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篇一: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
大学生对媒体公信度的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对媒体公信度的调查分析报告

摘 要: 所谓媒体公信度,就是传媒发布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反映。公信度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媒的立身之本。公信力是一个媒体的生命力,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渴望成长,又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受着形形色色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当代青年大学生对媒体的公信度的认识关系能折射出他们对媒体的信赖度,也预示着未来中国媒体的发展方向。为了了解当代青年对媒体公信度的认识,我们专门针对青年群体对媒体公信度的认识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以期获得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媒体;公信度;青年大学生

众所周知,随着网络、电视等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和“市场化”渗透,使中国受众的信息需求变得更加广泛、多样,这种需求的变化同时也引起受众对媒介的态度及信任的转变。

于是我们就大学生对媒体公信度进行了调查分析,首先对媒体的公信力进行理论分析,对网络媒介公信力及大学生最常接触到的媒体进行统计,并对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对媒体上的哪些模块的可信度较高和较差进行媒体研究,包括其体育、娱乐、军事、新闻、科技、教育等的可信度进行问卷调查。再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建立相对应的折线图,柱形图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大学生对媒体公信度总结,并从社会层面和受众层面思考对媒体公信度的提高的建设性的意见,得出总结论。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报告的研究对象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对媒体的认知和信赖情况。主要采用抽样问卷的调查方法,调查的有效时间是2015年11月。本次研究总体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本科学生

调查采用抽样调查(自填问卷法)方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88.9%。

其中,在大学生对媒体公信度的调查分析中,被调查的大学生情况分布如下:

此外,本次研究还大量采用文献研究,查阅了大量的大学生对媒体公信度的调查,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整体性、综合性和规范性。

二、 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不同媒体的感性认识

(l)当代青年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高,但更加偏爱于新兴媒体。当问到“你比较喜欢怎样接触媒体”时,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网络、书籍和其他时,网络成为大学生选择的最多对象,得票为68人,占70.2%。详细分布如下:

【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对现代年轻大学生的冲击巨大,在网上浏览新闻的人数也数不胜数。相对来说,大学生对报纸、广播,户外媒体等的关注度远远不够,问其原因,主要是新闻媒体主要注重时效性,网络普及直到移动智能手机出现后,报纸的时效性优势荡然无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报纸的冲击使得报纸毫无招架之力。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快速、及时的特点,网络新闻的制作和发布比起报纸、广播、电视要简便得多。因此,现如今,不论是青年大学生,还是我们的老一辈,越来越多的人更偏爱与在网络或电视上接受新消息。

(2)从媒介的传播方式来看,调查显示大学生受众最青睐的是网络媒体。 当问到“你比较留意的媒介”时,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网络、书籍和其他时,网络成为大学生选择的主力军,得票为59人,占74%。详细分布如下:

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必需品。

(3)网络作为大众传媒的新宠,网络的优点很多: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新速度快,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信息多,信息全,传播的内容形式多样;即时性强,可以滚动报道,即时更新;与受众之间能够比较充分实现互动;能够提供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于是如今很多大学生都把时间花费在网络传媒上。

从以上大学生对媒体公信度的调查分析时就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的统计,由此可得,大部分大学生每天都用大概2到5小时来上网,基本不上网的人寥寥无几。而大部分人上网都是为了看电视,看视频,其次是在网上看新闻;上网玩游戏。而利用网络聊天或学习、查找资料,增长知识的却很少。

(4)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其中网络、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人数为67,占所调查的39.90%。依靠同学间彼此交流传递为27.40%,位居第二。同学们也可以直接通过海报、传单、条幅等宣传方式或学校学院开会通知,上传下达的方式来获取信息。

2、当代青年大学生对媒体公信力的认识【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

(1)青年大学生对媒介的权威性、可信度仍有一定的信任。在“你认为现在媒体的公信度如何?”的调查中, 41.25%的大学生认为现在媒体的公信度仍然是较好的。对现在媒体的公信度评价为一般的次之,占总人数的38.75%。总之认为媒介是权威部门的,仍相信媒体的公平性、公开性、权威性的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大学生对媒体公信度良好。具体统计如下:

3、对媒体不同内容的公信力认识

(l)新闻类、军事类、科技类内容最受青年信任,娱乐的信任度最差。在“你认为媒体上的哪些模块的可信度较高?”时,青年大学生是这样回答的:

【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

与调查相配合的是,我们同时也对媒体内容中青年大学生最不可信赖的那部分做了调查,问题是这样设置的:“你认为媒体上的哪些模块的可信度较差?”,结果如下:

篇二: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
2016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恪守职业道德 维护媒体公信力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6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恪守职业道德 维护媒体公信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底线,更是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没有“真实”的内涵,新闻也就散失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新闻媒体在任何一个追求民主进步的国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恪守职业道德 维护媒体公信力 新闻媒体拥有着一定的导向职能,它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社会公众的利益。虽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传媒格局的调整,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队伍构成更加复杂,新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是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当始终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动摇;好的新闻媒体必须坚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依法开展舆论监督,传递真实信息,否则媒体的公信力无从谈起。

有学者统计了84个国家或地区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73个关键词,排在最前面的就是“信息的真实、公正、准确”。这些关键词中,还有多个与杜绝有偿新闻相关,比如“禁止受贿和接受礼物”、“以公正手段获取信息”等等。

恪守职业道德 维护媒体公信力 现代社会,名利的诱惑无处不在。媒体不仅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也拥有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的种种便利。尽管真实、客观是公认的职业操守,但非法获取信息、乱搞有偿新闻、进行敲诈勒索在世界各国屡见不鲜。而一家媒体一旦跨越了道德底线,最终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长期积累的公信力完全有可能因为某一丑闻丧失殆尽。由于假新闻容易触动人们情感上的敏感区,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同时,由于假新闻几乎不需要采集信息,不需要深入研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恪守职业道德 维护媒体公信力 。在市场竞争高度激烈的今天,仅靠自律显然还不足以规范媒体的行为,制度性约束、法律的威慑必不可少。在世界各国,有偿新闻普遍被视为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国家将其与贪污受贿同等论处。

