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政府工作报告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咸安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克难攻坚,主动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1亿元,增长10%;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168万元,增长19.4%;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1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2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9亿元,增长12.2%;完成外贸出口6900万美元,增长12.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70元,增长11.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80元,增长13%;单位GDP能耗下降3.5%。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坚持不懈调结构提质效。突出发展新型工业。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达到175家。苎麻纺织、机电制造、现代森工三大产业进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模具机械、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等一批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新认定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新认定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3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个;新增湖北省著名商标5个,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咸安经济开发区全年新征用地面积3543亩,拓展园区面积1500亩;竹产业园、贺胜节能环保产业园、武汉东湖高新区现代装备制造咸安基地等“一区多园”建设快速推进,温泉、浮山孵化园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横沟、官埠工业园迎接了全市拉练检查。稳步提升农业经济。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建成百公里油菜走廊,新发展蔬菜1.05万亩、茶园6000亩,改造低产茶园2000亩,完成人工造林5万亩;生猪、肉鸡、奶牛、水产等养殖业稳步发展,清除珍珠养殖面积3000余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巨宁森工获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92家、发展家庭农场56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增“三品认证”农产品2个,“南川蜜桔”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圆满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组建了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提档升级第三产业。开展全省第二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引导服务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水平,推进消费市场向大众消费回归。特色旅游业态势良好,接待游客57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7亿元。商贸物流业持续繁荣,中百仓储、武商量贩、银泰百货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净增限上商贸企业38家,达到208家。金融服务业再创佳绩,引导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天源纺织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5家企业进入辅导期;设立中小企业应急周转基金,推出助农贷、助保贷、政银保集合贷等金融创新产品,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存量贷存比达到76.9%、增量贷存比达到133%,连续5年荣获“湖北省金融信用县市区”。

  全力以赴建项目增后劲。着力抓投资上项目、优结构提质量。全力服务市区项目建设,长江工业园、梓山湖新城、旅游新城、职教新城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策划储备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农业水利、民生事业项目459个,成功争取上级项目资金5.4亿元,其中: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补助资金8234万元。创新招商思路和方式,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全年引进各类项目310个,武汉矩阵汽车、东汇汽车城、坤都商贸城、志研自动化、康远药业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祥天空气能、竹循环产业园、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中商购物、五金机电批发大市场、亿丰农商贸批发大市场等一批项目建成营业,华宁防腐、洪盛模具、中港金属、湖北特钻、江南春竹业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全年新开工工业项目48个,建成投产43个,工业崛起“三个三”目标超额完成。

  统筹城乡抓创建添魅力。加快城区提质步伐,车站路、原公汽公司片区和城中村、棚户区、背街小巷综合改造扎实推进。加强城乡控违拆违,持续推进“多城同创”,在中心城区开展“限鞭”、“禁养”和新一轮“禁麻”专项整治,渔水路、西大街等拥堵路段秩序明显好转,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铁贺胜站前广场、横沟站前广场,高桥广场、向阳湖文体公园建成投入使用。扎实开展“三万”和“林业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创建区级“绿色示范乡村”30个,黄荆塘村、刘家桥村、凉亭垴村、铁铺村荣获“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石溪村、广东畈村荣获“湖北省第三批宜居村庄”,刘家桥村、马桥垅口冯荣获“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咸潘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启动了107国道、省道沿横线部分路段大修工程建设,完成了贺袁线等5条县乡公路改造,新建通村公路104公里。张铁、山坑等11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大畈陈拦河闸除险加固、向阳泵站更新改造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河湖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全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县。

