绿色市场建设全面提升了市场经营管理档次,绿色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100%建立协议准入、进货索证索票、抽检、不合格产品退市等准入制度,100%设置食品安全管理部门,100%实施“场厂挂钩”或“场地挂钩”,100%建立经销商产品档案、公示商品质量信息、建立商品购销台账等管理制度,绿色市场已成为消费者安全购物场所。绿色市场解决农产品卖难、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等作用日益明显,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绿色市场品牌效应已逐步显现,有力带动市场逐渐自觉成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100%的市场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调查显示,自《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今年5月1日实施以来,各类食品市场根据条件均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协议准入制度、商品购销台账制度、经销商管理制度、商品质量承诺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等食品安全管理相关制度。截至2007年底,全国县城以上城市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100%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了食品进货台账制度。上述制度在农村市场也开始得到建立。
城市市场100%设立了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调查显示,所有城市市场均设立了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其中,设置独立的专门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分别为34%和23%,配置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分别为48%和36%。
农村市场开始使用高端检测仪器。调查结果显示,城市批发市场中,色谱仪、气质联动仪等高端检测仪的配置比例分别为19%和5%,瘦肉精速测仪、兽药检测仪、重金属检测仪等专项检测仪的配置比例分别为20%、16%、14%;重金属检测仪等高价值、高精密度仪器在农村市场中也开始出现。调查也显示,城乡市场基础检测设施设备大幅改善。72%的批发市场和62%的农贸市场拥有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分别比上年提高16和12个百分点;85%的批发市场和61%的农贸市场配备了农残速测仪,分别比去年提高了9和11个百分点;在鲜活产品销售比较集中的农村集市中,检验检测设备的配备率已达61.5%,比去年提高了12.4个百分点。
三、纵向比较,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观
超市渐成农村食品市场主角。调查显示,超市在农村发展迅速,其市场占比已跃居第二位,达到29.6%,比去年增加8.8个百分点,与占比第一位的集市之间的差距由去年的33.4个百分点大幅缩小为14.8个百分点;长期占据农村食品市场第一位的集市占比继2006年下降后又减少9.8个百分点,仅为44.4%,已不再具有绝对优势。调查还发现,农村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食品质量,还改善了购物环境,并利用集中配送优势降低了商品价格。
销售渠道趋于规范。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市场中,肉及肉制品的进货渠道中,82%以上来自于定点屠宰场和专业批发市场,来自于当地农户的比例从去年的40%下降到28%,乡镇级市场中猪肉95%以上来自定点屠宰场(点);蔬菜、水果的来源不再以当地农户自产为主,66.6%来自专业批发市场。目前,全国已累计新建和改造农家店25万多家,其中设在乡镇的门店有2.9万家,村级门店22.3万家,覆盖了全国75%的县(市、区)。农村连锁店集中配送率在逐步提高,一些肉制品采取低温冷藏车辆运输,一位国务院领导同志在食品安全整治现场会感慨地说,农村连锁店开到哪里,“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就消灭在哪里。
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调查显示,农村食品市场把关作用明显加强,对肉及肉制品检疫证明进行查验的农村市场比例达52.7%,比去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对过期食品的处理更加重视,违规行为越来越少,有57.9%的市场表示会对过期食品进行销毁处理,对过期食品实行降价处理的市场比去年减少了5.5个百分点,仅为8.9%;散装食品销售比例大幅下降,经销散装食品占食品总经销量的比例在30%以下的市场有47.8%,比去年下降13.3个百分点。
四、横向比较,农村仍是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薄弱环节
低收入影响农村居民食品购买取向。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1%,购买力仍较低。调查显示,还有高达20.6%的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不考虑质量,以价格便宜作为主要标准,这一比例是城市消费者的3.6倍;另外,集市仍是农村消费者首选购买食品场所。调查还发现,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农村居民自给自足的比例逐步下降,购买食品的需求逐步加大,而较低购买力的客观条件,使价格低廉的假冒伪劣食品大量在农村市场被消化。
监管缺失使部分农村成为食品安全盲区。在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管理法规及监管机构、监管资源严重缺乏。调查结果显示,45%的农民在无技术人员指导情况下使用农药和兽药,70%的农民表示其种植的蔬菜上市前不进行产地检测;市场上销售的鲜肉仅有32.8%进行冷藏;过期食品、注水肉等在城市市场已经不是消费者担心的问题,却成为农村消费者最常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比例分别达25.1%和16.5%。城市市场上市销售的加工食品必须通过QS准入,可在农村市场,散装食品依然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形式。调查表明,有47.8%的市场经销散装食品占食品总经销量的比例在30%以下,有21.4%的市场经销散装食品占食品总经销量的比例在30%至50%之间。在对经营者的访谈调查中了解到,有相当部分“全凭良心做生意”。另外,随着城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不安全食品大量向农村转移,而监管的相对缺失,将进一步加剧农村食品安全问题。
五、建议
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提高法治化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培育绿色市场,进一步增强市场把关作用;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构建完善的监管网络体系,提高监管能力;积极推动农村市场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从体制上加强农村市场食品安全。
上一篇:人大常委会将审议最高检关于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
下一篇:保密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