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

  朱彦夫被评为“时代楷模”的发布仪式,我收看了。山东电视台的朱彦夫事迹报告会也听了。虽然不在现场,可是通过电视机收看的,我身处的周围,都有哽咽声,都有摸泪的动作。相信大家在内心里也一样有感动和震撼。

  他是功勋卓著的革命功臣,14岁参军,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在朝鲜战场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是顽强不屈的生命斗士,18岁重残,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主动放弃荣军院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参加生产建设;他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带头人,24岁担任村支书,带领群众治山种树,打井修渠,架电办学,一干就是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当时全乡的先进村;他是当代中国的保尔,49岁离职后,以特残多病之躯,创作出版了长篇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这个人就是朱彦夫,一个身体残缺,却又无比健全高大的人!

  事迹报告会上的每一个人都给我们展现了朱彦夫的一个侧面:他是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他是永远的战士。他是父老乡亲的贴心人。他是儿女心中的明灯。他是精神高地的坚守者。而这些连起来就是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朱彦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以苦为乐,朱彦夫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

  当党支部书记的25年间,他自掏腰包办夜校、自当教员教群众识字,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他兴修水利、平坡造田、种植林果,修路架电、发展农业,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持特殊家庭每个成员不搞“特殊”,常常倾已所有接济病困群众。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干部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是要一心为群众着想、为百姓谋福”的诺言。无论是在与敌人拼杀的战场,还是与命运搏斗的人生战场,还是与自己较劲亲笔写书,他都是一个永远在厮杀的战士。在他身上散发着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的凛然正气,体现着一个特残军人自强不息、挑战生命极限的精神信念和奋斗历程!

  感动之余,我们应该是思考如何向朱彦夫学习,以他为榜样,开始拔高自己人生的高度。我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艰苦创业,不图虚名,不辱使命。我想,我们要像他那样,胸怀远大理想抱负,不畏艰难,勇于拼搏,敢于担当,书写精彩人生。

  【篇二】

  3月31日,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向全国正式发布《诚信友善朱彦夫》纪实专题片朱彦夫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此时,朱彦夫这个令国人敬仰和自豪的名字,如同插上了翅膀一般迅即响彻于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朱彦夫,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普通伤残士兵,当年完全可以躺在功劳本上、颐养于荣军院中,平安无险地度过自己的平凡一生。然而,作为共产党员、革命战士的朱彦夫,却全然没有这样去选择,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入世坐标在哪里,他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该多大。他决心像苏联红军战士保尔·柯察金那样,做一名中国的钢铁战士,做一名纯粹的共产党人。

  回到家乡去,为生活尚处于贫穷困苦的父老乡亲们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出把力——这是朱彦夫的理想,这是他的承诺,更是他不二的选择。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从此,四肢全无的他开始了与铁板为伍、与手杖为伴的凄楚而充实的人生跋涉。25年村支书峥嵘岁月,他不知温暖抚慰了多少贫弱群众;7副假肢被磨破的生动写照,他不知流淌了多少生命热血;二部自传体小说出炉,他不知滴下了多少英雄热泪。央视主持人敬一丹所说的“他写字的过程就是一场战斗,每写完一个字就如同一名战士完成了一场战斗啊!”,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这位平凡英雄的生动雕像。

  是什么信念、怎样的力量促使朱彦夫如此地顽强不息、战斗不止?我想应当是潜入其心的中国人的诚信友善信条、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斗志、革命者的不屈不挠精神,时刻支撑着他一路前行。

  我们学习朱彦夫,就是要学习他身上所永恒具有并固守着的中国人的诚信友善信条、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斗志、革命者的不屈不挠精神,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所、什么条件下,都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置于最高层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牢记心间,把落实群众路线的要求坚持到底,始终叫响“我是共产党员”的口号,及时发出“有困难跟我来”的倡导,争做干事创业的急先锋,争当人民群众的好榜样。况且我们绝大多数党员是不需要付出滚打25年、磨破7副假肢的代价,就可以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追求目标的。

  党员同志们,时不我待,莫再等闲!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携手,为了伟大的祖国更加强大,为了可爱的人民更加幸福,永远信守我们当年在党旗下举手握拳的庄严承诺,始终做到视人民群众为父母,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悬头上,像时#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代楷模朱彦夫一样,立志不言悔,信念不放弃,以共产党员的诚挚与坚毅,立足本职岗位,服务社会人民,续写人生豪迈,挑战极限人生,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阳光明媚的明天一路前行吧。

  【篇三】

  今天看新闻联播,看到:【以先锋模范为镜】永远的战士——朱彦夫。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他是在抗美援朝中失去四肢和左眼,经历47次手术才得重生的传奇英雄;他是拖着17斤重的“铁腿”,带领乡亲们为摆脱贫困奋斗了25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他虽没上过一天学,却以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让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潸然泪下;他曾被俄罗斯《真理报》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就是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的“永远的战士”——朱彦夫。

  上世纪90年代我在老家滨州买了朱彦夫的《极限人生》。

  我的那本书让朋友借去,没还给我。多少年,想再买一本,愿望没有实现。近几年,随着电子书籍和网络购书的兴起,买书容易多了,我就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再买了一本。我有种莫名的欣喜——因为那是我走过十几座大城市也不曾找到的书。

  新闻联播:记者见到朱彦夫的时候,这位全身仅剩下左臂能够活动的81岁的老人正在锻炼身体文章朱彦夫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73456104.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1947年,14岁的朱彦夫成为解放军的一名小战士。1950年,朱彦夫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在一次战斗中,他身负7处重伤,经过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后才苏醒过来。然而此时,朱彦夫已经没了四肢和左眼,变成穿衣、吃饭都需要人照顾的重度残疾人。

  伤势稳定下来的朱彦夫被转入山东省荣军休养院。但倔强的他不愿意躺在功劳薄上让人伺候。四年之后,朱彦夫作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

  1956年,朱彦夫离开荣军院,回到故乡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的张家泉村。他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自食其力。

  朱彦夫开始像孩子那样重新学习吃饭、穿衣、喝水、排便和装卸假肢。经过无数次摔打磨练,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终于站了起来。这时的他,体重只剩下50多斤。

  重新站起来的朱彦夫赢得了父老乡亲的爱戴,回乡的第二个年头,他被选为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的张家泉村,108户人家分散在6座荒山上,村里不多的土地被三条大沟分割的七零八落,吃水也要到邻村去挑,很多人常年逃荒要饭。朱彦夫上任后提出:用锄头和独轮车,向荒山和沟壑要耕地。

  几个冬天,朱彦夫拖着17斤重的铁腿,和全村上百号劳力一起住荒山,填深沟,造梯田、修水库。

  终于,张家泉村有了六口水井和1500米水渠。地和水解决了,村里人吃上了白面馒头和小米面煎饼。这时朱彦夫又提出:“山顶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爬山越岭,亲自勘察地形,规划蓝图。

  家乡父老当初没有看错!这个身体重残的带头人和乡亲们一起,一次次改写着张家泉村的历史,150多亩旱涝保收的小平原造成了,几座荒山变成了苹果园、花椒园和桑树园,粮食亩产也提升到了上千斤,从此,这个昔日贫瘠的小山村几乎年年都迎来丰收的喜悦。

  看完新闻联播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在战场上九死一生,退下来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但朱彦夫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仍像战场上一样拼命。他说过,为群众做事,就是守阵地。正是有了这股拼劲,他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战场上舍生忘死,和平年代坚韧奉献,这就是一个老战士的追求。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开展,重温老英雄的事迹,我们灵魂受到了洗礼,也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5655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