  千方百计惠民生促和谐。加大民生投入,全年公共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18.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圆满完成。在财政支出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调整规范了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津贴补贴,实现了“同城同酬”。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扎实开展。顺利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率先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被省教育厅定为全省5个试点之一。“一五一十”工程亮点纷呈,新建78处城乡文体活动场所,新增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一八”惨案丛葬坑修缮获批全省十大文物保护项目,“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完成了卫生、计生机构合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实现了22种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新农合补偿医药费用1.2亿元。深入开展“两个专项整治”、“两非”案件查处专项行动,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效控制。食品药品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开展以非煤矿山为重点的“六打六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扎实推进“平安咸安”建设,实现社会“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群众“一感两度两率”持续提升。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村级换届选举圆满完成。人事、编制、统计、物价、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老干、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国防动员、双拥优抚、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持之以恒改作风树形象。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区委有关纪律规定,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关切,狠抓整改落实,完善了《区政府工作规则》,健全了年度目标责任绩效管理和干部综合考评机制,修定了党政机关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和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会议总量减少18%,文件数量减少16%,“三公”经费减少34.6%,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坚持依法行政。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92件人大代表建议、110件政协提案按时办结答复。推进政务服务“二次创新”,取消、暂停、调整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36项,合并简化117项,本级单个审批事项当天办结率达到40.8%。落实“两个责任”。切实担负起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迎接了省审计厅的政府性收支管理和“三公”经费审计,以及国家审计署的土地出让金和耕地保护审计。全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责任,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树立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阳春总在寒冬后。一年来,我们共同经受了经济下行的严峻考验,共同营造了改革发展的强大气场,共同维护了社会形势的和谐稳定。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与往年相比,成绩来得更为不易,这主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总揽全局、坚强领导,归功于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鼎力支持,归功于全区61万人民的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咸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司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咸安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制约咸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发展速度有所回落,产业层次和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主体块头不大、数量不多;财政刚性支出增多,主体税种及小税种增长乏力,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大;少数干部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风建设新常态感到不适应、跟不上,存在不愿作为、不会作为的现象。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回避,不懈怠,积极推进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需要把咸安放在全国、全省、全市的发展格局中来定位、来谋划,需要把咸安放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来认知、来推进,准确把握新常态的必然性、决定性和过程性,找准工作的结合点,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以竞进的精气神,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当前,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在合理区间运行,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常态更蕴含新机遇。在战略层面上: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一元多层次、“两圈两带”战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加快推进绿色崛起、打造鄂南经济强市战略。咸安区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分区重点开发区域、“1+8”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各级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在政策层面上: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等政策措施,省里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农产品加工、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发展等扶持政策,为我们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更强的政策支撑。在自身潜力上:我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正处于提速发展阶段,蕴含着巨大的增长空间;永安老城区旧城改造和棚户区、城中村综合改造,以及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需求;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的倒逼机制将会更加显现,为我们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会。我们相信,只要全区上下坚定信心,团结一心,发挥新优势,抢抓新机遇,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大有可为的咸安新常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市委四届四次五次全会和区委四届五次全会重大部署,坚持“竞进争先、提质增效”总要求,坚持“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相结合,牢牢把握“三维纲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保障改善民生,建设法治政府,为加快推进“绿色崛起”、打造鄂南“首善之区”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和工作导向,坚持竞进作为,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2亿元,增长10%以上;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2亿元,增长14.6%;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增长2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增长14%;完成外贸出口7730万美元,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00元,增长10.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80元,增长12.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完成省定节能减排任务。