然而,仅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还不足以打消某些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冒险冲动。严格的监管不可或缺。社会发展进程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不可替代。客观、真实、公正的报道,针砭时弊、捍卫正义、推动进步。崇高的使命、巨大的影响力,意味着非同寻常的自省、自重、自觉。社会责任、职业良心千金难换,这不仅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媒体人的守身立命之本。

总而言之,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是各行各业都应该具备的准则。面对自己的工作,我们贵州中公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要不做假、捍卫正义,同时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取得应有的尊重与自身价值。不因为谋私利,而损害集体的利益或造成社会的不安定。

贵州中公分校

篇三: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
2016新闻媒体整治调研报告

媒体的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为社会公众所依赖的程度,是媒体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用以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如果一家媒体长期、真实、客观、公正地宣传了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内容,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就会使人民群众对这家媒体产生信任和依赖。因此,媒体公信力是媒体群众性的充分体现。

但是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媒体运作的市场化,使一些媒体面临很大的生存挑战和竞争压力。有些媒体人由于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侵蚀,导致媒体出现了一些影响自身公信力的问题,如以稿件或版面谋私、花样繁多的有偿新闻、传播虚假广告等。媒体公信力是指公共与媒体的互动关系中,媒体具有的能够赢得公共受众信任与信赖的各种专业品质和能力的总和。公信力既是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新闻媒体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了媒体在受众中的信任度、美誉度、权威性、社会影响力等,也是影响媒体品牌价值、经营发展、市场竞争的软实力。在当今社会,打造媒体公信力,应当成为媒体发展的自觉追求。因此重视、保持和提升新闻媒体公信力,对于新闻媒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媒体公信力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迅速,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新闻媒介的数量和种类快速增多,新闻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各类新闻媒体4800多家,从业人员也有数十万。新闻传播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对经济社会和“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新闻传播活动中产生的一些负面现象,直接影响到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众对新闻媒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

(一)虚假新闻时有发生。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义。传播真实的新闻信息是传媒取得公信力的基本前提。然而近年来,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的广泛普及,大大加快了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与覆盖面,扩大了人们的新闻视野。但同时对媒体造成的反向刺激就是更快更多地寻找新闻源,而且还要刺激受众的注意力,要让受众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注意到“这一个”新闻。于是就产生了恶意竞争和过度竞争的问题。于是,虚假新闻就在这样的情势下“应运而生”,蓄意制造的虚假猎奇的新闻出现在各种媒体以及网络的各个角落。很多时候,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卖点”,增加点击率,只要“好看”、“抢眼”,不管真假,导致一些网络新闻抢眼的标题让人忍不住点击进入,可是内容往往和标题文不对题。这还只是标题的虚假,而有的则是整篇新闻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作者不是随意捏造,就是凭空想象。虚假新闻搭上网络技术的“快车”更加快了它的传播速度和范围。由于这些虚假新闻是根据受众的心理需求蓄意设计制造的,所以在传播上就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加上次一轮媒体的盲目炒作,因而虚假新闻的影响力往往更大。虚假新闻产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严重损害了网络媒体在公众中的形象,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而且影响了新闻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这一基本职能的履行。这些违背社会伦理的虚假新闻报道是导致媒体公信力失衡的原因之一。

(二)低俗媚俗新闻成为媒体“新宠”。近年来,各级电视台都纷纷开设民生新闻,重点关注“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所想所惑”,视角更加平民化、语言更加口语化,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关注弱势群体,体验底层生活,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受众对这些节目的认同感和信任度非常之高。但是也有一些媒体为了片面的追求收视率和娱乐效果,追求所谓“人无我有”的独家报道,热衷于捕捉非社会主流方面的细枝末节,津津乐道于一些与丑闻有关的消息,甚至将有些新闻的负面部分截取出来,无限放大呈现给观众,以迎合部分观众低俗的接受心态。时间一长,不仅难免会让受众反胃,甚至还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

(三)“政绩工程”、“数字工程”、“形象工程”报道充斥媒体。这要分成两类。一类是这些所谓的工程确实是名不副实的“政绩工程”、“数字工程”、“形象工程”,而一些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整天围着领导转,盯着上峰看,没有应有的媒体立场,使得荧屏上出现假大空的新闻泡沫。这会使媒体的公信力受损。另一类是这些工程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而媒体的工作者业务不扎实,作风不踏实,采访不深入,记者不是泡在会上“听”新闻、拿着文件“摘”新闻,就是坐等通讯员“报”新闻,没有报道出民心工程和民心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写出的尽是数字堆砌出来的新闻和脱离实际的“表面文章”。这也很大地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

二、我国媒体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中国独特的媒体制度要求媒体一方面是社会“公器”,担当着政治宣传、引导舆论,整合社会的重任,另一方面又是市场主体,在媒体竞争中求得发展。在目前尚不规范的媒体市场秩序下,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忽视新闻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在2016年山西“封口费”事件中,参与受贿事件的媒体因为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更多地采取以经济利益为生存和发展的出发点,为了牟取私利放弃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这种行为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饮鸩止渴,严重地影响了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媒体自身的发展。

