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报告】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调研报告
双孢蘑菇产业是我省河西走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特色和区域支柱产业,该产业的发展对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大农业可持续发展、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一、甘肃省河西走廊双孢蘑菇产业发展现状
1、发展基础
甘肃省食用菌生产相对于其他省市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尤其我省河西走廊沿祁连山冷凉区的双孢蘑菇生产发展最快。河西走廊双孢蘑菇产业自2000年开始在凉州区和肃州区由农户零星引进种植,2004年开始由于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量增大的推动,同时由于河西走廊一年四季气候冷凉,原材料丰富和双孢蘑菇节水的特点,在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等技术单位的技术支持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扶持及合理引导下,在甘肃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的实施带动下,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生产面积逐年翻番。据调查,2002年河西走廊双孢蘑菇年栽培面积约8.5万平方米,年产量约68万公斤,年产值600多万元;2005年年栽培面积达到62万平方米,年产量约527万公斤,年产值3100多万元;2008年年栽培面积达到306万平方米,其中永昌、凉州、天祝、肃州四个示范基地栽培面积分别达到永昌100万平方米、凉州70万平方米、天祝80万平方米、肃州40万平方米,河西走廊双孢蘑菇年产量3000万公斤,年产值1.5亿元,双孢蘑菇面积、产量、产值分别较2002年增加36倍、44.1倍、25倍。重点产区菇农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管理好的菇农年户均增收可以达到万元以上。
2、区域布局特色
在河西走廊双孢蘑菇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县(区)根据自身有利条件和气候特点,形成了本地区双孢蘑菇的栽培特色。年平均气温约7.9℃,海拨1100-1600米的凉州、肃州生产区,利用秋冬光热资源和蔬菜生产废旧日光温室进行双孢蘑菇生产,形成了秋冬茬日光温室双孢蘑菇生产区,其中肃州区创建的砾石戈壁滩全地下式日光温室和移动式拱棚食用菌种植模式,则形成了夏秋季反季节双孢蘑菇生产区;年均气温-8-4℃,夏季4-10月平均气温12-24℃, 海拨2000-4874米的永昌、天祝生产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在夏季建造半地下式简易菇棚进行双孢蘑菇生产,形成了夏季反季节双孢蘑菇生产区。
3、产业服务机构
我省河西走廊双孢蘑菇产业发展的技术力量主要来源于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河西学院食用菌所、各县区科技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外聘的南方农民技术员。目前在双孢蘑菇生产集中的永昌、凉州、天祝、肃州四个示范基地,已建成年生产能力50万瓶的菌种生产企业4家,年运销加工能力10万吨的运销加工企业2家,各类食用菌相关大中小型企业近20家,其中天祝凯发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金菇菌业公司、银河集团、春芽食品公司、酒泉西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已在菌种生产和运销加工方面打开局面。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为了全面提升我省食用菌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打造食用菌产业品牌,2006年4月在省科技厅有关领导的支持、帮助和倡议下,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牵头成立了甘肃省食用菌协会。有些主产县区还成立了地方协会、农民协会、食用菌产业办公室,建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在食用菌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发展了重要作用。
二、甘肃省河西走廊双孢蘑菇产业发展的优势及潜力
1、显著的效益,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种植双孢蘑菇成本低,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投入产出比大都在1:3-5。如:如永昌县2007年反季节种植双孢蘑菇,300平方米的半地下式简易棚,一年一茬产值1.8万元,是大棚西红柿5000元的3.6倍,是玉米、啤酒大麦产值1200元的15倍。
双孢蘑菇产业是一项节水效果极为显著的节水产业。甘肃省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国家领导人和甘肃省各级政府关注的地区,目前该区已下大力气关井压田。双孢蘑菇产业比较节水,一般每667平方米双孢蘑菇生产全生育期只需用水50方左右,需水量约为蔬菜的1/5,产值可达24000元,吨水产值达800元/方,节水效果明显。发展双孢蘑菇生产,完全符合现代农业和节水农业的需要,也是一个地方政府提倡、农民群众乐意接受的黄金产业。
2、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我省河西走廊海拔较高,积温低,具有双孢蘑菇生产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这种条件是人为无法大规模创造的。在该条件下可利用不同设施进行双孢蘑菇的规模化周年生产。同时河西走廊种植业和畜牧业比较发达,双孢蘑菇生产的原料如畜禽粪、大小麦草等农业废弃物较为丰富,加之劳动力充足,病虫害少,生产的双孢蘑菇质优价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产品质量高,生产效益好。
3、科技的进步,政府的重视,推动了产业发展。全省有专门从事双孢蘑菇研究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承担并完成了各类双孢蘑菇研究和示范推广项目,选育了许多优良品种,并研究总结了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了推动双孢蘑菇产业健康发展,各地政府采取不同形式给予资金扶持,如:永昌县对新建菇棚的农户按建棚长度每米补贴100元,对立体栽培的菇农每平方米补贴5元。在产前、产中、产后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技术的培训、指导,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全国、全省食用菌专业学术讨论会及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现场观摩会等,总结交流经验,制订发展规划,探索发展思路。同时,重点县(市)还建立健全了富有活力的领导机制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宣传发动、因势利导、配套服务、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4、不断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了产业的发展。目前我省河西走廊双孢蘑菇产业发展主要采用“科研单位+地方政府+公司+基地+农户”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以科技为先导、以目标市场为前景的企业拉动、农民积极参与、政府全力推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的发展。