  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绿色引领,强化创新驱动,以更大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推进传统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强力推进工业崛起。突出市场倒逼作用,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大力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强化创新驱动,支持产业科研平台建设,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清洁生产,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行业协会,加强上下游产业协作,提升产业依存度和抗风险能力,力争苎麻纺织、机电制造业产值分别突破100亿元、森工建材业产值突破50亿元;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重点打造模具机械、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等一批产值10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壮大工程。推动领导力量、生产要素、政策资金向骨干龙头企业倾斜,支持精华纺织、华琪生物、华宁防腐、洪盛模具、嘉源制衣、金湛电子等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建新品牌、拓展新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股权投资等方式做大做强,力争今明两年重点培育6个税收过千万元的大企业;力争今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分别争创2-4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湖北省著名商标。大力实施中小微型企业成长工程。以温泉、浮山孵化园和向阳“飞地经济”园为载体,在市场准入、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进一批科技型、创业型、小微型企业入园孵化,支持现有企业“二次创业”,确保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大力实施工业园区拓展工程。以创建省级高新区为目标,强力推进咸安经济开发区建设,确保平整新征用地2平方公里、拓展园区1平方公里。加快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现代装备制造、贺胜节能环保等产业园建设,优化“一区多园”产业布局;推进九龙水库商贸区、三八河综合服务区建设,启动园区中心小学、医疗卫生中心建设,促进“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支持重点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力争每个园区新征用地面积200-300亩。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壮大特色基地规模。突出“两菜一茶一竹”,推动“十万千”农业产业化基地和“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蔬菜、茶叶、楠竹基地各1万亩;规范发展生猪、肉鸡、奶牛、水产等养殖业,合理规划布局,适当控制规模;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推进项目化、清单化、产业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农业示范基地和特色精品农庄,促进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突出龙头企业带动。用足用活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专项扶持资金,加快推进竹循环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巨宁竹业、江南春竹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促进全竹利用,打造百亿元竹产业。加快发展茶叶、桂花、畜禽精深加工,确保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因地制宜拓展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着力解决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50家。严格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加强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争创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着力拓展第三产业。依托文化生态优势,突破性发展特色旅游业。以温泉旅游为核心,突出“休闲、健身、养老”主题,打造“香城泉都”健康养生城;整合双溪、大幕、高桥、桂花、马桥、汀泗特色资源,推进嫦娥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打造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区;加快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核心区建设,打造历史人文旅游区。依托区位交通优势,突破性发展商贸物流业。以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咸安商贸物流区建设,确保义乌小商品批发城、楚湘三元城、兴旺新城建成营业;支持亿丰农商贸批发大市场完善配套设施,打造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启动电子商务园和中心物流园建设,积极推动电子商务进企业、进店铺、进农村;大力支持物流运输、冷链仓储、专业市场等流通业发展。实施限上商贸企业成长工程,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发展壮大中百、武商、中商等大型商圈,加快建设贺胜、横沟站前广场商务区,力争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家。依托中心城区优势,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担保、连锁经营等生产性服务业;扶持培育家政养老、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的贡献率。

  (二)坚持扩大内需,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实的举措增强发展动力

  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在稳增长中的拉动作用,改革创新在稳增长中的驱动作用,精准发力,挖掘潜力,以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

  做强投资引擎。大力开展“项目储备提质年、项目建设竞进年、社会投资促进年”活动,着力营造抓项目、扩投资的强大气场。吃透政策向上争。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四化同步”、“五位一体”建设机遇,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科学策划一批支撑作用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成长型产业发展,主动对接,强化沟通,确保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棚改专项贷款不少于8亿元,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不少于6亿元,其中: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不少于1亿元。主动出击向外引。瞄准新兴产业抓招商,围绕模具机械、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竹循环等重点产业,引进一批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上下游产业,加快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依托传统产业抓招商,通过战略合作、联合重组、产业延伸,引进一批企业与现有骨干企业共同发展壮大,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围绕“回归工程”抓招商,打好“亲情牌”,激发在外咸安籍人士回乡创办工业企业、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热情。力争全年引进项目300个,其中:工业项目120个,开发区每月签约项目3个以上,重点乡镇每年签约项目5个以上。全民创富向内挖。坚持“非禁即入、非禁即准”,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拓宽市场准入领域,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力争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000家。优化服务建项目。紧扣关键环节,强化服务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服务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区级各类产业项目以及民生工程建设。重点围绕工业崛起“三个三”,以目标倒逼任务,以时间倒逼进度,以督办倒逼落实,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确保开发区每季开工、建成项目各5个以上;重点乡镇每年开工、建成项目各5个以上。