(二)新闻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队伍近年来不断壮大,在给新闻事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一部分没有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非新闻专业人士加入记者队伍,他们缺乏对新闻采写规律的认识,缺乏丰富的知识储备,缺乏对媒体操作规范的了解。加之我国新闻从业者的低龄化、年青化的趋势日益突显,新闻记者队伍职业道德水平整体下滑。另外现行的媒体招聘制度的弊端也是造成新闻记者队伍素质下降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前媒体的实行的是记者招聘制度,导致更多的“新闻打工仔”的出现。他们没有媒体单位的正式编制,没有职称,甚至没有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记者证,他们的权益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生存压力的加大也影响到记者自身职业素质的提升。2016年山西霍宝干河矿难问题查处的报道中指出到发放“封口费”现场的二十八名记者(一名已查处是假记者)中只有两名有正式的记者证,其余都是业界所谓的“编外人员”或“新闻打工仔”。

(三)媒体监督机制不健全。《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强调:“新闻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名义索要、接受或借用采访报道对象的钱、物、有价证券、信用卡等,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不得索要或接受任何形式的礼金……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可是,在这次“封口费”事件中,六家媒体牟取了订报费、宣传费、广告费、购买安全教育光盘等各种名义的贿赂总计125700元。数额之大,令人瞠目。此次封口费事件暴露出的媒体腐败问题是一个缩影,用批评报道换取广告费和发行量已经成为业界公开的秘密。

(四)法律存在真空地带。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专门的新闻法来对新闻记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也,只是在一些规范、条例以及在其他法律中的相关规定中对记者的行为有所约束。所以,一些记者在报道中喜欢钻法律的空子;一些记者受到西方媒体新闻观念的影响,认为只要不违法就行,导致了有偿报道或者“有偿不报”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偿新闻一日不绝,媒体公信力就无从谈起。

三、重塑媒体公信力,建监管长效机制

(一)加强对媒体的监督,建监管长效机制

对媒体的监督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是主管部门对媒体的监督。其次是媒体对媒体的监督。最后是人民群众对媒体的监督。

1.主管部门对媒体的监督。近年来,国家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媒体的监督力度。如2016年4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整治工作的任务和目标、职责分工以及措施、要求。此次广告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是: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的广告;在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广告中使用消费者、患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做证明;保健食品广告宣传治疗作用或者夸大功能;药品广告夸大功能、保证疗效;医疗广告夸大功能,宣传保证治愈;化妆品和美容服务广告夸大功能,虚假宣传。通过整治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二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广告虚假宣传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商业欺诈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建设诚信广告业,探索和建立科学的广告监管机制。还有《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等。随着主管部门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提高媒体公信力都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媒体对媒体的监督。级别越高的媒体公信力相对越高,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这些主流媒体要加大对其他媒体的监督。朱镕基在1998年10月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工作人员座谈时曾强调,舆论监督非常重要,它对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通过舆论监督,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使全国人民受到鼓舞,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使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当然,有的媒体对其他媒体的监督不但不予配合,还设各种障碍加以抵制,甚至对采访调查采取刁难和敌视的态度。这就更需要我们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以法律为准绳,以政策为原则,以事实为依据,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团结,维护稳定。既要对虚假丑恶现象和腐败行为嫉恶如仇,又要掌握政策,以理服人;既要指出媒体中存在的问题,又要分析问题的实质和产生的原因。既要反映人民群众的疾苦,又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鼓舞,看到希望。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主流媒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正确的立场,具备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精神。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要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认为我不揭你的伤疤,你也不要找我的麻烦。只有媒体互相监督,才能提高所有媒体的公信力。

3.人民群众对媒体的监督。人民群众是水,媒体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人民群众是媒体消费的主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媒体的监督,对提高媒体的公信力非常重要。人民群众对媒体的监督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媒体主动寻求公众对其监督。媒体为了提高自己的公信力,主动寻求社会公众对其监督。例如泰州日报社从社会上聘请了十多名行风监督员,请他们定期不定期地评议新闻从业人员的言行,评议报纸是否有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另外,泰州日报社还从新华日报社和新华江苏分社等新闻机构聘请了多名退休的资深新闻工作人员组成报纸评阅小组,借助“局外”专家超脱的眼光,客观地测评报纸,及时听取专家对提升报纸质量的意见与建议。泰州日报社的这种做法架起了报社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虽然这里的公众性并不十分全面,但足可以看出办报人对社会公众的重视,这种做法如果能踏踏实实的做下去,对提高《泰州日报》的公信力十分重要。二是社会公众主动对媒体进行监督。随着社会公众的素质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要以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主动对媒体进行监督。监督的方式是多样性的,可以向主流媒体反映,也可向媒体的主管部门反映。如果媒体侵犯了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社会公众可以根据有关法律对媒体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媒体公信力的提高。

(二)加强媒体的自身建设,重塑媒体公信力

媒体的自身建设,不但关系到媒体自身的生死存亡,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公信力的建设。媒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

1.加强政治修养和深入朴素的作风。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国家的繁荣富强,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团结,都有重要的作用。媒体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有了这样的觉悟,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与时俱进,和亿万群众一起拼搏、创造,才能成为群众的代言人。媒体人要有深入朴素的作风,媒体人不仅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要对客观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要经常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且同人民群众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更贴近群众,才能重塑媒体公信力。

2.加大培训和学习力度。教育培训是媒体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媒体队伍业务素质的最便捷的途径。主管部门要抓好岗位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要珍惜机会,端正学风,严肃学习纪律,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保证培训的最佳效果。每个媒体人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力争达到精深的程度,以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

3.加强制度建设。媒体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推进当前工作的同时,加强对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要注重媒体长远发展的制度建设,推进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完善媒体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对那些唯利是图、弄虚作假的人要严肃处理,不仅在媒体上曝光,更要彻底清除出媒体队伍。媒体要坚持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重塑媒体公信力。