5、良性互动的生态,实现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种植双孢蘑菇所用的原料主要为麦草、玉米秆、各种畜禽粪便等农作物下脚料,利用这些原料不仅可以生产出高品质、高效益的双孢蘑菇,而且双孢蘑菇收获后剩下的培养基(菌糠)仍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经加工处理既可作为绿色有机肥料施入农田,改良土壤结构,使废弃物得到“整体、高效、循环、再生”的利用,形成循环农业和可持续性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环境与生存环境。
三、河西走廊双孢蘑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菌证管理不善,菌种市场混乱,从而造成菌种质量良莠不齐,产量低、质量差,从而严重损害菇农利益。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主产区的栽培品种由当地企业、外地企业或个体户等盲目从外地引进,没有进行必要的适应性栽培试验,就扩繁出售,用于生产,菌种的产量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二是随着双孢蘑菇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栽培技术的普及,双孢蘑菇制种厂家遍地开花,由于技术力量不足,设施简陋,再加上品种来源混乱,致使供应的菌种纯度低、质量差,制约了双孢蘑菇生产的发展。
2、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差,规范化栽培技术普及率低。由于我省技术力量有限,各地在生产过程中聘请外地农民技术人员照搬自己掌握的技术来指导生产,没有形成当地适宜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或规范化栽培技术落实不到位,造成多年连茬栽培病虫害发生严重,经济效益下滑。
3、双孢蘑菇无公害生产技术和产品采后无害化保鲜储运技术相对比较滞后,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如双孢蘑菇在生产过程中病虫害较多,生产中大多数生产者不能合理用药,造成农药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再加上双孢蘑菇在贮藏保鲜和加工过程中的用药不合理或者超标,造成质量安全问题,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4、营销渠道不健全,市场不稳定,产销脱节。目前河西走廊双孢蘑菇产品主要靠自产自销,菇价大起大落,现有的双孢蘑菇经营企业有的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与原料生产基地结合不紧密,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示范种植基地;有的规模小,层次低,龙头作用极其脆弱。在双孢蘑菇产品销售方面,依靠外地企业销售多,在流通领域内缺乏稳定畅通的营销渠道和有序的经营管理以及有效的信息媒体服务,未能实现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很难使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
5、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指导区域生产的基层技术人员缺乏,真正掌握技术的菇农更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孢蘑菇的产量和质量及效益,出现了技术服务跟不上基地发展进度的现象。
四、河西走廊双孢蘑菇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作用。
当前,我省河西走廊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引导行为对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应当为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同时,还应加强法制建设,尤其要加强对菌种和流通领域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以促进双孢蘑菇产业健康发展。
2、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长期、稳定、持久的联结机制。
根据我省目前的状况,一是首先要提高龙头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能力,增强企业在产业化中的带动性。二是帮助农民建立双孢蘑菇产品营销合作组织;三是要把保护农民合理利益和企业利益放在同等的地位,以实现企业、农民利益共享和双赢为目的制定一些相关的保护政策;四是政府应加强法律督促与保护等。
3、面向市场,加强研究,建立科技服务体系。
首先发挥科研单位的优势,根据我省的气候、资源条件,加强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优良菌种和技术。
其次加强技术培训和信息交流,提高菇农的科技素质。根据双孢蘑菇生产不同层次对技术的需要,强化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重点产区做到乡(镇)有专干,村有技术员,组有科技户,每户一个明白人,形成纵横交错,左右相连,上下贯通的科技服务网络。同时作好调查研究,进行技术指导,随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进行产品的回收,做好“产前有宣传,产中有指导,产后有服务”的系列化服务工作,增强双孢蘑菇生产的发展后劲。
第三建立优质高效的综合示范点,培植示范典型,通过先进典型的辐射效应,提高带动能力,引导菇农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种菇,推动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
4、健全双孢蘑菇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河西走廊双孢蘑菇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多年老棚连茬种植,杂菌群落聚集,相应的病虫害大爆发的几率也增加了,因此今后应着重加强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加快西北特色的二次发酵技术研究,完善无公害双孢蘑菇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双孢蘑菇病虫害预测、预报、预防理论体系,避免双孢蘑菇病虫害周期性的大爆发。
5、进一步推行标准化生产。
入世后,进口食用菌产品的国家大门是敞开了,但门槛却提高了,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安全,降低菇农和销售企业的市场风险。
6、增加对食用菌产业的投入。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食用菌产业发展方面投入大大增加,但同其他产业的投入比重和其他省份在食用菌方面的投入来说还相对太小。由于投入不足,资源开发、科学研究、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等体系和环节的建设都严重滞后于食用菌生产的发展。
7、加强食用菌科技人才的培养。
食用菌产业在我省是一个新兴产业,食用菌技术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部门应把食用菌科技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列入计划,不仅要培育一大批能够掌握先进技术的菇农和加工人员,而且还要培育出一批高、中级科技人才,以确保食用菌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上一篇:离任审计述职报告
下一篇:总务主任述职报告 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