  激发消费潜力。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群众能够消费。积极落实促进消费各项政策,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意消费。鼓励开展展销会、购物节、美食节等促销活动,扩大节日消费。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促进绿色消费。规范和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稳定地产消费。大力实施“便民设施进社区”工程,形成便民惠民的社区服务网络,扩大社区消费。继续推进“新网”工程,加快“农超对接”,健全农村消费市场网络,挖掘农村消费。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体等6大领域消费工程,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健身、健康、医疗等服务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激活新的消费。

  释放改革动力。大力弘扬咸安人民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好传统。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实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管理,划清权力界线,规范行政行为。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严格依法治税,强化收入征管,继续推进“营改增”;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推进绩效预算改革,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力度,提高财政运行效率。深化金融服务创新,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或在“新三板”、“新四板”挂牌。深化科技体制创新,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草根人士创业的扶持。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有效盘活农村土地、林地、房屋等资源。统筹推进收入分配、养老保险、居民户籍等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创新,大力开展全国第一批河湖管理体制改革、全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全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全省第二批服务业综合改革等试点,让一切创造活力全面迸发,让一切创新要素充分涌流。

  (三)坚持四化同步,统筹区域发展,以更大的气魄加快城乡一体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建设“一圈三带”为重点,科学编制咸安区全域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秀美、浪漫、生态、宜居的新咸安。

  优化全域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建设布局、生产力布局,加快编制永安老城改造、新城开发总体规划,坚持旧城提质和新城拓展并重,依托市区一体,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全力打造都市经济圈。依托咸安经济开发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向阳湖文化名人核心区,沿通江大道推进“产城一体”、互融发展,全力打造垂江经济带;推进镇域协调发展,全力打造沿城铁、高铁、国道经济带和幕阜山片区绿色经济带。支持永安、浮山、温泉借力旧城改造,繁荣商贸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全省经济强镇;支持横沟、贺胜抢抓“一站一城”建设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镇;支持官埠、马桥、向阳湖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建设工业经济强镇;支持双溪、高桥、大幕、桂花、汀泗依托人文和生态优势,整合资源,联片开发,建设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强镇。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保护乡土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村落。重点抓好中心村和50个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打造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丽乡村、清洁家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村组,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开发利用预留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统筹城乡基础建设。继续推进原公汽公司旧城改造和温泉村六组、泉塘村五组城中村改造,启动怀德路片区旧城改造和沿河村一组、杨下村四组等城中村改造,统筹做好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双龙山公园、笔峰塔公园一期、青龙山公园二期、孝子山公园一期建设,加强老城区市政设施升级配套,启动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整体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完成咸潘一级公路、金桂西路市政配套工程,启动第二批县乡等级公路维修及省道甘鲁-毛坪段公路改造工程建设,加强林区道路及通村公路建设、维修和管理,构建更加便捷的交通路网体系。强力推进高桥河双溪段综合整治和淦河上游、柏墩、横沟、双溪4个片区中小河流水利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袁铺、澄水洞片区小农水工程建设;全面完成22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马桥王畈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小型水利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推进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低产农田改造等项目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水平。

  构建绿色生态环境。积极开展“绿满咸安”行动和新一轮“三万”活动,推进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强化“四边三化”综合整治,实施“四个一”工程,突出抓好咸潘公路、西外环线、107国道等城乡主干道、旅游公路沿线绿化景观带建设,完成人工造林5万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咸安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实施碧水、蓝天、净土工程,健全“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机制,加强天然林和水源地保护,开展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强化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行城乡垃圾“三化”处理。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从严控制污染物排放,让咸安的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大城管”长效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控违拆违力度。深入开展“多城同创”。切实加强对永安老城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及火车站、客运站、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对非法营运、超载超限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强力推进非煤矿山综合整治,保护绿水青山,让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