总之,加强媒体监督和自身建设,就是加强对媒体的他律和自律,抓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媒体的公信力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篇四: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
2016法官公信力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法官公信力的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为最广大基层司法队伍中的一员,笔者与案件当事人有着最直接的接触,对当事人对法官审理案件的过程以及裁判结果的信任和认同程度也有着最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应该说,我们的司法队伍里大部分法官都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基本的司法技能,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法官的素养能否与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相适应,能否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一)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刻变更时期,这一时期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因素凸显,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考虑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提高案结事了的意识,相应的司法调解的地位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就笔者所在的法院,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部分案件当事人对法院的裁判结果自然是持肯定信任态度的。然而一些矛盾激烈、争议较大的案件,法官仍然需要通过判决形式裁决纠纷,但本身矛盾就激烈的当事人往往并不会止步于一审了事,败诉一方上诉比例仍然很高,一些认为"得了道理却输了官司"案件当事人,对司法公正表现出强烈的不信任,不仅言辞行为过激,还盲目猜测法官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直言要向新闻媒体曝光,走信访道路,对司法公信力产生强烈的冲击。司法公信力不足导致"信访不信法"现象,已经汇就信访洪峰的一股"主流"。

(二)原因分析

之所以造成上述现状,笔者认为影响法官公信力的因素很多,对此应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进行阐述。

1、内因

(1)仍然存在少数法官职业操守要求失范,具体表现为缺乏责任心。极少数法官仍然存在办人情案、关系案甚至金钱案的现象,法官的违法犯罪对社会的影响比常人要大,对司法公信力破坏也更大。2016年爆出的河南"眼花法官"一事,再一次给我们现职法官敲响了警钟。

(2)极少数法官司法程序意识仍然较为淡薄。有些承办法官对案件拖久不审、拖久不执,案件超期导致当事人反映强烈;有些法官庭前准备不足,未作必要的材料收集、证据调查等准备,导致庭审思路混乱,造成当事人不信任;有些法官庭审言语不规范,容易引起当事人猜疑。

(3)少数法官司法能力欠缺,职业水平有待提高。一些法官由于事前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全面学习,遇到案件时未对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解导致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加上对事实认定不清,造成案件实体判决错误,即使二审做出改判,无疑也使得当事人再次对法官能力水平提出质疑。另外,法官在制作裁判文书时习惯套用文书格式,说理过于简单,千案一面,看不出判决结果的形成过程,这一点也使得当事人不能完全信服。

2、外因

(1)当事人胜诉要求强烈,认识片面。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需求不断增强,使得对司法公正的期望值更高,法官在审理案件时稍出差错,就会迁怒当事人及其亲友,直接引起了社会公众对法院的不满。有些当事人自恃有理,贪急求快,一旦败诉,盲目认为法官偏袒对方,对法官不信任。即使最终裁判是公正的,也会因为当事人的误解和猜疑产生司法不公的主观判断,造成法官形象一损再损。

(2)法院管理行政化色彩较浓。法院管理模式行政化的后果就是使社会公众将法院视为政府部门,将法官视为政府官员。在人权、财权均受制于同级党委政府的情况下,法院办案不能独立,法官更不独立。法官在处理案件尤其是处理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时,往往受到上级领导和同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干涉,尤其在处理地方行政机关相关案件时,更加难以服众,而因此酿成的后果就是公信力的降低与流失。

(3)社会不正之风与外界盲目评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组织的人情、关系网使法官难以置身事外,即使心存公道的法官,依法裁判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还有极少数的案件代理人职业操守不正,暗地里利诱案件承办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另外,来自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对案件的评论,因受掌握材料所限,难免出现不客观之处,误导了社会公众,以至于屡屡出现媒体代替审判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法官乃至法院的威信。

四、提升法官公信力以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所要做的努力也是多角度的,笔者在此从法官自身角度讨论提升公信力的途径进而达到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目的。

(一)法官要有崇高的法律信仰。

伯尔曼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它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他的情感,他的直觉和献身,以及他的信仰。" 众所周知,西方人自古都有信仰宗教的习惯,信仰在西方人的思想当中早已根深蒂固,所以在西方,法律被信仰这是一个当然结论。然而在我国有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由于长期受到人治社会封建思想的禁锢,法律仅仅被视为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总会有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甚至随意践踏法律,因此在此提出法律的信仰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今天的社会缺少的并不是法律,而是人们对法律的信仰,这一点对于身着法袍的法官更为重要,如果法官都不信仰法律,何以要求民众信仰司法呢?或许我们的法官队伍里仍然有极小部分人内心有着根深蒂固的法律工具主义思想,认为法律不是用以保障人民权利,实现社会正常运作,政治和政策往往能够越过法律的界限,因为信赖的是政治力而非法律,于是就有一些人背弃了法官的基本品质,将法律视如敝履,最终的结局是身陷囹圄,无视法律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法官作为法律精神的化身,应当具有坚定的法律信念,对法律心存敬仰和敬畏,并通过自身言行维护法律的权威,践行法治理念,使之成为构建司法公信力的源动力。

(二)法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

修养源于信仰,只有信仰了法律,才能真正体会法官职业的神圣与庄严。在审判实践中,如何体现法官良好的职业修养呢?首先,法官应当心存善良,以维护正义、实现公平为己任。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很难,这意味着法官要做大量的深入细致的艰苦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走过场,因为要让当事人心服口服欣然接受法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次,法官应当具有平民心,贴近当事人以取得信任。应该说,法官在法庭上本是法律的化身,已经具有了一种不怒自威的形象,所以不必刻意去追求铁面形象的塑造,反而应尽量减少当事人紧张、胆怯的心理,平易近人,赢得当事人信任,法官的威信与形象建立起来后司法公信力就能的到进一步提升。再次,法官积极主动的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法官是要和当事人打交道的,不仅要了解其诉求,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解决纠纷的新方法、新途径,尤其是涉及民生问题诸如劳动争议之类的案件,法官更应当凸显其主导的一面。

(三)法官应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我国封建社会行政、司法不分,法官都是由行政官员担任,升堂问案时法官高高在上,当事人则跪拜堂下,低声下气,这些封建陋习难免仍然影响着我们今天的少数法官,他们官气十足,不可冒犯,孰不知不仅损害了新时期法官的整体形象,也严重侵害了当事人权利,降低司法的公信力。法官不是官,没有行政权力,法官与当事人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在诉讼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法官在法庭审理和裁判活动中处在诉讼主导和支配地位,但是法官不能理所当然认为自己是绝对唯一的主角,没有当事人就没有法官,所以法官应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定位。当事人是启动和推动诉讼的主体,如果当事人在法庭上的权利得不到充分行使和保障,就很难实现其诉讼维权的初衷。法律之所以规定当事人享有诉讼权利也不是为了限制其个人行为,而是为了约束法官履行职责和义务。因此,法官要尊重当事人主体地位,让其充分享受到权利主体应有的尊严,不仅要有亲民意识,还要有良好的服务作风,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四)法官应掌握高超的司法技能。

法官只有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有能力维护法律的尊严。由于法官职业的特殊性,我们会逐渐形成这个职业所需求的各种可以或不可以言传身教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以内心的良知去判断善恶作出裁决。这一裁决过程分为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两部分,对事实部分的认定需要法官严格审查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听取当事人对事实部分的陈述,找出争议的事实去伪存真形成内心确信;裁判理由其实就是一个适用法律的过程,如何正确理解权利基础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并将案件事实归入进而得出结论,是裁判理性和逻辑思维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法官职业专业化的体现,也是法官向当事人个人魅力的展示,因此裁判文书的制作应当尤其引起法官的重视。另外,司法技能的提高还包括庭审驾驭能力的提高、调解能力的提高等,这些能力要求法官不仅应当能够使诉讼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尊严地进行庭审,使诉讼参与人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并能够防止并及时制止发生的骚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和其他无礼行为,还对法官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明确把握争点,快速、有效的审理案件,化解矛盾纠纷。当然,提高司法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现阶段我们的法官所掌握的司法技能也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笔者倡导我们新时代的法官应怀着一颗进取的心,不断探索解决新时期纠纷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司法能力,以重拾社会公众对法官和法院解决纠纷矛盾的信心和认同,提升司法公信力。

(编辑:琛哥)

篇五: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
2016做好统计调查工作报告范文

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是马建堂局长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对各级统计机构提出的新要求。“三个提高”的新要求为统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是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准确定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统计调查工作的主线。XX年是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之年,江西调查总队要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以“三个提高”为主线,着力在创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方式、夯实服务基础上下足功夫,全力开拓江西统计调查事业的新局面。

一、创新服务理念

统计调查部门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要积极创新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统计调查工作的主动性和适应性,不仅要敢于表态,更要善于表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清醒判断,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重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调研,“快、精、准”地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成果。

二、增强服务能力

增强调查服务能力,就是要着力提高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分析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今年我们工作要的重点有:

1、根据现行抽样调查网点的现状,加强对提高调查网点代表性的研究找范文就来 。com,结合全省农村住户、城镇住户和规下工业等调查样本轮换,研究各调查主题制度方法的配套改革,不断改进各主题网点调查数据收集方法,进一步提高调查数据质量。

2、在提高数据采集、监测、处理、审核、评估、应用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

3、高质量完成常规调查任务。如:农民工流动监测调查、企业景气和规模以下工业调查、各种价格指数、城乡居民收入、粮食产量、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农村贫困监测等等,并切实提高数据质量。

4、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分析,注意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及时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准确的信息、科学的判断和政策建议。

三、拓宽服务领域

今年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开基之年,江西调查队系统围绕“创业服务年”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展优势产业、低碳经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发展情况和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资源与环境、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调查研究,加强对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全民创业情况和企业景气等的动态监测。同时在服务对象上,由单纯为领导、部门服务向为全社会服务转变。把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统计产品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内容更丰富,数据更翔实、用户更广泛”的要求,努力延伸统计信息社会公众的服务平台,通过统计网站、《江西调查》、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公开各类统计指标诠释、热点统计调查信息,努力拓宽服务对象。

四、优化服务环境

我们今年注重打造调查服务的软环境,努力把江西调查队系统建设成为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四型”机关,在系统内营造“争做服务型干部、创新型干部、务实型干部、廉洁型干部”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学习,增强统计调查能力。要在总结调查队组建四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思想、意识、观念进一步转变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上来;加强统计业务知识和经济理论的找范文就来 学习,努力提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提高数据质量、做好统计调查工作的能力。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调查队系统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完善各级调查队领导班子考核机制。继续加强业务建设和人才培养,落实《江西调查队系统人才工作规划(-2016)》,充实业务人员力量,提高一线调查人员的比例。为“三个提高”提供智力支持。

五、改进服务方式

新形势,新任务,对各级统计调查部门的自身能力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传统的、常规的统计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需求。因此,统计调查部门既不要固守陈规,也不能随波逐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主动开展“短平快”的调查,乘势建立统计快速反应机制,切实提高监测评价水平,满足各方面的统计需求,树立统计的权威。一方面要完善统计调查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反映经济形势。另外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反映各方面的信息,及时提供有价值的情况。

六、夯实服务基础

基础牢则事业兴。我们一直以来都把调查服务的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今年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广泛深入宣传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在系统内营造人人关心和支持基层基础工作的良好氛围,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将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汇编成册,供系统学习和借鉴,以期达到交流经验、提高基层基础工作质量的目的。二是加强《基础工作规范化规程》的贯彻落实工作。今年将各地落实《规程》情况纳入基层基础工作检查的内容,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三是12月份举办一次系统调查技能知识竞赛,不断提高基层统计调查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四是不断完善对调查网点的动态管理和维护。认真做好新一轮有关专业调查样本轮换、城镇住户大样本调查、消费价格的基期更换年等工作。