  (四)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共建共享,以更高的标准增进民生福祉

  经济越是下行,财力越是紧张,我们越是要把民生改善放在重要位置,强化政府的托底作用,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健全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坚持以创业带就业,完善公共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统筹解决高校毕业生、城乡困难群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退役军人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出台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基本工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社会救助由“保障生存”向“保障发展”转型,提升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同比例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推进养老服务业改革发展,改造升级农村福利院,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鄂南烈士陵园建设。

  提供更加均衡的优质服务。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精细化管理“四大工程”,巩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学校师生、校园校车安全;加快咸宁高中二期改扩建、青龙山高中体艺中心建设,以及红旗路中学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扎实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改革,继续创建乡镇“四化”卫生院、村级“五化”卫生室,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加大计划生育“三清三落实”力度,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乡镇文化站、村级办公活动场所作用,推进“一五一十”工程全覆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凝聚和传播正能量,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启动横沟、高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推进向阳湖文化名人展示馆建设,加快沈鸿宾故居修复、“三一八”惨案丛葬坑修缮,力争完成区档案馆建设,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实施更加有力的扶贫攻坚。科学编制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总体规划,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增强扶贫攻坚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借助幕阜山片区绿色经济带建设,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茶叶、楠竹、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开展“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高度重视平均数下的极端贫困,促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拓宽增收途径,力争全年帮助1.2万人实现脱贫致富。

  打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强化普法依法治理。开展“平安咸安”建设,规范乡镇、街道、社区综治维稳服务中心建设,增强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群众“一感两度两率”。落实综治信访维稳“九大机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健全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推进“两化”建设,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提高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灾害预防和应急联动机制,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快区人武部异地搬迁工程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开展工作,推动人事、编制、统计、老龄、老干、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等工作迈上新台阶。

  办好更加惠民的十件实事。1、新增城镇就业5800人,扶持创业580人,带动就业22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2、新建公租房860套,改造棚户区1635套,改造农村危房800套,新增廉租房补贴家庭100户。3、实施居民健康卡工程,发放健康卡35万张;改扩建2个镇级卫生院和20个村级卫生室。4、完成128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解决1万名农村学校师生和1.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5、完成沿横线大修工程和15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实现村村通客车。6、推进镇村两级政务服务硬件平台及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区镇村三级办事网络互联互通。7、改造背街小巷50公里,新建城区公厕5座。8、新建14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20个村级互助照料中心。9、对0-6岁残疾儿童实施康复医疗救助,为2400名特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开展万名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检。10、在现有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上,分别提高10%,加快推进“按标施保”。

  (五)坚持法治思维,持续改进作风,以更严的要求提升政府形象

  切实把人民满意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最大追求,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自身建设的各个环节,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始终做到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坚持为民理政。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力戒“四风”,弘扬“新风”。大力弘扬调查研究之风,集中更多的时间下基层,听民情、解民忧,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集中更多的精力抓落实,牢固树立“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贵在执行”理念,全面构建“人人有责、环环相扣、步步跟进”的责任链条,围绕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重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之风,集中更多的财力办实事,严格控制压缩“三公”经费,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等关键环节;大力弘扬开拓创新之风,集中更多的心思谋发展,打开解放思想的“总阀门”,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着力解决企业用地难、融资难、融资贵、用工难、人才引进难等问题。

  坚持依法行政。敬畏法律,遵守法律,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坚持区委统一领导,依法履行政府职能。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大力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坚持民主决策,执行重大事项调查研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坚持廉洁从政。切实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以及省、市、区的各项纪律要求,坚持以上率下,履行“一岗双责”,带好管好干部。支持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实现对中央、省预算内项目投资、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强农惠农政策等重点资金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强对工程招标投标、土地出让开发、政府集中采购和国有资产转让、农村“三资”等方面的监管。强化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责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让“清廉为官、事业有为”成为广大干部的价值追求。

  各位代表!咸安正处在爬坡过坎、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鞭策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拼精神,拼担当,拼能力,拼作风,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绿色崛起”、打造鄂南“首善之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5557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