篇六: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
2016传媒合作协议

传媒合作协议

合同号: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作为“”的策划推广(包括广告创意、设计、制作、发布代理,以及营销、招商、推广的计划、策略、提案)事宜,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合作范围

甲方委托乙方作为“ ”(以下简称“项目”)的策划推广,全权负责本项目的广告创意、设计、制作、发布代理,以及营销、招商、推广的计划、策略、提案等合作事宜。

二、合作期限

委托期为 年 月 日至 年 月日。本协议合作期限届满前一个月,经协商同意,双方可续签合作协议。

三、广告投放总额

本协议合作期间,本项目广告投放总额不低于 万元人民币。

【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

四、工作内容

1、宣传推广的总体策划思路及具体广告操作方案;

2、各阶段的媒介策略和具体排期计划、媒介预算建议;

3、报纸广告、画册、宣传单张、展板、户外广告等创意、撰文、设计、输出、印刷、制作、发布等事宜;

4、影视广告:创意、撰文、设计、制作、发布;

5、广播广告:创意、撰文、制作、发布;

6、公关促销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7、针对目标消费群进行适当的市场调查;

8、营销、招商、推广的计划、策略、提案;

9、媒介发布的监控、统计、评估。

五、广告运作规则

1.严格按照规范的广告策划流程进行。策划流程的基本顺序如下:签约立项——支付月费——制定策略——创意构成——广告表现——客户审定——正稿制作——正稿确认——支付发布费——广告发布——财务结算——效果跟踪——意见反馈等。签约后项目即进入具体操作阶段,由乙方提供总体策划案,经甲方修改、审定、签字确认后,由双方按照总体策划方案,严格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并按照经甲方签字确认的媒介计划分步实施。

2.各分项目将围绕第一款所述基本流程进行,各分项的具体操作程序如下:a.乙方依本协议所附的《设计、制作、发布等收费标准》向甲方提交正式的分项报价单;b.甲方审定乙方提交的分项报价单,如无异议,则签字盖章认可,并签署正式的分项合同;c.乙方依据彼此签字盖章的分项合同,开始实际性的工作。

六、双方责任与权力

甲方的责任和权力:

1、双方合作期间,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及时提供乙方所需的各类图片和文字资料,并应对上述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如因甲方提供的资料而引起法律纠纷,其相关的一切责任由甲方负责,乙方不承担由此产生的直接责任或连带责任。

2、甲方有权及时地对乙方所提交的策划思路、广告方案、设计稿和其他书面工作文件以书面形式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乙方据此进行修改、调整,直至甲方签字认可方可定稿。但甲方应尊重乙方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应考虑乙方工作周期等因素,在乙方提交有关文件后,应及时、完整地以书面形式提出明确的意见,以便乙方有足够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业务。甲方应指定一位全权代表与乙方沟通,以避免多头决策而导致工作质量、效率下降。

3、若签字定稿后,甲方再次提出修改,由此而产生的一切相关费用应由甲方承担。若因甲方资料提供、审稿、定稿以及再次修改等方面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延误,乙方不承担相关责任与损失。乙方根据甲方签字稿输出菲林及其他费用发生以后,若甲方还要再次提出修改要求,乙方根据修改稿重出菲林及其他所发生的费用由甲方承担。

4、双方合作期间,甲方有权对某些双方分歧较大之项目进行修改、调整。

5、甲方应按照本协议规定及时付款,以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

6、甲方在提出各种正式建议与意见时,应采用包括传真在内的书面方式,以增进沟通之效率,及未来之查证。

7、合作期内,甲方在事先未征得乙方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另行委托其他公司进行设计、制作、发布等广告、策划合作事宜,否则视为违约。

乙方的责任和权力:

1、乙方承接甲方广告业务,应尽职尽责为甲方服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甲方委托的各项策划、设计、制作和代理业务,并为甲方资料保密。

2、乙方应主动提前向甲方索要各类工作所需的相关资料,并按甲方确认之正稿进行设计/输出/印刷/制作/发布等业务。若因乙方工作缘故导致成品与甲方确认之正稿不一致,从而致使甲方受损,乙方应赔偿给甲方相应的损失。

3、乙方所有策划方案及相关建议文案应以书面形式向甲方汇报。

4、乙方需与甲方保持紧密联系,经常与甲方交流与沟通。

5、若甲方未能按本协议和各分项合同规定的时间内付讫有关款项,乙方保留暂停策划、设计、制作、发布等相关工作的权利,乙方不承担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和责任。

6、如因甲方未按照本协议和各分项合同规定的时间内付款而导致撤版或罚款等经济损失,由甲方承担。如因乙方原因不能按照双方确认的计划发布,由此导致甲方的直接经济损失,由乙方承担,不可抗力因素除外。

七、收费条例

1、收费范围与标准:

a.定金:为确保合同执行的规范化,乙方预先收取甲方定金 叁万元,定金可在合作期结束时抵冲甲方应付款。若甲方在合作期中途单方面中止本协议的执行,此项定金转为甲方支付乙方的违约金。

b.策划费:甲方应在合作期内每月向乙方支付服务费 元;

c.设计、制作、发布等费用:见附件《设计、制作、发布等收费标准》;

d.合作期甲方支付了月服务费,则乙方负责发布的报纸、杂志广告不另收设计费,电视、电台广告不另收脚本创意费,营销、招商、推广的计划、策略、提案不另收方案创作费;

e.外地操作费:乙方因甲方策划推广工作需要而发生长沙市区外操作费用,如交通费、食宿费、补助费等,乙方按照甲方部门经理级差旅标准和程序,提交实际费用单据,甲方予以据实报销。

2、结算方式与时间:

a.定金:本协议书签定后,甲方在个工作日内汇至乙方帐户。

b.策划费:按月支付,每月日前汇至乙方帐户,月策划费为元。

c.媒介发布费与代理佣金:任何由乙方与媒介进行结算的广告、杂志等发布工作,乙方不承担垫付的责任。甲方应严格按照甲、乙双方确认的投放计划及媒体预订情况,在实际发布日期前5日内将款项汇至乙方帐户。

d.策划、创意、设计费:如双方不是月服务费制,而是单项付费制,甲方应在分项报价单得到正式认可并签定合同后3日内,将合同款的50%付至乙方帐户;在正稿签字确认后3日内,将合同款的50%付至乙方的帐户,最后移交成品或设计稿件。如双方是月服务费制,则乙方此项费用全免。

e.其他费用:乙方按期提供有关费用的结算单向甲方收取款项,如:差旅费、市场调研费、媒介监测费等,甲方应在收到结算单3日内审核无误后付款,如有异议,应及时知会乙方。

八、知识产权

本合同所完成之成品或所确认之设计稿件,在所有款项结清后,其所有权归属甲方所有。在所有权归甲方后,乙方仍有权未经甲方同意,用所设计之作品参与公益、专业、行业或各类组织机构的竞赛评比活动。但乙方不得用于除此之外的其他目的与事项。

九、违约责任【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

1.乙方的有关报价资料若未经甲方签字认可,乙方就进行单独成品制作或媒介发布,均视为乙方违约,因此而产生的费用甲方不作任何补偿。

2.乙方除自然力、政府等不可抗力之因素外,应按本协议或各分项合同约定之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否则视为乙方违约,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执行本协议或各分项合同,及对乙方进行直接经济损失索赔。

3.各分项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非因乙方原因,甲方中途终止执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乙方有权书面通知甲方及时纠正,如甲方不能在通知的时间内纠正,则视为甲方违约,由此给乙方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由甲方承担,乙方有权终止执行本协议和有关部门分项合同。

4.如甲方未能按本协议或各分项合同约定的时间内付款,使乙方不能及时开展各项工作,因此而给甲方造成的工作延误或影响,乙方不承担任何损失或责任,乙方保留单方面终止合作的权力。

5.滞纳金:如甲方逾期7日仍未付款,则须自本协议或各分项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算起,每日按拖欠款金额的3‰向乙方支付滞纳金;如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后决定工作推迟,则收款时间相应顺延。

十、 中止合作的条件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或各分项目合同各项规定的,对方有权书面通知对方予以及时纠正;如一方不能及时纠正,则另一方有权中止本协议或各分项合同的执行。

十一、甲乙双方可在协商一致情形下,以附件形式补充其他条款。

十二、本协议与附件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可提交长沙市仲裁委员会仲裁。

十三、本协议连同附件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四、本协议之附件资料:《设计、制作、发布等收费标准》。

十五、本协议自双方签约日期起生效。

甲方:乙方:

盖章):(盖章):

委托人:委托人:

开户名称:开户名称: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

帐号:帐号:

签定日期: 年 月日

传媒合作协议 [篇2]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很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来阅读我们xx传媒网和贵台的合作方案。为让您对我们的《xx传媒网》以及我们合作前景有具体、细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

《xx传媒网》是根据现有的xx电台的栏目量身定做、精心打造。 我们的宗旨是:“打造xx第一个网络电台,为电台栏目注入新鲜、互动的元素,丰富电台栏目” 。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斗,我们xx传媒网的综合排名不断攀升,如今在百度#url#、谷歌#url#等搜索引擎只要输入“xx传媒”关键字,即可在该搜索引擎第一位显示本网站。

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分析

近几年来,网络媒体呈现出了较快的成长态势,但传统媒体依然保持着较强的发展势头。两大媒体之间也有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也正因为如此,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愈来愈激烈。

传统媒体是由电视、报纸、广播三大媒体组成,而网络媒体是一二十世纪最后几年才出现的全新媒体,也是人们称的“第四媒体”。.

网络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的文化载体,又被称为“第四媒体”。简单地说网络媒体就是在网络上运作的媒体。网络媒体是互联网应用于媒介或信息传播的产物。作为媒介或媒体机构,网络媒体具有新闻传播、宣传教化、商务广告、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

(一) 传统媒体的特点

1、覆盖域

任何媒体都有特定的传播范围与对象,广播媒体的覆盖面广,传播对象广泛,适合不同文化程度的广大受众。

2、并读性

它是指同一媒体被更多的人阅读或收听,广播是并读性较高的媒体,同时internet作为网络媒体的发展以及网络数字广播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人离开收音机而走向电脑屏幕,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听众,降低了收音机的并读性,广播收听人数急剧下降。90年代,广播节目开始丰富并趋于多样化,收音机趋于小型化,广播媒体由多人收听而转变为更多的个人收听,实际上使并读性下降。

3、注意率

广播媒体的最大优势是范围广泛,有些节目有一定的特定听众,并易于记忆而注意率最高。但同一电台不同时段的注意率又有差异,在具体选择时还应结合听众的喜好进行具体分析和选择。比如,很多听众都只在自己喜爱的节目时间段才打开收音机收听节目。我们现在的广告商,广告主就会选择在自己的广告对象喜欢的节目前后做广告,来引起受众的注意。

4、权威性

不同的媒体因其级别、受众群体、性质、传播内容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权威性,比如电视媒体,中央台与地方台的广告相比,前者比后者具有更明显的权威性。广播同样如此,权威性同时是受专业领域,地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二) 网络媒体的特点

1、信息的开放性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因为种种原因,人们在真正接触到传媒的信息时,它往往失去了“庐山真面目”,而网络媒体 因为各种各样的受众随时可能成为传播者,并且任何一条信息的发布不需大规模,有组织的专业设备和审核程序,因此形成了网上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增加人们对信息选择的自由度。

2、舆-论的自由和统一

在传统传播学中,有两项理论是用来解释舆-论的形成的,其中一项是“沉默的螺旋”理论(注:沉默的螺旋概念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

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而在网络上,大多数人的意见占据主导地位时,并不是受了媒介的宣扬,而是受了人们主题意识认可的影响。

3、文化的多元与整合

媒介流通手段直接以文化交流为目的,互联网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这一现象的发展,促进了真正的“地球村”的形成和实现,这种文化传播的全球化使人类社会多种文化形态的接触与碰撞变得更广泛和深刻,它带来全球各种文化的冲突和协调,发展到最后便“君子和而不同‘的状态。

(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势比较

1、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传播速度快,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上网,查找资料,玩游戏,因为网络媒体方便,能够及时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也能够带给青年人许多好玩的游戏。同时,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传播范围广,它毫无地域限制,你河南的新闻我xx不可能知道,因此你就是转载几天之前的我也觉的是新闻。

2、网络媒体信息的覆盖面相当广,而电台更多的只是在城市,尤其是地方电台很难走出本地城市,让在外的游子无法收听到自己家乡的信息节目,而网络可以实现全国化、甚至全球化。比如说,xx有很多特产,当它要倾销到全国的时候,你选择什么媒体?中央电视台?肯定可以,但是价格太高。本地的报纸?不行,因为平均到每个城市的时候量就不高了。但网络媒体可以选择,还可以在网上开设展示厅等。让更多人了解,接受这方面的内容。

3、网络媒体内容丰富,而传统媒体就显得的内容单薄,网络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全部翻印到传统媒体的。网络媒体的信息更全面,一个专题,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评论,有专家观点,也有网友观点,而传统媒体。

4、传统媒体拥有数量众多的高小型专业新闻人才,他们深谱观察、组织、分析、发布新闻信息的专业化工作,而网络媒体是后继出现的媒体,所以与之相

比差一点。同时,传统媒体品牌的逻辑延伸,在人们生活中早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传统媒体的品牌,在网络空间也同样具有无以纶比的号召力,在网络建设的初级阶段,传统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力,其公信力是无比挑战的,与那些在网络上白手起家的提供新闻服务的网站相比,传统媒体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公众对其品牌较易认同。

5、传统媒体有充裕的人力资源储备,随着竞争的加剧,国内各台根据自身的情况都在推进不同形式的人事制度改革,这种以版面调整、部门重组及实行各种岗位考核制度为先导的改革,激发了采编人员的积极性,而网络媒体在人力资源储备当中难以与传统媒体比较。

6、传统媒体拥有自我推借能力,而网络媒体只能纯粹的在网上宣传自己。不过,传统媒体的网站,却拥有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交叉支持,网络媒体的广告是互联网上捷足先登的网络的最终诉求之一,这些网站在广告的征集与发布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相当的人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网上广告市场本身还没有发育,因此,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而传统媒体的广告的发布与网络媒体相比较,影响力较大。

现在由于网络媒体的步步紧逼,传统媒体不得不发出最后的吼声了。网络媒体不会淘汰传统媒体,只会淘汰那些不适应网络化时代的传统媒体,所以,传统媒体必须找到适合网络时代的发展路径才能够生存。而这条路径就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合作,共同发展,互惠互利。鉴于此,xx传媒希望能和xx人民广播电台通力合作,共同发展。

二、资源与内容

(一)整合资源

目前,xx电台共有一路同行、越聊越开心、岁月留声、生活广场、吃在xx、幸运向前冲等直播节目都可以做成网络在线直播,而现在许多资源除了在我们电台本频道通过传统方式传播外,没有实现二次传播。通过我们xx传媒网就可以实现二次传播,吸引更多听众。

①节目资源- xx电台有许多优秀的节目,而且很多节目非常适合在网络

上传播,如《越聊越开心》、《吃在xx》、《幸运向前冲》等

②新闻资源- xx电台作为媒体的特殊属性,在新闻资源上也拥有优势,这些资源如果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不但是声音的产品,还可以是文字、图片、动画的产品。可以借此扩大电台的知名度

③资讯资源- xx电台拥有多媒体网站进军市场的许多独特资源:如交通路况信息、短时天气预报资源、生活广场信息资源、文艺娱乐影视讯息等资源。

(二)二次传播 —— 网站构架内容

组建网站的最大功能就是实现了电台资源的二次传播以及与网民(受众)的全方位互动。通过对资源的整合进行传播,吸引更多听众,进一步提高xx电台的知名度和收听率。

1、网站的框架内容:

① 一套全新的网络电台节目 —— 将电台节目资源整合成另外一套或者多套节目,采用单独的网上自动播出系统,供网民选择。

② 一个全新的声音产品展示平台 —— 除了电台优秀节目的在线直播外,还可以将彩铃、音乐、广播剧、等产品存放于网站,供网民在线收听和下载。

③ 一种全新的网络信息传播 —— 将新闻资源和资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重新的编排和包装,形成新闻资讯(尤其是资讯)的快速发布通道

④ 一个全新的博客(播客)平台 —— 以电台背景为依托,可以吸纳众多的博客(播客)爱好者加入其中。

⑤ 一家全新的物品交易平台 —— 网络购物方兴未艾,但是网站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网络购物确是一种新的模式,依托传统广播的推广优势,让传统的广播的交易节目通过网络外延。包括开通以物易物,等等,吸引众多网民变成听众、听众变成网民来参与到节目中。

⑥ 一种全新的交友点歌平台:海量的交友点歌信息,必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来参与网站中,后期可以开通,征婚、网上交友、网上送祝福等等vip服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565814.html